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6:1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

第一篇: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

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特色城镇建设的构建与思考

摘 要: 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

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

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构建孝昌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特色产业出发,分析特色农副业在孝昌城镇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

一系列特色城镇统筹城乡规划发展的措施与思路。

关键词:孝昌特色城镇 统筹城乡措施与思路

一、孝昌概况 孝昌县地处长江以北,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大别山与江汉平原的交汇地带,北控中原,南抵武汉。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217平方公里,孝昌县辖8镇、4乡,总人口60万。201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XX%;全县GDPXX亿元,财政收入XX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XX亿元,农民人均收入XX元。产业特色显著: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孝文化等特色产业。孝昌茶叶面积位于孝感市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孝昌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年报茶叶面积达到10.03万亩,有“湖北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的称号。孝昌名茶“凤凰春剑”“管氏龙剑”、“悟生龙井”“九紫春剑”等多次获得湖北省名优茶评比金奖。产于邹岗镇牛迹山一带的“太子米”,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良产品”,1994年荣获“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银质奖”,1997年获“全国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地方名牌产品证书”。主要分布于县境东部山区有大悟山药材,种植面积9390亩,是鄂东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之一,其中属大别山脉独特的地道苍术—南苍药材还出口日本。还有早蜜桃、小悟板栗、孝昌银杏、玉皇李、小悟珍珠菜等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资源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孝昌是集山地游览和水上游乐为一体、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一身的高品位旅游度假区,现已发展为

孝感市最重要的风景旅游区,年游客11万人次。4A级风景旅游区“观音湖”,同时又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孝昌是孝文化、茶文化的故乡。这些特色为孝昌的发展建设

二、孝昌总体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东拓南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115”招商责任考核机制,充实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扎实开展招商引进工作;抓三农工作,落实发展。按照“五业并举”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壮大优质稻、林果茶、生态观光农业板块基地,培育养殖小区,壮大劳务大军,促进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劳务经济业全面发展;抓旅游商贸,促进发展。坚持把扩大消费与发展现代商贸有机结合起来,使消费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发挥更大作用;抓民生改善,巩固发展。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全民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农村危房改造、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建设。

三、统筹城乡特色城镇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孝昌经济总量小,城乡居民收入低;产业层次较低,以工补农能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群众增收难。农业基本停留在出卖初级农产品阶段,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匮乏,农业产业化链条较短,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孝昌作为小城镇发展规模小,各类要素的聚集能力差,市场发育不足,城镇功能难以完善,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城镇的就业空间十分狭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旅游资源利用率不足,孝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发挥区位优势以及合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2、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发展相矛盾。城乡统筹规划“是根据一些经济高度发展城市的实际需要,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特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规划品种。”(赵燕菁,2001)其目的是缓解城乡矛盾,推动城乡之间建构区域功能协调、城乡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与支撑体系配套完善的城乡系统。城镇体系规划所研究的等级、结构、空间轴带等内容都过于抽象,同时由于研究范围过大(尤其是市域、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各乡镇发展方向、功能布局等实际空间问题在技术层面上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安排。单纯的把城镇建设看成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致使乡镇规划之间在空间、设施等方面也难以有效衔接。孝昌着力于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农村危房改造、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建设。假设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将对孝昌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3、特色不突出

不管是产业特色,还是历史文化特色都是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孝昌自身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之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够,对特色历史文化发展的疏忽,甚至对已有的历史文化古迹破坏严重。如果一个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专业化、专门化的效率,就会在别的小城镇和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中衰落。

四、统筹城乡特色城镇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特色城镇建设,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农业基础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具有特色的城镇。把发展特色经济通建设特色城镇结合起来,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同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培育一、二个产业和几个龙头企业,建立起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城镇的发展才具有充足的活力和后劲。完善城镇建设立法,加强政府领导,同时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体色城镇的思路和措施:

1、合理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统筹县乡发展

通过对产业布局的合理规划使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成为城乡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促进孝昌城乡统筹的引擎,使经济发展和产业驱动成为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通过规划引导投资方向,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梯度格局,使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功能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推动农业发展保护区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肉鸡、肉鸭、生猪、乳猪等养殖为主的特色畜牧养殖业,引导群众搞规模养殖,走现代农业产业化道

路。因此,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规范城镇建设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同时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这部城市规划法从“城市”到“城乡”的变化,体现政府思想上的转变。首先是统筹规划,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过去,城乡分割的规划法是城乡二元经济的产物,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统一城乡的规划法,不论是规划思想还是规划体制都是一次飞跃。此外,城乡规划法覆盖城乡,当城乡规划与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土地规划发生冲突时,这个覆盖城乡统一的规划显然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城乡规划如何保证城乡发展的公平,显得格外重要。但这个渗透城市和乡村的城乡规划仍具有部门规划的烙印,当前缺乏高于部门的统一规划,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对乡镇发展的控制要求将成为规划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依靠城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显然难以达到规划控制和管理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区、县(县级市)的层次上代替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城乡统筹规划,在原有的城镇体系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内部城镇的空间发展方向。专门的法律条文和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城镇建设的根本保障。

3、建设靠政府引导

与立法同步的是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府指派专人负责城市的规划和重建问题,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城建设得以大规模的展开, 顾名思义,城镇和乡村规划部是以规划为首要任务。在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中,真正做到规划先行,并体现出较强的预见性、刚性和人性化色彩。农户要在自己的农舍旁增加一间偏房以及而动用绿地搞开发,也必须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为确保小城镇居民生活方便、舒适,政府还特别注重环境的整体规划和生活设施的配套。根据城镇的功能和规模,在交通、通信设施、医院、学校、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政府还应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优惠政策,推动城镇化发展

4、城镇发展靠产业带动,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

城镇的规划建设靠政府引导,小城镇的蓬勃发展则要靠产业化带动。为了加速城镇化进程,城镇自身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经济社会功能。如何吸引工人和企业的到来是成功的关键。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促进城市发展的各种建设项目。一般是代表政府出资盖一批厂房、商店、学校、医院、住宅、公园,进行示范性的开发建设,然后吸引社会资本、私人企业和城乡居民自愿迁入。当地政府为吸引企业进行先期投入的大笔资金、城郊地区廉价而广阔的土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逐渐发挥出巨大的吸引作用,一些很有实力的企业或新兴产业开始陆续入驻。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就成了发展循环经济。

5、保护生态和文化

在城镇建设中,尤其强调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在规划之初,就特别注意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通过全面规划,既要保护那些肥沃的农田,又要保护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环境资源。在建设过程中,绿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能源,降低能耗、水耗和汽车使用量,减少城镇环境破坏与污染,追求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基本实现循环利用。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实行成片保护而非单体保护的原则。即使维修也要“修旧如旧”,尽量使原有建筑、街道保存完好。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471988.htm

【2】孝昌网

【3】孝昌政协网.关于孝昌县养殖业发展情况的调查,2009年8月6日

【4】中国学术期刊网.统筹城乡发展论文城乡统筹发展思考论文:浅析巨鹿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

【5】吴兆明,杨贵娟.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扬州市委农工办.

第二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农民利益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实现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同价、同权”的目标,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应该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入市与国家立法缺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已经客观存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不断扩大趋势。尽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已经在展开,但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立法仍处于空白之中。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随着《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他省份针对本地区特点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也纷纷出台。这些地方法规的实践,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也为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和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处在地方实践阶段,要真正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立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破除土地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进一步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二元分割建设用地市场引发的市场失灵问题

首先,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国家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城市和农村土地享有不同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被用作城镇建设之前,必须先通过强制征收转到政府手里,成为国有建设用地之后方可合法转让。其次,集体土地所有者缺位导致寻租现象。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处于缺位的状态,村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集体组织“代理人”的角色,这样造成了村干部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处置权,在参与征地补偿谈判中掌握了权力寻租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几乎都与集体土地有关。村官的寻租活动,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无论对维护社会公平还是提高经济效率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再其次,缺乏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由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始终处于“非正式流转”层面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始终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可见,构建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使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不仅要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还要修改金融、税收、财政、司法等配套政策。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确保集体建设用地在有形市场的指导下实现流转的渠道畅通和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建议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对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热情较高,但是要形成平等高效、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诸如耕地保护和土地交易管理、土地税收征管等市场监管体系必不可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是保障我国土地市场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切实保护耕地,防范“公地的悲剧”。耕地既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具备私人物品的特征,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因此,耕地保护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市场作用对于耕地保护有时候起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市场失灵。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应该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应实行先补后占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2月31日时段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由10月31日的18.2603亿亩减少为18.2574亿亩,净减少29.0万亩,比上净减少数量下降50%,表明我国耕地保护呈现向好势头,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另外,可以考虑对耕地保护行为采取补贴制度,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根据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以及耕作状况,给予补贴。补贴费用可以由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以及相关税费中提取。

破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利的限制。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交易同时也是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土地权利的种类。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土地应该同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权利种类应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

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

二是赋予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与国有土地相同的权利,取消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给城镇的单位或个人用于非农建设的有关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竞争方式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方式进行,以维护集体土地产权的完整性。

三是明确产权的工作同时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系统,各类土地登记结果应当依法进行汇交,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依法公开查询。同时,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成果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

完善土地税收,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过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增值收益分配及使用、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应该明确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的收益,应当归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所有;收益中集体所有部分的使用方向、用途以及使用收益分配,应该由集体成员约定,使用情况应当向集体成员公开。至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应该通过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实现帕累托改进。在借鉴国有土地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税收体系,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也纳入其中,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另外,对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统一的土地税制,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获得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以产业融合为理念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工农分割、城乡分治的发展状态而提出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消极影响的日益显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的要求城乡统筹,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与农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农村与城镇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因此,探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变目前城乡产业分离的现状,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重工轻农政策,导致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实际劳动力紧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二是工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四是三个产业孤立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实行城乡联动,统筹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融合。无论是加强农业还是提高工业或发展服务业,都不可能仅靠城市或农村就能单独完成。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进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难点在农村,必须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局面。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向着集约化、工业化的方向迈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三个产业的内在联系、完善三个产业间的布局,形成城乡产业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格局。具体措施为:

(一)以第三产业为纽带,紧密联系城乡,通过技术革新,发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就业空间,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二)通过产业融合,走出农民单纯提供纯原始的农产品原材料,收益微薄的困境。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延伸,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的新系,利用城市信息发达的优势,为农产品构建销售平台,使农产品通过自身塑造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三)优先发展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的项目,使城乡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产业链条为主导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集中配置,使城市产业资本持续投入农业,整合城乡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资本不足、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缺乏等问题。

二、三产业相互带动,激活农村自身发展潜力。

(一)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深化产业融合做好基础保障。农村基础建设大量消化了工业产品和劳动力,加快了资金流通,既拉动了消费,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又促进了产业融合。

(二)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农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地域性,为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打开了一个市场。打造当地特色农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炼特色产品特征,确定宣传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营造广泛影响,为打开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2、注重自身品质,以优良的品质打动消费者,在社会中形成良好舆论。

3、以优质的服务,造就良好的口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城乡经济结合点,推进城乡产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1、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农副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用途在不断增加,所应用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扩展,它的发展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工业反哺农业,机器制造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设备,吸引一部分农民返乡就近就业,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

2、农副产品加工业方式灵活,延伸空间大。各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本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副产品加工的等次、程度和种类,形成自己的最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体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利用就近加工原则,大大节省成本,比如农副产品具有数量大、份量重、易腐烂等性质,在原料产地就地加工,可以减少损耗和运输费用。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土地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千家万户分散式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产业的规模化、集中化管理势在必行,产业的集约化增强了自身竞争力,而且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起飞,实现农业和城镇产业集约化建设相互协调,互利共赢。

第四篇:调整产业发展 加快城乡统筹

科学规划 以民为本

打造现代化绿色宜居幸福新城

一、树立城乡一体化观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一)摆正城乡差距,打造绿色宜居新城。

(二)明确功能定位,打造旅游度假新城。

(三)依据专业规划,打造科技现代新城。

二、发挥优势导向性作用,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一)以温泉资源为龙头,继续推动旅游服务业发展。

(二)以人才资源为动力,继续推动三创经济发展。

(三)以农业资源为依靠,继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突出地方特色性优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一)突出中部温泉旅游度假区核心板块。

(二)发展南部翠谷现代高科技农业板块。

(三)推进西部龙尚湖大龙 山生态颐养板块。

(四)建设北部黄龙山生态保护板块。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三创载体建设,构筑人才资源高地

(二)加快农村环境建设,营造绿色宜居环境

(三)加快生活配套建设,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五、坚持以民为本理念,统筹城乡社会事业

(一)为民解困,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二)硬件提升,城乡发展面貌明显提升

(三)综合治理,社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第五篇: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由来已久。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新中国诞生后,为发展工业,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工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是依靠当时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部门的产出来提供的。国家通过扩大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部门取走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还在户籍、就业、劳保福利待遇等方面把城市与农

村、工人与农民分离开来,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格局。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所采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虽为在短期内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却使轻工业和农业受到相当挤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及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格局并未彻底改变,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扩大,城市化进程迟缓,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存在,这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制度创新,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统一政策。认真清理在固化城乡二元结构认识下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应政策,使城乡真正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统一规则统筹发展。让农民市民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利、发展机遇和空间。比如在就业、教育、保险、医疗等方面,给城市化的农民以市民待遇。这不仅是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的需要,也是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市化的意义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市民化。

二、取长补短。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虽是基础产业,但它却是弱质产业。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当代世界,凡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农业的发展一般都有国家的扶持和保护。但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农业向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还提供了大量用于城市扩张的土地。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创造,使我们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结束农业哺育工业创造了条件。现在,社会的发展到了用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阶段。2005年伊始,中央发布了针对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新的一号文件实际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从此将结束把农业作为政府收入来源、由农业向工业提供资本积累的旧的发展道路,而将农业和农村领域作为政府支持的对象,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这是中国农业新世纪的良好开端。

三、进行制度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

农业的现代化是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以低投入高产出,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大农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显然与现代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除了基础薄弱外,其他如人均耕地少、生产效率低、组织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现象,都与我国目前的农业制度有关。在传统农业的大背景下制定的相应制度,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在没有农业保护政策的情况下,农民仅靠耕种自己的土地,是很难致富的,加上户籍制度等对农民城乡流动的制约,就出现了农村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科学界定土地使用权,推动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协调、机会均等的投融资体制,推进农村市场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下载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孝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江宁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

    构建江宁城乡统筹发展新机制(图)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面积1573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常住人口95.2万人,流动人口52万人。江宁原是南京市的一个近郊县,2000年12月撤县设区,成为南京的......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城......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