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任国印易丽娟
(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湖北武汉,430072)
[ 作者简介 ]任国印,男,1951年4月出生,山东省聊城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安全质量监察部部长。
易丽娟,女,1968年11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本科学历,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安全质量监察部部长助理。
[ 摘要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高校后勤党员干部应在反腐倡廉的斗争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 关键词 ]高校后勤党员干部廉政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我们党不受侵害,使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有力措施。高校后勤也是党的一块阵地,党的廉政建设也不能让这块阵地成为空白。下面就高校后勤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谈点想法: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章,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持原则维护党章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包揽全局,内涵丰富,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做到廉洁自律,必须学习好党章,遵守好党章,贯彻好党章,维护好党章,严格按照党章这个治党的“根本大法”行事,用党章来规范自
己的言行。
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坚持党员标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党章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明确规范,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根本标准。学习贯彻党章,首先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我们了解的近几年查处和违纪违法案件看,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放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思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加强道德修养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面,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高校后勤党员干部更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制各种腐败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和情趣,决不能热衷于灯红酒绿,决不能沉湎于低级趣味,要更加注重道德品行,努力提高道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动高校后勤,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廉洁的良好风气。
其次,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此外,还要坚持从严治党,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制约监督,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把党章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民盟、民建联组讨论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
淫逸为耻。这“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鲜明导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其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就会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就会混沌不清。实践证明有的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违纪违法,究其根源,大概都是从道德品质出问题开始的。有的领导干部觉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人办事,收点钱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对业务活动中的吃喝,讲排场,求高档,不以为耻;有的急功近利,不按规律办事,对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等。这些行为恰恰表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出了问题。如不及时醒悟,势必导致私欲膨胀,是非不分,最终跌入腐败的深渊。常言说:“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小节不守,大节难保”。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后勤在当前一些不健全、不文明现象及消极腐败现象存在的情况下,抓好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对党员干部来说,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不是“细节问题”反腐倡廉抓源头,必须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列入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八荣八耻”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后勤党员干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防微杜渐,抵制诱惑,警钟长鸣,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三、廉洁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
吴官正同志曾经讲过,说廉洁文化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洁文化。就是要让廉洁的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营造一
个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高校后勤面临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由于工作需要,高校后勤手中掌握着部分权力,如果不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好处的资本,就必然会堕落到腐败行列。因此,高校后勤党员干部要拒腐防变,就必须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并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我们党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遥。只有加强廉洁教育,搞好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败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筑起社会主义不倒长城。
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廉洁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风决定民风,党风正则民心顺。邓小平同志说:“为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端正党风的核心就是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只要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能严于律己,清正廉明、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必然能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营造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良好道德环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形成一个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当然,要搞好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把廉洁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同时,党员领导干部应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带头人,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理念方针政策,以实际行动为廉洁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 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章程》
[2]《中国共产党纪律条例(试行)》
[3]《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4]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5]胡锦涛同志《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及在中央纪委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6]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7]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研工部编印的《学习与宣传》2004年第二期〈总第51期〉有关文章
第二篇:论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10300720243 杨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
论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摘要: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国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防治高校后勤部门腐败现象的滋生,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
党风廉政建设
党员干部
改革
近年来,由于高校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学校可调配的资源不断增加,基建设施投资急剧扩张,物资采购大量上升,后勤服务规模日渐扩大,其中蕴含了很多诱发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因素,教育系统违法违纪事件中有关高校后勤部门的经济案件大量增加。
据统计,教育系统2001年至2006年底共查结商业贿赂案件577件,涉案金额总计7379.5万元,657人涉案,414人受到刑事处理。这些案件涵盖了教材、教辅、图书的编审、印刷、发行、购销以及教学仪器设备、大宗物资、医药购销和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方面,多为以各种名义给予和收受“回扣”、“手续费”及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以及在账外暗中收受财物私存私分的问题等。
高校后勤企业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政治性,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高校后勤部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在这个背景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意义重大。一.高校后勤部门的腐败诱因
腐败存在三个基本要素:腐败者控制着可分配的稀缺资源,具有腐败动机以及腐败机会。高校后勤部门摊子大、战线长、业务往来频繁,现金流通与物资进出量大,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1.防腐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规范的监督机制。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监管机制存在缺失,这就给部分高校领导创造了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机会,大搞不正之风,并且手段隐蔽、花样繁多,使得高校后勤部门经济案件时有发生。
加强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是一种治理方针,这个方针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来实现。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的严密规定、严格执行,加强党
10300720243 杨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
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才能落到实处。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监督体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2.高校后勤领导思想不坚定,拒腐抵抗力低下
目前高校后勤主要实行经理负责制,这些经理职位多由党员干部担任,后勤经理拥有相当一部分决策实权。一些后勤管理者思想不坚定、心态不正,无法控制自己强烈的贪欲,禁不住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得不该拥有的财富,给高校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绊脚石。
因此,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教育党员拥有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只有拥有清醒的头脑与高尚的节操,才能保证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被种种欲望和污染腐蚀掉,从而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的发展,并巩固已有的丰硕的成果。
3.高校内部高度集权,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现今高校管理体制中,“高度集权”现象颇为常见,权力高度集中于执行权、决策权,监督权弱化,这使得一部分人的权力过大,因此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使人高尚,以权干事,因权扬名;权力也可以使人堕落,以权谋私,因权丧身。部分领导禁不住经济利益以及阿谀奉承的诱惑,迷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最终沦为权力的奴隶,滑入罪恶的深渊。
因此,我们应科学、合理的分配权力,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形成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同时又彼此约束的关系。二.加强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办法 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制度
要防范治理高校后勤贪污腐败现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的体制机制。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防止腐败的屏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必须依法治国,反腐败斗争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滥用权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都是以法制不完备为前提、为条件的。“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只有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首先我们要制定严密的法律条文。不论是党规党法还是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必
10300720243 杨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
须体系严密、没有漏洞。然而现今存在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不完整,相关的法律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对违法违纪现象没有实体性和程序性的规定。其次要将法律制度明确具体化。当前存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不衔接,程序性法规散乱,法规滞后性突出。我们需要制定详细具体的法律条文,以防止作案人员钻法律漏洞,贪赃枉法。最后还要保证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当前的法律制度很多都存在着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流于形式的通病。
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要严密立法,还要严格执法。真正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相关法律部门要对违法违纪现象严惩不贷,以此体现“从严”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当前现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渠道不通畅,尚未形成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监督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只有具备科学高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能防止腐败的滋生。在这个背景下,党组织应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这是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党章赋予的权力。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要设立群众监督机制,保证群众可以进行上诉、举报、揭发相关违法违纪现象。其中财务管理和物资采购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首先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保证学校资金有效的运行和使用,防止因财务管理不善导致的资源浪费。对此,学校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监督,保证财务收入与支出明确具体,定期对资金的收支进行检查。
其次要加强资产管理。认真落实相关规定,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是有效防止腐败滋生的根本。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保证物资设备的合理使用,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建立仪器设备的评估报告制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折旧、报废情况。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采购制度,防止在采购过程中大量不必要资金外流,保证学校的资源配置能够充分利用。3.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只有具备正确的精神思想,才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一定要教育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总书记
10300720243 杨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
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知道,职务是一种责任,职务越高,责任越重,就越要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服务;要使高校后勤党员干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使用权力,抵制金钱、美色等诱惑,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和社会化改革的开拓者。4.合理分配权力,防止权力“高度集中”
权力高度集中会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的出现。学校应对后勤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权力分配,例如后勤的人事、财务部门应分开管理,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并在完善的监督机制的配合下,形成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关系。主张高校后勤部门建立员工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公开性,防止出现暗箱操作的违法违纪现象。三.加强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一直是我党的工作重点之一,党风的好坏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问题。腐败必然会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民者失天下”,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兴盛与衰亡的根本因素。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是治理我党的重要内容。
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后勤工作是学校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高校后勤工作维系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加强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的滋生,从而保证学校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促进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总之,要想做好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就必须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结合起来,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各个方面预防治理腐败现象的发生。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后勤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需要高校后勤的全体干部和员工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参与意识,遵守国家以及高校后勤部门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高校后勤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①《对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芳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0300720243 杨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
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拒腐防变的思考》 朱志平赵绚丽
企业研究 ③《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李国春 校长治校
教育艺术 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孙继旺 桑希斌
⑤《关于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赵立玉 中国外资 ⑥《高校后勤社会化下的廉政建设》罗松乔 胡雨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⑦《当前从严治党难点透析》 王丹 高菱 党建与党务
第三篇:关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的高校后勤体系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我国更好地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高校后勤的改革中,尤其是在其服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弊端。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探求这些问题所产生的来源,思考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时地克服掉这些难题,从而才能保障高校后勤服务系统的顺利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教育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的后盾。我国对于高校后勤的改革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许多非常有力的措施,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国情和当前的社会制度决定了高校后勤仍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要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而服务。由于高校后勤工作较为复杂,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难题与矛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后勤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后勤”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Logisties”,这个词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里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1]后来在我国,“后勤”一词逐渐被应用到机关、高校、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事务和保障服务性工作中。而“高校后勤”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人们对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从高校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的总称。那么,如今的高校后勤服务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难题呢?问题有三点:
(一)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
高校后勤服务属于教育管理的范畴,教育管理活动中的突出矛盾是教育管理资源的有限性同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管理效益之间的矛盾。[2]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如果后勤服务机构设置过于繁多和精细,就会造成责、权、利不能够协调统一,致使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也会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我校河海大学学生所使用的校园卡,它既能用做学生的饭卡,也可以用做借书证,看似方便,其实不然。学生要为校园卡充值,首先要到中国银行或存款机上用相对应的银行卡存款,然后才能去食堂设有的圈助机上用校园卡进行圈助,其烦琐过程起码要花上十五分钟的时间。而存款机或圈助机任何一方又会经常出现故障,学生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又如,学生们在缴上网费时,首先要到科学馆去打印缴费单,然后再跑到相隔有五分钟路程的河海馆财务处去盖章,盖完章后才能到对面的缴款处缴款,最后才能拿着相关证明回到科学馆进行上网开通,而这一过程再快也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由此可见,其服务机构的繁杂既浪费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大大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是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高校后勤服务的非人性化问题
何谓“人性化”?人性化就是要以人为本,了解人的心理和需求,尽量考虑每个人的利益,更贴近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平等,尊重人的需要。高校后勤在为广大师生服务中就应当本着这一原则,真正地做到以教师、学生的利益为本,每一件细枝末叶的小事都尽量做好,力求使他们满意。然而在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非人性化问题却比比皆是:如某学生在学校餐厅的饭菜中吃到蜘蛛、苍蝇,甚至铁丝;再如,某学生去校医院看病拿药,却因医务人员忙于聊天而遭到怠慢、奚落;又如,某教授因为教室的多媒体出现故障而未及时修理,与相关
管理人员理论,却被管理人员辱骂了一顿。可以说,上述这些后勤工作者,他们在为师生服务时,并没有真正以人为本,而是缺乏了那么一丝“人性”。因此,他们的非人性化服务从小方面看,会引起广大师生的不满与投诉,从而受到校方的批评乃至辞退;从大的一方面看,他们的服务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学校的后勤管理效益,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声誉。
(三)高校后勤服务的盈利性目的过强
高校后勤服务追求的目标除了经济效益之外,更大程度上应着眼于全校的公共目标和效益的实现。如果高校后勤服务完全的市场化,那就意味着高校后勤集团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可是高校的后勤服务,除“利”字之外,还要讲求一个“情”字,这是因为学校的老师、学生对学校有充分的信赖感和归属感,他们认为学校是这个几乎市场化的社会所仅剩下的唯一一块“净土”了,尤其是那些公益性较强的项目,如学生的日常饮食、学生宿舍,学生的上网费用等与学生的关系就更为紧密。然而,现在许多的高校后勤却利用其在校内垄断经营之便从学生身上牟利,在此仅以高校食堂为例。由于没有竞争,许多高校食堂菜价趋高,分量趋少,成了牟取暴利的绝好场所。比如一份三元的荤菜,通常只能买到几小块肉,且嚼不烂的骨头、杂碎居多;一份一元的素菜,同样少得可怜。又如某高校后勤集团向学生出售死猪肉、地沟油事件而被媒体暴光。高校食堂赚不赚钱,是不是暴利单位,由这几个事例来分析便一目了然了。
通过以上所提到的高校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察觉到这三个问题在我们大学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但又是不容易解决的。要解决问题,就应该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认真剖析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二.高校后勤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一)旧的高校的管理体制是其主要问题产生的根源
高校后勤管理是属于整个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高校后勤服务所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则是旧的高校的管理体制所遗留下的产物,它的存在基于以下条件: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系统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大包大揽式的招生和分配制度;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福利和追求相对公平的低工资制度。在这种条件下,当时的高校后勤服务队伍一应俱全,后勤自成系统,实行行政管理,其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便是“大而全,小而全”,学校过多地承担着办社会的职能,运行机制则以封闭式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主,这样也就没有了节约和浪费的概念。而由于现在的高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的供给制,经费使用的拨款制,管理模式的行政型,服务方式的福利型,这就使得高校后勤在经过不彻底的改革后也相应存在着行政主导、机构庞杂、资源浪费、人浮于事、忙闲不均、效率不高等弊端。
(二)高校后勤服务组织缺乏必要的经营理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经营理念的概念。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3]高校的后勤服务组织即后勤集团,只有充分应用其正确的经营理念,以后勤的经营意识为其立业之本,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益的双赢。可是,由于后勤集团是校内经营,没有竞争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了许多高校后勤集团缺乏必要的经营理念。他们没有高明的管理计划、手段、目标与经营意识,而员工又缺乏必须的培训与服务素质。例如,许多食堂的服务态度较差,这几乎成了高校食堂的一大通病。假若是在校外的餐馆就餐,发现饭菜里夹有苍蝇、头发之类的杂物,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找经理讨个说法。同样的遭遇,换在高校学生食堂里就无法受到关注,顶多服务员甩给你一句“扔掉不就完事了”,然后再也不正视你。如此的经营方式,如此的服务态度,如果是在校外的餐馆,早就破产关门了,可是在学校学生也只能忍气吞声了。但
是,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高校后勤集团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益迟早会遭受惨痛的打击。
(三)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目的的定位仍不明确
高校后勤服务的目的到底是盈利性的,还是服务性的,目前仍然有许多高校在其定位上还是处于模糊状态。他们当中有的认为后勤服务既然是一种服务行为,就应该将盈利放在首位,因为如果后勤集团在做出服务之后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或者说所取得的效益无法再维持他们服务经营的运作,那么他们是不会从事这种无利可图的工作的;还有一部分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这主要是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途径来实现的。高校后勤服务系统担负着大量的管理与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具体工作中服务学生,教育学生,而不能单纯从创收角度来理解后勤行为,因为学校办教育毕竟不同于校外的公司、企业,不是用来赚钱的。同时,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里,况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环境比较困难,如果学校后勤服务只是单纯地盈利为根本目的,那么会有同学无法承担得起高的消费水平。所以说,对于这两种观点的定位,许多高校现在仍在权衡、困惑、为难之中。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目的的正确定位,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后勤服务系统以后发展的命运。
由此可见,上述三条是产生高校后勤服务问题的必然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与条件,然后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思路来尝试有效地解决在高校后勤服务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三.关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几条思路
(一)建立节约型的高校后勤服务系统
如今的许多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在其运作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资源大量浪费现象,而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的浪费,就必须要建立起节约型的后勤服务系统。首先,关键是转换后勤的管理体制,这就要把后勤从学校的职能部门分离出来,而不是过去的行政主导。学校要给与后勤应有的支持和基础设施,鼓励其自我发展,后勤同时也要励精图治,给自己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其次,我们应当改变后勤服务系统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那种大锅饭的旧习惯,让大家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后勤内部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要竞争,领导聘任也要以竞争为基础,彻底根除那种人浮于事的现象。再次,要合理地设置后勤机构,这是后勤服务系统运作的动力。对于后勤机构的设置,我们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改变过去那种因为过细的划分,机构庞杂,人员过多,从而在协调上不便统一领导,给一些工作造成滞后或无人问津的局面。例如,以上提到的河海大学的校园卡,则完全可以仿照东南大学的做法,省去银行充值这一步骤,直接在食堂设置充值室,这样学生可直接到食堂为校园卡充值,既方便省时,又提高了后勤服务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应打破高校后勤的垄断经营
垄断经营是我国高校后勤最主要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垄断经营使得社会优质的资源无法为学校服务,后勤服务系统各部门也没有了竞争压力,这样就不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4]在这里还要以学校食堂为例,因为食堂的经营可以说是在后勤集团垄断经营中是最为突出的。由于许多地方成立了高校后勤集团,学生食堂则由后勤集团统一管理,这就使得高校食堂缺乏了必要的竞争性。学生无论乐意与否,在下课后饥肠辘辘的状态下只能饥不择食地去学校食堂,因为食堂相对校外的餐馆来讲是比较近的。学生们为了一日的三餐问题,除了到校内有限的几处食堂就餐外,还能让他们可以选择的地方实在是微乎其微,而对于食堂糟糕的饭食与低质量的服务也只能无力地埋怨几句了。由于高校是属于比较封闭的特殊地方,有那么多学生生活在其中,因此可以说他们每天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那么,该如何打破高校后勤的垄断经营现状呢?这就应该在后勤集团内部建立内部竞争机
制,从体制上杜绝垄断。同时对外还要引进必要的竞争对手,学校完全可以同时引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后勤集团。这样学校在逐步开放后勤服务市场的情况下,使诸多的服务企业,不论是学校分离出来的,还是社会参与进来的,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让他们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服务质量,并通过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来实现教育服务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我们还应建立起有效的后勤服务监督机制,从而真正地维护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三)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人性化
由于高校后勤在原有的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一些旧思想、旧作风,以及后勤集团在其垄断经营下的不适当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从而使得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低下,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想使得后勤的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即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人性化,就应该做到:首先,高校后勤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要让他们明确认识到,他们对于广大师生的日常服务,实际上也是在为培养国家的人才做贡献,后勤服务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次,高校后勤应狠抓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经常主动深入院系、部门以及教师、学生中了解其需求情况与服务满意度,在服务中应当注重细节服务与个性化服务,还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争取为学校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以优质规范的服务影响师生;其次,高校后勤要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个人素质,努力提升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始终以一个优秀服务者的身份,全心全意服务于每一位教授与学生,与此同时要精心选拔、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经营管理者这支队伍;最后,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与奖惩制度,奖勤罚懒、激励贤能,这样才能在竞争与压力下,不断地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后勤的人性化服务。
(四)明确高校后勤服务应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我们应该明确高校后勤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也就是说,高校后勤服务已经超出严格意义上的投入与产出,这是由所有的国家都把教育定位在公益性事业的基础之上所决定的,也是由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以及国情、校情实际所决定的。高校后勤的服务是彻底市场化,还是选择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方向,这是高校后勤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后勤只有以公益性为主,认真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即使以后全面社会化、大量的社会企业涌入校内参与竞争和市场分割,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以公益性为主,就是指高校后勤应该如同重视经济效益一样,把服务与教育功能放在突出的地位。假如放弃了充满人文之情的公益性服务,那么高校后勤就失去了与社会上的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高校后勤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以服务师生、服务教育为宗旨,另一方面又要使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化管理,向经营要效益,这样高校后勤的服务才能得到师生的满意与认可,才能确保学校后勤服务系统在与其他社会企业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总之,高校后勤作为一个实体,是与社会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它带有教育的属性,并有育人的功能,其主要的任务是服务,既服务于整个学校,又服务于广大的师生,从而保障了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的顺利进行。在新的世纪,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使高校后勤担负起培养更多更好的专门人才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克服各种各样的难题,加强高校后勤的服务。对内,要积极地对高校后勤服务系统进行改革,实现节约型、人性化与公益性的后勤服务。对外,则要依靠社会力量,运用社会资源建设后勤服务设施,增强后勤服务能力的探索实践。因此我们坚信,如果高校后勤的服务得到了有效的加强,那么我国的高校后勤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将会走得更顺利、更辉煌。
第四篇:高校后勤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思考
高校后勤企业应从岗位性质入手,明确考核目标,设定可量化的考核标准,通过合理的考核周期,采用全方位的考核方法进行自上而下、全面的绩效考核,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帮助被考核者进行绩效改进,改正缺点,提升下阶段工作目标,提高企业效益和员工个人自身素质,满足高校快速发展后对新型服务企业的要求。
一、绩效考核体系对高校
后勤企业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基础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是考评主体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对照绩效标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绩效考核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已经不是单纯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确保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也逐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后勤是一个集服务、管理、经营为一体的特殊企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化改革。改革后的后勤部门具有高校教育特殊的公益性即满足高校对后勤服务零利润的任务,又有企业的特性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教学规律、研制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一系列如全员聘任制、激励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等内部管理手段,培养员工树立牢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巩固校内市场,拓展校外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效齐飞。进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是近年来高校后勤坚持为师生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宗旨,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从高校后勤服务和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一种规范化管理的手段。
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客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能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素质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员工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企业是否有不断成长的可能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提升部门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后勤企业运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困惑
经调查,浙江杭州部分高校后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时,有这样的现象:考核部门整体业绩的多,考核公司中层干部的多,对基层员工采取如年末一次评比的多,考核的结果只和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和薪酬绩效结合的多,将考核结果和员工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相对要少。考核指标的制定基本上由管理人员决定,员工的意见想法很少体现。考核方面的培训较少,对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的不及时,考核的总体作用一般。
部分后勤企业在运用和推进绩效考核时,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如员工们对考核充满焦虑和疑惑,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这是做官面文章,搞文字游戏的,在考评过程中管理者的偏见就足以葬送他们日常良好的表现。一部分后勤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费事费力,考核标准难以制定,获取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现状,很难运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中,或者是管理者还存在着人情上的心理障碍,不愿去触击员工切身利益这个非常敏感的雷区,不愿扮黑脸,不愿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经过轰轰烈烈地绩效考核后,其结果普遍只是象征性地运用在年终小额度的金钱奖励或处罚上,管理者们不能或不愿系统地将考核结果用于被考核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提升等方面。
诚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最难实施、最容易发生偏差的管理手段。因为该体系在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手段中还属初级阶段,没有很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的实施导向和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核主体对考核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现实、考核周期不合理、考核过程形式化等现象,导致无法从中提取有效的绩效信息,自然就无法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管理、人员晋升管理、培训与开发、个人绩效提升等其他职能,无法对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三、对建立高校后勤绩效考核体系主导方向的探索
高校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考虑在具备健全的权利主体、有一批相对专业职业化的管理者队伍的基础上,在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在实行员工聘用制、岗位职责制、运用监控、薪酬管理等管理手段的配合下按以下思路和步骤进行:
总思路: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运用实用的考评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通过及时的反馈(双向沟通与辅导)使被考核者认同→将绩效结果充分运用到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制定、调整上。
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根据后勤追求服务高质量、追求社会效益、
第五篇:关于建设学习型高校后勤的思考(定稿)
关于建设学习型高校后勤的思考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学习型理论来指导推进社会化改革,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要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必然要建设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后勤文化,这样才能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学习型后勤 高校 服务质量
中央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之后,又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学习型理论来指导推进社会化改革,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型后勤的标准
1.理念先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
2.主体自觉。各级组织自觉健全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实效,形成长效机制;广大员工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
3.内容科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学习和更新后勤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牢固掌握岗位技能。
4.形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组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拓展有效的办法途径,使学习形式生动多样,富有时代特点。
5.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务求实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学习型后勤的必要性
1.建设学习型后勤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高校后勤经过改革,大多实行企业化管理,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组织,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牢固地占据校内市场,还要努力开拓校外市场,与社会上的企业积极展开竞争。要提高竞争力,就要靠高水平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这些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来实现。
2.建设学习型后勤是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需要。后勤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降低成本,科学管理,努力减轻学校负担,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3.建设学习型后勤是建设队伍的需要。后勤整体员工队伍一般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队伍出现断层现象。要建设善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技术过硬、作风精良的技术骨干队伍,爱岗敬业、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队伍,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4.建设学习型后勤是推动后勤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要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需要有特色的文化作为支撑,需要有特色的文化凝聚力。要建设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后勤文化,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学习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三、建设学习型后勤的措施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建设学习型后勤的关键。领导干部是计划者,也是实施者,还是教育者,只有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不断引导,创造条件,层层有人带头学习,才能使广大员工在思想上把学习当作组织与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基础,在实践中自觉认真地学习。通过职工座谈会、文体活动等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参与热情,营造民主、融洽、共同学习的氛围,使广大员工都能开诚布公地探讨问题、表达想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建设工作。
2.开展团队学习。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利用党内组织生活的机会使广大党员能够共同学习,形成共同思维。广大员工也要联系实际工作和思想情况,通过团队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3.做好培训工作。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一方面内部组织管理干部理论学习班、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培训班、普通工人标准化服务训练班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学习培训;另一方面拓宽培训渠道,与外部一些组织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培训的合作关系,按需施教,积极为广大干部员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4.采用长效激励机制。为了达到育人、用人的目的,为了让员工持续进步,可以采用激励政策,形成长效机制,例如对主动学习取得较大进步或积极参与培训的员工在工资待遇上有所倾斜等,唤起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推动员工学习经常化,促使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5.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搞好典型引路,坚持用身边的典型人物或事迹教育干部职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总结表彰大会、评选“十佳员工”、报道先进事迹等手段激励职工学习先进,形成了“员工互相学习、人人争当先进”的新局面。
6.学习和工作相融合。一方面将每一项工作视为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将学习视为一项必要的工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坚持不断地学习,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协调发展,追求工作和学习的高度统一,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
四、建设学习型后勤的目的
高校后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有教育属性,又带企业性质,既要体现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公益性,又要使企业有经济效益。因此,建设学习型后勤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院”为宗旨,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坚实的保障;增强经营能力和拓展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自我发展,减轻学校负担。
让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后勤人素质的提高,潜力的挖掘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一起从“新”开始,工作要有新的思路,服务要有新的举措,管理要上新的台阶,继续推动后勤各项事业快速和谐发展。以坚定必胜的信心,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