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2 16: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

**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2日)

乡人民政府乡长 **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并请列席的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二0一二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乡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建设人文**的宏伟蓝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统筹“三化”协调发展为抓手,在比拼中不断进取,在发展中提速升位,社会各项事业呈现齐头共进的良好局面,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指标在克难攻坚中实现新增长

一年来,我们紧扣中心,实干兴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齐心协力应对各种挑战,全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全乡生产总值完成48193万元,同比增长16.2%;一产增加值完成17570万元,同比增长18.8%;二产增加值完成16570万元,同比增长16%;三产增加值完成14053万元,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968万元,同比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2万元,同比增长5.8%;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64万元,同比增长22.5%;人民人均纯收入达6786元,增幅14%。

(二)产业发展在优化结构中展现新起色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农业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有力加快农村改革步伐,逐步建立更加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积极推进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全乡超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2.2万亩,油菜种植方面积达1.1万亩,小麦种植面积达8000亩,紫云英种植面积9000亩。全力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新成立了春天里花卉、响四方农机、博创粮油、龙头山粮油合作社,全乡合作社总数增至22家,合作共羸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大力发展以油茶、茶叶和综合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建成了赵湾村1200亩和朱楼村800亩油茶、茶叶基地,实施了板庙村、枫店村1800亩油茶、茶叶基地建设,荣获县“茶产业开发先进乡镇”;以3个养殖小区、5个养殖合作社为平台,辐射带动中小型养殖场推行立体式综合养殖,全年家畜养殖达5.4万头,家禽规模养殖达68万只。积极构建生态林业体系,累计造林绿化1600亩、补植补造600亩、廊道绿化50亩、中幼林抚育500亩、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11万棵,荣获县“林业生态建设优秀乡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入驻产业集聚区的郭氏建材有限公司实现投产运营,东升页岩砖厂实现升级改造,“五小”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为推动全乡经济发展提速注入无限动力。

(三)新型城镇在互动融合中绽放新魅力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撤乡建镇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修编完善了集镇总体远景规划,完成了省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评审。积极配套硬件设施,完善软件资料,撤乡建镇工作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抢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全力推进**社区建设,建成居民住宅楼7栋,在建3栋,新修30米宽水泥路1000米,地下管网、自来水、电网、路灯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迎接了年终市试验区建设检查组的专项考核,得到了高度评价。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正和公司斥资3.6亿实施凤凰社区建设,被列为全县2013年社区建设重点工程。通过跑争项目完成了集镇中心桥建设,吸纳民间资本实施了状元大桥建设,扎实推进状元小区、开元新村、赵湾新村建设,集镇功能不断完善,集镇品位不断提升。持续保持“六城联创”创建成果,扎实抓好集镇管理和农村环境整治,乡村一体共创共建,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荣获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和市“卫生乡镇”称号。

(四)改善民生在夯实保障中有了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践行“十件实事”为抓手,始终坚持把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改善民生,造福群众。大力争跑项目,推动“一事一议”,全年共新修水泥路17.3公里、整修砂石路36.5公里,率先完成了县重点工程之一的西北大循环公路建设,朱楼等3个村基本实现组组通。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修、整修大塘67口,完成了张湾村大堰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乡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提高,抗旱保丰收能力明显增强,被评为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实施了5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投入18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35户。完成了敬老院达标升级建设,通过了市级“先进敬老院”的达标验收。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98%,报销机制运转正常,共惠及群众17291人次,报销金额达1176万元;新农保参保率达97.6%,5300名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群众真真正正得到实惠。大力推进五保、低保、优抚等社会救助体系,共发放各类救助优抚资金280余万元。支农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全年共兑现种粮补贴及综合直补559.4万元、“两免一补”资金319万元、退耕还林资金47.4万元以及水稻、油菜、小麦等良种补贴54.7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

(五)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迈上新台阶

一年来,我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作为推动全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整合多方资源,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快速有序发展。高中新校区教师宿舍楼、办公楼、一中餐厅和3所小学危房改造等一批教育基础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认真落实好卫片执法违法违规用地整改任务,组织开展了土地建设市场“四税”清收工作,遏制了小产权房开发的泛滥势头,理顺了土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单位协调共管机制,圆满完成了春秋两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任务,全面推进计生工作上水平,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先进乡镇”,朱楼村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村”。积极繁荣文化事业,建成了状元乡折桂园文化碑廊,新建村级农民书屋11个,达到村村都有文化活动阵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大力创新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建成了乡便民服务综合楼,为群众提供“便捷式”、“一站式”服务。投入50余万元新装摄像头48个,建成了集镇视频监控系统,治安防范力量有了明显提升。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日接待制度,积极开展领导接访和下访活动,全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全力开展“一打击两整治”等专项活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大幅提升。

(六)行政效能在作风转变中得到新提升

一年来,我们以构建“五型”政府为载体,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坚持科学理政、务实施政、依法行政、为民勤政,不断优化服务手段,推行便民利民举措,提升了公信力。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完成了20个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加强了基层民主化进程,基层组织活力迸发。以创先争优和“双学双提”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访贫问苦,树立了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积极推行廉政风险点分级防控约束机制,推行“公务灶”,治理“庸懒散软”等上班病,严格会审会签等制度落实,厉行节约,保持干净干事的工作作风和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乡进程明显加快。

各位代表,丰收来自辛勤耕耘,成功源于合力创造。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全乡人民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同努力、负重自强、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乡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范文《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值得肯定,头脑务必清醒。在一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仍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区域优势不突出,经济总量不大,工业支撑不强,现代农业覆盖面不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干部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干事创业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诸多问题还客观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二0一三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提升之年,也是全乡奋勇赶超,不断跨越的关键之年。结合全乡实际,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科学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路子,持续实施“农业稳乡、教育兴乡、劳务强乡、茶业富乡、联创靓乡”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全面实现“人文**”跨越式发展。

201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013年要办的“十件实事”是:

1、实施凤凰社区建设;

2、完成状元大桥建设;

3、实施万象河上游小流域治理工程;

4、继续完善**社区建设;

5、高标准建成千亩油茶基地1个;

6、新建中心幼儿园;

7、完成15公里以上道路硬化工程;

8、完成撤乡建镇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9、规划实施乡政府迁址;

10、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现代产业建设,加快培育经济转型新优势

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效益优良、服务体系完备、农民素质较高的现代农业。突出以新型合作化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三社合一”的发展模式,健全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成现代农业的支撑、连接农民与市场的纽带。突出以土地流转规模化为抓手,提升农户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广良种良法和机械化作业,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家庭农场模式。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大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保丰收的保障能力。突出以发展油茶等特色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生态油茶、茶叶、综合养殖等富民经济,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突出以培育职业农民为手段,积极发挥农村科技服务站的网点辐射作用,大力培育职业化、技能化、技术化的农业发展人才,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的科学化、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带动效应强的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结构更加合理的产业体系。

(二)推进区域统筹建设,加快构建城镇建设新格局

以撤乡建镇为新起点,加快构建三级联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镇化格局,走生态宜居、乡村统筹、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发挥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全力抓好**社区、凤凰社区建设,既合理保持农村元素和乡村特色,又形成现代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实现城镇化。着力在改善集镇交通瓶颈上下功夫,完成状元大桥建设,实施万象河大道硬化、育英路扩宽工程。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实施乡政府机关迁址新建工程。以争创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卫生乡镇为抓手,实施万象河小流域治理和污水处理项目,修建拦水坝,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集镇管理和卫生保洁机制,继续落实好领导干部当路长、职能单位包路段、居民门前五包等一系列制度,坚决取缔“骑路市场”、店外经营、车辆占道等不文明行为,压制反弹态势,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工作,持续巩固“六城联创”创建成果。

(三)推进民生富祉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新体系

坚持以民生为本,统筹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共同繁荣进步。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争跑、成功人士捐建等方式,加大村组公路、水利设施和农网改造建设,构建大民生基础。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稳步提高新农合、新农保覆盖面和受益面,扩大弱势群体扶贫救助力度,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保障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大力扶持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网点调整,切实抓好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继续加强土地管理,扎实开展以打击乱搭乱建为重点的集中整治活动,规范用地秩序,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各项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村级服务代理机制,深入开展便民服务和下访解难等活动,提高居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夯实各项维稳措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提升宜居环境新形象

围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创建目标,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为重点,不断增强集镇集聚辐射功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一些中心村和特色村,逐步推进“一村一品”工程,着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深化生态示范村建设,加强以廊道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绿化建设,积极建立健全生态建设保护机制。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着重抓好以县乡村公路沿线、集镇周边、村部所在地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拆除违章建筑,美化有碍观瞻建筑,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做到卫生洁化、河道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利用生态优势,建设生态宜居新型农村社区,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居住空间。充分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现有的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富民产业。积极倡树文明新风,加快农村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娱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推进财源培植建设,加快集聚经济发展新效应

坚持把财源培植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保障,强化税

收征管,固本开源,增收节支,不断提高财政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抓住经济转型和农村改革的重大机遇,在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实体上下功夫,积极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壮大财税收入总量和质量。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强化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监控,动态掌控农村零星分散税源,扎实开展好耕地占用税、建筑营业税、不动产交易税和契税等税种的清税活动,应收尽收,形成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增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的管理办法,继续推行票据统一监管方式,坚决防止“帐外帐”、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严格会审会签制度和“三资代理”机制,加大对预算内资金的合理使用,优化支出结构,降低行政成本。严格各项支农惠农资金的落实,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越来越复杂的发展环境、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将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强化学习,增强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学习是汲取力量的思想源泉,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破解发展难题。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优化学习载体为依托,以完善学习制度为抓手,以提高工作水平为目的,逐步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浓厚氛围。要尤其注重多调研、多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挖掘第一线问题,全面分析第一位原因,做到不了解情况不制定政策、不吃透实情不安排举措,杜绝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现象。自觉深入到第一线、深入到最基层、深入到矛盾问题最突出的地方中去,向群众学习经验、制定政策,通过实践检验知识、验证政策。尤其注重查实情、讲实际,坚持以学促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思考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改革创新的思想源泉、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改革,激发开拓创新的干事活力。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追求新知、探索新知,勇于争先尝试、大胆突破,做到开拓创新不畏难、科学发展不盲目。建立健全改革创新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经验,广泛造势,真干真奖,努力在全乡上下形成激励创新、支持创新、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争当改革创新的“急先锋”、破解难题的“排头兵”,破除种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束缚、发展方式束缚和体制机制束缚,立足自身岗位、结合实际需要,积极找出路、谋新招、办实事、争创一流业绩。鼓励乡村干部投身农村改革发展浪潮,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积极参与基层建设管理,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改革发展引入先进的经验、高新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要善于“摸着石头过河”,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民生改善等领域引进新理论、学习新方法、琢磨新思路,勇于创新工作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以思想的转变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反促思想的转变。

(三)强化执行,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始终保持坚韧的干劲,求真务实不作秀,真抓实干不折腾,雷厉风行不懈怠,干就干成,干出成效。牢固树立务实的作风、抓住切实的目标、制定扎实的举措,少看数字、多讲实效,少看成绩、多讲问题,集中精力办真事、办实事。切实加强目标考核管理,围绕责任目标任务的落实,真说真做,真干真查,把大事做细,把小事做实,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每一项任务、扎实有效破解每一道难题,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以建设民心工程、发展民生事业为向导,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真正做到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将群众的利益当成至高利益,千方百计求真,满腔热忱务实,扎扎实实为民造福,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沉下身去、深入进去,善于抓基础工作、善于抓具体工作,切实转变空谈浮夸、眼高手低的不良作风,做到件件工作有安排、有进度、有落实、有责任。

(四)强化廉政,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由于贪污腐败产生的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将导致矛盾爆发、民怨载道、社会动荡。要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提高政府运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持续开展政风行风监督评议活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廉政警示教育,牢固树立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从政思想,坚决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和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切实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从源头上根治腐败问题。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推行行政问责机制。认真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抓好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务实发展、幸福发展、和谐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乘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东风,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干劲、不甘人后的拼劲、勇往直前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群开拓创新,克难攻坚,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共同绘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明天,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而不懈奋斗!《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黄鹿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镇长 陈福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代表们予以审议,并请特邀代表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黄鹿镇政府在中江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重点核心、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全面进步。全镇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成绩斐然。

(一)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十一五”期间,黄鹿镇GDP由1.5亿元增加到4.1亿元,增长173%;财政收入由52.3万元增加到250万元,增长37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76元增加到6422元,增长2946元。

2010年,全年完成GDP4.0282亿元,占全年目标数3.41亿元的118.13%,较去年增加20.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40万元,占全年目标数18000万元的123%,较去年减少24.1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5.5万元,占全年目标数10530万元的135%,较去年增加22.55%;完成工业总产值50589.5万元,占全年目标数45250万元的111.8%,较去年增加25.4%;实现农

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农夫果园、庆丰山庄等景点生意兴隆,前往黄鹿考察并计划投资兴建农家乐的商家络绎不绝。同时鉴于黄鹿水库旅游开发投资大,周期长,目前尚不具备整体开发条件的现实,我镇对黄鹿水库的水体、山体、植被、建筑、周边环境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为黄鹿水库的全方位、高起点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标准完成灾后重建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我镇创新工作方法、狠抓落实,于2009年5月全面完成1054户农房重建任务,2009年底完成4497户危房加固任务。至2010年底,黄鹿镇总共104个公共设施重建项目中,开工率达100%,黄鹿敬老院等102个项目已全面竣工,竣工率达98%,顺利完成“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我镇灾后重建工作体现了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

一是实施“人盯人、人盯项目、环环紧扣”的工作方法。即党委主要领导盯项目进度、盯责任人,明确项目进度,限时办结;主要责任人盯项目,随时跟踪项目流程,第一时间完善资料,第一时间申报审批,一个程序之后,主要责任人及时总结汇报,并同时上报下阶段工作计划及要点,分析症结,提出办理时限及方式,根据主要领导安排着手下阶段准备工作。这些做法,使黄鹿镇重建项目在一环一环的解扣中快速进展。

二是群众参与,质量优先。黄鹿镇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质量监管职能,与工程质量监理、村社质量监管小组一道,形成了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共同负责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确保了所有

4况,明确涉稳个案包案领导,落实个案化解责任。我镇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促进了各类重点问题的化解。在奥运期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每年“两会”期间等重要时期,我镇无一例进京到省的非正常访事件。

同时,我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治安管理和治安防范,依法有效打击和惩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狠抓防邪工作,加大对边界地区的防控力度,强化对干部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学生、中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密切监控网络、通信、广电等传媒运行情况,引导干部群众反对迷信、崇尚科学,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识邪、防邪、主动抵御邪教的能力。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我镇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对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监控工作,完善了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预案,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几年来,我镇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行政效能建设实现新突破。我镇在完善机制下功夫,设立了“驻村干部日志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规范干部行为,促进行政效能建设;把握重点,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如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合理使用、农村财务电算化及委托代理、农民负担管理等;对全面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任务逐层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分解到人头,强化进程监控和督查督办,采取行政合同、目标责任制等多种方式予以落实,保证了高效率、高

约了我镇的快速发展,尽管通过灾后重建项目基础设施在逐步改善,在仍显力度不够,进度不快。

(二)财政状况紧张。虽然我镇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摊子大、事情多,财政开支仍然捉襟见肘。

(三)政策扶持不明。德阳市区域重点镇的政策扶持不明朗,区域重点镇建设意味着较以前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意味着更大的经济、人事等管理权限,但市上的配套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和部门工作的协调。

(四)稳定压力较大。黄鹿水库移民养老保险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使移民稳定充满变数,存在较大隐患。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镇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特色农业示范镇、休闲旅游重点镇”建设,实现率先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明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特色农业立镇、休闲旅游兴镇”的总体取向,以项目作引领,以民生为优先、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抓“特色农业立镇”这个核心。坚持“一中心、两园区、三层次、三基地”的农业发展路径。即以增产增效增收为中心。培育壮大利兴粮油高产示范和铜音生态农业两个园区。三层次指高效农业循三个层次扩展推广,第一层次为利兴粮油高产示范片利兴村核心区域、第二层次为利兴粮油高产示范片全境(含景观村、宝塘村)、第三层次为黄鹿镇全域。三基地指以群力村为中心的制种水稻生产基地、以梨三村为中心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以思源村为中心的晒烟生产基地。

抓住粮食生产“两极、三化”的发展提升重心。即抓粮食生产两个增长极,一是产量增长极,今年,在利兴粮油高产示范片建成高产水稻核心示范片300亩,以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撑,亩产突破700公斤,向800公斤目标奋斗。二是品质增长极,建成优质水稻示范片50亩,以质量、口感、市场单价为导向进行品种选优。一旦技术成熟,2012年循上述三个层次进行“两极”拓展推广。抓住“三化”关键环节,即提高“市场化、现代化、机械化”程度。要加大粮食产品营销力度,发挥利兴粮食生产协会的作用,利用已有的“会丰”、“玉香”大米品牌,对黄鹿产大米进行整体包装及品牌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在今年推广商品化集中育秧,以保证秧苗品质。要充分利用利兴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利用生物技术,降低药害、病虫害;要全面实施农业保险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保障能力。要加大农机购臵补贴力度,广泛使用农业机械,降低生产成本。

(二)把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个重点。黄鹿镇作为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治理工作不断引向纵深,推向新的高度。目前,车辆乱停乱放,摊位占道经营是影响黄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的最大两个问题,我镇下一步的措施是:

上报、下访、处臵、结案、跟踪回访等一整套程序、责任落实等工作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大接访工作,真正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继续加大对困难人群的帮扶力度,整合项目资源,着力解决部分极端困难人群住房、医疗、生活问题。在加大输血力度的同时,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强化其造血功能。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力争先,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11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杨省世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领导下,紧扣主题主线,深入实施沿海开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 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增长13%左右。完成财政总收入46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分别增长31.2%和27.4%。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分别增长24.7%、17.3%、4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 16%。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沿海开发深入推进

以港口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按照沿海开发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港口航道、码头和集疏运体系建设。30万吨级航道完成投资14.2亿元,连云港区具备20万吨级船舶通航条件,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主体完工。连云港区氧化铝、散化肥泊位具备投产条件,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完成工可 报告,赣榆港区4个5万吨级码头开工,燕尾港3万吨级码头竣工。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铁路电力机车直通进港,东疏港道路建成通车。全面推进交通、水利、电 力等基础设施建设,204国道、242省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蔷薇河下游清淤、大型泵站改造加快实施,500千伏伊芦、220千伏灌河输变电 工程建成使用,沿海开发的硬件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开发园区产业承载功能有效提升。引导开发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市开发区“五园五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成 果转化示范园加快建设,恒瑞研发中心建成使用,康缘、豪森等一批医药产业园完成主体工程,中日纳米研究院揭牌成立。徐圩新区基本形成“四纵四横”路网框 架,珠江钢管、宝通镍业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产业服务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东海硅材料、赣榆海洋产业、灌南船舶、灌云农业机械等特色 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省级共建园区增至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16.2个百分点。

重大事项取得进展。经过努力,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首个国家级区域合作示范区。积极参与省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工作,编制完成省级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规划。徐圩新区规划环评通过审核。中日(连云港)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园申报取得进展。国家交通电子口岸 分中心挂牌运营,全国焦炭期货交割库获批设立。两翼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大力争取炼化一体化、液化天然气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市成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产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工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基础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支柱产业做强。完成工业投资75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 1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8个百分点。组建江苏沿海钢铁集团,硅材料、盐化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临 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着力增强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实施“百企培育工程”,规模企业达到1228家,过10亿元、100亿元企业分别达 到48家和3家。加大扶持力度,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新增中小企业贷款8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达到60.4%。坚持把节能减排 作为促进转型升级的抓手,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40项、重点污染减排项目37项,申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8个,港口船用岸电系 统成为全国水运节能减排推广项目。

现代服务业加快成长。港口新开加密集装箱航线14条,新辟霍尔果斯、喀什过境通道2条,新增内陆物流场站1家,铁水联运成为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完成吞吐量1.66亿吨、集装箱运量485万标箱,港口服务中西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民航新辟航线2条,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游客 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和23%。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沃尔玛、家乐福超市和义乌小商品城、华东物料城一期等建成开业。启动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新 改建平价商店45家、农家店209家。浦发银行连云港分行等10家金融机构开业,实现金融生态县全覆盖。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取得新成效。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克服冬春连旱不利影响,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新增高效农业 31万亩、高效渔业10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扶持特色农业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水果、苗木花卉、泥鳅养殖等规模不断扩大,东海县获得 “中国花木之乡”称号,灌南县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全国领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4家、龙头企业5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万亩。完成农产品出口3.4亿美元,增长14.5%。完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全覆 盖。

三、城乡统筹加快推进

城市形象稳步提升。协调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3%。东部城区展现新的海滨风貌,连 云新城新增陆域面积10平方公里。新海城区加速互联东进,科教创业园区等新区开发稳步推进。实施南极北路、陇海东路等旧城改造项目57个,完成拆迁改造面 积60万平方米。昌圩湖、玉带河等景观工程基本完成,新增城市绿地520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城管开通运行。“四城同创”扎实推进,园林城 市创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金海大厦、金港湾大厦竣工使用,润科现代服务业中心基本建成。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湾路、汇海路 大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完工,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南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新建改建自来水管道40公里、污水管网20公里,污水处理率82%。完善与 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修建便民道路30条,整治人行道板2万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16万平方米,新开优化公交线路16条,城市对人口、产业的承载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强化城乡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县县城彰显个性魅力,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一 批具有特色规模的小城镇加快形成,新增省级康居示范村4个、新农村建设先进村15个。积极兴办农村实事,建成农村公路884公里,城乡客运一体化率 85%,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99.5%。解决了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完成11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258条县乡河道 疏浚,完成绿化造林13.7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4。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获批,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681平方公里。

四、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加快推进投融 资体制改革,12家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化为特殊类贷款公司,新组建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重组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和润财投资公司,对公共项目的支撑能力得到 提升。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发行短期融资券15亿元,3家企业进入证监会发审程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7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组织483 家,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城市宣传和项目推介,引进外资6.6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525亿 元。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亿美元。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管理和应急处置。推进区域交流合 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南北共建机制,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海关、海事、国检、边检等单位加强整体联动,口岸服务进一步优化。外事、侨务、台湾事务 等部门积极发挥促进开放作用,与韩国群山市、光阳市缔结友好城市。

创新要素加快汇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跨越发展,获批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大创新政策 支持力度,财政科技投入增长45%。加强重大研发平台建设,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建成东海硅材料等国家和省质量检测中心3个,新增科技 公共服务平台18个。高校创新载体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70%以上大中型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国 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项目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恒瑞伊立替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的注射液,“康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增长45%。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引进硕士以上人才749名,27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79名高层次人才获得专项资助,落实人才安置房100套。

五、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创业就业带动富民,实施全民创业助推行动、就业再就业援助行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城 镇新增就业7.5万人。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31元,城乡低保人均月提高到300 元和210元。持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公共财力用于民生领域的比重达66.7%。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平均新增1.6万人以 上,覆盖率达95%以上。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均达99.5%。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899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917户。实施 脱贫攻坚工程,提前一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完善社会救助网络,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比例,健全价格动态补贴机制,开展慈善助困,特殊困难群众基本 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6%以上。中小学校舍 安全工程有序推进,连云港高级中学建成使用,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完成迁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挂牌招生。加强基本医疗卫生 体系建设,新增三级综合医院2家,组建市级医疗集团3个,卫生监督机构全部达到省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在第七届城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全面做好人口管理服务,妇女儿童、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及民族宗教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档案、地方志、气象、防震减灾、老区开发事业不断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志愿者行动,市革命纪念馆建成开馆,“开山岛夫妻哨”入选2011年“感动中国”候选名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县乡换届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 断深化“平安连云港、法治连云港”创建活动,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信访维稳协调处置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达到90%以上。加强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地沟油等专项整治,顺利通过省食品安全考核评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校车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 势保持稳定。实施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得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 冠。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 议,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427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努力提升决策水平。全面推进 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改革公文办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勤政廉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促进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连云港市 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 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驻连部省属单位,向热心支持连云港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 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结构性矛 盾较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外部经济环境趋紧,利用外资难度增加;城市功能还不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城乡居民 持续增收压力加大,改善群众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投资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少数部门和单位服务发展的主动性、执行制度的严肃性还不够 强,政府整体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2012年工作意见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战略部署、实现沿海开发三年突破的决战之年,也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开启基 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 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带来的挑战和考验不可低估,但就连云港而言,总体上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的机遇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家 已经释放出对宏观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积极信号,宏观政策环境将进一步趋好;我市拥有的四个国家战略聚焦叠加的效应不断释放,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 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我们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市上下抓转型、促发展的干劲更加高昂,加快崛起振兴 的基础更加坚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克难奋进的顽强斗志,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奋起争先,昂扬前 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夺取新胜利!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八项工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围绕“推进沿海开发、加快转型升级”工作主题,坚持稳 中求进、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原则,加快港口建设,做大做强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三农”工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不断增进民生幸 福,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 : 47.8 : 3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 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不高于省控标准,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新的一年,市政府将坚持把增进民生幸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70%以上的公共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扎实推进城市快速公交、饮用水保障、棚户区 改造、保障房建设、校舍安全、农贸市场改造、专类公园、卫生信息平台、全民健身、社会福利中心等十大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 民上。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突破沿海开发,加快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示范区建设为带动、以政策项目为推动,着力突破沿海开发,加快把政策支持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

加速“一体两翼”港口建设。启动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建成灌河港区口门 2万吨级航道主体工程。连云港区旗台防波堤投入使用,大堤作业区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开工建设。加快徐圩港区防波堤、2个1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设。基 本建成赣榆港区4个5万吨级码头并开港运营。建成连云港区中云内河港29个泊位。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全面加快北疏港道路、矿石输送机隧道工程建设,基 本建成30万吨级矿石码头配套铁路专用线。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及310等国省道建设改造,完成盐河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基本 完成连盐铁路征地拆迁,争取全线开工建设。加快500千伏临海、220千伏洋桥、110千伏中云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保障生产生活用 电需求。

加快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编制建设行动方案,突出抓好先导区建设。强势推进徐圩新区重大产业、功能平台、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启 动建设大陆桥合作论坛永久会馆、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全线开工建设徐新公路,贯通港前大道路基。开工建设热电中心。建成徐圩送水工程、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 一期工程。编制现代物流、产业合作、商务服务、科技人才和生态功能区专项规划,统筹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中西部需求分析,强化要素资源对接,积 极探索区域合作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国家层面建立部省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陇海兰新铁路建立运输协调服务机制,推动陆桥物流、沿线地区口岸查验单位一体 化发展。

加大政策和项目落实推进力度。围绕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园区载体和组织保障等五大类50个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积极对接争取。深入推 进大型石化、钢铁基地、中日(连云港)生态科技产业园、沿海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连云港分行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事项,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力推动徐连客 运专线、连淮扬镇铁路前期工作,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争取新机场立项、开通日韩航线和两翼港区开放,做好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区争取工作。

二、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提升并重,壮大新兴产业与发展临港产业并举,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结构高端化。

推动工业集中集聚发展。实施“双千双百”工程,重点打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石化、冶金等千亿支柱产业,培育市开发区、徐圩新 区、赣榆临港产业区、灌云临港产业区、灌南临港产业区、东海经济开发区等千亿园区,引导县区培育百亿特色产业、百亿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4 家。突出高端引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三新”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培育壮大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海洋产业,注重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产值达到1300亿元。加快推进基础性、基地型临港工 业集聚,抓好环球铜业、新海石化三期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石化、冶金产业产值均增长30%以上。开展“千企升级”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 子,重点实施100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完成工业投资92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

加快服务业扩张升级。重点抓好核心商圈、区域性专业市场、消费市场、特色街区建设,实施49个服务业项目,打造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 务业扩量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以培育千亿物流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启动航运中心集聚区建设,增辟6条集装 箱航线,新增2条五定班列、1个内陆“无水港”,完善口岸服务平台和铁水联运等公共信息网络,完成港口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运量560万标箱。民航客 运量增长10%以上。积极构建临港物流集聚区,加快金港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培育煤炭、矿砂、粮食等大宗物资中转配送基地,做大做强木材贸易加工等特色物 流园区,完善两翼港区物流体系。推进区域性商务中心建设,提升中央核心区商务功能。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市广电、报业、演艺集团等组建工作,扎实推进西游记文化产业园、广播影视城、联创酷歌动漫产业园建设,打造水晶文化、徐福文化 创意产业园。深度开发山海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城市旅游策划和形象推广,推动花果山5A级景区创建,提升景区配套设施功能,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 15%和20%。突出打造城区商贸集聚区,建设苏宁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区商业布局。加快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态发展,强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鼓励扩大文化、娱乐、健身等多样化服务消费,切实改善城乡消费环境。

引导农业高效规模发展。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升科技兴农水平,开展特色产业基地、粮食高产增效、一村一品、规模养殖、农业园区五大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万亩高产增效示范片50个。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发 展优质林果茶基地4.5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建设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打造海州湾百亿现代综合渔业园区。推进食用菌、鲜切花、设施 蔬菜等产业做强做优,争取四县各培育1个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特色产业,每个乡镇争创1家市级农业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集聚,新办规模以上龙头企 业100家,农产品出口增长15%。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45%。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 售率达到66%。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创建省级名牌农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三、强化功能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把控建设时序,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注重规划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编制完善城市控规、修规和城市设计,细化城市组团及功能片区的建筑风格、色彩、结构形 态、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优化深化连云新城商务中心区、科教创业园区、徐圩新区、滨河组团、盐河组团、龙河核心商业区等区域的城市设计。加强规划管理,发挥 导向作用,建立城市规划分层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土地、岸线等要素资源,提升城市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

推进城市组团开发。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片区,推进各个组团快速形成规模。东部城区着重彰显海滨特色,加快集聚商务、金融、航运、休闲度假等 功能,为大港口、大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新海城区着重提升功能品质,增强面向居民生活的商业、文化、科教等宜居功能。花果山大道沿线重点拓展科研教育、文化 旅游、商务办公等功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明确市、区共建城市的分工定位。市级层面,东部城区重点突破连云 新城,抓好5平方公里的新城商务区建设,实施7个陆域形成项目、36个市政工程和2个公用建筑项目;新海城区统筹规划建设科教创业园区、行政中心片区、凤 凰片区,实施34项道路桥梁工程,开工建设卡迪亚国际广场等重点项目,集中精力打造一片新城;徐圩新区适应产业发展配套需要,着力打造集商务服务、科技研 发、生活居住、旅游文化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高端配套服务区。区级层面,重点推进滨河组团、盐河组团、连云国际商务中心组团建设。中心城市完成城建投入283 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55%。

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围绕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实施路网改造、刘湾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等81个重点城建项 目。推进城市快速公交体系建设,建成快速公交1号线,促进新海城区与东部城区融合发展。实施郁州路下穿等城市主次干道和桥梁工程100项,畅通城市道路 “微循环”。开工建设市第三水厂扩建工程,新建改建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新增城市污水管网5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3%。提高配套设施便民程度,整 治老旧道路、背街小巷30条,新建街头游园20个,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3%。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供电、供热、管道燃气、通讯、民防等设施建 设。实施市档案馆新馆、公共卫生中心等文教卫配套项目15项,建成康达学院和全民健身中心。

提升城市特色和品质。充分挖掘城市内涵,做好海州古城、南城古镇、连云古镇等综合保护利用,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历史文化街区,延伸城市文 脉,留住城市记忆。彰显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加快推进山海景观轴、云湖公园、孔望山公园二期、临洪河口湿地等一批生态公园建设,新增城市绿地300万平方 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深入推进“四城同创”,抓好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重点道路的整治出新,加快推进黄海度假村、连盐铁路周边等改造项目,加大禁 违拆违力度,完成旧城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环卫保洁水平,加大对道路抛洒、乱涂乱贴乱放等重点问题的整治力度,实现全市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规范配置停车场、街巷路灯、交通标识,下大力气改善主城区交通拥堵、违章行驶、占道经营等状况。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推动 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快速反应和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用开放创新的办法,汇聚优质要素资源,破解发展难题,为科学发展注入活力、拓展空间、增强后劲。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科技进步贡 献率达到45%。推进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建设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所。支持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连 兴办研究院,建设5个专业化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七一六研究所与地方互动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600 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30家。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争创自主品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3000件和 1600件。积极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名、领军人才10名,提供人才安置房100套。推进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东海县进入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浓厚招商氛围,全面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境外招商主攻日韩港台、巩固拓展欧美,重点强化专题招商,充分利用承办第十二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大型活动,提高招商活动针对性和组织化程度。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优势产业、临港基础产业、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抓好72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争取早落户早投产。优化外企服务,促进增资扩股。直接利用外资8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560亿元。培育壮大机电产品和科技兴贸出口基地,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5%。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推进中小企业园建设。编制开发园区产业发展 及空间布局规划,建立健全园区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导产业,引导关联企业集中布局,提高投资强度。制定园区建设标准,完善园区服务配套功能,搭建物流、科 技、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布点工业邻里中心。争取一批开发园区扩容升格,做好中德中小企业园、盐化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工作。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扩权强镇”试点,柘汪镇、安峰镇争创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 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路径。稳步推进水电气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阶梯式计价。争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引进和组建金融机构10家以 上,实现四县村镇银行和农商行全覆盖。推进“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争取发行企业债券2支。推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新增上市公司2家。规范融资市场秩 序,强化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00亿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开展农村产权改革,每个县区选择1—2个乡 镇进行试点,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自有住房抵押贷款等配套政策。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4%。

五、促进绿色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彰显连云港的山水之美、自然之美、绿色之美。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节能减排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审查、区域限批等制度,把住源头,严控增量,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征 的产业体系。开展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40个、重点减排项目30项,创 建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10项。加大节能减排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日常监管,健全监测预警、统计和考核体系,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落实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措施,按照“双源双线双湖”城市饮用水保 障体系规划,实施蔷薇河沿线控污、治污等工程,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新增9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全面实施农村河道疏 浚,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建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完成20%的村庄整治任务。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抓好秸秆禁烧、废气污染等重点问题整治,增强对大气中细颗粒物的监测预警能力,控制灰霾等空气污染,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加强化工行业、重点园区等关键领域 环境问题管控,保障环境安全。

强化生态建设。围绕创建生态市目标,切实加强云台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东西连岛、秦山岛的生态保护性开发,扎实推进沿海滩涂、破损山体、工矿 废弃地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加大森林保护和城乡绿化力度,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全面启动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规划建设,加强 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5万亩。严格土地管理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健全依法用地长效机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创建5家 国家级生态乡镇和10家省级生态乡镇。

六、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实施“一个计划”、构建“六大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实现新提升。

加快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大财税、信贷等政策对创业就业的支持,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 万人以上,确保登记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城乡职业培训25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4万人,对农民创业培训辅导全免费。实施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500元和9300元。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推动民生持续改善。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 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96%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持淮海工学院做好硕士点建设,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建设社区大 学。推动职业教育提升水平、创出特色,连云港中专投入使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创建9个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进一步完善各项 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险”参保人数平均新增1.6万人以上,适时提高失业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被征地农 民社会保障覆盖率90%以上,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和98%以上。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科医生队伍,创建三星级以上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35家,建成市县一体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就医“一卡通”。加强住房保障,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5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950户,确保分配管理公开公平公正。推进锦屏磷矿、金桥盐化棚户区改造,分别建成住宅1600套和2200套。加强社会养老体系 建设,保障老年人权益,大力发展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以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70%以上。

推进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各县在全省进位争先。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实施科教文卫 等“十大下乡工程”,完成农业“三资”投入100亿元以上。提高四县县城规划建设水平和集聚带动能力,确保新区开发见成效、旧城改造出形象。实施中心镇提 升工程,稳妥推进镇村区划调整,重点打造一批工业强镇、沿海重镇、现代农业大镇和乡村旅游名镇。加快建设美好城乡,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要求,每个县重点建设2个重点中心镇和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加强全面小康进程监测和评价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小康指标按序时进度推进并不断巩固提 升,赣榆、东海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建设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娱乐新业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 文化惠民工程,巩固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建设成果,广泛开展“和谐文化进万家”活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十分钟健身圈”。打 造文化精品,深入挖掘山海、淮盐、西游和民俗等地方文化内涵,策划、包装一批特色文化项目,扶持一批重点文化品牌、文化名人,增强地域文化影响力。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 机制,落实信访责任制,着力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形成具有连云港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管理,推进“世代服 务”提质工程全覆盖。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创建国家和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隐患治理制度化,加强中小学 校舍、校车投入和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稳控物价水平,加大农超对接力度,新增10家“菜 篮子”生产基地、20家平价商店,完成10个农贸市场改造,着力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的问题。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引导工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社会、家 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主题教育。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 “六五”普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升“法治连云港”建设水平。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提高双拥工作水平。继续发展妇女儿童事 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推动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地方志、气象、老区开发、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慈善、光彩事业再创新成绩。

八、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更加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增强狠抓落实、服务发展的能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进一步增强制度约束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又快又好地推进工作落实。认真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对规范性文件实施 情况加强跟踪检查和评估反馈。严格执行规划管理、土地储备与出让、重大资金使用集体会办等制度和机制,提升规范管理和整合利用水平。完善目标管理,明确工 作标准,量化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解,加强绩效考核。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坚持勤政为民,优化政务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行限时服务、承诺服务、跟踪服务,积极主动地为 基层和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切实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健全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充分发挥12345服务热线作用,及时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大 力改进会风、文风,用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努力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始终保持清廉务实的良好形象。健全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新闻发布等制度,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自觉接受人 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责任制,健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 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严控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于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决议(草案)

长坝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长坝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2011年12月6日长坝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长坝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徐安云同志代表乡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通过认真审议,认为第六届乡人民政府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大会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上一届政府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对当前发展形势的分析科学客观,对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符合实际,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班子求实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提出的措施具体得当,切实可行,强劲有力。

大会号召,全乡各部门和全体干部,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按照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团结一致,共同努力,集全乡人民之智,举全乡人民之力,为促进长坝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决议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XX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XX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了镇长佘广练同志代表镇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认为,过去的五年,XX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能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镇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任期内各项目标任务。会议对政府五年的工作表示满意。大会一致认为:报告总结过去的工作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实在,提出的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目标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主要措施科学、务实,符合游凤发展实际,体现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指出,今后的五年是游凤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镇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蓝图为目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发

展社会事业,着力关注和改善民生,奋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

同时,会议强调,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努力做好今后的工作,意义十分重要。今后,我们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发展能力;全面统筹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确保大局和谐稳定;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会议号召,全镇人民要以改革、发展和稳定为重,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在建设富裕、民主、文明新游凤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下载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代表大会乡长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