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二)复习要点
2009年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
(二)复习要点
一、考核内容:第六章公共事业监管、第七章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章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上学期的内容也会有涉及)
二、考核范围:以课件为主,各小组陈述的内容
三、题型
案例分析和论述。
案例分析中有基础概念的内容。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如果问题是基础概念,需要你把基础概念结合案例给出来。解决问题的问题就是考你们究竟是否真正掌握原理与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面对实际情况你该如何处理,要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论述也不要完全照书和课件来抄。要能结合实践来加以阐发。
四、各章要点
第6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监督
在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有关责任和监督的有关概念,学习了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的监督机制,以及我国的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当前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从制度建设上算是比较完备了,但是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的制度建设还不到位,很多公共事业组织处于无人约束的境地,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必须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如丽江妈妈胡曼莉事件,上海社保案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等。
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很密切的结合实际来思考,如512四川地震,赈灾物资的发放亦需监管,相关组织在其中则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第七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事业单位的工作者和民间组织(社团、民非、基金会)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性质上、在相关福利待遇和保障措施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当然官办社团、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性质基本差别不大。
公共事业组织工作者的动机需要我们关注。很多从业者面临很多困境。这种困境如何理解?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现在正在推进过程中。课程上对此我们进行了比较详细了阐释。
民间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府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应该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研究,也需要民间组织积极实践。志愿者的管理也需要大家多关注。
第八章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借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当前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从发达国家借鉴经验,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中国是个异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中国最多的事业单位都在基层,如果改革会有很大的障碍,落后地区的事业单位改革可能更麻烦,有的地方采取的改革措施也引起较大的反响,需要我们对这些做法进行评价。
五、最后计分
平时成绩25分,考试成绩占75分
平时成绩中出勤占15分。
文献研究作业占10分。
此外,上学期所学内容会有所涉及。大家在复习时不要放弃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要点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要点(我也只是大概记了一下,自己对照一下哈,仅供参考)
讲师:彭峰(由于土管班里有大类三四班的同学,以下的考试时间与地点可能不一样,请以自己的老师讲的为准)
考试时间:17周星期二 第二小节至第四小节
考试地点:综C306
题型:名词解释(3组,6个词,2个一组,主要答区别与联系,共24分)
简答题(3个,共36分,要根据书上内容作答,不能只答要点,要对要点略加阐述哈)
案例分析(40分,作答要有自己的见解哈)
要点:
1、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概念与联系,以及特征,P3-9(这里我估计考
察名词辨析)
公共性: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公共需要:就是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公共需要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但其中每个人又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满足和保证工作基本生活的需呀。
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分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
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的区别在于: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务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要,而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2、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P16-24(这里听老师说是重点,必考,仔细看一下
哈)
公共产品:用于满足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特征:非排他性(指的是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类产品时,你也没办法排斥)、非竞争性(边际生产成本,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原因是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可分割性,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只拥有其中一个单元,不会痛其他消费者的利益相冲突)
分类:纯公共产品(国防,行政管理,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与准公共产品(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3、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P26-30
概念: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供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卒子或准政府组织
特征: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公共组织收到高度的公共监督;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目标形式上
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卒子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4、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区别,P42-45(估计考察名词解析,看一下)
公共事业管理: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利,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特征: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与公共管理的区别: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管理对象的区别,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或者一般的公共事务,而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类的公共事务,表现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内的诸多事务。二公共组织的核心,公共管理与政府的政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而公共事业管理只与政府的社会管理只能相连。三,管理手段,公社事业管理主要是柔性。而公共管理主要刚柔并济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特征和分类,P60-61
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
以层次划分:宏观,中观,微观。
国别划分:国际与国内
作用与影响划分:积极与消极
内容划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自然
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决定因素,P94-95
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题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题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6、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与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方式与内容,P108-113
宏观:间接管理,体现在机构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基本内容:公共事业管理范围内公共事业产品这一类特殊“市场”进行预测。制定和分析公共事业范围内的社会指标。
微观:直接管理。计划职能来看
7、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P122-124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主体;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决定体制和运行;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8、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P134-135
概念:依靠社会权利,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显然,社会组织中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就是非政府组织。特征:组织性,也称正规性;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10、事业单位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及主要特征,P143-149(仔细看一下,重点哈)
概念:从事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以及为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独立核算单位。分类:教育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农业,科技,文化,体育,城市公用,交通,社会福利,机关后勤服务,社会中介,特性:服务性,公益性,实体性,公有性,1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P162(即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详细了解就看书第五章第一节)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12、公共政策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层次,P175-176
概念:是公共权利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基本内容:关于公共利益分配的决定或安排是确定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
层次:原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13、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与柔性方法的定义、特点,P184-195
刚性:就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利,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主要包括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
柔性:主要是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
14、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区别与联系,P202与P212
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
战略规划是指从战略的高度对完成组织目标或任务进行的计划,但并不涉及计划的执行和评估问题。
从管理过程来看,战略规划毕竟只侧重于规划,而对于如何保证所制定的战略规划的落实注意不多。
15、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P226-228
直接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间接调查法、16、公共项目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与目标的确立,P228-229
基本内涵:公共项目是根据政策而采取的一些列行为及其过程。公共项目是公共事业管理中最直接可见的对象。
基本要求:1。必须把所要试试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划分成必要的行为步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2.必须自习考虑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3.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和责任者,4.有明确的时间表,包括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及完成期限。5.经常检查资源分配与余弦规划是否相符。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P16)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P21)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P144)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P11)
公共组织: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P26)
准行政组织:准行政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通过所具有的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P28)
公共事业管理: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P35)
准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准公共产品可以如何划分?(P21-23)
基本特点:1.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
2.外部性。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性是指外部收益。例如交通的发展不仅使那些乘车人节约了时间,获了
内部收益,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整个社会获得了收益,这就是外部收益。
分类: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地准公共产品。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地准公共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P42-48)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这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A、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或者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B、从政府的职能来看,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C、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管理目的相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在管理主体上有联系
区别:A、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B、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C、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A、目的不同;B、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C、管理的性质不同;D、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E、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F、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G、绩效评估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P59)公共事业管理政治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公共事业管理?(P74)
第一,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对于公共事业管理来说,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主要提供一种外部的政治组织环境,即它通过组织体系的合理化和有效的权力分配状态与机制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第二,政治关系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政治关系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在特定政治制度下的政治实体以一定的法定程序来形成的。
第三,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拥有的权力的影响。这种权力对公共事业管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公共事业管理者所拥有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决策的权力,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同时也体现在执行者调动、处置相关事务和社会资源的能力上,而公共事业管理者的权力一旦形成,其权力的管理范围和强度也就相应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影响公共事业管理?(P76-78)
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因素,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和作用。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能力、水平和效率。
②经济成分:一定的经济成分决定了特定的社会利益结构,这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决策。一定的经济成分构成决定着政府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方式和经济政策,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③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体系、经济利益关系、经济调节体系和经济组织体系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它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特征、制度特征、行为特征和运行。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指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P90)
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公共产品的提供即公共产品的交换和消费,是公共产品通过交换进入社会消费的过程。公共产品的提供有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提供模式。(P101)
公共提供:是指公共产品有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P102)
私人提供或者市场提供:指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P102)
混合提供:是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指对涉及全社会的公共事业发展,即关系到全社会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管理,管理效果具有宏观性。(P107)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它主要涉及公共事业领域内各类具体的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与提供,是指对这些具体的公共事业产品质量和提供这些公共事业产品的组织的直接监督管理。(P111)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的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和。(P114)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无论是从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还是从新的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方式组合运行为机理来看,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a.多元构成。b.政府主导和统筹。c.以市场为基础。d.法制化与规范化。政府:就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P118)
政府职能:是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事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通俗的说,就是政府干什么。(P119)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P122-125)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因为:
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因为:
a.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能否认识以及对公共事业产品可能有的生产和提供方式的认识和把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历史还是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现实,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政府的组织程度都是基础的和决定性的。
b.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也就是哪些事务可以以公共事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管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即通过制定的基本政策而确立的管理目标,是为政府所代表的利益服务,或说涉及并满足到多大范围群体的共同利益,则是由公共组织中的政府决定的。c.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政府在社会中的特定地位,决定了整个管理体制的构成的法律法规等,以及整个管理运行的规则,都必须由政府制定.
d.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134)
a.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b.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 c.非营利性 d.自治性 e.自愿性 f.非政治性 g.非宗教性 谈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内容。(P159-160)
a.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由于这类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难以走向市场,因此要正常运转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并有所发展,只能依靠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
b.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如养老院、中小学校等,这类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它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公益,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这一类事业单位,政府仍需要通过差额拨款进行资助,其经济上的收入应收支两条线。
c.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如广播电视、刊物等。对这类单位总体上应使其企业化,让其自收自支,在其转为企业化后,总体上仍需将其纳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计划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为了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把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监督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权力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主管人员,规定公共事业管理组织活动中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刚性方法: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P184)
公共事业管理柔性方法:是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进行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计划职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必要性何在?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通常可以如何划分?各种计划有什么内容?(P163-164)
1.公共事业管理计划职能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计划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而所谓计划,通常是指合理地选择和确定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办法。依此,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制定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必须做出的种种选择;二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舍去某些选择,制定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工作程序。
2.必要性:①可以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使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沿着既定的目标进行。②使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组织目标。③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合理性和效率。④有利于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控制。
3.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主要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形式。
4.长期计划是指实施时间在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计划。长期计划属于指导管理性计划的计划,主要由高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或高层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承担制定任务。短期计划是实施年限为一年或更短的计划。短期计划实际上是长期计划的一部分,是长期计划所制定目标的具体的分解和体现,与社会公共事业关系最为密切。短期计划的承担者是中、低层管理人员。
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组织工作的基本步骤有哪些?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授权?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几种?(P165-168)
1.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为了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把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监督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权力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主管人员,规定公共事业管理组织活动中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
2.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工作的基本步骤:A、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B、根据目标拟定出分目标或派生目标、政策和计划;C、对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管理工作加以确认和分类;D、根据可用的人力物力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最优方法来划分各种管理工作;E、授予各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执行这些管理工作所必要的职权;F、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这些单位或部门上下左右联成一体。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授权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工作成为可能的重要途径。授权不是简单的交权或下放权力,它是一个由包括确定预期成果、委派任务、授予完成这些任务等所组成的完整的过程。
4.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1)根据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确定的组织形式:(2)根据地域确定的组织形式。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协调中的沟通?其主要内容是什么?(P169-170)
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主要分为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别有哪些?(P175-176)
所谓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做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大体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个层次。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类型:
解答题(3*10)
论述题(2*20)
材料分析(1*30)
解答题(3*10):
一、公共事业
(1)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公共产品的分类:
以具体表现形式分: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以受益范围为依据: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内涵: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及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二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组织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优势和局限,体现在哪里?
优势:
1、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公共交通)
2、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3、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调节收入分配
局限:
1、公共政策失效
2、政府组织存在低效率
3、存在寻租及腐败
什么是非政府组织
指正式成立的、自我管理、非营利、以一定程度的自愿参与的为特点的民间组织
(2)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含义、特征
作用: 促进社会沟通
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移
促进就业
含义:广义是指政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社会组织,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狭义指政府管理概念里的民间组织
特征: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
三是非营利性。
四是自治性
五是自愿性。
六是非政治性
五、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和趋势、、民办非企业单位
(1)事业单位
改革:初步探索改革的阶段——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重点是试图改变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上的弊端。
全面推进改革的阶段——开始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同时还将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得轨道。
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阶段——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从此事业单位全面进入市场。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必须以国家的宏观改革目标位依据。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饿,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视野管理体系应该是我们继续推进视野单位改革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事业管理体系
基本趋势:
1、分类改革
2、创新改革
3、健全法制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定位
第一,事业单位的社会化。
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有两层基本含义 : 其
一、社会事业社会办。其
二、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第二,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六、绩效管理的内涵、实施和步骤
内涵:为实现特定的绩效目标,对原有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并通过
绩效评估不断完善计划的管理过程。
实施和步骤:
1、确立绩效目标
2、制定绩效指标
3、实施绩效计划
4、进行绩效评估
5、反馈评估结果
七、目标管理的内含、特点
内涵:组织通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确立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创造性地到达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特点:
分权与自我控制式的管理。
参与式的管理
面对成果的管理
八、决策了解一下
论述题(2*20)热点问题
1、高等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 共同办学的法制。
。。。
2、看病难、看病贵产生
原因:
(1)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
(2)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
(3)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
(4)政策“双刃剑”。
政府会怎么办?
一是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
二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五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六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
3、住房难
原因:
(1)开发商炒作
(2)房地市场需求旺盛
(3)土地开发成本上升
政府会怎么办?
(1)加强市场监控
(2)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和管理
(3)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福利性住房建筑设计标准
(4)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管理的主要特点:灵活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长远性和预见性
(2)科技管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能级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综合平衡原则
5、保障房
材料分析(1*30)
环境
(1)、环境管理体制概念:环境管理体制是指环境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任务。
(2)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的特征:
跨行业性
主管机构要客观公正
保证管理俄权威
决策监督统一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环境管理,应须依靠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3)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1、总体上,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组织在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中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
2、在所有这些力量中,政府行政管理是主要的力量。
3、在政府部门之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职能也根据政策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4、相对政府的作用而言,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力量较弱,发挥作用的空间比较有限
5、行政资金有限
(4)现行环境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规格不相匹配,难以保障参与综合决策
2.部门职责交叉严重,难以统一监管到位
3.综合协调能力不足,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4.中央对地方监督制约乏力,难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
(5)如何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
1.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2.建立科学的环保政绩考核机制
3.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督机制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笔记
答: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工总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业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辨析)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主要分为如下六个方面: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公共需要。第二,维护经济秩序的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第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辅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第五,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第六,在生活水平进入发达状态后,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事务: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判断)
公共事务的类别与层次
答:公共事务可以相应的分为社会政治事务、社会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三个类别。公共事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大概念,即公共部门管理的所有事物;第二个层面是中概念,即除经济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第三个层面是小概念,即狭义的社会事务。
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亩的的活动。
答:第一,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从公共事务分类的角度看,公共事务可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因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其区别在于广义的公共事务由于还涉及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传统的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型中,基于原有事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共事业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即基本上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性和服务性。(辨析)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私有制国家也有公共产品,公有制国家也有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的划分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判断)
准公共产品: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一般来说,区别公共事业产品中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界线,不是外部收益而是内部收益。
广义的政府组织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而狭义的政府组织是指行政机关,即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政府。(辨析)
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公众为本原则,就是公共事业管理必须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2)服务原则。(3)社会效益原则。(4)法治原则(简答)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论述)
答:(1)总体来说,公共管理包含公共事业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从管理对象来看,两者有宽窄之分,即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或一般的公共事务,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第二公共管理与政府的政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而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第三公共事业管理在实际的管理中偏重于柔性手段,而公共管理中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都得到广泛的使用。(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在于:第一,管理目地是相同的。第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第三,在管理主体上有联系。区别在于:第一,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上有区别。第二,管理主体上有区别。第三,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有区别。(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主要联系在于:第一,管理的目的不同。第二,管理所依托的权利不同。第三,管理的性质不同。第四,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第五,管理的研制因素不同。第六,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第七,绩效评估标准不同。
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始于管理有什么意义?(论述)
答: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面对新型公共事业的矛盾,及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建立的迟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力公共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力正在进行的政府管理改革及科学地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乃至社会的全体协调发展。
2、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公共事业管理的研发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能极大的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从而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完成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
答: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公共事业管理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2.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答:公共事业管理经历了由保护模式到干预模式再到市场模式的历史演变。保护模式又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是近期出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公共事业管理的敢于模式又称为官僚模式、课程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答: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发展,而从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看,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1.公共需求2.主体意识3.政府能力4.社会发育程度。
公共提供: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市场提供:指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
混合提供: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答:1.多元构成 2.政府主导和统筹 3.以市场为基础 4.法制化与规范化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任务:保证并满足公众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化。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事业产品供给的宏观平衡。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高层次的政府组织。(间接管理)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管理机构:一是政府专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层部门,二是业务涉及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内容的政府部门,三是从事监督、评估和协调等管理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四是直接从事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部门。(直接管理)
政府的基本属性:阶级性,指政府通过暴力机器消灭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镇压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巩固和保卫国家政权;社会性,指政府对非阶级性的即社会经济文化事务进行的管理。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论述)
答: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论述)
答: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组织性,也称正规性、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事业单位的主要特性:服务性、公益性、实体性、公有性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柔性方法: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进行管理。
战略规划的特点:稀少性、重大性、长远性、指导性。
SWOT分析,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点(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nds)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其最可能的提出者: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大众传媒。
拟定方案的基本原则:必须在拟定方案是有目的的、有意识地针对公共项目的目标进行。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的最直接的目标和表现形式,就是在一定的社会中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的公共事业产品。
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基本原则:非营利原则、安全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一是保障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二是保护政府资金的“资金价值”和社会资金的安全,以及社会捐助者的利益;三是维持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中正当的秩
序与良好的竞争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
标杆管理: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学习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化,设为标杆或基准并实施管理,以提高组织绩效。
标杆管理实际上是促进组织学校与改革,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现代卫生事业的基本活动,通常可分为医疗、卫生、医学研究、突发事故救护等行业。
突发事故救护属于纯公共产品,是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基本的卫生产品是接近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主要采取公告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医学研究是纯公共产品,采取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临床技术研究则可公共生产与非公共生存并举,混合提供和完全市场提供;医疗产品即可供各生产,也可非公共生产。提供方式基本上以混合提供为主,市场提供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