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党支部召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会议
为推进我社区的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我社区组织支部党员召开了推进工作会议。
会议宣读了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听取了社区党员对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标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情况
**村2013年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情况
1、领导机构:组长:
成员:
2、创建计划:1)建立村民服务中心,达到六有标准。活动场所能正常使用,“两室”建设标准达到90平米。(负责人:)
2)村容村貌较好,有条幅或标语。村干部和党员服务承诺上墙,村民服务中心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并记好值班记录,值班人员要详细填写代办台账。对维稳工作要实行网格化管理,并明确党员和村干部分包。对困难群众要建立台账并明确帮扶措施。(负责人:)
3)协助驻村工作组做好基层建设年活动。(负责人:)
4)落实“一定三有”情况。每名干部要制订任期目标和目标,职责目标要具体;并经“两委”联席会审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落实双评制度。(负责人:)
5)村级班子建设情况。共配备支书1名,副支书2名,委员名,村主任1名,副主任名。适时召开两委联席会,村委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重大事项村委会提前向党支部请示报告。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负责人:)
6)治理整顿后进村情况。后进村制定转化方案,年内按期转化。(负责人:)
3、计划实施情况:年底前全部完成。村民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村容村貌整洁,有醒目的条幅标语,村民服务中心各项制度已上墙,执行认真扎实,基层建设年活动扎实有效,完成全部帮扶内容,工作组已退出,“一定三有”全部制定,并严格执行,配齐了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后进村转化,制定了方案,已转化到位。
第三篇:XXX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材料
抓关键重实效
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XXX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
XXX社区面积0.5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小组,有常住人口1822户,4433人。社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有党员66名。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以来,XXX社区党总支立足于辖区实际,着力于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努力解决党员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受到了好评。
一、实施党内三项服务,关怀党员增强凝聚力
1、思想关怀聚人心。坚持每周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并让每位参加学习的党员及时了解新闻时事,通过远教课件了解党建专家对政策理论的解读,并组织学习的党员自由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学习印象,确保党员思想上不落伍,觉悟上与党的要求同步。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组织生活会、党员定期交心谈心等工作制度,使党员之间思想能交流多,社区事务能参与,党内民主氛围能保持,并对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上门拜访、交心谈心等活动,今年上门拜访党员5次,交心谈心10人。同时积极为党员学习改善环境,创造条件,为党员订阅学习刊物3种,提供免费借阅图书1000余册,收集远程教育学习课件70G,光盘课件70多张,还开通了绿色网吧,使党员思想有人关心,学习有去处。
2、生活关怀暖人心。结合社区有生活困难党员3名、老党员2名、生活不能自理的党员2名的实际,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不抛弃,不忘记”,坚持在春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都组织人员上门,嘘寒问暖,帮难解困。今年已送去慰问金1800元。坚持开展“一对一,手拉手”的结对帮扶活动,由社区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定期上门走访,今年已共结对5人,落实帮扶措施2条,兑现帮扶款500元。同时,把社区志愿者服务引入党内关怀,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家政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党员定期提供上门陪护和家政服务,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1组织的关切,也激励了有入党愿望的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向组织靠拢。
3、健康关怀悦人心。结合社区党员中离退休党员占多数,身心健康多余物质生活要求的实际,社区党总支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为社区党员开展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今年已在XXX口腔医院开展社区党员免费常规体检2次,建立健康档案60余份。同时,积极协调医疗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义诊活动,提供免费义诊和健康咨询。今年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社区组织20多名老党员参加了XXX医学院在XXX社区开展的“学雷锋三好一满意”义诊活动,获得了老党员的好评。今年“七一”期间,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党员欢聚一堂,开展跳绳比赛、棋牌比赛等文体活动。在关心党员身心健康的同时,还积极关心党员的日常精神生活,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军鼓队、合唱队等3支文体队伍,建立了健身室、棋牌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免费向党员群众开放,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用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有效抵御了有害思想的侵蚀。
二、落实四项措施,服务群重实效
1、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公益岗位人员为成员的综合管理服务队,下设4个服务小组,由党总支委员担任组长,把社区分成4个服务责任区,每个服务小组实行“包干服务”,每个队员都是综治管理员、卫生监督员、信息采集员、计生管理员,形成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不仅使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生动地实践了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要求,还充分利用了社区丰富的公益岗位富余人员服务社区。目前,社区综合管理服务队有党员15名、公益性岗位人员 29名,去年以来已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356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7件。
2、试行居家养老社区关怀。社区有60岁以上老人1086人,其中:离休干部24人,退休干部62人,空巢老人33人,孤寡老人2人,经常生病的老人35人,长期卧床住院的老人4人,长期需要社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老人12 人。针对社区人口结构的突出特点和需要,社区把“居家养老,社区关怀”作为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建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共投入经费
100余万元,总建设规模约820平方米,内设社区医疗服务站(含老年人及残疾人托养点)、远程教育多功能培训室、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工作服务站、“居家宝”社区服务报警系统、娱乐休闲室、健身康复室、老年人书画室、就餐室、小会议室、便民服务代办点等服务场所。完善了老年人就餐、文娱、健身、康复、医疗、培训和志愿者工作协会、代办代理、便民缴费等功能,成为辖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示范点;并组织社区工作者进楼入户,逐一把致老年朋友的公开信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发放信件862份,既让社区老人了解了居家养老服务,又收集了辖区老人的基本信息,为86位老干部建立了“居家养老、社区关怀”个人档案。同时,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组建了有34人的社区家政志愿服务队,上门开展家政服务活动,经常为4名空巢老干部提供上门服务,2名孤寡老人的家庭卫生、家务料理等日常生活服务;组建了以社区居干和关心社区建设、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社区党员为骨干,以居民楼组长、积极分子为成员,拥有35名队员的精神慰藉志愿者服务队,时常上门到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家中,与他们交心谈心,给他们读书看报,陪他们聊天看电视,同他们一起散步购物,既让他们了解外界发生的大事和国家方针政策,又让他们有了倾诉对象,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组织的温暖。
3、以公益服务弘扬社会美德。积极倡导“发扬爱心,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大力开展社区公益服务,传承社会美德。一是开展“五老”服务,充分利用辖区“五老”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积极性高,身体健康的28名人员组建“五老”队伍并建立档案,发放聘书,长期开展治安巡逻,网吧巡视,护送未成年人上学放学等活动,不仅发挥了余热,还让他们老有所为。二是开展健康服务。组建了15人的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陪护、医疗、送药等服务,今年已为社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500余份。开展老年人医疗免费服务6次、有34人受益,开展老年人医疗陪护2次,开展免费送药4 次、有14名群众受益。三是开展党员承诺。切实把“创先争优”、“践行宗旨”、“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四民社区”、“五好”社区党组织创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进行党
组织网格化区域管理,探索实施 “党的组织进小区、党的声音进楼院、党的温暖进家庭”,将党员承诺和党员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与 “双创一巩固”、“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组织社区楼院的党员亮身份,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做承诺,以实际行动服务居民,服务效果让群众监督。目前,社区有活动能力的25名党员参加了承诺,做出了治安防范、代管儿童、水电维修、遵守公德等承诺。
4、健全网络提升服务。结合居民服务需求,按照“精品社区”创建要求,社区主动协调市政协旧车库10间,投入资金33万元,结合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两次改扩建建成了集社区办公、志愿者工作站、绿色网吧、社区书屋、青少年家园、残疾人康复、居家养老、爱心粮油、便民工具屋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按照居民生活便利的要求,在社区居民主要出行通道建立便民服务点2个,方便群众办事和生活。服务站、点的建成和合理分布,服务项目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既强化了社区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更提升了服务功能和能力,提高了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
三、健全三项机制,确保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并长效
1、健全服务管理机制。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社区制定和实施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理、服务承诺等8项服务管理制度,明确了面向群众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实施了党务居务公示制度,每月定期公示,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实现了依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事和用制度管人。
2、建立责任落实机制。确定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把创建任务分配到每一个社区成员,实行业务分工,网格管理,楼院包干,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人人有职责,事事有落实的工作格局。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以满足创建工作要求为目标,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纳入社区财务预算和重要开支,按照“向上争取一点、向驻区和挂帮单位协调一点、社区自己投入一点”的工作思路,确保创建工作经费,其中社区的自有投入每年不低于社区自有收入的20%。去年以来,在服务站点建设和项目运行方面已
经投入 32万元,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第四篇:服务型党支部创建初探
服务型党支部创建初探
中共大足县委党校 中共高升镇党委课题组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其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态势,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索农村党支部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机制和实践途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成立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式,深入到高升镇的八个村党支部展开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建设服务型党支部是推进农村党建工作创新的一个方向。
一、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提出
在税费改革后,农村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管理体制基本失效,村级组织职能弱化、工作方式失灵,不少村级党员干部感到茫然和困惑,无所适从;有的村党支部主要成员在思想上转不过弯来,认为取消了农业税费,对农民失去了控制力和组织力,干部难当,农民难管,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感到有些束手无策。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工作职能和乡村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向服务型转变。为此,作为基层社会单位领导核心的党支部的职能也将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而现实中不少村级党员干部对这种角色的转换还不适应,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层面上,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不会用。有些干部主 观上虽有富民之心,客观上却缺乏为民服务的本领,因而工作信心不足。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滞缓小康社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适时开展以“立足实用,服务群众”为主题的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活动,将村级党支部的执政理念、管理方式、工作重点转变到落实农民所想、所盼的服务型党支部上来,转变到竭力引导农民实现致富这个最强烈的愿望上来。
二、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目标定位
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的工作目标: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开展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就是为了摒弃僵化固守的思维模式,摆脱传统观念的羁绊和束缚,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转变党支部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为党支部及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工作空间,指明工作方向,激发工作热情,有效解决党支部及广大党员如何为民服务的问题。三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通过开展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做到想农民群众所想,急农民群众所急,帮助农民群众搞好生产,致富增收;解决困难,维护权益,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促进农 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四是培养新型党员干部队伍。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过程,就是培养锻炼新型党员干部队伍的过程。通过开展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使党员特别是村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政策、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助弱扶残、技术指导、带头示范等方式,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务技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五是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通过开展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更好地发挥村党支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工作目标。
三、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工作运行模式
创建服务型党支部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积极探索,形成以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实现四个转变为纽带、创建队伍为载体、落实机制为依托的工作运行模式。
(一)提高认识,实现四个转变
对创建服务型党支部,不论是上级组织派人宣传还是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讨论,必须达到这样的目的:服务主体对自身定位更加清晰,服务内容更加具体明白,切实认识到创建服务型党支部首要问题就是必须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1.思想观念上要向寻找市场转变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市场观念。对于各村各镇来说,就是要有这样清醒的认识,要富民,必须发挥自身独具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要在销售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这些年,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辛努力和多年的不断发展,各地均已初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主打产业。如何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是我们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村党支部就是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引导和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特色产业上来。
发展特色产业,就是为了市场。农民曾遭遇增产不增收的困境,虽然原因很多,但销售市场不好却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围绕市场搞服务是为民服务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党支部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由过去抓大生产大农业向寻找大市场转变,也就是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农民的“产品转变为商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产前服务主要是给农民提供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优质农资和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水、电、路等必备的生产条件;产中服务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产后服务主要是市场的引导问题,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帮助农民更好地实现劳动成果的市场价值。无论是产前、产中还是产后,都要树立“市场第一、效益第一、服务第一”的观念,从而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系。
2.工作重点要向服务指导模式转变
随着农民自主生产、自主经营活动程度不断提高,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与此同时,作为农村基层社会领导核心的村党支部,也必须改变过去的领导方式,把以命令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服务 指导上来。一是抓好政策服务。把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积极落实兑现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帮助农民提高政策水平和用足用活政策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二是抓好信息服务。把致富信息及时送到农户、送到田间地头,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程度和效益。三是抓好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建设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让农业技术成为群众致富的好帮手。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五是抓好法律服务。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纠纷,大力整顿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管理方式上要向间接管理转变
过去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春催种、夏催管、秋催收、冬催款,这种直接管理不但管不了也管不好。因此,党支部必须从直接从事的经营管理中退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交给群众,由原来实施计划农业,向真正的市场农业迈进。一是合理制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要按照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合理的种植、养殖、加工基地,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二是 健全农村制度体系。村党支部是乡镇党委的基础和延伸,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经济基础的同时,村党支部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加强农村制度体系建设,健全以组织工作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经济管理制度、社会事务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三是搭建转变领导方式的活动平台。服务型党支部的服务对象是农民群众,实施服务的主体是支部成员和广大党员。有了活动平台,服务主体才能有目的、更自觉、更方便地投身到活动中去。
4、培养党员要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
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是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才能有效创建服务型党支部。要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其途径就是多形式的培训学习。应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需要,采取开会学习、外出学习、专业人员田间地头指导学习,党员干部还可到党校、农广校培训学习等形式,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地培训,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地培训,培养造就服务型党支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要不断增强支部成员的服务观念,使他们工作勤恳,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转变领导方式、工作作风,提高驾驭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本领,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一个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农村党员干部。
(二)搭建平台,创建五支队伍
开展以“立足实用,服务群众”为主题的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活动,是不断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举措。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服务平台,并落实责任。
建立五支队伍是就一般情况而定,究竟建立几支为合适,还是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五支队伍的建立主要以村为单位建立“服务小队”,居委、镇里各单位支部可在镇党委的安排下加以配合。把各村、居委、机关党支部组织的服务小队汇集起来,在乡镇组成一个大队,以增强合力,有效配合。
1.建立“产业推进队”。选派产业发展好、有产业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党员若干名(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人数)为“产业推进员”。村组成“产业推进小队”,由所在村的村党支部选派1名同志任小队长,各村合起来组成一个“产业推进大队”。其职责是:搜集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项目,提供致富技术,广辟致富门路,助农增收,即在优质种植和养殖等产业方面,注重产业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2.建立“帮扶突击队”。根据实际情况选派若干名身体素质好的党员为“帮扶突击员”。村组成“帮扶突击小队”,由所在村的村党支部选派1名同志任小队长,乡镇成立“帮扶突击大队”。其职责是:在群众需要体力劳动帮助的时候,主要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不能及时给秧田灌水、插秧、收割时,他们只需要一个电话或一个救助信号,突击帮扶队就要尽快出动,做到及时帮扶施救。
3.建立“技术服务队”。选派若干名实用技能强的党员为“技术服务员”。村组成“技术服务小队”,由所在村的村党支部选派1名同志任小队长,乡镇组成“技术服务大队”。其职责是:在种植、养殖方面,对选种、栽培、饲养等全过程的相关技术给以指导帮助,真正让群众获得技术上的服务。
4.建立“排忧解难队”。选派若干名有号召力、凝聚力、能说会道的党员为“排忧解难员”。村组成“排忧解难小队”,由所在村的村党支部选派1名同志任小队长,各村集合成“排忧解难大队”。其职责是:队员与乡镇服务大厅相联系,采用一线工作法,帮群众办理相关手续或咨询服务;邻里发生纠纷,主动进行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和睦相处。
5.建立“信息联络队”。选派若干名有知识、能宣传、善表达的党员为“信息联络员”。村组成“信息联络小队”,由所在村的村党支部选派1名同志任小队长,乡镇组成“信息联络大队”。其职责是:宣传与农村密切相关的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上情下达,家喻户晓;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下情上达,为领导决策及有效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落实责任,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没有科学的保障机制,任何好的做法都很难落到实处。为确保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并能长期坚持下去,必须建立有效保障落实机制。
1.组织领导保障。乡镇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创建服务型党支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具体抓。各党支部也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形成分管领导亲自抓,专门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有效考核保障。建立有效考核机制,是创建服务型党支部 的重要环节。考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能量化的要尽力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确定一个程度,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显示考核的公正性。一是记载资料考核。把会议文件、会议记录、《民情日记》作为开展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的推进方式和考核载体。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看各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方法是否符合要求;看村党支部成员和“服务小分队”成员在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过程中是否记载和了解了服务范围内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看他们做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班子成员重点考核。把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开展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三是群众测评考核。乡镇有关领导和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对服务型党支部工作进行测评,让群众成为评估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活动的主体。四是量化考核。将服务型党支部活动的内容量化分解。重点测评群众掌握相关政策的程度和覆盖面,看有关政策是否宣传到位;检查邻里和睦情况,看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数量和质量;检查提供的致富信息和利用率,评估服务效益情况;检查有没有新技术应用推广项目,看示范点作用是否显现;检查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情况,看帮助农民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将工作实绩作为衡量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标准,并给予相应人员评优、适当经济奖励,或教育提高或撤换的重要依据。
3.经费落实保障。建立的五支队伍都是做实际工作的,是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对于做得好的肯定要给予一定激励,如果一点经费都没有,事情就难于办好;比如,“帮扶突击队”要去帮助弱势群 体从事体力劳动,做了事情至少应该提供一餐饭,如果没有一点经费,这项工作就难于坚持下去。经费可由县、乡、村三级各适当出一点,以保障服务型党支部的创建工作有效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
创建服务型党支部是过去“八步工作法”、“全程代理”、“一线工作法”等为民服务好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在服务范围上更加宽泛,服务内容上更加全面和具体,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新事物,没有直接的经验可循。我们只有立足本地实际,从维护群众的利益出发,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优化人力、物力等资源配臵,强化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和完善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促进农业的发展服务,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服务。
课题组成员:何圣毅 黄世平陈华英 唐登禄 覃继彬 陈朝刚 陈兴敏
二○○八年六月
第五篇: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概况及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
当前,各城市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GDP总量排名的靠前,仍然以经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各个社区而言,能否帮助上级政府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就成了上级政府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因此,上级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社区包括党建在内的其他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在上级政府巨大的经济考核压力之下,社区负责人派给专职党务工作者许多经济、文化、治安等日常杂务,使得这些党务工作者由名义上的专职变成了实际上的兼职。通常,一个社区覆盖数平方公里,为辖区内的成千上万群众提供方方面面的日常服务,但许多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事务所等社区机构均是一套人马。一个社区也就那么几个工作者,常常一人身兼数职,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精力外出参加培训。
1.2 对社区党建在投入上的不足
由于上级政府对社区党建认识的偏差和不足,导致在人力、财力投入上的不足。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社区党建的经费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并没有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之内。因此,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社区党建过多地投入,而社区党组织本身又不具有融资能力,这两种状况的并存导致了社区党建经费的严重不足。
1.3 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在党建工作中存在协调上的困难
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但社区往往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级各类单位,这些单位均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由于旧的等级观念、身份概念的存在和影响,这些单位放不下架子来配合没有行政级别的社区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社区均涌现出大量完全不同于传统单位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为“两新”组织),这些“两新”组织大多并未建立党的组织机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机构的,其党员比例也严重偏低,党员在这些单位中的影响力也比较微弱。故“两新”组织对所在社区党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极其有限。
1.4 社区建设观念落后,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许多部门的思想意识中,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
2.3 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对于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必须迎合党员们实际需要、分级分类地进行。对于企事业单位下岗党员,最为迫切的实际需要就是就业能力的培训、就业岗位的提供;对于流入社区的农民工党员,最为迫切的就是进行城市生活知识的培训、法律援助的提供、就业环境安全的保障;对于社区内的离退休党员最为迫切的是要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保健护理的提供;而那些大学毕业后远走他乡异地工作而将党组织关系存放在户籍所在地社区的大学生,需要了解故乡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为自己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社区党组织要与他们加强联系,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与管理。社区党组织应改革、改进活动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组织活动,同时应增强服务意识,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应充分发挥社区离退休老党员的余热,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资源和关系做好社区的党建工作。
2.4 创新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任用管理
首先,通过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公开招考”和留任等多种形式,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员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其次,要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建立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切实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再次,创新适应“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的党员分类管理体制。对于社区党组织关系内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党员,可以采用“托管”方式进行管理。对于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可以采用“双重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即对社区内的流动党员实行流入方党组织和流出方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对于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可以采用“协管”的方式进行管理。
2.5 创新社区党建和单位党建协作格局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党建新格局。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状态的重要动力,对于实现单位和社区的互动从而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互动其目的是在保持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各自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打破两者之间不必要的界限并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执政资源的整合,构建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要创新协调两种党建模式关系的组织形式。一是要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党组织共同开展工作。二是可以尝试建立单位和社区联合工作党委的领导体制。较好地发挥驻社区单位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以真正实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