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白凤国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员干部是推动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对党员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理论素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一个政党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大大加快。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学习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紧要、迫切。党员干部要有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据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为适应新形势,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谦虚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1
着重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学习理论要同实际相结合,同国家的实际、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个人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在实际中学习理论、发展理论,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要真正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本领,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机械性,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在着力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掌握工作所需的一切必备知识和技能,实现努力拓展掌握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真正成为工作中的骨干、能手。
投身实践,增长能力和本领。学习开启智慧,实践成就事业。古语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基层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实践是最好的课堂,通过学习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形成能力、形成意志和品格。党员干部要到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主动到艰苦的基层、改革发展的前沿、矛盾困难集中的地方去,接受考验、磨炼意志。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学习提高,在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的磨练中锻炼成长,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和驾
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党员干部提高实践能力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培养锻炼的艰苦过程。当前,党员干部应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培育和增强战略思维,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更加深入地研究发展的内在规律,善于发现危机中潜藏的重大机遇,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行动,认真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增强党性,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党员干部增强党性,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思想统一到振兴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为民造福上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狠抓落实上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党员干部要牢记根本宗旨,真正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行动上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仆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领导干部要从迎来送往、文山会海中解
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事,千方百计抓落实,打牢发展基础,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从一件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抓起,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乡镇党员干部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乡镇党员干部素质
加强乡镇,根本在班子,关键在干部。乡镇党员干部是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不折不扣地实施各项方案的坚强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乡镇党员干部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党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乡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基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表面上看是管理问题,实际上是党员干部长期不注重学习或学习浮于表面,政治觉悟较低,理论水平不高造成的。如果长期怠于学习,党员干部在中就会形成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不能解放思想,固步自封,跟不上形势,对各种新政策持抵触情绪,影响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另一种是不顾现实,脱离实际,盲目冒进,引起群众的反感。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当前农村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就成为当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迫切要求。
坚持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习考评制度。以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为载体,规定每周学习总时间,建立学习考勤、考评制,通过“三会一课”电化教育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教育,开展宗旨教育,保
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吃透文件精神,达到学习宣传政策要透彻,理解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要自觉,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的目的。同时要通过不断学习,分析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乡镇改革所处的环境,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头脑。思考问题,从全局出发,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真正成为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开拓进取的优秀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基层党建,推动经济发展,使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改进作风,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
乡镇党员干部天天都要和群众打交道,要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制度。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将本职做好,端正态度,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中,为群众做出表率。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犯错误,有时即使一个微小的错误,也会给群众带来很大伤害,造成恶劣影响,使群众对干部失去信任,从而影响各项的开展。同时要不断提高领导能力,掌握领导艺术,把握的特点和规律,协调各方面的,驾驭全局,带领群众不断提高致富能力,增加收入。当前,某些基层仍不规范,处理问题存在“土办法”、“土政策”等不良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开展形势教育,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
党员干部要勤政廉洁,经得起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要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良好状态,率先垂范、凝聚人心。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方法,让基层党员干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三、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
一是选派部分乡镇党员干部到北疆或经济发达地区挂职。使他们学到更多的好经验、好作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为改善村级班子文化结构,增强乡镇干部实践经验,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家庭,了解群众的疾苦,帮资金、帮技术、帮知识,在鼓励贫苦户发展自然经济,提高脱贫致富能力的同时,体现出党的宗旨。立足实际,研究确定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从整章建制入手,不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通过到村锻炼,使党员干部丰富实际经验,提高领导能力。三是开展实践培训。充分运用现场参观、情景教学、观看电教片等手段,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大棚、养殖场,积极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点,提高乡镇党员干部服务农民、帮助农民致富的本领。四是鼓励乡镇干部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方法,参加经济管理专业或农业科技专业学习培训,对学有专长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党员干部授予相应的技术职
务,对业绩突出的予以重奖,从而在导向上激励干部努力自我更新、完善自我,从而尽快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党员干部只有提高了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加强了作风建设,廉洁勤政,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路线,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团结带领群众奔小康。
第三篇:提高干部素质
提高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计划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干部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打造高品质的德才教育,依据《哈尔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要求,我校党委决定在全校教育系统内开展建设学校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以推进依兰县教育现代化为共同愿景,以提升教师素质,建设依兰县教师精神家园为工作目标,以激发教职员工学习内驱力、加强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提升系统思考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学校团队建设,促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干部教师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质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进展,从而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依兰县教育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创造性的激情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程。学校党组织作为学校思想的引领者,要担当起学习型团队打造第一责任人角色,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标杆,引领创建学校学习型团队建设工作。教育局党委将结合创先争优和窗口单位“创标对标”活动的开展,做好学习型党支部(总支)建设工作。一是搞好“好书我推荐”活动,编印推荐书籍目录,为学校提供优秀书籍资源。1
二是搞好舆论宣传,发现和挖掘党内学习的各类先进典型,利用网络、报纸大力宣传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学习标兵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讲学、比学、崇学的氛围。三是注重虚实结合,知行合一,开展以“党员,让教育更精彩”为主题的育人故事交流会和以“减负、课改向我看”为主题的党员示范课和微型论坛活动,通过立足本职岗位的党员学习实践示范,引领三支队伍的学习教育。四是年底将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各项学习制度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及党员学习标兵评选制度,规范、激励学校开展创建学习型团队建设。
(二)实施学校管理层卓越工程。为加快干部队伍成长,一是教育局今年将举办与南师大合作的校级干部提高培训班,与浙师大幼师学院合办的幼儿园园长岗前培训班,和与杭师大合办的中小学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同时组织实施名校长培训计划,选派中青年校长参加中小学名校长全国和省市级培训。二是进一步完善校长(园长)学习日、书记学习日制度,以探索“一校一品”和现代学校制度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探索论坛和阅读会为主要载体,确定明确的主题,针对办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读书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三是大兴调研之风,组织实施每两年一次的校级干部管理论文(调研文章)交流评比。搞好干部队伍现状调研,出台《校级干部队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干部队伍建设。
(三)推进教师学习修炼工程。教育局大力搭建促进成长的平台,邀请高等院校知名教授开设专题讲座,更新观念,拓
宽视野。二是把教师的专业阅读作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内容,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今年必读书目为《第56号教室》;推行各学科教研员推荐书目制,暑假前由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统一下发。三是加强特首名师工作室团队的读书学习,组织1-2场读书报告交流观摩会。四是积极探索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教师协同成长模式,开展读书交流、协同教研、同课异构、问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学习。五是实施各学科教师素质提升考核,组织一次各学科40周岁以下教师学科素养、业务能力比试活动。六是启动首届区高端名师培训计划,选拔50名左右优秀教师集中培养培训。七是探索教师培养1+1、1+2模式,支持教师参加多技能或第二本科培训。
德才中学2012年3月1日
第四篇:提升干部素质 着力为民服务
“提升干部素质 着力为民服务”教育活动自查报告 通过学习我局“提升干部素质着力为民服务”教育活动学习方案。深刻地阐述了干部应加强提升的十个方面素养(即政治理论素养、人品道德修养、知识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质、礼仪文明素养、依法行政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媒体沟通能力)。通过深入学习,联系办公室工作实际,我有四点深刻体会。
一、修身立德是人生道路的第一追求。明代洪应明曾讲:“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传统文化中,修身立德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干部修身立德要象经常洗脸一样勤,养成习惯,勤修德、真修德、修大德,在普通工作中修、在日常生活中修。一是要锤炼崇高的政治品格。干部德的核心是党性,就是要有崇高的政治品格,在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政治素质。干部要做政治可靠、信念坚定的示范者,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二是要修炼高尚的道德品质。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清代郑瑞曾讲:“信者,居官立事之本,与民信则不疑而事可集矣”。干部要做诚实守信的先行者,要做遵纪守法的力行者,要做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尤其要注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养,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二、勤学善思是提升素养的第一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器”。才干是干部干好工作的“内在源动力”。作为一名办公室干部,增长才干要牢牢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要勤于学习。就是注重知识积累。学习是办公室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第一要务和最基本的途径,是素质立身的关键。古人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办公室干部应该努力做到“三个多学”:多学一些哲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多学一些经济知识,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多学一些现代管理、法律、金融等新知识,不断改善知识结构,跟上社会前进步伐。二是要善于思考。“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就是养成多动脑子的习惯。在学习中提高思维,学习是提高思维的金钥匙;在工作中思考,工作是检验思维高低的好途径;在总结中反思,反思是回顾升华的过程。办公室干部要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研究问题,坚持与时俱进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和能力。三是要注重实践。就是从小事、从具体事情做起。实践锻炼是办公室干部自我提高,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梯。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具体事入手,善于抓住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的机会提升能力素质,把实践的过程作为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
三、吃苦实干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途径。作为一名办公室干部,要三不怕:一不怕吃亏。吃亏是“福”,使自己有了一个成长的机会。实际上,多做事,吃点亏,对自己是大有裨益的。事做得越多(亏吃得越多),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得就越快。二不怕批评。批评是“药”,能让自己少犯错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面对批评,要善待之,珍惜之,不能一听表扬就笑,一听批评就跳。要将批评作为自己进步的
一个“较正仪”,使自己始终在一个相对正确的航道上前进,少走弯路,不走错路。三不怕困难,困难是“炉”,能使自己更加成熟。面对困难,关键看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害怕困难,自己的面前可能永远就有一座山;绕过困难,自己心里总是存在一道坎;只有战胜面前困难,自己才有战胜更大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办公室干部的素养提升、成长成才不是跑来的,也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实干要努力做到“四敢”:一是要敢于吃苦。“吃苦”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继续前进、取得新胜利的传家宝。吃苦是一个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是一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办公室干部要在逆境中吃苦历练、要在急难工作中吃苦历练、要在艰苦条件历练。二是要敢于谋划。万事谋为先,谋事是成事的前提。古人讲得好,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谋与不谋,效果截然不同。办公室干部,要做到善谋,就是要学习在前,思维在前,创新在前;就是要在辅助决策、服务决策上下功夫,在增强主动性、预见性、超前性上多做文章,做到不仅先想群众之所想、先急领导之所急,而且应想群众之未想、急领导之未急。三是要敢于创新。创新是生产力,只有创新,工作上要精益求精,效益上要精干高效,才能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创新,才有一流的意识、一流的激情、一流的干劲,才会做出一流的成绩。因此,作为办公室干部就要有创新的思想,要有创新的准备,更要有创新的实践。四是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时代品质,是对工作的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办公室干部,要甘愿奉献,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贫,扑得下身子,把责任担起来,把职责尽起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
四、清廉为民是事业不败的第一法宝。司马光曾讲:“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廉,步伐就稳,根子就正;为民,人缘就好,形象就佳。一身正气、清廉为民的干部,任何时候都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办公室干部要树正气、保清廉,就要认认真真修好三课:一是要认真修好正气课。正气能鼓舞人心、激发活力,正气能增强团结、凝聚合力。办公室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关系自身形象,更关系到办公室和党委形象,永葆正气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讲正气,就是要始终做到讲政治,坚定理想信念;讲大局,反对个人主义;讲服从,不能唯我独尊;讲制度,严格遵章守纪。二是要认真修好民本课。办公室承上启下,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亲民爱民惠民。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多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脉搏,集中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创造;在参政设谋中,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多了解群众的需要,始终围绕富民安民出点子,紧扣为民利民提建议;在督促检查中,多督民心工程的落实,多促群众急盼问题的解决;在接待来访群众中,架子要放下,态度要诚恳,始终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一员。只有这样,才能服务于领导、有利于事业、谋福于百姓。三是要认真修好防线课。办公室干部身处中枢机关,尽管职务不高,权力不大,但位置特殊,颇受关注。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和声色犬马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荒废事业,损毁自己,因此要早打“预防针”,常念“紧箍咒”,筑牢防腐墙。要时刻把清廉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保护之神,勇敢地顶住歪风浊流的袭染,始终保持健康高尚的情趣气节。
第五篇:加强领导干部四种能力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加强领导干部四种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水平
领导班子建设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可见,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领导班子建设的成败。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强调了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般而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应该包括四种基本能力,即领导部署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文写作能力。领导部署能力是指领导干部根据上级要求,站在时代前列,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把握全局,全面深入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是指领导干部透过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概括、提炼,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和研判,最终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需要,对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物质资源进行协调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工作人员的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就领导干部而言,公文写作能力是指指导、审阅、修改他人所撰写完成的的公文以及自己撰写完成各类公文的技能,包括公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心理要素。公文写作能力也是领导部署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下面,就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四种能力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水平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领导干部四种能力欠缺的具体表现
领导干部都是因工作需要,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组织慎重考察等严密、复杂的程序走上领导岗位的,大多数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也有部分领导干部由于其四种能力欠缺,执政水平上不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理论和管理知识欠缺,缺乏党性修养,缺乏大局和整体意识。这类领导虽然看似对理论学习抓得较紧,平时言谈中还不时冒出些新名词唬人,实际上他对党的政治理论以及管理知识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连一些应知应会的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都不够了解。这在平时的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这时,这类领导干部的做法不外乎拿出上级的文件照本宣科,都给大家听一遍就了事。虽然有时自己也谈点感受之类的,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的感言绝大多数甚至通篇是从网上下载的,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在说些什么,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了。由于理论功底浅,部分领导干部中越来越变得扑朔迷离,或者看不到政治,或者看到了也不管不问,极个别的,甚至人云亦云,丧失原则。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就受到局限。因此,这类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潮中,平日里到处称兄道弟,将社会上的庸俗作风带到工作中,工作中处处以个人私利为主,以个人所在的小圈子为主,将党的利益和工作原则抛之脑后,热衷于高花架子,热衷于自身形象,唯上不唯实,严重脱离群众。
(二)思想观念呆滞、僵化。这类领导“等、靠、要”的习惯和心态比较严重,很少关注社会动态,也没能力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代发展脱节,缺乏长远发展的思路。不求新求变,不尊重工作规律,不知到轻重缓急,不考虑事情本质,只是尽力维持现状,没有做得更强更好的信心和动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晕头转向,拍脑门主观臆断,轻率决策,随意承诺,一旦解决不了问题,就推卸责任,或拍屁股溜之大吉。对他们而言,站在时代前列研判和解决问题,那简直是奢谈。
(三)管理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形式主义、本本主义严重。一是不讲求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尊重工作规律和程序,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法简单粗暴。二是党政关系缺乏明确的规范,以政代党、以党代政或者党政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领导干部对本部门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本部门的党组织只是党员发展、管理、教育机构,对本部门内部重大事务没有决定权,因而,由党组织已经决定了的事项被部门行政事务会议推翻的事情屡见不鲜,极大地削弱了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三是不懂得实事求是,视被管理者如机器,视制度为程序,在管理中完全抹煞了被管理者作为人的意义,抹煞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总是希望通过对制度的研究制定、贯彻执行能收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制度终究是一种外在于人的东西,很难内化为人自身的自觉的责任意识。
(四)腐败是提高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顽敌。一是有些领导干部只想做官,不想做事。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也不撞钟。有的热衷于形式主义,虚报浮夸,猎取功名。有的崇尚好人主义,对不正之风,不敢碰,不敢顶,对不称职的干部,不敢管,不敢换。有的意志衰退,谋求早日退休等等。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化公为私,工作也干,便宜也占,心安理得地“工作并腐败着”。三是有些领导干部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公款私用,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捞取好处。凡此种种,败坏了党的领导干部形象,从更深层次上看,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给学校的“四个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领导干部四种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建设事业
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部署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使领导干部执政水平上一个大台阶,这对于我校紧跟时代步伐,发挥自身优势,精心打造特色,积极推
进学校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积极参与和有效提高社会竞争的能力,开创学校建设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开展离岗集中培训、发挥老领导的传帮带作用、领导干部自主学习、外出考察学习、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内部岗位交流、到外单位挂职、到地方基层挂职等多种方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努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构成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的要素。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政治意识的核心是政权,前提是路线,根本在人民。对学校而言,通俗的说,最大的政治就是以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为生命,以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处理好与师生的关系,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就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每一个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政治家的眼光权衡利弊得失,把握现在,透视未来,认清自己的方位,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掌握好推进各项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才能使工作得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有序。强调大局意识,是因为在领导干部中存在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现象。有些干部,信息闭塞,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有的心胸狭窄,以邻为壑,只谋一地一己之利。这是需要我们经常注意和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俗话说得好,甘蔗没有两头甜,领导干部一头是待遇,一头是责任,待遇越高,责任越大。每位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岗位在学校建设事业中的位置和作
用,自觉做好职权范围内的事。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创造出第一流的成绩。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有责任意识,都在努力提高工作质量,那么,我们的整体力量就会强大得多,我们的事业发展就会顺利得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对所有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不管从事那种工作,在这方面,领导干部都应作出表率。
(二)努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意识实际上就是公民意识,是全体公民对于民主本质、现象以及自身在民主体系和活动中所处地位、作用的主观反映,是民主认知、民主情感与民主意志的统一,是人类自我意识在当前社会和时代中一种最高境界的升华。作为党政管理中的基本制度的民主,其价值和生命在于它良好地运行。每个具有一定执政水平的领导者都会深知: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发多少福利,而是维护公平、秩序和正义,保障师生的合法利益,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公正是一个领导者的形象,一个领导者失去公正,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尊敬,失去威信。所以,维护公正是领导者死守的原则底线。我们看一个领导是否公道正派,只看他一条,就是看他用的人是否公道正派。最大的失误莫过于用人不当。用人不当是“烂心”的根源。白菜烂皮可以一层一层剥掉,但烂了心就得整个扔掉。实现公平、秩序和正义的根本途径就是必须实行民主制度,而强化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虽然我国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框架的民主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前已初步建立,然而,在民主认知上对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关系认识的偏误引起的民主体制性制度设计不够科学,体系不够全面,缺乏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在民主情感上偏重于实质性民主而长期忽视民主程序性制度的建设,权力结构不够封闭,权力配置过分集中等等,如现在什么工作都强调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弄不
好就“一票否决”,对一把手就地免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丢在了一边,一把手忙不过来,其他人不敢忙。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中,使得民主集中成为走过场,造成部分领导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性。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领导干部只强调集中,而不注重民主。他们只是直接向拥有决定他们职务高底、去留的机关,或决定他们命运的领导人负责。这种领导干部责任机制的严重扭曲,是近年来各种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根源。因此,增强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内在要求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古人说得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基层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对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基层群众是施政的基础,对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基层群众还是智慧的源泉,对改革发展体会最清楚。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二是虚心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向人民群众虚心求教,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领导干部勇于承认自身的欠缺和不足,坦诚面对他人的长处和优势,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努力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起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切实解决突出问题。领导干部要以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为要务,把问来的关于政策、决策、行政、措施、办法等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予以采纳。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科学合理地办好办实。
(三)加强管理基础知识和技巧、公文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和工作技能。就高校而言,管理通常是指领导干部运用依法获授的公共权力,并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自由裁量权,以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考量标准,通
过合法、规范、民主、务实、灵活、坚定而有效的公共管理方式、贯彻执行或实施学校的各项政策,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和活动。管理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管理出效益,管理上层次。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管理能力,必须抓好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所管理的资源,主要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组织、有意识的不断协调的活动。因此,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外,还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高校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大部分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但其管理主要靠经验的积累,很少进行过管理知识的的系统培训,更谈不上运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处理一些棘手的的问题时,往往显得手无足措,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领导者个体知识与专业优化的基础上,突出管理知识的培训显得很有必要。同样的,由于高校是专业技术人员云集的地方,很多人本来从心底里有一种优越感。他们写起学术论文得心应手,若论其公文基础知识就不敢恭维。实际上,公文是按照严格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其格式、语言、文体、结构、行文规则、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公文中真实准确的客观事实必须要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来如实反映,所以,公文从用字、遣词、造句都要细心斟酌,反复推敲。《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中有“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说法,这充分说明语言的准确在公文当中的极端重要性。然从实践中不难发现,公文格式、行文规则、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是部门领导不了解公文基本知识造成的。尤其在公文语言上,如果用词不当,不仅影响公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影响执行、落实和实施效果,还有可能造成误解,轻则败坏机关名誉,重则给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