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2: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第一篇: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桃江县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把人口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实现了劳务经济的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5.7,年劳务总收入6.25亿元,农民人均86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5。同时,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来势很好,2002年全县农村投资1.55亿元,其中外出人员返乡投资就占6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站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坚持将劳务输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县、乡建立了劳务输出机构和“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办公室”;在本县劳务输出人员比较集中的东莞市设立了“桃江县驻广东对外劳务协作办事处”;每年从县财政预算中安排20多万元作为专门经费。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年度考评的重要指标,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对劳务输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县领导还多次带队到沿海地区考察,不断拓展我县劳动力向外输出的市场。

二、鼓励外出,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环境

上个世纪80年代,得益于“桃花江是美人窝”的社会知誉,桃江的劳务输出率先在全省起步,向深圳阳光大酒店输送服务员20名。但是,后来大多数都打了退堂鼓。究其原因,除担心安全问题外,主要是怕“去了说不清,坏了名声成家难”。针对这些顾虑,县委、县政府一是加大劳务输出正面宣传。县里组织宣传车队走街串巷,进乡到村、发放、宣传《外出务工宣传提纲》,每年春节向回乡务工人员发放慰问信,在县电视台点歌,表达问候和祝福,并由县领导带队上门走访慰问有代表性的回乡务工人员,消除某些群众外出务工的顾虑。二是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针对过去偏远乡镇综治办借打击卖淫嫖娼之机,对穿金戴银回乡的打工妹进行调查、留置、刑讯逼供的问题,县委、县政府责成县纪委、检察院、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处理,依法追究了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彻底扭转了这股歪风。《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对此作了专门报道,予以了充分肯定。三是不拘一格选任人才,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近10年来,全县在回乡的优秀务工人员中选拔乡村干部和乡镇企业厂(矿)长经理150多人,有的还被正式录用为乡镇干部。

三、内拓外延,形成多元输出格局

县里对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办学实体,允许其在将用工单位的招工资格报经劳动部门审查备案后,组织劳务输出。近几年来,我县劳动、人事、妇联、外经委、民政、旅游、各类职业学校以及各个乡镇都成为了组织劳务输出的主力军,其中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已向沿海地区成批输出1200多人。县里将劳务输出自主权下放到乡镇劳务管理站,从用工单位资格审查到组织成批输出,由劳务管理站全程操作,县里实施目标管理。武潭镇劳务管理站与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建总公司联系后,2002年向奥运场馆基建工地输送泥木工及副工127人,今年又输出300多人,每人月薪达1200-1800元。去年,这部分人中仅寄回的现金就达128万元。在城乡组织开展“亲带亲、邻帮邻”活动。倡导外出务工人员带动亲友或邻居外出务工,据抽样调查,全县每年因此新增输出的劳动力在千人以上。县乡两级还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方式,与在外工作的知名乡友联系,寻找劳务输出新渠道。如桃江老乡深圳宝安区司法局长胡建修,近5年来协助家乡输出劳动力3000人以上。

四、培育品牌,树立输出劳动力整体形象

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在日趋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保持稳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打造特色品牌,树立劳务市场的形象。为此,注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媒体推介。近几年来,借助“桃花江”品牌优势,吸引国内外电视、报刊对桃花江劳动力进行专题宣传50多次,树立了人美心更美、淳朴诚信的我县劳务人员形象。二是开展订单劳务输出。根据用工单位或劳务市场需求,精心组织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确保劳动者综合素质符合用工单位要求。为此,县里强化了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实体的监督管理。县教育局加强对生源流向宏观调控,将有招生资格学校的宣传资料送发到初中毕业生手中,并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人。凡不符合用工单位和劳务市场要求的不准开设专业和招生,劳动和教育部门不定期对教学进行督查。由于监管有力,近几年,全县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适应了沿海地区劳务市场需求,逐步取得了一些知名用工单位的信任,广东康佳集团、富士康公司、精成公司等知名大企业都相继把桃江列为主要招工基地,南方航空集团、广州军区下属的宾馆也先后来桃江招工。三是严把政审关。严格

第二篇: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桃江县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把人口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实现了劳务经济的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5.7,年劳务总收入6.25亿元,农民人均86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5。同时,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来势很好,2002年全县农村投资1.55亿元,其中外出人员返乡投资就占6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站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坚持将劳务输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县、乡建立了劳务输出机构和“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办公室”;在本县劳务输出人员比较集中的东莞市设立了“桃江县驻广东对外劳务协作办事处”;每年从县财政预算中安排20多万元作为专门经费。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考评的重要指标,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对劳务输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县领导还多次带队到沿海地区考察,不断拓展我县劳动力向外输出的市场。

二、鼓励外出,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环境上个世纪80年代,得益于“桃花江是美人窝”的社会知誉,桃江的劳务输出率先在全省起步,向深圳阳光大酒店输送服务员20名。但是,后来大多数都打了退堂鼓。究其原因,除担心安全问题外,主要是怕“去了说不清,坏了名声成家难”。针对这些顾虑,县委、县政府一是加大劳务输出正面宣传。县里组织宣传车队走街串巷,进乡到村、发放、宣传《外出务工宣传提纲》,每年春节向回乡务工人员发放慰问信,在县电视台点歌,表达问候和祝福,并由县领导带队上门走访慰问有代表性的回乡务工人员,消除某些群众外出务工的顾虑。二是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针对过去偏远乡镇综治办借打击卖淫嫖娼之机,对穿金戴银回乡的打工妹进行调查、留置、刑讯逼供的问题,县委、县政府责成县纪委、检察院、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处理,依法追究了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彻底扭转了这股歪风。《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对此作了专门报道,予以了充分肯定。三是不拘一格选任人才,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近10年来,全县在回乡的优秀务工人员中选拔乡村干部和乡镇企业厂(矿)长经理150多人,有的还被正式录用为乡镇干部。

三、内拓外延,形成多元输出格局县里对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办学实体,允许其在将用工单位的招工资格报经劳动部门审查备案后,组织劳务输出。近几年来,我县劳动、人事、妇联、外经委、民政、旅游、各类职业学校以及各个乡镇都成为了组织劳务输出的主力军,其中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已向沿海地区成批输出1200多人。县里将劳务输出自主权下放到乡镇劳务管理站,从用工单位资格审查到组织成批输出,由劳务管理站全程操作,县里实施目标管理。武潭镇劳务管理站与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建总公司联系后,2002年向奥运场馆基建工地输送泥木工及副工127人,今年又输出300多人,每人月薪达1200-1800元。去年,这部分人中仅寄回的现金就达128万元。在城乡组织开展“亲带亲、邻帮邻”活动。倡导外出务工人员带动亲友或邻居外出务工,据抽样调查,全县每年因此新增输出的劳动力在千人以上。县乡两级还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方式,与在外工作的知名乡友联系,寻找劳务输出新渠道。如桃江老乡深圳宝安区司法局长胡建修,近5年来协助家乡输出劳动力3000人以上。

四、培育品牌,树立输出劳动力整体形象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在日趋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保持稳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打造特色品牌,树立劳务市场的形象。为此,注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媒体推介。近几年来,借助“桃花江”品牌优势,吸引国内外电视、报刊对桃花江劳动力进行专题宣传50多次,树立了人美心更美、淳朴诚信的我县劳务人员形象。二是开展订单劳务输出。根据用工单位或劳务市场需求,精心组织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确保劳动者综合素质符合用工单位要求。为此,县里强化了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实体的监督管理。县教育局加强对生源流向宏观调控,将有招生资格学校的宣传资料送发到初中毕业生手中,并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人。凡不符合用工单位和劳务市场要求的不准开设专业和招生,劳动和教育部门不定期对教学进行督查。由于监管有力,近几年,全县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适应了沿海地区劳务市场需求,逐步取得了一些知名用工单位的信任,广东康佳集团、富士康公司、精成公司等知名大企业都相继把桃江列为主要招工基地,南方航空集团、广州军区下属的宾馆也先后来桃江招工。三是严把政审关。严格要求各输出单位在组织成批劳务输出时,把好输出人员的综合素质关,通过心理素质测试、体检和社会调查后,方可对外输出,用人单位非常满意,广东省军区天虹宾馆、南方航空集团多次在有关场合给予充分肯定。

五、强化服务,推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从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入手,强化服务,尽量帮助消除在外务工的风险和不便,并拓宽返乡创业渠道,引导资金回流增值。一是严把用工单位关。县委、县政府要求劳务输出各部门各输出单位都要严把用工单位关,凡因把关不严造成人员大量

回流的,不仅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取消输出资格,还要承担旅差费和误工费的赔偿责任,以进一步维护成批输出的权威。二是开展综合和跟踪服务。县委、县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县公安局专门投资完善了办证大厅建设,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热情,节假日也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证件;县计生委组织专业妇检队伍每年两次到沿海地区开展上门妇检服务,免去了外出务工女性回家妇检的苦恼;县劳动、司法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到东南沿海现场办案,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县驻广东劳务协作办事处对桃江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走访,多方听取意见。三是优化环境。在吸引外出务工的同时,也鼓励打工者带信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立足形成良性循环,并用招商引资的诚意和宽松环境吸引打工者回乡投资兴业。全县相继涌现了一批回乡创业典型,如武潭镇农民蒋国文回乡投资100万元开办了桃花江纯净水有限公司,成为当地有名的民营企业;大栗港镇何介中回乡建起了湘中皮件厂,安置本地劳动力120多人。去年,全县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投入资金550多万元,创办企业37个,安置劳动力1000多人,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篇: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 推动经济发展

扩大劳务输出 推动经济发展

桃江县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和促进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把人口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实现了劳务经济的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年劳务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86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同时,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来势很好,全县农村投资亿元,其中外出人员返乡投资就占6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把劳务输出作为全

县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站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坚持将劳务输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在县、乡建立了劳务输出机构和“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办公室”;在本县劳务输出人员比较集中的东莞市设立了“桃江县驻广东对外劳务协作办事处”;每年从县财政预算中安排20多万元作为专门经费。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考评的重要指标,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对劳务输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县领导还多次带队到沿海地区考察,不断拓展我县劳动力向外输出的市场。

二、鼓励外出,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环境

上个世纪80年代,得益于“桃花江是美人窝”的社会知誉,桃江的劳务输出率先在全省起步,向深圳阳光大酒店输送服务员20名。但是,后来大多数都打

了退堂鼓。究其原因,除担心安全问题外,主要是怕“去了说不清,坏了名声成家难”。针对这些顾虑,县委、县政府一是加大劳务输出正面宣传。县里组织宣传车队走街串巷,进乡到村、发放、宣传《外出务工宣传提纲》,每年春节向回乡务工人员发放慰问信,在县电视台点歌,表达问候和祝福,并由县领导带队上门走访慰问有代表性的回乡务工人员,消除某些群众外出务工的顾虑。二是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针对过去偏远乡镇综治办借打击卖淫嫖娼之机,对穿金戴银回乡的打工妹进行调查、留置、刑讯逼供的问题,县委、县政府责成县纪委、检察院、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处理,依法追究了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彻底扭转了这股歪风。《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对此作了专门报道,予以了充分肯定。三是不拘一格选任人才,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近来,全县在回乡的优秀务工人员中选拔乡村干部和乡镇企业厂长经理

150多人,有的还被正式录用为乡镇干部。

三、内拓外延,形成多元输出格局

县里对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办学实体,允许其在将用工单位的招工资格报经劳动部门审查备案后,组织劳务输出。近几年来,我县劳动、人事、妇联、外经委、民政、旅游、各类职业学校以及各个乡镇都成为了组织劳务输出的主力军,其中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已向沿海地区成批输出1200多人。县里将劳务输出自主权下放到乡镇劳务管理站,从用工单位资格审查到组织成批输出,由劳务管理站全程操作,县里实施目标管理。武潭镇劳务管理站与中国建筑设计院中建总公司联系后,向奥运场馆基建工地输送泥木工及副工127人,今年又输出300多人,每人月薪达1200-1800元。去年,这部分人中仅寄回的现金就达128万元。在城乡组织开展“亲带亲、邻帮邻”活动。倡导外出务工人员带动亲友或邻居外出务工,据抽

样调查,全县每年因此新增输出的劳动力在千人以上。县乡两级还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方式,与在外工作的知名乡友联系,寻找劳务输出新渠道。如桃江老乡深圳宝安区司法局长胡建修,近5年来协助家乡输出劳动力3000人以上。

四、培育品牌,树立输出劳动力整体形象

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在日趋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保持稳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打造特色品牌,树立劳务市场的形象。为此,注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媒体推介。近几年来,借助“桃花江”品牌优势,吸引国内外电视、报刊对桃花江劳动力进行专题宣传50多次,树立了人美心更美、淳朴诚信的我县劳务人员形象。二是开展订单劳务输出。根据用工单位或劳务市场需求,精心组织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确保劳动者综合素质符合用工单位要求。为此,县里强化了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实体的监督管理。县教育局加强对生源

流向宏观调控,将有招生资格学校的宣传资料送发到初中毕业生手中,并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人。凡不符合用工单位和劳务市场要求的不准开设专业和招生,劳动和教育部门不定期对教学进行督查。由于监管有力,近几年,全县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适应了沿海地区劳务市场需求,逐步取得了一些知名用工单位的信任,广东康佳集团、富士康公司、精成公司等知名大企业都相继把桃江列为主要招工基地,南方航空集团、广州军区下属的宾馆也先后来桃江招工。三是严把政审关。严格要求各输出单位在组织成批劳务输出时,把好输出人员的综合素质关,通过心理素质测试、体检和社会调查后,方可对外输出,用人单位非常满意,广东省军区天虹宾馆、南方航空集团多次在有关场合给予充分肯定。

五、强化服务,推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从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入手,强化服务,尽量帮助消除在外务工的风险和不便,并拓宽返乡创业渠道,引导资金回流增值。一是严把用工单位关。县委、县政府要求劳务输出各部门各输出单位都要严把用工单位关,凡因把关不严造成人员大量回流的,不仅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取消输出资格,还要承担旅差费和误工费的赔偿责任,以进一步维护成批输出的权威。二是开展综合和跟踪服务。县委、县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县公安局专门投资完善了办证大厅建设,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热情,节假日也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证件;县计生委组织专业妇检队伍每年两次到沿海地区开展上门妇检服务,免去了外出务工女性回家妇检的苦恼;县劳动、司法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到东南沿海现场办案,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县驻广东劳务协作办事处对桃江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走访,多方听取意见。三是优化环境。在

吸引外出务工的同时,也鼓励打工者带信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立足形成良性循环,并用招商引资的诚意和宽松环境吸引打工者回乡投资兴业。全县相继涌现了一批回乡创业典型,如武潭镇农民蒋国文回乡投资100万元开办了桃花江纯净水有限公司,成为当地有名的民营企业;大栗港镇何介中回乡建起了湘中皮件厂,安置本地劳动力120多人。去年,全县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投入资金550多万元,创办企业37个,安置劳动力1000多人,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2011年10月25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首次举办的“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浙江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浙商精英聚会,遍布全球的浙商精英、专家学者共襄浙江发展,共谋浙江未来。

选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立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新起点之时,举行此次盛会,正彰显了浙江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坚定信心和不懈努力。

民企兴则浙江兴

有人形象地说:在浙江,每天都有200家民营企业生成、有100个人成为小老板,平均4户浙江家庭中就有1户在做自己的产品或生意,平均每1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最新统计显示,浙江民营企业总数70.4万户,个体工商户228.6万家。

提起浙江,杭州软件、宁波服装、温州皮鞋、永康五金、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为数众多的区域特色产业名声响亮,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提起浙江,“小企业、大集群”加“小商品、大海洋”的特色为人熟识,制造业基地、商品市场联动,造就市场大省。而且,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还“激活”了国有经济,“比翼齐飞”、互促共进。

改革开放30年间,民营经济的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有特色、最为亮眼的风景。这个既无资源优势、也无政策优势可依的传统农业省,一跃成为经济总量全国第四位的经济强省,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浙江以中国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中国7.5%的生产总值。其中,浙江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由民营经济创造。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就占了203席。目前,在海外、省外投资经商的浙江人有750多万,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与浙江全年GDP相仿,相当于在省外、国外分别再造一个浙江。

浙江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重要精神动力。浙江人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靠着“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创下一个个创业奇迹,完成一次次逆势上扬。

民企兴则浙江兴,民企强则浙江强。浙江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浙江的立业之基、活力源泉和优势所在,也是面向未来浙江长远发展、民富省强的关键所在,“民营经济成就了浙江,是浙江的瑰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优化环境促发展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的浙江民营经济,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在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都有“有形之手”在发挥鼓励扶持的推动作用。

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地党委、政府也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生长”的环境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浙江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筑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

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为民营经济配送“政策套餐”,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新飞跃”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关键词”,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

2008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时刻,浙江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共渡难关,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仅2009年,就通过减免企业税收,取消、暂停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为企业减轻负担666亿元。政企合力、危中求机,使浙江民营经济随国民经济一起,走出一个“V”型反转。

2010年,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营投资健康发展“新36条”出台后,浙江迅速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举措,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今年以来,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等问题,最近,浙江拿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揽子应对措施,帮助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有市场、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新规、落实信贷支持政策、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等一套“组合拳”,正在显现积极效果。

转型升级正当时

在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中,如何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和优势,是浙江上下、政企各界思考谋划的命题。

近年,经济先行先发的浙江,遭遇“成长阵痛”也首当其冲,经历发展的“沟沟坎坎”。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新形势下,以往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可能再延续,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老路难以为继,唯有下决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是“华山一条道”。

对浙江民营经济来说,尽管经济总量可观,但仍须面对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等自身问题。要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浙江民营经济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模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型。

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早转早主动”,成为浙江上下的共识。市场倒逼机制形成的内生动力,加上政府引导扶持的推动力,使得民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被称作民营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坚定信心、认准方向,大力推动“绿色”的电动汽车项目。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企业发展有困难,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大胆闯入汽车工业领域的“青涩后生”浙江吉利集团,牢牢依靠自主创新,成长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董事长李书福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以传统纺织织造起家的绍兴新中天集团,深感出口竞争中越来越无优势,利润空间越压越低,下决心转向技术和资金门槛更高、市场前景更看好的无纺布织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早转型、早升级,发展路子才能越走越敞亮。”董事长徐仁良感受颇深。浙江提出,要实现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充分发挥浙商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新阶段,鼓励广大浙商继续弘扬“四千”精神,敢为人先,勇闯天下,进一步做强做大;鼓励广大浙商富而思源,回报桑梓,汇集各方力量,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更好地融合发展。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2011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民营企业遭遇严重挑战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这主要得益于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民营经济,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用有力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也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04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首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并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德江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同样对民营经济充满感

情,高度赞扬“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加大扶持力度,破除体制障碍,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230万户,民营企业达到72万户,平均每18位浙江人中就有1位个私经营者。目前,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外贸出口的60%和税收的50%。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浙江进入了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就更需要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自加压力,加快转型,扎实推动民营企业大发展大提升。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大会的主题就是提振民营经济,科学谋划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蓝图,突出的工作基调是“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明确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要着力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鼓励民营经济坚守实体经济,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进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民营骨干企业,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决策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权结构多元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创二代”企业家队伍。

要着力促进“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拓展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开展海外品牌收购、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建设。大力引进急需的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端技术、装备、人才,吸引和鼓励省外浙商回归兴业,实现“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要着力推进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按照“生态浙江”的建设要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要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要着力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质量立业、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技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当代技术基本特征与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当代技术发展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最重要影响的有两类:信息与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网络时代对人类发展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信息量并使得信息交流成本下降,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还打破了传统上的人类发展障碍,即信息技术打破了人类之间的知识障碍,参与障碍和获得经济机会的障碍。

第二,改变着创造与传播技术的方式,表现在:(1)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技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2)全球化的知识定价规则发生作用,提高了技术的市场价值,刺激了技术创新活动,改变了发展中国家技术交易的成本。

第三,私营部门越发成为技术开发主体,它们在高风险投资领域内也日益活跃。第四,全球化的高级技术人员劳动市场已经形成。

第五,世界范围里形成许多重要的全球化的技术开发、革新中心,为全球技术进步创造了充满活力的环境。

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问题

技术发展差距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了解:

第一,研发支出差距,R&D/GDP指标反映,在OECD国家平均为2.4%,东亚国家平均为1.3%,南亚和拉美国家平均为0.6%,东欧与独联体国家平均为0.9%。

第二,(10万人均)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比例,在高收入国家平均为3127,在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68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为152,全世界平均为959。第三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主要聚集在北美、欧洲和澳洲,在亚洲则聚集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台北与新竹)。

第四,风险资本的分布情况:2000年美国为1031亿美元,英国29亿美元,日本17亿,德国12亿,法国11亿,香港7亿美元,以色列4.7亿美元,印度3亿美元,中国8400万美元,韩国6500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技术风险管理

鉴于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潜在灾害,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有关引进、发展技术方面往往处于犹豫不决状态。肯定地讲,技术变革是有风险的,关键在于技术管理,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弱点。

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也遇到同样的困境,它们的经验是,将技术变革的好处最大化,同时将技术变革的风险最小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政府而言,技术风险管理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问题。第一,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存在的各种潜在好处是巨大的。尽管人们无法准确比较“变”与“不变”状态下的福利计算,但是所有人类福利指数都说明,积极进行技术变革的国家在所有方面全然优于排斥技术变革的国家。

第二,技术变革给人类带来的最重大的潜在的两类危害是: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三,在技术变革的选择问题上,政府应该关注公众舆论的作用。

第四,政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在这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尽量利用科学信息,把不确定因素转变为风险。(2)加强风险交流工作,即所有利益相关者应该有表达

各自意见(风险担心)的机会,这有助于发展透明的、可靠的决策机制。(3)有助于安全使用技术的条件是创立灵活的制度,反应敏捷的管理机构,和一系列替代技术。

第五,发展中国家应该看待自己在技术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革和创新。就观察的情况看,这些不足主要包括:(1)业务熟练人员缺乏,(2)资源、经费不足,(3)技术推广方面的传播战略无力,以及(4)缺乏反馈机制。

第六,政府应该积极对技术风险带来的挑战制定国家战略,国家技术风险管理战略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向技术领先的国家学习有关制度建设、标准建设的方式方法,结合本国实际确立有关技术开发政策,适用技术标准。必要时,可以先直接移植外国先进的标准,再结合本国实际进行调整。(2)通过地区间的合作,使有关技术标准、技术安全标准协调一致。(3)加强技术发展的监管机构。(4)调整舆论。(5)加强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分享信息和经验。

(6)注重发展本国的科研技术创造能力和推广能力。政府与市场结合,共同培育鼓励一种不断提高人们开拓、创新、冒险的自由发展的环境,将特别有助于国家技术发展和技术变革。第七,上述(6),可以被称为旨在释放人的能力的国家战略的基本原则。按照此原则,国家、政府应该积极创造一种鼓励科学创新的环境。联合国开发署提出以下具体做法:(1)把科学技术政策与长期发展政策联合起来。(2)尤其要抓住网络时代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各种利益,为此最好在电讯业中注入竞争机制。(3)鼓励高等院校与产业界联合,促进重新。(4)调整教育方向,提高教育质量,使之尽量与技术需求挂钩。(5)政府制定多种干预性政策,以便在技术变革时代促进企业投资,提高工人能力,这些是保持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此外,重要的是对发展多渠道教育融资活动制定有效干预政策,这有助于经济社会在为教育融资方面动员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

第八,加强技术变革的国际合作,这些合作即使可能面临市场利益的长期冲突,但是国际合作可以获得双赢结果。加强国际合作的各国实际利益在于,一国的技术突破导致全球受益,这种利益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人们的福利水平提高。不过,经验表明,促进、规范国际合作的最重要的工作包括:(1)制定游戏规则并保证公平贯彻。(2)建立技术创新的伙伴关系,制定协调发展政策。(3)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经济组织为增强各国技术投资制定有关政策。(4)共同为努力应付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做出贡献。

下载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扩大劳务输出推动经济发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我县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隆......

    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天门市的调查报告 省市联合调查组 2008年第6期 ——本刊特稿近几年,天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劣......

    推动人才辈出 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县委精心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数量较为充足的人才队伍,引领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一、事......

    工商推动经济发展措施

    为提高全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及区委、区政府建设“两带一区一中心”的发展规划,继续开展解放......

    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发言材料

    我来xx乡已经有一年多了,是xx让我一步步了解农村工作,也是xx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看到我工作努力的方向。很多人得知我在xx乡政府上班后,都会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说xx乡是个好乡......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学习报告

    山东省诸城市现有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561家。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市把扩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

    创新人才工作 推动经济发展(大全)

    创新人才工作推动经济发展 ——霍邱县人才工作综述 霍邱县辖32个乡镇,425个行政村,总人口162.7万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1亿元、财政收入17.57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县......

    搭建融资平台推动经济发展

    搭建融资平台推动经济发展8月27日,在管委会三楼大会议室,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的下属单位——以综合开发经营为主的国有独资公司广西庆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广西金华房地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