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制游戏棋中的快乐教育
自制游戏棋中的快乐教育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新途径的探索和实践
武汉市江岸区蔡家田小学魏艳霞
【提要】
在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理念的指导下,尝试指导二(2)班学生设计、制作“八荣八耻”游戏棋,让孩子们在制作和游戏过程中内化了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并潜移默化地在行为上践行“八荣八耻”,用简朴、快乐的方式创新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新途径,受到了学生喜爱、家长欢迎和学校高度评价。
【意图】
1.让孩子在游戏棋的制作及玩乐中内化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并受到潜移默化地引导,促进他们行为上践行“八荣八耻”。
2.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和玩耍“八荣八耻”游戏棋活动,探索新时期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背景】
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背诵、演讲、班会等形式走进小学校园的时候,我们发现,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他们对“八荣八耻”的认识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由此我们思考:能否通过一种小学生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他们心里,并真正意义上促进他们践行“八荣八耻”。
当看到飞行棋等棋类游戏在孩子中间盛行时,一个新的设想出现了:能否让游戏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孩子们之间的桥梁?当看到现代的孩子包括许多老师正在习惯凡事都“拿来主义”、教育越来越远离生活的时候,我们决定变“拿来主义”为自力更生,贴近孩子生活,去体会师生共同创造的幸福和快乐。
于是,一种新型游戏棋——“八荣八耻”游戏棋应运而生……
【过程】
(一)游戏棋的诞生
寻找身边的“荣”和“耻”。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些“荣”“耻”他们看不见摸不着,如“以热爱祖国为荣”;有些则感觉离自己很遥远,如“以
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如何让“八荣八耻”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一场寻找身边的“荣”和“耻”行动在二(2)班拉开了序幕。
通过小组讨论和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们发现原来“八荣八耻”就在自己身边。B小组同学重点寻找了“以热爱祖国为荣”的行为,倡议“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荣”“以武汉经典小吃为荣”;D小组则发现“八荣八耻”中的“人民”也就是同学、老师、爸妈和亲朋好友。C小组通过小调查得出,“艰苦奋斗”也就是“以自己事自己做为荣,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耻”;A小组通过“校园曝光板”,提出“以好好佩戴红领巾为荣,以乱揉乱戴红领巾为耻”……同学们的发现几乎涵盖并细化了“八荣八耻”各个方面。
自己设计“八荣八耻”游戏棋。如果说寻找身边的“荣”和“耻”让孩子们对“八荣八耻”有了更感性的认识,那么游戏棋的任务则着重让孩子们在游戏棋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践行“八荣八耻”,并且运用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手段强化其行为。心动不如赶快行动!
A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游戏棋规则:游戏棋适合1-4年级学生,可供2-4人同时玩耍。出发规则:只有当骰子掷出5或6时,才能从起点按点数出发,掷6时可再掷一次。奖惩规则:按棋盘上提示语奖励或惩罚。胜利规则:当最后掷出的点数刚好到终点或有奖励直接到终点算作赢,否则按掷出的点数到达终点后再往回走。
B小组主要负责在画报上搜集与游戏棋相关的图片文字:包括各种生活情境,如“读好书光荣!”图片和类似“前进4步”的奖励提示语或“踩踏花草可耻!”图片及“回到起点”惩罚提示语等。
C小组主要负责游戏棋盘的设计和制作,务必做到美观大方。
D小组主要负责制作骰子和棋子,并帮助C小组做一些剪贴工作。老师则主要进行指导、协调。
经过双休日搜集等准备工作和一下午组装,四副内容不完全相同的“八荣八耻”游戏棋诞生了!面对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游戏棋,全班同学欢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二)游戏棋成为孩子的新宠
镜头一:活动课上。
七、八个小脑袋凑在一堆,内圈四个同学掷骰子下棋,外圈几个同学激动的声音不绝于耳,“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光荣!奖励再掷一次!”被奖励的同学不禁眉飞色舞;“不走人行天桥翻越栏杆,可耻!倒退3格!”然后哄然大笑,倒退的同学不禁有些讪讪然——试想,如果在生活中,他还会翻越栏杆吗?这四个同学游戏刚结束,外圈的同学立刻轮了上去。
镜头二:课间。短短十分钟,已有几拨同学抓紧时间从游戏角里拿了游戏棋玩了一盘,上课铃响,还有些意犹未尽。
镜头三:放学。甲同学对管理游戏角的同学要求,能否借我回家玩,我一定保管好?马上,四副棋一下被借走。
镜头四:走廊上,执勤班长对疯跑打闹的同学笑着嚷道:疯跑追打,可耻!回到起点!打闹的同学不好意思地回到教室座位上。
(三)七嘴八舌说游戏棋
“八荣八耻”游戏棋与同学们相伴已半学期,大家感受如何?请听来自各方声音:
班长:我觉得很有趣!之前,学校让我们抄写背诵“八荣八耻”,我都不太清楚讲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下棋后,我好像一下就明白了哪些是光荣的(行为),哪些是可耻的(行为)了!
××同学:游戏棋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我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平常我家长什么都不让我做!我把棋拿回家时老爸说,天啊,这么漂亮好玩的棋是我儿子和同学制作的吗?跟我老爸下棋的时候,我心情特别爽。
××家长:本来觉得“八荣八耻”是道德价值观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于接收或感兴趣,但是我发现当孩子下这个游戏棋的时候,兴致非常高,效果也很不错,比如我孩子现在都不瞎要零花钱了。我们单位也在进行“八荣八耻”教育,这对于我们也很有启发。
副校长:二(2)班这个活动开拓了我们对小学生进行“荣辱教育”的新途径,活动因为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与孩子生活联系紧密而大大提高了综合实践教育的实效性。调查显示,这个班孩子中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大有好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甚至亲子间的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等等。虽然小小游戏棋伴随孩子的只是生命的一段时光,但它所影响的可能是孩子的整个生命。
【反思】
小小的游戏棋,为什么会发挥这么巨大的教育功能?细细反思,皆因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生命。
“八荣八耻”能够轻易地走进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心里,就是因为让“八荣八耻”从孩子的生活来,又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即教育回归生活。比如:道德“认识”从生活中来——寻找身边的“荣”和“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荣”“耻”有了感性的认识;游戏棋也是从生活中来——设计、制作游戏棋,实际上是将生活情境浓缩在那方小小棋盘上;玩游戏
棋,也就是孩子在模拟的一幅幅生活情境中体验“荣”“耻”感受的心理过程,这其中既有“知荣明耻”认识上的内化,又有行为上的暗示和指引,难怪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他们会自然而然践行“八荣八耻”——这是“八荣八耻”最终落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作为独立生命个体而存在,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就能让教育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中,真正成为他们的需要,即教育回归生命。如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他们在游戏的规则中更乐于接收道德上的规范,比如“八荣八耻”的要求;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就把荣辱观教育由“要他做”变成“他要做”。
实践证明,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生命可行,而且必行,以此为基本理念,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可创新之处还有很多。还是以“八荣八耻”游戏棋为例,它虽然取得很好的实效,但是也有不易流传推广等局限,如果我们依据生活情境开发、设计相应的“八荣八耻”flash游戏软件,让它在“网络德育”中流传,则不仅可以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而且可以发挥深远的育人功能。
第二篇:自制数学游戏棋——让大班孩子在玩中学数学
作者:谢斐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1-19 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玩起了棋类游戏,五子棋,象棋,飞行棋„„玩得不亦乐乎。能不能利用棋对孩子的吸引力和它本身的作用,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人棋类游戏之中,让孩子们积累数学经验,体验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乐趣?于是,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我们开始了自制数学游戏棋的尝试。
自制数学棋的类型
1.自娱自乐型(单人):如“独一无二棋”(棋盘设计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棋子用瓶盖,棋格是圆形,大小等同瓶盖)每格放一个棋子,先从棋盘上取走任意一个棋子,造成一个空格(每个空格都有一个简单算式),走法如跳棋:每走一步,即将手上的棋子眺过旁边的棋子,跳进一个空格内,算出此空格内算式得数,就可以把被它跳过的棋子拿走,最后棋盘上只剩下一个棋子获胜。此类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坚持性有很大帮助。
2.方格对阵型(双人对弈):如“瓶盖五子棋”,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瓶盖上贴上不同的两种图形贴纸,二人各执一种图形棋子,每人都要尽快把自己的棋子摆成五子相连的一排(横、竖、斜排均可),同时阻断对方的五子连接,最后五子相连排数多者为赢。这类棋对提高幼儿辨别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3.起点终点型(适合2—4人):如从同一个起点走到终点的“曲线棋”,由两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的“图形棋”。棋谱的线路也是灵活多变的:S形、阶梯形、方形、圆形等。如“单双数棋”(阶梯型),幼儿任意抓取雪花片若干,点数后说出总数并判断该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若是单数可走一格,若是双数走两格,先到达终点——城堡为获胜者。
玩法指导
1.创造环境,激发棋趣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兴趣乃动力之源,创造富有刺激的环境是基础。在教室,我们为幼儿专门设立了“数学游戏棋类区”,设计制作了十几副数学游戏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棋类内容和游戏伙伴,有很大的自主权,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随时去那儿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数学棋内容,自由结伴下棋、比赛,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自信、创新精神。同时能兼顾个别差异,因为每种棋类游戏的难度都有层饮设计,各种能力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玩法,因此不会使孩子产生压力。
为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我们还设立了记分牌(用旧台历)、专门的裁判牌、观战台,提高游戏的真实性。此方法果然起效,激发了孩子强烈的竞争
意识,观战的孩子也在积极动脑思考,尽力做到“观棋不语”,小裁判也能很好地维持赛场规则,一派“棋乐融融”的景象。
2.充分探索,理解棋规
根据课程及孩子的发展水平,我们会推陈出新,在介绍新的数学游戏棋时,重点引导幼儿积极感知,充分探索,去发现棋的规则。如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一共有几个格子,可以几个人玩,和以前玩的棋什么不同。再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规则符号,思考游戏的规则,最后组织大家共同商讨,得出游戏棋的规则,教师再重点强调。如此一来,孩子们很快就掌握游戏规则了。在幼儿认识数学游戏棋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指导孩子认识棋规则里的常见字也非常必要:如前进、后退,停一次等等,当孩子们认识了这些字后,游戏棋玩起来就更容易了。
3.适时指导,提高棋技
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观察非常重要,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困惑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幼儿领悟发现、总结经验。对于一些数学能力较差、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鼓励他去大胆尝试,产生兴趣,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对于有一定下棋经验的孩子,在出现新问题或遇到一些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要坚持,静下心来思考,适时地点拨,提高棋艺,积累经验;对于数学能力强、下棋水平高的孩子,鼓励他们挑战,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幼儿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速度学习,逐渐达到目标要求,提高棋艺。
4.及时调整,改变棋规
数学游戏棋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孩子情况,灵活调整规则,增加一些新内容,就会生成新的玩法,数学游戏棋玩起来也更富活力。如大班上学期开始学习“数的组成”。我们设计了简单的“加法棋”,每人选定一种颜色的棋子,采用“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方式,获胜的小朋友可以在棋盘上摆放一个自己的棋子,直至将棋盘摆满,最后根据自己摆放的棋子数量列出加法算式。这种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难度不是很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翻转棋”,两名幼儿在下棋的时候各扔一次骰子,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算出得数,掷大数的幼儿可以根据得数将对方相同数量的棋子翻成自己的棋子,最后棋子多者获胜。
随着课程的推进,“翻转棋”明显已经不再适应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又在翻转棋的基础上设计了“登山棋”。相比较前面的两种棋,登山棋在难度上有所提高,玩法更加灵活,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玩。两名幼儿各拿数量相等的棋子,同时从中拿出一部分,一起出示,然后将两人的棋子相加或相减,得出的数如果是单数,绿色棋子先走,如果是双数,红色棋子先走,最后看谁先到达山顶获胜。
我们也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进行规则调整。有一次,翔翔和越越准备玩数学飞行棋,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有两个骰子,越越要拿出一个给我,翔翔说:“别拿走,我们可以用两个骰子玩。”越越疑惑不解,翔翔说:“两个骰子一起掷,掷完了加起来是几就走几步。”两个孩子便用骰子玩了起来,骰子点数相加,根据得数走棋,这个方法得到了全体小朋友的认可,推广开来。后来,文文和瑞瑞玩的时候,文文掷出两个数6和3,她算了一下,应该走9步。瑞瑞却拦着她说:“应该走3步。”文文说:“6+3=9,应该走9步。”瑞瑞怕她走多了,辩解说:“6—3=3,应该走3步。”文文说:“你开始也没说是减法。”瑞瑞说:“开始也没说是加法呀!”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就此事,我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在集体讨论中,我们对这个数学飞行棋的骰子进行了改良:一共两个正方体骰子,一个小数字骰子(数字1—6),一个大数字骰子(数字5—10)。骰子六个面用三种颜色(红黄蓝),如果掷两个骰子呈现的颜色相同就用加法走棋;如果掷两个骰子呈现的颜色不同,就用减法走棋。此举更激发了孩子们玩数学飞行棋的兴趣。
5.技术比拼,培养棋德
为了激励孩子们斗智,我们在班内开设了“巅峰对决站”,每周评选一位“棋艺小明星”,每期的棋艺明星都是经过比试才见分晓的,如果两个孩子的人气一样高,就由他们两位再次比试,得出最后的结果,让大家心服口服。有一次,小朋友评选奇奇为“棋艺小明星”,我在惊讶之余,也发现孩子们能够从多个方面去进行评判:奇奇进步很大,从原来不会下棋,到现在可以打败我们班一直很厉害的翔翔,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棋艺小明星”。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对弈、角逐中认识了成功和失败,比赛有赢有输,赢了不能骄傲,输了不要灰心,勇敢地经受“输”的挫折。
我们巧妙地把数学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枯燥乏味的数字、加减法等在游戏中得到巧妙地运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运算能力。自从在数学活动区内投放这些游戏棋后,数学活动区活动时乏人问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在活动中摆脱了“完成任务”的包袱,从游戏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教育效果。编辑:cicy
第三篇:关于大班幼儿自制棋的指导
关于大班幼儿自制棋的指导
摘要:幼儿自制游戏棋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开发自制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会了分工合作,增强了团体合作的意识。幼儿在班上棋文化的环境熏陶下和教师的策略引导下,熟悉掌握了自制棋盘的方法,已经从当初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熟练制作,在这个开发自制的过程中,我们对大班幼儿自制棋的策略做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棋类游戏;自制棋;设计;分工合作;制作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对其经验的聚合,是导向内部表征世界的建构过程,也是自我中心的思维与交互作用之间的一种转换,这也正是开展自制游戏棋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首先,大班幼儿自身的思维范围已经不在局限眼前所见的事物,抽象逻辑思维也在随着自身的生活经验的丰富不断发展。在大班开展幼儿自制游戏棋不仅能够顺应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同时为开发孩子的左右脑提供条件。其次,大班幼儿已经建立起合作的意识,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与人合作的经验,这就为幼儿自制棋的开发准备了条件。大班幼儿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已经熟悉掌握了下棋的方法及规则,已经对棋类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将棋类游戏进一步内化为幼儿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参与自己的想法与设计,在共享中体验成功与失败。通过与幼儿的讨论、验证、调整、修改,我们已经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开发自制棋的方法,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有效开展。在引导幼儿开发自制游戏棋的过程中,本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让幼儿逐渐学会了自制棋盘,并提高幼儿自制棋盘的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棋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提供富有刺激的环境是幼儿潜能开发的基础。在开发幼儿自制棋初期,本人和班上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发挥自身的聪明智慧,围绕领域开发制作了几十种游戏棋,投放在棋类区开设的自制棋专柜中,并分五大领域分类摆放棋盘,引导幼儿利用来园、点心等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欣赏教师自制的游戏棋盘,供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为了营造浓厚的自制棋文化氛围,本人在班上创设条件开展了“棋盘中转站”活动,将其他班上老师设计的棋盘在幼儿面前进行展示,定期在棋类中转区交换,幼儿在活动中不但认识了更多丰富多彩的自制棋盘,还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了游戏棋盘的利用价值。同时为了能让幼儿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制棋,本人还挑选了一些有特色的棋盘,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多样的棋盘》,结合课件从棋盘的不同结构特征(有各种不同形状、平面的棋盘也有立体的棋盘)、棋谱(棋谱有S型的、阶梯型、格子型、蜗牛型等)、棋子(动物、纽扣、豆子制作的形象棋子等)、骰子(有的是数字骰子、圆点骰子、图片骰子等)、五大领域内容(科学领域有数的加减法、分解组成、认识形状等,语言领域有故事、儿歌、说量词等;艺术领域有打节奏、唱歌、欣赏作品等)、玩法(棋盘上有的是石头剪刀布开始,有的是掷骰子开始的,有的是旋转指向开始的,棋盘中下棋的人数有要求,有的是两个人玩,有的是三个人或四个人一起玩等),向幼儿展示和详细介绍棋盘。而幼儿就在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下,探索自制棋的兴趣增强了,也逐渐走进了自制棋盘的游戏世界中。
二、亲子携手,促进发展
有句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意思是人多力量大,开发幼儿自制棋也一样,需要我们广泛的吸纳更多参与者来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当然,棋类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他们在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每学期初,老师们会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公布课题实施情况,让家长了解棋类游戏的具体进程,也帮助家长掌握棋类游戏的知识,为开发幼儿自制棋提供建议。特别是本学期家长参加了幼儿园开展的亲子自制棋盘活动,活动中家长感受到了棋类游戏带给幼儿的独特魔力,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带动幼儿共同自制游戏棋,这样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发展了幼儿想象、操作、合作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幼儿的棋趣、棋艺和棋品,也为幼儿自制棋盘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探索,策略指导
幼儿自制游戏棋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接触自制棋的大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本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了一个可行性的阶段实施方案,并逐层进行实践。开发幼儿自制游戏棋必须在幼儿熟悉各种棋类游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事物或现象,为自制游戏棋打下良好基础。本人结合教学实践,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设计创作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为了让幼儿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游戏棋活动中,本人对游戏棋所需的棋谱、骰子、棋子等各要素进行了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审视,使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隐含在游戏棋活动中。
1.棋谱变变变 棋谱是棋盘的基础部分,完整的棋盘必须要有一张清楚的棋谱。在通过幼儿了解棋盘制作步骤的基础上,本人开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绘制,引导幼儿能在老师提供的棋盘轮廓上尝试绘制游戏棋的内容,并能理解棋盘内容,根据要求在格子中填上相关数字、添画或粘贴有关图案,对棋盘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完成以后能和同伴一起游戏。比如本人在指导幼儿制作“安全棋”时,会引导幼儿在画好的每个大格中画一种安全标志的画面;制作“数学棋”时,就在格中画出时间、数字加减法、分解组成等幼儿学过的内容。棋谱绘制完,就要考虑骰子和棋子,他们也是下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2.骰子大变脸 如何将骰子和棋子的设计突破常规,吸引幼儿的关注度是很值得研讨的一个问题。因此本人针对骰子也开展了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展示不同骰子,让幼儿对骰子进一步的了解后,便尝试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制作。如在活动中小朋友给骰子进行了大变脸,有的幼儿设计了脚印骰子,几个脚印就走几格;有的设计了双面骰子,红的一面是退一步,绿的一面是进一步;有的制作了四面骰子,在每个面上用不同的动物表示点数;还有一种是转盘骰子,通过转动指针,指着数字几,就走几格。这些骰子既有色彩,又有形象,能被幼儿接受,给游戏增添了很大的趣味性。
3.棋子新形象 对于很多游戏棋来说,骰子和棋子都非常重要,是幼儿进行游戏棋活动过程中接触密度最大的东西。在游戏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设计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棋子。如在《交通安全棋》中,幼儿发现棋子不够有趣,于是结合了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小汽车模型当作棋子,跃然在棋谱上“行驶”起来;在《登山棋》中,幼儿发现平面的棋子好拿,于是便自己动手画了男孩和女孩,粘帖在瓶盖上,变成了人物棋子;还有的幼儿自己动手自制形象可爱的小动物、还收集了小贝壳、小纽扣等,它们都纷纷成为棋子“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将平面棋子变成为立体棋子,还把一些复杂的棋子转变成形象有趣的棋子,幼儿在自主创作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自制棋的活动中。
(二)渗透领域内容,自主设计
《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游戏棋开发、设计、制作、完善的自主性,为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载体,因此游戏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完全可以涉及幼儿教育的其他不同领域。开发幼儿自制棋盘也是一样的,棋盘内容不能太单一,在幼儿逐渐掌握了设计游戏棋的基本步骤后,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各领域的内容渗透到棋盘的设计中来,拓展游戏内容,让幼儿学会灵活设计棋谱内容。于是本人根据幼儿收集到的图片材料,引导幼儿独立构思棋盘内容,然后在教师提供的空白纸上,依据自己的经验,设计游戏棋盘,在制作前必须对巩固幼儿的相关经验知识。如莆田文化棋,巩固幼儿对莆田习俗、小吃、风景的认识;安全棋,巩固幼儿对不同安全标志的认识;故事棋,巩固幼儿学过的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等,最后引导幼儿在设计好的棋盘上进行装饰,让棋面更漂亮。对于幼儿已设计好的游戏棋,本人会同参与设计的幼儿一起游戏,及时发现幼儿设计中的优缺点,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充分感受“我的棋盘我做主”的快乐。
(三)分工合作,强弱搭配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游戏棋制作的时间比较长,就出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制作的现象,经常听到幼儿说:“老师我做不完?老师能不能带回家去做?”也发现有的幼儿不会做就干脆坐在位置上发愁,有的同伴看见了乐意帮助他一起完成,于是本人就有了让幼儿一起分工合作的想法。制作棋盘前,让幼儿与同伴商量,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设计游戏棋盘,制订游戏规则。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本人有意识地进行强弱搭配,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配合完成棋盘制作,避免出现差异过大的现象。例如数学棋《给蝴蝶穿花衣》,需要用不同颜色的形状给蝴蝶穿花衣,于是请能力强的奕媛小朋友当小队长进行任务的分配,只见她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倩倩手工比较好,就专门剪圆形;紫妍有画画特长,就画蝴蝶„„在队长的分工合作下,这盘数学棋很快就完成了。
在接下来的自制棋活动中,幼儿有了绘制设计棋盘的经验后,开始能自由进行结组,商量制作棋盘的计划,并按照自己的计划认真的制作,美工区成了孩子们每天都非常期待的时间,幼儿互相合作、互帮互助,努力的想将本组的棋做到做好,通过幼儿的努力,一个个好玩有好看的棋做好了,如翻翻棋(学习图与字相配对的翻翻棋)、骰子棋(练习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蜗牛棋(巩固十以内数的加减)等,这些棋盘都是幼儿经过讨论,结
合自己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在理解棋类游戏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完成的,充分体现了多人设计、多人游戏、多种规则的设计意图,体现合作制作与合作游戏的特点。在合作自制游戏棋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增强了分工合作的意识,而这些棋盘本人都会投放到棋类区,让他们进行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或离园时间结伴游戏。
本次在幼儿自制游戏棋的开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指南》中要求幼儿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的教育目标。经过一次次的设计、讨论、制作,幼儿已经逐渐掌握了自制棋盘的要点,制作出的棋盘也逐渐成型,棋类区里又出现了很多渗透幼儿经验和智慧的自制棋。
四、搭建平台,展示分享
(一)幼儿棋盘漂流会 为了让幼儿的自制游戏棋发挥充分的价值,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本人也萌发了对幼儿自制棋进行漂流的想法,因此本人在教师棋盘漂流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幼儿自制棋盘漂流会,这一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幼儿的喜爱。开展漂流活动前本人会先组织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棋盘的结构、内容、棋路、玩法等,再推荐代表进行完整的介绍,让幼儿分享交流自己制作和合作制作的棋盘。棋盘漂流会活动取得了辐射促进作用,棋文化在每个家庭中蔓延开,促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棋盘漂流活动中,也带动幼儿下棋的兴趣。
(二)大带小棋艺互动 幼儿初次设计棋盘存在一定的挑战,棋谱设计比较简单,也适合中班的弟弟妹妹们游戏,于是本人便鼓励幼儿把自制的游戏棋推荐给弟弟妹妹们,让幼儿当小老师向弟弟妹妹介绍棋盘的名称和玩法,并进行对弈。活动中,幼儿发挥了大带小游戏的榜样,示范作用,也让他们体验到棋类游戏的乐趣。
自从开展了幼儿自制棋活动,幼儿的思维活跃了,注意力集中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在数学、科学、及空间位置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一日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了,让幼儿去创作棋盘,发挥想象,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让幼儿在自己的游戏中,更加丰富。千年积淀的棋文化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传承着创新着,在幼儿、教师、家长的积极互动中,在新《指南》的理念支撑下,渐渐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我们也探索了一条崭新的幼教棋类思路,展现了我园的园本特色。希望孩子们在我们的引导下,喜欢棋类游戏,更乐于参与各项棋类游戏,让棋类游戏伴随他们以后的每一天,快乐成长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M],《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8.[2]《幼儿园开展棋文化的启蒙教育》,《快乐阅读》[D] 2012年第33期.[3]山东教育(幼教刊),《棋乐融融》——谈大班棋类游戏活动的组织[J],2004年Z6期.
第四篇:棋中人生(本站推荐)
棋中人生
常喜欢和周围的人下下象棋。虽然是输多胜少,但也从变幻莫测的棋道中领悟了一点人生的真谛。在棋盘上,一着不慎则会满盘皆输。每一步棋,都有许多不同的下法,若只顾眼前,则可能会陷入死局,被对手挖掉老将而败北。而高手下棋,则会从长远着眼,为将来的棋路铺路搭桥。
在棋盘上,往往要丢几个子到对方手中,这既是清除道路,也是为了让主棋发挥应有的作用,该放的要当机立断,毫不留情。
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否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往往只在一着之间。人生是一辆马车,车头就是自己,疾驰中,究竟选择哪一条路,需要车头明智而又快捷的选择,如果一不小心将扬起的鞭落下,则前面可能会是无尽的泥沼。下棋要果断从容,而放下不必要的包袱,则是人生旅途中的必要措施,而放与不放又只在一念之间。有一个佛门故事,说的是师徒两和尚路遇一位美丽姑娘寻短见。老和尚救下了姑娘,并将她抱在怀中让他清醒过来。救活姑娘后,师徒继续赶路,徒弟不解地问:“师父,佛门讲男女授受不亲,为何你方才要抱着那位姑娘呢?”师父说:“徒儿,其实师父在放下姑娘的那一刻,就将一切都放下了,而你却现在还记在心中,其实真正未放下的是你啊。放与不放,皆在一念之间,你又何必非要钻入死胡同呢?”师父终是得道高僧,一语道破天机。生活总有太多的选择,而一念之间,便可定乾坤。
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有的人下棋,顾虑再三。有的人下棋,走一步可考虑好几步,甚至几十步。有的人输棋,懊恼沮丧;有的人输棋,依然昂首再战。有的人赢棋,欣喜若狂;也有人喜不露色;还有人毫不在意。
人生的棋局该怎样对待呢?
落子如飞的人生太莽撞,顾虑再三的人生太无为,心不在焉的人生太黯淡,得过且过的人生太乏味,而只有全神贯注、果断从容、反应敏捷的人生才是值得赞美的,才是能发光的,才是为众人所仰慕的。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正如一局棋,转眼间就已收盘。但人生的棋局是值得留念的。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有所作为,他的棋就该这样下:全神贯注地对待,遇到挫折决不弃子投降,小心对待每一步。只有这样,人生的棋局才会赢。
有人说:“人生若一部大书,写不尽酸甜苦辣,读不完喜怒哀乐。”
有人说:“人生若一段征程。只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才能取得胜利。”
我说:“人生若一局棋,只有认真对待,毫不松懈,坚持到底,才能品出滋味。”
人生如棋,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才能作出英明的决断。这样,当人生的车轮在滚滚的岁月中驶过若干年后,再回头看时,那轮印才会始终笔直如一。
第五篇:游戏中体验,快乐中成长
内容摘要:我国着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各项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等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因此,幼儿园活动中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场所,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游戏以及游戏后的恰当的评价,是幼儿体验游戏生活,快乐成长的关键。
关键词:游戏 游戏环境 自主选择 游戏评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与幼儿共同创造游戏环境,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游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自主发展,并能健康地成长。
一、创设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应能满足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需要,让其有动手、动口、动脑和自由交往的机会。因此,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应把环境创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让每个幼儿能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一)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环境。
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幼儿的兴趣、能力与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融入环境自由自主地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支持、鼓励并与环境互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由地与所在环境进行充分的接触与环境产生互动。
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并敢于探索,幼儿期是酝酿、萌发、保护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幼儿,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根据他们的兴趣与需求,提供丰富多变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真好玩” 主题活动中有许多关于玩具的活动,于是天生喜欢玩具的幼儿对玩具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每天谈论的话题就是玩具,他们还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我与幼儿商量着开展了“玩具吧”的游戏,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玩玩具,还共同设计、创造游戏的环境。大家从开始的收集玩具,把玩具按种类的不同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玩具柜上,以及玩具摆放的方式,到后来的推选“玩具吧”负责人,如何在“玩具吧”中玩玩具,制定游戏的规则,等等。整个过程,幼儿都积极参与,让幼儿从单纯的游戏者,变成了游戏环境的设计者、创造者、参与者,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游戏环境的主人。因此,幼儿对这个游戏的兴趣逐渐增加,游戏中幼儿以玩具为媒介与同伴自主地交往,并自由地与玩具发生互动,并能遵守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知道爱护玩具,会比较自觉地整理玩具,使游戏一直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可见,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游戏、创设游戏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更丰富的兴趣,幼儿的责任感、任务意识、交往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糖果店”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它更是幼儿的从兴趣点而产生的游戏。活动“多彩的糖果”后,幼儿对糖果的兴趣空前高涨,他们之间每天谈论各种糖果的话题,如:自己吃过的各种糖果、参加喜宴后拿到的喜糖,有的幼儿还偷偷把糖果带到班级里,与同伴交换。于是,我们的“糖果店”就产生了,他们与家长共同精选各类糖果,使糖果的种类更加丰富,还收集了各种糖果的包装盒、包装纸、包装带,把与教师共同制作的“大糖果”装饰在周围,让“糖果店”的环境更加丰富、真实。看着这么多漂亮的材料,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潮水般涌出来。
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用包装盒等材料包装糖果,然后进行糖果的买卖活动,甚至还能在糖果品尝区品尝多种糖果,并与同伴交流自己品尝的糖果,如糖果的颜色、形状、香味、味道等。“糖果店”的负责人还很认真地告诫“顾客”不能多吃糖,要保护牙齿的道理。“糖果店”游戏的区域虽然比较小,但是幼儿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
在词类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创设环境、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游戏、与同伴自由自主地交往、发展,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摆弄、操作,幼儿自主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在游戏中,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且有利于幼儿自主摆弄、探索、表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相对自主的发展。
1、收集材料,环境创设的主人是孩子。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它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和构思,引起幼儿游戏的联想和行动。因此,游戏材料的收集成为进行游戏的物质前提。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废旧用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能成为幼儿游戏的材料。因此,我们发动每个孩子和家长进入收集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的行列中。对于幼儿来说,收集废旧材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因为这些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收集,尤其是废旧材料在生活中唾手可得,很容易收集到。如:物品外包装,有牙膏盒、可乐瓶、牛奶罐等;生活中的用品,有毛线、纽扣、旧电话;过时的装饰物、挂历;所有这些材料在幼儿的不同游戏中都有其不同的利用价值,而且幼儿在收集的过程中有比较自由的选择权,在操作的过程中,有自主的使用权。并且通过这些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的特征,能使幼儿触类旁通,发生各种操作、探索行为,如把饼干桶当作蛋糕来过生日、把包装盒作为买菜的篮子等,使游戏内容更为丰富。
同时由于游戏材料来源于幼儿自身,游戏的时候,幼儿会对材料产生自豪感和爱护材料的情感,增强了对游戏的情感和游戏的规则意识。
2、丰富材料,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
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他们主动地去尝试、去操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应该随时根据游戏的发展和幼儿的兴趣进行调整,幼儿游戏的兴趣和自主性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开始只提供了简单的操作材料,如餐具、小篮子等简单的材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这些材料逐渐失去兴趣,因为单调的材料使幼儿每天只能做同样的事情,让幼儿操作显得非常机械。没有更多的游戏情节,幼儿就得不到更多的发展,于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我们又提供了抹布、扫帚、簸箕、图书、梳子、牙刷等材料。游戏一开始,幼儿就发现了这些新材料,于是出现了打扫卫生、给娃娃讲故事、给娃娃梳头、给娃娃穿衣服等新内容,幼儿游戏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游戏更加富有激情。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在留下原有的材料,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旧材料,促使他们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的基础上,及时地提供新的更复杂的玩具和材料,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和内容,并鼓励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获得社会情感和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游戏选择自主,促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着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往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我们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的机械的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一)“今天玩什么”——自己决定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进行的活动,所以要经常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猫抓老鼠”、“丢手绢”、“捉迷藏”„„这么一问,孩子们就会觉得:游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一些无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却是他们所钟爱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们游戏中学习的欲望。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怎样玩,如何玩”——自己选择游戏都有规则,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这样玩也是可以的”。例如:玩游戏《哪队跳得好》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跳的方法“双脚跳、单脚跳、跨跳、前进跳、后退跳„„”通过实践,孩子们发现:“双脚跳跳得快”、“单脚跳容易摔倒”、“后退跳找不着方向”当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例如:在玩体育游戏《切西瓜》前,有的孩子提出:除了可以顺时针切西瓜,这样逆时针可以吗?一个字切一次可以吗?孩子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发现这种玩法也可行!实践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三)“我来做××”,角色自己定位在游戏中,选择扮演的角色身份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如幼儿角色游戏:《开超市》,有人当顾客,有人当收银员;体育游戏《老鹰捉小鸡》,有人当老鹰,有人当小鸡;音乐游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有人当洋娃娃,有人当小熊;幼儿竞赛性的游戏中也有角色,如练习钻、爬、跑等动作的竞赛,往往也是由幼儿扮演某种角色:如小老虎钻山洞,小司机开车„„平时在玩游戏过程中,我们老师会根据幼儿各自特点、和幼儿自身的条件来分配角色,经常会安排能力强的孩子来表演收银员、老鹰、鸡妈妈、小熊等等,安排能力差的孩子表演顾客、小鸡等,而不会给孩子自己选择角色的机会。这往往忽略了有些孩子的表演欲望,抑制了这些孩子表演能力的发展,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而大胆地去表演。也可让他们通过多次选择不同的角色表演,去试一试,去比一比,挖掘自身优势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角色。由于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担当了角色,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时,他即是“别人”,又是自己,他在自己和别人对比中,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四)“什么时候玩,玩多久”——自己掌控自己选择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也最喜欢,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常常玩了还想玩,总也玩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先问问:“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多久?”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来继续玩。例如:和孩子们玩《躲猫猫》的游戏,由于在躲躲藏藏中获得了乐趣,玩过之后还想继续玩。这时,我就提出:“这个游戏很好玩。你们还想什么时候再玩?”孩子们说:“我们想明天再玩一次。”第二天,我遵守约定和孩子们再玩了一次,这次他们表现得比上次还积极,游戏气氛比前次还要浓。玩过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要求重玩。实践表明,只要你遵守了,孩子就会遵守,这也从客观上加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和责任感。
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三、评价游戏化,人人参与是关键《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儿园又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因此,有效的游戏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在评价这一环上,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很保守,趋向于一种模式化的“套路”:大部分都由教师充当评价的主角,幼儿只是被动地应答或静静地坐着听,评价游戏中幼儿是否能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是否能坚持到底,是否能有效地使用材料,是否能与他人合作等。这种评价不能体现《纲要》中“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主要依据”的精神。为此,我们以快乐为宗旨,人人参与评价,通过合理的激励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游戏评价,自己展示的舞台在“美美服装厂”游戏中,通过老师指点后,小朋友想办法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了许多非常有创意的服装;有树叶做的印第安人装,桌布做的公主裙,塑料线扎线做的超短裙,光盘做的礼服,孩子们把它穿在身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在强烈的自豪感的作用下,时装表演开始了,孩子们的一个微笑,一个亮相,一个转身,都显得那样的沉着自信,更有一些孩子在大胆地与你对视,在她的眼神中,我们能读到的是“你看我行不行?”“我的服装美不美?”„„由此可见,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最大程度地通过孩子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来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而且还把一些潜在的游戏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了。
总之,在快乐的基础上,遵循人人能参与评价的原则,体验游戏乐趣,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一种特有的教育手段,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虽是“小”老师,却有“大”智慧,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摸索,不断总结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