第一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汇报和经验介绍
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现场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加强基础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努力开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局面
在省卫生厅的安排和部署下,潜江市有幸成为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试点单位。作为试点市,我们在感谢省卫生厅对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信任的同时,更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以及
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试点准备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7月13日,省卫生厅张瑜副厅长率领省厅疾控处领导和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亲临我市,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前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湖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潜江试点启动仪式”。今天,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已顺利运行一月有余,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过一些困难。现将我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素有“鱼米之乡”、“水乡园林”、“江汉油城”和“化工走廊”的美称,境内地势平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全市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其中城镇人口33.5万,农业人口68.5万。辖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办事处、10个镇、6个管理区和1个原种场,境内坐落着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
全市现有各级预防接种服务机构33个,其中预防接种门诊25个(包括省级预防接种门诊1个),预防接种点8个,正在建设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预防接种服务人员160人。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营造良好环境
试点工作准备初期,市长朱汉桥同志在听取试点工作专题汇报后,明确指出市委、市政府是我市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坚强后盾,要求一定要把试点工作办好,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保障方面,需要什么,就给什么,需要多少资金,就给多少资金,有力地保障了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经费的落实。常务副市长张宗光、副市长戴明也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的开展,于7月1日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安排、部署试点工作,从领导、人员、政策、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7月4日,市政府又组织卫生、财政、发改委、教育、药监等部门召开协调工作会议,在听取了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后,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戴明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于贵、市卫生局局长朱方平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潜江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奠定了组织保证。
(二)加强组织协调,落实经费保障
为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市卫生局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试点工作筹备小组”,明确了时间,明确了责任,明确了任务。一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我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情况汇报”、“关于省卫生厅在我市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试点的请示”,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意义、内容、要求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做了详细的汇报,取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认真测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冷链运转、预防接种补助、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技术指导、接种知识培训、督导考核和综合评价等相关工作经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的问题”,以供市政府领导作出决策;三是加强与财政保障部门的交流,及时提供相关政策和280万元的工作经费测算依据,有效地促进了财政保障经费的审核进度;四是市卫生局在现有卫生工作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作为公共卫生投入专项支出,随时监督,及时审查,保证专款专用,确保不出现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问题。
(三)做好技术支撑,严格操作标准
为保障全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技术需求,市卫生局成立了技术专班,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技术标准及承担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考核评估等工作。一是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潜江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方案”,提出了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任务和工作目的,明确了疫苗种类、针次、免疫程序和接种对象等操作标准,经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论证、修订后在全市组织实施;二是充分考虑原接种用房和设置无法满足疫苗品种和数量增加后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保持5个接种台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疫苗品种、颜色、性状作为分台设立的建议,经报省疾控中心专家同意后,制发了“潜江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分室分台标准”,在全市推广设置,顺利解决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分台分室设置问题;三是严格把握目标儿童接种标准,解决了过渡期政策外儿童的预防接种问题。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过程中,出现了现行接种程序外超龄儿童如何补种的问题,为避免儿童家长在免费接种和收费接种上产生误解,引起争议,经请示省疾控中
心专家并得到肯定答复后,我们以全市实施之日(2008年7月10日)为标准,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最大起始月龄为时间段进行反推,确定了享受政策儿童的起始出生日期,实行该日期之后儿童按规定享受政策免费接种,之前的儿童在向家长作出详细解释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的原则,一律给予二类疫苗接种,避免了界限不清,接种混乱的现象。
(四)提
高服务意识,加强资源建设。
实施初期,我市一些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还有一定的顾虑,认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服务收入将大幅度降低,工资没有保障,工作运转难以维持。对此,我们组织各接种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座谈会,阐明意义,讲解政策,提高了大家的认识,消除了在经费保障方面的顾虑。会上,同时明确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求切实做到领导落实、组织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6月18日,我们又组织全市各接种单位分管院长和防保科长召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6月20日、21日,分两批次对全市所有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宣教、省市实施方案和各种技术规程,让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政策,掌握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各项技术要求,为我市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地人力保障和技术保障。
(五)狠抓硬件建设,优化服务环境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预防接种机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序的进行,我们借试点工作这一契机,对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部分调整和充实,将规划中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预防接种服务网络,承接相应辖区的预防接种服务职责,并对所有预防接种机构进行了重新审核和规范化改建、扩建和新建。
一是在标准上,我们先后组织制定了“潜江市预防接种门诊(点)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试行)”、“潜江市预防接种门诊(点)规范化建设考核验收标准”,对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的房屋要求、功能区域设置、资料管理和各种配套设置等进行了统一规定。
二是在硬件要求上,我们狠抓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对房屋的式样提出了以服务大厅为主,辅助以功能用房的建设模式;在冷链管理方面,我们要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在保证储备用疫苗冷链的同时,以一个接种室(台)配置一台小冰箱的标准,用来独立存放对应接种室(台)常规使用疫苗;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不仅要求配备必须的具有较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连接,而且要求配置备份用的移动硬盘和大容量U盘;其他方面,小到锐器盒、污物桶,大到冷暖设备、宣教电视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是在形式上,采取多样化的促进措施。7月16日,我们组织全市各接种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先期达标的龙湾卫生院召开了现场观摩会,通过比较、观摩,查找各自的不足。会上,我们提出了“一个统一、二个调整、三个提高、四个强化”的工作要求,即:统一预防接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调整分月接种服务形式,调整城区接种服务模式;提高接种服务能力,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高安全接种意识;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接种服务信息化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强化服务理念。同时要求各预防接种单位在20天内不计客观原因,不讲任何条件,高标准完成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会后,各预防接种单位紧锣密鼓、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不计投入,掀起了规范化门诊的建设高潮。8月4日,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机构考核验收的通知》,将预防接种门诊(点)考核分为规范化、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四个等级,以考核验收为手段,达到以审促管的目的。8月7-9日,即现场会规定的20天期限时间后,我们用三天时间对各预防接种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验收,共验收接种单位33个,其中达到规范化标准23个,合格8个,基本合格或不合格2个(因重建未完成)。对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当场下达了意见反馈书,指出问题并要求在规定期限整改到位。
四是建立综合奖惩制度。我们依据此次考核验收结果,对考核验收仅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单位在全市进行了通报批评;对不合格单位采取扣减工作经费的方式给予了经济处罚,并取消了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评先表模的资格。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预防接种机构等级标准和工作质量考核评定结果与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挂钩的方式,调动全市开展规范化门诊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全市预防接种机构规范化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在我市开展规范化门诊建设过程中,省卫生厅和省疾控中心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卫生厅得知我们冷链设备比较缺乏后,迅速下拨了一批冷库和冰箱等设备,极大地解决了我市冷链设备不足的问题。省疾控中心专家还先后多次亲临我市现场指导工作,对我市在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各项技术方案、规程和遇到的问题逐一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及时反馈、解答和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了我市各项技术规范和措施的顺利实施。
(六)强化措施落实,严格科学管理
一是深入开展儿童摸底调查和基础资料管理工作。我们将儿童摸底调查和基础资料管理作为门诊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在全市已建立的儿童基础资料的基础上,6月下旬又组织全市所有预防接种机构对辖区儿童开展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建立了详细的儿童基础资料登记册(卡),全市共摸底统计0~6岁儿童43840名,基本包括了全市的目标儿童。
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做到全市预防接种机构的整齐划一,根据《湖北省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在省疾控中心专家指导下,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潜江市儿童预防接种须知、潜江市预防接种门诊(点)工作职责、潜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管理制度、潜江市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等9个必须上墙的工作职责、制度和流程图,统一印制后下发到各个预防接种机构。
三是狠抓宣传教育。为保证儿童及时了解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我们制定下发了《市卫生局关于开展2008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宣传活动的通知》,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各预防接种单位门前均悬挂宣传主题横幅,制作固定宣传知识专栏,并深入到城乡适龄儿童家庭开展上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6万份,同时还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以播放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电视访谈节目,报纸整版宣传和连载相关知识等形式,提高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市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才刚刚起步,就象初生的婴儿,离成熟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卫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奋勇拼搏,把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谢谢大家!
第二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12苗防15病)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10.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11.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2.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见附表。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
4.出血热疫苗接种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
5.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
6.钩体疫苗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第三篇:42.2011年信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督导方案
信卫疾控〔2011〕42号
信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
《2011年信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督导检查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部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检查于8月份对我市进行了综合检查,针对检查过程中以及自查所暴露的问题,市卫生局随后分别召开了两次研讨会,重点探讨全市免疫规划现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为加强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整改工作,促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市卫生局制定了《2011年信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检查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切执行。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2011年信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工作督导检查方案
一、检查目的
了解县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疫苗管理情况;以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检查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二、检查内容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1.政策配套和保障机制。检查免疫规划中央财政经费使用情况,地方财政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和基层接种人员接种补助经费落实情况。
2.预防接种服务管理。检查县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情况,预防接种服务管理情况,冷链系统装备补充情况,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情况等。
3.免疫规划接种率评价。检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实施情况,评估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数据报告情况。
接种率调查:在重点整改县(区)抽取10个乡镇(街道)进行综合检查,在抽查乡镇(街道)抽取1个行政村(居委会),调查10名2008—2009年出生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评估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儿童接种率目标完成情况。
4.麻疹、脊灰、乙肝等重点传染病疫苗预防接种情况。5.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情况。检查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投入、实施和管理情况。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情况。检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调查、处理等工作开展情况。
(三)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检查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技术方案落实情况,麻疹、脊灰、乙肝等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监测以及监测经费落实情况。
(四)疫苗管理情况。
1.检查疫苗管理制度建设,第二类疫苗接种方案制定等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计划制定、采购供应、出入库记录、冷链等管理情况。
2.检查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管理情况,包括采购、接种信息公示、知情同意、接种登记和报告情况等。
(五)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落实情况。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方案制定、实施等情况。
三、检查范围和方法
(一)检查范围。重点县(区)检查1个县级单位、抽查10个乡镇。
被调查的10个乡镇接种单位开展免疫规划综合检查(内容包括门诊建设、相关疾病监测、免疫规划资料档案管理等)。在被调查的乡级单位中抽取1个村开展接种率入户调查。
(二)检查方法。市卫生局抽调市、县(区)业务骨干组织检查组开展检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检查、核实材料等方式进行。
四、组织领导
检查工作由卫生局统一组织实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
五、时间安排
2011年9下旬对重点县区现场督导检查;督导检查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检查县区整改工作落实情况;每月不定期抽取其他县区所辖3-5个乡镇开展常规督导检查。
主题词:免疫规划 督导检查 方案 通知
信阳市卫生局办公室 2011年9月20日印发
第四篇:2011年得荣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2011年得荣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为继续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任务,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巩固并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2011年工作指标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为单位适龄达到90%以上;
2、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适龄麻疹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等针对性疫苗接种,保证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3、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以县为单位,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卫生部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报告率(48小时内)达到100%,调查率(48小时内)达到85%以上。
二、项目内容
(一)项目范围
1、常规接种覆盖全县12个乡镇。
2、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
3、实施消除麻疹行动,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活动按全州麻疹发病率情况确定。全县范围开展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活动,对既往麻疹疫苗漏种儿童接种麻疹类疫苗,对所有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二)项目内容
1、常规接种
(1)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的常规接种服务。
(2)麻疹类疫苗免疫方案: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
2、开展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在全县范围开展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对象为0-3岁儿童,每名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不得少于28天)。根据麻疹发病和预测情况确定麻疹强化免疫目标地区、群体性接种对象,每名对象接种1剂次。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发现的麻疹疫苗漏种儿童补种1剂次麻疹类疫苗。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按照《关于四川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落实,确保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县卫生局及相关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资金来源和用途:资金来源于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经费开支项目:
1、疫苗和注射器的购置。(1)常规接种: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所需常规接种疫苗和注射器的购置经费(2)安排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疫苗和注射器所需购置经费。(3)应急接种疫苗和注射器。
2、脊灰、麻疹监测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得荣县2011年艾滋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切实加强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达到五年行动计划2015年底要实现的目标,根据《甘孜州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甘卫办发【2010】30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得荣县2011年艾滋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
有效运转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群防群控,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好这项重大民生工程。
(二)具体目标
1.健康教育: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知识培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汽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2.行为干预:
经性传播干预措施月平均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70%以上,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比例达70%以上。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咨询率分别达到80%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感染者/病人发现与管理:充分发挥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的作用,完成自愿咨询检测不少于532人;感染者/病人完成个案流调的比例不低于85%,管理比例维持在80%以上,随访干预比例不低于70%,CD4检测比例达到50%以上;新报告感染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60%,既往感染者/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50%。
5.筛查实验室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筛查实验室质控考核参加率达到100%,并达到要求。
6.治疗关怀: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儿童达到90%以上;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比例达70%,完成病毒载量检测的比例达到55%,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
二、防治措施
(一)完善运转工作机制,形成合力
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艾滋病防治中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督促作用,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开会和研究工作。组织村委会开展宣传教育、干预、关怀支持等综合防治工作;建立艾滋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艾滋病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公共卫生任务考核,与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挂钩。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完善艾滋病综合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乡镇的督导频次,做好现场调查工作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收集、分析及利用;进一步提高性病疫情报告质量,开展性病疫情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漏报调查及性病门诊报告梅毒病例与诊断标准符合率的调查。
加强检测网络建设。县疾控中心要进一步规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用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初筛阳性样本送州疾控中心复核。要结合高危人群干预开展咨询检测,扩大在高危人群中自愿咨询检测覆盖面。
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技能全员培训,90%以上的乡镇卫生服务人员、70%以上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要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做到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工地、进学校、进工作场所,宣传教育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
1.县广电局、县文体局负责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宣传工作纳入本系统工作计划,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常年开展大众宣传教育。2.县交通局要在做好本系统防艾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车站及交通工具等对旅客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在候车室设置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栏和宣传牌,摆放宣传教育材料,张贴宣传画,刷写墙体标语。
3.县建设局、县劳动保障局要充分发挥系统工会、建筑协会网络优势,发动劳务中介机构,利用农民工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针对农民工流出前、流出中、流出后的各个环节开展宣传,加大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宣传力度。
4.县教育局要指导中学、小学通过课程渗透、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栏、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进入初中以上学校课堂。
5.县卫生计生局要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发动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对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人群相对集中处设置宣传栏,80%的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卫生室要设立艾滋病宣传栏,各诊所要组织就诊者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每年至少2次,医院的皮肤科、泌尿外科、性病专科等科室为就诊者提供咨询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要督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在向育龄人群提供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健康服务时,开展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
6.发挥社会团体的网络优势,县妇联要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纳入妇女儿童工作内容,做好“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县团委要发动青年志愿者队伍,做好“青春红丝带”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校外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开展定期宣传;县红十字会要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7.公安和司法监管部门要与卫生部门建立协调合作机制,配合完成当年新入所高危人群的检测任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人及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健全监管场所艾滋病检测和相关信息收集机制,并及时将出所后的感染者和病人转介到户籍所在地的疾控中心。
(四)扩大干预措施覆盖面,提高干预质量
以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男男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干预对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干预活动。
1.推广安全套使用:采用市场营销和免费发放相结合的形式推广安全套使用。利用药店、计生部门网络销售安全套;开展干预的机构结合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发放安全套;县疾控中心要结合定期随访,对感染者和病人免费发放安全套,在咨询服务点摆放安全套。
2.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行为干预:推广以居委会为基础、调动多方力量的娱乐服务场所干预模式,注重娱乐服务场所卖淫妇女干预广度和深度的结合。县疾控中心负责干预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流动卖淫妇女的干预;支持民间非政府组织开展卖淫妇女行为干预。
3.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行为干预:针对MSM人群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采取多种措施扩大MSM人群干预覆盖面,要通过多种渠道找到并干预男男性行为者。县疾控中心负责监测、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等工作,对其他单位、非政府组织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扩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覆盖面,阻断传播
县卫生计生局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妇幼保健院做好孕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咨询检测;对发现的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传播阻断,对阳性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追踪随访和检测服务,12个月及18个月婴儿艾滋病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90%;建立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追踪随访档案。
(六)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杜绝医源性传播
各医疗单位要结合艾滋病的大众宣传,严格血液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七)加强感染者/病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健全覆盖乡镇的艾滋病疫情管理随访网络,建立“感染者和病人发现、随访、干预、治疗、关怀”一条链管理模式。对现住址在本县的感染者/病人按规定进行随访管理,规范告知方式和告知内容,利用转介通知单,进行疫情协同管理。结合随访对感染者/病人进行行为干预,采血做CD4检测。加强感染者配偶、特别是单阳性家庭的管理,定期开展对配偶的随访检测和干预,建立单阳性家庭的追踪管理档案,收集分析感染者/病人阴性配偶阳转率。
(八)加强医疗救治网络建设,提高治疗工作质量 加强医疗救治网络建设,构建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规范药品管理,保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的持续供应。县疾控中心要及时发现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申请抗病毒治疗,审核相关治疗信息。
要完善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居委会和家庭为主的、为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救助,动员感染者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关怀和支持工作。疾控中心结合定期随访,收集感染者/病人的救助信息,汇总并上报县防艾办,县防艾办将救助信息转达给相关部门,由民政、劳动保障、税务、工商、教育、扶贫、卫生等部门和乡镇政府根据职责实施关怀救助。
三、保障措施
相关部门、乡镇、村委会要有固定的兼职人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医疗机构设有艾滋病防治的专兼职人员,包括负责抗病毒治疗的医生、相关科室检测发现的医生和乡村医生。团委、红十字会、妇联、社区等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发动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各类防治队伍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督导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合理规范使用资金,合理安排各种渠道来源的防治经费,并严格执行财政部、卫生部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办社〔2006〕23号)、国家财经纪律和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加强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信息报送
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政府年初上报艾滋病防治计划、半年上报工作进展报告、年终上报工作总结。各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指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联络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和联络工作。
五、项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于
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2011年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今年继续在我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促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目标的实现,降低结核病的感染、发病与死亡,提高全人口的健康水平。
(二)目标。
1.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发现率在70%及以上,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2.2011年发现、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13例。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县12个乡镇。
(二)项目内容。1.患者诊断。
对到县疾控中心就诊的肺结核可疑患者提供免费的结核病诊断检查,包括提供1次胸部X光片、1次痰涂片检查。据估算,每检查7例可疑者,可发现1例涂阳肺结核患者。
2.患者治疗及检查。
对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的治疗和随访检查,主要包括:国家免费提供统一标准化疗方案所需的抗结核药品;治疗期间提供3次痰涂片随访检查,疗程结束时提供1次胸部X光片检查。各类患者的治疗以不住院化疗为主,采用国家标准化疗方案,在县疾控中心接受规范的治疗管理。
3.肺结核病报病及治疗管理补助。
对推荐和报告肺结核患者的医务人员以及承担有关公共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以激励医务人员参与肺结核病的报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按要求已完成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或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发放治疗管理补助费。
4.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1)疫情报告。县疾控中心实施报告管理工作,以保证国家获得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
(2)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检查。与肺结核接触最密切的是患者的家庭成员,动员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尽早到结防机构就诊,是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手段之一。对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提供相应工作补助。
5.规划管理工作。
(1)健康促进。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开展综合性健康促进活动,同时举行“三下乡”活动;发放健康促进材料(包括材料的运输、分发等费用);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督导评估。
(2)强化督导。为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县级每年对所辖乡镇增加1次督导。
三、项目组织实施
县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落实规划各项指标。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县疾控中心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监测工作,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控制。
四、项目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于2010年牧民定居行动项目资金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得荣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五篇:XX街道2021年计划免疫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XX街道2021年计划免疫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街道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
二、主要内容
(一)在现行全街道范围内已经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乙脑疫苗等8种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4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适龄儿童通过接种上述11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12种传染病。
(二)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或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必要时,对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通过接种上述3种疫苗,预防炭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3种传染病。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全街道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努力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工作指标。
1.全街道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接种率以街道为单位达到90%以上。
2.全街道适龄儿童力争普及接种流脑疫苗(包括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甲肝疫苗。
3.出血热疫苗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70%以上。
4.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70%以上。
四、接种要求
(一)儿童常规疫苗免疫程序。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及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风疫苗(麻疹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如麻风疫苗不足,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替代。
7.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如麻腮风疫苗不足,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如麻腮疫苗不足,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替代。
8.A群流脑疫苗。
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9.A+C群流脑疫苗。
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0.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
(二)应急疫苗免疫程序。
1.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接种第3剂次。
2.炭疽疫苗。
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3.钩体疫苗。
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三)实施时间。
按照上述儿童常规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四)接种对象。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乙脑疫苗等8种现行的免疫规划疫苗,按照上述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全街道范围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4种新纳入的免疫规划疫苗,达到上述免疫程序规定的各疫苗各剂次应种月(年)龄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已超过各剂次应种月(年)龄的全街道范围儿童,不予免费补种。
3.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有关实施方案确定。
(五)接种原则。
1.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疫苗均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的第一类疫苗管理,疫苗费、接种费由政府承担,接种单位为受种儿童接种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2.受种儿童或者其监护人主动要求自费选择接种替代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单位应当明确告知所种疫苗的作用、费用承担和异常反应补偿方式等有关事项,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
3.受种儿童在一天内接种疫苗不得超过2种。第二类疫苗不能与第一类疫苗在同一天内接种。
五、实施范围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等疫苗在全街道范围实施。
六、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卫生院疾控室要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制定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会同财政、发展改革、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实施免疫规划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宣传、培训、实施和督导工作,组织落实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教育厅、省物价局《关于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通知》要求,对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以确保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的实施。
(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认识。
要大力开展儿童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的良好氛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政策,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就。要组织动员各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团体,在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组织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邀请政府领导参加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以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和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关怀。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加强免疫规划相关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预防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管理专业人员和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免疫规划管理专业人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业务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免疫规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四)完善免疫服务形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
根据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调整免疫服务形式,增加服务频次,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得到预防接种服务。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规定和新的儿童免疫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规范化的预防接种服务,做好预防接种证管理和预防接种前告知工作。
在适龄儿童办证时,预防接种单位应免费发放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在每次接种前,接种单位应按告知记录本的要求进行详细询问,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填写并保存好接种记录。进一步强化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努力提高接种率。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强冷链建设,保障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要根据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需要,适时扩充冷链容量,完善冷链建设、补充和更新机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合理调配、供应、分发、储存疫苗,认真做好免疫规划疫苗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的冷链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疫苗冷链的正常运转。
(六)规范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管理和督查。
疾病预防接种单位(包括新生儿接种单位)要统一使用《XX省免疫规划疫苗进出库帐簿》和《XX省免疫规划使用注射器进出库帐簿》,认真执行疫苗和注射器使用与报告制度,加强免疫规划疫苗、注射器的建帐、使用管理和督导检查,保证免疫规划疫苗的及时供应,不得假借疫苗供应不足为由变相推销有价疫苗,同时严防免疫规划疫苗过期失效、流失或挪作他用。每月初上报免疫规划疫苗及配套注射器的实际使用情况。
七、督导评估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制定科学的督导评估方案,逐级定期开展督导评估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市区卫生部门将不定期组织对免疫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