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管理技术2
安全管理技术/第2节、安全管理
2.1 引言
安全管理与所有促进安全及健康的技术相关,并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安全管理还与影响人的行为、限制可能造成伤害及损失的人为错误发生的机会相关。为此,在安全管理中,要把人的失误考虑在内。限制风险要求消除或控制危害和评估中存在的风险。
2.2 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效益
2.2.1 目标
取得全体有关人员对于安全和健康行动的支持;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体人员能够认识并纠正危害。
通过设计及风险评估达到对危害的控制,并且用一个适当的检查计划获得效果的反馈信息,确保危害控制的原则成为主管培训的内容的一部分。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引进和安装控制措施,遵守标准及规范。为达到上述要求,需要有一个安全政策的宣言。围绕着安全政策而进行的设计及其他措施,将在安全政策章节进一步计讨论。
2.2.2 效益
成功的安全管理可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并减少事故。一些企业因其成功的安全管理系统而一举成名。杜邦公司就声称,它有若干个员工在1000人以上的工厂,保持了连续10年以上无因工伤而病假的事故纪录。杜邦公司在安全管理上有10项原则:
(1)所有的工伤及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2)管理人员对于事故预防是有直接责任的,下级对上级有义务,上级对下级有责任;
(3)安全是就业的一个条件,其对于公司而言,和生产、质量、成本控制同等重要;
(4)通过培训来获取安全知识,对各项作业建立工作规程及安全性能标准;
(5)实行安全审核和检查制度;
(6)采用修正缺陷、更改工艺过程、改善培训以及执行具有建议性的纪律,使缺点得到坚决地改正;
(7)所有不安全的活动、事件和伤亡事故都要进行调查;
(8)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安全和从事工作时的安全同样重要;
(9)事故预防可以产生效益,人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
(10)在职业安全健康计划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雇员要积极地参与并以提出改进建议的方式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2.3 关键因素
成功的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关键因素由以下5方面组成:
(1)政策;
(2)组织;
(3)计划与执行;
(4)对现场情况进行测量;
(5)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并审核。
2.3.1 政策
成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需要有全面的安全健康政策,该政策应得到有效的贯彻,而在所有的业务活动及决策中得到贯彻。此外,一些法律条文中要求,除了很少的企业之外,所有雇主都要给出书面的安全政策的声明。这些政策的条文构成了良好的安全卫生管理的核心。对于各个管理层次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用书面的文件详细地规定其对职业安全健康所负的责任,然后,定期地检查这些责任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履行。
2.3.2 组织
为使安全健康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要求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并做出承诺。那些在安全和健康上达到了高标准的单位,往往都保护并鼓励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动员大家参与控制风险的活动而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这些单位是通过建立并保持了一种结构和系统,而发挥如下作用。
(1)管理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
(2)鼓励雇员及工会的安全代表进行合作;
(3)用提供危害、风险及预防的措施的信息,保证有效的沟通;
(4)保证作业人员的资质,首先对需要采用的、安全完成任务的技能进行评估,随后提供必要的手段保证所有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得到必要的指导及培训。
2.3.3 计划及执行
要通过计划保证安全和健康工作的有效性,在职业安全和健康方面的成功是靠建立及维持一个计划系统并使其正常运行来达到的。这个系统的特点是:
(1)明确任务和目标,这些任务和目标是能够完成的和互相联系的;
(2)对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性能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建立是以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把法律的要求作为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为基础的;
(3)考虑对工人和可能受到组织的活动、产品及服务影响的人员的风险并加以控制;
(4)对所有的性能标准编录文件。
在计划及控制过程中,采用了这种方法的组织,其受到的投诉会少一些,保险费用支出会减少,缺勤会减少,生产效率会提高,产品质量会改善,而且运行成本会减少。
2.3.4 监测
与财政、生产、销售一样,要对安全健康进行监测,从而建立起其有效的度量概念。为了做到这一点,要采用两种类型的监测体系,它们是:
(1)正面监测系统
用来在没有发生错误之前来测量指标和给定的标准的要求。它包括了常规的检查,保证标准得到贯彻,管理的控制措施工作正常。
(2)负面监测系统
用来收集、分析安全与健康的效果时,当出现了问题而失效的地方,均需认真考虑。其中包括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管其是否造成了事故及损失与否都不要放过。
从正面及负面监测系统获得的信息,都应用于识别种种形成风险的情况,用于采取相应的行动。对于风险最大的地方,要给予优先的考虑。这些信息要送到组织中有权采取补救行动的负责人和能采取组织及政策变更的权威人。
2.3.5 性能的评审及审核
审核可以使管理人员保证其政策得以执行,并收到理想的效果。审核使监测计划得到充实。公司以经济审核作为保证其经济稳固的手段已很成熟,而对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绩效进行类似的系统评估,评审及审核也显示出了相似的功能。审核和检查不是一回事。从本质上讲,审核是评价组织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在到其自身的标准的能力,而不是就某一个问题提供措施或承诺。
(1)审核的目的审核有两个主要的目的:
① 保证组织所达到的标准与组织所承诺的安全政策的目标尽可能地接近。
② 对于给定的安全策略,或者必要的变更,能够提供证明其一致性的信息。
良好的职业安全健康审核系统,具有发现对已标准的偏差能务和分析导致这种偏差的事件的能力。这种系统特别注重在应用“软件”方面的因素,例如,工作体系、管理实践、指导、培训及管理,同时也重视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因素,例如,机械安全装置、个体防护用品等。
(2)人的行为安全
在所有的控制措施中,为了解决安全健康问题,都要建立在对人的行为信任的基础上,而安全健康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动员、教育、培训和创造工作的模式和结构等方法,来保证人的行为是安全的。有人对人的安全行为及态度进行调查和研究,例如,建筑工业中主管为自己对安全与健康方针、政策及管理的消极态度,找出了各种原因。按其在调查中出现频度的顺序排列如下:
① 资源的局限性;
② 被视为超出责任范围;
③ 危害是不可避免的观念;
④ 社会公众态度的影响;
⑤ 缺少技术专利;
⑥ 各种相互矛盾的要求;
⑦ 靠工人自己注意;
⑧ 缺少权威性;
⑨ 缺少信息。
从以上理由可以看出,主管者的不积极态度,可以用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加以纠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主管被赋于明确的责任,并通过实际工作表现出来,其正确与否是可以衡量的,同时还要对事故现象的复杂本质和安全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必要的培训。主管及工人对安全的态度通常反映了他们对于老板的安全态度的理解。
使用诱导鼓励而不是强制的方法,更有利于动员人们达到安全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例如:工会、当地的安全委员会向工人咨询通常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安全委员会的优点之一在于吸收工人的参与,鼓励大家接受安全标准及规则,帮助解决实践中的安全问题,并发现那些管理者不易发现的危害。
从个人行为来讲,找出人们不能安全作业的较为共性的原因,对管理者是很有用的。人们有时行为错误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经验,误以为主管或者同事会默许他们不遵守规则。很少有人要故意伤害自己,但是当人们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风险评估错误时,就有故意犯错的可能。另外,因为上当也可能犯错误,如设备在设计上的问题使得正确的行动无法进行。例如,阀门操纵过多、读数表太远看不清、工作场所人、机工程设计不良等,都会使出错的概率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宣传、动员来达到行为安全效果是不够的。
2.4 防范的重点
对于确立工作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控制,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凡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消除危害的方法来消除风险;
(2)追溯风险的源头,在有更好的控制措施可以使用时,不要做临时性的修补或者放上警示标识就算了事;
(3)在设计工作区域和选择工作方法时,使其工作适合于操作者;
(4)应用技术来改善工作条件;
(5)优先考虑对整个区域的保护,然后才是个人的防护;
(6)保证使每一个人都懂得了为了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他们必须怎样做;
(7)确保每一个人都接受安全健康的管理,这种管理要贯彻到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
2.5 复习要点
(1)安全健康管理的6项要求
① 从全体有关人员处获得支持;
② 动员、教育和培训;
③ 获得危害控制;
④ 可以操作的检查计划;⑤ 安装和引进风险控制措施;⑥ 遵守规程标准。
(2)安全健康管理的5项关键因素① 政策;
② 组织;
③ 计划和执行;
④ 性能测量;
⑤ 检查及审核。
(3)两种监测系统
① 正面监测系统;
② 负面监测系统;
第二篇:安全管理和技术
安全管理制度
1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1检测环境条件保障的规定
检测环境与设施的合理配置是保证检测工作有效开展,数据准确、可靠、科学、公正的基本条件。由于本中心开展的检测工作主要在室外操作,且场所非固定。检测环境和设施的要求应严格规定。
1.1.1 目的
检测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保障检测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
1.1.2 适用范围
检测机构的检测活动。
1.1.3 职责
1.1.3.1按规定购进仪器,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
1.1.3.2检测员进行防雷检测时,必须保证环境条件符合检测要求,方允许检测。
1.1.4 检测环境条件保障程序
1.1.4.1设备条件保障程序
1.1.4.1.1设备的购进。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购进,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1.1.4.1.2设备的签收。技术负责人在审验所购仪器设备,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签收。否则予以退换;
1.1.4.1.3设备的计量。仪器设备应予以计量检定,检定达标的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1.1.4.1.4入库管理。a.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对入、出库的所有设备予以检查。b.新购进设备,计量合格的方可入库签收。c.仪器出库前应检查其是否在使用期限内,超期未计量的设备不得出库,送检并作好记录。d.仪器出库前还应检查其整体状况是否良好,发现问题的应及时予以修复,并作好记录。e.使用完仪器入库时,也应检查其状况,并做好记录;
1.1.4.1.5测试。防雷测试时,应由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要求,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不得由非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1.1.4.2自然环境保障程序
1.1.4.2.1下雨天,严禁开展防雷检测工作;
1.1.4.2.2当湿度超过规定要求时,严禁开展防雷检测;
1.1.4.2.3检测现场,没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其他自然条件时不得开展防雷检测。
1.2现场检测作业安全规定
检测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依照技术质量负责人的要求检测,不得随意简化操作流程。
1.2.1 高空检测安全制度 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有时需在高层建(构)筑物(如行车、烟囱、水塔等)顶上检测,在检测前应首先了解周围有无高压线架设,检查梯子等工具是否牢固可靠,高空检测应使用安全带。检测时严禁向下抛掷检测工具和其它物品,杜绝因触电、跌落引起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发生。
1.2.2 易燃易爆场所检测安全制度
在易燃爆场所进行检测,不准带火种、不准吸烟、不准着尼龙化纤类衣物、不准穿带铁钉铁掌的鞋、不准使用黑色工具碰撞敲打金属物和挫光金属物表面,遵守各易燃易爆场所的其它安全规定,杜绝因静电火花引起的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
1.2.3 有毒场所检测安全制度
在毒品仓库检测时,一次不要在库内耽搁太久,以免中毒;有规定的,还应使用防毒保护用具。
1.2.4 其它场所检测安全制度
1.2.4.1测试电器设备接地装置时,严禁带电作业;
1.2.4.2测试静电接地时,要检查地线是否带电,以防漏电造成意外事故;
1.2.4.3雨天或测点上空有雷雨云时,禁止测试。遇中到大雨天气,应在雨停二天后恢复检测,遇小雨和阵雨天气,应在雨停一天后恢复检测。
1.3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控制的规定 1.3.1 质量主管全面负责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要求落实实施情况,深入各检测组了解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监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1.3.2 检测组长,具体负责各小组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要求的贯彻落实,并就落实情况(重点是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向质量主管写出书面报告;
1.3.3 受质量主管的委托,各检测组质量/安全监督员,负责各自所在检测组在检测工作中贯彻落实现场检测设施与环境要求情况的监督,有权制止或向质量主管报告违规行为。
2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2.1事故种类分析
就种类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仪器、设备事故,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三大类。
2.1.1 仪器、设备事故。此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为的仪器、设备损环、或不按技术要领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另一种是非人为因素的仪器、设备自然事故。
2.1.2 安全事故。这类事故有人为和非人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按操作程序操作仪器、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或是不遵守安全制度、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事故。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2.1.3交通事故。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即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事故。
主观责任事故主要是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事故,客观事故是他人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事故。
2.2事故报告处理程序 2.2.1 事故报告。事故一旦发生,有关责任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或中心负责人汇报情况。
2.2.2 现场调查。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现场解决问题并做记录。
2.2.3 定性分析。公司负责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事故分析会,听取现场调查人员的汇报,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2.3事故处理
2.3.1 非人为因素或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要认真查找原因,昼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故。如非人为原因造成的仪器、设备事故,或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安全、交通事故。
2.3.2 如因不按操作技术要领、不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粗心大意造成的人为主观责任事故,要从重处罚。一是通报批评,二是行政处分(警告、记过、吊销上岗证),三是根据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由直接责任人担负50%~100% 的经济损失。
2.3.3事故处理的全套资料,由相关技术、质量负责人整理,处理意见形成和事故善后工作完成后,由公司负责人签字,交档案室存档复查。对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要将事故处理结果纳入其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技术、档案管理
3检测资料保管和保密制度
3.1资料、档案的分类
根据各种技术资料和档案的重要性、时效性进行分类归档,具体可分为五大类。
3.1.1 一类:政策、法规类。国家、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颁布制定的政策、法令、法规、规范性文件、决定等。
3.1.2 二类:技术标准类。①国家、部门与地方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制定的质量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行业规定、参考标准等。②本公司制定的设计、施工实施细则,《质量管理手册》和《防雷设施工程质量管理手册》。
3.1.3三类:仪器、设备等。
3.1.3.1仪器设备购置计划、验收、维修、报废情况记录等。
3.1.3.2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检定证、保修卡、计量合格证等。
3.1.3.3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记载。
3.1.4四类:用户资料类。
3.1.4.1各种合同、协议、质量异议质疑材料、异议处理意见。
3.1.4.2各处现场测试数据、通知、技术报告等。3.1.5五类:综合管理类。
3.1.5.1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记载、工作计划、会议记录、请示报告、批复、批审文本等。
3.1.5.2考勤、奖惩、培训、考核、业务活动等方面的记载。
3.2保管期限
3.2.1一、二、三类档案资料保存期最少应不低于八年。四类档案资料保存不低于三年,五类档案资料永久保存。
3.2.2对达到规定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由管理员登记造册,信息部负责人审核监定,并提出处理意见后,报公司负责人审批并监督销毁。
3.3资料档案室管理
3.3.1资料管理员对于与防雷有关的信息,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3.3.2本公司资料档案室的资料,原则上只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开放,其它人一般不得借阅、查询,外人查询必须经公司负责人同意。
3.3.3借阅档案资料须由信息部负责人批准,在管理员处登记借阅。借阅正在实施和竣工后不满一年的工程设计、施工资料,须以本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借阅登记内容:借阅人姓名、资料名称、份数、用途、归还时间。
3.3.4资料档案室严禁无关售货员进出,资料管理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带闲杂人员进入资料室。3.3.5借阅、查询资料,务必保持资料的整洁,不得在资料上批注、画涂,以保证资料的完整。
3.4资料档案安全制度
3.4.1档案由管理员负责用专柜存放,并做好防火、防虫、防鼠、防尘、防盗的“五防”工作。
3.4.2进入资料室的人员不准带打火机等到火种入室,更不能在室内吸烟。
3.4.3 资料室必须有防火的消防器具,供电线路等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3.4.4资料室必须干燥通风,严禁利用潮湿的房屋作资料室,以免造成资料的损失和数据的丢失。
3.5保密事项
3.5.1资料档案室管理员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所看到的资料内容。
3.5.2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档案室必须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保密政策和保密制度,维护技术档案的安全和国家的机密”等规定,实行借阅技术资料审批登记制度。
3.5.3闲杂人员一律不准进入资料室,以免造成资料丢失。
4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4.1仪器和设备质量的控制
4.1.1 概述 用于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的正确配备是保证本中心质量方针贯彻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本中心根据所开展的检测项目,配备所需的设备,加强监管,使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其技术性能满足工作要求。检测组负责按项目的设备配置要求,购置设备,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维护,负责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受控管理。检测人员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
4.1.2 仪器设备的配置
4.1.2.1本中心根据开展检测项目的需要,依据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配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技术能力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确认。
4.1.2.2检测组提出建立检测新项目申请,应提出可行性报告。技术、质量负责人审核,经审批的建标项目由业务部门负责按计量认证考核规范要求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考核,并负责建立相应档案。
4.1.2.3办公室负责设备档案管理,并负责组织计量认证/认可换证工作,保证所有项目均在认证/认可合格证附件上体现,仪器设备在有效周期内使用。
4.1.3 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保养和计量检定
4.1.3.1仪器设备的购置
检测组是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有关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汇总,购进仪器设备的验收等工作按设备管理规定执行。办公室负责采购供应和建立设备登记帐。
4.1.3.2仪器设备的使用 4.1.3.2.1测量设备、试验设备和辅助设备应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保管,且应按本手册的有关规定进行量值溯源。精密测试仪器的使用和保管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有相关上岗证件后,方可独立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均应严格按仪器设备有关操作程序使用仪器设备。使用中应确保设备证书的副本及时得到修正并防止发生无效的调整。
4.1.3.2.2仪器设备以仪器名称和出厂编号作为唯一性标识,对未标明出厂编号的,应用粘贴的方法自编号。
4.1.3.3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4.1.3.3.1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应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以确保仪器设备不出现因受潮、保养不善造成的故障,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送检和现场检测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运输安全,包装合理,轻拿轻放。
4.1.3.3.2仪器设备经验证需修理时,仪器设备保管人应书面提出申请,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修理。仪器设备修复后,须经检定或校准合格方可使用。
4.1.3.3.3检测用主要仪器设备的更换,由技术、质量主管论证,确认达不到原精度等级要求的应及时安排经费更新,报办公室办理更换申报手续。
4.1.3.3.4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按照设备可溯源性管理程序中规定执行。
4.1.3.4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
检测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只有检定达标的仪器设备方可投入检测工作中使用。4.2校准和检测方法质量的控制
4.2.1 概述
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本中心与检测工作有关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文件、规范和本中心制定的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管理手册等开展工作。
4.2.2 检测方法的选择
4.2.2.1防雷装置检测的依据及方法通常是国家的现行标准或规程,本中心的检测人员应针对受检方委托本中心进行的防雷装置检测需要编写《检测大纲》。
4.2.2.2检测大纲形式及内容按照检测工作操作规程的规定执行。
4.2.3 检测方法的受控管理
4.2.3.1本中心检测人员应使用受控有效的检测方法,办公室应保证检测人员能方便得到这类技术文件。
4.2.3.2质量负责人应负责经常检查检测现场在用的技术文件,确保各检测组各类人员使用的技术文件均现时有效。检测组负责定期对自编的受控技术文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质量负责人负责定期对外来技术文件的现行有效性进行检查。
4.2.4 检测数据的控制
任何通过直接的、间接的测量或经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必须通过校核人员校核。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4.2.4.1检测依据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4.2.4.2采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正确性;
4.2.4.3检测结果和有关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4.2.5 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的处理
4.2.5.1在检测工作过程中发生环境条件失控、检测仪器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影响检测工作正常进行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4.2.5.2异常情况排除后,有关部门应按相应的要求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检测工作。对发生异常情况前已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应根据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对检测参数测量过程的影响情况进行确定。
4.2.6 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4.2.6.1进行现场检测时必须对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加强监测,用于进行现场检测服务的仪器设备,其搬运、安装、调整、使用等环节均应加强质量控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操作规程。
4.2.6.2在现场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对防雷装置状态加强控制,必要时积极寻求受检方的配合支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予以保证。
4.2.6.3各检测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现场检测方法,当部分要求难以满足而受检方急需时可按本手册的相关规定办理偏离质量体系文件的例外许可。
4.2.6.4具体工作按本中心检测工作程序和处理例外情况的工作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4.2.7 采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的规定
4.2.7.1对用于检测的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中初次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应由检测组组织对其技术性能、功能与相应检测方法的符合性、数据处理及转换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保密性等进行验证、评估,并记录归档。具体按本中心计算机(含自动化设备)使用、维护和软件管理程序执行。
4.2.7.2用于检测的计算机软件均应有文件化的编制说明和操作指导书,并按本中心文件管理规定执行。
4.3设备管理规定
4.3.1 目的
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受控,从而为受检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4.3.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设备可溯源性的管理与控制。
4.3.3 职责
4.3.3.1办公室负责设备的购置、建帐、建库、调配、标志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定周期检定/校准计划。
4.3.3.2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验收、使用、维护、周期检定、标志填写粘贴。
4.3.3.3检测组负责组织与溯源性有关的比对和能力验证。4.3.4 设备管理工作程序
4.3.4.1设备的购置
4.3.4.1.1检测组根据所开展检测工作需要,向办公室提出购置仪器设备申请,并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经检测组技术质量负责人认证、中心分管领导签批后,由办公室负责采购。
4.3.4.1.2采购人员应根据申请表中的技术要求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产品,一般情况下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货。
4.3.4.1.3货到后必须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相关规范和合同要求验收,并填写《设备验收报告》,验收合格方能交付使用。
4.3.4.1.4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建帐并将有关信息输入设备数据库,所有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
4.3.4.2设备使用维护管理
4.3.4.2.1检测使用仪器设备应按国家规程或规范进行检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3.4.2.2根据校准/检定、比对或验证结果粘贴可用性标识,可用性标识有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4.3.4.2.3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均使用合格证。
a 经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
b经检测,结论为合格或符合要求; c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
d a~c因故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e经符合规定的检查具有有效结论的记录。
4.3.4.2.4准用证
a对于多功能设备,经检定、检测,包括校准和比对验证试验,证明其部分功能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其余部分功能又不影响检测的质量;
b对于多功能的设备只进行了所需的功能检定、检测或检查,包括校准和比对验证试验,证明了这部分功能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c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4.5.3.4.2.5停用证
a 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
b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c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4.5.3.4.2.6上述标志应有如下信息:
a设备的编号;
b设备的证书或报告的批准日期或检查、试验的日期(有记录的); c有效期终止时间;
d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
e负责对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的姓名;
f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
g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
4.3.4.2.7所有设备必须每周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在湿度大的季节需酌情增加次数,仪器使用说明书有维护保养方法的按其执行,没有具体规定的电子设备进行清洁与通电保养,其他设备、器具进行清洁、涂油、去湿等保养。
4.3.4.2.8任一设备在使用中出现过载或操作错误,或显示结果可疑,或经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贴上“停用证”,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检测组负责人。检测组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确认。必要时报告中心技术负责人。经确认应修理的,按修理条款办理;确认无法修复需报废的,应从使用检测组取出,集中存放。
4.3.4.3设备的管理
4.3.4.3.1已建立的设备数据库,年底与财务对帐并做报表。
4.3.4.3.2设备需维修时,由设备使用人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经检测组负责人审核、办公室确认,报中心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安排修理。修理情况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在《仪器设备履历表》中进行记载。
4.3.4.3.3停用设备无法修复的应及时转帐从“在用”转入“停用”,并集中存放。4.3.4.3.4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应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
4.3.4.4技术档案
4.3.4.4.1技术档案为设备档案。
4.3.4.4.2仪器设备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仪器设备履历表。表中的内容为档案目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仪器设备编号、出厂编号、购置日期、所在房号、价格、技术指标、用途、验收情况、保管人、使用人、检定记录、故障检修记录、报废记录;
b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或自制仪器设备的研制技术报告及图纸;
c周期检定/校准情况的记录及相应的有效证书或报告
4.3.5 可溯源性管理工作程序
4.3.5.1由办公室建立检定、校准和检测设备、比对设备、辅助设备档案。
4.3.5.2仪器设备管理员每年打印下年周期送检总表和各检测组送检分表,于15日之前发到相关检测组,仪器保管人员将到周期的设备送到相应单位或部门检定/校准,技术主管督促按时完成。
4.3.5.3仪器设备管理员将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校准报告的检定证书原件及仪器设备产品说明书原件交文件/档案管理员登记建档,存放中心档案室管理。
4.3.6 质量记录 4.3.6.1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
4.3.6.2仪器设备验收表
4.3.6.3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4.3.6.4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
4.3.6.5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
4.3.6.6仪器设备履历表
5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5.1目的
记录和报告是检测结果的记实,是今后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不得随意改动,因此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
5.2适用范围
防雷检测的记录和报告管理。
5.3职责
5.3.1防雷检测技术人员必须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真实和公正。
5.3.2档案管理人员,应保证记录和报告的完整性。
5.4记录和报告管理程序 5.4.1数据处理程序
5.4.1.1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记实,不允许随意的更改,不许删减,对个别异常值的处理,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增加检测次数确认;
5.4.1.2各检测项目原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内容要填写整齐,应有检测人员校对和复核人员签名;
5.4.1.3原始记录如确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平等线,将正确数据填写上方,加盖更改人印章;
5.4.1.4检测数据填写在《防雷装置检测报告书》上;
5.4.1.5对不合要求的检测数据,应在检测报告书中如实反映。
5.4.2报告的出具程序
5.4.2.1检测报告表、检测合格证采用统一格式,由质量主管、技术主管审核签发;
5.4.2.2检测报告表一式两份,用钢笔填写,一份交被检测单位保存,一份交档案室内存档;
5.4.2.3送达被检测单位负责人签字,被检单位应在限期内按要求整改完毕,申请复查;
5.4.2.4在接到被检单位的复检申请后,由原检测组按技术要求全面进行复检,重新填写检测报告表,按有关手续签发检测合格证。
5.4.3记录和报告档案管理程序 5.4.3.1所有记录和报告书,经质量主管、技术主管审核,使用完后,必须交由档案室统一归档。并作好记录;
5.4.3.2检测记录和报告不得随意借阅,必须查阅时,需作好登记工作。并不得变动、损坏和遗失。
5.5记录质量的管理规定
5.5.1 记录的分类
5.5.1.1本中心与检测质量活动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质量记录两大类。
5.5.1.2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组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主要有检测过程的原始观察、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工作单、合同、检测报告的副本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设计图纸、说明等资料。
5.5.1.3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记录和报告、质量监督、运行检查、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记录。
5.5.2 记录的保存和保密
5.5.2.1所有记录必须由各相关部门指定的人员妥善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并按规定的保存期限保存。记录保管期限一般规定为3年,对记录中涉及防雷工程施工验收或重大质量事故的,其保管期限为长期。记录超过保管期限,应由记录档案的保管部门造册报请中心质量负责人批准,予以处理。5.5.2.2涉及受检方的记录应采取保密措施。对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本中心保护受检单位信息和所有权的规定和文件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5.5.3 原始记录的内容与要求
5.5.3.1原始记录主要有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测量时的被测件标识,检测或检测人员的签名。每份原始记录应清晰、明了,包含足够的信息,有利于分析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以保证检测过程能够再现。标准或检测大纲有明确规定的,应按规定的要求执行。
5.5.3.2原始记录的填写人员应准确、完整、客观地逐项填写记录内容。原始记录发生错误时对每个错误只能划改,并由修改人员签字或盖章以负责。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执行检测原始记录填写及数据更改的规定。计算机采集数据时,也应采取类似方法避免丢失或更改原始数据。
5.6检测报告质量的管理规定
5.6.1 概述
检测报告是本中心向受检单位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本中心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的结果应准确、清晰和客观地报告。
5.6.2 检测报告的形式
根据本中心承担检测任务的性质及检测的结果,本中心为受检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主要分为建(构)筑物防雷检测报告、新建建筑物验收检测报告、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计算机场所防雷检测报告、电涌保护器测试报告等五类。5.6.3 检测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5.6.3.1检测报告的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受检方要求的所有信息和解释检测结果所必须的信息及所使用的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每份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的基本信息应符合准则中对报告的要求。即使用简化的方式出具证书报告时,按规定要求的基本信息也应能随时获得。
5.6.3.2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5.6.3.2.1检测报告的填写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中心检测报告书的填写及更正规定;
5.6.3.2.2检测报告中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5.6.3.2.3检测报告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5.6.3.2.4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及表达式应符合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5.6.3.2.5检测报告加盖印章,应符合检测印、证管理程序规定。
5.6.3.2.6检测报告若包含分包项目应明确标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
5.6.4 检测报告的格式
国家有明确格式要求的检测报告,按其要求编制。没有格式要求的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本中心检测报告的填写及更改规定。
5.6.5 检测报告的发布 检测报告发布,传送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收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并按记录和报告管理程序规定发布、传送检测报告。
5.6.6 检测报告的更正和保密措施
5.6.6.1检测报告的更正是指本中心已签发批准的检测报告送达受检单位后,因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本中心需对该检测报告进行的更正或补充。
5.6.6.1.1发现证书或报告对应的检测设备出现了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
5.6.6.1.2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
5.6.6.1.3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它错误;
5.6.6.1.4为满足受检单位的合理要求。
5.6.6.2证书或报告的更正应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5.6.6.2.1发布一个新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这份新的检测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检测报告号;
5.6.6.2.2以“证书或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受检单位(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这种文件的格式由办公室统一编制。
5.6.6.3本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从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本中心保护受检单位信息和所有权的程序的规定。6用户申诉和处理制度
6.1基本原则
凡公司设计、施工的防雷工程,只要用户提出异议,公关部必须负责受理。
6.2异议受理时限
6.2.1 对工程预算有异议的用户,原则上在合同签订前才予受理。如确因其它特殊原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在合同签约后,对合同标的提出异议的用户,在本公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经中心组织人员核实有关情况后,可以受理,超过此时限的,不论任何理由不予受理。
6.2.2 对工程设计有异议的用户,必须在工程实施前提出,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用户提出的设计异议一般不予受理,特殊情况例外。
6.2.3 对施工质量提出异议的用户,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后的15日内提出,超过此时限的,一概不予受理。
6.3受理程序
6.3.1 用户提出书面质疑材料,材料包括质疑的内容、质疑的时间,要求事项和法人签字等。
6.3.2 本公司公关部按照受理的基本原则进行受理登记,对用户质疑材料进行签收,并与用户约定答复、处理意见的时限,对达不到受理条件的要耐心向用户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6.3.3 公关部应及时将用户质疑材料移交设计、施工技术质量负责人,并告知答复、处理意见的时间。6.3.4 接到质疑材料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应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会商,就用户提出的异议内容和要求充分地进行分析研究,准备好答辩意见书,在约定时间尽量给用户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或处理意见。
6.4异议处理办法
6.4.1 工程预算异议处理
本公司在接到用户对工程预算的质疑材料后,公关部业务室应组织精干人员对用户质疑的工程预算和质疑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核。确因预算员工作失误的,要及时进行修正,并将结果及时通报用户。经复核后原工程预算符合国家定额标准,而用户有阐明观点和理由,用户仍存疑不下的,本公司将原工程预算方案、复核的结果及用户质疑材料,报国家定额管理站进行裁决。
6.4.2 设计异议处理
设计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疑材料后,应立即召集设计人和其它设计人员,就用户质疑的设计图纸及质疑的内容,进行全面复核和分析。在工程实施前,提出质疑的,确因设计人员工作责任造成失误的,应诚恳向用户表示歉意,并迅速修正、完善设计。在工程实施工程中,提出疑议,而施工又非本中心实施的,如确因设计人员工作责任、工作失误,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按有关规定赔偿。如原设计经复核确实符合国际或国家标准的,应主动向用户说明原因,告知处理结论。如用户对处理结论不服的,可在结论作出15日内向仲裁机关提出仲裁申请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经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判决非本公司责任的异议,异议提出人应按合同标的5%,赔偿本公司损失。6.4.3 施工质量异议处理
施工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疑后,应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实施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异议,施工技术质量负责人应会同各专业施工人员、施工员、工程监督检查人员和异议方主管及技术人员,对提出质量异议全部内容进行现场质检和技术分析,如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当场告知异议方的处理结果与理由。如确因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造成的质量问题,必须按国家制定的技术质量标准的要求返工,直至达到国家标准。如工程竣工通过验收后,用户提出质量异议的,本公司将组织有关专家、技术质量负责人、施工员、工程监理人员、检测验收人员,对用户的质量异议进行质量分析和现场质检。如确属本公司的施工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本公司负责返工,或支付返工费用,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如非本公司的施工质量责任,异议方又难以接受的,可以在本公司的质量异议处理结论作出后的15日内向仲裁机关提出申请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6.5归档
异议处理完结后,由设计、施工技术质量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将全部资料整理后,交资料室登记归档。
第三篇:安全文明管理技术
安全文明管理技术 安全管理
1.1.1 安全管理检查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1.1.2 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一般项目应包括:分包单位安全管理、持证上岗、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安全标志。
1.1.3 安全管理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全生产责任制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3)工程项目部应有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工程项目部应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
5)对实行经济承包的工程项目,承包合同中应有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6)工程项目部应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7)按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应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并应按计划实施;
8)工程项目部应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9)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
10)应建立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的考核制度; 11)按考核制度,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2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按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有针对性,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计算;
3)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4)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有关部门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批准;
5)工程项目部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3 安全技术交底
1)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应对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2)安全技术交底应按施工工序、施工部位、施工栋号分部分项进行;
3)安全技术交底应结合施工作业场所状况、特点、工序,对危险因素、施工方案、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进行交底;
4)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4 安全检查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2)安全检查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定期进行并填写检查记录;
3)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后,应由相关部门组织复查。
安全教育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当施工人员入场时,工程项目部应组织进行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及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
3)当施工人员变换工种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施工时,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4)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每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6 应急救援
1)工程项目部应针对工程特点,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制定防触电、防坍塌、防高处坠落、防起重及机械伤害、防火灾、防物体打击等主要内容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2)施工现场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培训、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应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1.1.4 安全管理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包单位安全管理
1)总包单位应对承揽分包工程的分包单位进行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关人员安全生产资格的审查;
2)当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3)分包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安全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2 持证上岗
1)从事建筑施工的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行业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3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1)当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报告; 2)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3)应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保险。4 安全标志
1)施工现场入口处及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牌; 2)施工现场应绘制安全标志布置图;
3)应根据工程部位和现场设施的变化,调整安全标志牌设置; 4)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文明施工
2.2.1 文明施工检查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的规定。
2.2.2 文明施工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管理、现场办公与住宿、现场防火。一般项目应包括:综合治理、公示标牌、生活设施、社区服务。2.2.3 文明施工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现场围挡
1)市区主要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5m的封闭围挡;
2)一般路段的工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m的封闭围挡; 3)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2 封闭管理
1)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大门,并应设置门卫值班室; 2)应建立门卫职守管理制度,并应配备门卫职守人员;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佩戴工作卡;
4)施工现场出入口应标有企业名称或标识,并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3 施工场地
1)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2)施工现场道路应畅通,路面应平整坚实; 3)施工现场应有防止扬尘措施;
4)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设施,且排水通畅无积水;
5)施工现场应有防止泥浆、污水、废水污染环境的措施; 6)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吸烟处,严禁随意吸烟; 7)温暖季节应有绿化布置。4 材料管理
1)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应按总平面布局进行码放; 2)材料应码放整齐,并应标明名称、规格等;
3)施工现场材料码放应采取防火、防锈蚀、防雨等措施;
4)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应采用器具或管道运输,严禁随意抛掷; 5)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储藏在专用库房内,并应制定防火措施。5 现场办公与住宿
1)施工作业、材料存放区与办公、生活区应划分清晰,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在施工程、伙房、库房不得兼做宿舍;
3)宿舍、办公用房的防火等级应符合规范要求;
4)宿舍应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床铺不得超过2层,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9m; 5)宿舍内住宿人员人均面积不应小于2.5㎡,且不得超过16人; 6)冬季宿舍内应有采暖和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7)夏季宿舍内应有防暑降温和防蚊蝇措施; 8)生活用品应摆放整齐,环境卫生应良好。6 现场防火
1)施工现场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消防措施;
2)施工现场临时用房和作业场所的防火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 3)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4)施工现场灭火器材应保证可靠有效,布局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5)明火作业应履行动火审批手续,配备动火监护人员。2.2.4 文明施工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综合治理
1)生活区内应设置供作业人员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2)施工现场应建立治安保卫制度、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3)施工现场应制定治安防范措施。2 公示标牌
1)大门口处应设置公示标牌,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2)标牌应规范、整齐、统一; 3)施工现场应有安全标语;
4)应有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3 生活设施
1)应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并落实到人;
2)食堂与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3)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
4)食堂使用的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存放间应通风良好,并严禁存放其它物品; 5)食堂的卫生环境应良好,且应配备必要的排风、冷藏、消毒、防鼠、防蚊蝇等设施; 6)厕所内的设施数量和布局应符合规范要求; 7)厕所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8)必须保证现场人员卫生饮水;
9)应设置淋浴室,且能满足现场人员需求;
10)生活垃圾应装入密闭式容器内,并应及时清理。4 社区服务
1)夜间施工前,必须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2)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3)施工现场应制定防粉尘、防噪音、防光污染等措施; 4)应制定施工不扰民措施。施工用电
3.1.1 施工用电检查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3.1.2 施工用电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应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配电箱与开关箱。一般项目应包括:配电室与配电装置、现场照明、用电档案。3.1.3 施工用电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电防护
1)外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及脚手架、起重机械、场内机动车道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2)当安全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
3)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坚固、稳定; 4)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不得进行施工、建造临时设施或堆放材料物品。2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1)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2)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不得同时采用两种保护系统; 3)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零线处引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
4)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线路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5)保护零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规格和颜色标记应符合规范要求;
6)TN系统的保护零线应在总配电箱处、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7)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2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做电气连接。接地体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
8)工作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重复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9)施工现场起重机、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脚手架应按规范要求采取防雷措施,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
10)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保护零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3 配电线路
1)线路及接头应保证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
2)线路应设短路、过载保护,导线截面应满足线路负荷电流;
3)线路的设施、材料及相序排列、档距、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4)电缆应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并应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沿地面明设或沿脚手架、树木等敷设;
5)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的芯线,并应按规定接用; 6)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4 配电箱与开关箱
1)施工现场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
2)箱体结构、箱内电器设置及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
3)配电箱必须分设工作零线端子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必须通过各自的端子板连接;
4)总配电箱与开关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并灵敏可靠; 5)箱体应设置系统接线图和分路标记,并应有门、锁及防雨措施; 6)箱体安装位置、高度及周边通道应符合规范要求;
7)分配箱与开关箱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开关箱与用电设备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m。3.1.4 施工用电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1)配电室的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配电室应配置适用于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2)配电室、配电装置的布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3)配电装置中的仪表、电器元件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4)备用发电机组应与外电线路进行联锁;
5)配电室应采取防止风雨和小动物侵入的措施;
6)配电室应设置警示标志、工地供电平面图和系统图。2 现场照明
1)照明用电应与动力用电分设;
2)特殊场所和手持照明灯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 3)照明变压器应采用双绕组安全隔离变压器; 4)灯具金属外壳应接保护零线;
5)灯具与地面、易燃物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6)照明线路和安全电压线路的架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7)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配备应急照明。用电档案
1)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签订临时用电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相关责任;
2)施工现场应制定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外电防护专项方案;
3)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外电防护专项方案应履行审批程序,实施后应由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4)用电各项记录应按规定填写,记录应真实有效; 5)用电档案资料应齐全,并应设专人管理。施工机具平刨
1)平刨安装完毕应按规定履行验收程序,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平刨应设置护手及防护罩等安全装置;
3)保护零线应单独设置,并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4)平刨应按规定设置作业棚,并应具有防雨、防晒等功能; 5)不得使用同台电机驱动多种刃具、钻具的多功能木工机具。2 圆盘锯
1)圆盘锯安装完毕应按规定履行验收程序,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圆盘锯应设置防护罩、分料器、防护挡板等安全装置; 3)保护零线应单独设置,并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4)圆盘锯应按规定设置作业棚,并应具有防雨、防晒等功能; 5)不得使用同台电机驱动多种刃具、钻具的多功能木工机具。3 手持电动工具
1)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应单独设置保护零线,并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应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3)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应保持出厂状态,不得接长使用。4 电焊机:
1)电焊机安装完毕应按规定履行验收程序,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保护零线应单独设置,并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3)电焊机应设置二次空载降压保护装置;
4)电焊机一次线长度不得超过5m,并应穿管保护; 5)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6)电焊机应设置防雨罩,接线柱应设置防护罩。5 气瓶
1)气瓶使用时必须安装减压器,乙炔瓶应安装回火防止器,并应灵敏可靠; 2)气瓶间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m,与明火安全全距离不应小于10m; 3)气瓶应设置防震圈、防护帽,并应按规定存放。
第四篇:安全管理技术工作总结
安全管理技术工作总结
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6年来我一直从事安全管理,我从一名实习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安全技术骨干人员,这与公司领导的栽培、前辈的谆谆教导以及自己长期的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分不开的。在工作中要求进步、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善与他人合作;稳重豁达,诚实守信,能吃苦耐劳。工作中深入开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时刻牢记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工程项目至今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鉴于这几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主要就施工项目安全控制浅谈以下几点:
确保安全目标实现的前提是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专职安全员应持证上岗,保证项目安全目标和实现。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造成的。从事故发生的过程看,要想不发生事故,只有针对事故构成的要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使人不发生误判断、误操作,要制订各项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检查、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安全事故的控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1)安全心理调适法。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引导员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到顺心的事,要乐而自持,不能忘乎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不为逆境所困,丢得开、放得下,及时解脱。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具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安全生产。(2)奖惩控制法。强化劳动安全政策和规定,及对违规者进行纪律惩处,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施工机械设备等。作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规冒险作业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相关法规追究责任。对安全生产的好人好事进行奖励可采取评先进、发奖金、树立榜样等。对违纪者的惩罚,可采取罚款、通报批评、警告等,奖励或惩罚应按公平、公正、公开、从严的原则进行处理。
(3)管理控制法。在施工活动过程中,项目部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政策与法规是实施控制的重要方式,强调安全生产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人知法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由于不懂法规而导致的不安全行为。要利用政策规范的作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规章、建立、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
(1)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保持物的良好状态和技术性能,对预防和消除事故,保障安全生产有现实意义。
(2)装设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是在设备性能结构中保证人机系统安全,而给主体设备设置的各种附加装置,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和保证在可能出现危险状态正保护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装置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期间或故障状态下,甚至在误操作情况下发生人身伤害及设备毁坏事故,能直接对操作者和设备进行安全保护。(3)加强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项目部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资料档案,按国家规定及时报废。
三、改善作业环境
(1)施工平面布置。在施工实施阶段,根据要求设置道路、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材料和设置机械设备及建筑垃圾、围墙与入口位置等。做到分区明确,合理定位。施工平面布置的总体要求是布置紧凑,充分利用场地;场内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减少一次搬运;在保证施工顺利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搭设,尽可能利用附近的原有建筑物作为临时设施;应便于工人生产和生活,办公用房、福利设施应在生活区内。平面布置图应符合防火治安、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和建设无公害的要求。
(2)施工现场功能区划分。根据施工项目的要求,划分为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应设置于在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应设置防护措施,划分隔离,以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对功能区的划分还应考虑交通、水电、消防和卫生、环保等因素。
(3)安全警示标志。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的不同阶段,在危险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部位主要是指施工现场人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出入通道口、楼梯口、阳台口、电梯井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安全警示标志的类型、数量应当根据危险部位的性质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
(4)封闭管理。施工现场围挡应沿工地四周设置,不得留有缺口;围挡的材料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宜选用砌体、金属板材等材料,不 得使用布条、竹包或安全网,要确保围挡的稳定性、安全性。围挡的高变应高于1.8m。工地进出大门应牢固美观,大门上应标有企业名称和企业标识,设置专职值班保卫人员。大门出口处应设置洗车槽,保证汽车干净上路。项目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施工员、作业人员等,应当佩戴工作卡。施工现场的进口处应有整齐明显的“五牌一图”:工程概况图、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四、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
保障安全生产除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应当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要不断探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要强化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要清除新的危险因素,使安全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使安全生产水平上一个台阶。
几年来,经过现场的实践,了解熟悉了许多项目安全方面的管理方法,并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了经验。以后,在工程的安全施工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认真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安全隐患问题,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争取在安全技术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为建设施工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证。
第五篇: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操作规程
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及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安全技术防范(以下简称“技防”)产品生产、销售和技防工程设计、施工、检测、验收、运行等活动,适用本规程。第三条 公安机关是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由技防、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在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中,公安技防、治安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执行相关标准,积极推进全省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健康、全面发展。公安机关技防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对技防产品生产企业和技防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二)对安全技术防范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参与金融、文博、军工等重点单位技防工程的方案会审、竣工验收;会同建设单位组织对其它技防工程的方案会审、竣工验收;会同治安管理部门实施对技防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推广应用安全防范技术设施。
(二)指导、检查和督促内部单位落实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建立、完善技防措施,实现人防、物防和技防的结合。
(三)会同建设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金融、文博、军工等重点单位技防工程的方案会审、竣工验收;参与对其它技防工程的方案会审及竣工验收;会同技防管理部门实施对技防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技防产品管理
第四条 公安机关技防产品管理范围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发布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目录》执行。对安全技术防范产品(以下简称“技防产品”)
分别实行安全认证和生产登记制度,对同一类技防产品的管理,不重复适用上述两种制度。禁止生产、销售未取得安全认证或生产登记批准的技防产品。第五条 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的技防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国家有关产品认证的规定执行。第六条 实行生产登记制度的技防产品,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由省公安厅技防办核准,发给《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登记批准书》(以下简称《批准书》)。第一节 《批准书》申领 第七条 申领《批准书》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工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
(二)有固定的办公及生产场所,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场所不小于200平方米;机械类产品的生产场所不小于700平方米。
(三)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满足相关要求。
(四)设计、生产、测试及维修的仪器设备能满足相关要求。
(五)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或专职质量检验人员,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健全。
(六)产品经型式检验合格。第八条 申领《批准书》的企业,需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提出申请:
(一)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登记申请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产品商标(复印件)。
(三)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标准。
(四)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市公安局技防办在接到企业申请后的10个工作日内对第七条一至五项相关内容进行实地考核。第九条 市公安局技防办对考核合格的企业进行送检样品的抽封样。送检样品由企业送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申请企业在收到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后,将检测报告报所在市公安局技防办。第十条 市公安局技防办结合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考核情况和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在3个工作日内签署初审意见,合格的上报省公安厅技防办;不合
格的,退回企业并书面说明理由。省公安厅技防办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合格的,做出核准登记决定,签发《批准书》;审核不合格的,做出不核准登记决定,并说明不核准登记理由,将申请材料退回市公安局技防办,由市公安局技防办通知申请企业。第十一条 《批准书》有效期限为4年,持证单位应在期满前30日向市公安局技防办递交换证申请材料。期满不换证的,其《批准书》自行作废。第二节 《批准书》年检 第十二条 《批准书》实行年检制度。年检于每年1月至4月进行。获生产登记批准书至年检开始日不足6个月的企业免年检。年检时企业须填写《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年检申请表》,并递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第十三条 《批准书》年检的内容包括:
(一)企业注册资金、住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项目的变更情况。
(二)国家或行业监督抽查及整改情况。
(三)产品型式检验报告。
(四)产品售后服务情况。
(五)生产、销售业绩。
(六)遵守技防产品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第十四条 年检由生产企业向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申请,经市公安局技防办初审后报省公安厅技防办复审。年检合格的,由省公安厅技防办在生产登记批准书正本上加贴标志,副本上加盖印章。年检不合格或逾期未年检的,其《批准书》视为无效。年检的初审或者复审,均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三章 技防工程管理
第十五条 技防工程管理执行《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第十六条 外资企业在本省承接技防工程,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按照本规程执行。第一节 《资格证》管理
第十七条 对技防工程设计、施工企业实行资格证管理制度。禁止未取得资格证的企业从事技防工程设计、施工和维修业务。第十八条 《浙江省技防工程设计施工资格证》(以下简称《资格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由省公安厅技防办负责统一审批发放。第十九条 新申请资格证的企业定为临时三级。临时三级相当于三级。临时三级企业一年后经考核合格,自动转为三级。第二十条 申领临时三级《资格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总值超过50万元。
(二)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1人以上,中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3人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专业设计施工能力,并能严守工程有关机密。
(三)具有必要的设计工具,能从事CAD设计绘图;具有成套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常用的工程勘察、系统调试和检测仪器。
(四)工作场地使用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具有单独的设计、施工准备等用房。工作场所整洁有序。
(五)建立必要的技防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售后服务及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第二十一条 新申请资格证的企业需向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提出申请,并递交下列材料:
(一)《浙江省技防工程设计施工资格申请表》。
(二)营业场所房产证明(或租赁协议)复印件。
(三)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设计施工技术人员身份证件、职称证书、学历证书、聘用合同等复印件。
(四)质量管理制度。企业递交申请材料时,需同时提供上述材料的原件。原件经市公安局技防办审核后退回企业。第二十二条 市公安局技防办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组织实地考核,符合条件的,出具初审意见报省厅技防办审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省公安厅技防办经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作出批准决定,并发给《资格证》;不符合条件的,退回市公安局技防办并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三条 已持有《资格证》的企业,符合晋升上一级资格条件的,可申请晋级。《资格证》实行逐级晋升原则。第二十四条 申请《资格证》晋级,由企业填写《浙江省技防工程设计施工资格晋级申请表》,向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提出申请。市公安局技防办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报省公安厅技防办审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五条 省公安厅技防办收到上报材料后,组织材料审查、考试及实地考核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作出批准决定,并发给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六条 申领一级《资格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1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总值超过200万元。
(二)获二级资格两年以上,承担过5项以上经检测、验收合格的一、二级技防工程设计施工项目,且近两年技防工程总量在1600万元以上。
(三)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以上,中级职称6人以上。工程技术人员专业配置合理,设计、施工和维护能力强,能严守相关工程秘密。
(四)设计手段先进,能从事CAD设计和绘图,注重信息化应用。施工机械设备先进、成套,工程勘察、调试和检测仪器设备齐全。
(五)工作场地使用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能满足单位机构设置和业务需要,工作场所布局合理、整洁有序。
(六)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健全,并能严格执行。承建的工程售后服务及时,无违法违规行为,信誉良好。第二十七条 申领二级《资格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金8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00万元。
(二)获三级资格两年以上,承担过5项以上经检测、验收合格的二、三级技防工程设计施工项目,且近两年技防工程总量在800万元以上。
(三)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4人,其中高级职称2
名以上,中级职称4人以上。工程技术人员专业配置合理,有较强的技防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能力,能严守技防工程相关秘密。
(四)具备先进的设计手段,能从事CAD设计绘图,企业内部注重信息化应用。施工机械设备先进成套,具备工程勘察、调试和检测设备。
(五)工作场地使用面积150平方米以上,能基本满足单位机构设置和业务的需要,工作场所布局合理、整洁有序。
(六)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承建的工程售后服务及时,无违法违规行为,信誉良好。第二十八条 《资格证》实行年审制度。获证不满半年的免年审。年审于每年10月、11月进行,逾期不参加年审的,其《资格证》视为无效。《资格证》年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注册资金、住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项目的变更情况。
(二)技防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
(三)技防工程业绩。
(四)质量管理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等情况。
(五)专职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六)遵守技防工程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第二十九条 企业申请年审,应当填写《浙江省技防工程设计施工资格证年审申请表》一式三份,并递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企业变更情况等材料,报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市公安局技防办在受理企业申报后,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及年审材料于10月底前报省厅技防办。省厅技防办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年审合格的,换发新证;不合格的,给予限期整改、降级或吊销《资格证》处理。第三十条 持证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之一的,年审不合格:
(一)不符合《资格证》相应等级条件。
(二)技防工程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未落实。
(三)企业在经营中有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或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四)近两年内一级企业累计技防工程量不足800万,二级企业不足400万,三级企业不足100万的。
第二节 工程管理 第三十一条 技防工程分为一、二、三级。持有设计施工资格证的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能力承接技防工程。第三十二条 一级工程为投资额100万元以上或风险等级为一级的工程。二级工程为投资额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或风险等级为二级的工程。三级工程为投资额不到30万元或风险等级为三级或三级以下的工程。第三十三条 越级承接技防工程,须向工程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越一级承接技防工程。越级承接技防工程的企业应按该级别工程防护要求严格设计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未经审查同意越级承接技防工程的,视同无证从事技防工程设计施工。对申请越级承接技防工程的企业,主要审查技术力量、工程业绩及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基本符合上一资格级别的条件。审查工作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三十四条 技防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前,应将工程等级与投标企业的资格进行核验。必要时,省、市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应予以协助。第三十五条 技防工程实行项目申报制。承担技防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应在中标后向工程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申报工程项目。工程申报材料包括《安防工程申报表》、《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承接技防工程的省外企业,除申报上述材料外,应在项目招标前,向工程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报送下列材料:
(一)设计施工企业所在地省级公安技防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格证书。
(二)技防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及售后服务措施。
(三)设计施工企业给项目负责人的授权书。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治安、技防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单位主持的对一、二级技防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论证。论证会应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专家参加。对三级技防工程方案的论证可适当简化。第三十七条 技防工程采用的技防产品必须经安全认证或生产登记批准。第三十八条 技防工程调试开通后,应至少试运行1个月,并由建设单位做好试运行记录,写出试运行报告。试运行期间,设计、施工企业应配合建设单位
建立值班、操作和维护管理制度。第三十九条 设计、施工企业应当依据合同条款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完整的系统操作手册与日常维护说明书。第四十条 工程竣工后,由设计、施工企业写出竣工报告。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企业根据设计任务书或合同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初验,写出工程初验报告。第四十一条 技防工程实行验收前质量检测制度。
一、二级技防工程在正式验收前必须按《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标准的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未经检测合格不得进行竣工验收。第四十二条 技防工程竣工、初验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填写《浙江省技防工程检测委托书》,并按《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要求附相关资料,报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审核。市公安局技防办在3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直接向检测机构委托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应书面说明理由并退回建设单位补充材料。第四十三条 检测机构受理检测委托后,应及时组织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坚持科学、公正、准确的原则,严格履行承诺,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第四十四条 技防工程检测情况实行报备制。检测机构应及时将检测情况报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备案。第四十五条 技防工程验收由公安技防管理部门会同建设单位组织安排。设计、施工企业应在技防工程验收5个工作日前,向所在地市公安局技防办报送工程验收图纸资料。第四十六条 技防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不合格的,应根据要求进行整改,直至合格。第四十七条 公安机关治安、技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技防工程运行的监督管理,促进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系统日常维护,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第四章 罚则
第四十八条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登记,擅自生产、销售实行生产登记制度的技防产品,依照《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九条 无证从事技防工程设计施工的,依照《浙江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进行处罚。第五十条 在技防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技防产品的,依照《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进行处罚。第五十一条 必须安装技术防范设施的场所或单位,未按有关规定安装或安装后未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的,依照《浙江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进行处罚。第五十二条 本规程所涉行政审批项目均不收取费用,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技防管理工作中,违规收费、有失职渎职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 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范性文件废止目录
1、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转发公安部关于执行《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75标准的通知(浙公防办[1995]12号)
2、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关于对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落实资格证管理的通知(浙公技防[1995]13号)
3、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关于印发浙江省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格证申领程序的通知(浙公技防[1995]18号)
4、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关于深入贯彻执行《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A/T75标准的通知(浙公技防[1996]11号)
5、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关于安全防范工程资质管理的补充规定(浙公技防[1997]14号)
6、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关于印发《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从业等级划分条件》的通知(浙公技防[1999]7号)
7、浙江省公安厅科技处 关于调整安防工程资格证管理制度的通知(浙公科[2002]11号)
8、浙江省公安厅科技处 关于转发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实施《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方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公科[2000]44号)
9、浙江省公安厅科技处 关于贯彻执行《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方法》的通知(浙公科[2000]47号)
10、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关于《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登记批准书》发证工作的通知(浙公技防[2000]15号)
11、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 关于执行《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的通知(浙公技防[20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