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时间:2019-05-12 15:2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篇: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发繁荣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的作用: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发繁荣》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九课的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根本;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才能让社会主义文明更加绚丽多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知道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如何建设等问题。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感受中体会到,先进文化建设的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感悟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做文明公民。

三、教学重点: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教学难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及如何把握这一方向。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时事话题引入本课,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作用,辅助教学,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来解决问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我们既要参与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也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思考:你对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文化界“全面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这2种不同的回应有什么看法?而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结论: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引出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

(板书)

先进文化是什么 指导:马克思主义

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基本特征:“三个面向”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为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考:支教对培育四有青年的意义。

(板书)

目标(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怎么办: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理解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及如何把握这一方向;知道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从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去着手。我们应从现在开始,以更明确的方向、更积极的态度,以实际行动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去。

八、板书设计:见上

九、布置作业:

回想你参见过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否能体会到课堂中所讲的精神?

你觉得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请你评价下我国现在开展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发繁荣的活动。(3选1)

第二篇: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②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作用(意义)

(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6、几个要注意的观点性知识: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点)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重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重点)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重点)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6、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7、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8、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

9、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6、创新与借鉴、融合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第三篇:思想政治必修3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复习:模块知识要点

第1章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l.文化的含义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三)文化影响人的形式和特点

l.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四)文化塑造人的表现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能够提供精神动力,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2章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因及原则

l.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

2.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

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l.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五)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文化创新必然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还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六)建立“学习型社会”

1.“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3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1)我国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文化样式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理等因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勰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五)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措施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

第4章 发展先进文化

(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韵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l。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2.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是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三)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在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2.坚持马克思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的多样化是统一的。

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建设。

(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或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七)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参加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投身其中,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为着力点;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九)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或其原则)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性工程。

(十一)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十二)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知识文化修养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2.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具有高尚思想道德。

第四篇: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按单元) 简洁明了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的含义

理解文化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文化与人类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3)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

体。

3、文化的内容

4、文化的形式

5、文化的本质

6、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概括性表述)

注意: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不同。P10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P10-

1、专家点评、相关链接

注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如何P10-

1、3、专家点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P10-11

③ 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P11

注意:为什么要提升文化竞争力?怎样提升文化竞争力(或:从文化的角度看应怎样增

强综合国力?)

(3)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哪里?(根源)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哪些特点?

注意: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树立正确的“三观”?

为什么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④ 文化如何塑造人?(文化塑造人的表现)

注意:为什么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⑤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

注意: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多样性指什么?(含义)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P31-1

(1)民族节日

① 什么是民族节日?

② 庆祝民族节日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重视民族节日?)

(2)文化遗产

① 世界遗产的分类

② 什么是文化遗产?(含义)

③ 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④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什么?

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有什么重要作用?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遵循什么原则?

6、什么是文化传播?(含义)

7、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注意: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8、文化传播的媒介

(1)什么是传媒?(含义)

(2)传媒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种传媒分别有什么特点?

(3)大众传媒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什么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有哪些形式?)

(5)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注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其

他传媒手段。

9、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为什么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如何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0、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什么是传统文化?

(2)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4)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5)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如何?

(6)什么是文化传承?

(7)如何传承文化?(如何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

(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1、文化发展与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注意:什么是社会实践?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创新主要依靠谁?

(5)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

12、建立学习型社会

(1)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条件)是什么?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什么?

(5)学习型社会有哪些特点?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有哪些?

① 汉字有什么重要作用和地位?

② 我国史书典籍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特点及其原因

(2)包容性

① 什么是包容性?(含义)

② 文化的包容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会经历衰微的过程?

4、如何再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① 文学艺术

A、文学艺术有什么作用?

B、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有什么特点?在世界文学艺术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② 科学技术

A、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B、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作用如何?

C(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① 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② 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会产生什么影响?

③ 不同区域的文化关系如何?

(3)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① 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② 各民族的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③ 不同民族的文化关系如何?

6、民族精神

(1)什么是民族精神?(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如何?

(3)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性?

(4)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基本内涵?

注意:各种基本内涵的形成、表现、作用、关系;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5)民族精神在长期历史中积淀形成和发展,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为

什么?

(6)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哪里?

(7)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在什么时期?具有哪些鲜

明的特征?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分别有哪些突出表现?

(9)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

(10)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1、当代文化生活的变化

(1)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当今中国文化生活能够呈现多样性?(文化生产和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何辩证地看待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② 文化市场引发了哪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注意:当前我国文化生活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主导地位,我们要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当前的文化市场和产品?

2、发展大众文化

(1)为什么要发展大众文化?

① 当前我国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有哪些?

② 面对以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文化?

注意: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的性质

(2)如何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怎样发展大众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有哪些

要求?)

3、提高眼力,拒绝文化污染

(1)我们在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为什么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2)如何区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含义、表现、危害、对策)

(3)为什么在当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4、奏响文化的主旋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起什么作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中国几代人对先进文化的探索证实了什么结论?

(2)当代中国发展的先进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3)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为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

(6)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什么?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如何?

注意:①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 从社会主义文明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②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什么?如何发展?)

③ 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为什么?如何发展?)

④ 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什么?如何发展?)

⑤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什么?⑥ 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注意:A、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哪些丰富多彩的形式?

B、人民群众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当代中国青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⑦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⑧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⑨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 当前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哪些宝贵的资源?

②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重要性)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思想道德建设在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处于什么地位?)

③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①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②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有哪些?(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注意: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①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冲突?(出现道德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 如何解决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③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如何?(区别、联系)

注意:提高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④ 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第五篇:思想政治会考必修三文化生活

政治-----《文化生活》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等。这些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这些属于人类的精神活动。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即文化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和法制建设。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数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这里的文化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集中表现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多样性。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保存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五彩缤纷的景象。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等。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作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内容。

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当社会制度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文化内容、传递文化成果、创造新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同时又要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在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时,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拒绝接受当代新文化的“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

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既要反对根本否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使得中华文化不至于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同化或异化,保持自身文化的源远流长。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如古代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拥有各具风采的地域文化。受历史、地理、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中华民族拥有异采纷呈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4、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政治战略,我们要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需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既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又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等。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的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有些传媒单位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双重影响要求我们对文化生活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人民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落后文化,是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化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使人们丧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对落后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LUN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现象。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根本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特征)。

2、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主旋律★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4、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发展教育事业的要求: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①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③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原因: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推动科技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崛起,通过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素养,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渗透,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下载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