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锥希森新村简介
梁锥希森新村简介
梁锥希森新村位于乐陵市黄夹镇驻地北1公里处,是由希森集团总裁梁希森先生捐资兴建的。整个新村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是一花园式建筑群。新村主要有中心花园、别墅区、老年公寓区、大会议厅、宾馆和实验小学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是希森先生自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投资4200万元仿照北京玫瑰园的一些特点建成的。
目前,全村有220亩耕地,420人,86户。40岁以上的家庭均有上下两层的280平方的居室一套;年轻人结婚则分配给三室两厅的140平方的居室一套;为适应老年人生活的需要,特为老年人修建了带有土炕的单门独院的居室结构。村内的实验小学,有4个教学班,全部配有空调、电脑等各种先进的生活、教学设施,可容纳本村及周边村庄的120名学生就学。
该村党支部有张洪霞、梁全兴、梁广路三人组成,其中,张洪霞任支部书记,梁全兴任党支部成员、村委会主任,梁广路任党支部成员。
拥有希森三和集团,该集团占地2000亩,是一家集鲁西黄牛养殖繁育、屠宰加工、生物制品、蚯蚓养殖加工、饲料、肥料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生态养殖、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二篇:麦克森简介
天津市塘沽麦克森阀门有限公司位于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丹江路128号,录属滨海新区,距于家埔金融中心仅6.2公里,距津塘高速、津京高速仅2KM,毗邻天津港码头,交通便利发达,天津塘沽中国最具活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伴随着天麦克森阀门海新区经济蓬勃快速发展,天津市塘沽麦克森阀门有限公司于2003年引进美国麦克森全自动生产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生产设备,严格的质量检测,成熟的生产制造,已成为阀门行业的领跑者,冉冉升起在渤海之滨。
质量的保证源于每个细节的管理,麦克森阀门自创建以来,产品全部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研发符合市场的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公司率先推行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只在不断追求零缺陷。
麦克森阀门是一家从事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的阀门厂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专利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麦克森阀门”形成了以“大口径法兰蝶阀、通风阀、污水处理专用、对夹蝶阀、硬密封蝶阀、橡胶闸阀、铸钢闸阀、止回阀、盲板阀、泄爆阀、煤气放散阀、泄灰球阀”为主的系列产品,广泛用于水利、供热、石化、建筑、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产品远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波兰及中东等地区。
“麦克森阀门”先后取得了ISO1400、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国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API认证。自主研发的产品有四项获得国家新型专利,现已成为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成员,国家电力公司配件供应成员,AAA级质量诚信会员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成员,是中国石油销售总公司定点会员单位,中国建设部工程推荐产品。获得全国电力设备及配件产品质量保障诚信示范单位,中国质量诚信消费信得过单位和国家权威检测质量稳定合格产品。
公司现拥有3.5米立车及配套镗床等多台大型加工设备,多功能阀门性能测试装置和物理性能、化学分析等一系列完善的检测设备。主要设计生产公称通径:DN40-DN5000MM,公称压力:PN0.6-PN4.0MPa,适应温度-40℃-625℃,操作方式有手动、汽动、电动、液动,产品可按国标生产并可按ANSI、BS、DIN、NF等国外标准制造。强大的生产能力使得“麦克森阀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产品,并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以实现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
“麦克森阀门”非常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招募一流人才,培训一流人才,重奖一流人才,打造一流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综合性组织,为打造一流企业,团结一致,勤劳奋进。
“麦克森阀门”将以科技创新一流、服务一流、素质一流、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实现企业的愿景,落实企业的承诺,不断书写美丽的篇章。
企业销售热线:86-22-25219726 25219727 25219728 25219738 传真:022-25219716
第三篇:曾希柏简介(本站推荐)
曾希柏简介
曾希柏博士1965年3月研究员植物营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土壤肥力与作物施肥
2.施肥原理与技术
主要内容:
1.养分在土壤系统中的转化、土壤退化与重建、作物合理施肥
2.新肥料的研制开发与合理施用
3.农用化学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
联系方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山区研究室
北京100081
主要论著目录
1.作物生长中光照和氮肥施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第1作者,土壤学报,2000,37(3):380-387
2.SO42-和Cl-对稻田土壤养分及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研究,第1作者,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187-193
3.植物刈割对红壤酸度及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第1作者,土壤学报,2000,37(2):225-232
4.红壤化学退化与重建,主编,农业出版社,2003,1-204
学术成果:
1.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与模式的实证研究,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
3.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编制,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导师简介
郑圣先,大学本科,1950年2月出生,研究员,植物营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中国植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0年—1983年赴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和意大利学习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作物平衡施肥原理与技术
联系方式:sxzheng@ppi.caas.ac.cn
主要研究领域:控释肥料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农田土壤养分和肥料管理及作物精准施肥原理与技术,农田生态系统中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天然高分子复合膜对肥料养分控释机理及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水稻控释肥料应用技术及物化产品研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
3.水稻系列专用控释肥料产品开发(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
4.可人为控制养分释放肥料的应用技术与产业化研究(湖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5.可人为控制肥料养分释放肥料的应用技术(湖南省省长基金项目)
6.环保型控释肥料研究(湖南省农科院重点学科基金项目)
7.中国持续农业发展中地土壤养分和肥料管理(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合作研究项目)
8.湖南省中药材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加拿大钾磷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
9.湖南省桔园土壤供硫能力与硫肥效应研究(美国硫肥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
主要论著:
1.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供钾能力的研究。第1作者。中国农业科学,1989。22(1):75—82
2.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供钾能力的研究。第1作者。中国农业科学,1995,28(2):43—50
3.控释肥料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对水稻效应的研究。第1作者。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7
(1):11—16
4.控释肥料在淹水稻田土壤上地去向及利用率。第1作者。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2):
137—142
5.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第一报:温度对包膜型控释肥料释放的影响。第1
作者。磷肥与复肥,2002,17(4):14—17
6.控释肥料养分释放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第一报:水蒸气压对包膜型控释肥料释放的影响。
第1作者。磷肥与复肥,2002,17(5):22—25
7.Advance and prospects on the study of potash application in eastern China.The third balance
fertilizer situation report, Chengdu, China, April 2000
8.Potash efficient application techniques in crops of sou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otash
Fertility Evaluation in Soil and Rational Potash Application, 2002
学术成果:
1.湖南省旱地土壤供钾特性及作物施钾效应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排名第1
2.南方旱地土壤供钾特性及作物高效施钾技术研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排名第1
3.南方红壤地区土壤镁素状况及镁肥施用技术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排名第3
4.可降解膜水稻控释肥料研制与应用于2001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1吴金水简介
吴金水,博士,1961年6月出生,研究员,土壤与环境生态导师。
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到英国洛桑试验站留学。
1991年获英国里丁大学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8年2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1998年3月回所工作。现任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农业生态工程研究室主任,兼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侨联委员和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土壤学会理事、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市政协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与计算机模拟研究,包括农业生态管理、土壤生物化学、土壤肥力与施肥等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
1.湖南省稻田合理施用石灰研究
2.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拟
联系方式:0731-4615205
主要论著:
1.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溉排水
2.土壤有机碳周转SCNC模型的研究与开发
3.松阳县森林资源有偿流转的调查
5.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6.长江中游稻田土壤有机碳计算机模拟
8.子午岭北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9.子午岭林区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的效应
11.旱地土壤微生物磷测定方法研究
学术成果:
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和中科院“百人计划”。2001年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和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和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20篇并被70多种国际核心科学期刊(SCI收录)引用500多次,编写专著2本,申请专利5项。
******200204200204计算机与农业林业科技开发安徽农业科学4.湿地农田土壤磷素的分布、形态与有效性及磷素循环生态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03水土保持学报7.丘岗稻田地下水位动态及对土壤氮磷有效性的影响生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200206土壤学报200301 10.陕北沙区不同利用方式风沙土的养分特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04
王凯荣简介
王凯荣, 博士,1959年2月出生,研究员,农业环境与生态系统管理导师。
1985-1986、1996和1998年先后以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身份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荷兰瓦赫宁恩大学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99年以来,多次应邀赴德、奥、泰、菲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植物营养学会环境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土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施肥管理、农业环境健康诊断与生态修复、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构建与优化。
主要研究内容:
1.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评价
2.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基础与可持续性研究
3.基于环境健康质量的作物残茬管理
E-mail:krwang@isa.ac.cn
主要论著:
1.K.R.Wang, H.Gong, Y.Wang and Sjoerd Van der Zee.Toxic effects of cadmium pollution on Morus Alba L and Bombyx Moril L.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oil-plant
Interactions.27-30 October, 2002, Beijng, China.2.Zhou Wei-jun, Wang Kai-rong, Zhang Guan-yuan and Xie Xiao-li.Effects of inorganic-organic incorporation on productivity and soil fertility of rice cropping system in red soil area of 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9):1017-1022
3.Wang K.R.Xia Y.and Selim M.Dinamic changes of Cd fractionations in different soils after waterlogged incubation.Abstracts of The 17th World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Symposia 41, P1318.14-21 August 2002, Bangkok, Thailand.4.Wang K.R.Tolerance of cultivated plants to cadmium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polluted farmland soils.Acta Biotechnologica, 2002,21(1-2):189-198
5.Kairong Wang and Qiguo Zhao.On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Red and Yellow Soil Regions in Southern China.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Red Soil Area of South China Proceedings.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0 p.104-119.6.Kairong Wang.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Agricultural Exploitation of Red Soil Hilly Slope-lands.Studies from Taoyuan Station of Agro-ecological Research.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Red Soil Area of South China Proceedings.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2000 p.120-130
7.王凯荣,周建林,龚惠群.土壤镉污染对苎麻的生理毒害效应.应用生态学报,2000,11(5):773-776
8.王凯荣,谢小立,周卫军,李峰.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环境保护,2000,19(5):278-281
学术成果: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2部。
第四篇:红岩生态旅游新村简介
莲花镇红岩生态旅游新村简介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南大门——莲花镇,距莲花集镇1.2公里,离县城14公里,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该村103户共408人,主要以种植月柿为主,人均有果6600公斤,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
红岩人依靠科技种植水果,走上了富裕道路,农民建新房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2003年建村之初,为改变过去那种“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全面提升生态农业质量,该村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建设富裕生态家园新村的号召,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思路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新村。为便于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专门成立了红岩新村党支部,负责上下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规划用地的协调和置换,创造性地实行“规划统一、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统一”的管理方式,确保了新村的顺利进行。特别是2006年以后,县委、政府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红岩村逐步发展壮大,红岩新村已建起63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5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1个大型停车场、3个小型停车场、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如今,红岩新村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热情好客的服务态度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全区生态富民示范村、全区农业系统十佳生态富民样板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绿色家园、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村庄名片等荣誉称号。连续七届月柿节在红岩新村成功地举办,让红岩的旅游业更加红火,自2003年首届月柿节以来共接待游客近两百万人次。
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红岩新村的村民们正在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西北新村小学简介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简介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创建于 1941年 10月,是一所拥有七十年发展历史的传统老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拥有浓郁的体育艺术和校园文化氛围。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校园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并逐步形成以体育艺术为特色的学校发展格局。自八十年代起,学校足球队曾先后五次代表兰州市参加全国“贝贝杯”足球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01年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中华小甲A足球比赛”获得优秀奖。2000年学校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兰州市教育发展542工程示范性小学”;学校也曾多次获得城关区教育质量银杯奖和铜杯奖,被命名为城关区“大课间活动示范学校”。
在自己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小人已经创造了辉煌的昨天;如今,全校师生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还在继续努力,为学校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