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甘河滩镇上营村基层组织建设年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年调研报告
近几年,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并尽快解决。
一、新时期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是文化底子薄。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人不多。且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满足于收取税费和抓计划生育工作;只想着应付上面的各项检查;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太好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但是从目前看,党员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致富的明显偏少,有的甚至处在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以下,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党员干部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由于很多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加上外出党员较多,由于管理跟不上,他们难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税费改革后,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素质不高。在农村无职党员中,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无职党员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责任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在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时,一些无职党员只愿与亲戚邻里结成帮带,对组织上分配的非亲非故的帮带对象,感情上不投入,工作上不卖力;一些党员从村组干部岗位上卸职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
一是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农村工作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党员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水平
现在工作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一是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风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增大,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我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上营村
2012年
第二篇:甘河滩镇开展“第四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汇报材料
甘河滩镇开展“第三个基层组织建设年”
活动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热烈欢迎市委组织部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就我镇“第三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基本情况
甘河滩镇党委成立于2001年3月,现有2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8个,中心学校支部1个,甘河中学支部1个,社区支部1个,机关支部1个,全镇共有党员886名,其中农村党员名。农村党员中男名,女名;25岁以下的199名,26-35岁的171名,36-50岁的167名,51岁以上的224名;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142名,初中271名,高中295名,中专以上53名;汉族741名,少数民族20名。农村党支部中,一类支部12个,二类支部6个,无三类支部。
半年来,我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甘河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工作、整村推进建设项目及镇、村班子换届工作,深入开展“第三个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年”活动,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固堡垒,建设过硬的村级班子。
今年镇党委抓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时,全部按照“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的办法,把一批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才干的优秀人才选配到了村级班子中。民主调整后的村班子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后进村党组织经过整顿后也得到提高。黄二村原班子软弱涣散,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经常上访,镇党委选派了工作组入村调查,工作组入村后,积极与其他班子成员一道,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抓住症结,大胆解决,使这个村得到了明显转化。今年镇党委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时机,重新调整充实了村党支部班子,新班子成立后,带领群众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解决群众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难题,理清了发展思路,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目前,全镇18个农村党支部中,有16个达到了“五个好”的标准。
二是带队伍,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着力储备好村级干部队伍。在发展党员方面,认真坚持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大力发展政治素质高、文化程度高、群众威信高,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增加村集体收入能力强的“三高三强”型党员。注重在镇内外创业能人、经济合作组织中的负责人以及复退军
人中发展党员,注重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及时把回乡创业中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培养发展成党员,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党组织的新鲜血液,今年上半年新发展党员45名;在后备干部储备方面,按照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两备”的要求,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在党员的管理方面,实行分类管理,把党员队伍分成常驻党员、流动党员和特殊党员,由镇党政办负责,建立党员信息库,把全镇党员和党组织实行信息化管理,对党员的基本资料、工作学习情况等进行全面管理,全程跟踪,全面覆盖,建立常驻党员管理卡、流动党员联系卡、特殊党员关怀卡三本台帐,进行分类管理服务,并分别为每名流动党员和特殊党员确定一名具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作为关怀人,由党组织和结对联系人共同对党员进行关怀服务,加强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联系和管理。在无职党员作用发挥方面,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对700多名无职党员设立了九类岗位,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岗、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调动和激励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党员有岗有为,有为有位。使无职党员带头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关爱群众、帮助群众的服务员,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新农村的示范员,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调解员,极大地促进了无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建阵地,树典型。
依托组织部村级活动室建设项目建设,争取企业和工业园区帮扶资金建设,自酬资金建设等多种形式建设村级活动室,突出典型示范引导作用。注重抓先进,带后进,树立和培育一批基层党组织建设样板和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以现有的标准化党建样板村下营、元山尔村为榜样,认真组织各村“两委”班子进行党建工作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积极宣传推广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抓两头、促中间,狠抓后进村整顿。
镇党委根据“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将后进村整治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分类指导,针对后进村存在的问题和不同的原因责任到人进行集中整顿。下派党建指导员和联点领导狠抓后进村整顿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领导干部年终岗位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不见成绩,不撤出队伍,力争使整顿工作见实效。今年下营村由后进村转化为先进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同时,我镇党委将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列入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对现有的后进支部进行集中整治的同时,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对整顿合格的实行跟踪管理,不断巩固整顿成果,对新出现的软弱涣散党支部,及时发现,及时整顿。
五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行维稳诚信承诺制度。
我镇始终将稳定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了信息网
络及治安联防夜间巡逻制度,对稳定工作实行每周安排汇报、台帐制。大力推行《维稳信息员工作制度》、《治安联防工作制度》、《村级治安巡逻防范制度》、《企地联防制度》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干部、党员维稳诚信承诺制度以及党员“一线通”制度。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作用,引导群众走司法程序妥善处理一些社会影响大、敏感性强的矛盾纠纷,化解了一些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是探索开展企地结对活动,切实维护地方稳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深入开展城乡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落实了机关与农村党支部“双向任职”制度,协调建立了“村企互帮型”联建党组织。进一步探索“村与企业”联建模式,推动我镇坡东村与京广镍络集团、元山儿村与西部矿业锌业、前跃村与云天化国际化肥、黄二村与利亚达化工厂建立了联系关系,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进一步融洽企地关系,切实维护了地方社会稳定。
今后工作打算:
1、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照分析检查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
2、按照县委部署,继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年”活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和成果。
3、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融洽企地关系,切实维护地方稳定。
4、进一步发挥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和信息网络作用。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化解不安定因素。
5、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监管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
第三篇:基层组织建设年大排查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群众工作薄弱环节大排查的报告
开展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大排查,实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是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举措,是今年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任务,是深化创先争优、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扎实有效工作,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问题,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提供有力依据,推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有效开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我校党支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剖析、群众测评等方式开展调查,对群众工作中的薄弱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将大排查中的主要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外出打工人员日趋增多,许多家庭年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便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由此学校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几年以来,城市“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我校地处五十四批发市场,学生家长一部分在批发市场内做生意,一部分外出经商,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尤其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生活,被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守门户,引起了我校党支部的高度关注。小学学习阶段,是广大青少年人生的关键时期,由于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亲情关
1爱、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教育、情感、心理等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如果得不到特别关注,必将给这些孩子的一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此,攀枝花市第六小学根据“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做了一个调查,学校现有学生1200人,其中,“留守儿童”6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不再“孤独”,我们将启动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力度,积极开展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二、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一般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由于这部分监护人精力有限,也有的因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比较困难,使这部分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而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留守儿童”,他们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孩子是一个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的现象,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道德意志薄弱。“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问题,仅仅是对其教育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综合素质和人格的培养问题。虽然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
2由于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基本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也就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正是因为部分自制力比较差的“留守儿童”缺乏监管,打架、旷课、小偷小摸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孩子因此还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以补偿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的欠缺,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出入于网吧、游戏机室,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由于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极易受到其他周围因素的影响,常常是父母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不少感情脆弱,有的上进观念淡薄,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的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一系列原因使得“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倾情投入,加大关爱力度。
1、抓好组织建设。学校党支部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书记校长亲自牵头抓,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具体抓、班主任自觉主动抓、建章立制规范抓、积极探索创新抓。
2、建立健全制度。为了使这项工作有章可行,学校将制定了《“留
3守儿童”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管理,保证了“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经费投入。虽然学校办学经费并不富裕,但是为了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舍得投资,狠抓硬件建设,打造服务体系。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添购乒乓球台、篮球、棋类等活动器材,整理和添臵图书室,为“留守儿童”有玩的地方创造了条件。
(二)、广泛宣传,营造关爱氛围。
我们学校党支部还将利用宣传栏、横幅、广播、校园网、致家长朋友一封信等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目的、意义,广泛进行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到每一位老师和家长的心中,各职能部门加强信息沟通,整合资源,形成教育立体网络。学校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大队部、各班主任围绕“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等缺陷,组织大型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队会,增强学校、班级凝聚力,增添班集体的温暖。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资助,保证不让一个“留守儿童”辍学,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和谐氛围。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学校有意识安排了很多经验交流,供老师和家长学习、借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三)、帮扶结对,增强关爱实效。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各种帮扶、帮教活动,不断增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效果。
1、进行摸底、建档。为了便于教育管理,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并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家长打工地点及联系电话等。同时,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生理、行为教育。
2、组织帮扶结对。为了使“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从
4两个方面工作入手:一是开展了“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学校45岁以下的男、女教师为“留守儿童”当“爱心妈妈(爸爸)”,让这些情感饥渴的孩子,得到相应的情感慰籍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组织党员干部、班子成员与“留守儿童”结对,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让有亲和力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代理“留守儿童”家长角色。
3、重视心理教育。一是在中高年级开设心理教育课。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开展心理咨询。学校设臵心理健康咨询室,增设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每周一至周五轮流值班,针对“留守儿童”疑难问题、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生活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经常交心谈心,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学生息息相通,心心相应;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诸如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等等;四是开通亲情热线,除电话联系外,学校还与有条件的父母视频见面,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取得联系,及时沟通情感,感受父母关爱。
面对这些“留守儿童”,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给予了孩子们最无私的、父母般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齐携手,为这些孩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使他们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共享灿烂的阳光!
2012.3.26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定稿)(模版)
中共XX镇委员会
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调研
报 告
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视频会议精神,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精神,根据中共蓬溪县委办公室转发《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蓬委办„2012‟40号)的安排部署,2012年3月22日至30日,高坪镇党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走访、抽样调查等方法,对全镇15个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5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1 个,村党支部12个,社区党支部1 个,退休党支部1个;全镇共有正式中共党员385名(其中女性党员63名),预备党员1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4名)。在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到各村(社区)党支部召开座谈会、对党员进行个别谈
话、走访、听取党支部意见等方式,认真了解了农村基层党支部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我镇各村(社区)党支部都配齐配强了党支部班子,分工明确,能及时完成镇党委、镇政府交办的工作,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较好;在带民生产、助民增收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组织群众参与公益事业、落实国家相关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班子成员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政治核心作用。各村(社区)党支部能发挥政治优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和落实,保证党的政治领导权在本村(社区)得以实现。
(二)桥梁纽带作用。一是保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本村(社区)的重大决策、利益分配、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得以体现,经常了解和反映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和领导的批评和意见;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愿望和要求提供反馈渠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三)保证监督作用。一是在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对党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教育和管理作用;三是督促党员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发挥党员优点和长处,保证本村(社区)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四)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团结和带领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对重大决策、干部任免、舆论导向等重大政治问题,起到领导和引导的作用;二是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坚持党的富民政策,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发现,虽然我镇基层组织建设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督查指导组的调研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基层党组织结构设臵、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我镇基层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个别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镇党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上级党委的工作意图和工作部署在个别基层组织还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制度欠健全、管理久规范、工作久到位,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个别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两委班子结构不够科学。一是领导班子老龄化。大多数村外出打工人数占全村青壮年总数的85%左右,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致使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存在“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驾驭全局能力不强,督促抓落实力度不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二是领导班子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轻、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多数外出,导致在家党员多为老党员,思想观念不新,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办实事的能力,缺乏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激情,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化发展。三是个别村“两委”委员流动性较大,时不时外出务工,不能全面参与本村工作,不能为村两委主要领导分担一定工作任务,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合力不强,管理不很规范、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二)经济基础薄弱。一是村(社区)级党组织班子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特别是项目少或无项目支撑的村(社区),即使主观有干事的愿望,往往处于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尴尬境地,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等方面难有大的起色。二是村(社区)办公经费紧张,由于近年来村(社区)工作业务繁重,各种检查较多,已不能满足村(社区)级日常开支,个别支部甚至连基本的组织生活会都难以维持,党的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村两委报酬低。由于当前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低保、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小额农业保险、危房改造等诸多惠农政策均需实施,给村干部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压力,90%的村干部都成了脱产干部,而且村干部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月工资已不能支持养家糊口,难以更好的激发村干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个别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村两委委员的作用难以发挥。
(四)工作环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村(果园村、马家沟村、乌鸭坡村)水、路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长期性,农业灌溉用水紧缺,生产技术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经济发展速度与群众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村级组织威信难以树立,难以形成号召力。二是部分村(团河坝村、吉福村、石马坝村、南溪村、马家沟村)办公场所设施不健全,缺少最基本的办公桌椅等设施,不能满足正常工作开展。三是部分村远程教育站点设备运转不稳定,会使用的人员匮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四是部分群众意识有待提高,思想观念陈旧,难以得到转变,科学种养殖意识淡薄,增收渠道狭窄,“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只顾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使村干部开展工作难上加难。
(五)党员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镇农村党员呈现出“四多四少”(老龄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低学历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外出流动年轻党员多,长期在家年轻党员少)的趋势,近几年,我镇高度重视年轻党员和高素质党员的培养发展,党员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有的党员感到政治理想前途渺茫,经常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遍群众,不带头执行或者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老龄党员不能带头,贫困党员无力带头,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下步打算
影响我镇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是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整顿后进支部,对照“五个一”(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要求,扎实开展“五好党委”和“五好支部”创建活动。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一是坚持抓好镇党委自身建设,引导广大干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奋进的领导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提高村(社区)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并通过开放式党委会、民主生活会、专项工作专题讨论会等形式,相互监督,提高镇党委领导基层组织的能力,驾驭和发展经济的能力,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多方面能力。二是要在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上下功夫,抓村(社区)级组织带头人选育,解决个别村“领头雁”引领作用不强的问题。三是对村“两委”班子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村务运行制度,将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换届未当选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基础。四是执行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村(社区)级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
化运作,确保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证村(社区)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开展阵地建设,发挥村(社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活动阵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我镇将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高度出发,解决部分村级组织阵地功能不强的问题。一是全面推进村级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全镇村级活动室规范化建设,把全镇村级活动室打造成村干部办公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确立党的阵地建设为党的建设服务。二是在“难点村”成立村级信访室,定期安排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坐岗,让群众有苦有处诉、有理有处说、有难有人帮,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三)开展“四向培养”,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镇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人的问题至关重要。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实施“四向培养”工程(加强思想引导,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培
养成致富能手;加强示范带动,把村(社区)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坚持优化结构,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社区)干部),通过抓好“四向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提高我镇村(社区)干部素质,增强村(社区)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三是多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把年轻有为,退伍及高校毕业回乡的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致富能人选配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解决党员“双带”能力不强,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四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改善结构,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会一课”等措施,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切实提高全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2012年4月2日
第五篇:基层组织建设年调研报告1
义桥镇关于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若干课题
一、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
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给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的机遇、条件及措施。
(一)用地政策: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最大限度支持村庄挂钩臵换,提高土地资源配臵效益,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增加集体土地目标。正在建设的金桥新城社区,涉及8个村,一万多人,3000余户,住宅回迁楼111栋。原占地面积2510亩,建成后占地1000亩,可节约土地1510亩。
(二)市场化运作配套设施,出租场地。社区规划了1处省级标准双轨制中心小学,两处幼儿园,并规划有社区医院、老年公寓、购物中心、洗浴中心、产业项目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上公共服务设施,均采用市场化运作,并在投入使用后,可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三)土地托管。房柳村是金桥新城社区回迁村之一。该村依托全县供销服务网络,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走出了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大幅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快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该村共有土地1100多亩,其中全托218亩,半托880多亩。
1该村土地托管服务队,为社员实施统一耕地、喷药、施肥、灌溉和收割等全程服务,并保证社员双千金丰收。实行土地托管,存盈利的60%收益用于村级集体公共实施建设。
二、防范和阻止有集体收入村变身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 义桥镇共有行政村40个,有集体收入的村21个,占总行政村的52%,无集体收入的村19个,占总行政村的48%.有集体收的村收入来源主要是村集体承包土地收入、塌陷地补偿、村办企业等,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本村公共设施建设,办公费用。2002年至今10年以来,据调查有部分村由有集体收入村变为“空壳村”,根据这些村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集体承包土地但不到期,无法延包(马北村、马东村、冯庄村、东芦村、西芦村、曹村、古路沟村、房柳村、王村、孔楼村);二是有集体收入,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欠账大,收入用来抵账(孙汪村、沈营村、完村);三是村里无任何收入来源(徐学、刘学、杨学、杨街、兴隆庄、周学)。根据这些村的演变规律,为防止现有有集体收入村变为“空壳村”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挖掘潜力,以地生财。要抢抓机遇,挖掘潜力,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村庄整治等工作。规范原有村闲臵房屋、学校等集体改制单位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根据原已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对土地使用费标准明显偏低的适当提高;集体改制企业无
偿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要与经营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按规定足额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或让企业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其出让金收益部分通过财政支付补助给所在村。同时结合新农村、新社区建设,挖掘更多的创收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完善政策,创收发财。鼓励各村居将村集体闲臵房屋、场地、设备等,以出租、拍卖以及对土地实行流转的方式,盘活现有集体资产,增加收入。鼓励村级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户提供产加销服务,兴办专业市场,充当市场龙头,增加收入。
(三)完善机制,帮扶招财。利用村级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条件,积极主动与各类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大户沟通联系,与他们跨行业合作开发农村建设项目,“优势互补”带动发展;争取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大户到各村投资,通过预交租赁费、捐赠、捐款等形式,筹措村级集体创收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加强机关部门与村级组织、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力度,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四)加强管理,节支聚财。要增强村级民主理财意识和公开透明意认,严格执行先批后用财务制度,严格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为村级集体经济积聚财富。
(三)“难点村”形成规律探讨及治理对策问题方面
1、村两委班子软弱,村级组织后继乏人。比如说马南村,2011年5月村两委换届后,原村两委班子5人,因意外事故,原支部书记、村主任王立忠于2011年7月去世,后原支部委员王全成亦因意外事故于7月去世。现支部委员潘兴奎主持村全面工作,因村情复杂,派性较为严重,两委班子战斗力相对削弱,村级事务难以开展。
2、党员缺乏模范作用,村风民风不正。比如说岗上村,党员组织性不强,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一些党员不带头履行村民义务,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不支持,有时还抵触,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党员思想觉悟比较低,工作上把自己混同普通村民群众,推一把,动一动。部分村民代表中的党员不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只管自己,不想为群众做事,个别党员甚至还不如群众,在群众中起到了相反的示范作用,造成所在地的村风民风不正,宗族、派性矛盾大,不支持和积极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村两委班子对着干。一些村民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对公益事业不关心、不支持,民主管理工作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的就去关心,就参与,而与自己利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则不愿意过问,民主管理推进艰难。
3、村集体经济空白,开展各项治理活动困难。我们调查的村大都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壳村”现象比较普遍。难点村的共同点是债务大,其主要原因是:联产承包时集体旧债和办工业经营不善造成的债务还没有还清;群众欠集体的提留等款项造成集体资金周转困难;多年集体替群众垫
付的生产费用和三提五统没有收回以及垫付款项所产生的利息;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亏损;超前建设造成集体经济紧张;不合理开支造成资金流失。村集体的“空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村务公开的投入,造成了一些地方村务公开工作不够规范,内容不全或者没有可供公开的东西。马北村,马东村,冯庄村、东芦、曹村、王村、孔楼、徐学、刘学都属于此种情况。
“难点村”治理工作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提出以下建议:
1、从提高村“两委” 班子整体素质上做文章。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作风扎实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队伍,是彻底改变难点村面貌、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和关键。一是抓入口,切实发扬民主,选群众公认的村委会成员。二是抓培育,突出搞好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抓监督,切实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2、从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上做文章。一是健全和完善各项村民自治制度。二是强化村民民主监督的作用。认真选好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和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引导,评议、表彰优秀的村民代表和小组成员,对不称职的批评教育和劝退,形成有效的村民代表、小组成员退出机制,凡不认真履行职责、营私舞弊、不照章办事、老好人、不参加活动、或因违法违纪受到追究的,要坚决及时撤换,倡导勇于遵章守法主持正义的好风气。三是进一步规范议事决策机制。要制定村务工
作规则,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运行规则,进一步明确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内容、决策程序、表决方式、决策监督和决策责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难点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无集体经济、村民贫穷导致村干部精神不整、思想涣散和民风不正而造成的。因而,千方百计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才能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变村风民风。一是要因地制宜选对发展思路。二是要示范引路发挥能人作用。共产党员要有带头奔小康的表率作用,激励和要求广大党员自觉地争当农民群众的“带路人”和“领头雁”。三是要强化服务带好路。要建立政府与农村对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既要遵循价值规律把农民推向市场,放手发展;又要积极主动地为千家万户提供各种社会化的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好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