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我矿经济发展
罗卜安煤矿2010年全年党风廉政建设
工 作 总 结
今年以来,我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结合我矿实际。全年来我矿从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入手,大力开展阳关工程,通过建章立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促进了我矿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元至11月份原煤产量7.19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5%,同比增长12%,掘进进尺完成1881米,其中开拓进尺745米,准备进尺1136米,煤炭产销率100%,实现销售收4079万元,同比增长52.2%,实现工业总值3980万元,同比增长56.15%,上缴各种税费900,同比增长22.2%,创利润150万元保持了20年不亏损的好成绩。使我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以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为先导,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以身示范,当好排头兵。发挥优势,树立新形象。统一思想,合力谋发展。解难助困,真情献爱心。”这是我矿在廉正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的方针和思路。为了将教育活动抓出特色,抓出实效。一是我们紧紧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了系列廉正教育载体活动。如举办了廉正知识竞赛,廉正知识图片展;开展了廉正建设大讨论征文活动;组织了党员上革命胜地进行党风廉正教育。同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今年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三次,集中学习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组织观看《失职渎职大透视》,《铁窗下的忏悔》等警示教育片。二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我们制定和坚持了星期一机关后勤政治学习制度和星期五生产系统学习制度,以及党员的定期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开展以上党风廉正教育活动,提升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进一步树立了全
1/
4体党员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了警钟常鸣,思想长新,不断地增强了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
二、以开展阳光工程为载体,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我矿领导班子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职工,与职工同呼吸、共患难,从不搞特殊化,大力开展阳光工程,使全矿各项工作,特别是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工作走上了规范化、透明化的道路。一是规范矿务公开。矿务公开工作一直长抓不懈。今年又重新调整了矿务公开领导小组,加强了力量,对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起到了关键作用。我矿坚持党务、矿务“两公开”和效能监察制度,充分调动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矿务公开内容做到实事求是,面向全体职工,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调资升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班子民主评议情况、年度财务收支情况、“三违”情况、业务招待费等。主要通过宣传栏、职代会、中层干部会等形式。二是在资金方面严格“一支笔”审批,防止“财出多门”,杜绝乱开口子、未筹先支、入不抵出的现象。再是合理安排资金,坚持保证重点,安全、生产所需资金优先保证,财务科长肖成样,在财务管理上兢兢业业,经常为矿领导提出资金使用的合理化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严格控制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车辆加油维修费、电话费等,做到了事前控制,严格考核,大力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半年特别是电话费节约一万余元。三是在工程验收方面:严格认真执行了工程验收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计时工、加班工资的审批制度,严防“穿双裤”的现象发生。今年又调整了工程验收领导小组及重申了验收制度,狠抓了乱开条子的歪风。四是矿里的重大决策和主要事项要向职代会和职工张榜公开,既做到实事求是,又要面向全体职工,定期接受监督。对违纪中层干部要严肃处分,真实反映职工呼声。我矿将首先从严肃劳动纪律入手,对劳动组织进行全面整顿。按照“定岗、定编、定员”的原则,实行内部分流和择优上岗制
度,优化劳动组合,精减富余人员,以解决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加大中层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要敢于动真格的,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激制,坚持“未位淘汰制”,对所有中层干部都要测评一次,民主测评不称职的中层干部坚决予以诫免和撤职。大胆提拔和使用靠得住、想干事、好共事的新型管理人才,采取竞聘上岗,不搞任人唯亲,不搞特殊化。五是我矿每年召开党政成员高标准的民主生活会,通过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六是特别在抗冰救灾工作中,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抗冰一线,牺牲春节休假时间,把矿山的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七是5月份,四川大地震发生我矿接到上级通知,全矿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党员还缴纳了特殊党费,全矿共捐资8.2万元。八是前段时间,我矿有部份老职工上访,矿领导马上进行了协调,确保了奥运特防期间的工作隐定。这些工作大大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和协调,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三、以制度为保障,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推动我矿经济的发展。以制度为保障,我矿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先后制定了《中层干部考核评比实施意见》、《业务招待费的管理规定》、《差旅费报销制度》、《小车管理制度》、《计划生产管理办法》等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还设立了“举报箱”,按时接受职工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制度的建立健全,既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操作依据,也为民主监督提供了评议标准。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国有企业廉政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我矿一向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在以矿长李孟雄同志为首的矿领导班子带领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以廉政建设带动企业内部挖潜工作的开展。一是我矿党、政和上级党委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矿党总支则与各支部、科、室、班、组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领导小组。以李孟雄为组长,曾德鸿、李世生、刘从国、雷四仔为副组长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民主集中制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调动包括经营者在内的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企业廉政建设,从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我们抓住民主管理和廉政建设的这种必然联系,利用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大力开展矿情发布,把民主集中制活动开展到班组最基层,对班长以上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选拔,对不适合管理工作或民主意识不强的管理人员调离管理岗位,对民主作风不正,严重脱离职工群众的领导干部,提请职代会罢免。经过对这些制度的实践和尝试,我矿的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矿级领导无违纪现象,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我矿领导班子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领导班子”,矿党总支被评为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我矿安全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发挥了其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今日的罗卜安煤矿正朝着管理民主化、发展科技化、环境园林化、治理法制化的轨道快速前进。
罗卜安煤矿党总支
2008年12月8日
第二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2011年10月25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首次举办的“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浙江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浙商精英聚会,遍布全球的浙商精英、专家学者共襄浙江发展,共谋浙江未来。
选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立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新起点之时,举行此次盛会,正彰显了浙江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坚定信心和不懈努力。
民企兴则浙江兴
有人形象地说:在浙江,每天都有200家民营企业生成、有100个人成为小老板,平均4户浙江家庭中就有1户在做自己的产品或生意,平均每1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最新统计显示,浙江民营企业总数70.4万户,个体工商户228.6万家。
提起浙江,杭州软件、宁波服装、温州皮鞋、永康五金、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为数众多的区域特色产业名声响亮,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提起浙江,“小企业、大集群”加“小商品、大海洋”的特色为人熟识,制造业基地、商品市场联动,造就市场大省。而且,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还“激活”了国有经济,“比翼齐飞”、互促共进。
改革开放30年间,民营经济的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有特色、最为亮眼的风景。这个既无资源优势、也无政策优势可依的传统农业省,一跃成为经济总量全国第四位的经济强省,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浙江以中国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中国7.5%的生产总值。其中,浙江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由民营经济创造。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就占了203席。目前,在海外、省外投资经商的浙江人有750多万,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与浙江全年GDP相仿,相当于在省外、国外分别再造一个浙江。
浙江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重要精神动力。浙江人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靠着“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创下一个个创业奇迹,完成一次次逆势上扬。
民企兴则浙江兴,民企强则浙江强。浙江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浙江的立业之基、活力源泉和优势所在,也是面向未来浙江长远发展、民富省强的关键所在,“民营经济成就了浙江,是浙江的瑰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优化环境促发展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的浙江民营经济,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在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都有“有形之手”在发挥鼓励扶持的推动作用。
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地党委、政府也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生长”的环境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浙江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筑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
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为民营经济配送“政策套餐”,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新飞跃”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关键词”,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
2008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时刻,浙江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共渡难关,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仅2009年,就通过减免企业税收,取消、暂停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为企业减轻负担666亿元。政企合力、危中求机,使浙江民营经济随国民经济一起,走出一个“V”型反转。
2010年,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营投资健康发展“新36条”出台后,浙江迅速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举措,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今年以来,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等问题,最近,浙江拿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揽子应对措施,帮助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有市场、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新规、落实信贷支持政策、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等一套“组合拳”,正在显现积极效果。
转型升级正当时
在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中,如何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和优势,是浙江上下、政企各界思考谋划的命题。
近年,经济先行先发的浙江,遭遇“成长阵痛”也首当其冲,经历发展的“沟沟坎坎”。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新形势下,以往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可能再延续,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老路难以为继,唯有下决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是“华山一条道”。
对浙江民营经济来说,尽管经济总量可观,但仍须面对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等自身问题。要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浙江民营经济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模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型。
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早转早主动”,成为浙江上下的共识。市场倒逼机制形成的内生动力,加上政府引导扶持的推动力,使得民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被称作民营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坚定信心、认准方向,大力推动“绿色”的电动汽车项目。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企业发展有困难,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大胆闯入汽车工业领域的“青涩后生”浙江吉利集团,牢牢依靠自主创新,成长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董事长李书福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以传统纺织织造起家的绍兴新中天集团,深感出口竞争中越来越无优势,利润空间越压越低,下决心转向技术和资金门槛更高、市场前景更看好的无纺布织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早转型、早升级,发展路子才能越走越敞亮。”董事长徐仁良感受颇深。浙江提出,要实现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充分发挥浙商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新阶段,鼓励广大浙商继续弘扬“四千”精神,敢为人先,勇闯天下,进一步做强做大;鼓励广大浙商富而思源,回报桑梓,汇集各方力量,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更好地融合发展。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2011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民营企业遭遇严重挑战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这主要得益于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民营经济,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用有力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也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04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首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并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德江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同样对民营经济充满感
情,高度赞扬“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加大扶持力度,破除体制障碍,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230万户,民营企业达到72万户,平均每18位浙江人中就有1位个私经营者。目前,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外贸出口的60%和税收的50%。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浙江进入了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就更需要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自加压力,加快转型,扎实推动民营企业大发展大提升。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大会的主题就是提振民营经济,科学谋划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蓝图,突出的工作基调是“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明确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要着力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鼓励民营经济坚守实体经济,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进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民营骨干企业,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决策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权结构多元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创二代”企业家队伍。
要着力促进“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拓展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开展海外品牌收购、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建设。大力引进急需的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端技术、装备、人才,吸引和鼓励省外浙商回归兴业,实现“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要着力推进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按照“生态浙江”的建设要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要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要着力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质量立业、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当代技术基本特征与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当代技术发展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最重要影响的有两类: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网络时代对人类发展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信息量并使得信息交流成本下降,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还打破了传统上的人类发展障碍,即信息技术打破了人类之间的知识障碍,参与障碍和获得经济机会的障碍。
第二,改变着创造与传播技术的方式,表现在:(1)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技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2)全球化的知识定价规则发生作用,提高了技术的市场价值,刺激了技术创新活动,改变了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易的成本。
第三,私营部门越发成为技术开发主体,它们在高风险投资领域内也日益活跃。第四,全球化的高级技术人员劳动市场已经形成。
第五,世界范围里形成许多重要的全球化的技术开发、革新中心,为全球技术进步创造了充满活力的环境。
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问题
技术发展差距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了解:
第一,研发支出差距,R&D/GDP指标反映,在OECD国家平均为2.4%,东亚国家平均为1.3%,南亚和拉美国家平均为0.6%,东欧与独联体国家平均为0.9%。
第二,(10万人均)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比例,在高收入国家平均为3127,在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68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为152,全世界平均为959。第三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主要聚集在北美、欧洲和澳洲,在亚洲则聚集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台北与新竹)。
第四,风险资本的分布情况:2000年美国为1031亿美元,英国29亿美元,日本17亿,德国12亿,法国11亿,香港7亿美元,以色列4.7亿美元,印度3亿美元,中国8400万美元,韩国6500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技术风险管理
鉴于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潜在灾害,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有关引进、发展技术方面往往处于犹豫不决状态。肯定地讲,技术变革是有风险的,关键在于技术管理,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弱点。
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也遇到同样的困境,它们的经验是,将技术变革的好处最大化,同时将技术变革的风险最小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政府而言,技术风险管理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问题。第一,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存在的各种潜在好处是巨大的。尽管人们无法准确比较“变”与“不变”状态下的福利计算,但是所有人类福利指数都说明,积极进行技术变革的国家在所有方面全然优于排斥技术变革的国家。
第二,技术变革给人类带来的最重大的潜在的两类危害是: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三,在技术变革的选择问题上,政府应该关注公众舆论的作用。
第四,政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在这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尽量利用科学信息,把不确定因素转变为风险。(2)加强风险交流工作,即所有利益相关者应该有表达
各自意见(风险担心)的机会,这有助于发展透明的、可靠的决策机制。(3)有助于安全使用技术的条件是创立灵活的制度,反应敏捷的管理机构,和一系列替代技术。
第五,发展中国家应该看待自己在技术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革和创新。就观察的情况看,这些不足主要包括:(1)业务熟练人员缺乏,(2)资源、经费不足,(3)技术推广方面的传播战略无力,以及(4)缺乏反馈机制。
第六,政府应该积极对技术风险带来的挑战制定国家战略,国家技术风险管理战略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向技术领先的国家学习有关制度建设、标准建设的方式方法,结合本国实际确立有关技术开发政策,适用技术标准。必要时,可以先直接移植外国先进的标准,再结合本国实际进行调整。(2)通过地区间的合作,使有关技术标准、技术安全标准协调一致。(3)加强技术发展的监管机构。(4)调整舆论。(5)加强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分享信息和经验。
(6)注重发展本国的科研技术创造能力和推广能力。政府与市场结合,共同培育鼓励一种不断提高人们开拓、创新、冒险的自由发展的环境,将特别有助于国家技术发展和技术变革。第七,上述(6),可以被称为旨在释放人的能力的国家战略的基本原则。按照此原则,国家、政府应该积极创造一种鼓励科学创新的环境。联合国开发署提出以下具体做法:(1)把科学技术政策与长期发展政策联合起来。(2)尤其要抓住网络时代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各种利益,为此最好在电讯业中注入竞争机制。(3)鼓励高等院校与产业界联合,促进重新。(4)调整教育方向,提高教育质量,使之尽量与技术需求挂钩。(5)政府制定多种干预性政策,以便在技术变革时代促进企业投资,提高工人能力,这些是保持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此外,重要的是对发展多渠道教育融资活动制定有效干预政策,这有助于经济社会在为教育融资方面动员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
第八,加强技术变革的国际合作,这些合作即使可能面临市场利益的长期冲突,但是国际合作可以获得双赢结果。加强国际合作的各国实际利益在于,一国的技术突破导致全球受益,这种利益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人们的福利水平提高。不过,经验表明,促进、规范国际合作的最重要的工作包括:(1)制定游戏规则并保证公平贯彻。(2)建立技术创新的伙伴关系,制定协调发展政策。(3)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经济组织为增强各国技术投资制定有关政策。(4)共同为努力应付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做出贡献。
第四篇:经济发展与党风廉政建设
经济建设与廉政发展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和中央纪委十七届七次会议的召开,贵州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积极响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召开了省纪委十届七次全会。这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和会议的召开,在贵州各级各部门引起强烈反响,主要阐述了怎样加快经济发展和怎样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意见》在贵州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全省上下对《意见》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宣传,纷纷表示,《意见》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意见》的出台是贵州省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特大喜事,对贵州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意见》指出,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是加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
举措。《意见》确定了贵州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在迎来这一重大机遇的同时,也是对我省党员干部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胡锦涛总书记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任务,深刻阐述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栗战书书记从保持全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也是生产力”,要求进一步提高预
防腐败工作水平、着力建设“廉洁贵州”,突出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加大教育引导力度,确保党员干部政治纯洁、思想纯洁;加大严格管理力度,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纯洁、组织纯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社会生活纯洁;加大贯彻民主集中制力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力度,确保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坚持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使廉政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要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以廉政建设的扎实成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反腐倡廉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廉政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廉政建设,一方面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党政机关执政为民、勤政高效的意识,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激发各类经济组织的活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为廉政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其中既包括在与腐败斗争的过程中耗费的代价,也包括惩治腐败后重建社会秩序的代价,还包括建设源头治腐工程的代价。经济保持快速发
展,就能为廉政建设提供必需可能的物质保障,有效扼制腐败的滋生蔓延。
廉政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证,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服务观。在反腐倡廉过程中,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注意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把反腐倡廉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用行政的、组织的、法律的手段扫除不利于发展的一切障碍,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反腐倡廉环境,使反腐倡廉和经济发展相互折射,双向互动。
第五篇: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我县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隆”战略,按照科技富民强县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我县资源优势与特色经济,提高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为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意识,我县把科技工作列入中心组学习范畴,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报告会,每年选派一批科技干部到江浙沿海进行挂职锻炼,让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树立抓科技进步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彻底改变科技工作是软指标、软任务的认识。努力增强科技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把科技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到制订规划凸显科技,部署工作突出科技,安排力量加强科技,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科教兴县”上来。
2、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大家各安排了一名副职亲自抓科技工作。为加强科技工作,我县建立了科技工作汇报制度,规定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科技部门的工作汇报,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把科技工作落到实处,我县制定了科技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科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范围和单位双文明目标考核内容。目前,我县已形成主要领导挂帅、科技部门领唱、其他部门合唱、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5年,我县科技工作共召开政府常务会议4次,专题研究有关科技工作。2006年3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管科技工作副县长亲自参加了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主办的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专题研究班。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利用各种会议,特别是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广泛深入地宣讲有关科技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兴县”意识。二是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等多种舆论工具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基本做到宣传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墙头有标语,街头有横幅,手中有资料。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传播模式,送科技下乡,请科技专家来我县乡镇举办科技讲座,送科技示范户集中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科技政策,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全县人们的科技意识,力争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尊重人才,加大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
1、尊重人才,重奖有功人员
科技要发展,经济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县委、县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爱护科技人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开放活科技人员,允许他们在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合法收入,鼓励成果持有人以入股方式创业,并根据不同职称和规模给予不同标准的创业启动金。为鼓励科研开发、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县设立了科技进步奖,制定了“科技兴隆”奖励办法,提高奖金标准,对突出贡献人员进行重奖,奖金不低于5万元,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之,对待科技人员,我们做到了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特殊人才给予特殊待遇,一流成果给予一流回报,努力改善其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
2、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我县在农口各局、计划生育局、卫生局和经济发展局等涉科单位均设立了科教、生产股,在县政府成立了农业、城建、教育、工业、卫生5个专家服务组。除政府组织外,各骨干企业均设立了科研开发机构,民间组织也成立了各类专业学会12个,行业协会29个,培养和授予了科技示范户8280户。目前,我县已形成了政府技术服务站和企业科研开发为主体,技术学会、专业协会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带头人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3、加大投入,整合资金,统一规划
随着人们科技意识的增强,我县科技资金投入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格局。为抓好科技兴县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确保了科技三项经费、科技事业费、基层科技推广服务费、科技专项经费和农发资金等科技资金的逐年增加。我县科技经费已从2003年的79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54万元,基层科技推广服务费已从2003年的594.7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744.9万元,科技专项经费已从2003年的72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730.5万元。县委、政府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