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

时间:2019-05-13 06: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一篇: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在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贯彻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和政策,如何在乡镇一级确定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思路,脚踏实地建设新农村,带着这些思考,结合我镇实际,我们做了深入的实践调查和理性分析。

一、发展现状

宫河镇位于正宁的西南部,现辖12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18万亩,是典型的川道和塬地相结合的农业乡镇,农民收入近85%来自农业。2008年底,全镇GDP达到150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4元,城镇化率达到24.6%。宫河镇农业资源较丰富,部分农业产品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产业链,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油作物和以烤烟、中药材、大葱、蔬菜、苗木为主的经济作物已成为全县乃至陇东地区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宫河镇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受自

然条件、区位优势制约,加之农民素质低下,致使宫河镇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耕地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宫河镇塬面人均占有耕地1.5亩,川区以山地为主,人均占有川台地仅0.4亩。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 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较差。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问题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靠天吃饭。全镇保灌溉面积26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梯田面积1.3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6.7%;农民饮水基本安全人口21530人,占62.7%,农村人畜用水困难,全镇水利工程病险老化严重,增加了群众生产成本;农村公路密度小、里程短、标准低,镇境内公路总里程74.8公里,其中乡道20公里,通村等级公路34公里,村均3公里,通油路的村2个,占16.61%,通农二级砂石路的行政村8个,占70.5%,不通公路的自然村2个,占1.8%,群众出行不便。

(三)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宫河镇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烤烟、苹果、大葱、蔬菜为主,目

前全镇烤烟面积达到5000亩,苹果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栽植大葱1万亩,蔬菜面积1万亩,药材1万亩,初步形成了王录药材、彭川大葱、姚川苗木、川区蔬菜、全镇苹果的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效应,但农民在农作物种植上,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植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大葱、药材等宫河知名农产品仍然以原材料产销为主,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粗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大部分农户由于原来在各自承包地头建房,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加之80%农户的住宅建成不到10年时间,新建小康住宅的愿望不强。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和农副产品、肥料等,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五)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开拓进取精神不强,缺乏诚信意识,劳动技能低下,缺乏集约化经营能力,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六)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

村级医疗诊所基础条件差,设施简陋,医务人员水平低,缺乏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社会保障

覆盖率低。如我镇川区代店、长口子、彭姚川三个村贫困人口达6600多人,但列入低保对象的仅360人。

(七)镇、村组债务缠身,基层政权运转困难

宫河镇共有镇级债务287.88万元,债务来源主要是基础建设投入;村组债务938.93万元,主要是税改前一部分农民的农业税、统筹款没有缴,村组垫缴造成的。镇、村组三级基层组织债务缠身,致使一些该办的公益事业无法开展,日常运转困难,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以上的存在的困难,我们结合镇情,经过分析总结,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按照“塬面烟果川区菜,山地大葱和药材,家家户户搞劳务”的产业格局,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1、稳定发展烤烟产业。严格执行“双控”政策,坚持合同种植,规范化生产,主攻质量,提升效益,新建千亩以上示范小区4个以上。

2、持续发展果品产业。按照扩张基地,栽管并重,标准生产,延伸链条的思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科技含量,走优质高产,以销促产的发展路子,在2—3年内,建成以宫河、王录、东山

头、南堡村、东里、西里万亩优质果带为重点,川区特色杂果基地为补充的2万亩果业生产基地,发展基地育苗3500亩。

3、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为方向,坚持露地栽培、设施栽培与间作套种复种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彭家川、代店、长口子、王录设施种菜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年种植大葱2万亩,设施种菜5000亩。

4、积极发展畜禽产业。以规模化发展、集体化生产为目标,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加大畜种改良力度。着力培育川区养鸡、西里养羊、南堡养猪,宫河养兔为主的特色养殖专业村。

5、带动发展中药材产业。以王录村为基地,辐射带动全镇发展大黄、生地、丹参等中药材,年种植中药材5000亩。

7、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按照“巩固老基地、拓宽新市场”的原则,打响雷村“拉面”、宫河“机械师”劳务品牌,不断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强化技能培训和维权服务,年培训农民工5000人(次)以上,输转劳动力8000人(次)左右,使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

8、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积极培育壮大产业基地的同时,依托大葱、苗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办一批有竞争优势,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户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

(二)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要把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坚持以

规划为先导,以完善城镇综合功能、塑造宫河城镇特色、体现现代文明为主题,以城镇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1、制定长远目标,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不同的村镇建设方案,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

2、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提高城镇综合品位。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城镇经济实力,积极引导人口、产业、商贸、教育、文化等要素向小城镇聚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正南煤田开发为依托,改造老街区,新建南环新区,完成水、电、路综合配套工程,进一步提升宫河小城镇品位。

3、培育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鼓励支持发展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着力培育民营经济,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小康住宅建设。在农村大力推进“五改、五化”工程。全力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家园,按照“四通、三配套”标准,建设豪华别墅式、适用商住式,四合院式等,不同模式的小康住宅,力争赶2015年全镇90%农民住上新式住宅,在全县率先实现农民住宅小康化。

(三)全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坚持新建改造相结合,全面加快乡村 6

道路建设步伐,实现70%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所有村的主干道路硬化,村组道路全部砂石化。

2、加快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采取“项目扶持,管网到村,群众出资,自愿到户”的办法,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畜饮水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80%。

3、加快普及农村新兴能源。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秸杆气化等节能新技术,使农村沼气覆盖面达到60%。

4、加快农田建设。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争取实施土地复垦整理,老庄还田,中低产田改造,耕地占补平衡等一批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每年补充耕地800亩以上。

(四)大力实施公共事业覆盖工程,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全面协调发展的思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1、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结构布局,下决心改善办学条件,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不断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2、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和计生体系建设。争取实施村级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络,深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

进万家”活动,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严格落实奖、优、免、补等优惠政策,提高技术服务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巩固创优成果。

3、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体育运动场,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队伍,使农民群众学习有阵地,娱乐有场所。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年加大救助范围,建立完善农村困难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福利和慈善事业,为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生活保障。

(五)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公开选拔”等方式,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推行村干部兼任组干部,减少职数,提高报酬,绩效挂钩,严格考核。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群团组织的作用,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干部选拔、村务党务公开、村干部管理、村民议事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八个规范”管理制度,各村逐步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实行重大事务咨询听证和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多业并举,积极发展集体种

养业和二三产业,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多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努力化解集体债务,并逐步使村民享受基本的福利待遇。

(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主要载体,每年培训合格农民技术员1000人,使全镇45岁以下的农民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

3、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崇尚新风、反对陋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文明,反对愚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邻里和睦,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切实加强法纪政策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教育和法治教育,增强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严查处黄赌毒及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5、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以及“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群众性评选活动,使全镇50%以上的农户达到“五好家庭”或“文明家庭”,60%以上的村建成县级“文明村”。

第二篇:切实抓好四方面工作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XXX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突出集体增收、群众增收两个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倾斜。目前,全镇48个村较好地完成了以“治理五乱、搞好三清”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和社会保障

等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三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等实质性的工作。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四个抓好”。一是抓好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培育新型农民。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措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只有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当前我镇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大多为初中、小学学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更加匮乏。因此,我镇制定培训计划,将教育培训资源更多的向农民倾斜,计划经过三五年,争取每个村都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这是基础,青年农民起码要有初中文化,中年农民起码要有小学文化。这就要求农村不折不扣地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创建必要的载体,如“文化大院”等,在中年农民中扫除文盲。近期,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村人口文化大院这个阵地,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的骨干作用,在全镇开展了新农村知识培训竞赛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应该具备一定的生产技术,搞种植业、养殖业的要掌握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搞加工业的要掌握应知应会的加工技术,搞运输业的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术……这就需要创建必要的载体,如农民技术学校等,使绝大部分农民懂技术、会经营。年初,镇党委、政府聘请泰安市党校教授进行了专题辅导。前段时间,又聘请山东农科院教授、章丘市、齐河县的乡土人才,到我镇就林菌间作、蘑菇种植等生产技术进行实地培训。再次,应该具备几种意识:从物质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市场意识;从政治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民主与法制意识;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公德意识。

二是抓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党委、政府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问题。必须把适应新的形势、选准致富路子、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党委、政府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能够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要坚持一村一品,甚至多村一品,关键是产业要有规模,农民要有效益。路子选得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子就迈得快,反之,发展就缓慢。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只有突出本地特色,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南菜北果中间塌陷地综合开发”的总体布局,我镇一直以优质、高效、有机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起了有机菜、林果生产、果蔬大棚、桑蚕生产、奶牛养殖等产业,全镇粮经比例达到了4:6,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有机菜生产,曾经是我镇的空白,05年我们从无到有,当年发展刀豆、绿菜花、芦笋等有机菜3000多亩,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1—3月份,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新发展2000多亩,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现在根据群众的要求,正在调整土地,计划再发展3000亩,使全镇的有机菜面积达到8000亩,力争突破10000亩。林业生产,我们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制定了“南部平原林网化、中部矿区塌陷地片林化、丘陵地带干果化、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化”的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已在南部平原八纵二十二横的道路上建立起了绿色通道,里程达105公里,植树130万株,3万亩的平原也已全部实现高标准林网化;在中部矿区19个搬迁村,复垦开发2.5万亩塌陷地,发展丰产林1.5万亩,栽植107、108等树木110万株,预计到轮伐期时产值可达1.6亿元,人均增收3580元;在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林1.4万亩,栽植核桃、冬枣、石榴等77万株,年产量可达210万公斤,产值400多万元;在北部1.2万亩山区,全部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绿化面积达到85以上,不但彻底改变了湖屯这个矿区镇原先“

车后灰尘满天、白衬衣一天就黑”的生活环境,而且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鑫国密度板厂落户我镇,就是看中了全镇丰富的林木资源。果蔬大棚,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发展到了600多个,并且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可观。涧北村一个村就有107个设施杏棚,每个棚可盈利近2万元,为农户带来了非常好的效益。桑蚕生产,全镇现有桑园

3000多亩,带动农户1000多户。奶牛养殖,现有专业村5个,规模养殖大户30多户,全镇奶牛存栏量超过了1500头。04年,我镇与亚奥特公司联合,在前兴隆村建奶牛站一处,现在这处奶牛站运营良好,已经辐射到了周边多个乡镇。

三是抓好城镇经济的辐射。农村现在的生产方式主体上以家庭为单位,农民拥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在这样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抓经济,除了建立和完善面向一家一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外,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小城镇建设,发展以周边农村主打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流通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一家一户发展生产,提高第一产业的附加值。XXX以争创“省级示范镇”为目标,突出抓了小城镇建设,这几年来,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及镇驻地“两纵三横”的道路建设,累计硬化路面1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28盏,建设公共绿地4.8万平方米,构筑起了小城镇发展大框架。2005年,借涧北、北王搬迁之机,全面启动了北部十几个压煤搬迁村向镇驻地集聚工程和中湖、东湖东两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了镇驻地南北、东西两条大街的拆迁改造,进一步拓展了镇区空间,目前,镇区面积已达到了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4万人。今年,在05年全面关停97处地瓜淀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投资400多万元,铺开了大、小汇河治理,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两条河治理完毕后,与康王河相衬,三股清水穿境而过,将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面貌,丰富小城镇内涵。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的商贸服务区、以市五中和镇中学为中心的文化教育区、以泰聊铁路为中心的工业园区、以搬迁新村为中心的居民商住区“四大功能区”,商贸、居住、休闲娱乐、就医就学等功能一应俱全,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发展农村交通运输、通讯信息、建材建筑等行业,为改变农村面貌提供产业支撑。

四是抓好公益事业的完善。建设新农村,应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这是事关农民家庭幸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首先,加快推进了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镇党委、政府站在切实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高度上,本着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的原则,于3月中旬就专题部署了这项工作,工作中,一方面采取领导干部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办法,广泛宣传发动,盯紧靠牢督促;另一方面,勤调度、严考核,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款收缴任务。截至3月25日,全镇43787人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4。其次,重点抓了规范化卫生室建设。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投资近16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彻底改造,修缮了2000平方米的病房楼、门诊楼,配套完善了微机、心电图机等医疗设施,硬化、绿化、美化了院内院外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镇卫生院30多年来较差的医疗条件,为病人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狠抓了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对管区、村全年的工作考核体系中,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促动。目前,曹庄、张店等10个村正在进行高标准的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还有,积极实施农民养老保险。XXX境内有5处煤矿,由于煤炭常年大量开采,致使采空区下沉,现在共有塌陷地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做到“失地不失保”,近年来,我镇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今年正式付诸实施。坚持集体适当扶持、个人缴纳为主的原则,凡因国家占地,有卖地或租地经营收入的村,村集体必须在其收入中给村民补助30以上的投保金,其他有条件的村也要给村民适当补助。截至5月底,共收到农民养老保险金100.69万元,受益人口2.1万人。这一举措是XXX2006年为老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真正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加快敬老院等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更新农村养老观念,提高全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依靠科技信息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依靠科技信息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王青民同志在全市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张戈庄镇尚河头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青民。今天,根据会议安排,有幸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我们尚河头村通过订阅《科技信息报》,给村庄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及群众思想意识带来的可喜变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尚河头村共有718户,4628亩耕地,2105人,76名党员。近几年来,我们村“两委”积极响应上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二十字发展方针,以农村增收为突破口,以《科技信息报》为载体,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促发展”活动,群众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种植养殖科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纷纷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用于实践。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尚河头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我们村共引进内外资企业12家,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1003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67.4万元,连续7年被评为“青岛市级文明村庄”和“平度市文明标兵”,先后获得“青岛市小康示范村”、“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计生协会典型村”、“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我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发动,统一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对科技信息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我们的“学科技、用科技、促发展”活动开展初期,少 1

数群众认为这些技术离我们很远,和我们无关,少数群众出现了认识不够、畏难发愁等思想问题。为了搬掉制约群众意识的第一块“绊脚石”,我们村“两委”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召开了全体村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发展”动员大会,并多次组织村干部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分头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确保了认识清、动力强、措施实。群众纷纷表示,愿意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接受先进科技,共同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和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前些年,我们村有2300亩的土地用来种植辣椒,在当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品种单一,过多依附于市场,群众没有自己的主导性,保险系数也很低,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稳定。鉴于此,村两委研究确定了“学习科技信息、优化种植结构”的思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把订阅的100余份《科技信息报》采取分片的形式,把全村共分为10个片,每片选出10个在种植或养殖方面的致富带头人,免费为他们发放《科技信息报》。通过这些人员的带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多次组织种植带头户到寿光、南山、文登等地参观学习,引导村民发展瓜果、蔬菜、苗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例如我村的尚玉山是一位头脑精明的农民。近几年,他通过科学种植,年均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谈到增收的诀窍,他感慨地说:“几年来,通过阅读《科技信息报》等报刊杂志,使我认识到只有信科技、靠科学才能致富。”目前,全村为龙

头企业种植园葱、胡萝卜、大葱、大蒜、芋头、白菜等蔬菜高效经济作物达到3000多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64.8%,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带动了周边村镇的蔬菜种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种植、加工格局。

在养殖方面,我村苏学书从2001年开始,就坚持定期阅读《科技信息报》、《农村大众》、《山东科技报》等部分科技报刊,而且每年还在书店里买回部分科技书籍,学习上面的致富技术和增收信息。他去年冬天养了1500只肉鸡,通过查阅《科技信息报》,他对肉食鸡进行科学饲养,精心管理,使成品鸡提前10天出栏,卖了个好价钱。

再如我们村的尚玉联,他也是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一有空他就会静下心认真阅读订阅的《科技信息报》,他的读报笔记就有6本多。不少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难题总爱跑到他家寻找答案。同时,尚玉联还毫无保留地将报刊上学到的科学技术及文明常识向群众讲解宣传,被村民誉为“科技财神”和“文明使者”。目前,尚玉联的联起良种猪繁育场,年纯繁良种种猪800头,生产二元杂交种猪1500余头,每年收入50万元以上。鉴于他的成绩突出,村两委及时进行了引导,通过现场观摩、组织技术讲座等活动,提高了村民养殖的积极性。在他的带动下,全村80余户村民搞起生猪和肉食鸡养殖,发展起一个占地50亩的养殖小区,生猪和肉食鸡养殖业逐步成为村里的致富新门路。

三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构建和谐安定村庄,增强新农村建设向心力

在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村两委认识到:要想帮助群众快速致富,仅靠发展种植养殖业远远不够,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帮扶个体私营户,为他们跑信贷、找信息、趟市场。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服务行业的兴起,群众从事三产一时成了新时尚。目前,我们村农户从事餐饮的4家、机械维修3家、美容美发6家、商店4家、摩托维修部3家、较大型农资超市4家,各行各业的个体工商户已达到60余家。发展三产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近此一项,全村年净增300万元。

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村还不断加快村庄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我们村先后建立了标准较高的文化大院,建立了门球场、娱乐室、图书室,组建了秧歌队,购买了多种娱乐器材和5000册图书,投资50万元新建一处敬老院。为了解决村民生饮水问题,村里投资50万元成功引进了美国先进的活化水处理设备,村民从此喝上了纯净甘甜的活化水。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村通过订阅《科技信息报》,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促发展”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产得到了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村风健康文明,实现了民主管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是与邮政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下一步,我们将以周边先进兄弟村庄为榜样,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把我们尚河头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08年10月31日

第四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一、长寿区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我区始终按照胡总书记“314”重要部署,紧紧围绕重庆市“一圈两翼”总体发展战略,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主城发展,力争把长寿建设成为重庆的“工业高地、都市农业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流的生态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2007年,全区完成GDP总量125.3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2 %;农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长19.5%。

近年来,我区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渐显现,逐步形成了柑橘、蛋(肉)鸡、有机水产品、能源甘薯四大优势产业和蔬菜、生猪等潜势产业。目前,我区已发展柑橘面积21万亩,蛋(肉)鸡500万只,10万亩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长寿湖生态鱼已获得绿色有机鱼和国家名牌农产品认证,能源甘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蛋(肉)鸡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规划》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区以“生态养殖——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为模式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我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大、加快、加强”的总体要求,以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工业的成果武装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化解产业空虚、解决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大事来抓。

(二)构建完善“五大体系”

1.现代农业装备体系——下大气力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的支农力度。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我区及时调整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即: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在最近五年内,区财政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配套建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总投入约5亿元,其中水利建设投入1.8亿元,交通建设投入1亿元。

二是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采取“集中财力、集中时间、集中投向”的方式,集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薄弱环节。把各部门、各行业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专项资金适当归并,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或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建立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

根据国际国内、市内市外“农”情形势,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格局,并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打造重庆都市农业基地”,到2012年建成全市农业产业“四个第一”,即:最大的无公害柑橘基地,规模达40万亩;最强的无公害蛋(肉)鸡基地,规模达2000万只以上;最大的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规模达10万亩以上;最大的能源甘薯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生产乙醇60万吨。

同时,我区十分注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这种关联产业链目的是把千家万户的小市场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产业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与市内外大市场连为一体,实现农业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需求、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关联产业。引导城镇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新建产业上,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用生产资料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等城乡关联产业为主。

3.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我区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对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对企业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教育,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尝试实行科技研发课题招投标制。二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承包制。三是大力推行校地、企地合作。

4.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区要重点围绕柑橘、蛋(肉)鸡、水产、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监测、市场准入等手段为突破口,强化农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打造渝东物流中心,促进农产口市场流通,逐步建设起完善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按照我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发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批发市场与中转市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市场流通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

(三)培育造就“一个主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之计。

1.培养新型留守农民

一是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或农民学校,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中青年农民开展大规模培训,或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式的现场上课,不断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在家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三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规模经营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骨干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种植、养殖技术能手。

2.加强外出务工农民培训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我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制度,实行高、中等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实用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广泛就业和稳定就业。

第五篇: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变革

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全区的农机化事业比较落后,耕种收运脱管灌加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处于人工和畜力状态。牵引靠人畜,提水靠辘轳,运输靠独轮是对当时的真实写照。资料显示:1978年,全区农机总动力为5.31万千瓦,拖拉机仅为802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为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超常轨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69.03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3倍,农机总值达到3.4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2.36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626台,是1978年的12倍。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 116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达到222台(套),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27台(套),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机308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小麦联合机收率达到99%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50%以上,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8%以上,全区实现保护性耕作3万多亩,玉米秸秆还田25万亩。农村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岱岳区的机械化发展情况看,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日益增加。

二、优化环境,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农民迫切要求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努力加快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畜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整齐度,推动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应遵循的原则

总体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原则,发展适合农民使用、农民欢迎的农机装备,满足农民群众最迫切的农机作业需求;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原则,注重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推进农机产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突出应用、注重效率原则,逐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切实提高农机装备的通用性和动力配套比,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四是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发展原则,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二)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1、创新推广机制。由农机推广站与生产(销售)的厂家、农机经营大户和种粮大户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经营场所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共同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通过演示现场会、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示范大户等有效形式,大力引进推广农业生产需要、农民急需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形成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补贴引导、农民购机”的推广新机制,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步伐。

2、完善投入机制。近年来,“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作为购买农业机械的投资主体的农民还难以承受大中型农机的价位,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解决农机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利用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其次,争取把农机化发展项目列入各级财政投资计划,出台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再次,引导农民的投资方向,将农民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上来,使其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长效机制。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抓手,逐步建立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推广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和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档次。

三、岱岳区农机化发展目标与思路

当前,就我们岱岳区而言,全区农机化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实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突出抓好农机结构调整,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保护性工作。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大蒜、薯类、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2、突出抓好保护性耕作,改变耕作模式。针对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和土壤裸露耕作法,根据本地土壤及其种植特点,全力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机、少耕作业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应用,改变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实现保护性耕作,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力争到2014年,全区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同时,通过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机收打捆回收以及秸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术,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秸秆打捆机、秸秆青贮机、秸秆还田机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以及工程技术应用,使秸秆变废为宝,清除污染源,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

3、突出抓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加强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全区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建设保护性耕作、大蒜种植收获、蔬菜、大棚田园管理、等农业机械示范创新基地,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4、突出抓好农机社会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按照“自主创办、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这一思路,健全和完善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服务组织,使合作服务组织在扶持引导中崛起,在机制完善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真正起到骨干带动作用。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积极落实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服务等优惠政策,帮助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积极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技术等方面服务,组织指导参加跨区作业,提高其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是完善利益机制。引导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推广“农机经营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经营户与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突出抓好农机投入,确保总量增长。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党的惠农政策兑现于民。二是建议区政府加快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在实施好对农机补贴的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机耕道路、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帮助急需购机而暂时缺乏购买能力的农民解决购机款。通过加大农机投入,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进“强区富民、振兴岱岳”目标和和谐岱岳进程。

下载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宅基地整理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探索宅基地整理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十年来兴起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程。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工作。一方面,农村宅基......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XXX县劳务经济发展问题调查 XXX县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96个村、16个居委会,全县6.1万户,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万,共有......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浅议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

    发挥组织核心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挥组织核心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简介黄家庄村位于来紫堡乡最东端,宛川河下游北岸,8个村 民小组961户3962人,村党支部下辖八个党小组89......

    上述问题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上述问题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其解决又依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开始对农村实行了直接补贴和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农村的公共设施状况、财政投资......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农村建设依然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或者说建议。 一整体布局统一规划。......

    立足村情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文章标题:立足村情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我村现有农户740户,3050人,土地总面积3800亩。近年来,我村逐步形成了板材加工及奶牛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拥有个体私营企业200余家,商业摊点50多......

    关于切实加快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垦殖场,市政府各部门:在省、宜春市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江西省政务信息网省、市、县(市、区)三级纵向主干网联网工程已于今年4月全面完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