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普定县特大干旱粮食受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普定县2011年秋粮生产受灾情况调查报告
今年6月中旬以来,普定县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害,全县大部分乡镇降水量小于一百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八成,已造成18.5万人受灾,9万人饮水困难,15.4万亩粮食农作物受损,全县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受到影响。为及时掌握干旱对全县秋粮生产影响的新情况、新数据,为党委政府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消除百姓恐慌、确保社会稳定提供决策依据。县发改局积极组织人员于2011年8月31至9月1日,采取询问、了解分析、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全县7个乡镇、21个村寨及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对秋粮生产受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粮食需求的基本情况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县城距安顺市28公里,距贵阳市118公里,属于典型的农业县,主要秋粮生产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大豆。全县总面积1090.49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317个行政村和10个居委会。201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5.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万人,非农业人口3.3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7.87万人,全县耕地面积250164亩,其中水田107044亩,旱地143120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1亩。2010年度全县粮食总产量129073吨,粮食需求量198506万吨,粮食供给141452吨,粮食缺口57054吨,从主要粮食品种供需情况看,2010年稻谷产量64777吨,供给量67862吨,稻谷需求量69010吨,除去国家储备粮轮换外,基本能够自产自足,2010年玉米产量54793吨,需求量102598吨,缺口47805吨,缺口量较大,1其主要原因是养殖业发展快,用量增多。2011年全县秋粮播种面积共21.78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0.1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1.62万亩。
二、我县粮食受灾情况的调查结果
此次共调查了7个乡镇、21个行政村、110人次,调查中调查人员深入到各乡(镇)与政府干部职工及农户一起讨论分析受灾情况,与他们进行意见交换,并实际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全县秋粮受灾面积较大,粮食产量减产。调查统计,截止9月1日,全县稻谷受灾面积7.3万亩,成灾5.08万亩,占种植面积50%,绝收4.06万亩,占种植面积40%,预计稻谷产量35735吨,比上年减产29042吨,减产率45%;全县玉米受灾8.1万亩,占种植面积69.7%,绝收3.48亩,占种植面积30%。预计全县玉米产量40555吨,比上年减产14238吨,减产率26%。调查受灾的村寨中,稻谷受灾较为严重是城关镇新堡村,马官镇田关村、下坝村、中坝村,马场镇杜家村、落龙村;玉米受灾相对严重是龙场乡大地村、鸡场坡乡新寨村、播简村、坪上乡糯东村。
(二)粮食质量明显下降。由于稻谷正处于抽穗期,受干旱影响,灌浆不够,造成生长水稻籽粒不饱满,杂质大,质量明显下降。受灾玉米则是籽粒干瘪,不完善粒增多,容重降低,整体质量比去年下降。
三、下一步我县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
(一)抗旱形势依然严峻,稻谷减产可能增大。据气象部门
分析预报结果,从9月3日开始未来10天,普定白天和夜间将是零星雷雨和阵雨天气,降雨概率30%至发71%,也就是说降雨可能性大,但降雨量不大,如果气象部门预报结果准确,预计未来10天旱情有所缓解,但只对还没受灾的水田起作用,对于干开裂的抽穗水田稻谷已失去作用,而玉米基本接近收割期,降雨已没多大作用。因此如果旱情得到缓解,稻谷比去年减产29042吨左右,如果干旱持续,稻谷减产量还有增大的可能,而玉米产量基本确定在14238吨左右,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二)全县稻谷缺口约9000吨,玉米缺口30000吨左右。预计全县稻谷产量35735吨,加上市县储备库存、农户储粮库存,预计2011年12末全县稻谷储存量在60000吨左右,预计2012年稻谷需求量69000吨,2012年稻谷缺口约9000吨,2010年在全县稻谷丰收产量64777吨的情况下,2011年季节性缺粮人口约1.5万人,预计2012年季节性缺粮人口将达到10万人左右。而玉米缺口与去年相比预计减少,但减少量不大,主要原因是全县养猪存栏数减少,玉米缺口30000吨左右。
(三)当前粮食价格上涨,上市量明显减少。普通大米价格半月来市场价格从2.3元/斤涨至2.5元/斤,涨幅8.6%,优质大米市场价格从2.6/斤涨至2.9元/斤,涨幅11.5%。玉米价格半月来价格从1.0元/斤涨至11元/斤,涨幅10%,玉米涨价的原因主要是受吉林、河南等产粮大省玉米价上涨影响。
(四)4个月内粮食紧缺状况不明显,5个月后可能出现口粮紧缺状况。虽然受灾害影响,但由于农户储粮抗旱意识加强,自己储备粮食抗旱,预计未来3至4个月内全县粮食不会出现
紧缺状况,但从2012年2月至9月,受灾农户将可能出现口粮紧缺状况。从省内外的情况看,产量大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早稻已基本入库结束,中晚籼稻谷已正式收割上市,从目前国家粮食局掌握报道的情况看,产量影响不大,但收购价格明显比上年上升,早籼稻谷收购价1.18-1.22元/斤左右,比上年收购价1.05-1.08元/斤涨幅12.3-13%,价格相比上涨幅度大,但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涨幅在正常范围内。贵州大面积受灾预计收购价格上涨,但由于国家储备粮库存充足,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涨幅在调控范围内,估计不会出现抢购粮食的恐慌局面,但由于灾情的不确定性,加上我县暂无大米成品粮储备库存,国有粮食企业商品大米粮库存又较少,全县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考验。
四、确保我县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党委政府要加大抗旱救灾工作力度。县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今年全县秋粮受灾问题,要加大抗旱救灾措施力度,并随时根据气象部门的气象分析预报结果,深入受灾一线及时了解分析旱情,并根据受灾情况,及时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尽全县之力将受灾损失降到最小。
(二)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抗旱救灾能力。当前我县农田水利建设不容乐观,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明显,据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地方虽有抗旱水源条件,由于水利设施薄弱,导致抗旱成本高,有些农户由于抗旱成本较高自动放弃抗旱,本来可避免受灾而造成受灾。因此县委政府应抓住今年国家重点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的机遇,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加大
对我县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增强抗旱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县粮食生产能力不受自然灾害的较大影响。
(三)加强舆论宣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旱情监测,随时掌握新情况,作好正面引导宣传,消除百姓恐慌,确保社会稳定。针对持续的旱情,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人员,搞好旱情监测,并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媒体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保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增强信心,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抗旱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五、关于发改局抓好当前粮食工作的几点思考 县发改局作为县政府职能部门,在旱灾仍然持续的严峻形势下,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一是积极参与和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力争上级发改和水利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好项目资源,实施好,落实好;二是加强市场监测,随时掌握市场粮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上报;三是充分发挥局属所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和龙头企业作用,对纳入宏观调控的加工企业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随时可以进行加工,保证市场供给;四是认真检查现有储备粮库存,确保政府储备的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调得动、用得上;五是加快放心粮油工程供应网点建设,并备足充足的粮源,特别是备足救灾救济成品粮粮源,以方便百姓购买粮食;六是通过努力,争取县政府按照省政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成品粮储备,同时保证成品粮油随时出库,确保市场粮油不断档、不脱销;
七是做好应急预案启动的充分准备,切实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用,确保应急需要,使全县粮油价格相对平稳,粮油食品价格涨幅在合理范围内。
调查时旱灾还在持续,我们将密切关注掌握旱灾变化情况,及时向政府提供旱灾新情况,把抗旱保供应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和最重要的民生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确保全县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说明:
1、调查报告中全县人口、种植面积、2010年粮食产量数据来自县统计局、县农业局。
2、调查报告中2010年全县粮食需求量、粮食供给量、粮食缺口量数据来自2011年全县粮油供需平衡调查上报数据。
调研组组长:章京鸣(发改局副局长)
成员:章京鸣黄家美赵洪江徐 波曹 箐
执笔人:赵洪江吴 贤
第二篇: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调查报告
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境内不降或少降雨雪,我县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情,致使小麦、甘蔗、香料烟、油菜、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了小春粮食产量和冬农开发效益。部分农村水源枯竭,导致人畜饮水困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造成经济直接经济损失5100万元。我队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办公室关于开展旱情动态跟踪调查的通知》(云调办字〔〕8号)文件要求,及时成立旱情调查小组,全员出动,深入全县9个乡镇、10个村寨,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我县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受灾情况
(一)农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3.56万亩,成灾7.78万亩,绝收3.54万亩,受灾面积占全县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49万亩的82.23%。其中:粮食作物受灾6.77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具体地,小麦受灾4.42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马铃薯受灾1.55万亩,冬玉米0.61万亩,荞类0.19万亩。
(二)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经济作物受灾面积为4.73万亩,成灾2.81万亩,绝收0.99万亩。其中:甘蔗受灾2.50万亩,蔬菜受灾0.96万亩,油菜受灾0.65万亩,香料烟受灾0.38万亩,茶叶受灾0.11万亩,咖啡受灾0.07万亩,蚕桑受灾0.06万亩。另外,经济林果受灾2.06万亩,成灾0.34万亩,绝收0.19万亩。
(三)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受持续干旱少雨高温天气影响,部分水源枯竭,导致我县部分农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6139人和54403头(匹、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
二、旱情对大春生产存在的隐性问题
据气象部门预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发生秋、冬、春、初夏连旱的可能性很大,将对我县大春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全县已有3.13万亩农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占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水田缺水面积5.06万亩,旱地缺墒面积217.88亩。旱情若继续蔓延下去,土地将会因缺少水份干涸开裂,农作物无法翻耕播种成活,大春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农业丰收无望。
三、抗旱救灾情况
面对严峻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全县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服务,认真抓好防大灾抗大旱各项措施的落实,省农业厅先后两次派出抗旱保生产工作组,亲临我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有力促进了抗旱保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及早安排部署,及时掌握旱情。根据气象部门的气象分析预报结果,县委、政府及时发出做好当前防旱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积极落实抗旱防旱措施。组织农业、水利、防汛办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实地调查旱灾情况和指导抗旱工作。农业局及时抽调50名农业技术人员组成5个抗旱救灾工作组,分头进驻9个乡镇,进村入户组织抗旱救灾并进行技术指导,共投入农业技术人员325人次,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及时调整、准确统计农业生产受灾情况,为县委政府提供科学的防灾抗旱决策依据。
(二)抓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抢修维护。全县各级水利部门积极组织抢修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清理疏导小型水利灌溉渠道,山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加快水毁工程修复进度,为保水抗旱、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
(三)科学调度,切实加强用水管理。
(四)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抗旱救灾。相关部门抓紧调购小型抽水机水管等抗旱物资,认真做好原各类抗旱抽水机具的维修保养,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5万元。
(五)广泛宣传。针对持续的旱情,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媒体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保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增强信心,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抗旱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六)科学管理,分类指导。针对各乡镇的土质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县农业局充分利用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坚持抗旱保苗和精细管理相结合,因苗因地,同时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实施。沿河的沙土和两合土田(地),土壤渗水性能好,采取灌“跑马水”的办法;山冈地旱地放水困难,灌溉条件差,采取引水入田后分墒泼浇的办法;坝区多为高稳产田,以水稻土为主,利用墒沟进行调浇和直接利用水管喷浇;在劳动力充足的地方,推广中耕、施肥、浇水“三合一”的精细管理模式,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对受灾较轻的作物采取秸杆覆盖,地膜覆盖等办法来减少水份蒸发,推广高吸水树脂、旱地龙的抗旱技术,增施拔节肥促进增产。对油菜作物进 行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采取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懂得双结合措施促进油菜生长;对正在砍收的甘蔗采用快锄低砍技术,提高宿根蔗抗旱能力;对高坑田或因旱严重缺苗田块及绝收的作物,及时组织农村群众进行改种、补植、补种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耐旱作物,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耐旱优良品种和各种旱种节水技术,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我县抗旱救灾保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小春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或绝收,部分农户存粮少或已无存粮,出现严重缺粮现象。
二是抗旱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旱情严重,目前已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抗旱救灾保生产的需要,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由于我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大部分耕地为山坡旱地,自然条件的局限性加大了抗旱的成本和难度。
四是抗旱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乡镇旱情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及保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旱情监测手段,难以为科学抗旱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防灾避灾抗旱保收能力不强。
六是因旱情的持续,影响了今年大春生产工作,春耕备耕受到严重影响。
五、建议和要求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实施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业损失副业补等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证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到位,保障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抗旱救灾。
(四)加强水利建设,确保农田灌溉。
(五)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工作。
(六)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第三篇:某县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的调查报告
某县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的调查报告
某县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的调查报告
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境内不降或少降雨雪,我县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情,致使小麦、甘蔗、香料烟、油菜、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了小春粮食产量和冬农开发效益。部分农村水源枯竭,导致人畜饮水困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造成经济直接经济损失5100万元。我队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办公室关于开展旱情动态跟踪调查的通知》(云调办字〔〕8号)文件要求,及时成立旱情调查小组,全员出动,深入全县9个乡镇、10个村寨,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我县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受灾情况
(一)农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3.56万亩,成灾7.78万亩,绝收3.54万亩,受灾面积占全县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49万亩的82.23%。其中:粮食作物受灾6.77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具体地,小麦受灾4.42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马铃薯受灾1.55万亩,冬玉米0.61万亩,荞类0.19万亩。
(二)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经济作物受灾面积为4.73万亩,成灾2.81万亩,绝收0.99万亩。其中:甘蔗受灾2.50万亩,蔬菜受灾0.96万亩,油菜受灾0.65万亩,香料烟受灾0.38万亩,茶叶受灾0.11万亩,咖啡受灾0.07万亩,蚕桑受灾0.06万亩。另外,经济林果受灾2.06万亩,成灾0.34万亩,绝收0.19万亩。
(三)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受持续干旱少雨高温天气影响,部分水源枯竭,导致我县部分农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6139人和54403头(匹、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
二、旱情对大春生产存在的隐性问题
据气象部门预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发生秋、冬、春、初夏连旱的可能性很大,将对我县大春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全县已有3.13万亩农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占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水田缺水面积5.06万亩,旱地缺墒面积217.88亩。旱情若继续蔓延下去,土地将会因缺少水份干涸开裂,农作物无法翻耕播种成活,大春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农业丰收无望。
三、抗旱救灾情况
面对严峻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全县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服务,认真抓好防大灾抗大旱各项措施的落实,省农业厅先后两次派出抗旱保生产工作组,亲临我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有力促进了抗旱保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及早安排部署,及时掌握旱情。根据气象部门的气象分析预报结果,县委、政府及时发出做好当前防旱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积极落实抗旱防旱措施。组织农业、水利、防汛办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实地调查旱灾情况和指导抗旱工作。农业局及时抽调50名农业技术人员组成5个抗旱救灾工作组,分头进驻9个乡镇,进村入户组织抗旱救灾并进行技术指导,共投入农业技术人员325人次,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及时调整、准确统计农业生产受灾情况,为县委政府提供科学的防灾抗旱决策依据。
(二)抓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抢修维护。全县各级水利部门积极组织抢修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清理疏导小型水利灌溉渠道,山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加快水毁工程修复进度,为保水抗旱、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
(三)科学调度,切实加强用水管理。
(四)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抗旱救灾。相关部门抓紧调购小型抽水机水管等抗旱物资,认真做好原各类抗旱抽水机具的维修保养,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5万元。
(五)广泛宣传。针对持续的旱情,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媒体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保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增强信心,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抗旱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六)科学管理,分类指导。针对各乡镇的土质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县农业局充分利用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坚持抗旱保苗和精细管理相结合,因苗因地,同时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实施。沿河的沙土和两合土田(地),土壤渗水性能好,采取灌“跑马水”的办法;山冈地旱地放水困难,灌溉条件差,采取引水入田后分墒泼浇的办法;坝区多为高稳产田,以水稻土为主,利用墒沟进行调浇和直接利用水管喷浇;在劳动力充足的地方,推广中耕、施肥、浇水“三合一”的精细管理模式,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对受灾较轻的作物采取秸杆覆盖,地膜覆盖等办法来减少水份蒸发,推广高吸水树脂、旱地龙的抗旱技术,增施拔节肥促进增产。对油菜作物进
行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采取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懂得双结合措施促进油菜生长;对正在砍收的甘蔗采用快锄低砍技术,提高宿根蔗抗旱能力;对高坑田或因旱严重缺苗田块及绝收的作物,及时组织农村群众进行改种、补植、补种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耐旱作物,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耐旱优良品种和各种旱种节水技术,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我县抗旱救灾保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小春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或绝收,部分农户存粮少或已无存粮,出现严重缺粮现象。二是抗旱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旱情严重,目前已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抗旱救灾保生产的需要,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由于我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大部分耕地为山坡旱地,自然条件的局限性加大了抗旱的成本和难度。四是抗旱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乡镇旱情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及保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旱情监测手段,难以为科学抗旱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防灾避灾抗旱保收能力不强。六是因旱情的持续,影响了今年大春生产工作,春耕备耕受到严重影响。
五、建议和要求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实施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业损失副业补等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证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到位,保障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抗旱救灾。
(四)加强水利建设,确保农田灌溉。
(五)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工作。
(六)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第四篇:乡干旱受灾情况汇报材料
乡干旱受灾情况汇报材料
乡全乡总面积48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41公顷。年实现生产总值1.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0元。经济收入主要以烤烟、玉米、畜牧业为主。
一、旱情及受灾情况今年,是乡连续遭受的又一个灾年。自11月份以来,全乡出现持续干旱高温天气。11至1月份,总降雨量仅为34.3毫米,较往年大幅下降。持续干旱造成地上水补充不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溪河衰竭、水井、水窖蓄水不足。全乡约4.7万亩小春受干旱灾害严重,其中小麦约1.645万亩,大麦豌豆约0.8万亩,约1.41万亩,损失1645油菜约0.845万亩,余万元;约
1.1万株林苗受灾,其中杉树约1万株,泡核桃约0.1万株,损失10.3余万元。全乡约2万人口,2.835万头大小牲畜面临饮水困难。同时,严重的旱情也使年的春耕备耕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早在今年11月份,针对连续的持续高温干旱情况,我乡就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和工作计划,做到了未雨绸缪,成竹在胸。一是早动员。在出现天气干旱后,乡党委政府组织召集乡各村委会干部、乡直各单位人员及时召开了抗旱减灾工作动员会,对抗旱减灾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布置,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作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切实做到有备无患。二是早宣传。发动各村委会班子成员和全乡干部职工深入到村寨进行广泛宣传,全面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紧缺、耕作靠人力等各种困难。三是早准备。乡党委、政府领导带领相关站所负责人全线察看水池、水窖蓄水情况,指导群众修复重点渠段,小水池和小水窖,为蓄水作了充分准备。同时水泵、运水车等抗旱救灾机具,发动群众补充蓄水。对一些闲置地块,可能没有收成的地块,以及受病虫害、干旱严重的地块,由乡联村领导和村委干部到各村各户督促农户作好翻犁工作,为春耕备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一是成立了抗旱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副职分片包干、一般干部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为有效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针对旱情,把抗旱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四班子会议,制定出抗旱减灾工作实施方案,为抗旱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乡党委、政府领导以身作则,对抗旱减灾工作的准备、动员、实施、督察等环节,严格要求,亲临现场,分片包干,层层把关,切实增强了干部群众做好抗旱减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乡干部群众中形成了众志成城抗旱的工作局面。
(三)措施有力,确保实效一是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积极疏导水渠,检修蓄水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水利设施,为下步的春耕备耕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在保障生活用水的同时,积极支持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处理后可用于灌溉的,再次利用到田间搞灌溉,力争把现有的水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整合一切力量,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投入抗旱减灾工作。通过干部群众的努力,全乡14个村委会,112个村民小组,全面把旱情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已经绝收的麦地,已全部翻犁,为烤烟生产做好了准备。结构调整规划外的田地,还有收成的,积极运水灌溉,争取多有一份收成。四是加强监督,确保抗旱工作中的相关事宜及时处理、物资及时到位、矛盾及时化解,各项用水、管水和物资保障等抗旱减灾措施切实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小旱灾造成的损失。
(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在全力抓好抗旱减灾工作的同时,针对今年特殊
旱情,及早筹备春耕备耕工作,把好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的购进和销售关,加大农资检查执法力度,让群众用上优质合格的农用物资,确保今年农业效益、农民增收迈上新台阶。
第五篇: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工作报告
我镇辖属47个村,46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6.8万多人,总农户1.98万多户。现有耕地8万余亩,其中田5.46万亩,土3万余亩。由于今年入春以来持续高温天气,至今尚未下过一场浸透雨;田头蓄水涸竭,冬囤水田、塘、库、堰蓄水急骤下降,水量严重不足。土头缺水缺墒。目前已给小春生产造成影响,如持续下去,将会给大春播栽造成极大困难。现将我镇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春农作物受旱情况
截止目前全镇小春粮食作物受旱1.3万亩,占总播的62%,成灾0.8万亩,绝收480亩。油菜受灾0.9万亩,成灾0.46万亩,绝收400亩。
二、大春干旱情况
1、播种情况,现已播玉米种1.4万公斤,可栽大田0.72万亩;水稻播种4.8万公斤,可移栽大田4.8万亩。因干旱玉米苗出苗不整齐,苗子长势纤弱,水稻出苗率较差。
2、大田蓄水情况。总田5.46万亩,现有水田,花花水田面积2.76万亩,占总田51%,当前干旱较严重的村有古塘、广学、分水、陈河、茅坪、石庙、一步等10余个村,有部分干旱严重的社干田达70%左右,水稻栽插极为困难,甚至个别农户人畜饮水都很困难。
三、采取的主要抗旱措施
观音镇党委、政府针对今年干旱的严峻形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抗旱指挥部,要求全镇上下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全力以赴进行抗灾自救,由各片区、村主任为第一负责人,加强领导,采取因地制宜调剂水源、抽水保苗,做到水路不通走旱路等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同时,镇机关联系村干部要深入到抗旱第一线,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开展抗旱自救工作,起抗旱夺保春播的高潮。
(二)严密监测旱情动态,及时上报。针对当前干旱情况,各村及农业部门严密监测旱情动态,严格执行旱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积极动员,开展科技治旱。一是由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相关涉农部门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科技制旱;二是积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采取以水制旱、以早制旱、以科技制旱、以旱制旱、以多制旱等“六制旱”措施抗旱育苗保苗,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防治等技术指导,尤其是要抓好今年水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玉米螟虫等病虫害预防指导工作。在主攻单产上下功夫,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四是农技部门要认真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及水稻机械化插秧等示范片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科技推广。同时积极抓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的推广应用,认真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制旱水平;五是科学调度,千方百计做好保水蓄水工作。按“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水源,提引河水,拦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做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六是全力做好抗旱保障工作。各涉农部门做好柴油、电力、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方便农民,服务于农业生产;七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结合本地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水则水”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广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即玉米-红苕-马铃薯,花生-冬豆-马铃薯等模式。
由于我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提水保苗、播栽成本高,投入资金量大,农民投入困难,需多方投入抗旱资金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恳请县府安排抗旱资金,确保我镇大春生产面积的落实,实现全年粮食稳中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