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6:5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第一篇: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文章标题: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省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年发展赶超战略。为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壮大全市质监系统的实力,三年内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有效性。

二、发展目标

2004年至2006年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总的发展目标是:

主要业务工作质量要上一流,能够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上一流,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要上一流,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使全市质监工作达到西北一流,整体上达到全国的先进水平。

(一)主要业务工作

1、尽快向市政府提出“质量兴市”实施方案,争取早日将“质量兴市”战略列入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落实“质量兴市”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督、计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以及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全民质量意识的全面提高。

2、到2006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市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稳定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市80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属于国家实施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电工产品全面获得安全认证。全民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

3、每两年有1-2个的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9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到2006年,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2003的基础上增长5-8,达到88左右;重要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90;列入国家工业产品目录内的100种工业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其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点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8。

4、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显著改善。全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所有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使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建立全市质监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打假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利用信息网络,监控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实行不合格产品市场退出机制。

5、所有工业产品按照标准生产,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步伐明显加快。工业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使用采标标志数到2006年达到15个以上;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产品和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6、在用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验合格率及检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到2006年,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和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到100。计量基准、标准的国际化等效性加强。计量检测网络体系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计量检测体系基本完善,中小型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

7、实现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检验检测方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在用设备注册登记发证率达到100,定检率达到95以上,确保锅容管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对锅容管特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法规教育,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加强规范化工作,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企业第一安全责任制,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内部安全保证体系。

8、全市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范围能覆盖产品安全、健康项目的90以上。产品质量、计量检验(测)体系以及特种设备检验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被授权的检验项目及这些机构实际承担的检验工作量能基本满足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计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9、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执法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执法人员行政业务素质,执法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全系统办理案件差错率达到1‰以下,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率达到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1、预算外收入。年平均递增40,从2003年的76人,人均2.6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90人,人均6万元,预算外收入从2003年的200万元达到2006年的550万元。其中市局(含检测中心)年平均递增45,锅检所年平均递增40,永昌县局年平均递增40,河西堡分局年平均递增35。

2、三年内固定资产年平均递增40。从2003的43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100万元。其中市局递增40,检测中心、锅检所分别递增40,永

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50。

3、三年内设备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40。到2006年全系统设备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其中检测中心、锅检所年均递增50,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30。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条件

1、业务办公用房面积:人均业务用房面积45平米左右。各县级局、事业单位办公、实验用房建设计划为:2004年前要解决永昌县局、锅检所的办公用房建设,2006年完成河西堡分局的业务办公用房建设。

2、交通工具:市局机关(含稽查队)拥有汽车5-6辆,检测中心、锅检所各拥有汽车3-5辆,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拥有汽车2-3辆。

3、信息自动化和打假办案取证、宣传工具:局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计算机15-17台,达到人均一台,打印机10-15台,传真机5台,摄像机2台;稽查队配备电脑4台,打印机2台,摄像机1台;检测中心、锅检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笔记本电脑5-6台,打印机4台;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计算机5-8台,打印机4台,摄像机1台。

(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网络,拥有一批相关专业数据库,2004年实现与省局联网,同时实现全市质监系统联网。要以信息化推动全系统事业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大力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均上网公开,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服务的开发利用,加快检验机构、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组织机构代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标准等数据库的建设,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完成建设触摸屏查询系统。

(五)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

1、技术机构达到国内中等发达地区同类实验室水平,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标准、质量检验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燃油、食品质检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目标为:使检测中心检验项目增加到150项(增加45项),使计量检测能够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项目达19项69种,(增加3项23种),标准与信息具备对全市各种标准的收集、整理、检索、查询等服务能力。

2、创造条件,建立有色金属省级质检站,把镍、铜、铁等重要工业产品纳入监管视线,利用金昌的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服务甘肃、辐射西北的检验能力。

(六)领导班子与职工队伍素质

1、把市县局和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建成坚强有力、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领导集体。市、县两级局及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45岁左右,县级局、技术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40岁左右。

2、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勇于开拓创新干实事的年轻优秀干部,逐步配备到各级领导岗位。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坚持“逢进必考”,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律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引进;实行优胜劣汰,对干部的提拔使用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队伍,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3、全系统能够完全做到依法行政,基本杜绝各种行业不正之风;行政机关90以上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技术机构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达30以上。

4、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努力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队伍的素质。通过举办岗位培训、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熟悉业务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管理人员队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七)行业作风与精神文明建设

1、创新反腐倡廉机制,维护“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部门形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审批的审、核分离,行政执法的查、审、执行分离,监督抽查的抽、检分离等具体程序和办法,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监督,使干部职工“不能腐败”。对“十条禁令”的执行进行细化,严厉处罚各法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不对腐败行为搞“下不为例”使干部职工“不敢腐败”。

2、争创文明单位,到2006年,市县分局都要进入本地的行风评比先进行列,或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

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奋斗目标,是国家局、省局在认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质监工作的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步骤,也给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全市的质监工作要实现“全国先进、西北一流”的目标存在很多困难,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全市的产品质量检验、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检验、标准化研究、计量技术及装备水平、执法装备配置等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不适应。全系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团结一致,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上来,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要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目标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二)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科学合理地定岗定编,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形式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技术机构内部竞聘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度;继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把工作责任、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绩以及贡献大小与分配紧密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量发展一批“短、平、快”项目,大幅度提高预算外收入,同时要保证业务收入的30以上用于事业发展。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改进预算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第二篇: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省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年发展赶超战略。为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壮大全市质监系统的实力,三年内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特制定本规

划。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有效性。

二、发展目标

×年至××年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总的发展目标是:

主要业务工作质量要上一流,能够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上一流,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要上一流,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使全市质监工作达到西北一流,整体上达到全国的先进水平。

一主要业务工作

⒈尽快向市政府提出“质量兴市”实施方案,争取早日将“质量兴市”战略列入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落实“质量兴市”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督、计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以及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全民质量意识的全面提高。

⒉到××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市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稳定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属于国家实施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电工产品全面获得安全认证。全民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

⒊每两年有个的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到××年,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的基础上增长,达到左右;重要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列入国家工业产品目录内的种工业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以上,其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点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

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显著改善。全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所有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使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建立全市质监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打假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利用信息网络,监控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实行不合格产品市场退出机制。

⒌所有工业产品按照标准生产,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步伐明显加快。工业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达到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使用采标标志数到××年达到个以上;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产品和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⒍在用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验合格率及检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到××年,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和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到。计量基准、标准的国际化等效性加强。计量检测网络体系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计量检测体系基本完善,中小型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

⒎实现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检验检测方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在用设备注册登记发证率达到,定检率达到以上,确保锅容管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对锅容管特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法规教育,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加强规范化工作,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企业第一安全责任制,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内部安全保证体系。

⒏全市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范围能覆盖产品安全、健康项目的以上。产品质量、计量检验(测)体系以及特种设备检验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被授权的检验项目及这些机构实际承担的检验工作量能基本满足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计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⒐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执法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执法人员行政业务素质,执法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全系统办理案件差错率达到‰以下,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率达到。

(二)主要经济指标

⒈预算外收入。年平均递增,从××年的人,人均万元增加到××年的人,人均万元,预算外收入从××年的万元达到××年的万元。其中市局(含检测中心)年平均递增,锅检所年平均递增

第三篇: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模版)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省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年发展赶超战略。为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壮大全市质监系统的实力,三年内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特制定本规

划。文秘114版权所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有效性。

二、发展目标

×年至××年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总的发展目标是:

主要业务工作质量要上一流,能够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上一流,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要上一流,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使全市质监工作达到西北一流,整体上达到全国的先进水平。

一主要业务工作

⒈尽快向市政府提出“质量兴市”实施方案,争取早日将“质量兴市”战略列入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落实“质量兴市”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督、计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以及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全民质量意识的全面提高。⒉到××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市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稳定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属于国家实施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电工产品全面获得安全认证。全民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

⒊每两年有个的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到××年,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的基础上增长,达到左右;重要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列入国家工业产品目录内的种工业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以上,其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点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

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显著改善。全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所有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使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建立全市质监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打假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利用信息网络,监控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实行不合格产品市场退出机制。

⒌所有工业产品按照标准生产,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步伐明显加快。工业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达到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使用采标标志数到××年达到个以上;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产品和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⒍在用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验合格率及检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到××年,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和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到。计量基准、标准的国际化等效性加强。计量检测网络体系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计量检测体系基本完善,中小型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

⒎实现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检验检测方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在用设备注册登记发证率达到,定检率达到以上,确保锅容管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对锅容管特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法规教育,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加强规范化工作,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企业第一安全责任制,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内部安全保证体系。

⒏全市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范围能覆盖产品安全、健康项目的以上。产品质量、计量检验(测)体系以及特种设备检验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被授权的检验项目及这些机构实际承担的检验工作量能基本满足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计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⒐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执法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执法人员行政业务素质,执法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全系统办理案件差错率达到‰以下,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率达到。

(二)主要经济指标

⒈预算外收入。年平均递增,从××年的人,人均万元增加到××年的人,人均万元,预算外收入从××年的万元达到××年的万元。其中市局(含检测中心)年平均递增,锅检所年平均递增,永昌县局年平均递增,河西堡分局年平均递增。

⒉三年内固定资产年平均递增。从的万元增加到××年的万元。其中市局递增,检测中心、锅检所分别递增,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

⒊三年内设备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到××年全系统设备固定资产达到万元。其中检测中心、锅检所年均递增,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条件

⒈业务办公用房面积:人均业务用房面积平米左右。各县级局、事业单位办公、实验用房建设计划为:××年前要解决永昌县局、锅检所的办公用房建设,××年完成河西堡分局的业务办公用房建设。

⒉交通工具:市局机关(含稽查队)拥有汽车辆,检测中心、锅检所各拥有汽车辆,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拥有汽车辆。

⒊信息自动化和打假办案取证、宣传工具:局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计算机台,达到人均一台,打印机台,传真机台,摄像机台;稽查队配备电脑台,打印机台,摄像机台;检测中心、锅检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笔记本电脑台,打印机台;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计算机台,打印机台,摄像机台。

(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网络,拥有一批相关专业数据库,××年实现与省局联网,同时实现全市质监系统联网。要以信息化推动全系统事业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大力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均上网公开,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服务的开发利用,加快检验机构、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组织机构代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标准等数据库的建设,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完成建设触摸屏查询系统。

(五)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

⒈技术机构达到国内中等发达地区同类实验室水平,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标准、质量检验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燃油、食品质检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目标为:使检测中心检验项目增加到项(增加项),使计量检测能够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项目达项种,(增加项种),标准与信息具备对全市各种标准的收集、整理、检索、查询等服务能力。⒉创造条件,建立有色金属省级质检站,把镍、铜、铁等重要工业产品纳入监管视线,利用金昌的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服务甘肃、辐射西北的检验能力。

(六)领导班子与职工队伍素质

⒈把市县局和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建成坚强有力、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领导集体。市、县两级局及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岁左右,县级局、技术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岁左右。⒉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勇于开拓创新干实事的年轻优秀干部,逐步配备到各级领导岗位。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坚持“逢进必考”,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律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引进;实行优胜劣汰,对干部的提拔使用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队伍,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⒊全系统能够完全做到依法行政,基本杜绝各种行业不正之风;行政机关以上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技术机构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达以上。

⒋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努力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队伍的素质。通过举办岗位培训、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熟悉业务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管理人员队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文秘114版权所有!

(七)行业作风与精神文明建设

⒈创新反腐倡廉机制,维护“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部门形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审批的审、核分离,行政执法的查、审、执行分离,监督抽查的抽、检分离等具体程序和办法,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监督,使干部职工“不能腐败”。对“十条禁令”的执行进行细化,严厉处罚各法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不对腐败行为搞“下不为例”使干部职工“不敢腐败”。

⒉争创文明单位,到××年,市县分局都要进入本地的行风评比先进行列,或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

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奋斗目标,是国家局、省局在认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质监工作的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步骤,也给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全市的质监工作要实现“全国先进、西北一流”的目标存在很多困难,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全市的产品质量检验、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检验、标准化研究、计量技术及装备水平、执法装备配置等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不适应。全系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团结一致,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上来,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要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目标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二)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科学合理地定岗定编,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形式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技术机构内部竞聘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度;继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把工作责任、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绩以及贡献大小与分配紧密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量发展一批“短、平、快”项目,大幅度提高预算外收入,同时要保证业务收入的以上用于事业发展。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改进预算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四篇: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照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编制质监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提出的目标任务,参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在总结“十五”**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分析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和质量技术监督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指导**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和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动员和组织**区质量技术监督干部职工,为促进**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战略目标而奋斗的行动纲领。[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一、“十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回顾

(一)“十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带领全局的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作风、更新观念、转换职能、依法行政,不断探索并实施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式,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基本形成了统一、协调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1.加强对质量工作的宏观指导,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质量振兴纲要的目标任务,把部门行为纳入到政府工作的系统工程,大力提升我区产品质量水平。五年来,先后促进我区27家食品生产企业、80多家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建立50多户生产许可证企业质量管理档案。

2.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把打假工作当作“民心工程”、“效益工程”,紧紧抓住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较好地完成了食品、农资、汽车配件、建筑材料、燃油、黑心棉、煤炭、家具等20余种产品专项打假整治50余次,累计监督抽查产品30余种,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黑窝点70余个,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3.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标准化工作取得新成果。

“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努力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消灭无标生产,建立了全区企业标准档案数据库,重点企业标准档案达到1202个;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57个,其中59家市级(其中4家已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98区级,7家获得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推进全区20家企业36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我局连续3年被评为北京市采标先进单位。

4.加大行业监督管理,计量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大了计量执法监督力度。每年通过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市场、医疗卫生单位等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加油站在用加油机受检率达到了100;医疗卫生单位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以上;眼镜制配企业计量器具配备率100,合格率97,保证了量值的准确一致,维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明显加强。

“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成功开展了锅炉、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普查工作,并积极探索数据库建设,使全区特种设备普查率达到国家局验收标准,通过市局验收。同时,加大现场监察力度,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违规案件110多起,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200余个,有效地遏制了事故的发生,使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6.加强队伍建设,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快速发展。

(1)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00年,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以来,**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市局的领导下,本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狠抓落实”的原则,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特种设备职能划转等工作。截止到2005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内设行政职能科室、全程办事代理

室7个、下属事业单位5个,拥有在职职工98人,先后获得**区精神文明等20多种荣誉,在**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质量技术监督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十五”期间,全区依法设置的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3个,基本满足了全区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检测工作需求。技术机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3)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了案件审理委员会,规范了案件初审程序,执法和办案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各类普法教育活动80次,33名执法人员通过考试取得了执法资格;制定了《**区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管理办法》、《行政执法人员考评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执法制度。截止到2005年,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0余件,其中现场处罚140余件,立案案件210余件,罚没款250余万元,受理3万元以上大案要案10余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66余件,无败诉和行政复议案件。连续3年被区政府评为“行政执法十佳单位”,并获得区政府首批“行政执法双零单位”称号。

(二)“十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我局职能科室平均只有2人,而负责监管的辖区面积较大,路途遥远,这就造成工作任务繁重与人员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进入每年10月份后,质量科的工作以抽查煤炭为主,尽管加班加点,3名工作人员也很难保证如期完成对全区20多个乡镇抽查任务,而且严重影响其它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2.人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业务知识相对欠缺。受历史原因影响,目前我局干部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知识更新较慢,技术机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思想作风、技术水平、业务开拓能力、改革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经费严重不足。监督抽查经费严重不足,造成监督抽查工作难以开展或抽查覆盖面达不到要求。技术机构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仪器设备投入没有固定渠道,大部分技术机构在用设备陈旧老化,造成检验领域的空白和检验资源的浪费。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全面落实《质量振兴纲要》的目标任务,紧紧贴近地方中心工作,履行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科技兴检战略,整合技术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加快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让政府放心、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群众依赖的质量技术监督队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十一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发展目标是:

1.全面提高质量监管工作水平。

(1)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十一五”期间,主要产业、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质量素质、质量管理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达到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重要工业产品和主要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开展北京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北京市名牌产品工作,促使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积极开展“质量万里行”、“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各种形式的质量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2)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加大对食品、农用物资、建筑材料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不断提高产品抽查合格率。对监督检查和定期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加大后处理力度,落实通报、公告、整改、处罚、曝光等措施。加强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和信息通报工作,及时、全面、动态反映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全面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组织好纳入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的审查验收,从源头严防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进一步完善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组织打假行动和专项整治活动。在市局、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实现地区、部门、中介机构、新闻媒体、企业联手的打假治劣长效机制,认真查处一批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彻底铲除一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重点是开展好食品、农资、建材、汽配等产品的专项打假战役和饮用水、地条钢、黑心棉等区域性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

2.积极推动全区标准化体系建设。

(1)“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按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籽种农业和休闲农业”的任务要求,加强与农、科等部门协作,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建立一个农业标准化协调机构,制定全区农业标准化实施规范,并将实施标准化工作的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继续抓好国家级示范区和市级示范区建设。

(2)加强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和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在全区各乡镇和农、林、牧各有关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既懂得农业专业知识又懂得标准化知识的技术骨干队伍,以利于工作的衔接和持续发展。

(3)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把采标工作与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质量认证等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并引导企业主动参加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幅度提高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

3.加强法制计量工作,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加大监管力度。

(1)实施计量放心工程。抓好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零售商品量的计量监督管理。特别是强化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管理,建立健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查机制。

(2)实施计量安全工程。作好医疗卫生领域计量监督工作,引导医疗卫生领域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计量安全意识;做好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整治工作,抓好压力表、瓦斯计等安全防护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

(3)加大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力度。“十一五”期间,投资新建、改建一批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培育和建立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计量资源利用合理的计量服务网络,满足**地区量值溯源的要求,为**经济发展服务。

4.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全程动态管理

(1)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坚持和完善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加强对全区学校、幼儿园、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现场监查;重大节日期间计划性地大力开展特设安全监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

(2)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平台。“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总局和市局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建设,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管理新方法,形成高效、准确、系统的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监察效能

(3)结合本区实际,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探索建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

(4)提高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集中资金购置完成提出达到B级检测机构的检测仪器,增添专业检测项目,提升现有的检测水平。

5.健全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工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内部工作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保障行政执法合理、合法、公正、公开、公平,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对全局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行政执法队伍;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行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的管理制度,提高行政许可工作的整体效能。

6.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局机关和局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应在40岁以下;通过人才引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全局本科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技术机构专业人员占总人数比例70以上,其中中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30以上,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10以上。机关人员要达到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和高效执法;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要达到一专多能,业务精通;管理人员要达到懂技术、会管理;一般人员要达到熟练岗位职能、职责,能够按操作规程作业。

7.加快建立快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区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平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成标准题录数据库、质量、计量、特种设备等子数据库;不断完善**区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在公用数据通信网上架构市、区两级网络平台,实现**区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与社会的在线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和质量技术监督内部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相联结,为政府和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提供完整准确的质量信息服务。同时,利用本网的资源向社会各界提供快捷便利的质量信息。

8.加大技术机构装备投入,推动技术机构改革。

“十一五”期间,加大对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装备的投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不断增添检验检测设备,更新检验检测项目,积极促进技术机构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整体水平达到本市同类先进水平。

同时,按照国家总局和市局技术机构精简高效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技术机构结构调整,明确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开展检验、校准等技术咨询服务的运行机制,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技术机构的技术优势和技术潜力,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五篇:通化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十二五规划

通化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按照通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编制“通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在总结“十一五”期间通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分析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编制通化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通化县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是指导“十二五”期间通化县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动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通化县质监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与时具进,转变作风,科学发展,开拓进取,依法行政,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通化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通化县质监局紧紧围绕《质量振兴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质量兴县”、“三提高、两争创”活动,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全县共有1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24个产品被评为吉林省名牌。1户企业获得吉林省质量管理奖,1户企业被评为吉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0户企业荣获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11户企业被评为通化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十一五”期间,农业标准化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自平贝母、北细辛、西江贡米三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加大工作力度,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使平贝母平均每亩单产提高100千克左右,优质率85%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了75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增收1500元以上,商品转化率达到了100%。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保持了产业自身的稳定和发展,带动了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辐射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一五”期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大川贝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始于2005年8月开始申报,2008年加大了此项工作推进力度,于2008年9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103]号公告正式批准实施。2009年初开始了大泉源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于2010年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15]号公告正式批准实施。突破了通化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空白。

“十一五”期间,按照省组织机构代码中心的要求,对全县机关、企事业等组织机构进行了全面核查,重新填表并扫描废止数据1028个,系统升级档案类型加标识2400条,在吉组代管中[2008]10号文件公布,我县有效库电子档案完成情况为99.95%,名列通化地区第一名,受到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多次好评。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三等奖”,并荣获“全县最佳文明服务窗口”的荣誉。

“十一五”期间,通化县质监局把打假工作当作“民心工程”、“效益工程”,紧紧抓住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民财产安全紧密相关的产品,很好地完成了农药、化肥、农机配件、汽车配件、建筑材料、加油站、食品、黑心棉、葡萄酒、奶制品、特种设备、家用电器、五金电料、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等专项打假整治工作,从源头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在全县葡萄酒市场整治工作中,严格考核审查,使全县7户葡萄酒生产企业得到了有效规范。在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中,深入到各乡镇村对农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现场接收群众举报投诉,并免费为农民抽样检验。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查处举报投诉案件51件,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为规范县域经济发展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出了贡献。

“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在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体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基础上,狠抓了生产源头安全监管。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0户,检查特种设备1225台,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违规案件25起。累计培训司炉、压力容器操作人员604人次,有效地遏制了事故发生,使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得到了保障。

“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省、市局的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对县域的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检查了企业进、出货台帐和原、辅材料记录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我县51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签订了《食品质量承诺书》,100%建立了质量档案,100%建立了二本台帐和两项制度。还多次开展了区域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检查,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十一五”期间未发生一起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消费增长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化县质监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每年召开一次班子民主生活会,畅所欲言,沟通思想,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理论学习、党建等各项制度70余项。

“十一五”期间,通化县质监局在软环境、政行风建设工作中,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集思广益,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扩大服务切入点。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行政管理为贴心服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服务。累计走访企业475户次,发放服务联系卡200个,召开专题会议45次,为企业解决难题37个,为企业节约资金250余万元。召开政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和服务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13次,向县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2个,有效地发挥了质监职能作用,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好评,在2008、2009全县综合评比中我局软环境(政行风)建设工作获得全县第二名、第三名,连续三年获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并获得了“特别贡献奖”的殊荣,县政府奖励我局3万元奖金。使我局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在有所作为中赢得了地位,在创新服务中取得了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时: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质量振兴刚要》,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履行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提高为地方经济和为民服务的能力,积极开展质量兴县活动,认真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升标准化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强化政行风、软环境建设,为通化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现“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抓住和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明确加快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面向市场,贴近生活的原则。积极推进“以质取胜”战略,推动科技进步,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耗节能,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驾护航。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方针。充分发挥质监工作整体功能,加强标准、计量、认证等技术基础工作与实现进程保证相结合,形成从源头狠抓质量的工作机制,实现“有位、有为、有效”的工作格局。

——坚持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原则。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新路子,把引导企业自律,加强监管,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落到实处,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证监督到位、管理有效、服务优良。

——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方针。按照“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的要求,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上下工夫、见成效。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为加快和实现“让全县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做出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的原则。加强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培训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为质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三、“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目标

2011年总收入实现66万元,固定资产总值实现235.7万元;2012年总收入实现73万元,固定资产总值实现238.7万元;2013年总收入实现81万元,固定资产总值实现241.7万元;2014年总收入实现88万元,固定资产总值实现244.7万元;2015年总收入实现96.5万元,固定资产总值实现247.7万元。

(二)质量管理

1.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宏观调控职能

“十二五”期间,以《质量振兴纲要》为指导,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的问题,建立质监部门向县政府定期汇报质量状况的制度。建立质量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重大质量问题。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防伪等工作,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对全县重点企业做出信誉等级评价,使全县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深入开展名牌带动战略

“十二五”期间,突出新技术,企业、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及服务业名牌产品的争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知名度高、产业链长、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名牌骨干,不断提升和优化名牌产品结构。在争创名牌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加大采标、认证和计量体系合格确认工作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水平。使推荐和评定出的名牌产品更具权威性、更具竞争力。力争名牌产品总数占全市总量前位。

3.全力推进质量兴县工作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质量兴县、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结合实际确定有代表性的企业,培育和树立起2个以上过硬的典型。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宣传推广,扩大影响,激励和引导企业强化产品质量竞争意识,使更多的企业步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三)执法打假

1.进一步完善打假责任制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切实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严格责任追究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完善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的基础上,将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实施、许可准入、无证查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纳入区域监管责任内容、划分区域、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打假责任制网络体系。

2.加大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力度

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产品抽查率达到85%,重点产品抽查率达到95%。对不合格的加大处理力度,落实通报、整改、处罚、曝光等措施。建立产品质量预警和紧急处理机制,从源头严防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组织好打假和专项整治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手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建立举报投诉网络和举报奖励制度,落实打假快速反应机制,认真查处数量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重点开展好食品、农资、建材、汽配件等产品的专项打假战役,葡萄酒、饮用水、黑心棉、地条钢、土炼油等区域性问题的专项整治和集贸市场、加油站、燃气充装站计量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

(四)标准化工作

1.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按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生态农业工程建设”的任务要求,以名、优、特、新产品为重点,加快制定生态农业标准,制定品种(大米、葡萄、中药材等)标准,技术(生产)标准,产品(加工品)标准和安全标准。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继续抓好平贝母、北细辛、西江贡米三个国家级示范区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拉动作用。

2.推进采标工作

加大标准咨询、宣传、服务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引导企业主动参加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幅度提高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十二五”期间,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五)计量管理

1.计量服务。认证贯彻《全省能源计量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在总结推广试点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完成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达标任务。

2.计量监督。针对计量贸易活动中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计量作弊活动不断增多等问题,积极研究计量监管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提高查处计量违法行为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对供油、供热、供水、供电、供气以及电信等部门的计量执法监督,不断规范其计量行为。

3.拓宽流通领域的计量监督和投诉渠道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开展“计量信得过单位”和“光明工程”等活动。加大对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店的集中整治工作,在各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店标示投诉电话,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计量执法服务。确保全县定量包装产(商)品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油机合格率达到90%以上,眼镜制配场所的在用计量器具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六)特种设备管理

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动态管理机制。“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市局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全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平台,在实现县级与省、市级动态联网的基础上,将所有普查登记数据库移入平台,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并使大部分安全监察、报批、报检工作在网上实现。

2.加大执法工作力度

按照“统一领导,分段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排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减少恶性事故发生。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要节日期间突击检查,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坚决查处,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力争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设备定检率达到95%以上,气瓶定检率达到85%易守难攻,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组织保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素质,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教育监督

认证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落实“十二五”规划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集中教育,经常检查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条禁令”情况,对班子和班子成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形成党风廉政教育的整体合力。落实“一岗双责”,把“一把手负总责,分管班子各负其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

1.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人物学习等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争创文明机关”“争创文明窗口”“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活动,维护“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行业形象。

2.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机关人员要达到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执法人员要精通法律法规、办案程序,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和高效执法。

下载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跨越式发展

    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改革推进xxx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跨越式发展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改革的有效途径,为适应加入w......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最后印刷稿)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华阳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十二五”总结展望“十三五”

    华阳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 “十二五”规划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为认真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

    园林管理事业发展三年工作报告

    **年以来,市政园林管理系统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实施纲要,全体干部职工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市容环境卫生向好发展不断巩固,基础设......

    *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文章标题:*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我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破空排难 真抓实干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2004年12月13日)2004年,××市局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

    质量技术监督心得体会

     在我局公务员公开招录中,主考官提出这样一个题目:何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听到这句话,我想:作为一个执法部门,就应该始终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座右铭。“规者,正圆之器;矩......

    关于焦作质量技术监督

    焦作质量技术监督 第8期 焦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2011年3月9日★全省质监系统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修武召开 3月2日至4日,全省质监系统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在修武召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