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重点狠抓管理加快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突出重点狠抓管理加快**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党总支书记***
2011年7月20日
全体党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向大家作三年来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三年工作回顾
三年来,**村党总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村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进取、狠抓落实,全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全村和谐发展
党建工作关乎全局,党员素质关乎党建成败。我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逐步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以争创“五好党支部”的要求,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方面,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在2009年的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结束后,借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1在我村党总支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先进、争优秀。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和发展后备力量,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有“舞台”,不断扩大党员队伍。三年来,按照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干部的要求,共发展积极分子9名入党,接收了大中专毕业生预备党员4人,党员队伍得到了加强。目前,**村党总支共有党员130名,下设三个党支部。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三年来,村党总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依托**河工业园区和环大**旅游带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高效观光农业,大力推广生态瓜果蔬菜的种植技术和模式,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全村经济显著提高。目前已发展**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农业开发三个项目在我村发展生态农业,依法有序流转土地900多亩,充分提高了全村土地的利用率,逐步打造全村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在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我村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今年我们将在规模高效农业上进一步做文章,经过连续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村民真正得实惠,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新农村建设框架
基础设施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过去三年是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的时期,村党总支积极筹集项目资金,投
入资金约500万元用于改善全村公共基础设施。三年中,新建了****小学、村部综合办公楼和卫生室,修筑约8公里组组通通水泥路(****路、****路、****路、****路、****路)和村村通水泥路(****路),实施电网整改、投资和扩容项目,全面提升了全村基础设施水平,拉开了全村新农村建设框架,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日常生产和生活。
(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力促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计划生育工作稳中求进。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建立健全村为主机制和包保责任制,计生工作逐步上台阶。目前,享受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助128人,享受双女户结扎奖励46人,奖励资金
4.5万元;办理双女户养老保险132人,投保资金2.6万元元;放弃二胎生育指标18人,奖励资金2.1万元;全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户有12户,奖励扶助资金11760元。二是冬修、圩费、农作物保险等工作扎实有序。三年来,我村上缴生产性费用13万元,水利冬修以资代劳资金23万元,共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资金600多万元。三是土地置换工作落实到位。2010年,我村在全镇圆满完成置换任务189亩,扩大了全村耕地面积。2011年又新增100亩土地双挂钩任务。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有条不紊。我村新农保参保率达90.1%,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目前全村享受领取养老金总人数达837人,每月领取保险费及基础养老金7.11万元。同时对贫困救助、低保、五保户进行了全面落实,及时开展
临时救助工作,努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环境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全村布点修建垃圾箱30座和垃圾池15个,逐步落实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使得全村村容村貌为之焕然一新。六是狠抓征迁控违工作,建立农民建房长效管理机制,倡导广大农民依法、有序、规范建房。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绝对值增加有限,发展的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村级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村民的文明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逐步解决和提高。
三、今后三年工作总体目标和措施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镇党委、政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坚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管理机制,时刻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为民办事时,不断开创我村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深入有效地开展村级党建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具体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
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党建工作年年有新成果。
2、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和网络建设,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致富能力。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电教设施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提供活动场所保障;借助先锋网网页,公开我村各项村务和工作动态,宣传上级文件法规,传授实用农业技术,提升我村阳光村务建设水平。
(二)抓好村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工作
1、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建设进程,今年全力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设任务,今后逐步扩大建设范围,提升我村组组通水泥路的覆盖率;
2、落实居民用电农排扩容项目,2011年实施****、****、****、****台区照明增容整改项目,今后三年将进一步跟进电网改造进程,确保村民用电需求;
3、狠抓计划生育、征迁控违、环境整治等重点,建立健全相关工作长效机制,完善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新框架;
4、全力完成土地双挂钩任务,不断扩大我村耕地面积。2011年我村土地双挂钩任务是100亩,今后将进一步根据镇党委、政府任务要求,落实好土地双挂钩工作。
5、推广规模高效农业发展范围,提升和优化我村产业结构。今后,规模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仍然是我村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我党总支将做好引进和后续服务工作,逐步提升我村产业结构水平。
6、全力配合****水土保持项目施工。2010年4月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总投资***万元已顺利通过市县专家组评审,目前已进入招标实施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全力配合整个项目的施工建设,不断完善万山片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全村共产党员的信任与帮助,更离不开全体村级班子成员的通力协作。我相信,有全体党员的全力支持,党总支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好今后三年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期望。
同志们,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即将选举产生。这预示着我村各项工作又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一个崭新的**村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和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经验,分析利弊,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十五”期间我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村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农业总产值实现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九五”期末增长近1倍;粮食总产实现6.5亿斤,比上年增长4.8%,比“九五”期末增长58.5%;畜牧业产值实现2.5亿元,比上增长25%,比“九五”期末增长1.8倍,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3%;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449元,比上年增长5.9%,比“九五”期末增长94.3%。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新格局。以“绿丰”集团为龙头,全县A级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0万亩,比上年增长33%,比“九五”期末增长60%;以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鹅孵化企业为龙头,黄牛、大鹅发展到4.8万头、18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3%、80%,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了3倍、8倍;以存明、忠辉等木制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长85.7%,比“九五”期末增长2倍;以哈中药六厂为龙头,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比上年增长20%,比“九五”期末增长4倍。
新农村建设工作迈出坚实一步。借助省、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2005年共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资金1634万元,其中省、市投1234万元,县投400万元,完成了8个村建设任务。硬化道路22.3公里,67142.8平方米;安装路灯109盏;建村级畜牧服务站8个,购买畜牧医疗器材8套;建村卫生所6个,360平方米,购买医疗器材6套;扶贫牛386头、貉225组、鹅雏18万只;为8个村20个自然屯购置了村村通广播设备;水泥板护砌边沟13950延长米,更换石棉瓦栅栏13950延长米。
农业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果。全县共推广节水灌溉、大中棚育秧、大豆垄三栽培、水稻超稀植等新技术38项,面积80万亩,新技术推广比“九五”期末增加13项,面积增加30万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由“九五”期末的37%提高到44%。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全县累计投入1.4亿元,完成大小农田
水利工程287项,比“九五”期末增加投入6000万元,新建工程110项。巩固扩大了“普九”成果,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7%、0.58%,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1.16万平方米;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实现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38%;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70%;打井村屯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农村改革实现新进展。深入推进免征农业税及各项配套改革,精简乡镇行政和事业人员615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5年兑现“两补”资金2163万元。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个。
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化层次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优质服务面狭窄;农民素质偏低,科学种田意识差;“一事一议”困难较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迟缓等等。
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佳机遇期,条件极为有利。一是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建设生态型新农村的良好条件。二是通过推进“稻、牧、林、药”四大产业,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发展潜力巨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中央和省、市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为我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四是县委、县政府决心大,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热情高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空前浓厚。五是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为建设新农村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其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前来参观考察兄弟市县的好评。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我们自身的有利条件,全县各级干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奋力工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拼搏斗志,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县委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实施新政策、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把我县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实施“168”工程。即,推进新农村试点镇1个(浓河镇),面上重点工作10项;建设通乡通村公路6条;完成省市确定的新农村试点村8个、第三批省市确定的扶贫开发试点村8个和第二批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提档升级的建设任务。
1、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
1个典型示范镇(浓河镇)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镇内主次干道硬化12条,4000延长米和商服综合楼、政府办公楼置换工程建设;完成镇内二期排水工程1260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实现美化、亮化、香化、净化。
2、6条通乡通村公路分别是:乌祥路32.7公里,大通河路8.9公里,乌拉浑旅游路12.6公里;桦树村至大兴村6.6公里,通河镇至城西村0.9公里,通河镇至城乡村1.2公里。
3、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8个典型示范村为大林子村、城西村、富强村、小古洞村、红旗村、柞树村、三合村、四马村具体建设任务,按照上级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4、第三批省市确定扶贫开发的8个重点村为解放村、水田村、红旗村、青山村、大兴村、老站村、向阳村、二道河子村,具体建设任务:每个村硬化道路2公里,每个村建1处畜牧服务站和卫生所,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线入户率达到80%。
5、第二批省、市扶贫开发8个重点村也就是浓河村、民生村、和平村、桦树村、建兴村、永乐村、依山村、西北河村,提档升级的主要建设任务,主是重点在环境整治和绿化、香化、美化上下功夫。
6、面上10项重点工作:①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16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4所),面积8428平方米;②扩建县卫生院,新建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8个村级卫生所,逐步实现村级卫生所达标;③农村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0%和75%;④绿化村屯27个,彻底消灭光腚村屯,新建生态园林村10个;⑤村屯基本消灭“三大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达到净化标准;⑥完成城镇建筑工程18项,面积18万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66%;⑦新打人畜饮水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饮水难问题;⑧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⑨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450人,专业协会发展到25个;⑩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200人,农村大病救助达到311人。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和开局年,要完成上述任务指标,必须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推进以“稻、牧、林、药”为主的四大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绿丰”龙头企业,全县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5万亩,培育万亩基地8处,连结农户2.5万户。围绕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孵化企业,黄牛发展到5.2万头,大鹅稳定在200万只。围绕存明、忠辉等木业企业,全县林木基地发展到10处,面积1.5万亩。围绕哈中药六厂,中药材种植发展到1.5万亩。同时大力发展以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生产,烤烟发展到4000亩,“两瓜”发展到1万亩,蔬菜发展到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5万亩,试种万寿菊1500亩,食用菌发展到1000万袋,特色动物养殖发展5.5万头(只)。二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建设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社
会办学的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和用工单位岗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县劳转办由临时机构改为独立常设机构,各乡镇也抽调专人,单设劳转办,为发挥其对农民工进城的管理、维权和服务作用,重点解决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全力营造农民工由农民变市民的良好环境。今年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三是借助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资源优势,全力开展项目招商、资源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的办法,大上农副产品加工业。每个乡镇至少新上1个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一是打抗旱补水大小井80眼,建临时泵站30处,启动全县补水井1.12万眼,确保全县60万亩水田正常用水。二是完成浓河镇新建堤防7.6公里,东部涝区堤防达标一期工程42.3公里。三是争取二甲沟水库立项;清淤整修农田水利工程3条,15公里;维修各类水利工程8处;新建水利工程2处。在农机化建设上,新组建农机合作社1个,农机专业协会8个,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达到80万亩,秋整地面积达到40万亩。在农技推广上,重点推广大豆行间覆膜和深窄密、专用玉米通透栽培和大垄覆膜、水稻新基质育苗、大棚育苗和钵体旱育超稀植等10项先进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大棚育苗达到70%。在良种良法上,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上,严格执行省市标准化规程,种植业标准化面积达到50万亩,养殖业标准化普及率达到50%以上。在水产养殖业上,精养和驯化养鱼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和2.5万亩。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重点抓好“五个加快”。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要认真搞好3条通乡公路和3条通村公路的勘查设计,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高质量全面完成通乡公路54.2公里,通村公路8.9公里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农委、水务局、扶贫办要认真抓好全县20个村屯自来水入户工程的规划设计,按标准、按时限完成管网入户任务。三是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县建设局,认真搞好农户新建住宅的调查摸底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引导农户按照新农村住宅设计图纸建设安全节能型住宅。县信用联社要积极争取贷款规模,妥善开展新建住宅贷款业务,力争农村砖瓦化率达到66%以上。四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风气等清洁能源,重点加快户用沼气建设。无论是新农村试点村还是提档升级的村,每个村都要发展5户沼气利用示范户。五是加快环境整治建设。2006年是我县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年。各乡镇、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净化、香化活动,以消灭粪堆、柴草堆、垃圾堆为重点,彻底解决村屯脏、乱、差问题。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上,突出抓好三个发展。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寄宿制学校、适度集中办学为突破口,全面完成16农村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任务,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普九”成果,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适用人才,构建农村助学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以新建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级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确保完成农村低保2200人、大病救助311人的目标。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有活动场所、健身器材和图书阅览室。要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四)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树立文明村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尤为重要。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乡村基层五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致富群众的主心骨,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倡导文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村务、财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完善议事内容,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生活陋习。正确处理农村矛盾,建立基层化解矛盾机制,努力营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稳定社会环境。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体制和机制创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今年全县要重点推进六项改革。一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提供示范引导、政策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创新运行机制,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功能,提高经营性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深化县乡财政管理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方式,挖掘乡村自身潜力,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基层政权和组织正常运转。继续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严格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吸引粮食主销区工商资本参与企业资产重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构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落实补偿政策,搞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五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改善资产运行质量。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规范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六是深化农村合作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并在税收和信贷上予以扶持。今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必保发展到25个以上。
三、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统一协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乡、村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力争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有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愿意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进而把建设新农村的这项任务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加快全县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三是明确责任,包扶到位。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包扶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指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包扶责任,吃住在村屯,工作在第一线,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靠。既要突出省、市确定扶持的16个重点村和典型示范村,又要兼顾面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创新上下齐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新机制。建立县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屯的包保责任制。县直部门要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明确包保任务,落实包保责任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无论是重点村的建设项目,还是面上村的建设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到人头,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及时给予督促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按时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四是政策倾斜,多元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惠政策,进一步
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在政策扶持上,凡涉及新农村建设收费的,原则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资金,取得上级部门最大支持;二是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予以支持;三是全面开展农村住房、农机购置、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业务,对新建住房采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设计的住房标准,县里将给予适当奖励;四是鼓励引导吸纳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五是积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励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五是勤查猛促,跟踪问效。新农村建设是2006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和科局领导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领导干部给予通报批评或降职使用。为此,县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督办检查力度,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情况,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按时限、按标准顺利完成。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和农村的一场深刻变革,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拚搏进取,为全面完成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一、长寿区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我区始终按照胡总书记“314”重要部署,紧紧围绕重庆市“一圈两翼”总体发展战略,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主城发展,力争把长寿建设成为重庆的“工业高地、都市农业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流的生态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2007年,全区完成GDP总量125.3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2 %;农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长19.5%。
近年来,我区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渐显现,逐步形成了柑橘、蛋(肉)鸡、有机水产品、能源甘薯四大优势产业和蔬菜、生猪等潜势产业。目前,我区已发展柑橘面积21万亩,蛋(肉)鸡500万只,10万亩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长寿湖生态鱼已获得绿色有机鱼和国家名牌农产品认证,能源甘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蛋(肉)鸡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规划》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区以“生态养殖——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为模式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我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大、加快、加强”的总体要求,以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工业的成果武装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化解产业空虚、解决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大事来抓。
(二)构建完善“五大体系”
1.现代农业装备体系——下大气力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的支农力度。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我区及时调整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即: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在最近五年内,区财政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配套建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总投入约5亿元,其中水利建设投入1.8亿元,交通建设投入1亿元。
二是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采取“集中财力、集中时间、集中投向”的方式,集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薄弱环节。把各部门、各行业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专项资金适当归并,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或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建立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
根据国际国内、市内市外“农”情形势,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格局,并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打造重庆都市农业基地”,到2012年建成全市农业产业“四个第一”,即:最大的无公害柑橘基地,规模达40万亩;最强的无公害蛋(肉)鸡基地,规模达2000万只以上;最大的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规模达10万亩以上;最大的能源甘薯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生产乙醇60万吨。
同时,我区十分注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这种关联产业链目的是把千家万户的小市场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产业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与市内外大市场连为一体,实现农业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需求、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关联产业。引导城镇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新建产业上,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用生产资料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等城乡关联产业为主。
3.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我区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对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对企业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教育,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尝试实行科技研发课题招投标制。二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承包制。三是大力推行校地、企地合作。
4.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区要重点围绕柑橘、蛋(肉)鸡、水产、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监测、市场准入等手段为突破口,强化农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打造渝东物流中心,促进农产口市场流通,逐步建设起完善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按照我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发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批发市场与中转市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市场流通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
(三)培育造就“一个主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之计。
1.培养新型留守农民
一是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或农民学校,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中青年农民开展大规模培训,或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式的现场上课,不断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在家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三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规模经营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骨干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种植、养殖技术能手。
2.加强外出务工农民培训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我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制度,实行高、中等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实用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广泛就业和稳定就业。
第四篇:集中财力 突出重点 加快民生项目建设步伐
集中财力 突出重点 加快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步伐
——关于江西省金溪县三大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加快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步伐,江西省金溪县老科协在县教体局、卫计委和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于2016年12月组织部分理事对我县教育园区、体育公园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三大重点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状况进行实地察看,广泛听取广大群众意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座谈,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从三大重点项目建设看我县民生工程建设的特点
1、领导重视,有关注民生工程建设的高度认识
县委县政府几任领导不忘初心,前赴后继,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把民生工程作为政府的“一号工程”,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真诚为民的深厚感情,实行政府领导分项包干制,负责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与推进。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安排,把财政资金真正用在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上。在教育方面,近几年来,在城区新建了两所花园式小学,改扩建了县保育院。2013年县政府投资4000万元建成锦绣小学。2015年又投资4.5亿元启动教育园区、金溪县第六小学(心湖谭兆小学)和体育公园三大重点工程建设,成为金溪县历史上最大民生工程。通过这些大手笔的投入,使县城各中小学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在医疗方面,继新建的中医院于2009年竣工开业后,又投资 1600万元的金溪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的小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展现了小财政办大民生工程的手笔和气魄。群众普遍反映,县委县政府在民生工程上相当“舍得”,使老百姓不断享受到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
2、政策到位,有问计民生工程建设的有力措施
为推动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于2015年成立了金溪县重点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关制度措施,加强了资金保障和督查落实。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责任、有任务。并强化“四员”跟踪服务,即每个重点工程都配备有工作联络员、跟踪服务员、公安特派员以及环境监督员。当我们来到教育园区(金溪一中新校区)时,宽敞的大门、精美的浮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作为金溪县最大的民生工程,金溪县教育园区总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建成之后可容纳8000名高中生和1000名初中生入学就读,切实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的问题。由于措施得力,开工仅6个月时间,综合大楼就正式封顶,现已规模初具,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等一一建成,一片树林郁郁葱葱,使大家感到这确是名副其实,是教育园区,而不仅仅是金溪一中,其高速运转已取得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称赞。
3、强化管理,有服务民生工程建设的创新机制
县重点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立足职能,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的管理机制和措施,制定相关政策,创新管理机制,组织宣传培训,建立信息平台,细化档案管理,全力推进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与县直主管部门分别签订了民生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项民生工程的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实行考核连坐制,增强了县直部门实施民生工程的时间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样,使预算绩效管理新常态,绩效目标管理全方位,强化预算绩效透明度,绩效运行监控新举措,评价绩效范围全覆盖。县财政局从各业务股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3个评价小组,集中三个月时间进行绩效评价和民生重点工程及财务大检查工作,促进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具有指导意义,并出台了《金溪县2016年部门支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方法、内容,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体育公园是该县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05121.5平方米。工程完工后,将新增门球场、篮球场、休闲广场、健身路径、沿湖健身步道等文体休闲硬件设施,同时,该县老城区与新城区也将完美融合一体,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由于管理机制健全,前年11月启动,仅一个月时间,就已经完成了30%的建设任务。
4、舆论保障,有宣传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举措
县重点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立足职能,制定了民生工程建设宣传工作方案,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简报、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宣传民生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工程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效,重点报道民生工程实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从而使我县三大重点工程的建设者发扬“5+2”“白+黑”的拼搏精神,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呈现出一派紧张有序的忙碌景象。
二、存在问题
1、工程进展不够平衡
三大重点民生划工程项目中,教育园区进展速度很快,估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不成问题,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也不错,问题是体育公园,工程开开停停,有时还得返工,现预期2017年12月整体竣工,看来得采取有力措施。
2、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建立了统一的民生工程建设领导机构,但民生工程建设牵涉到众多部门,涉及到方方面面,还存在着工作机制和工作关系不顺的现象,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职责界定不清。如体育公园工程项目,2013年由文化局规划。后因教育局改为教体局,职能变更,由教体局于2015年11月开工,衔接不够,设计经常变更,如设计不周,致使要在泥塘上砌砖,经费肯定欠缺。又如原设计的连通白马路和秀谷中大道的公路,一条直道,40米宽,大气派,但因拆迁问题,不得不拐弯,宽度缩为25米。再加上全部为室外工程,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3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民生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系百年大计,必须高瞻远瞩。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一是政府拨地不够。计划是按600张病床的规模进行整体重建的,根据原卫生部2008年10年颁布的“县级综合医院每床113平方米”的建设用地标准,该院整体搬迁建设用地面积应为113×600=67800平方米,约合101亩,而政府仅划拨了79亩,用地缺口为22亩。加之新院建成后,因大批医务人员生活在离医院较远的地方,而医生的使命是救人扶伤,时间就是生命,依据外地经验,必须配套建设医务人员的工作室和周转房。这样算来,用地的缺口就更大;二是资金不足。现在建的住院大楼,仅建设成本就为2017万元,加上建成后的装修等费用,估计要4000万元,而实际上,目前该建设专项资金帐户上仅有国家2014年下拨的1600万元,当地配套资金迟迟没有跟上。如果加上急诊楼、医技楼、感染楼、后勤保障楼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需投入1.5至2亿元资金用于该院的整体搬迁。这就需要县委县政府从长远考虑,克服困难,拿出更大的魄力与胆识。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使广大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是认识问题、态度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实施民生工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落实、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工作落实。
2、大力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民生工程建设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时效,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同时,及时通报全县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成果宣传力度,适时总结推广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
3、加强督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县政府要对民生工程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有关主管部门履职情况及工程进展和效能情况实施监督检查,严格按照已制定的方案和实施细则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督办,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开展调查研究,不断促进、推动工作开展。要由多家有关职能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采取专项督查和综合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日常暗访检查的力度。每周对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落实,每月举行一次重大工程建设现场督查。同时,要强化主管单位的监督考核,主管单位必须派专人每天在工程现场检查督促以及帮助施工单位解决相关问题。县分管领导要亲自检查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重点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进度、保证质量。着眼长远,合理配置资源,避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后续管理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对于已经建成项目,要不断健全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民生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重点办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项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使用和效益情况,做到严格程序,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监察审计力度,审计部门要把各项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审计工作计划,进行专项审计。要进一步强化考核奖惩,完善考核办法,尽量整合考核资源,坚持统一考核,不能各部门各自为战,以减轻基层迎检精力和压力。
4、全力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保证民生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并积极主动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千方百计保证资金及时安排到位,不留缺口。同时强化资金监管,加强对资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实行跟踪问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多渠道筹措民生资金。随着政府财政对民生投入的逐渐加大,可逐步探索财政资金引导,更多地采取以奖代补、贴息、配套、担保等形式,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投入民生建设工程,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稳定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特别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构建政府投入、民间参与、社会兴办等多元化的公共产品投入新机制。
第五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变革
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全区的农机化事业比较落后,耕种收运脱管灌加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处于人工和畜力状态。牵引靠人畜,提水靠辘轳,运输靠独轮是对当时的真实写照。资料显示:1978年,全区农机总动力为5.31万千瓦,拖拉机仅为802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为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超常轨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9.03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3倍,农机总值达到3.4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2.36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626台,是1978年的12倍。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 116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达到222台(套),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27台(套),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机308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小麦联合机收率达到99%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50%以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8%以上,全区实现保护性耕作3万多亩,玉米秸秆还田25万亩。农村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岱岳区的机械化发展情况看,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日益增加。
二、优化环境,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农民迫切要求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努力加快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畜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整齐度,推动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应遵循的原则
总体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原则,发展适合农民使用、农民欢迎的农机装备,满足农民群众最迫切的农机作业需求;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原则,注重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推进农机产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突出应用、注重效率原则,逐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切实提高农机装备的通用性和动力配套比,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四是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发展原则,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二)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1、创新推广机制。由农机推广站与生产(销售)的厂家、农机经营大户和种粮大户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经营场所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共同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通过演示现场会、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示范大户等有效形式,大力引进推广农业生产需要、农民急需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形成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补贴引导、农民购机”的推广新机制,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步伐。
2、完善投入机制。近年来,“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作为购买农业机械的投资主体的农民还难以承受大中型农机的价位,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解决农机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其次,争取把农机化发展项目列入各级财政投资计划,出台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再次,引导农民的投资方向,将农民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上来,使其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长效机制。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抓手,逐步建立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推广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和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档次。
三、岱岳区农机化发展目标与思路
当前,就我们岱岳区而言,全区农机化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实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抓好农机结构调整,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保护性工作。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大蒜、薯类、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2、突出抓好保护性耕作,改变耕作模式。针对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和土壤裸露耕作法,根据本地土壤及其种植特点,全力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机、少耕作业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应用,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实现保护性耕作,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力争到2014年,全区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同时,通过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机收打捆回收以及秸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术,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秸秆打捆机、秸秆青贮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以及工程技术应用,使秸秆变废为宝,清除污染源,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3、突出抓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加强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全区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建设保护性耕作、大蒜种植收获、蔬菜、大棚田园管理、等农业机械示范创新基地,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4、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按照“自主创办、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这一思路,健全和完善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服务组织,使合作服务组织在扶持引导中崛起,在机制完善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真正起到骨干带动作用。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积极落实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服务等优惠政策,帮助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积极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组织指导参加跨区作业,提高其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是完善利益机制。引导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推广“农机经营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经营户与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突出抓好农机投入,确保总量增长。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党的惠农政策兑现于民。二是建议区政府加快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在实施好对农机补贴的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机耕道路、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帮助急需购机而暂时缺乏购买能力的农民解决购机款。通过加大农机投入,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进“强区富民、振兴岱岳”目标和和谐岱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