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子小学健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
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健康促进行动的实施方案
王家庄街道朱子小学
014.3-----------------
身心健康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青少年的健康素质是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改善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全面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水平,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人人健康”的目标,不仅是新时期学校和谐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中小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升学生健康素质,特制
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其
体质,提高其健康素养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促进学校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促进发展的环境,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的对象是学生,要使广小学生既成为受益的主体,也成为行动的主体,既要在目标、内容上突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需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2.坚持双向推进,条块结合。学校要将既定工作与学生健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3.坚持全员参与,注重实效。学生健康的重心在学校,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工作指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活动,大力开展以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卫生防病、体育健身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校园活动,显著提高学校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健康水平。
(二)主要任务
以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中心,以“健康促进学校”创建为基础,组织学校和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合力推进学生健康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1.营造健康环境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教室、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教室微小气候)、生活设施(生活饮用水、厕所)、卫生保健室(设置、设施与设备)均达标,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2. 培育健康生活
学校因地制宜,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在学生中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
技能的传播,普及健康教育。发放《中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明本)》,开展爱眼护眼、保护牙齿、禁烟、禁毒、预防艾滋病、青春期健康等宣传教育活动,学生龋齿率逐年降低,学生近视新发病率逐年得到控制。学生人人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影响他们生活、卫生和健康的决策,提高他们对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认识,消除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团等课外教育活动。
4.普及健康锻炼
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积极推进“潍坊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面向全体,积极推进健身活动,构建以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和信息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健身服务保障体系。
5.培育健康心理
要重视学生心理卫生。学校普遍建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设立心理咨询室,有兼职教师定时辅导、定时组织心理讲座和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学校达95%。加强心理辅导与干预,指导学生通过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寻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心理卫生问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无任何形式的体罚、变相体罚与污辱性语言或行为,无打架斗殴与欺侮事件发生。对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6.建立健康保障
学校加强对校园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将自救互救技能列入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在教师中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在学生中全面开展自救互救及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按照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建立在校生每年一次常规体检制度,学生健康体检受检率达100%,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制度。
五、重点推进的活动
为确保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工作落实。我校将组织开展“六项人人”重点推进活动。
1.人人知晓健康知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多途径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
率;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健常识和一定的健康技能,合理膳食结构,控制近视率。
2.人人参加健身运动
完善学校体育设施、项目,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大力宣传科学健身方式,落实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组织学生每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3.人人掌握救护技能
通过分级培训的方式,组织开展师生现场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煤气中毒、溺水、火灾等避险逃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4.人人参加健康体检
新生入学建立健康档案,在校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建立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制度,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5.人人养成健康行为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咨询、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遏制学生心理问题上升的趋势。
6.人人参加健康保险
中小学生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5%以上;学校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参保率达到100%。
六、组织实施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学校根据本《实施方案》,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估,确立目标、内容,拟定本校实施方案。
2、全面实施并推进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对照行动计划评估指标,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研究并实施解决,把各项工作
全面引向深入。
3、抓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并进行科学的监督评估,扩大学生健康行动计划指标效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学生健康指标体系,为在更高层面上开展新一轮学生健康行动奠定良好基础。
七.保障机制
1.为加强对健康促进行动的领导,学校成立健康促进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并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工作。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围绕目标,加大宣传发动与工作推进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让广大师生明确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行动目标。
4.全员参与,积极推进。学校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与实施,抓好工作的落实,开展好“六项人人”重点推进活动,确保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第二篇:人民路小学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路小学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以及《佛山市禅城区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8)》精神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依据《佛山市禅城区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8)》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我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至2018年,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方针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学校管理作为举措。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健康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
4、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保障工作举措
(一)改善学习体育我是场地及设施,打造健康明净校园
根据上级的指示,全面清查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正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打造健康明净校园。
1、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建设健康活力校园。
根据广东省的体育设备设施的要求,添置配齐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质量。
2、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建设健康无尘校园。
更换教室、功能室的LED灯管,更新维护黑板,更换教室的灯光照明、课桌椅等设备设施,实现教室明亮、无尘,教学设备适合学生的健康需要。
(二)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特色操,每天上午、下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本、考试试卷以及健康行为检查表和分析,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等有关健康工作资料齐全。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区文教体局体卫科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软式垒球、围棋、踢、跳、长跑等为主的比
赛项目。根据要求,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5、实施“2+1”文体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
(三)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
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
1、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五)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国家、省、市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
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梁建臻
副组长:邝佩莲
成员:黄焕华、张远军、黎建辉、刘燕霞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三)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四)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第三篇: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钱清镇中心小学
关于加强学生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让健康成为学生的终身财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与本校教育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校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我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方针
1、以育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成长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2、以个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每一名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稳定的爱好,实现“全面+特长”的发展目标。
3、以学校管理作为举措。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健康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
4、以循序渐进作为重要策略。逐步稳健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保障工作举措
(一)改善学习体育我是场地及设施,打造健康明净校园
根据上级的指示,全面清查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正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打造健康明净校园。
1、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建设健康活力校园。
根据浙江省的体育设备设施的要求,添置配齐体育设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质量。
2、改善学校教学卫生条件,建设健康无尘校园。
更换教室、功能室的LED灯管,更新维护黑板,更换教室的灯光照明、课桌椅等设备设施,实现教室明亮、无尘,教学设备适合学生的健康需要。
(二)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1、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天上午安排一次广播体操、特色操,每天上午、下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切实保障。
2、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健康发展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特色研究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与体育活动内容,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坚持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健康意识培养与健康行为养成相统一的原则,结合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要在课表上标明,做到有课本、教案、总课表、分课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本、考试试卷以及健康行为检查表和分析,健康教育宣传栏底稿等有关健康工作资料齐全。
3、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区文教体局体卫科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进行巡查和指导,全面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重点考察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和体能发展情况.4、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比赛,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软式垒球、围棋、踢、跳、长跑等为主的比赛项目。根据要求,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田径运动会,组织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5、实施“2+1”工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建设。结合体育课教学,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其终生锻炼打下基础。
(三)学校卫生推进行动计划
1、建立医生进校园机制。建立学校与辖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口联系机制,实现医务人员定期进校园、常规有联系、应急即处置的工作目标。
2、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监督机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全区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 2 服务,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
3、建设“一生一档”系统。建立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以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基础信息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4、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和有效管理,巩固教室光环境改善成果,确保课桌椅配置达到国家要求并开展配套服务研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职责。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促进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研,加强学生精神疾病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发生。规范指导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完善心理咨询热线运动机制。
(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
1、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监测站负责人,配备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监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并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各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五)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建设行动计划
1、配齐配足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根据“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配足配齐体育教师;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活动课、课间操(早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折算成课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体育教师户外工作统一购买服装及防护用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配齐补足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2、促进体育、卫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体育教师任职条件和岗位专业标准,保证体育教师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骨干教师、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加快中青年体育教师向高级教师发展的培养;在卫生保健教师的培养、职务评聘、职后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国家、省、市心理咨询师培训,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论证。
4、搭建平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研究。设立体育卫生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促进一线体育卫生教师通过科研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
为推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工程,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资源优化、成果宣传与推介,支持学校特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到位。
(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改进自身教育行为。
(三)开展宣传活动。围绕总体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突出重点。通过宣传与实施,让广大师生增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程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关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同步发展,整体推进。
第四篇:妇女健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潜江市竹根滩镇妇女健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一法两纲”和《潜江市竹根滩镇妇女健康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要求,为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特制定竹根滩镇妇女健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妇女健康为工作重点,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女女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为目的,完善妇女保健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合作,积极稳妥地推动我镇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目标
提高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防治女性疾病的意识,进一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建立妇女健康保障制度,完善维护妇女健康工作的有效机制。到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为0,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内,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生率、HIV母婴传播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妇女慢性疾病得到治疗和康复,全镇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降氏孕产女死亡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
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为0。
(二)控制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降低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
1、妇女病普查率2009年达30%,2010年达60%,2011年达90%以上,争取三年内对全镇25~70岁已婚妇女进行1次妇女病检查。
2、患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和乳腺癌妇女的治疗率达80%。
3、乳腺癌和宫颈癌死亡率逐年下降。
(三)促进更、老年期妇女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1、45~70岁女性每1~2年进行体检和妇检。2、60岁以下妇女激素替代疗法适应症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对功能性残疾、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工作。
(四)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
1、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90%。
2、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率均达95%以上。
3、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4、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12月及18月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95%以上。
5、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率下降5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婚前检查,完善孕前保健制度,落实孕产期保健工作职责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规范婚前医学检查工作,落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政策;积极开展婚前保健,利用孕前保健服务的工作平台,落实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98%,加强高危孕妇的专项管理,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落实预防出生缺陷的二、三级防治措施。
2、建立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完善危重孕产妇和婴儿转诊措施及抢救绿色通道,保障母婴安全;落实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政策,大力促进住院分娩,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
(二)开展妇女病普查和治疗
1、妇女病普查包括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和乳腺癌等重点疾病筛查及相应的咨询服务、健康教育等内容。
2、妇女病普查对象为育龄妇女和更、老年期妇女。
3、妇女病普查基本项目是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巴氏涂片检查、乳腺红外线检查、妇科检查(含三合诊)。选查项目是子宫附件B超、乳腺B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阴道镜检等。
4、重视健康体检工作。卫生院在开展“新农合”体检时将妇女病普查列为体检的重点内容之一予以安排,两年一次。通过健康体检和妇女病普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
5、加强妇女病治疗工作。健康体检和妇女病普查查出有妇科病的要实施治疗(包括门诊和住院治疗),参加新农合的妇女,其治疗费用按新农合有关规定执行。
6、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开展妇女病免费普查项目,提高妇女病普查率。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1、落实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和《湖北省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对婚前医学检查、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
2、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实行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阻断措施,进行干预和随访,建立相应的服务和转诊网络。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09年10月
1、成立竹根滩镇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和业务、妇保等人员组成。
2、镇制定下发《竹根滩镇妇女健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负责妇女健康行动的具体管理和实施,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3、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妇女健康行动宣传活动。组织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各类形式宣传、义诊和咨询活动,落实以母婴保健、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11月
1、成立镇妇女健康行动技术指导组。镇卫生院负责全镇妇女健康行动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参与所在区域妇女健康行动的实施及适宜技术的推广。
2、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妇幼保健员以及乡镇妇女干事。培训内容:妇女病常见病、多发病查治技术、追踪随防技术、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产科急诊抢救、妊娠期合并症的预防与救治、更年期老年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等。
3、开展母婴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妇女病普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工作。镇卫生院成立妇女病普查工作组,继续开展好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全面落实妇女病普查工作。
4、因地制宜地制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筛查、确诊、治疗和转诊的工作方案和运转程序,并形成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三)总结分析阶段:2010年12月
1、卫生院将辖区开展妇女健康行动有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妇女保健院。
2、镇卫生院将工作汇总分析后报市卫生局。
竹根滩镇公共卫生项目、妇幼专项项目
组 长:副组长:成 员:
技术指导小组
沈先波
卫生院院长
卫生院副院长
卫生院副院长
肖君梅
卫生院妇产科主任
玉
卫生院妇产科医师
玲
卫生院妇幼保健师
段玉蓉汪开平
田丁
第五篇: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武威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全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市组发„2011‟134号)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关于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实施“两大战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全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促进金武一体化进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战略部署,结合广播影视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需求,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提高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广播影视干部队伍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和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广播影视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二、培训目标
2011-2012年,把全局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全员轮训一 遍,确保每名干部职工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0学时(或12天)。通过教育培训,使全局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做好广播影视新闻宣传和事业建设的本领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培训对象
“行动计划”的培训对象包括:全局市管副县级后备干部、80后优秀年轻干部、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四、培训内容
按照广播影视跨越式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职工能力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行动计划”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必须切合实际,与时俱进,重点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政治理论培训。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重要工作安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宣传基本理论。
二是业务理论培训。主要是关于新闻宣传、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前沿理论、各家学说,特别是新闻采访、编辑制作、设备更新换代、报纸编排设计、广告创意等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是业务技能培训。主要是采、编、播设备操作使用技能技巧的学习指导,播音、报纸编辑等具体工作的交流学习。四是偶发情况的商讨、处理、整改。主要是针对各科室、各岗位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事故或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查找原因,并推广开来,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从错误和教训中汲取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五、培训方式
一是领导示范。局领导利用各种场合,以自身作为来示范、点化、引导职工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对行政行为、礼仪常识、调研方法、公文写作、处事态度等进行培训,如,如何主持会议、组织选举、沟通思想、追究问责等等。
二是开展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本系统及市上安排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精心部署,真抓实学,坚决整改,务求实效。
三是请进来教。邀请省广电局、省广电总台、科研院所和有一家之长的专家学者来局讲学授课或指导业务。请进来是定课题、有指向地请,是需要什么请什么人,决不搞虚应故事的你讲什么我听什么。
四是送出去学。除参加省、市安排的各种学习,每年都要硬性规定局属各部门外派学习的名额。外派人员必须是局内业务骨干,能听得懂、学得会,回来讲得出、用得上。
五是相互交流。同一培训组内各人员召开研讨会,就确定的命题或任务,如挖掘武威本土特色、人物特写取景、播音员化妆、机关节能等,阐发思想,交流启迪,求得教学相长。
六是传帮带。对新上岗或业务能力较弱人员,实行一对 3 一、一对多、多对一定向培养,言传身教,耳提面命。
七是集中点评。随机选取一条新闻、一个专题或者抓住一个偶发性案例,开展解剖麻雀式的分析点评,各抒己见,吹毛求疵。也可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案例进行条分缕析的学习借鉴。
八是定题自学。按照年龄、专业、职称的不同,分别确定每个职工自学书目、笔记字数、心得体会或专业文章方向,一月一检查,半年一考评。
六、实施步骤
实施“行动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各科、室、频道、电台根据局(台)确定的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行动计划”进行全面安排,制定出各自的培训计划。
第二阶段:集中培训。各科、室、频道、电台自现在起至2012年11月,安排实施集中培训活动,活动要具体,要有责任人,要有部署有检查。
第三阶段:考核总结。局(台)成立考核组,对各科、室、频道、电台“行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总结经验教训,确定下一年培训思路、目标。
七、保障措施
为把培训计划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使培训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确定以下保障措施。
(一)实行职工培训领导责任制。培训工作由局长(台长)抓总,常务副局长总协调、总督查,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各培训组分别确定一名中层干部牵头。各责任领导按照培训计划规定的内容、方式、进度、目标独立协调和操作,局里每半年召开一次各科室评比会议,听取汇报,寻找差距,指正失误,检验效果,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教育培训过程监督。
长不出好叶就结不出好果。教育培训追求的是效果,但更为重视的应当是过程。培训过程中,各责任领导既要督查计划各项目、各环节的落实到位情况,还要检查培训中人员出勤、开会发言、学习笔记、受训态度等情况,更要以考核成绩、理论文章、节目收视效果、作品发表获奖等实际成果来衡量和评估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走过场、敷衍了事的要回头补课。
(三)建立正向倒逼激励机制。
良好的机制就是良好的环境、正向的压力、催生内在潜能的动力。激励机制要事先制定,人人皆知。我们实行教育培训“五挂钩”政策。一是与考勤挂钩。集中学习实行点名制,无特殊情况不予请假,无故不参加按缺勤对待。二是与工作考核挂钩。职工集中学习天数、考试成绩、笔记论文等经换算后在年终考核总评成绩中加减一定的分值。三是与物质奖励挂钩。制定了职工培训奖罚办法,将培训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对完成培训较为出色或未完成培训任务的,每半年奖罚一次,如数兑现。四是与晋职竞岗挂钩。中 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加入专业理论考试项目,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职工双向选择必须完成培训任务,担任学术带头人、专业领军人物、栏目制片人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广播电视作品、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五是与荣誉挂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候选人必须完成培训任务,并在本专业做出突出成绩。职工比武、专业竞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局机关设置光荣榜,张挂大幅个人彩照。
(四)加大反向约束惩戒力度。
对完不成教育培训任务,或者参加培训态度消极、效果不显的干部职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除以上惩戒办法外,采取点名通报、加大培训力度、选岗淘汰、岗位调整、内部退养等措施做出处理。反向惩戒措施打击面要窄,但力度要大、态度要坚决,尤其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切忌临事手软、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