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加强党员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近年来,**县不断加强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提倡树立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全县社会风气的转变,促进各行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面,结合我县实际,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机制,保持党
员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县党员队伍的现状
截止2006年底,**县共有12个基层党委(7个乡镇党委、5个县直党〈工〉委),9个党总支,144个党支部,党员2435人,其中,女党员674人,占党员总数的26.87%,少数民族党员1131人,占党员总数的46.01%,35岁以下的615人,占党员总数的25.24%,36岁至45岁的821人,占党员总数的33.89%,46岁至54岁的461人,占党员总数的18.76%,55岁以上的538人,占党员总数的22.11%;研究生学历的有7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30人,大学专科学历的有828人,中专学历的有402人,高中学历的有180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688人;农牧民党员有528人,占党员总数的20.48%。
二、目前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个别党员服务意识淡化。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忘记了党章中规定的“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的要求,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党员要讲“共产主义道德”观念,从而使道德滑坡、道德危机、道德建设无所作为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价值观念扭曲,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水准下降,奉献精神减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虚报浮夸、渎职失职现象严重侵占群众利益行为屡见不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甚至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频繁发生。
三是有些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带来的问题。有多少人入党动机不纯?现在,许多人入党的动机是值得怀疑的。党章规定,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等条件都可以申请键入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是各基层的先进分子,有些地方的党组织在不加严格考察的情况下,就把一些动机不纯者拉入党内。这些不纯的动机包括:为了找到较好的工作(尤其是学生)、升迁、向仕途发展等等。这些动机,从严格意义上讲,不但思想不纯,而且和党的要求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些人入了党以后,部分人可能会逐渐接受党的思想、纲领和政策,但是还是有人改变不了原有的思想观念,甚至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四是党员的文化层次不一次造成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加大。党员文化层次存在着差异,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使部分党员没有学习的兴趣,致使有的党员缺乏加强自身建设的观念,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宗旨观念上认识模糊,不能有效发挥其先进性,有的党员只顾自己致富,忘记了党员应尽的义务,在“双培双带”党性实践活动中,思想落后,态度消极,有的甚至置之不理。
五是一些党员的艰苦奋斗的思想渐渐淡化。艰苦奋斗思想在一些同志头脑中渐渐淡化,铺张奢华之风进入了我们的队伍,办事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存在,有的甚至挥霍公款吃喝玩乐。对此,有些同志不但看不到是危险的信号,还错误地认为艰苦奋斗是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就不合适了;有的认为吃喝是生活小事,无碍大局。这些错误认识,与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六是思想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目前,在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中,有些人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而是迷失方向,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甚至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有些人面对新情况新现象,不能用与时俱进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三、对策及建议: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教育和加强道德建设,是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教育:
(一)要不断加强党员三个方面的教育,以解决党员服务意识变化、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
一是要突出坚定政治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共产党人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就有了主心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的旗帜,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
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因此,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真正代表人民
掌好权、用好权。在苦与乐、荣与辱、生与死等问题上有自己正确的选择,多奉献,少计较,把共产主义崇高信念具体化为高尚的行为和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二是要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历史一再证明,我们党领导的成功,不仅是靠她伟大的思想武器武装民众、正确的方针路线指导民众,而且是靠广大党员无私奉献的形象和吃苦在前的行动感召民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人都能够而且应当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具备高于常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因此在党员中,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加强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就是要使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切实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三是要加强艰苦创业、反腐倡廉教育。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在这样一个落后基础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进程,并要在20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靠我们的辛勤努力、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来的社会利益格局,改革转轨中不可避免的无序甚至混乱状态,提供了能够不道德地甚至非法地获取利益的可乘之机,我们必须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使党员干部在形形色色的物欲诱惑面前保持本色,经受住考验,使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蔚然成风。
(二)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党员预警机制,畅通党员出口渠道,以解决入党动机不纯带来的问题。
一是要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要把德才兼备,真正优秀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队伍,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要把好“出口”关。对不维护党和国家名誉、长期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起党员作用的党员要进行严肃处置,确保党员“出口”畅通。畅通党员“出口”,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党组织只有通过疏通党员“出口”渠道,形成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才能始终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三要建立党员预警劝退机制。对不完全合格党员,下发党员预警书,限期整改。对预警期内整改不力或组织鉴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在确保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应劝其退党。党组织还应定期对党员资格进行审查。对民主评议中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在预警期内思想上不认识,行动上不改正的,应对其进行重点帮扶和教育;对那些理想信念发生根本动摇,组织生活不肯参加,党费不愿交纳,工作中根本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根本不起先进作用,在根本上缺乏党员形象的,应劝其退党或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给予除名。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解决党员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大的问题。
一是要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的具体措施,认真做好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教育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结合每年一次的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定期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二是要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制度。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典型示范、现身说法、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使监察人员明辨是非荣辱,提升道德境界,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三是要完善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制度。建立定期谈心、家庭走访等制度,及时掌握监察人员的思想动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是要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责任制的运作机制和考核办法,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五是要完善关心党员物质文化生活制度。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落实休假和体检制度,保持监察人员身心健康。
(四)要把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以解决一些党员艰苦奋斗思想淡化、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
在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中,要重视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教育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一是要进行传统教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即使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比方,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集体主义、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谨严礼貌、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等,都可以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找到其渊源。社会主义的道德只能建立在对民族传统的批判继承之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体现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二是要进行时代精神教育。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精神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时代精神并不排斥历史遗产和传统道德。相反,共产党人对于历史上有益于人民的东西,都要吸收消化作为精神养料。就拿“廉洁奉公”这个提法来说,它不是共产党人的“专利”,是历史上为官者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但是,就整体而言,只有共产党人才能真正做到。我们有许多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廉勤自律,继承和发扬了炎黄子孙的高尚人格精神与道德情操,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也就是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升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没有革命战争年代血雨腥风的考验了,但我们却面临着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在今天,追逐金钱、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和一掷万金的风气有所抬头。党内的腐败现象,仍令人不安。一些人在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败下阵来,甚至堕落蜕化为腐败分子,这不但背离了党性,败坏了党的声誉,同民族传统相悖,也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在当今倡导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无疑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随时都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充分意识到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严肃性,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大胆创新。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员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员的形象,党员形象又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党是全社会的表率。一个党员的形象好,他的威信高,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就能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推动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又是这种表率中的“排头兵”。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管好自己,做道德建设的带头人,不仅是自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和方式,结合新时期新形势的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臵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臵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色情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三篇: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兼记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闽清县高级中学林宜照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荣辱兴衰,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充分体现了党对学生的成长高度重视,也表明党的重要理念和优良传统。
由于受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也反映到中学生的头脑中,加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中学生产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充分了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类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准确把握中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大力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的问题现状
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去年12月,全国18岁以下的未成所人数约3亿,其中中学生约占32%,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理想信念坚定,充满健康活力,自主意识强等。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时期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漠。对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他们不遵守公共道德,随意破坏公共秩序和财物,缺乏社会公德。第二表现缺乏诚信,学习考试出现舞弊现象,学习缺乏动力,消极心理强,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化。第三表现在价值观、人生观以我为中心。许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观念,个人主义表现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盛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第四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有些中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享乐和金钱物质利益,思想和纪律观念淡化,缺乏远大理想和信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明显出现了错位。第五表现在早恋问题较多,对男女生关系问题上,不能处理得当。这造成了学生心思很散失,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
二、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形成的因素
近年来,造成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思想品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家长本身的思想品行就有问题,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中学生思想道德丧失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子女不良习惯的形式,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往往缺乏自律性,使子女从小养成骄横放纵、我行我素的不良生活习惯。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子女的生活,或者由于家长工作过于繁忙,缺乏情感的交流,也无心来管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子女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缺陷,致使给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构成极大的冲击。
2.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的广泛应用,虚拟网络世界影响,社会多元的精神文化及非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涌现出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断地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感情上的失落和行为上的扭曲,容易造成道德上的滑坡。另外由于西方各种腐朽思潮影响,功利主义盛行,一些中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偏差,从而使中学生思想道德丧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3.学校因素
受多年的应试教育和升学制度的影响,许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发生偏移,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普通重智育而轻德育,将“以教学为中习”与“以德育为首”对立起来,抓教学而不管德育,认为德育是空洞的,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现状。在学校的成绩考核中,以考试分数定成效,而教师德育教育的成果难以得体现,导致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许多教师也不愿意当班主任,这也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
4.自身原因
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个半成熟的时期,认知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清、自制能力不强、情绪太过于冲动,思想容易产生偏激,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型,他们不能客观理智地对待各种事情,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渐渐扩大,一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观念盛行,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系统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按照“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切实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针,与家庭和社会各界一起,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发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阵地功能
学校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是主阵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家庭和社会一起,更加重视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校在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校党支部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领导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荣获过:2011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2012年福州市德育先进单位,2011-2012年福州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2-2013年县德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模范作用
健全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机制。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等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培养和吸收中学生德、智、体表现优良的分子入团、入党,壮大队伍,创造良好氛围。坚持实践育人,重视组织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统筹安排学生实践教学,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组织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爱党、爱国、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情操。
我校党支部十分重视培养和吸收品学兼优的学生接纳为入党积极分子,每学年近一批学生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学校加强学生会和团支部的建设与管理,新学年学生会、团支部都进行换届选举,吸纳高一新生,不断充实学生干部队伍,发挥他们在校园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并利用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加强教育,形成热潮。保证共青团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我县炮台山上的实践基地进行劳动,还组织学生到我县的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我县台山公园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敬献鲜花,动员全校学生为地震灾区和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捐款等,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2).要坚持德育为首,落实育人为本
在新形势下,要认识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不能将“以教学为中心”与“德育为首”对立起来,抓教学的不管德育,抓德育的不管教学。学校教育中要克服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和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把德育放首要位置,树立科学的德育质量观。要切实做到学校教职工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我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以德育为先开展工作,建立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德育教师队伍,要求每位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德育工作者。学校充分利用每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要求校领导和行政
人员在国旗下发表讲话,重点对学生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优良传统、行为纪律等的教育。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机制,特别在对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采用积分制考评办法,开展“星级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而制定的评选条例及量化考评细则。其中德育评比内容包括:行为规范、班级布置、环境卫生、社会实践,共占量化考评分的45%,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特别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诚信教育等方面,都必须以良好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当学生难免也有些犯错的时候,我们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
(3).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努力做到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文化育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利用学校各类宣传工具,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狠抓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的人文环境,努力做到环境育人。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引领广大中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我校党支部坚持文化育人,以先进的文化来教育学生,狠抓校风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学年都制定“德育主题月活动”,其中主题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明礼教育,感恩教育,红五月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尊师重教教育等。学校利用各类宣传工具,优化育人环境。利用各种法定节日、纪念日等活动,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在各教学楼,分别悬挂着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的标语;在操场的四周围,其中两边是学校的各学科组宣传栏,按每月的教育主题进行出刊;另一边是学生光荣榜,将学生获得各种各类荣誉红榜公布,树立学习榜样,促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还有一边是德育宣传栏,主要宣传每月德育主题的内容,其中有党支部和团组织专门的各两块宣传阵地;设在校门口的电子显示屏,经常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宣传,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德育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高品位的文化艺术节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要求形式规范化,内容要科学化,围绕德育主题,按规定出好班刊,并由学生会组织检查评比,纳入星级文明班级考核成绩。
(4).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各个方面,重视德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德育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全体教师要自觉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也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在关心人、帮助人当中去教育人引导人。特别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这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分层次的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津贴。
我校党支部十分重视教师德育队伍的建设,在每次的全体教师会议上,都重点宣传和学习先进的师德
师风,要求教师首先是合格的德育工作者才算是合格的教师。对于上级党委下达的学习任务,都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并要求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要求把学习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制定了班主任的评优表彰细则,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和津贴,在评选活动和绩效考核中有适当的倾斜,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都要上好班会课,必须按照学校德育主题来完成,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质性开展。
(5).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社会的联系
我们要创新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与校内外教育网络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在引导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的基础上,让家长和社会承担起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应尽责任。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让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构建校内外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学校作为教育中心,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难于逾越的“代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党对这一问题的全局性思考。
我校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政教处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一对一帮带”制度,对于每班中的学困生和双差生,要求每位帮带教师在辅导帮助该学生的同时,必须每月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并做好记录,反馈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观。在每学期的家长会议上,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动员社会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每学期邀请热心德育工作的校外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开设讲座报告会,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2.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基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要明确家庭教育定位,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基础性作用。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建立起学校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密切联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经常沟通的渠道,调动工会、妇联及各类社会组织力量,推动社区公共资源更好为德育服务。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品质,培养他们五爱的道德风尚,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减少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长还要与学校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提高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加强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3.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
加强和改进党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把学
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领导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树立科学的德育质量观,把德育纳入教育评价机制这中,准确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开展状况和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建立校外力量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与制度,考察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德育实践提供支持与服务情况。要更好地发挥社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化社会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具体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建议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各级党政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大众媒体和网络,不断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消除不良文化的传播,向学生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严厉打击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市场,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性,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中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把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去。将道德的要求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积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针对中学生的不同年龄、个性品质、修养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各级党政部门要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同时必须注重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据有关部门调查,很多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此,我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专职的心理老师来辅导。当然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中国梦”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后备军,肩负着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第四篇:试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试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农村未成年人相对来说数量较大,覆盖面较广,而农村人口的素质又偏低,思想较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至使农村孩子的道德发展出现了偏差。因此,农村孩子的道德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农村学生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有以下
几个方面 :
一是来自学校方面的,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考试成绩是第一要义”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现象依然存在,少数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尚未从本质上转变,造成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致使少数学生成绩出类拔萃,但思想道德观念差,缺乏爱心,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经受不起挫折和困难的打击;更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甚至出现抽烟、酣酒、逃学等不良行为,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越来越多、越来越
大的影响。
二是来自家庭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给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农村许多家长由于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孩子产生极坏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文化程 1
度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十分无力。首先是有些家长品行不端,有的父母染有赌博、盗窃等恶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善于摸仿,他们还没有辩别是非、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常常把父母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
其次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无人监护或监护无力。
上几年由于农村经济不景气,城乡差距越拉越大。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家庭经济比较宽松。大批的农民大军纷纷涌向城市去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家园。监护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姥姥、老爷身上。没有老人的家庭就把孩子交给亲戚监管。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老爷姥姥娇宠孙子不舍得严管,总是溺爱纵容,姑姨、叔舅等又有诸多顾忌,放不开手脚,不敢深管,总是听之任之。这就助长了他们的许多不良行为。例如赌博、上游戏厅、台球厅、打架、骂人、抽烟、喝酒等许多不良的现象。这些孩子一旦缺少钱花,他们就编造学校要交××费的谎言骗取被监护人的钱财,或者向小同学强讨恶要。这些孩子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疼爱,性格变得越来越冷酷、孤僻、冲动、懒散。这些孩子都有极强的逆反心理,喜欢和老师、监护人顶撞,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我班有个叫丁建的同学,他父母不在,和奶奶在一起,他整天不学习,经常逃课,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再次,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管教,不过问孩子的思想,从不留心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疏于管教,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问题,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疏远。孩子在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为所欲为,养成任性、暴戾,粗
野的性格,再次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农村对独生子往往过分溺爱,致使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性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出现问题,轻者训斥,重者拳打脚踢。既给孩子的身体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思考一下,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是坏的,许多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是各方面因素潜移默化影响渗透的结
果。因此,我们认为应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方面,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交换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辐射
向家庭。
学校方面,加强对每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素质,我们每位教师要为人师表,还要全面关注每位孩子的各方面成长,要让德育教育真正融于每一堂课中,我们要开展以“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同学”为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为人民服务意识等。经常和家长沟通,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以往是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才登门家访,家访成了“告状”,家长、孩子都不轻松。现在,我们要按计划定期进行家访,家访也不再是告状、批评,而更多是以鼓励为主。家访的范围也要拓宽,既访学生、家长,也了解学生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理想信念、性情心态、个性特长、行为习惯、健康状况等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家庭给予及时帮助。此外,我们还通过电话家访等家访形式,通
过交流和对话,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还有要师生共同建立“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唯师是从”,虔诚地听着、记着老师的教导,成为没有个性、没有自己思想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的关系。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的观念,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
于和老师讲心理话。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这样,学生学得很有信心,学习成绩提高了,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他们不但遵守课堂纪律,课后,同样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了。
总之,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关爱每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以后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并会为之不断的努力。
第五篇:关于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
090112039音乐学1班王英琦
关于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
一、课题名称:隔代教育利与弊问题浅探
二、研究的内容
一)拟研究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由祖父母这一代对第三代子孙进行教育的隔代教育便不断增多。
所谓隔代教育,是相对于亲子教育而言的,主要是由祖辈承担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责任。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们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可是我国的调查显示,有五成以上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越小,与祖辈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然而,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自我实现意识,效益观不断增强,在城市里年轻的父母父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无暇照顾孩子,于是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在农村由于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现状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待在身边,由此引发的“隔代教育”问题成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3~6岁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忽视了这种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而较为常见的主要在行为、情绪、社会适应性及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以行动冲动,动作过多过度忧虑、嫉妒、攻击性、厌食、挑食、偏食、任性等过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方式,父母祖辈的教育方法,态度有关。
二)具体研究内容
为更好地完成研究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应用价值和可
推广性,我们将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研究隔代教育的问题。
1、指导祖辈家长探索学习不同年龄段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规律。
2、了解祖辈家长的一般典型的教养方式与不同文化背景祖辈家庭教养方式中存在的优势与弱势,并探索指导策略。
3、探讨幼儿典型的消极情绪表现并研究提炼促进幼儿积极情绪养成的良好方法与途径。
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分析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四)主要观点
虽然隔代教育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如祖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好的耐心,从而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存在”的并非是合理的,与亲子教育相比较,隔代教育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当然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相比起弊端而言,弊端更为严重。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该主题有没有人研究过
对于隔代教育利与弊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人研究过,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二)本选题及科研设计的创新之处
因为我是来自上海崇明的,隶属上海郊区城镇,相对于上海市区而言,隔代 教育的情况更为普遍,具有典型性。由于农村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去闯上海、下广洲,而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因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由祖父母照顾,管教尺度的难以掌握,使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只能听之任之。再加之长时间的娇生惯养,纵容、迁就,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不良习惯,故该群体的教育状况成为一种令人堪忧的社会现象。
四、选题意义
(1)隔代教育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建构产生重要影响。
在开展情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积极情绪形成的过程中易出现反复性,因此,家庭的配合教育也是促进孩子积极情绪发展的一个良好途径。
(2)现具有优化幼儿情绪教育课题研究的良好基础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影响幼儿积极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则是隔代教育。祖辈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优化情绪稳定持久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的自身言行举止与情绪情感表现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是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应用认知科学新成果,从感知、表达、调控三个纬度出发,以隔代特色教育为载体,针对幼儿的典型情绪表现开展促进“幼儿情绪体验、“幼儿情绪表达”、“幼儿情绪调控”的案例研究,针对性地指导帮助祖辈家长优化教养方式,加强对幼儿积极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推行与完善本园特色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构建以幼儿为核心的幼儿园—幼儿—家庭培养系统,促进教师、祖辈家长、幼儿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显现我们一贯的“以人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家园互动的质量,促进教师、祖辈、幼儿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五、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分为五种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法
二)研究步骤
1、访谈法:对家长在活动中或者家中面对孩子的各类情绪问题采取的教育行为以及孩子的转变进行访谈。
2、问卷法:调查祖辈和父母家长对我园优化情绪教育研究的认识以及行为跟进的情况。
3、观察法:通自然观察的方法,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其情绪的表现,作为幼儿相关的评估以及教育作用的监测。
4、行动研究法:通过在各年龄段寻找并确定家庭、幼儿为研究对象,建立档案、连续、跟踪的研究,期望研究出一套比较好的指导方法和措施。
5、个案法: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对个案分析、追踪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的健康情绪。
三)时间安排
访谈法和问卷法在第一天完成,第二天进行统计相应的数据,第二天同时开展观察法,并持续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内结合访谈法通过寻找研究对象建立个人档案,以便跟踪研究。
四)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1、优势
优势一:不少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原因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对于孩子在不同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都能及时的处理。
优势二:祖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优势三:祖辈的子女都各自成家立业很少有时间陪两老,可是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人的身边不但能够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还能够补充老人的时间,使他们身边有个开心的伴,而老人也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照顾孩子,利于祖孙两代身心健康。
2、弊端
弊端
一、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因自己年轻时时工作和生活条件所限制,没有给予自己很好的照顾,而想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他们对孩子宠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了他们的任性,依赖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低下。使他们有许多不良的表现。
弊端
二、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经发生了改变,仍然用陈旧的老观点要求孩子,交给孩子老经验,老想法,致使孩子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为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的给孩子传授了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无疑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弊端
三、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理,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的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情绪对立,使正常的教育难以进行。
弊端
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祖辈家长因为思想观念等的影响总是无意识的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少问题孩子都是祖辈带大的,有资料显示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家庭暴力和隔代教育成较高发状态。解决各代教育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一定要统一认识。
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认识上的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该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方法
二、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方法
三、年轻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应该把孩子的抚养教育权全部交给祖辈。
方法
四、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方法
五、祖辈家长要理智的控制感情,分清溺爱和爱的界限,要爱的适度。积极
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建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六、参考文献
庭中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方案http:///html/2012/22/2012221125848.shtml 幼 儿 隔 代 教 育 现 状 的 利 弊 分 析
http:///Read/Read.aspx?id=41397791
中 华 隔 代 教 育 家 庭 研 究 中 心 http:///u/48
郭 玉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