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6:5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邹俊杰

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借鉴成渝两市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结合旬阳实际,我们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本思路,加快城镇建设、工业扩张升级和农村人口转移步伐,始终把城乡统筹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抓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

一、舞活龙头抓城建

以城带乡的龙头在城镇。按照“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理念和“打造生态太极城,推进三镇一体化,实现旬阳县改市”的目标定位,集中力量,加快以“三镇一体化”大县城为核心、万人重点集镇为骨架、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城镇体系建设。

加快中心县城建设。围绕“抓县城带集镇、抓集镇带农村”的工作思路,我们把全县45万人口按照县城、集镇、新村各15万人进行布局规划。以打造“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天然太极城和安康副中心城市为目标,推进白柳、城关、吕河“三镇一体化”大县城建设。先后高标准启动实施了旬阳大道、鲁家坝大桥、党家坝堤路、旬北大道、康华小区、力源小区、荷花小区、丽都家园等提高城市容量的项目,为农民进城定居创造条件。县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县城现常住人口6.2万人,实现了人口扩容增量。并配套实施了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县城承载力和吸引力,县城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获得“全国百佳最美县城”提名。

引导农民进镇定居。近年来,依托国家以工代赈生态移民工程,以集镇建设为重点,我们先后在金寨、麻坪等乡镇开展农民进镇定居试点。一方面抓好移民示范小区规划建设,鼓励农村能人进镇定居创业,一方面将国家生态移民补助建房资金,用以购买已迁入集镇户的闲置房屋,解决农村高山遍远贫困户的住房。通过采取“以房搭地、以房配林”的资源流转方式,既解决了农村中高山贫困户住房困难,又增加了耕地和林扒资源,改善其居住和生产条件,探索形成了适合陕南山区的“帮贫户下山、引能人进镇、促资源流转”城镇化模式。今年8个试点乡镇已征地175亩,移民小区建成后可搬迁农民3200人进镇定居。通过梯次推进,有序转移农民,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0.1%提升到31.2%。

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在城镇化建设中,我们通过简化注册手续,放宽登记条件,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发展以宾馆、饭店、农家乐为主体的餐饮服务业,以商场、市场建设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提升县城和中心集镇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近五年全县发展个体工商户5191户,随着城镇物流、资金流的不断增大,县城和集镇已成为全县农产品集散地和带动农村繁荣发展的平台。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新型集镇10个,聚居500-1000人的农村新型社区30个。

二、夯实基础抓工业

以城带乡的基础在工业。我们牢牢抓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工业扩张升级,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产值

5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8%,财政贡献率达75%,工业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

狠抓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离不开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我们突出全民招商,全县各级各部门分别承担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并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以“西洽会”为平台,以科技含量高和资金实力好的“双高”大企业为重点开展招商工作。2009年全县实现签约项目12个13.7亿元。近几年先后引进大唐电力、香港建溢集团、新华水利、尧柏公司、陕汽集团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落户旬阳。

推进项目建设。我们通过狠抓“双五”(每年确定50个重点工业企业、50个重点工业项目实施领导挂联、部门包抓)、“1350”(13个能够新增工业产值50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工程,主攻“双百”企业(提供税收过百万、吸纳就业过百人的企业),先后实施了旬阳卷烟厂10万大箱卷接包、磷肥厂硫酸生产线、中科公司年产3000吨超细活性氧化锌等一批重点项目。随着尧柏水泥、科威生化、鑫源矿业、蜀河电站、保利机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进一步拉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增长。

扩张工业园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相继启动了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吕河现代产业园区和关口、红军、金寨、庙坪等工业小区建设。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占地13平方公里,现已入园规模企业14家,在建扩建企业共23家,完成投资2.2亿元,工业园区化发展带动了以物流运输、物业仓储、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繁荣,近五年全县累计发展私营企业148户,实现三产增加值10亿元。

三、转移人口抓就业

以城带乡的核心在就业。围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出抓好产业经营、劳务转移和全民创业等三大就业途径,确保进城定居农民不仅有房住,还要有事干、能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发展产业促就业。我们把发展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稳固基础,坚持以改革促统筹,引导农村林地、耕地和水面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让农村静态资源动起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1万亩兴办产业,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规模流转集中、板块集约经营。已流转水面2.6万亩,发展养殖户500余户,年经营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目前已建成年均种植10万亩烤烟的“西北烟草第一县”,10万亩桑园的蚕桑基地县,生猪饲养量超过100万头的畜牧大县,魔芋、蔬菜、狮头柑等特色农产品超过10万亩,基本形成以烟、姜、桑、畜为支柱,以粮、林、果、菜为补充的产业化格局。

发展劳务促就业。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培训目标,我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蕾行动”等现有职教资源进行整合,实施劳务输出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外”转移。重点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按为每户免费培训一人的目标,对农村特困家庭实施脱贫技能培训。同时充分发挥能人引领作用,先后与陕西鼎立建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创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等较大型公司签订务工合同,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劳务基地。现全县年劳务输出稳定在8万人左右,其中有组织输出5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9亿元,劳务经济撑起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半壁江山。

全民创业促就业。县上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旬阳县鼓励农民进城镇创业若干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围绕不同创业主体类型,分类制定推进工作方案,落实部门帮扶责任。引导各类创业主体重点发展新型工业、特色产业和物流运输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开展“创业有功、致富光荣”活动,全县涌现出一批创业先进典型,带动了全民创业蓬勃开展。段家河镇退伍军人南君涛创办的天正酿造厂,年销售额40余万元,解决当地8人就业。

四、城乡一体抓统筹

以城带乡的关键在统筹。突出规划、发展、民生主题,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速城乡融合步伐。

统筹城乡规划。按照“全域旬阳”理念和“规划先行”的原则,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先后组织修编了大县城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物流园等十个行业规划。完善了区域中心集镇、15个乡镇数字化地形图测绘、30个新村建设规划。基本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为基础,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定位清晰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为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率提升到40%奠定了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依托产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做大支柱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努力实现工农对接、以工带农、城乡发展目标。通过大力实施“工业200亿”工程,初步形成了烟草食品、矿产加工、电力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骨干特色工业体系。通过实施“农业30亿”工程,推进以平定河流域城郊高效农业、冷水河流域水源地生态农业、大双河流域山地循环农业和大北环扶贫连片“四个开发区”建设。基本形成城镇板块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乡村板块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物流服务向县城和交通主干线沿线集镇聚集的产业空间布局。近三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量保持在500元以上。力争到十二五末,把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缩小到3:1以内。

统筹城乡民生。围绕提升基层组织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县上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基层干部轮训,使之成为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维护大局稳定的中坚力量。我们抢抓铁路复线、高速公路、汉江旬河梯级开发、农村小流域治理等中省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城乡面貌。全县配套投入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再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资金13550万元。近五年铺设县乡油路145.8公里,新修乡村道路919公里,铺水泥路1700公里,修便民桥298座,新建沼气6850口,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33处,6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本着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在全市率先通过教育“双高普九”和省级教育强县的创建验收命名工作。全县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标准人均提高到1605.3元。新建成5所乡镇敬老院、2所区域中心敬老院。逐步建起“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城乡民生保障体系。

第二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农民利益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实现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同价、同权”的目标,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应该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入市与国家立法缺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已经客观存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不断扩大趋势。尽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已经在展开,但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立法仍处于空白之中。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随着《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他省份针对本地区特点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也纷纷出台。这些地方法规的实践,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也为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和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处在地方实践阶段,要真正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立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破除土地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进一步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二元分割建设用地市场引发的市场失灵问题

首先,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国家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城市和农村土地享有不同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被用作城镇建设之前,必须先通过强制征收转到政府手里,成为国有建设用地之后方可合法转让。其次,集体土地所有者缺位导致寻租现象。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处于缺位的状态,村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集体组织“代理人”的角色,这样造成了村干部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处置权,在参与征地补偿谈判中掌握了权力寻租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几乎都与集体土地有关。村官的寻租活动,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无论对维护社会公平还是提高经济效率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再其次,缺乏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由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始终处于“非正式流转”层面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始终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可见,构建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使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不仅要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还要修改金融、税收、财政、司法等配套政策。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确保集体建设用地在有形市场的指导下实现流转的渠道畅通和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建议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对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热情较高,但是要形成平等高效、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诸如耕地保护和土地交易管理、土地税收征管等市场监管体系必不可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是保障我国土地市场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切实保护耕地,防范“公地的悲剧”。耕地既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具备私人物品的特征,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因此,耕地保护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市场作用对于耕地保护有时候起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市场失灵。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应该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应实行先补后占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2月31日时段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由10月31日的18.2603亿亩减少为18.2574亿亩,净减少29.0万亩,比上净减少数量下降50%,表明我国耕地保护呈现向好势头,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另外,可以考虑对耕地保护行为采取补贴制度,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根据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以及耕作状况,给予补贴。补贴费用可以由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以及相关税费中提取。

破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利的限制。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交易同时也是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土地权利的种类。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土地应该同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权利种类应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

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

二是赋予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与国有土地相同的权利,取消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给城镇的单位或个人用于非农建设的有关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竞争方式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方式进行,以维护集体土地产权的完整性。

三是明确产权的工作同时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系统,各类土地登记结果应当依法进行汇交,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依法公开查询。同时,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成果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

完善土地税收,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过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增值收益分配及使用、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应该明确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的收益,应当归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所有;收益中集体所有部分的使用方向、用途以及使用收益分配,应该由集体成员约定,使用情况应当向集体成员公开。至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应该通过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实现帕累托改进。在借鉴国有土地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税收体系,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也纳入其中,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另外,对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统一的土地税制,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获得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以产业融合为理念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工农分割、城乡分治的发展状态而提出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消极影响的日益显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的要求城乡统筹,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与农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农村与城镇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因此,探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变目前城乡产业分离的现状,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重工轻农政策,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实际劳动力紧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二是工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四是三个产业孤立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实行城乡联动,统筹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融合。无论是加强农业还是提高工业或发展服务业,都不可能仅靠城市或农村就能单独完成。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进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难点在农村,必须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局面。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向着集约化、工业化的方向迈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三个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三个产业间的布局,形成城乡产业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格局。具体措施为:

(一)以第三产业为纽带,紧密联系城乡,通过技术革新,发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就业空间,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二)通过产业融合,走出农民单纯提供纯原始的农产品原材料,收益微薄的困境。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延伸,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的新系,利用城市信息发达的优势,为农产品构建销售平台,使农产品通过自身塑造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三)优先发展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的项目,使城乡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产业链条为主导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集中配置,使城市产业资本持续投入农业,整合城乡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资本不足、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缺乏等问题。

二、三产业相互带动,激活农村自身发展潜力。

(一)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深化产业融合做好基础保障。农村基础建设大量消化了工业产品和劳动力,加快了资金流通,既拉动了消费,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又促进了产业融合。

(二)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农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地域性,为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打开了一个市场。打造当地特色农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炼特色产品特征,确定宣传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营造广泛影响,为打开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2、注重自身品质,以优良的品质打动消费者,在社会中形成良好舆论。

3、以优质的服务,造就良好的口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城乡经济结合点,推进城乡产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1、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农副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用途在不断增加,所应用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扩展,它的发展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工业反哺农业,机器制造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设备,吸引一部分农民返乡就近就业,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

2、农副产品加工业方式灵活,延伸空间大。各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副产品加工的等次、程度和种类,形成自己的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利用就近加工原则,大大节省成本,比如农副产品具有数量大、份量重、易腐烂等性质,在原料产地就地加工,可以减少损耗和运输费用。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土地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千家万户分散式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产业的规模化、集中化管理势在必行,产业的集约化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而且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起飞,实现农业和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相互协调,互利共赢。

第四篇: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已形成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干支相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全市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为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但是,对照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还要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一、统筹推进,完善网络,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改善

近几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交通主管部门积极抢抓国家和省政策机遇,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快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客运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相对完善的客运网络。至目前,全市已建有各等级客运站10个,其中一级客运枢纽站1个,三级客运站4个,四级客运站4个,五级客运站1个,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大幅改善。

1、市际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改造成效显著。为了提高客运安全管理和运输组织集约化水平,科学合理地配置客运资源,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车辆档次,方便广大市民安全便捷出行,从2005年开始,**强力推进市际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改造工作。至2011年底,累计投入6890多万元,共完成74条市际客运班线152辆车的公司化经营改造任务,市际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比率达90%以上,更新高档客车106辆,基本实现了市际客运的高档化、快速化、舒适化。

2、城市公交回购平稳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城市公交的公益属性,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2009年,投资近3000万元,成功回购昌平公共交通公司,组建了国有独资性质的泰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结合新客站的搬迁,投入1500万元新购置50辆空调公交车投入营运,对城区公交线路重新进行规划布局,公交线网覆盖到各大型社区、学校、园区,城区公交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70%,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全面落实各项公交优惠政策。为10000多名老人和残疾人办理了免费乘车证,为2000多名老人和学生办理了优惠乘车证。随着公交线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出行分担率大幅提升。

3、出租车提档升级改造全面完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出租客运服务质量,努力把出租客运打造成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市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加快推进出租车升级改造工作。本着“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总量控制、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全市出租车公司进行了重组,将出租车挂靠经营转变为公司化经营。至2011年9月,593辆节能、环保、安全、便民、智能化管理的新型出租车全部更新到位。同时,投入470万元,建立出租车信息监控中心并开通962055服务热线,为乘客提供电话叫车、遗失物品查找等服务。扎实开展“五星级出租车”和“出租车经营行为规范提升年”等创建活动,建立出租车违章查纠新机制,强化信誉考核和路检路查,各类违章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4、市镇客运公司化改造规范有序。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农村客运的组织化水平和服务层次,2011年,投入近3000万元,大力实施了市镇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改造,全面完成了21条市镇客运班线、288辆市镇客运班车的公司化改造,投入3250万元,购置了88辆燃气公交型空调客车投入营运,实现了统一站点、统一结算、统一车辆标识,规范了服务行为,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快速健康发展。至2011年底,全市拥有市镇客运班线19条,投放车辆118辆,全市乡镇和行政村班车通达率已达到100%。

5、镇村公交开通有序推进。为了进一步方便广大农村群众出行,2011年,**积极抢抓被列为全省镇村公交开通试点县(市)的机遇,稳步推进镇村公交各项工作。2012年1月19日,首批9个乡镇正式开通了镇村公交,35辆镇村公交车正式启动运营,覆盖了221个行政村,全市镇村公交通达率已达到69%。镇村公交执行低票价制度,享受与城市公交同等优惠乘车政策,并给予市、镇(乡)两级财政补偿。预计到2012年底,全市将投入95辆全新空调公交客车上线营运,16个乡镇开通45条镇村公交线路,覆盖全市319个行政村,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二、对照目标,客观分析,城乡客运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中,对交通发展提出了“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和“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6%以上”的明确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民对出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1、政策环境支撑尚未完全到位。实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镇村公交,与城市公交相比,其服务对象是农村居民,服务的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但同时运输成本更高、经济效益更差,因此要求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更大,否则将直接影响镇村公交可持续发展。

2、城乡客运基础设施亟需完善。从城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中考虑公交因素明显不够,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市区主干道狭窄,上下班高峰、节假日期间特别拥堵,没有专门的公交车道。在农村道路条件方面,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800公里,其中,通村四级路1427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量的79%。农村公路仍存在断头路多、路面破损、路幅狭窄、危桥险桥等问题,难以符合客车通行的安全要求,制约了镇村公交的发展。

3、镇村公交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镇村公交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社会知晓度不高,加之部分线路设置尚不够科学合理,班次运行密度较低等诸多原因,导致镇村公交乘坐率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刚刚起步,镇村公交客运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尚有欠缺,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需求。

4、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日趋复杂,运行环境不佳,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农用车、拖拉机、低速货车、三轮车、电瓶车等非法载客行为较为普遍,乱开乱行现象十分严重,群众喜欢在自家门前堆放杂物,摆摊设点,随意停靠车辆,沿线缺少必要的交通安保设施,对市镇客运和镇村公交车辆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

三、强化服务,完善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要积极探索合理模式和途径,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努力形成资源共享、衔接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三级客运网络”(市际客运网络为骨架、市镇客运网络为主线、镇村公交网络为补充),稳步推进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1、实行基础设施建管机制常态化。至2012年底,**16个乡镇将全部开通镇村公交,但沿线道路、桥梁的通行环境较差,道路安保设施配套滞后,部分乡镇缺少农村等级客运站和回转场地,影响了镇村公交车辆的通行安全。城市公交港弯式站亭、首末站和回转场地偏少,群众出行换乘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水平与群众出行需求还有不少差距。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提档完善”步伐,加紧完善各类安保设施,加强定期巡查和养护,建立规范严格的基础设施管养质量跟踪督查制度,从而实行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管机制的常态化。

2、落实财政政策保障机制常态化。城乡客运统筹发展是直接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广大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的民生工程,其公益性属性决定了政府在推进此项工程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市、镇(乡)两级政府都必须要加大财政配套力度,在站场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目前,**城市公交、镇村公交由于受低票价、承担社会福利性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亏损较为严重,各级政府需将车辆设施的投入与实际亏损纳入财政预算,由审计、财政、交通等部门定期开展财务审计,建立长效补贴机制,确保城乡客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推行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常态化。以文明优质、安全准时等为主要服务评价标准,监督客运企业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车容车况良好,驾驶员文明服务。加快建设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系统、IC卡售票系统和电子公交站亭,建立城乡客运服务网站,便于群众查询班次时间、线路走向、途径站点等内容。积极落实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的优惠乘车政策,依托辖区交管所,建立农村群众优惠乘车证办证点。通过96196交通服务热线,统一受理群众举报,及时处理服务质量投诉。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城乡客运发展的建议和提案,认真进行分析,及时加以解决,稳步提高群众对城乡客运发展的满意度。

4、促进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常态化。城乡客运统筹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城乡客运运行状况,协调解决各类体制机制及源头性问题。集中执法力量,适时开展城乡道路通行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五小”车辆的管控力度,查处交通违章和破坏路产路权的各类违法行为,为镇村公交和城市公交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

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四大要素问题在于其结构关系,新时期的党群关系要处理好党委与公众的关系、党委与政府的关系,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党的各级组织要贯彻群众路线,客服官僚主义,发挥统领和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要矫正各级权力的滥用,防止社会过渡分化,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要重视公众参与的新特点,正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参与政府动员与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功能,通过培育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整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加强社会自治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具有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急剧的社会转型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此,在多元的社会治理格局中,需要培育社会力量,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上,一方面需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在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加强社会管理的主题能力建设。同时,需要在组织、体制、机制上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保障。

改善党群关系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关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与社会规范、价值变迁在进一步催促社会管理加速,时空压缩使得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国家300年的发展,在正面发展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等负面效应。当单个或是局部是正确的要素合成后可能是错误的结果,合成腐败即是一类,当前各地贫乏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集体无意识的多重叠加,因此需要加以重视研究,通过改善新时期党群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下载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旬阳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城乡关系发展不协调严......

    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趋好,同时在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城市建设、项目建设、道路建设、新居民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