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举一反三’
数学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举一反三’丙麻中学王晓华 在我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深深的困扰着我,就是学生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太多理论性的知识,不需要背诵,但是有很多公式、定理需要运用与实践,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是,一讲就会,一做就错,完全不会举一反三,即俗话书的照着葫芦画瓢。
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以后,如果学生完全不能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所以学生缺乏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直困扰我。一般情况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1创设教学情境或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2直接给出本节课要学习及掌握的知识点。3典例讲解。4课堂练习。5课后作业
例如:《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复习了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过那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生:①提公因式法 ②公式法 ③十字相乘法
引入课题《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因式分解法的概念
2、典例讲解
(1)x(x2)x20(提公因式法)
2(2)5x2x13x22x(平方差公式)44
(3)3x26x3(完全平方公式)
2(4)xx560(十字相乘法)
3、课堂练习
课本p40习题1配套练习《云南省标准教辅》p194、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典例讲解这个环节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练习这个环节开始收获甚微,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像(x5)24(x5)5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学生注意到等号左边都含有(x5),因此开始提公因式(x5)导致无法求解这个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又不能放任不管,而又无力为之,相信大多数老师也和我有同样的感触。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学习,各位老师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将使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收获更多。谢谢。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
数学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举一反三’
在我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深深的困扰着我,就是学生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太多理论性的知识,不需要背诵,但是有很多公式、定理需要运用与实践,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是,一讲就会,一做就错,完全不会举一反三,即俗话书的照着葫芦画瓢。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以后,如果学生完全不能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所以学生缺乏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直困扰我。一般情况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创设教学情境或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
2、直接给出本节课要学习及掌握的知识点。
3、典例讲解。
4、课堂练习。
5、课后作业。
例如:《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复习了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过那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生:①提公因式法、②公式法、③十字相乘法
引入课题《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因式分解法的概念
2、典例讲解
X(x-2)+x-2(提公因式法)
3x2+6x+3(完全平方公式)
X2-x-56(十字相乘法)
3、课堂练习
课本习题1配套练习《名校课堂》
4、作业
习题1,第一第二第三题
在教学过程中典例讲解这个环节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练习这个环节开始收获甚微,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像(x+5)2-4(x+5)-5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学生注意到等号左边都含有(x+5),因此开始提公因式(x+5)导致无法求解这个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又不能放任不管,而又无力为之,相信大多数老师也和我有同样的感触。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学习,各位老师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将使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收获更多。谢谢。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启发式”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果设计得好,不仅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使课堂效果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本人的工作实践,现将个人对课堂小结的一些见解阐述如下:
一、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当我们进入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此时,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亦或暗淡亦或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2、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常用的类型有:
1、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①概括式的小结
例如,初中几何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列出来,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得到提高。②问题式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③对比式小结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2、互动性小结
可先让学生比收获,教师加以补充,再谈疑惑,教师解答,然后提建议。教师和同学针对自己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当堂课内容基本都能消化。这样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课堂小结的特点
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
1、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
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
2、课堂小结要有目
3、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 在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小结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请你说一说。
4、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堂小结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能。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数学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启发式”教学
大理市海东中学 桑红丽
在我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深深的困扰着我,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有太多理论性的知识,不需要背诵,但是有很多公式、定理需要运用与实践,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是一讲就会,一做就错,听课时思维完全没有打开。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以后,如果学生完全不能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所以学生缺乏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直困扰我。一般情况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创设教学情境或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2直接给出本节课要学习及掌握的知识点。3典例讲解。4课堂练习。5课后作业
例如:《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复习了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过那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生:①提公因式法 ②公式法 ③十字相乘法 引入课题《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因式分解法的概念
2、典例讲解
(1)x(x2)x20(提公因式法)(2)5x22xx22x(平方差公式)(3)3x26x3(完全平方公式)(4)x2x560(十字相乘法)
3、课堂练习
课本p40习题1 配套练习《云南省标准教辅》p19
4、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典例讲解这个环节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练习这个环节开始收获甚微,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像(x5)24(x5)5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学生注意到等号左边
1434都含有(x5),因此开始提公因式(x5)导致无法求解这个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又不能放任不管,而又无力为之,相信大多数老师也和我有同样的感触。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学习,各位老师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将使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收获更多。谢谢!
第四篇:当前教学中典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当前教学中典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数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本人从教的时间不短也不长,经历了两套数学教材的教学,在五年多的学习与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在实施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艰巨的任务依然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问题、困惑,以下是当前教学中典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预案导学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达成,失去了课改的意义。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和谐、信任、相互理解的家校关系。家长是与学校关系最密切的校外因素,因为学校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孩子的发展,面对一项改革,教师首先要争取的就是家长的理解和帮助。
四、如何做到“张弛有致”,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受到严格的教育。放手与放纵,一字之差,分寸却很难把握。有人形象地比喻,不要像用大头针钉住蝴蝶地翅膀一样,压抑学生生命的本质,而应该像放风筝一样,教师把线放得长长的,让孩子飞得远远的,但又可以适时收紧。
五、学生在思想上也存在着无心向学的现象。社会发展较快,新鲜事物无奇不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思都不放在学习上。在课堂上,学习的情感态度表现差。
第五篇:提交一个当前教学中典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提交一个当前教学中典型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数学教学问题
从这段时间教学情况来看,有几个问题是急需解决:学生厌学,不愿思考,不能有效地解决数学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形成不理想,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和对学生学习的把握有所薄弱。
对这些问题,需要专家指导。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学习,才能有力地指导学生去学,牢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
一、把学案引领落到实处。怎么把学生的学习抓在手里,学案是一个关键的抓手,这里抓不住其它的途径都会劳而无功。研学怎么学,展学解决什么问题,学案是蓝本。学案的要求我们强调“三化”:学习目标任务化,学习任务问题化、学习问题路径化。研学展学要完成哪些任务,解决哪些问题,按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学案必须精心设计完整体现。学案不排斥练习和试题分析,问题是要通过学案的设计帮助学生把涉及到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体系,包括能力训练在内。
学案设置的学习环节要非常清晰,哪些通过讨论解决,哪些独立完成,哪些做,哪些读,哪些背要明确指定,组织学生严格按相应要求完成。
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案指向研学展学两个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所有的任务和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要能够做到基本解决。这里就存在一个教师把握的问题,研学完了,展学完了,教师都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了没有,学习问题解决了没有,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怎样进行及时细致地分析检查,这比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批改要更及时更细致。
二、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当学生们为了一个问题在争执不休时,老师却一直作为旁观者,不进行任何的介入。如果这不是启发的需要,那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
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哪些问题、已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通过学案批阅、问题联系卡、个别交流等途径做较准确的把握,并预设解决的最好方法和途径,这需要在备课时候做充分的准备。教自己会的容易,教学生不会的未必那么简单。
三、把评学的周周清功能落到实处。就知识学习而言,让学生学会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学什么、怎么学明确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学会了没有。评学和过去作业的区别就在于更加强调和学的联系,学什么就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评学了,我们就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巩固,决不能听之任之;评学了,我们就要认真反思我们的教学环节,该改进的要及时改进,决不能拖泥带水。
教学是一门科学,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把握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造成问题的主因,这样我们采取的措施才会是正确的,否则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