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
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
2010-06-22 06:36:00 来源: 解放军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一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正在军内外蓬勃兴起。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于自身建设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科学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对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习型组织”到“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是西方管理学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破解“很多大企业的寿命很少超过人类寿命的一半”这一难题而提出来的,其代表性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者彼得·圣吉,代表性著作是其1992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圣吉认为“21世纪各类组织的竞争是学习的竞争”,强调“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就等于死亡”。因此提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一种灵活、有弹性、不断以学习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组织。圣吉还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出了具体方案,并亲自指导企业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又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进行进一步完善。一般来说,“学习型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内涵和特征: 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创新型组织。圣吉说:“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表述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如果用四个字,是持续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它能够有效地将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行为转化为组织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与组织自身的不断变革与持续发展。
是一种能够自我诊断、自我升级的有机体。学习型组织能够通过组织的学习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审视、反思和诊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对策,努力加以改进,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变革、不断完善、不断升级,使自己永葆生机与活力。
是一种能够敏锐感知环境、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进化的生命体。“学习型组织”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进行准确的把握、有效的应对,不断铲除组织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拓展组织成长的空间、突破组织发展的极限,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是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团体。“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它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纠错中实现自我完善;在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别人的不足中实现不断超越;在不断地应对挑战、化解危机中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学习型组织”的生成演变来看,其实质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概括地说,所谓“学习型”,就是指学习要成为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类型、一种状态、一种模式。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正是这种转型观念在政党及其组织建设中的体现。
把“学习型”与“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彼得·圣吉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运动,……对中国和世界的组织学习运动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把握“学习型”与“党组织”内在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机遇与挑战交融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速,发展机遇稍纵即逝。面对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严峻形势,党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对形势感知敏锐、对挑战敢于应对、对难题善于破解的坚强堡垒。而学习型组织正是具备这种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功能的组织,如果我们能够把各级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那我们就将会在任何考验和挑战面前都应对裕如。
党的先进性是党带领群众、引领社会的资格所在,但党的先进性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更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要保持“永远先进”,就需要使党的肌体具备新陈代谢的功能,就需要使组织能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不断的诊断、修复和升级,而“学习型组织”正是具备这一功能的组织。
学习型党组织虽然是以“学习”为基本特征,但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和“重视学习”。“学习型组织”更加强调“集体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全员的学习”,将个人的学习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更加强调学习的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性、学习的实用性,使“组织”本身具有通过“学习”获取自我升级的能力。学习型党组织不是“学习型”与“党组织”的机械叠加,而是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质的飞跃。
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学习,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不仅是对党的重视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一次“学习的革命”,标志我们党对学习问题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
学习型党组织是通过汲取学习型组织理念而形成的一种党组织发展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构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兼顾学习型组织和党组织两方面的属性,既能反映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又能体现党组织的本质特征;既要遵循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又要发挥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我们应当发挥党在长期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强大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把抓学习上升到组织原则高度来认识,依靠坚强的组织和组织制度抓学习,使之成为自觉的组织化行为,从而推动党内学习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准确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特征
准确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鲜明特征和主要环节,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共同愿景的政治性。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区别,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于夺取并保持政权。由此,政党的共同愿景必然是其奋斗的以政权为核心的政治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党所属组织也无例外。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其政治奋斗目标是通过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及其各级组织就是以这一政治奋斗目标作为共同愿景。
二是理论武装的首要性。学习型组织无一例外地都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不仅重视学习,而且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之所以如此,因为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力的第一要素,如同列宁所说,党没有科学理论“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而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以科学理论来武装,现阶段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与此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军队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本领。
三是创新精神的突出性。彼得·圣吉曾用“创新”两字来概括学习型组织的要旨,创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则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不能创新,党的生机也就终止了。正因为如此,富有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更为突出的特征,它更加注重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对军队来说,就是要把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军队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军事变革的持续创新性,必然引发军营里学习的革命。创新型军队必定是学习型军队。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军队,必须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牵引。
四是制度规范的严格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严密组织性的政党,这决定它必然更加重视制度建设,使严格的制度规范成为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的鲜明特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特别是提出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是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的要求而建立的更加严格的约束机制。学习型党组织通过这些严格的学习制度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夯实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引领和推动创建学习型军营活动的广泛开展。
总之,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也不能按照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照葫芦画瓢,而要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模式。要按照中央和军委的决策部署,紧贴军队实际,围绕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作为实践平台,把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作为现实课题,把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作为重要保障等基本要求,把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特点,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质量和效果。
第二篇: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
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
2010-06-22 06:36:00 来源: 解放军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一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正在军内外蓬勃兴起。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于自身建设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科学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对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习型组织”到“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是西方管理学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破解“很多大企业的寿命很少超过人类寿命的一半”这一难题而提出来的,其代表性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者彼得·圣吉,代表性著作是其1992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圣吉认为“21世纪各类组织的竞争是学习的竞争”,强调“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就等于死亡”。因此提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一种灵活、有弹性、不断以学习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组织。圣吉还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出了具体方案,并亲自指导企业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又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进行进一步完善。一般来说,“学习型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内涵和特征:
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创新型组织。圣吉说:“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表述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如果用四个字,是持续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它能够有效地将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行为转化为组织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与组织自身的不断变革与持续发展。
是一种能够自我诊断、自我升级的有机体。学习型组织能够通过组织的学习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审视、反思和诊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对策,努力加以改进,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变革、不断完善、不断升级,使自己永葆生机与活力。
是一种能够敏锐感知环境、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进化的生命体。“学习型组织”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进行准确的把握、有效的应对,不断铲除组织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拓展组织成长的空间、突破组织发展的极限,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是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团体。“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它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纠错中实现自我完善;在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别人的不足中实现不断超越;在不断地应对挑战、化解危机中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习型组织”的生成演变来看,其实质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概括地说,所谓“学习型”,就是指学习要成为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类型、一种状态、一种模式。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正是这种转型观念在政党及其组织建设中的体现。
把“学习型”与“党组织”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彼得·圣吉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运动,„„对中国和世界的组织学习运动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把握“学习型”与“党组织”内在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机遇与挑战交融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速,发展机遇稍纵即逝。面对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严峻形势,党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对形势感知敏锐、对挑战敢于应对、对难题善于破解的坚强堡垒。而学习型组织正是具备这种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功能的组织,如果我们能够把各级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那我们就将会在任何考验和挑战面前都应对裕如。
党的先进性是党带领群众、引领社会的资格所在,但党的先进性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更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要保持“永远先进”,就需要使党的肌体具备新陈代谢的功能,就需要使组织能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不断的诊断、修复和升级,而“学习型组织”正是具备这一功能的组织。
学习型党组织虽然是以“学习”为基本特征,但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和“重视学习”。“学习型组织”更加强调“集体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全员的学习”,将个人的学习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更加强调学习的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性、学习的实用性,使“组织”本身具有通过“学习”获取自我升级的能力。学习型党组织不是“学习型”与“党组织”的机械叠加,而是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质的飞跃。
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学习,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不仅是对党的重视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一次“学习的革命”,标志我们党对学习问题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
学习型党组织是通过汲取学习型组织理念而形成的一种党组织发展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构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兼顾学习型组织和党组织两方面的属性,既能反映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又能体现党组织的本质特征;既要遵循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又要发挥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我们应当发挥党在长期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强大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把抓学习上升到组织原则高度来认识,依靠坚强的组织和组织制度抓学习,使之成为自觉的组织化行为,从而推动党内学习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准确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特征
准确把握学习型党组织的鲜明特征和主要环节,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共同愿景的政治性。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区别,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于夺取并保持政权。由此,政党的共同愿景必然是其奋斗的以政权为核心的政治目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党所属组织也无例外。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其政治奋斗目标是通过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
政党,党及其各级组织就是以这一政治奋斗目标作为共同愿景。
二是理论武装的首要性。学习型组织无一例外地都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不仅重视学习,而且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之所以如此,因为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力的第一要素,如同列宁所说,党没有科学理论“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而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以科学理论来武装,现阶段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与此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军队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本领。
三是创新精神的突出性。彼得·圣吉曾用“创新”两字来概括学习型组织的要旨,创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则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不能创新,党的生机也就终止了。正因为如此,富有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更为突出的特征,它更加注重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对军队来说,就是要把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军队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军事变革的持续创新性,必然引发军营里学习的革命。创新型军队必定是学习型军队。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军队,必须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牵引。
四是制度规范的严格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严密组织性的政党,这决定它必然更加重视制度建设,使严格的制度规范成为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的鲜明特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特别是提出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是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及其组织的要求而建立的更加严格的约束机制。学习型党组织通过这些严格的学习制度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夯实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引领和推动创建学习型军营活动的广泛开展。
总之,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也不能按照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照葫芦画瓢,而要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模式。要按照中央和军委的决策部署,紧贴军队实际,围绕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素质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作为实践平台,把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作为现实课题,把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作为重要保障等基本要求,把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特点,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质量和效果。
延伸阅读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大批进步青年和仁人志士奔赴延安,新形势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了“克服自己理论工作的落后性”,“使马列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党中央在延安发起了学习运动。1940年3月24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央宣传部制定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规定在职干部编班编组,坚持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提出“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并创办了抗大、鲁艺、马列学院等学校,成立了中央学习小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等组织。党中央还把每年的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定为“干部学习节”。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获得了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党的七大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闫耀升)
第三篇: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内涵、特征及要求 文档
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特征及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有效探索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根本路径和现实举措,对于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增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全面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意义深远,举足轻重。
一、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彼得•圣吉认为,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政党,指的是“一种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政治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首要条件就是建设学习型组织。中国共产党其实就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最典型的个例。所谓学习型党组织,就是指能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念,具有健全的学习机制、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集体。
二、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
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型学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更多地开展集体看书、读报和传达文件,也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学习培训,而是强调党组织成员要持续不断地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党组织的一种内在要求,在基层党组织中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和体制,形成一整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能够用学习的理念去处理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作风、队伍和活动机制建设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和一种新的境界。考察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能成为学习型党组织,主要看其是否具备了“学习型”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一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不息的党员领
1导干部。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学习是政党现代化的前提,也是一个政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保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它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学习型组织,有着明确的既定目标,表现在:具有更加严密的组织体系和更加坚定的政治目标;同时,具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任务。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要完成学习型政党的任务,没有一支坚强的领导队伍是不行的。
(二)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一支志存高远、严谨笃学、乐于奋献的党员队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组织既与一般的学习型组织有共同之处,又具有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它是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与机制的政治组织;是拥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和具有持续创造力的政治组织;是以人为本、使全体党员得到全面发展的政治组织;是以新的学习求发展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全体党员形成高度认同的共同学习目标为基石来实现这种统一的。它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基础上,这个共同目标是在全体党员的个人理想基础上生成的,这种生成性的共同目标是个人理想、组织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这些特征必然要求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一支志存高远、严谨笃学、乐于奋献的党员队伍。只有党员队伍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党员队伍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型政党才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学习理念是自觉进行学习行动的思想基础。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应真正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充分认识到有了学习力才能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道理,注重共同学习、整体提高,要把符合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使学习成为党组织集体发展的基础。具体说,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应树立起三个观念: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三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基层党员
干部应该认识到,学习是创新的根本,是竞争的法宝,是工作的核心,工作是学习的深化。
(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这是学习型组织的特征要求。目标明确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目标,是指通过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真学、常学、善学、深学的良好风气,使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把握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有了明确目标,就可以提升组织的疑聚力,形成强大的组织动力,促使基层党组织成员形成目标同向、决策同定、工作同步、责任同负的利益共同体,就会更自觉地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五)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健全的长效学习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有健全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完善的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长期有效的学习机制,形成学评考核体系,把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统一起来,把“我要学”的自觉性同“要我学”的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与不学、学好学差一个样的局面。把学习作为硬指标纳入基层党组织和主要领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以此来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压力转变为动力。通过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机制,才能确保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形成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良好格局。
(六)基层党组织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和良好社会引领功能。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能否将学习的内容应用于实践,能否以学习力推动创造力是检验学习型党组织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一个党组织如果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或者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很多而不能把学习转化成创造能量,在工作上没有取得实效,那学习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当然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型党组织。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要通过提高党员的学习力来推动创造力,通过持续的创新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学习力包含三要素,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力,真正使学习成为创新的源泉,创新成为开拓前进的动力,形成学习推动创新、创新呼唤学习的良性循环。可以说,以学习推动创新,把学习作为创新的动力,是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
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有实效,就会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具有高效的执行力,用学习的理念去处理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提升创造力和竞争力,取得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同时,具有自我完善功能,基层党组织成员通过相互学习,吸纳新营养,激发党组织中各成员的积极性,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促进,自觉校正和修补发展中的缺失,达到吐故纳新、建立良性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目的,做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该使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道德境界,形成崇尚学习、追求卓越、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使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具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胡锦涛同志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不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特别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来保障,其中“一把手”尤为重要。领导干部带头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从毛泽东开始,我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是学习的典范。古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就是说,要实现天下为公的“大道”,实现社会和谐,贤能的领导人才是关键。我国领导体制的一大特色就是“一把手” 负责制。历史和现实的大量事实表明,许多重要的工作如果“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抓,那工作
就推动得有力,就能出成果。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同时又是带有务实性质的工作,如果没有“一把手”高度重视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基层派出所党组织工作就难以取得实效,立警为民也就成为想。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有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派出所要成立领导小组,从远景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到具体工作的部署、相应措施的实施、保障环节的应用,都要有具体部门负责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组织、宣传等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落实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建立愿景,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动力。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每一位党员的内在动力,为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要实现目标就要建立愿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明确学习是政治责任,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需要;学习是实现终身教育必经之路;学习是实现改革创新有效途径;学习就能实现终身财富。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广大党员干部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如饥似渴。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终身学习特征的学习机制,努力创新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载体,形成适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学习理念、理论与方法,完善学习功能,提升学习力,确保广大党员想学、能学、学得快乐,使其养成主动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实现“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学习动力问题的转变。
(三)建立健全学习保障机制,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学习这样一种长期的任务就难以坚持下去。为使学习的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习制度,使学习规范化,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有了制度,还要认真贯彻执行,坚决按制度办事。推进基层派出所学习型党组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机制和制度安排上要有长远规划。一是要建立激发强烈求知欲望的学习动力机制,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
导向,从而激励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重视学习、崇尚学习。二是要完善制度体系,要有严格的学习考核机制。把学与考核、学与使用、学与晋升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党组织学习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健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使党组织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三是要有完善的学习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建立学习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完备的学习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常态化、多样化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学习投入制度,不断完善教育学习的师资、硬件设施、技术支持以及学习资源等。
(四)建立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派出所党组织的创新力和执政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学习是创新的资本,学习推动创新,创新呼唤学习。要有较强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就必须建立创新机制,把创新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习推动创新,使自己拥有更高、更强、更持久的创新功能。因此,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拥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把开拓创新作为组织及个人的自觉追求。基层派出所党组织是党的细胞、基础和战斗堡垒,是党的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体现者、落实者,党员是党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因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建设抓起。因此,推进基层派出所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创新,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立党为公、立警为民的目标。
第四篇:关于学习型党组织特征的思考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个具体措施。学习型党组织是学习型政党的构成“细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学习型党组织以鼓励个人、团队有组织地学习为特征,以增强组织成员的学习力、创新力为
目的,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现实背景。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相比,学习型党组织更侧重于依赖成员的自主、自觉,依赖于组织内部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而不是靠权力、靠领导意志、靠行政命令。学习型党组织能够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扫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学习型党组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有其基本的特征。我们认为应该有以下主要特征:
知学。简单说就是知道不知道学习,进而讲就是《大学》里所说的“知之而后能定”,就是说有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目的。一般来说“知学”至少有三个层次:一是“想学”,就是想不想学,有没有学习的自觉意识;二是“进学”,这里的“进学”不是过去所说的“中秀才”,而是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不能知难而进;三是“乐学”,“乐学”是比较高的学习境界,是在快乐中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一方面是指快乐地学习这一过程,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以快乐而非抵触的心态来学习,另一方面是指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这一结果,是在学有所得之后所得到的知识满足感。
“知学”表现在如何从个体自觉到组织自觉,又从组织自觉内化为个体自觉。一是制度的导向,即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对组织及组织成员学习意识的激发和学习行为的激励或鞭策;二是氛围引导,即组织软硬环境共同形成的氛围对组织及组织成员学习行为(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的引导、纠正;三是文化内化,即组织内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对组织及组织成员学习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的表现是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化,制度文化化,固化为组织成员的统一的思想认同和心理归属,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好学。如果说知学是意识问题,那么好学则是能力问题,强调的是能否学,会不会学,就是学习力的问题。“敏而好学”就是既要聪明,又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好学”包括诸多方面:一是对学习时间的掌控问题,就是能不能科学运用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延伸时间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二是知识领悟能力,即对问题的感悟、理解、分析和把握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三是学习效率问题,就是指是否善于学习,能否取得应有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好学”首先表现为有效的学习形式,即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良好方法,如学习沙龙、座谈会、讲座、报告会等;其次表现为已成型的学习模式、学习品牌等。但这都不是根本,学习力不是就能力而能力,更注重的是要推动工作。因此,学习型党组织注重的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破解难题,推动实际工作。
为学。为学是方法问题,在意识和能力之上怎么学、如何学?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方法说到底是学习选择问题,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首先是提高个体素养,进而是提升团队素质,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但最根本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推动事业发展。学什么?为了个人和组织发展,政史经哲都要学,但必须有选择、会选择地学习。怎么学?从主体上不仅要求个体学习,而且更强调团队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党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团队学习比个体学习更重要,它更符合学习型党组织的本质要求。“为学”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覆盖了组织系统运行的全过程。不仅如此,还强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能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边学习边总结。
长学。长学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长期学习,二是长于学习。长期学习的终极层次就是终身学习,这不仅是意识,更是一种目标、一种境界。长于学习是学习艺术,更是学习境界,长于静,宁静以致远,长于思,举一而反三,长于行,知行于统一。“长学”表现在一是制度机制,就是要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保证学习的活力,长久保持,长盛不衰。二是精神境界,不仅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更要引导把党员干部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从我们对学习型党组织基本特征的认识可以看出,学习是从意识到能力、从能力到方法、从方法到机制到境界的有规律的过程。新时期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就必须认识这些特征,把握规律,有的放矢,以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篇: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特征
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特征
林学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达成,全面深化改革是途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必将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把党的建设比作“伟大的工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建设工程的新设计、新谋划。“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建设工程”都是一方面强调了党的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党的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全面从严治党”之“全面”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就党的建设被称为“伟大工程”而论,从来也不单指党的建设的某一方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但是,毛泽东同志强调党的思想建设,并没有丢弃、否定党的建设其他方面。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建党路线是“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比如,在组织建设上,毛泽东同志精辟地阐明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首次阐明了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原则,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作风建设上,毛泽东同志揭示了党风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明确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制度建设思想。但是,邓小平同志还一再强调,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所以党的建设的核心和先决条件是思想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路线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作了部署。胡锦涛同志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出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今天,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突出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既从思想建党的角度强调了统一全党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又从实践角度要求严格落实党章党规要求、严明政治组织纪律,最终扎紧制度的笼子。全面从严治党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突出强调如何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突出强调了如何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问题;在作风建设方面,实施“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倡导“三严三实”,等等。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党的建设新常态,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继承、发展、完善。
“全面从严治党”之“从严”是对党的建设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回应。党的历史是从严治党的历史,党的建设是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从党章发展的历程看,从严治党的主线贯穿始终。一大党纲虽然只有十五条,但涉及纪律规定的至少有六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突出位置;二大党章专设“纪律”一章,制定了具体的党员纪律处分细则;三大党章增加了“党员自请出党”的规定,“自请出党”即自愿退党之意。增加该条款,旨在加强党员自律意识。四大党章的“纪律”一章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作出更具体的规定,如,“凡党员在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等,表明党对纪律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五大党章把纪律处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党组织,分警告、改组和重新登记(解散组织)三种;另一类是对党员,分警告、党内公开警告、临时取消党内外工作、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五种。另一项重要规定是设立监察委员会,这在党的历史上属首次。六大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为党的组织原则,还强调“严格地遵守党纪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七大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注意清除自己队伍中破坏党的纲领和党章、党纪而不能改正的人出党。”这说明必须通过严肃党纪维护党的纯洁性。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成为党执政后从严治党的新坐标、新指针。党执政后,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厉措施。八大党章把监委的权限扩大为经常检查和处理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律、法令的案件,对执政条件下从严治党具有奠基意义。改革开放以后,十二大党章清除了九大、十大、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规定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六个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遵守和维护党和国家的制度,同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作斗争”。这说明: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越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从党的十三大开始至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党章,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都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等等。
实践证明,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任务多么艰巨,也不论党取得多大胜利、事业有多大发展,党始终清醒地把“管党”“治党”放在一切工作核心地位,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方针。
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特征
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是管党治党的新要求,是一种具有自身规律和特征的新状态。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种系统设计。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系统思考,科学统筹,厘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同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矛盾有主次、任务有轻重,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但也不是单兵突进,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不代表遍撒胡椒面,它要求我们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求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支点和突破口。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一定要处理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把那些与中心任务对接联系紧、关系大,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从而对全面从严治党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种底线限定。当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依然存在。个别领导干部无视党的纪律,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把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一些党组织管党不严、治党不力,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此,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就是要坚守纪律、规矩这种底线,让纪律更严明、工作更严谨、规矩更严格,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成为一种自觉。这种底线思维,就是要坚守政治底线、思想道德底线、法纪底线、政绩底线、生活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守不住底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种战略规划。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党的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作为执政党,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是分内之事,首先而且必须的是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大量繁杂的问题。否则,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国计民生等任何方面出了纰漏,就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但是,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治国理政的工作多么繁杂、任务多么艰巨,党只有把自己管好、治好,才有资格去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才有力量和智慧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如果我们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党员领导干部各怀心志,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不要说治国理政,就是执政地位也保不住。执政党只有高度重视自身管理与整治,才能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与统一。古今中外许多政权的崩塌,都已经提供了佐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种自身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本身就表明党的建设本身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目前还呈现出制度体系不完备、制度设计不科学、制度运行不规范、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因此,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结合党的建设环境、任务、方式等发生的变化,着重从党内生活制度和党的领导制度两个大的方面,对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作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对不适应的制度进行改进,缺位的制度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制度尽快完善,不合理的制度坚决革除。可以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带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一方面是从制度层面对组织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是要推动问题解决,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比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以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抓手,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能够很好地纠正“唯分唯票唯GDP”的选人用人导向;严肃干部队伍管理;遏制违规选拔干部现象,从而纯洁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为全面深化改革积蓄骨干力量。在这种改革时代背景之下,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相互策应、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