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尝试“立体化”党课教学模式,打开大学生入党教育新天窗
我校尝试“立体化”党课教学模式,打开大学生入党教育新天窗
据统计,我校目前有学生党员2751人,预备党员1337名,入党党积极分子15026名,大学生申请入党人数已经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7%。学校设有专门的党校机构,配备了专门的领导、管理人员及教师,每年的党课培训都达4000人次以上。为提高我校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基于生动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开始尝试“立体化”党课教学新模式。
实践证明,党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思想素质的提高。据调查,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党课教学还绝大多数采用比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形式老化,教学模式陈旧、、内容枯燥、手段单调、学员被动接受等弊端。
一直以来,由于管理、师资等方面的原因,我校的党校教学也存在上述问题,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课教学的新要求,也落后于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近年来,大学党校客观分析了我校党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准确把握我校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行之有效的新的“立体化”党课教学新模式,并应用于实践。
我校的“立体化” 党课教学新模式,将综合运用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图片、道具等实物素材,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将大学生入党党积极分子引入特定场景,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把听与想、看与说、灌与引、授与益有机结合,使教育主题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实现了由“单向型”、“抽象型”、“灌输型”、“封闭型”教育向“互动型”、“直观型”、“菜单型”、“开放型”教育的转变,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我校 “立体化” 党课教学新模式的尝试,实现了学员从“不愿听到乐意听”,突出了学员学习的主体性,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突出了内容的针对性;实现了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突出了组织的灵活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
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
——文言文教学“五部曲”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中学 张汝聪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如何让学生摆脱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让文言文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多思索、勤总结。在二十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读”“说”“析”“背”“写”五步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模式 “五部曲”
本人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有二十多年,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对农村孩子来说,读文言文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现阶段教师讲授文言文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承祖国文化、丰富现代汉语、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增强国民文化底蕴的需要,也是学生赢得考试的需要。在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灌输式的串讲。教师落实了八字方针即“字字落实,句句讲清”,一字一句的讲解翻译,将所有知识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学生。几乎每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都如出一辙,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文言常用句式;翻译课文等千篇一律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完全失去对文言的兴趣。许多充满着情趣的文言被肢解成了字词的讲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学生方面,在中考这个大的指挥棒下,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主体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淡薄。中考这个无形的指挥棒禁锢着课堂学习,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有些同学觉得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中考,平时完全无用武之地,这就使得学生从客观上不愿意多接触文言文了。还有就是文言文学习起来费劲,读起来拗口,难于理解也是导致学生不愿学的原因。
二、进行文言文教学有效探索的必要性 这种现状,让我们教师探索文言文教学怎样教才科学?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近几年,听了语文界泰斗余映潮老师的课,还自学了他的一些著作,本人觉得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让课堂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我心想将这种板块式教学模式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会是个不错的尝试。
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这就是“读”“说”“析”“背”“写”文言文五步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五部曲”文言文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第一部曲“读”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文言文,读是非常重要环节。
1、读准字音。只有读准音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原意。如:《〈论语〉十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的“说”,不读“shuō”而读“yuè”。《陈太丘与友期》中“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的“不”,不读“bù”而读“fǒu”。《出师表》中“陟罚藏否,不宜异同”的“否”,不读“fǒu”而读“pǐ”。这些容易误读的字需要老师范读或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听读的目的,更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在无形中培养文言语感,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好铺垫。
2、加强指导。文言文的读并不是让学生把每个字念出来就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诵读方法。①读准节奏。这里的节奏指的是停顿、断句,是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断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如《〈论语〉十则》中“吾/日/三省/吾身”、《幼时记趣》中“见/藐小之物/必/细究/其纹理”,这些难点就需要我们教师指点反复诵读,逐步形成语感。②读出语气和感情。情是古诗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朋友情、思乡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地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情,产生共鸣,展开联想和想象。
3、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全员参与的集体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读,自由分散的个别读,分角色的朗读,带有表演色彩的朗读,打擂台形式的比赛朗读等。可根据不同课文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同一篇文章也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结合。如我在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就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自由放声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师生朗读比赛;在精读课文时,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学生背诵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这节课学生学得乐在其中,我想主要是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总之,“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上,如果师生都能入神朗读,乃至成诵,把无声的文字读得有声有色有味,读出作者的心声,读出作品的情感,读出学生的独特个性,那么学生对文言文畏难情绪定必轻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朗读作为一个环节,而是要把朗读贯穿全文,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第二部曲:“说”
1、说内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这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如此,文言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通常在一些浅显文言文的教学时,学生在通读文章后,我往往会设计一个问题: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或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虽然有时学生所讲与文章有所偏差,甚至闹出一些笑话,但这样一说,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既锻炼了口才,又训练了思维。
2、说翻译。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把文章每句话用现代文“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口头翻译课文,这样不仅了解了文意,还深入地了解相关的文言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了丰富文言词汇,提高了文言阅读水平。当然,教师不是把所有事交给学生,啥都不做了,相反,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翻译文章的方法外,还应当在难点、疑点处及时地给予点拨。
3、说疑问。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障碍时,我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肯定他的善于思考。例如,在讲《桃花源记》时,其中有一句“夹岸数百步”中的“夹”究竟读什么音,学生提出了疑问,我马上鼓励他们自己去查《古汉语词典》,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读音,学生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一旦被教师肯定,他们便会更愿意表现自己,更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说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不拘一格,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如《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一般的看法,都认为他“鄙”“陋”,但有的学生却认为鲁庄公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能够向“曹刿”这样的小人物请教,虚心听取他的意见,有善于“纳言”的性格特点。对此,教师应予以肯定。再如在学习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后,我提了个问题:“大家面对着在顺境中不浮不骄,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苏轼,面对着一生始终拥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风月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静思片时刻,学生即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说:“生活中也许有很多挫折,但是一定要乐观面对。”有说:“当上帝为我关闭一扇大门时,也为我开启了另一扇大门,那一定会是我另一份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有说:“当挫折成为拌脚石时,退一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三)第三部曲:“析”
这里的“析”是“讲析”。对“讲析”这一传统教学手段的一味排斥,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一些教师打着践行新理念的幌子同样拒绝讲析,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结果是课堂气氛烈烈轰轰,学生课后脑袋空空。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讲,总得有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归纳、总结„„讲解、讲析不仅应当,而且必须,关键是讲多少、讲多深、哪里需要略讲,哪里需要详讲。在教学中,我一般在如下方面进行讲析:
1、讲析文章主题。如在讲授《马说》时,学生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我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作者之所以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作者韩愈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而且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端。所以作者产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再如教《伤仲永》时,学生在谈方仲永成为“常人”的原因时,只会迁怒于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忽略了方仲永本人“不求上进”这一原因。这时教师不妨追问一句“方仲永变为常人,泯然众人,仅仅只是他父亲造成的吗?”仅此一问,常常能点醒学生更加深入地阅读和分析课文,对文章中心、作者的意图有更深刻的理解。
2、讲析文章语言。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读一读,比较两个比喻句有什么不同,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水中藻、荇交横。
学生一读,就说改句少了个盖字。我就让他们闭上眼睛,再细读这两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再细读了几遍,有说:“多了个盖字,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还有说:“原句不仅写出了月色的澄清,更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通过盖字,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再如在教授《爱莲说》时,我由品析文章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形象美。然后请学生针对描写莲的句子议一议,可以看出、读出、悟出多少种“美”来。通过讨论点拨:看出画面美、形态美;读出语音美、情感美;悟出品格美、气质美、正直美„„最后,我水到渠成地归纳: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花外在姿态的赞美,其实是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
3、讲析文章写作技法。如在讲析《小石潭记》的美点探寻时,我说:“本文美不胜收,妙点纷呈。我们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体会课文的特别之处,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接着,我举了个例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12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小石潭周围古树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的清淡之景,也隐隐透露出作者的幽幽喜悦。”然后我要求学生读第二段,须读出一个妙点,读出美。过了一会,有生举手,一个说:“妙在比喻修辞的运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个说:“妙在动静结合的写法。‘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游鱼的欢快,由此也感染了作者。”另一个说:“妙在侧面描写。以鱼写水,未着一‘水’字,却将水的清澄写到了极致,堪称妙绝!”
学生在老师的讲析中体会文章用词之巧、写法之妙、内容之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第四部曲:“背”
读的最高境界是背诵。张志公先生曾说:“学习文言文必须背诵,背诵起很大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文言文那种语言材料和语言习惯,是我们从实际生活里学不到的。背熟了若干篇文章,就纯熟地积累起了若干有用的文言的语言材料,形成了某些基本的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这样才能初步掌握文言„„所以要多背,背得越多越有效。”
1、还原法。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这样几番下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又能更深一层掌握文意,还能从中领略到不同于现代文之美。如《爱莲说》一文中第一段,学生不易记诵,于是我就通过还原的方式,让学生翻译我还原成课文原句,然后我翻译学生还原,如是几番,很快学生便诵之如流水。
2、纲目线索法。如,背诵《桃花源记》按照文章的线索;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也就理清学生思路,对课文内容的详细记忆,这样沿着作者写作思路背诵,也自然能很快背下来了。
3、对比记忆法。有的文章或段落,其行文非常有特点。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行文的某些特点,对学生的记诵是非常有好处的。如《鱼我所欲也》的最后一段,对比的特点尤为明显。再比如《岳阳楼记》的第三、四段,文章运用悲喜、明暗对比,教师指导学生弄懂了这些段落中采用对比这一行文特点,学生的背诵和记忆就容易得多,也会有效得多。
需提出注意的是,学生在背诵完了后,老师的检查落实非常有必要。我设三道关卡确保背诵的顺利进行。一是小组长关。每四人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早晚读由小组长检查。二是课代表关,小组长检查完后,报给科代表,由科代表在“背诵”一览表上积分,进行公示,形成竞争。三是老师关。上课前五分钟,抽签检查两三个同学,当堂背诵,这既是督促,又是展示。对不合格的同学,督促其按时补上。这样就可保证背诵要求的落实,促使学生将文言内化为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五)第五部曲:“写” 作为初中学生,在写作方面如果能从文言文中汲取营养,不仅可以学到遣词造句法,还可以学到文章结构法,以及各种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还应落实到写作上来,“让学生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借鉴,逐步学会写作、创作,并最终有效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生活、再现生活,有效地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个性化的生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写作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体验、挖掘,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1、改写。可以写一个片段。如教学《曹刿论战》,和学生探讨详略安排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描写一个片段,展现“齐人三鼓”之后,鲁军击鼓,鲁军怎样士气旺盛,齐军怎样士气衰竭的战斗情形的。这个写片段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明白把握战机的重要性,而且使“齐师败绩”显得具体可感又真实可信。也可以改写整篇文章。如学了《狼》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该文改编成课本剧,不仅编,还演出来。学生改得兴致勃勃,演得也卖力。最后演得最好的那组,还在级部第二课堂展示上作了表演,取得大家的一致称赞。
2、仿写。如学了《陋室铭》后,我让学生仿写该文。结果收上来的作业令我眼界大开:
一生写了《师徒铭》:师不在老,博学则名。徒不在敏,努力则灵。斯是教室,惟吾学兴。柳树映门绿,阳光入窗明。谈笑皆鸿儒,往来非白丁。可以弹钢琴,阅心经。无叮嘱之乱耳,无生计之劳形。出发上五中,留驻上职校。校长云:何差之有?
还有一生写了《学习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中游则灵。斯自习课,独我闲情。纸条传得快,手脚动得勤。琢磨玩花样,寻思看手机。无父母之唠叨,无师长之提醒。虽非篮球声,堪比台球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3、写读后感。比如学习《幼时记趣》,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学生受启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玩泥巴”“捉迷藏”“烤番薯”“用竹叶、手指等吹曲”“捉蝇之趣”“钓鱼之趣”“玩玻璃弹子”„„儿时之趣尽集于课堂,学生着实来了一次甜蜜的回忆。既激发其学习兴趣,又提升其写作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如学了《伤仲永》后,我以《由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让学生写读后感,学生交来的作业可谓异彩纷呈,现摘录某段:“成功=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的名言告诉我们:勤奋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这些故事流传数千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感召着我们:成功者不一定是聪明人,但成功者一定是勤奋的人。对待成功,我们不能因自己有天赋而坐等机遇,我们要谨记“勤能补拙”,用自己的勤奋砍断荆棘,劈裂顽石,架起桥梁,通向成功的目的地!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是为了考试而教,更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教。我的五步教学法,既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好学”“乐学”文言文起到了推动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愿与诸位同仁继续“上下求索”。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语文报出版社(2012、5)
3、《中学语文教学》(初中刊).语文报出版社(2012、10)
4、张羡昌:《文言文教学的“八”个一》,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
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新尝试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摆脱对文言文的厌烦情绪,让文言文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多思索,勤总结。在十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总结了“读”“说”“析”“背”“写”文言文教学“五部曲”。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模式;“五部曲”
笔者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已有十多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较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对农村孩子来说,阅读文言文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我们去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乐于学习文言文。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方法。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这一两年,我听了语文界泰斗余映潮老师的课,还自学了他的一些著作。本人觉得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让课堂呈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我觉得将这种板块式教学模式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会是个不错的尝试。
有了这个指导思想,我在文言文教学中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这就是“读”“说”“析”“背”“写”文言文教学“五部曲”。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五部曲”文言文教学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第一部曲“读”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分文章七分读”。学习文言文,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读准字音。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原意。如:《〈论语〉十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的“说”,不读“shuō”而读“yuè”。《陈太丘与友期》中“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的“不”,不读“bù”而读“fǒu”。《出师表》中“陟罚藏否,不宜异同”的“否”,不读“fǒu”而读“pǐ”。这些容易误读的字需要老师范读或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听读的目的,更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在无形中培养文言文语感,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好铺垫。
2.灵活多样的“读”。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全员参与的集体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读、自由分散的个别读、分角色的朗读、带有表演色彩的朗读、打擂台形式的比赛朗读等。如我在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就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在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自由放声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师生朗读比赛。在精读课文时,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学生背诵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这节课学生学得乐在其中,我想主要是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第二部曲“说”
1.说翻译。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把文章每句话用现代文“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口头翻译课文。这样不仅了解了文意,还深入地了解相关文言文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了文言文词汇,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当然,教师不是把所有事交给学生,相反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翻译文章的方法外,还应当在难点、疑点处及时地给予点拨。
2.说疑问。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障碍时,我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肯定他的善于思考。例如在讲《桃花源记》时,其中有一句“夹岸数百步”中的“夹”究竟读什么音,学生提出了疑问,我马上鼓励他们自己去查《古汉语词典》,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读音,学生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一旦被教师肯定,他们便会更愿意表现自己,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第三部曲“析”
这里的“析”是“讲析”。讲析不仅应当,而且必须,关键是讲多少、讲多深、哪里需要略讲,哪里需要详讲。在教学中,我一般在如下方面进行讲析:
1.讲析文章主题。如在讲授《马说》时,学生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我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作者之所以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作者韩愈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报国无门。所以作者产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再如教《伤仲永》时,学生在谈方仲永成为“常人”的原因时,只会迁怒于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忽略了方仲永本人“不求上进”。这时教师不妨追问一句“方仲永变为常人,泯然众人,仅仅只是他父亲造成的吗?”仅此一问,常常能提醒学生更加深入地阅读和分析课文,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主题。
2.讲析文章语言。例如在教《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读一读,比较两个比喻句有什么不同,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水中藻、荇交横。
学生一读,就说改句少了个盖字。我就让他们闭上眼睛,再细读这两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再细读了几遍,有说:“多了个盖字,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还有说:“原句不仅写出了月色的澄清,更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通过盖字,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再如在教《爱莲说》时,我由品析文章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形象美。然后请学生针对描写莲的句子讨论一下,能够看出、读出、悟出多少种“美”来?通过讨论点拨:看出画面美、形态美;读出语音美、情感美;悟出品格美、气质美、正直美……最后,我水到渠成地归纳: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花外在姿态的赞美,其实是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
四、第四部曲“背”
读的最高境界是背诵。张志公先生曾说:“学习文言文必须背诵,背诵起很大的作用。为什么?因为文言文那种语言材料和语言习惯,是我们从实际生活里学不到的。背熟了若干篇文章,就纯熟地积累起了若干有用的文言的语言材料,形成了某些基本的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这样才能初步掌握文言……所以要多背,背得越多越有效。”
1.还原法。将文言文译成片段美文,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这样几番下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便能熟记课文,又能更深一层掌握文意,还能从中领略到不同于现代文之美。如《爱莲说》一文中第一段,学生不易记诵,于是我就通过还原的方式,让学生翻译我还原成课文原句,然后我翻译学生还原,如是几番,很快学生便诵之如流水。
2.纲目线索法。如背诵《桃花源记》按照文章的线索;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D离开桃花源?D再寻桃花源。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背诵,自然能很快背下来了。
五、第五部曲“写”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还应落实到写作上来,“让学生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借鉴,逐步学会写作、创作,并最终有效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生活、再现生活,有效地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个性化的生活。”
1.改写。如教《曹刿论战》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描写一个片段,展现“齐人三鼓”之后,鲁军击鼓时,鲁军士气旺盛、齐军士气衰竭的战斗情形。这个改写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明白把握战机的重要性,而且使“齐师败绩”显得生动形象。又如学习《狼》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该文改编成课本剧,还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学生们改得兴致勃勃,演得也卖力。
2.仿写。如学了《陋室铭》后,我让学生仿写该文。结果收上来的作业令我眼界大开。一位学生写了《师徒铭》:师不在老,博学则名。徒不在敏,努力则灵。斯是教室,惟吾学兴。柳树映门绿,阳光入窗明。谈笑皆鸿儒,往来非白丁。可以弹钢琴,阅心经。无叮嘱之乱耳,无生计之劳形。出发上五中,留驻上职校。校长云:何差之有?还有一位学生写了《学习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中游则灵。斯自习课,独我闲情。纸条传得快,手脚动得勤。琢磨玩花样,寻思看手机。无父母之唠叨,无师长之提醒。虽非篮球声,堪比台球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是为了考试而教,更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教。我的“五部曲”文言文教学法,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好似文言文教学大海沙滩上的贝壳,难免有它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愿与诸位同仁继续“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张羡昌.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新模式[J].石家庄:商情,2013(01).
第四篇:大学生基础党课教育 入党动机讲稿
端正入党动机 争做合格党员
各位同学好,我是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关于党的理论知识。
今天在场的同学很多都是11级的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半年多的时间了。大学对我们而言,不但是一个知识积累、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过程。相信通过半年的学习和生活,大家已经对大学生活或者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但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能让我们受益终身的财富。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是关键。我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题是端正入党动机,争做合格党员,请大家和我一起浏览本次的内容要点。
一、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1、什么是入党动机
首先解释动机,动机是指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
入党动机是指申请入党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简单的说,就是为什么要入党?
端正入党动机,实际上就是从不正确入党动机到树立正确入党动机,并对正确入党动机不断实践和升华的过程。
在三月初的时候提到入党动机,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都会想到一个同志的名字,是什么?没错,雷锋。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到一份关于“90后眼中的雷锋精神”调查问卷,在这里和大家分享。问卷由“90后”的一名女兵发起,女兵叫乔婷娇,是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的孙女,我从中节选了一部分,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回去自己上网查阅。
【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万物的灵长,就是因为人类懂得仁爱,爱人爱己。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这种爱的力量就像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我们给予他人帮助时,他人也是在给我们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雷锋就是在无私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着人生意义。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所以我们永远都离不开雷锋精神。
【爱永远都不会过时】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 1
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雷锋精神要在新一代青年中发扬光大】
·我们正在从事的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先进的思想鼓舞斗志,雷锋精神同我们正在弘扬的时代主旋律完全合拍。雷锋的事迹既平凡又伟大,雷锋的精神既朴素又高尚,因而雷锋精神不能三月来四月走,我们这一代青年仍然要以雷锋为榜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美德,让雷锋精神在新一代青年中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如果雷锋活到了今天
【雷锋应该每做一件好事完就发一条微博】
·不少人说:“雷锋做好事是不留名,可他都写到日记里了。”我觉得,雷锋同志写写日记也是应该的,要是没有他的日记,我们或许会淡忘身边竟然还有过这样一位可敬的人。放到如今,我认为,雷锋同志应该每做完一件好事就发一条微博,这样能够认识了解到他的人就更多了。
【不能总是呼唤别人当雷锋,应该从自己做起】
·有了雷锋精神,我们心中存在善念,同学之间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帮助。
·我们不能总是呼唤让别人当雷锋,应该从自己做起。不应总是把私人得失看得过重。有付出才有回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一定会更美好。
我说一下我个人的见解。雷锋精神强调奉献和不求回报,我认为这种精神现在需要结合新社会的特点,不能机械地模仿和形式主义。比如,当雷锋在坐火车时,他帮列车员打扫卫生,这在当时是高尚的行为,但在现如今是不可能实现的。试想,你去打扫卫生,那列车员干什么?这样一来列车员不是没活干了?再说列车长也不会同意乘客去干列车员的工作,也不利于列车管理。再如,雷锋路上见工地上在运砖,就帮着一起运砖,当时这是在无私奉献,但在当今社会,建筑工地一般不准外人进入,如果你私闯工地,很可能会被保安抓起来。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把雷锋精神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相对照,只要在尊重社会现实,了解别人是否真正需要帮助,而且与个人利益相吻合的基础上,雷锋精神才能绽放美丽的光芒。
说了这么多关于雷锋同志,有同学回纳闷,雷锋是不是一名党员。他是,雷锋同志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于1961年2月加入党组织,1962年8月15日殉难,虽然他党龄很短,但是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每个党员的学习。特别是雷锋同志的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在他因公殉职之后,人们称赞他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
士。
谁知道中国共产党党员有多大数量?超过8000万!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我们的党员99%以上都在生产、工作、经营管理一线,都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是拥护党的主张,信仰党的理论,认同党的宗旨,追求党的先进性的中共党员。多数人的入党动机是比较纯正的,但是相比之下,确实存在有人“入党动机不端正”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组视频。
看来党员中队伍中也不乏有“腐败分子”的事实,有些人因为纯粹的信仰而入党。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一方面要对提出入党申请的人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考验”,一方面也要在其入党后“加强教育”。
在场的同学都是在11年入学初递交的入党申请书,我们可否回忆一下:我们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目的是什么,跟着我来分析一下自己最初的入党动机是否正确?
2、大学生不正确入党动机的表现和分析
(一)“功利”型
有的同学认为入党是做官的前提,入了党就可以做官,做了官就可以为家人、为自己谋取私利;有的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毕业后找一个好工作创造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连外企、私营单位接收大学毕业生时,也青睐党员;也有的认为现在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有威信,捞一张“党票”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等等。
这种入党动机是完全错误的,是与党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的。持有这种想法的入党申请人,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经不起艰难困苦的考验,最终必定会被人民所抛弃,会严重败坏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
(二)“虚荣”型。
有些人看到别人入了党,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羡慕不已,于是自己也写份入党申请书,企盼有一天自己能获此荣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那么我想说,“共产党员”之所以光荣,不在于这个名词本身,而在于它的内涵。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召着人们;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教育着人们;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舞着人们。
如果要求入党仅仅是为了光荣,而不与上述的责任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甚至没有一点献身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那么,在工作艰苦、环境险恶或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会在思想上动摇自己的入党信念,在行动上半途而废。
(三)“盲从”型。
有的同志认为大家都要求入党,相比较自己条件并不差,“随大流”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些同学入党动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待申请入党的问题往往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所以争取入党的行为往往有始无终。在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同学往往都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
(四)“被动”型
有的同学受家庭和亲朋好友的推动才递交申请书;有些同学因为父母都是党员,亲朋好友也多是党员,每当他们问及自己是否要求进步时,感到不入党似乎不光彩,被动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部分学生提出入党申请,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表现应当肯定。应该看到他们要求入党不是坏事,表明他在政治上要求进步。但同时必须看到这种入党动机主要来自于外力的推动,而并非出自申请者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愿望和对党的深刻了解。
一个人要求入党,首先应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如果仅仅是为入党而入党,就根本不够入党条件。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正确的入党动机也不可能持久。
(五)“报恩”型
为了报答党的培养之恩而要求入党,这种朴素的感情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仅仅有“报恩”的朴素感情是远远不够的。朴素的感情不能代替共产主义的觉悟和信念,更不能代替一个共产党员应具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应当在不断的自我修养中提高和升华。应该把朴素、直观的认识上升到自觉的、理性的高度。只有这样,入党动机才能更加清晰、深刻。
(六)“成长型”
追求上进型的学生虽有一种较为纯朴的上进心,但他们将入党作为自己追求学业上成功的重要附加因素。这部分学生要求入党,主要是受新闻媒体的宣传,受社会舆论的激励,而产生入党动机的。
了解了这6种入党动机以后,大家有没有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自己曾经想法是这样的话,也没关系,因为认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提升,证明今天没有在这里浪费时间,多少学习了点儿东西。入党的确是个人追求进步的途径,但是这种进步不应是为了面子和狭隘的个人成长的目的,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个人能在历史进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每一名企盼入党的新同学,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我们的信仰才是纯洁的、正确的,我们的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党。
3、什么是正确的入党机 党章第2条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正确的入党动机为:
在思想上承认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并在行动上努力实践,积极投身于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事业,才能说他具备了正确的入党动机。
也就是说: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
4、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着实现确定的目标而奋斗;而目标又使人产生动力,形成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目标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就构成了动机。有较强的入党愿望新同学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
因此,对于要求入党的新同学来说,树立正确的人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共产主义的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对于党来说,如果党员的奋斗目标不正确,就意味着他要谋取其他的目标,从而损害党的纯洁性,影响党的形象,破坏党的战斗力。
例如:个别党内的腐败分子等等,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影响了党的形象。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入党的目标不正确、意志不坚定,即使入了党,也难免会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不仅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而且毁了自己。
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难免这样或那样地影响人们的入党动机。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广大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入党动机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
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追求和奋斗的最终目标,端正入党动机是一个过程。初步的入党动机可能是简单朴素的、冲动模糊的,经过申请入党和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等过程,不断加深对信仰的理解,不断加深对党的奋斗的最终目标的认知,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断形成、变化,对入党的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共产主义。党组织吸纳人才也是有步骤,有计划,有程序的,之所以很复杂,是要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还有经过严格的考察机制,把好品质关,所以一个人有个好的品质和素质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组织对你放心。
既然端正入党动机这么重要,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争做合格党员
(一)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
入党动机属于思想范畴。根据人的认识和成长规律,人的正确思想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
所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是: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楚,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积极学习先进理论,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并把理论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积极主动的学习党史、党章,学习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一切积极要求入党的或者已经入党的同志只有积极学习这些理论,并以这些理论指导自已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自觉地批判、抵制其其他错误的理论认识,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2、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在校学生尚未走上社会,怎么在实践中锤炼呢?应当看到,学校为了培养、锤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同样可以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和情操。只要养成了在实践中锤炼、提高的自觉性,也就是善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就可以为把自己锤炼成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奠定基础。
3、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艰难和曲折是难以避免的,要在艰难时不气馁,在曲折时明方向,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还应当看到,共产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会影响我们。因此,共产党人需加强党性修养,经常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以便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去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
(二)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产生了入党的愿望,并确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就要把入党动机体现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愿望,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使自己早日达到党员的标准。
1、共产党员标准的主要内容
共产党员的标准,就是十七大党章规定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党章第二条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章第三条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则是党员标准的具体化。
2、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我们认为,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学习理论,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勇挑重担;好学;严以律艰苦朴素,勤奋己,争做模范。
(1)学习理论,坚定信念
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但是社会阅历少、理论基础薄弱,往往不能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在复杂的社会斗争中容易产生思想困惑、迷茫。所以,大学生党员要坚
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
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党史、党章。以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已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自觉地批判、抵制其其他错误的理论认识,勇敢地同各种错误的信仰、观点以及不良现象做斗争。
(2)牢记宗旨,勇挑重担
积极参与班级、学部、学校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努力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和骨干,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正确协调好学习与工作、专业学习与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始终要明确,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样是学生党员的必要条件,因为共产党员理应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积极主动地抓好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挑起重担,发挥党员的作用。
(3)艰苦朴素,勤奋好学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风范。大学生党员要做到在思想品德上向高标准看齐,不慕虚荣,不尚浮华;学习工作谦虚勤奋,刻苦扎实,促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的形成。
(4)严以律己,争做模范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党员基本的修养和作风要求。大学生党员要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模范地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关心集体和同学,善于团结同学,坚决同各种不良现象做斗争。
严于律己,就要经常用党员标准来对照自己,经常总结,看看自己是否在不断进步,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并继续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或者是电视媒体等出现过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视频《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
杨善洲是一名党员,他发挥了一名党员的作用,代表了党的形象,党员也是平凡的,他们身上体现着一中精神情操。还有很多非党人士,同样体现着社会公德高尚的一面,我们从中看出来的是一种动机,他们入党以后同样会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中共党员。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每年评优的时候,有些学生党员本身符合评优标准,但却把荣誉主动让给了其他同学,他虽然没有获得奖项,但实际上,他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加上升了一步,这是发扬一种无私奉献他人的精神;再有在08年5.12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大学城校区技术学部的一名同学,把自己获得的8000元国家奖学金全部捐出去,我们不在于这钱的多少,要看这钱用处的意义,这也是一种帮助他人的表现,可见我们身边也有人性的光芒闪现耀眼。
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端正入党动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入党时动机是端正的,但后来放松了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这段论述极为深刻,不论是要求入党还是已经入党的同志都应引以为鉴。我们要在党的组织中,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增强党性,不断实践进取,不断完善自我,促进思想上真正入党。
最后我再把今天的学习要点归纳总结,和大家一起系统的复习一遍。我们今天学习了三个大问题,一是什么是入党动机,二是为什么要端正入党动机,三是怎样端正入党动机。
这儿有一个思考题,请大家回去以后琢磨深思,好好准备,争取在本周五的初级党证考试中顺利通过。
请结合当前全国开展学习雷锋事迹的活动,谈谈如何在校园里弘扬“雷锋精神”? 简述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的 重要意义
谢谢大家,讲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包涵。大家对大学入党或者大学生活有困惑的地方,欢迎来和我交流,今天的基础党课就到这里,再一次谢谢大家。
第五篇:浅谈生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模式)
“生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模式初探
增城市小楼中学
赖灶金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就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教育改革的重点在课堂,课堂改革的重点在观念和模式。本文主要从语文的课堂教学方面对生本教育的模式、精髓、特点,以及要避免的问题作了一点显浅的探讨。
关键词:生本教育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变化,所以我们努力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讨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小结;宁鸿彬的“启发精讲五步法”:自读—生提问—讨论—师提问讨论—练习;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八字教学模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钱梦龙的“三主三式”【1】模式等。虽然流派和理论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许多的共识:教学要发展就必须摒弃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新来谋得发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最热烈,观点也比较接近。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教学要改革,教师就必须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取代旧的过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完善自我。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冲破旧思想观念的禁锢,才能开辟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在众多的理论和流派中,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并在“九五”期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的研究项目,“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进行研究的“生本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模式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也最有代表性。该实验研究所产生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该课题中首次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模式。“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不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在整个体系上探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此谨以我个人的实践,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 探索“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块策略、方法和流程。它把各种一般性的或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程式化。”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所以我们必须使“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化。使其成为可由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工具库”。因此,我们应该对“生本教育”这一教学模式作必要的研究探索,以使这二十一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的新范式,能够更多更快的结出累累硕果。
构建语文“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它是为解决语文课在“生本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如何操作的问题。“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观念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的各种理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有必要对其理论及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今后推广。
二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精髓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这一教学模式的精髓。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生本教育”就必须坚持这一教学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教材的选编,教学计划的制定,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必须围绕能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而定。主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任何计划与措施,我们都应该执行。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开展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努力。
“高度尊重学生”,则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交流对象,同时还要高度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学生时尽量不用或少用“错”或“对”这一类主观性较强的评价语言。而多用一些“你说的不错啊!” “还可以怎样说呢?”“说的很有道理呀!”“啊,你真棒!”等等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去启发或评价。“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要求学生如何的适应我们老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有信心,并且畅所欲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师生的互动才更有保证。
“全面依靠学生”,要求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学生的参与当中完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教学目标的制定都需要学生的参与。“生本教育”不但要求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要求我们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无论在课堂上我们遇到什么问题,都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来解决。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努力来实现。
三 “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开放性的讨论去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是在完全没有压力,没有包袱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没有离开中心话题的前提下,“生本教育”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和方法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允许学生说错,绝对不批评讲错话的或说的不好的同学。只要是发自内心的讲话就都一律先肯定,如果发言有错,就用委婉的语气指出。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允许没有原则问题的个人观点。
(二)、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因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行为,所以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生本教育”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大量的自主学习以获得知识的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课堂教学提倡他们自主探索、自主选择,解放思想、张扬 个性,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多种使用和转换语言表达的手段,以增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所以说自主性是“生本教育”的灵魂。因为,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和需要。
(三)、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在传统的“师本教育”中,过度的问题分析,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如味同嚼蜡,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这样,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资源便无从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的启发性。让学生的思维以及积极性都充分的“动”起来。并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浅入深的设计出思考题。同时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再通过教师的点评,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水到渠成之效。
(四)、课堂教学的拓展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被压缩在课堂、课本这一狭隘的时空里。早在5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呼吁要解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有空去思考、学习、娱乐。当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学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新老两代教育专家的共同呼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决不能封闭在狭窄的教育里,封闭在几十篇课文中,而更不应该让大片肥沃的土地荒废着!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横在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壁,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开放!“生本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冲破课本的樊篱,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系统。使电视、报刊中的新闻、时事、文学作品、科技读物等都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因为这样就能够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五)、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中学生认识能力提高的特点表现为思维发展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由于辩证思维的发展,青年初期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活跃。思维品质主要表现为有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生本教育”以人为本,以尊重、平等、自由的人格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学生讨论时鼓励新观点;在分析问题时鼓励新思路;在解决问题时鼓励新方法。总之,“生本教育”就是喜欢表扬新的有创造性的表现。
(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教师与学生完全处于一种相对的平等关系中,互相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不可以用高高在上的语气,貌似权威的神态去指责批评学生的。因为这样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水平高低与否,主要体现在会不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分析问题,并如何对学生的发言作简洁的高屋建瓴的点评上。
(七)、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因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课堂上会必然会出现精彩纷呈的局面。“生本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更是如此。根据“生本教育”:“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而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育”的原则,教师必须每节课都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并作多种的设想和准备。在引导学生时既要让学生有发挥自我的空间,又要使学生的思考围绕主题和中心。因为如果不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就有可能遇上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到时就会手足无措而影响课堂教学。因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有差异,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会是五花八门。若然忽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做预先准备,“生本教育”就只是空谈。因此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留给学生10-20分钟自由发问、互相质 疑解疑的时间,以便老师有时间去运筹为幄,灵活应变。
(八)、课堂教学的现代性 课堂教学的现代性是“生本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表现。人类已经大踏步地迈入了电脑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当然要体现它的时代性。以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学生在网上可以查询到各种有关的学习资料。所以“生本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因为离开了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就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 “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的问题
首先,“生本教育”要避免走向极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学生,所以教师的指导思想必须明确。“生本教育”完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教育,而不是无计划、无措施、无原则的“三无”教育。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还需要我们教师制定周密详实的教学计划、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并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到所有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其次,要强调的是“生本教育”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有人认为实行“生本教育”,教师的作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资料的收集整理,课堂问题的提出和讨论等都交给了学生,作业也少做甚至不做了,老师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如果有这种看法甚至做法的话,那么在课堂教学实施“生本教育”就肯定要失败!因为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非但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加高了!它不但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如何达到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另外,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生本教育”中的学生将如一群没有将军的兵!要取得“生本教育”的成功,我认为老师的工作不是少了轻了,而是多了重了!
以上是我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点滴体会。因为是初试的,所以认识还很肤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生本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它必将成为21世纪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必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将成为我们走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迷宫的一把金钥匙,一盏指路明灯!为使这一指路明灯更明更亮,我愿继续尝试!
2008年4月13日
注释
【1】:钱梦龙的“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为理论基础,以“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参考文献:
1、《魏书生与六步教学法》龚春燕,蔡政权,魏文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宁鸿彬等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段力佩教育文集》段力佩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语文导读法的理论构想和基本课式》《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钱梦龙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5、《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