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刘文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们祖的国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们要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地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规律,走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路。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据有关部门调查,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 重智轻德,重大德轻小德。被调查的家长中95%的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它都无所谓”。在学校“智育” 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家长们对自家孩子“品德好但学习不好”的现实无法接受。
2、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互脱节,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当然不好。
3、对未成年人提供的社会环境不佳,甚至存在着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颓废有害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已成为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因迷恋网络而走上犯罪的未成年人也屡见不鲜。家长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对开网吧赚黑心钱的老板恨之入骨又奈何不得。
4、来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据被调查的司法界人士介绍,近年来,因婚姻家庭变故,家庭不和谐、父母外出打工弃子女于不顾,隔代教育的弊端,导致未成年人辍学流浪街头、过早学坏、最终犯罪的比例占到青少年犯罪的60—70%。
5、对未成年人的良好精神食粮供给不足,反而给各种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颓废有害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对未成年人的腐蚀提供了机会。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 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这其中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青少年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
二、当前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几种挑战
1、来自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内在规律的挑战。纵观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急剧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思想道德危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思
想道德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青少年犯罪趋高、犯罪低龄化。因此,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欧美当时的情况已大大不同。我们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进入现代、后现代、信息社会后,推进我们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社会失范、文化冲突、思想碰撞、价值多元、信息杂乱繁多的冲击,这对于涉世未深心理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影响尤其之大。
2、来自我们成年人的影响。在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和活动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来自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和渗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如果我们对于上述的严峻形势不加以重视,对未成年人不加以好好引导和爱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将会面临大的灾难,这绝非危言耸听。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做法
1、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从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各阶段特点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入手,积极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教育。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生应以规范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中学生应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要积极探索学校的德育教育规律,要将其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改变学校就德育抓德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中小学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整体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强化学科渗透性,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格、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必备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目的。
2、以人为本,尊重未成年人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德育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未成年人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要相信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和正视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的天性来进行教育。要让未成年人多参与。要开展互动教育,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改变“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只有未成年人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
3、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由知、情、意、行等环节结合而成的,体验贯穿于各个环节。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对此,他作过很多精辟论述。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要推行体验教育就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课堂、两个阵地,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实践教育,既
进行认知教育又进行实践教育,使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向人民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练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行的统一。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实践体验,把创业的意识和道德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当前,首要的是把优化社会软环境和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性工作抓紧、抓好。
4、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深刻挑明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所育,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从现实看,家庭教育不仅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的组织网络;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要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建立检查评估机制;要规范教学管理,办好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必须全员参与,特别是我们当老师的,真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小树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篇:对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薄弱环节的思考
对我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薄弱环节的几点思考焦建喜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培育的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但不容忽视的是,我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全校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
(三)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
针对当前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议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学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牢固确立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以硬性指标的形式落实到部门、到人头,统一部署、检查、考核和奖励。建立健全学校各个部门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双德”工程,以师德带生德。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全体教 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的育人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使课堂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将情感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把德育点、连接点、落实点做为备课的基本要求,使德育有意、有机地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
(四)探索制订切合当地实际和本校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考核办法,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重点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五)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日常工作。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活动,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对少先队工作常规指导,尽快形成少先队服务与管理工作常规机制。
(六)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贴近未成年人心灵的道德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未成年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文明行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七)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家庭更是重要的主导者。目前,教育常常陷入5+2<5,甚至等于0的尴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消除家庭和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通过“校讯通”平台,定期沟通子女成长情况,研究探讨教育办法,齐心协力抓好学生教育。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根据各自担负的职责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几点思考
本溪满族自治县文明办 李海维
本溪满族自治县共有未成年人3405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其中小学生22142人,初中生11915人,单亲家庭315人。现就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解决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报告,以期促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一、工作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成立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文明办。结合省、市文件精神,全县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求意见会,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在农村中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坚持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开展“弘扬民族自强精神,造就学生优秀品质”等一系列活动,把“弘扬民族自强精神”活动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升华学生优秀品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全县深入开展“道德早餐”、“道德实践日记”、“关爱老前辈”等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评选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3、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网络、网吧、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发了《本溪县关于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化、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了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规范行业秩序为重点的网吧专项治理整顿。
4、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本溪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先后开展了本溪满族自治县首届“山里红--工行杯”百名小书画家竞赛活动,“第二届百名小书画家”竞赛、“保护母亲河”绿色夏令营活动、“庆六、一阳光女孩”歌舞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发扬和传承抗联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吸引广大未成年人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5、加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教育。开展无毒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未成年人拒毒、防毒意识,远离毒品。
二、存在问题
1、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有待加强。少数未成年人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等内容知之甚少,对社会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从整体上认知把握,片面认识,错误理解,发生了信仰危机。
2、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斜。一些未成年人思想认识错位,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认为经济建设就是挣钱第一;把及时行乐奉为人生信条,摆阔气、高消费,不求上进,对社会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感。
3、封闭、孤僻、嫉妒心理表现突出,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能力差。调查发现部分未成年人: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他人交往;二是自惭形秽,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因此独处一隅,对别人的长处或优点产生嫉妒,进而中伤、怨恨他人。
4、法制、纪律意识淡薄。部分未成年人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5、文化生活单调,倾向于低级趣味严重,迷恋网吧问题突出。个别未成年人沉迷于录像厅、网吧、电子游戏厅等“三厅一室”,没有把精力放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上,文化品味、格调有待于提高。
6、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潮中,部分学生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误导,存在着读书无用的思想,觉得人生渺茫,读书是为父母而读,对老师、学校存在抵触情绪,旷课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7、家庭教育失当,子女思想压力大。许多家长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的变化认识不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出现教育乏力和疲软的问题。家长一味的望子成龙,不遵循子女成长规律,违背子女意愿,包办子女未来,往往成了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8、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堪忧。随着我县经济建设步伐加快,进城务工人口日益增多。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进城务工农民家庭迫于生计,成天奔波,工作强度相当大,一天下来身心疲惫,根本无暇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很难有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遇到孩子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下降,通常采取粗暴的方式教育,不仅没有解决好问题,反而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原因分析
1、社会舆论轻视道德,对未成年人产生很大误导。不同的社会主流舆论导致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要求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大家关注的热点似乎除了金钱还是金钱。“富即成功”左右着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同时成人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
2、文化环境中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中,文化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文化的各种载体都可以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一言一行。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借助网络传播的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越来越让人忧虑。尤其是让众多未成年人着迷的网络游戏,其内容大多带有色情和暴力等情节,使一些痴迷者大受影响,甚至纷纷效仿。有些游戏还戏说、篡改历史,使未成年人的认识发生混乱。许多不法网吧、游戏厅便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地带。
3、法制环境不健全,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不够。近年来,对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国家曾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击和治理工作,如查禁非法出版物、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查封取缔非法经营娱乐场所等。力度很大,但效果却不明显,屡禁不止的状况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工作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
4、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一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得不到全面落实,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二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师德、师风有待改善。三是学校德育工作内容、方式、方法陈旧。四是多数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出于“安全”方面的压力,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连春游、秋游基本上都取消了。从家 4 庭教育方面看:社会提供的家庭教育资源较少,家庭道德教育知识普及乏力,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
四、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社会要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2、突出重点、营造氛围,健全网络。一要积极利用节日、纪念日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二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建议新闻媒体开辟“着眼未来的希望——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专题节目,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浓厚氛围。要结合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抓好社区少年儿童活动阵地建设。
3、整顿网络,改进教学。一要建立建全专兼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着力建设好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队伍;各类文化市场管理队伍;青少年宫、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教育设施辅导员队伍。二要坚持“疏堵结合、标本结合”的原则,注重构建绿色网络。三要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学校重智轻德、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倾向和做法,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四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臵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臵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色情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五篇: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人格培养、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未成年人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其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极其消极的影响,这类家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家庭。2004年,我们通过对30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问题家庭普遍有以下一些特征:
1、家庭环境不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不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有:(1)、家庭关系对抗。问题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有的只有恐惧、忧虑和失望。(2)、家庭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是指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
2、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学家认为:未成年人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而不少问题家庭缺少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导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教育方式:(1)、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2)、简单粗暴型。由于问题家庭的很多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取用打骂、体罚。(3)、自由放任型。有些问题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挣钱,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自由放任。
3、相互衔接不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单位的紧密结合,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问题家庭在与学校、社区、单位及社会教育衔接不够。(1)、与学校教育疏于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家长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父母承担生活就行。(2)、与社区教育及单位教育不愿沟通。出了学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有问题也是家事,在面对社区或者是单位上门做工作时,不愿配合。(3)、与社会教育难以沟通。许多问题家庭在面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维权等服务时,不能很好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一、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表现出来的特点
1、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问题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在社会上受到外界的歧视,从而出现了很多心理疾病,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主要表现在:(1)、自卑心理。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怕外界或同学说三道四,不敢或不愿意跟同学接触,造成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自卑,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2)、逆反心理。问题家庭子女由于在家里得不到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产生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不信任,不愿意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开始讨厌别人把自己当小孩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时觉得父母和老师是和自己作对,产生了一种逆反心态。(3)、极端心理。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有力支持,他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容易出现越轨,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而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
2、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我们初步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问题家庭的子女,且他们违法犯罪呈现出三种趋势。(1)、低龄化。江汉区今年上办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51起,共117人,其中14岁至16岁的未成年人就有3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2。(2)、低文化。江汉区今年批准逮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50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3,小学及文盲的1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2。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无人看管,不想上学,辍学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鬼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深受其害。(3)、团伙化。很多问题家庭的子女在犯罪过程中,借助于团伙的力量互相壮胆,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干出了一个人不敢干的暴力犯罪,常常以此来增强自己逃避惩罚的安全感。江汉区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其中团伙犯罪就有14起,涉案未成年人62人。
3、学习状况日益堪忧。由于大部分问题家庭子女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困扰,使他们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耽误学业。(1)、逃学、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在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犯错误时,家庭很少给予关心,学校老师也疏于管理,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了厌恶情绪,经常逃课,沉溺于网吧、游戏机等场所,逃避现实。(2)、中途辍学现象比较突出。问题家庭子女在逃学、厌学的过程中,极易被社会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