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
1998年1月8日发布
教人[1998]1号
第一条 为了鼓励我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奖励在教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颁发相应的奖章和证书;对其中作出贡献者,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颁发相应的奖章和证书。
第三条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显著;
(二)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
(三)在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有创造性的成果,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或者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四)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方面有突出成绩。
第四条 奖励“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每三年进行一次,并于当年教师节期间进行表彰。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向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比例控制在本地区教职工总数的万分之二以内,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比例不超过本地区教职工总数的十万分之六。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奖励人选的推荐比例另行确定。
第六条 奖励“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全国教育工会、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统一组织领导;奖励“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工作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统一组织领导,负责组织评审和批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推荐的相应奖励人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会同当地教育工会、教师奖励组织和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人选的评审和推荐工作。
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奖励人选的评审和推荐工作。
第七条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奖章和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颁发;“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奖章和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颁发,或者由其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并在评选当年的教师节举行颁奖仪式。“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奖章和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统一制作。“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奖章和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作。
第八条 教师奖励工作应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颁发的一次性奖金。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按照人事部人核培发[1994]4号文件规定,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尚未实行职务工资制度的民办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时,奖励晋升工资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九条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得者的事迹和获奖情况,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聘任、职务和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报请相应的授予机关批准,撤销其称号,并取消相应待遇:
(一)在表彰奖励活动中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的;
(二)已丧失“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条件的。
第十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教师法》适用范围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可参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奖励所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其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自行制定。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教师奖励办法新规定
教师奖励办法新规定
为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励全体教师努力工作,增强全体教师的争先创优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此奖励办法:
一、以教师量化管理结果为准,奖励专任教师(指实际上课教师)的40%。
二、授奖教师按2:3:5分为一、二、三等奖,奖金额分别为200元、150元和100元;
三、此奖励办法每学年兑现一次,但奖金要在下学期的学期初发放;
四、无量化成绩的专任教师,其奖励由学生、教师及学校领导三方面的模糊评价总成绩而定,奖励数量采用“下不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五、为使此办法顺利进行,要求政、教、总三处把好评价观,确保我校“教师量化管理办法”能够公平、公正地实施,并对期中、期末考试提出如下要求:
1、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
2、确保单人单桌或大插班考试;
3、要保证试卷的装订质量;
4、判卷要采用流水作业法;
5、杜绝单人登统;
6、教导处对当年的试卷要注意存档,以便核实成绩。严禁营私舞弊或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否则,必将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量化管理中教学成绩一项,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60%)。
六、教师量化管理中班主任加分一项,从2010年第一学期开始采用按下列公式计算加分:班务量化第一名,班主任加50分,其它名次的班主任加分按下列公式计算:第X名加分=(第X名班务量化总分÷第一名量化总分×50)。如出现差额5分按5分计算。
注:此制度从2010-2011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
大柳河中学
2010.9
第三篇: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4年珠海市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教坛新秀名单
2004年珠海市先进教师名单(共193名)
江 风(女)刘红华(女)白敏思(女)肖建梅(女)张小宁 陈雪文(女)李俊光 邓 莹(女)黄惠霞(女)陈少虹(女)杨敏雀(女)谭依群(女)钱晋萍(女)邓 莉(女)钱卫文 沈松发 徐春兰(女)杨硕滨(女)杜桂珍(女)张 芸(女)黄雪丽(女)区献明 谌慧蓉(女)
香洲区(共66名)
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珠海市前山中学 珠海市前山中学 珠海市前山中学 珠海市前山中学 珠海市南屏中学 珠海市南屏中学 珠海市湾仔中学 珠海市湾仔中学 珠海市唐家中学 珠海市唐家中学 珠海市金鼎中学 香洲区第一小学 香洲区第一小学 香洲区第一小学 香洲区第二小学 香洲区第二小学 香洲区第三小学 香洲区第三小学 香洲区第四小学 香洲区第五小学 香洲区第六小学 香洲区第六小学
李淑芳(女)香洲区第七小学 梁玉琼(女)香洲区第七小学 叶剑辉 香洲区第十小学 丘志珊(女)香洲区第十二小学 程 虹(女)香洲区第十二小学 刘晶萍(女)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 黄标祥 李 雯(女)罗 珊(女)钱小梅(女)麦永葆 古凤英(女)杜洁梅(女)黄咏斌 胡飞雁(女)陈汉龙 周美华(女)赫虹虹(女)梁锦超 陈月红(女)张雪梅(女)杨素萍(女)沈晓苑(女)黄美明 何舒华(女)张朝和 严文桂 陈慧英(女)黄国明 黄 曦(女)苏日芳(女)香洲区拱北小学
香洲区拱北小学侨光校区香洲区拱北小学侨光校区香洲区夏湾小学 香洲区夏湾小学 香洲区北岭小学 香洲区吉莲小学 香洲区吉莲小学 香洲区吉大小学 香洲区景园小学 香洲区九洲小学 香洲区九洲小学 香洲区金钟小学 香洲区前山小学 香洲区前山小学 香洲区翠微小学 香洲区南溪小学 香洲区界涌小学 香洲区甄贤小学 香洲区杨匏安纪念学校 香洲区广生小学 香洲区湾仔小学 香洲区湾仔小学 香洲区唐家小学 香洲区唐家小学
洪浩照 香洲区官塘小学 朱红鹰 香洲区金鼎小学 马 丹(女)珠海市金路幼儿园 宁献春 珠海市香洲教育幼儿园 冯 实(女)珠海容闳学校 曹 梅(女)香洲区翠前小学 毛龙飞 王雪冬(女)陆皆学 张美华(女)刘星辉(女)宋 军(女)肖伟华 陈彤环(女)刘猛平黄佩娟(女)苏尧成 毛容喜 贺敏芳(女)魏 炜 陈 辉 陈智晖 沈鸿汉 陈郭恒 周岳坚 吴少芳(女)黄文英(女)王 蕾(女)香洲区兴华小学 珠海市明珠中英文学校 香洲区南桥小学 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 珠海经济特区恒隆小学 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金湾区(共22名)
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珠海市平沙镇第二中学 金湾区平沙镇第三中学 珠海市红旗中学 珠海市红旗中学 珠海市三灶中学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珠海市南水镇李兆南纪念学校珠海市小林中学 金湾区第一小学
珠海市平沙镇平沙中心小学 珠海市平沙镇华丰小学 珠海市平沙实验小学 珠海市平沙镇连湾小学 珠海市小林实验小学
张容莲(女)珠海市红旗镇矿山小学 曾锦荣 珠海市南水镇高栏小学 潘丽萍(女)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 周俊耀 珠海市三灶镇伟民学校 钱敏霞(女)珠海市三灶镇中心小学 傅永飞 珠海市三灶镇海澄小学 陈德刚 何健良 李镇丰 肖 灵(女)陈 坚(女)谢艳林(女)罗国强 曹 芳(女)梁买荣 钟国斌 林永文 梁仲平黄卫恩 杨丽燕(女)陈东兴 黄雄威 林志华 郭 博 黄召享 钟燕波 黄冬明 许万忠 52名)
斗门区广播电视大学 斗门区教师进修学校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实验中学 斗门区第二中学 斗门区第二中学
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斗门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斗门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斗门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斗门区斗门中学 斗门区城南学校 斗门区城东中学 斗门区斗门镇初级中学 斗门区乾务镇五山初级中学斗门区白焦镇六乡初级中学斗门区莲洲镇莲溪初级中学斗门区莲洲镇上横初级中学
斗门区(共
周衍月(女)斗门区白藤湖初级中学 傅绍才 斗门区实验小学 姚健东 斗门区实验小学 朱美笑(女)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陈若梅(女)斗门区井岸镇第二小学 梁惠英(女)斗门区井岸镇第三小学 严东华 缪碧云(女)周燕女(女)陈惠兴(女)吴振荣 刘振强 赵超峰 赵妙贤(女)黄惠娟(女)黄杰贤 郭小丽(女)丘永权 林杰雄 梁春燕(女)龚惠媛(女)周淑娟(女)周文辉 曾润伟 杨应梅(女)林昌盛 罗琼喜(女)吴玉华 肖玉桃(女)胡雪娟(女)斗门区井岸镇第四小学 斗门区井岸镇联厂职工子弟小学斗门区井岸镇新堂小学 斗门区井岸镇西湾小学 斗门区井岸镇西埔小学 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 斗门区斗门镇小赤坎小学 斗门区斗门镇新乡小学 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 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 斗门区乾务镇中心小学 斗门区乾务镇中心小学 斗门区乾务镇马山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东湖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灯三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南环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新二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泗喜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东和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六乡中心小学 斗门区莲洲镇莲溪中心小学 斗门区莲洲镇上横中心小学 斗门区莲洲镇横山中心小学 斗门区机关幼儿园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共1名)
莫国清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万山小学 薛小荣(女)郭韵霞(女)刘足堂 曾德华 农高惠 雷 雯(女)陈北荣 肖波雄 杨少强 宁建如 李志萍(女)张文国 黄艺秋 罗冬长 张六安 朱洁群(女)廖以翔 危志琴(女)陈 墨(女)赵庆云(女)傅凌华 胡晓红(女)刘新文(女)许向阳 谭青兰(女)市属单位(共52名)
珠海教育学院 珠海市广播电视大学 珠海市工业技工学校 珠海市工业技工学校 珠海市卫生学校 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鲁保华 珠海市第四中学 于发书 珠海市第四中学 解海萍(女)珠海市第四中学 张 磊(女)珠海市实验中学 曾卫华 珠海市实验中学 段 玲(女)珠海市第五中学 吴肇英(女)珠海市第五中学 刘 卉(女)珠海市第七中学 杨建洪(女)珠海市第七中学 周晓兰(女)珠海市第八中学 朱 红(女)珠海市第八中学 王 火 珠海市拱北中学 张少先(女)珠海市拱北中学 李 云(女)珠海市夏湾中学 钟月玲(女)珠海市夏湾中学
徐晓玲(女)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粟慧平(女)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吴正玉(女)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聂彦安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费晓红(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珠海校区 叶秋菊(女)珠海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宁小丽(女)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郭红梅(女)珠海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何以容(女)珠海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周跃芳(女)珠海市机关第三幼儿园 王 虹(女)珠海市启雅幼儿园 袁 卫 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2004年珠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名单(共50名)
香洲区(共12名)
朱启标 香洲区教育局 黄建政 香洲区教育局
刘 放 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陈远亮 珠海市前山中学 吕秋莲(女)李 文 王春喜 黄华文 陈章华 谭月明 吴永林 方 莉(女)陈月香(女)杨 俊 曹宪宏 梁汉荣 甘广宗 鲍国汉 余福才 周原生 黄月容(女)周广大 孙仲钦 香洲区第二小学 香洲区第十小学 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 香洲区吉莲小学 香洲区九洲小学 香洲区白石小学 香洲区唐家小学 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金湾区(共5名)
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 珠海市三灶中学 珠海市平沙镇第二中学 珠海市平沙镇平沙中心小学珠海市红旗中学 斗门区(共11名)
斗门区教育局 斗门区教育局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实验中学
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斗门区斗门中学
陈耀钦 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黄卓敏 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 赵兆有 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 廖成就 斗门区白蕉镇中心小学 何良英(女)斗门区莲洲镇横山中心小学 邬向明 陈耀平(女)吴白白 徐惠松 官伟强 吴 凡 王 新 韩延辉 周录科 陈少敏 张 军 张 萍(女)余 鲲 王树洪 王新政 周新桥 杜志刚 曹风云(女)詹红红(女)朱华伟 许经伦 陈学东(女)市属单位(共22名)
珠海市教育局 珠海市教育局 珠海市教育局 珠海市教育局 珠海教育学院 珠海市广播电视大学 珠海市工业技工学校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四中学 珠海市实验中学 珠海市第五中学 珠海市第七中学 珠海市第八中学 珠海市拱北中学 珠海市夏湾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珠海校区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珠海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2004年珠海市优秀班主任名单(共50名)
香洲区(共13名)
杨月英(女)珠海市湾仔中学 陈明芳(女)余小莉(女)杨英慧(女)张小平曹 璨(女)洪妮珊(女)李彩红(女)陈玉华(女)梁慕玲(女)黎东明 苏子燕(女)钟小莉(女)袁桂嫦(女)钟梅凤(女)徐小丽(女)何文苑(女)张爱玲(女)郑学明 黄勤巧(女)珠海市前山中学 香洲区第一小学 香洲区第二小学 香洲区前山小学 香洲区吉莲小学 香洲区第十小学 香洲区第十小学 香洲区第四小学
香洲区拱北小学侨光校区 香洲区夏湾小学 香洲区南溪小学 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 金湾区(共5名)
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珠海市红旗中学
珠海市南水镇李兆南纪念学校 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 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 斗门区(共14名)
斗门区第一中学 斗门区实验中学
陈翠红(女)斗门区第二中学
黄玉芳(女)斗门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梁丽媛(女)珠海市田家炳中学 尹惠民 斗门区斗门中学 林华韶(女)斗门区城东中学 陈慧劳(女)斗门区实验小学 周凤琴(女)杨翠莲(女)张悦富 陈小丹(女)赵秀玲(女)汤丽娇(女)石 妍(女)朱丽娟(女)赵凤莲(女)占 红(女)邓瑞萍(女)董吉臣 林 霞(女)刘 莉(女)吴国煜 黄碧娇(女)罗 旭(女)江学英(女)战莲花(女)李 廷(女)斗门区白藤湖中心小学 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斗门区斗门镇中心小学 斗门区乾务镇中心小学 斗门区白蕉镇中心小学 斗门区莲洲镇横山中心小学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共1名)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桂山小学市属单位(共17名)
珠海市工业技工学校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四中学 珠海市实验中学 珠海市第五中学 珠海市第七中学 珠海市第八中学 珠海市拱北中学 珠海市夏湾中学
陈 丹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杨 珩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孟云霞(女)珠海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刘绮玲(女)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2004年珠海市教坛新秀名单(共50名)
邓小伍(女)李雪梅(女)王秋菊(女)肖建兰(女)贺 晶(女)赵继红(女)刘艳萍(女)肖粉玲(女)冯冠勉 梁燕玲(女)张伟玲(女)何艳文 叶丽香(女)赵汝庆 傅赣琴(女)胡玉珊(女)黄海燕(女)马清华(女)
香洲区(共11名)
珠海市前山中学 珠海市南屏中学 珠海市唐家中学 香洲区第一小学 香洲区第二小学 香洲区第三小学 香洲区第四小学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 香洲区拱北小学 香洲区吉莲小学 香洲区九洲小学
金湾区(共7名)
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珠海市红旗中学 珠海市三灶镇中心小学 珠海市南水镇李兆南纪念学校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 金湾区第一小学
斗门区(共14名)
于发智 斗门区第一中学 黄小慧(女)斗门区实验中学 江玉芬(女)斗门区第二中学
郑康年 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周卓森 贾文政 胡玮炜(女)谢梦飞 赵建华 黎杰成 许永生 李诗云(女)陈素文(女)陈卫仪(女)丘红丽(女)杨美珍(女)袁冬云(女)詹小俊 刘小春(女)康园园(女)王金梅(女)程 鹏 曹智琴(女)胡洁慧(女)罗来新 庞戈芳(女)斗门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珠海市田家炳中学 斗门区斗门中学 斗门区城东中学 斗门区斗门镇初级中学 斗门区莲洲镇横山初级中学斗门区实验小学 斗门区井岸镇第三小学 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斗门区白蕉镇六乡中心小学市属单位(共18名)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一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二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市第四中学 珠海市第四中学 珠海市实验中学 珠海市实验中学 珠海市第五中学 珠海市第七中学
魏雪倩(女)珠海市第八中学 黄 谨(女)珠海市拱北中学 林仕尧 珠海市夏湾中学
吴文慧(女)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陆焱根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邓国燕(女)珠海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第四篇:教师教育工作者倡议书
倡议书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族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代文明的传播者,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改善教育行业风气,规范教师教育行为,树立现代师表的良好形象,是每一位教师的己任。在第二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谨向全区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发出以下倡议:
一、师风感人,做崇高师德的实践者。
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内容。我们要严格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有热爱教师职业、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伟大情感;要有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要有团结协作、平等互助的和谐关系;要有端庄大方、整洁漂亮的仪表气质;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二、师才育人,做素质教育的力行者。
一个真正具有师德魅力的教师,必然是知识渊博、教风严谨、具有严肃科学精神。我们不但要继续发扬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更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我们不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要向科研要质量,向创新要效益,用一流的意识争创一流的业绩。
三、师表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益。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要用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为祖国培养既有知识又有修养,既有理想又有信仰的新时期人才。
“才高学富诚可贵,德才兼备人更羡。三尺讲坛芳名扬,我以我德树典范。”我们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用智慧和思想奠定教育事业的基础,用人格和魅力成就教育事业的辉煌!让我们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第五篇:公务员奖励规定
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2008年1月4日颁布实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激励公务员忠于职守,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规范公务员奖励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务员奖励是指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依据本规定给予的奖励。
公务员集体是指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或者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第三条 公务员奖励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及时奖励与定期奖励相结合,按照规定的条件、种类、标准、权限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奖励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奖励的综合管理工作。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奖励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奖励工作。
第二章 奖励的条件和种类
第五条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模范作用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四)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
(五)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六)防止或者消除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七)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八)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九)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有其他突出功绩的。
第六条 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一)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嘉奖;
(二)对做出较大贡献的,记三等功;
(三)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记二等功;
(四)对做出杰出贡献的,记一等功;
(五)对功绩卓著的,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或者“模范公务员”、“模范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第三章 奖励的权限和程序
第七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经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市(地)级以上机关干部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嘉奖、记三等功,由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市(地)级以上机关批准。
记二等功,由市(地)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省级以上机关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中央机关批准。
授予荣誉称号,由省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由市(地)级以上机关审批的奖励,事先应当将奖励实施方案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
第八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需要奖励的,由所在机关(部门)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奖励建议;
(二)按照规定的奖励审批权限上报;
(三)审核机关(部门)审核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7个工作日。如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示的,经审批机关同意可不予公示;
(四)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
《公务员奖励审批表》存入公务员本人档案;《公务员集体奖励审批表》存入获奖集体所在机关文书档案。
第九条 审批机关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必要时,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得主管机关同意,并征求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意见。
第四章 奖励的实施
第十条 对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给予奖励。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一般结合考核进行,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给予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和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一般每五年评选一次。
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及时给予奖励。其中,符合授予荣誉称号条件的,授予“模范公务员”、“模范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已故人员,可以追授奖励。
第十一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由审批机关颁布奖励决定,颁发奖励证书。获得记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同时对公务员颁发奖章,对公务员集体颁发奖牌。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证书、奖章和奖牌,按照规定的式样、规格、质地,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制作或者监制。
第十二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按照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金。其中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公务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公务员奖金标准。
对受奖励的公务员集体酌情给予一次性奖金,作为工作经费由集体使用,原则上不得向公务员个人发放。
公务员奖励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各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对于因同一事由已获得上级机关奖励的,下级机关不再重复奖励。
第十四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可以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表彰。表彰形式应当庄重、节俭。
第五章 奖励的监督
第十五条 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本规定之外的其他种类的公务员奖励,不得违反本规定标准发放奖金,不得重复发放奖金。
第十六条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
(一)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
(二)严重违反规定奖励程序的;
(三)获得荣誉称号后,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刑事处罚的,公务员集体严重违法违纪、影响恶劣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按程序报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如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布的,经审批机关同意可不予公布。
必要时,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奖励。第十八条 公务员获得的奖励被撤销后,审批机关应当收回并公开注销其奖励证书、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撤销奖励的决定存入公务员本人档案。
公务员集体获得的奖励被撤销后,审批机关应当收回并公开注销其奖励证书和奖牌。
第十九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对公务员奖励工作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在公务员奖励工作中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按规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奖励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以及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和集体的奖励,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负责解释,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7月3日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68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公务员奖励审批表
2、公务员集体奖励审批表
3、公务员奖金标准
4、公务员奖励证书、奖章、奖牌式样
附件1
公务员奖励审批表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照片
(近期2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照片)
民 族
籍贯
出 生 地
身 份
证 号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政 治
面 貌
学历
学 位
工 作
单 位
职 务
拟 授
奖 励
奖 惩
情 况
简 历
主要
事迹
申报机关(部门)意见
审核机关(部门)意见
审批
机关
意见
备注
盖 章 年 月 日盖 章 年 月 日盖 章 年 月 日
附件2
公务员集体奖励审批表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单 位
名 称
负责人
姓 名
公务员人数
拟 授
奖 励
曾受何
种奖励
主要
事迹
申报
机关
(部门)
意见
审核
机关
(部门)
意见
审批
机关
意见
备注
盖 章 年 月盖 章 年 月盖 章 年 月 日
日
日
附件3
公务员奖金标准
奖励种类
奖金数额(元)
嘉奖 800
记三等功 1500
记二等功 3000
记一等功 6000
授予荣誉称号 10000
附件4
公务员奖励证书、奖章、奖牌式样
一、奖励证书
1、式样
(封面)(内页左侧)(内页右侧)
2、说明
本证书式样适用于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证书规格为245×170mm。封面选用棕红色仿皮材料,烫金印制国徽图案及“公务员奖励证书”字样,字体为魏碑,54号字。内页为浅黄色,花边图案为橄榄绿色,硬卡纸。左侧印制国徽图案和“公务员奖励证书”字样,字体为魏碑,40号字。右侧为正文,其中左上部分为获奖单位或个人名称,字体为黑体,16号字;中间部分为因何事受到何种奖励,字体为宋体,24号字;右下部分为颁奖单位印章和日期,字体为楷体,16号字。
二、奖章
1、式样
2、说明
分为铜质奖章和绶带两部分。整体规格分别为113×50mm(荣誉称号奖章)、100×45mm(一、二、三等功奖章);铜质奖章部分规格分别为φ50mm(荣誉称号奖章)、φ45mm(一、二、三等功奖章)。
奖章由黄铜压制成型,采用镀金工艺,全部为金色。荣誉称号奖章核心区为国徽图案,核心区周围为波浪型水纹。一、二、三等功奖章核心区上部为五星图案;中部为毛泽东同志书写的为人民服务字样;下部,一等功奖章上为天安门图案,二等功奖章上为华表图案,三等功奖章上为齿轮图案。核心区周围为波浪型水纹。奖章背后分别标明荣誉称号奖章、一等功奖章、二等功奖章、三等功奖章,编号和制作机关名称。绶带部分为丝质,荣誉称号奖章的绶带为大红色,中间为白色竖带,两边边缘为红白相间细条纹,绶带上方为一块铜牌,可镌刻所获奖项名称;一、二、三等功奖章的绶带为暗红色,两侧镶嵌两条乳黄色竖带,上部中间分别用一条、二条、三条竖道代表一、二、三等功,色彩为明黄色。
三、奖牌
1、式样
2、说明
奖牌规格为540×380mm。选用深红色木质边框,钛金材料底版,周边图案为钛金腐蚀工艺成型。
奖牌正中上方为一枚金属材质国徽。左上部分为获奖单位名称,字体为黑体;中间部分为因何事受到何种奖励,字体为宋体;右下部分为颁奖单位名称和颁奖日期,字体为黑体(字号视具体情况确定)。
来源:国家公务员局 2008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