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兼记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闽清县高级中学林宜照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荣辱兴衰,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充分体现了党对学生的成长高度重视,也表明党的重要理念和优良传统。
由于受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也反映到中学生的头脑中,加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中学生产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充分了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类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准确把握中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大力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的问题现状
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去年12月,全国18岁以下的未成所人数约3亿,其中中学生约占32%,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理想信念坚定,充满健康活力,自主意识强等。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时期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漠。对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他们不遵守公共道德,随意破坏公共秩序和财物,缺乏社会公德。第二表现缺乏诚信,学习考试出现舞弊现象,学习缺乏动力,消极心理强,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化。第三表现在价值观、人生观以我为中心。许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观念,个人主义表现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盛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第四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有些中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享乐和金钱物质利益,思想和纪律观念淡化,缺乏远大理想和信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明显出现了错位。第五表现在早恋问题较多,对男女生关系问题上,不能处理得当。这造成了学生心思很散失,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
二、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形成的因素
近年来,造成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思想品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家长本身的思想品行就有问题,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中学生思想道德丧失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子女不良习惯的形式,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往往缺乏自律性,使子女从小养成骄横放纵、我行我素的不良生活习惯。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子女的生活,或者由于家长工作过于繁忙,缺乏情感的交流,也无心来管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子女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缺陷,致使给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构成极大的冲击。
2.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的广泛应用,虚拟网络世界影响,社会多元的精神文化及非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涌现出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断地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感情上的失落和行为上的扭曲,容易造成道德上的滑坡。另外由于西方各种腐朽思潮影响,功利主义盛行,一些中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偏差,从而使中学生思想道德丧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3.学校因素
受多年的应试教育和升学制度的影响,许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发生偏移,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普通重智育而轻德育,将“以教学为中习”与“以德育为首”对立起来,抓教学而不管德育,认为德育是空洞的,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现状。在学校的成绩考核中,以考试分数定成效,而教师德育教育的成果难以得体现,导致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许多教师也不愿意当班主任,这也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
4.自身原因
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个半成熟的时期,认知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清、自制能力不强、情绪太过于冲动,思想容易产生偏激,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型,他们不能客观理智地对待各种事情,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渐渐扩大,一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观念盛行,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系统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按照“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切实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针,与家庭和社会各界一起,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发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阵地功能
学校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是主阵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家庭和社会一起,更加重视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校在县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校党支部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领导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荣获过:2011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2012年福州市德育先进单位,2011-2012年福州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2-2013年县德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模范作用
健全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机制。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等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培养和吸收中学生德、智、体表现优良的分子入团、入党,壮大队伍,创造良好氛围。坚持实践育人,重视组织中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统筹安排学生实践教学,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组织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爱党、爱国、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情操。
我校党支部十分重视培养和吸收品学兼优的学生接纳为入党积极分子,每学年近一批学生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学校加强学生会和团支部的建设与管理,新学年学生会、团支部都进行换届选举,吸纳高一新生,不断充实学生干部队伍,发挥他们在校园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并利用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加强教育,形成热潮。保证共青团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我县炮台山上的实践基地进行劳动,还组织学生到我县的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我县台山公园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敬献鲜花,动员全校学生为地震灾区和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捐款等,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2).要坚持德育为首,落实育人为本
在新形势下,要认识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不能将“以教学为中心”与“德育为首”对立起来,抓教学的不管德育,抓德育的不管教学。学校教育中要克服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和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把德育放首要位置,树立科学的德育质量观。要切实做到学校教职工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我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以德育为先开展工作,建立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德育教师队伍,要求每位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德育工作者。学校充分利用每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要求校领导和行政
人员在国旗下发表讲话,重点对学生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优良传统、行为纪律等的教育。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机制,特别在对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采用积分制考评办法,开展“星级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而制定的评选条例及量化考评细则。其中德育评比内容包括:行为规范、班级布置、环境卫生、社会实践,共占量化考评分的45%,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特别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诚信教育等方面,都必须以良好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当学生难免也有些犯错的时候,我们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
(3).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努力做到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文化育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利用学校各类宣传工具,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狠抓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的人文环境,努力做到环境育人。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引领广大中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我校党支部坚持文化育人,以先进的文化来教育学生,狠抓校风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学年都制定“德育主题月活动”,其中主题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明礼教育,感恩教育,红五月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尊师重教教育等。学校利用各类宣传工具,优化育人环境。利用各种法定节日、纪念日等活动,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在各教学楼,分别悬挂着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的标语;在操场的四周围,其中两边是学校的各学科组宣传栏,按每月的教育主题进行出刊;另一边是学生光荣榜,将学生获得各种各类荣誉红榜公布,树立学习榜样,促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还有一边是德育宣传栏,主要宣传每月德育主题的内容,其中有党支部和团组织专门的各两块宣传阵地;设在校门口的电子显示屏,经常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宣传,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德育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高品位的文化艺术节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要求形式规范化,内容要科学化,围绕德育主题,按规定出好班刊,并由学生会组织检查评比,纳入星级文明班级考核成绩。
(4).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各个方面,重视德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德育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全体教师要自觉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也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在关心人、帮助人当中去教育人引导人。特别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这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分层次的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津贴。
我校党支部十分重视教师德育队伍的建设,在每次的全体教师会议上,都重点宣传和学习先进的师德
师风,要求教师首先是合格的德育工作者才算是合格的教师。对于上级党委下达的学习任务,都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并要求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要求把学习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制定了班主任的评优表彰细则,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和津贴,在评选活动和绩效考核中有适当的倾斜,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都要上好班会课,必须按照学校德育主题来完成,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质性开展。
(5).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社会的联系
我们要创新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与校内外教育网络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在引导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的基础上,让家长和社会承担起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应尽责任。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让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构建校内外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学校作为教育中心,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难于逾越的“代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党对这一问题的全局性思考。
我校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加强与家庭的沟通,政教处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一对一帮带”制度,对于每班中的学困生和双差生,要求每位帮带教师在辅导帮助该学生的同时,必须每月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并做好记录,反馈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观。在每学期的家长会议上,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动员社会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每学期邀请热心德育工作的校外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开设讲座报告会,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2.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基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要明确家庭教育定位,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基础性作用。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建立起学校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密切联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经常沟通的渠道,调动工会、妇联及各类社会组织力量,推动社区公共资源更好为德育服务。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品质,培养他们五爱的道德风尚,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减少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长还要与学校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提高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加强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3.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
加强和改进党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把学
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领导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树立科学的德育质量观,把德育纳入教育评价机制这中,准确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开展状况和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建立校外力量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与制度,考察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德育实践提供支持与服务情况。要更好地发挥社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化社会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具体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建议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各级党政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大众媒体和网络,不断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消除不良文化的传播,向学生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严厉打击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风气和文化市场,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性,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中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把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去。将道德的要求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积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针对中学生的不同年龄、个性品质、修养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各级党政部门要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同时必须注重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据有关部门调查,很多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此,我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专职的心理老师来辅导。当然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中国梦”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后备军,肩负着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第二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臵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臵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色情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安维祥
[摘要]中学生健康不仅指生理、身体方面的,而且包括心理方面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家庭、社会环境等是产生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家庭、社会要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学校,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宣传与教育,化被动防范为积极预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目标。
一、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三点:
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
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2.情绪和情感不平衡
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3.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能力的差异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学校虽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了认识,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调查研究不深入,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维护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具体实施时,教师首先要认清常见的心理障碍种类和形式,如自卑、好高、逆反、封闭、虚荣、妒忌、冷漠、厌学、趋向、求刺激、性差异、早恋等心理,以便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其次寻求心理障碍防治的措施与途径。
2.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条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根本的。家长不但要生活中关心爱护孩子,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要做不溺爱和娇宠孩子,而应尊重和理解孩子,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的孩子,有时还可以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有着健康的心理。
3.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绝大多数是在这时得到完成的。因此学校不能划分班级等差,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提倡疏导,忌用堵塞,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4.加强学生的修养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适应各个年龄段的过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在行动上要善于自我激励和反省。其次,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辨别是非、美丑、真假、善恶,懂得坚持真理,抵制不良影响。最后,告诉
学生每当遇到烦恼、苦闷、失意时,要坦诚向老师、长者、朋友倾吐,求得理解和帮助;遇到表扬批评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
5.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活动,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活动中,而班主任是联系班组最紧密的纽带。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6.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普及,它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教人员的事情。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教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共铸整体教育合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摒弃德育化、课程化和医学化的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总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好更快地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魄,使青少年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全面
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维康.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3]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第四篇: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榆次区的教育发展整体上存在不平衡状态,农村要落后于城填区域。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施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也比较多,但比起城市小学,各门主课及音体美等副课所学的仪器、器材、图书等投入仍有欠缺,使一些实验教学、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2.教师待遇有待提高、教师调动频繁、师资力量匮乏
虽然今几年,国家对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农村学校仍然留不住老师,很多老师会抓住每年的回城考试机会,离开农村。当学生适应一位老师的上课风格及独特的教育方式后,面对教师的频繁调动,学生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需要一定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因为不能及时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而导致学习成绩变差。现在村里的副课老师一个人要带至少2-3个学校的课程,这种跑校的方式,一方面老师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3.家长素质较低,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榆次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素质都不很高,有的甚至是文盲,大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属于“放养式”管理,因此,学生从小接受的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不足。大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主课成绩,对副课成绩及爱好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发展不全面,未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均衡教育资源 一方面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等部门应加大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继续支持农村小学教育。另一方面应调动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农村小学教育,提高办学条件。例如:增加图书的种类及数量,按照学生数量配套相关的体育设施、学习器材等。
2.提高教师待遇
各级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为学校捐助资金,用于教师帮扶。以便于留住老师,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频繁调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保证。
3.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使农村接受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新观念,澄清人们对
义务教育在认识上的误区,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重新认识义务教育意义与价值。
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农村义务教育要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与组织下,形成社会和家庭参与教育的机制。包括参与改善办学条件;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参与对教育的监督与评估;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社会实践场所等。当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融为一体、各显其能、各尽其力时,农村义务教育必将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第五篇:某县加强党员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近年来,**县不断加强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提倡树立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全县社会风气的转变,促进各行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面,结合我县实际,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机制,保持党
员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县党员队伍的现状
截止2006年底,**县共有12个基层党委(7个乡镇党委、5个县直党〈工〉委),9个党总支,144个党支部,党员2435人,其中,女党员674人,占党员总数的26.87%,少数民族党员1131人,占党员总数的46.01%,35岁以下的615人,占党员总数的25.24%,36岁至45岁的821人,占党员总数的33.89%,46岁至54岁的461人,占党员总数的18.76%,55岁以上的538人,占党员总数的22.11%;研究生学历的有7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30人,大学专科学历的有828人,中专学历的有402人,高中学历的有180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688人;农牧民党员有528人,占党员总数的20.48%。
二、目前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个别党员服务意识淡化。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忘记了党章中规定的“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的要求,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党员要讲“共产主义道德”观念,从而使道德滑坡、道德危机、道德建设无所作为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价值观念扭曲,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水准下降,奉献精神减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虚报浮夸、渎职失职现象严重侵占群众利益行为屡见不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甚至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频繁发生。
三是有些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带来的问题。有多少人入党动机不纯?现在,许多人入党的动机是值得怀疑的。党章规定,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等条件都可以申请键入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是各基层的先进分子,有些地方的党组织在不加严格考察的情况下,就把一些动机不纯者拉入党内。这些不纯的动机包括:为了找到较好的工作(尤其是学生)、升迁、向仕途发展等等。这些动机,从严格意义上讲,不但思想不纯,而且和党的要求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些人入了党以后,部分人可能会逐渐接受党的思想、纲领和政策,但是还是有人改变不了原有的思想观念,甚至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四是党员的文化层次不一次造成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加大。党员文化层次存在着差异,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使部分党员没有学习的兴趣,致使有的党员缺乏加强自身建设的观念,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宗旨观念上认识模糊,不能有效发挥其先进性,有的党员只顾自己致富,忘记了党员应尽的义务,在“双培双带”党性实践活动中,思想落后,态度消极,有的甚至置之不理。
五是一些党员的艰苦奋斗的思想渐渐淡化。艰苦奋斗思想在一些同志头脑中渐渐淡化,铺张奢华之风进入了我们的队伍,办事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存在,有的甚至挥霍公款吃喝玩乐。对此,有些同志不但看不到是危险的信号,还错误地认为艰苦奋斗是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就不合适了;有的认为吃喝是生活小事,无碍大局。这些错误认识,与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六是思想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目前,在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中,有些人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而是迷失方向,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甚至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有些人面对新情况新现象,不能用与时俱进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三、对策及建议: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教育和加强道德建设,是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教育:
(一)要不断加强党员三个方面的教育,以解决党员服务意识变化、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
一是要突出坚定政治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共产党人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就有了主心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的旗帜,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
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因此,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真正代表人民
掌好权、用好权。在苦与乐、荣与辱、生与死等问题上有自己正确的选择,多奉献,少计较,把共产主义崇高信念具体化为高尚的行为和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二是要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历史一再证明,我们党领导的成功,不仅是靠她伟大的思想武器武装民众、正确的方针路线指导民众,而且是靠广大党员无私奉献的形象和吃苦在前的行动感召民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是社会的主人,人人都能够而且应当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具备高于常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因此在党员中,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加强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就是要使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切实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三是要加强艰苦创业、反腐倡廉教育。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在这样一个落后基础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进程,并要在20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靠我们的辛勤努力、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来的社会利益格局,改革转轨中不可避免的无序甚至混乱状态,提供了能够不道德地甚至非法地获取利益的可乘之机,我们必须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使党员干部在形形色色的物欲诱惑面前保持本色,经受住考验,使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蔚然成风。
(二)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党员预警机制,畅通党员出口渠道,以解决入党动机不纯带来的问题。
一是要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要把德才兼备,真正优秀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队伍,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要把好“出口”关。对不维护党和国家名誉、长期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起党员作用的党员要进行严肃处置,确保党员“出口”畅通。畅通党员“出口”,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党组织只有通过疏通党员“出口”渠道,形成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才能始终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三要建立党员预警劝退机制。对不完全合格党员,下发党员预警书,限期整改。对预警期内整改不力或组织鉴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在确保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应劝其退党。党组织还应定期对党员资格进行审查。对民主评议中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在预警期内思想上不认识,行动上不改正的,应对其进行重点帮扶和教育;对那些理想信念发生根本动摇,组织生活不肯参加,党费不愿交纳,工作中根本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根本不起先进作用,在根本上缺乏党员形象的,应劝其退党或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给予除名。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解决党员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大的问题。
一是要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的具体措施,认真做好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教育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结合每年一次的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定期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二是要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制度。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典型示范、现身说法、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使监察人员明辨是非荣辱,提升道德境界,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三是要完善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制度。建立定期谈心、家庭走访等制度,及时掌握监察人员的思想动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四是要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责任制的运作机制和考核办法,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五是要完善关心党员物质文化生活制度。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落实休假和体检制度,保持监察人员身心健康。
(四)要把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以解决一些党员艰苦奋斗思想淡化、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
在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中,要重视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教育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一是要进行传统教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即使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比方,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集体主义、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谨严礼貌、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等,都可以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找到其渊源。社会主义的道德只能建立在对民族传统的批判继承之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体现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二是要进行时代精神教育。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精神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时代精神并不排斥历史遗产和传统道德。相反,共产党人对于历史上有益于人民的东西,都要吸收消化作为精神养料。就拿“廉洁奉公”这个提法来说,它不是共产党人的“专利”,是历史上为官者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但是,就整体而言,只有共产党人才能真正做到。我们有许多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廉勤自律,继承和发扬了炎黄子孙的高尚人格精神与道德情操,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也就是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升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没有革命战争年代血雨腥风的考验了,但我们却面临着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在今天,追逐金钱、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和一掷万金的风气有所抬头。党内的腐败现象,仍令人不安。一些人在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败下阵来,甚至堕落蜕化为腐败分子,这不但背离了党性,败坏了党的声誉,同民族传统相悖,也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在当今倡导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无疑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随时都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充分意识到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严肃性,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大胆创新。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员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员的形象,党员形象又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党是全社会的表率。一个党员的形象好,他的威信高,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就能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推动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又是这种表率中的“排头兵”。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管好自己,做道德建设的带头人,不仅是自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和方式,结合新时期新形势的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