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上关于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发言稿
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上关于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发言稿
县是农业大县,有12个乡镇,200个行政村,1175名村“两委”干部。近年来,县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先锋工程”为牵动,积极探索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有效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管
用并举,完善村干部选评新机制
优化选任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注重优化选任方式。我们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和“竞职比选”选举模式。在136个村党组织中推行了“两推一选”;选择镇东等64个基础较好的村推行“竞职比选”。通过采取这两种模式,一大批综合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才被选入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切实优化班子结构,增强了整体合力。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3岁,比上届整体降低2.3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82名,占村干部总数24%;具有“双带”能力的890名,占村干部总数76%。二是创新村干部考评机制。县委出台《村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确定村屯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和临时性阶段性重点工作等四类18项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以考核结果定档次、定报酬、定任免。两年来,通过绩效考评提拔优秀村干部32名,各乡(镇)兑现奖金40多万元。三是探索“四权”治理新模式。为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活动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我们围绕“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目标要求,在200个行政村探索推行了“四权”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将村党组织的领导有机地融入村民自治中,从体制上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途径。目前,全县200个村全部成立村代会,均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代会主席。
二、落实待遇,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各项待遇,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是落实村干部政治待遇。县委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推荐他们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截止目前,全县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村级干部达467人,占农村“两委”班子总数的39.7%,其中有1名党支部书记当选为县人大常委。我们还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对工作上做出突出成绩、群众公认的,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县委已将工作业绩突出的吉庆村党总支书记孙克吉任命为奎山乡党委副书记。二是着力落实村干部报酬。按照市委有关要求,我县对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等工作进行了测算,县财政补贴400余万元,大幅度提高200名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补贴,力争人均工资达到1.8万元。对离任不满和累计不满15年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基本情况台帐。与此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5万多元对市委命名的1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工资、“两险”进行补贴。三是拓展村干部关爱领域。出台《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定期体检办法》,每年12月份对村“两委”干部统一体检,并建立体检专门档案,费用由县乡统筹解决。对89名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按每年不少于600元进行补贴,经费统一列入县财政预算。目前,已补贴167人次,金额近13万元。
三、强化保障,营造干事创业宽松环境
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基本保障,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将村干部激励保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包带乡村、定期检查、入村调研等工作制度,每名县领导分包一个村,带扶一名村书记;各乡(镇)“两委”班子成员也分别帮带村“两委”主职干部90余名。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县委出台《基层组织建设五年规划》,重点以加强“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基本”建设,给予村党支部必要的党建载体和抓手;制定《鼓励村级“两委”带头领创办产业项目》,进一步为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搭建了平台。重新完善《县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此外,还建立联系帮扶村党员干部制度,县、乡两级从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解决村“两委”干部生产发展和生活困难问题。去年以来,全县共有236名领导、49个部门与村干部建立了联系帮扶关系,共帮扶资金713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8个,解决问题170多件。三是加强基础阵地建设。我们以“阵地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上级资金援建、部门出资帮建和自筹资金改建等方式,着力解决全县58个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出资和省市县党费补贴共计152万多元新建27所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村级组织“六位一体”活动场所;林业、财政等15个县直部门,出资帮建中山阳等15个村级场所;镇镇东等村自筹资金110多万元,改扩建16个村级场所。目前,全县200个行政建制村,全部建有“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彻底改变“公章身上带,会议家中开”、村民无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场所现状。
第二篇:凤县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方案
凤县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方案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宝市字[2006]50号《宝鸡市关于建立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调动和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和谐凤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和宝市组发[2006]372号《关于落实〈宝鸡市关于建立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凤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本方案所称村干部,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和法律程序选举、任命的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村文书(会计)等村常设干部。对因违纪、违法被免职、撤职或罢免的村干部不在此补贴范围。
第三条 建立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的思路目标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强化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建立以“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为目标的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第四条 建立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依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2)村干部报酬待遇与本县(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3)村干部报酬资金来源以县财政支付为主;(4)村干部报酬待遇普遍落实、逐步提高,政治待遇有利于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5)适度合并村组,精减村干部。
第五条 合理设置村级规模,规范村干部职数。从2007年3月开始至2007年12月底,凡无特殊原因,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原则上全部予以撤并,500人以上的村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开展撤村并村工作。根据我县地域面积广大、人大居住分散的实际,为便于管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决定按全县现有行政村总数的35%的比例撤村并村。通过撤村并村使我县行政村总数保留在100个左右。今后凡应撤并而未撤并的村,其村干部报酬所需经费市、县两级将不列入补助范围。以村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参与地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统一核定村干部职数。村上领取补贴的常设干部原则上控制在2-4人。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设村干部2人;500—1000人的村,设村干部3人;1000人以上的村,设村干部不超过4名。提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村“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提倡村“两委会”成员兼任村级其他组织负责人或村民小组长。
撤村并村工作和村干部的职数设置由各乡镇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县委、县政府研究审定批准后,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和各乡镇统一建档立卡,统一管理。此项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和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落实。具体的撤并方案各乡镇要在2007年3月底前拿出,然后按程序报批。
第六条 村干部报酬实行结构补贴制度。村干部报酬由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奖励补贴三部分构成。
(1)基本补贴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基本补贴上浮30%,即每人每月增加基本补贴6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和村文书按村级正职基本补贴的80%确定,即每人每月16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和村文书相互兼职的,按一个岗位计算。村级正副职交叉兼任的,按一个正职岗位计算。基本补贴部分,采取工资折(卡)的形式,由县财政局统一拨付到乡镇财务管理中心,按月发放到人。
(2)绩效补贴部分。由各乡镇依据各村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集体收入水平,确定具体标准和办法,经乡镇党委审批后发放。同时将具体标准和办法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备案。(3)奖励补贴部分。由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依据工作考核情况及村民民主评议结果,将村干部划分为四个等次,分别确定对其是否奖励及奖励标准。原则上,优秀等次的应占本乡镇村干部总数的5%左右,每人每年奖励1000元;称职等次的占70%左右,每人每年奖励800元;基本称职的占20%左右,每人每年奖励600元;不称职的不予奖励,由乡镇党委、政府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确实表现差、群众意见大的,应依照有关法律或规定,按程序及时予以罢免或撤换。基本补贴和奖励补贴的需经费主要由县财政负担,不足部分争取市财政资金给予适当补助;绩效补贴所需经费主要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县上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建立村支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按每三年增加100元的标准,其他村干部按每三年增加80元的标准(即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增加标准的80%)。
第七条 实行村干部离任补贴制度。对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30年且正常离任的,年龄满60岁后,每年给予600元的生活补贴;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31年以上且正常离任的,或被评为省级以上劳动模范,或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且正常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龄满60岁后,每年给予800元的生活补贴。离任村干部任职时间认定坚持村上初审、乡镇把关、县上审定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的程序。离任村干部的增减情况,各乡镇每年都要及时予以研究审核和公示,并将审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备案。离任补贴所需经费由县财政解决。
对其他村干部的离任补贴,将根据全县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情况适时制定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
第八条 村民组长和村级其他干部的报酬,实行误工补贴或定额补贴。村民组长按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执行,由县财政负担。村级其他干部实行误工补贴,具体的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由各乡镇(村)根据本乡镇(本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确定,并报乡镇审批,误工补贴的经费由村级自筹。第九条 村级办公经费由县财政局根据建制村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按以下标准拨付:1000人(不含1000)以下的村每村每年3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每村每年3500元。第十条 各乡镇12月底前要建立村干部报酬财政专户。各级农村税费改革转移交付用于发放村干部报酬的资金和县上安排的村干部报酬专项资金都将划入该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管理、规范运作,确保村干部报酬按时足额发放。第十一条 按照中央关于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等有关精神,县财政将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加对村干部报酬的预算,不断提高村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在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的份额,并从2007年起逐步增加。
第十二条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各部门要从政治上关心支持干部,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坚持村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和对优秀村干部表彰奖励制度。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可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对表现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组织他们外出参观或疗养,特别优秀的可以兼任乡镇领导职务。提倡有条件的村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具体办法由各乡镇(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三条 妥善解决好农村税费改革后拖欠村干部的报酬问题。对于税费改革后因国家取消提留统筹和“两税”附加形成的村干部报酬政策性拖欠,由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制定认定办法,分清拖欠责任,争取在2至3年内基本解决。第十四条 建立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的工作,由县委组织部门牵头,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等部门参与。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结合本乡镇(本村)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乡镇(本村)的补贴、奖励、补助等措施或方案,并抓紧抓好落实。县上将把这项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内容,进行检查考核。第十五条 本方案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行。公选村干部的报酬按凤办发[2006]03号《关于印发〈凤县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执行。
第十六条 本方案由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村干部关爱激励保障机制建设调研
XX镇村干部关爱激励保障机制建设调研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繁重任务。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使他们保持先进性,成为“想干事,会干事,又不出事”的先锋模范,必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近年来,我镇在建立村干部关爱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和探索。
一、XX镇在职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全镇下辖XX个行政村,有村级党组织XX个,基本情况如下:
1、全镇共有村干部XX人,村党支部书记XX人,村委会主任XX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身兼XX人,村党支部人数XX人,村委会人数XX人,党员XX人。
2、年龄文化结构:村干部平均年龄XX岁,31至40岁的XX人,41至50岁的XX人,51至60岁的XX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XX人,高中、中专的XX人,大专的XX人。
二、村干部关爱激励保障工作的现状
1、工作报酬
XX镇村干部报酬实行 “基本工资+奖励报酬”制。村党支部书记实行最低基本报酬保障制,其他村专职干部基本报酬根据岗位按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基本报酬70%—90%的比例确定。奖励报酬与村干部的工作实绩挂钩,包括各项考评、奖金、专项奖金、兼职上浮等几个部分。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签订目标责任制,年底根据责任制的完成情况,为村干部审批基本工资和奖励报酬。
2、生活保障
在生活保障上,主要是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统一上了养老保险,以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为界,按照村书记、主任个人出一份,镇党委、政府补贴两份的比例每年上缴养老保险。2008年共计缴纳养老保险XXXX元,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老有所养提供了保障。其次,镇党委及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春节、国庆、“七•一”建党节等重大节庆日,对已退下来的和在职但生活有困难的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对村干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以关心帮助,对因患大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照顾,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
3、政治关爱
首先是加强政治激励关怀。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实绩突出、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人选、政协委员,为他们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在评先评优中有意识向村干部倾斜,提高村干部在各级各类先进评比中的名额比例。对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树立典型,以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是采取多种途径对村干部进行政治上的关心。通过定期征求村干部意见,增强政治荣誉感;建立定期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制度,沟通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4、关爱激励机制
一是思想上的关爱与激励。建立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了解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把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二是技能上的关爱与激励。积极利用党校、成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本领。
三、村干部关爱激励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村干部工作报酬相对较低。近年来,虽然村干部的工作报酬逐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由于我镇的村级集体经济总体上还不算雄厚,使现任村干部工资待遇还是处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上,对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更少。村干部辛苦一年还不如外出打工的村民收入高的情况也有存在。
2、由于缺乏长效激励机制,村干部提拔晋级较难。村干部不是国家公务员,也不落实行政或者事业编制,在选拔录用方面基本是只能下不能上,基本在村内流转,政治前途不大。村干部离职后,在医疗保健、政治荣誉等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照顾,在职时倍受重视,离职后无人关心,家庭不理解,自己心里上不平衡,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3、村干部生活保障体制、社会保障不够完善。一是现任村干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我镇虽然已经对现任村书记、村主任统一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其他村干部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部分村干部退无所依。
二是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偏低。目前,我镇各村一般只对离任正职村干部自行进行一定的生活补助,且补助标准高低不一,有的甚至没有。少数村干部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后生活补贴还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三是特困村干部生活救助较难。虽然近年来我镇建立了生活困难党员干部帮扶机制,但对困难村干部的帮扶也是杯水车薪,少数村干部有病无钱医、有事无人管、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
四、对加强村干部关爱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建议
1、改进考核奖惩机制。首先,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立足本地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足以反映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工作面貌和工作实效的若干重点工作,作为考核村干部实绩的主要内容。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对能量化考评的工作要坚持做到量化;对那些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应采取民主测评等方式,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其次,完善考核办法。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综合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与村干部的评先评优以及绩效工资、养老保险待遇的兑现等直接挂钩,形成良性工作机制。
2、完善促进村干部成长的长效激励机制。要在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重视村干部的学历和岗位必备知识培训。要拓宽培训渠道,改革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乡镇财政可以把培训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在可能的前提和范围之下,适当在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干部。可根据缺编情况确定一定数量的事业干部编制考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考录工作定期举行,根据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招考录用,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能人、年轻高学历的人员投身农村工作。
3、建立离退职村干部生活补助机制。要关心离职村干部的生活,引导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作用。对工作时间长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镇、村两级给予补助。同时,尽快对已退特困村干部实行资金救助,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还可以对那些生活确实非常困难、经过乡镇批准正常让贤退职、任职时间累计达到一定年限且任职期间工作表现较好的村书记、主任按月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4、探索村干部医疗保险和廉政保障金等机制。在全面建立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探索建立村干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村主要干部廉政保证金制度,每年从目标考核奖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廉政保证金,无违法违纪行为的在干部退职时全额返还,查实一起除依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外,同时扣除廉政保障金。
第四篇:XXX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
XXX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
XXX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共XX万人,全镇XX个行政村共有村干部XXX名,这些基层党员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但是,近年来,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任务较重、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年龄普遍较大、自身素质与形势任务不适应等诸多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村干部先进性的发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村干部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繁重任务,使他们保持先进性,成为“想干事,会干事,又不出事”的先锋模范,必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稳定农村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激发村班子内在活力,推动农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一、当前影响XXX村干部队伍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1、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任务较重。农村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工作非常辛苦。而在工资待遇上,标准低、难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组干部在税费改革前往往几年都难拿到一分钱,甚至还自己贴钱办公事,有村干部戏称“每个月一百多元钱工资连电话费都不够!”。
2、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村干部想办事“心有余力不足”。面对有限的资金,集体公益事业往往无钱落实。导致村干部上任时的承诺不能兑现,群众的愿望不能实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XX镇XX个行政村,除镇政府所在地XX村经济条件稍好外,其它XX个村几乎没有集体企业,为数不多的 “个体户”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不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
3、村干部在职时凭党性、感情拼命干工作,年老离职后待遇不能很好保障。相当部分村组干部退职后生活没有保障。有的村干部连在职时的工资都没有拿到手,加上为办公事垫支的钱数额多的有几万元,长期拖欠不能兑付。更有少数退职干部随着年事增高,家境贫寒,养老无靠,使在职村干部产生了严重的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受影响。
二、XXX在落实村干部待遇、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方面已采取的有效措施
1、经济上落实待遇。
一是按照村干部工资,从转移支付中列支,按时发放。同时实行村干部工资财政定额补贴、绩效挂钩、奖惩兑现的办法,保障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兑现。
二是实行村主干享受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制度。从2003年开始,XX党委政府每年都会确定经济发展思路清,班子团结务实,战斗力、凝聚力强,全年各项工作完成较好,全村社会稳定的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极大地促进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止2007年已有28名次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到副科级工资待遇。
三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干部由镇党委给予重奖,一次性或分期购买养老保险,改变村级干部“经济上没搞头,人老了没享头”的尴尬局面,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目前,XXX党委政府已累计为46名村干部购买了养老保险。
四是建立村干部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机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有效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此基础上,为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村干部的生活质量,XXX党委政府经过充分研究,决定建立村干部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机制,每年为综合工作
搞得好的前十个村的全体村干部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实行大病救助机制,这些村的村干部生病住院的,花费5000--10000元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5%,花费10000元以上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8%。2007年,XXX已为10个村62名村干部购买了620元的医疗保险,同时为一名患病住院的村支书补贴医疗费800元。
五是实行村干部离任补贴制度。具体标准是:
1、工龄满30年以上者,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60%。
2、工龄满25年不超过30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50%。
3、工龄满20年不超过25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40%。
4、工龄满15年不超过20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30%。
5、工龄满10年不超过15年的,每月补贴离任前月工资的20%。
6、符合1至5条规定,主动提出离职的,补贴标准上浮10%。村主任主动提出改任副主任实现“一肩挑”的,其工资仍按正职标准发放。
7、工龄在10年以下的,主动提出离职的,在一次性补贴6个月工资的基础上,增补6个月工资,即一次性补贴一年的工资。目前,全镇已有218名离任村干部享受这一政策。
2、政治上树立地位。
根据党员、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结果,对党员群众认可、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村干部除参加有关会议表彰外,还积极向上推荐参与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2006年“七一”,全镇共表彰优秀村干部党员59名;2006年推荐村干部担任镇级党代表43名、担任区级以上党代表11名;2007年推荐村干部担任镇级人大代表47名、担任区级以上人大代表9名,在广大村干部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增强了这些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生活上情感激励。
镇党、政班子成员坚持领导干部与村干部定期谈心制度,及
时了解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村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尽全力帮助解决,尽可能为他们安心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把关心村干部的生活作为镇政府的一项工作任务,凡是村干部生活有重大困难的,都要尽量给予帮助,凡是村干部及其家属生病住院的,尽可能都去慰问,使他们感受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增强村干部对组织和社会的感恩意识,激励他们为社会、为群众多做贡献。
三、XXX对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建议和下步打算
1、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解决村干部“不想干”的问题。用先进理论武装广大村干部的头脑,坚定他们建设小康农村的信心,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解决村干部“不会干”的问题。在培训内容上,抓好实用致富技术等培训,丰富村干部科技知识、增强村干部工作能力。
2、改进村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和职位晋升机制。
一是精神激励,采取每年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对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由镇党委、政府颁发荣誉证书,设立“终生成就奖”。二是物质激励,对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起到“鼓励干的,鞭策看的,推动慢的”的作用。三是改进工资兑现方式。通过预拨转移支付资金或对村干部工资实行按月发放,以减轻村干部负担,确保报酬及时兑现。四是大胆任用,破格选拔。对那些文化素质高、年纪轻、有工作热情的村干部要大胆任用,敢于压重担,任用为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对那些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的村支部书记由镇党委建议上级组织录用为正式政府工作人员。五是紧跟形势,着力培养大学生村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对村干部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让“大学生”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时代潮流。逐步通过
提高工资待遇等方式,鼓励、吸引大中专生回村任职,是解决农村当前高素质村干部紧缺的有效途径。“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陆营镇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使24个行政村都配有“大学生村官”。
3、完善养老保险机制、医疗保险机制和离任补贴机制。
一是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保险对象一般为村两委班子主职,并逐步扩大范围,根据人数多少对任职年限进行限制。实行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对村干部个人负担部分,还可按其工作年限长短对负担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工作年限长的,个人负担比例适当降低。年龄较大、接近领取保费年龄的一次性交清,年龄较小的可以分10年交或20年交,在职时按“三个一点”的办法执行,不在职后自己每年按标准交纳。
二是完善村干部医疗保险机制,提高大病救助的补助标准。通过努力,争取3年内为24个行政村的所有村干部购买上医疗保险。同时提高大病救助的补助标准,村干部生病住院的,花费5000--10000元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10%,花费10000元以上的,镇政府补贴所花费医疗的15%。使村干部都能得到更大的实惠,有病都能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完善村干部离任补贴机制。第一种是按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担任村干部累计达到一定年限且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退职村干部,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达不到条件的退职村组干部,由各村结合实际自行解决。第二种是一次性发放退职补助金。即对达到享受补助条件且在职时没有购买养老保险的退职村干部,按退职时全镇上劳动力的月平均收入标准,每任职一年计发一个月的退职补助金。
第五篇:四川六大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村干部积极性
四川六大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村干部积极性
四川省近年来积极推进村(社区)组织配套改革,从制度层面探索建立村(社区)干部六大激励保障机制,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形成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氛围。
建立政治激励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干有所盼”。各级党委都建立了表彰、宣传村(社区)干部先进典型制度,其中,省委每三年、市(州)委、县(市、区)委每两年、乡镇(街道)党(工)委每年表彰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去年以来,四川共表彰、宣传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00余名。畅通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进入乡镇(街道)干部队伍的渠道,建立从政治上关心培养村(社区)干部的长效机制。去年结合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换届,选拔了152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通过合法程序解决了公务员身份。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干有所得”。省委、省政府于去年出台文件,按山地、丘陵、民族、平原4类地区,将在职村干部每月最低误工报酬提高到200-300元,纳入省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全省先后有17个市(州)、163个县(市、区)提高了补助标准,其中成都市村(含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平经济收入分别达到
10956元、9288元,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年平经济收入分别达到11591元、10685元。同时,一些地方在全面提高村(社区)干部经济报酬的基础上,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并定期调整补助标准的政策措施,完善经济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如绵阳市、丹棱县分别按3%-5%、10%的增幅逐年提高。许多地方按照“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思路,完善村(社区)干部经济报酬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的政策措施,将村(社区)干部经济报酬与增加群众收入、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实绩挂钩或给予重奖。
建立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机制,让村(社区)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各地采取财政补贴与个人负担相结合、以财政负担为主的办法,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办法。目前,全省已有43个县(市、区)对村(社区)干部实行了养老保险,53个县(市、区)实行了医疗保险
建立退职补助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卸有所补”。以县级财政负担为主体,对任职3-5届以上、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已正常离职或今后正常离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主任,参照任职年限、当地财政状况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采取一次性补助或按月(年)定补两种方式,给予适当补助。目前,全省有98个县(市、区)已建立这项制度,今年还有44个县(市、区)正在探索建立这一制度。
建立帮扶解困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忧有所解”。采取县(市、区)财政每年预算一定经费或建立村(社区)干部救济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办法,对生活特别困难或因公遭到非法打击报复的在职或正常离职村(社区)干部,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以县(市、区)为主,建立村(社区)干部(包括正常离职的)法律援助制度。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干有所学”。以省、市、县财政负担经费为主,依托各级党校、农业高等院校、农广校以及各类培训基地,构建省示范培训、市(州)重点培训、县(市、区)普遍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大规模培训村(社区)干部。去年,由省财政负担经费,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培训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600名;各市(州)由市(州)财政负担经费,依托市(州)职业技术学校培训28000余名。今年下半年,省、市(州)两级还将采取同样方式分别培训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000名、26000余名,两年内将全省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通讯员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