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公务员群体身心健康问题

时间:2019-05-12 17:0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基层公务员群体身心健康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基层公务员群体身心健康问题》。

第一篇:浅析基层公务员群体身心健康问题

浅析基层公务员群体身心健康问题

马翠容

基层公务员是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主体。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基层公务员的关注点始终聚焦在其能力、道德、作风和奉献精神等方面,而对公务员因承担责任和承受压力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缺少应有的重视。研究表明,基层公务员群体因种种原因,已成为身心健康问题的多发群体,近年来,过劳死现象频发。公务员身心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身体健康问题

据统计,公务员中发病最高的是肝脏系统疾病,约34%的公务员患有脂肪肝、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肝病;21%的公务员被查出肾脏有结石、囊肿等;20%的公务员血压偏高;19%心电图不正常;15%男性公务员患有前列腺疾病,10%女性公务员患有乳腺增生疾病。

应酬伤身。基层公务员身在政府机关中,总有四面八方的关系,上有领导机关,侧有兄弟单位,下有基层单位。工作往来多,检查名目多,与之共生的是接待应酬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的应酬频繁,见面香烟答腔,宴请推杯换盏,鱼肉油荤将军肚,绿色饮食全不顾,三高来临不设防,身体随时处于警界状态。坐熬伤身。基层公务员作为上班一族,和电脑在一起的时间往往比与家人在一起都长,由电脑带来的新“电子职业病”如鼠标手、键盘腕、颈椎病、屏幕脸也困扰着公务员群体。此外,公务员工作量一般都比较大,经常要加班加点,赶材料备会议忙应酬,私人可支配时间常被公务挤占。长时间伏案工作,加班熬夜,生活无规律,久坐无运动,滋生出许多身体疾病。

二、心理健康问题

基层公务员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无暇应对,普遍心理疲劳,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引发消极情绪如烦燥易怒、偏执多虑等。基层公务员面临的压力主要

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具体表现为职业适应压力。如刚到新单位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手新的工作任务,调整新的工作状态,这是初始阶段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事业发展压力,希望工作取得业绩,盼望职务能够晋升。更重要的是,随着“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等各种考核问责机制不断增多,公务员肩负压力更重。特别是乡镇公务员直接面对基层百姓,随着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需要解决的民生、民权、民意问题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二是社会压力。主要是人际关系压力。从实际情况看,无论处在县乡一级的公务员,更要重视营造、平衡和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多方沟通、全面协调”,这种人际重负,使得公务员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心理恐慌状态。三是家庭压力。基层公务员工资偏低,收入不能满足飞涨的房价物价,与社会上先富起来的人相比较, 与发达地区同类公务员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此外,由于事务缠身,对家庭、对亲人照应不周,特别是对老人孩子,常因无暇顾及而深感愧疚。此外,基层公务员人格冲突也是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组织人格和个性独立是公务员群体人格冲突的最突出特点,公务员中的精英部分,能够在沧海横流中以健康的行政人格坚守着公共利益,以道德的强大主观能动性雕琢着历史,实现行政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完美统一。但在现实工作中,有时候往往片面强调组织人格,要求高度的服从性与规范性,导致有些公务员丧失自己的独立个性,内心苦闷彷徨,却无能为力,心力憔悴。与之相反,则片面强调个体人格,表面认同组织规范,背后却过分突出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权力欲膨胀,行贿受贿,贪污腐败,出现言行不

一、知行分离的病态人格,理想信仰失落,道德情操失守,行为心理失衡。现如今,不少公务员不仅要掩饰自己的情感、思想、需要和动机,将真实的自己层层包裹,甚至有时还不得不说假话。这种“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的不一致导致的人格冲突,使公务员容易产生自责、烦躁、懊恼、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健康是生命之源,也是事业之基。基层公务员奉献服务社会,社会也应关注和重视公务员身心健康。除了公务员自身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外,政府及各级部门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来维护和促进公务员身心健康,让基层公务员开心工作、健康生活。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委党校

第二篇: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与身心健康问题

从“文化和谐”到“和谐文化”再到“和谐社会”的思考

姚常红思想战线2008年 第S1期

文化和谐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

王桂兰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 第06期

文化和谐与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

刘可武汉理工大学发表时间:2008-12-0

1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张发钦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 第10期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和谐

曲凯音 禹江宁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 第02期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和谐的必由之路

曲凯音 禹江宁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 第03期

民族地区的文化和谐与和谐文化建设

赵堂高传承2008年 第02期

文化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

张继良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 第06期

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的文化困境和对策

焦垣生 胡友笋人文杂志2006年 第01期

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与身心健康

马存芳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810007)**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立项课题(QH0804)西宁市低收入群体身心症状及心理自助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本研究对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在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方面凸显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关注: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健康状况一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是中学及中学以下且大多从事非固定工作,收入低。由于受到社会资本限制,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能通过教育完成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从而成为城市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活满意度较低,主观幸福感普遍较差。社交网络规模较小,社会支持网络有限;在“躯体化”、“人际适应敏感”、“焦虑”、“偏执”等四项因子上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在“敌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关键词: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 生存状况 身心健康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低收入群体的数目不断攀升,仅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近3000万,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大概在7%-8%”。在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变化的转型时期,低收入群体长期处在经济窘困、政治地位低下、被社会排挤及社会边缘化中,他们的心理冲突明显,生存状况令人担忧。目前城市青年的收入普遍偏低,低收入青年群体逐渐成为城市贫困人群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后的下岗失业人员,又有人口自然供给的劳动力以及就业难导致的大批高校毕业生,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人群,他们受过系统教育,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由于非自身能力而导致的相对贫困,使他们对收入分配机制、社会公平产生质疑。由于社会权利的长期被剥夺,容易造成青年低收入群体被社会排斥感的积蓄,从而埋下影响城市稳定和社会震荡的隐患。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如何?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这是青年研究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重点考察青海省西宁市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与身心健康问题。纳入本研究的低收入人群年龄主要限于20岁-40岁。我们界定的城镇低收入群体限定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人均收入比较接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上,参照青海省2010年2月平均低保标准223元,本着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普遍上升时,贫困线也倾向于上升的原则,根据本研究对贫困家庭实际生活水平的访谈,将月收入低于800元的居民定为低收入群体。问卷调查由在西宁市韵家口、南关街、东关、解放路、七一路西等社区实习的青海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社区活动时当堂完成,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率为92.5 %,经过筛选低收入者有效问卷为287份,其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中高收入者(月收入2500元)有效问卷为268份,其中男性占53.7%,女性占46.3%。本研究所选被试平均年龄为37.36岁,众数为36岁,均值标准差为0.082。问卷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两部分。SCL-90量表是一公认的评定身心健康的量表,有较高且稳定的信、效度。问卷调查的前后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访谈。[3][2][1]

二、结果分析

(一)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存状况

本研究立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感受,从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满意程度和获取社会支持等维度展开统计分析。

1.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健康状况

在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中,有10.5%的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好,64.7%的人觉得自己健康状况一般,而觉得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只有24.8%。有近七成的低收入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信心。研究对照组(中高收入者)中只有4.9%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有34.6%的人自评身体健康,这与低收入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济收入的差异决定了生活水平的不同,由于经济的拮据,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低收入者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另外还与低收入者一般没有医疗保险等医疗条件差是有关系的。低收入者中间只有28.5%的人在两年之内接受过健康体检,而71.5%的人没有接受过体检;对照组中接受过体检的是60.4%,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低收入者。访谈中有一宾馆服务员说“我没有医疗保

险,工资又低,每个月精打细算还完房贷留点生活费就没剩多少了,哪有钱看病啊!好在自己还年轻,有病能扛则扛,不能扛就买点药吃,很少去医院,更别说体检了”。

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健康状况还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他们中只有22.5%的人有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77.5%则极少或从来不锻炼身体。这可能与低收入者大多从事毫无保障的短期工作如服务、建筑等职业有关,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作息缺乏规律使他们极少有时间锻炼身体。对照组中39.8%的人有锻炼习惯,比低收入组高出17个百分点。婚姻关系是生活中的重要造成部分。婚姻及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关系处于完好状态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本调查数据表明在婚姻状况方面低收入组中未婚占

9.4%,已婚占78%,离婚占8.4%,丧偶3.5%,分居0.7%,对照组中的未婚者占2.6%,已婚者89.6%,离婚者6.3%,丧偶2.6%。低收入者比中高收入者已婚率低11.6,离婚率高2.1。可以看出低收入者正常的家庭生活方面与对照组是有差距的。[4]

2.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状况

本研究对高低收入者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在接受调查的青年低收入者中文盲占

表1低收入组与中高收入组受教育程度频度分析

文化程度低收入组中高收入组

频度百分比频度百分比

文 盲155.251.9

小 学5719.94115.3中 学18865.510238.1大 学279.412044.8

Total287100.0268

100.0

5.2%,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9.9%,65.5%为中学文化程度,只有9.4%的人具有大学学历。在对照组中44.8%的人具有大学学历。在高学历上两组存在极大的差异。因为受教育水平的限制,低收入者只有13.6%的人有固定工作,而86.4%的人从事餐饮、美容、保安、建筑、商业、环保等流动性较大且技术含量较低的非固定职业。青年低收入者的经济来源59.4%的人依靠工资,10.8%的人靠父母或亲朋好友接济,7.1%的人依赖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生活,还有22.7%的人无任何经济来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这与有关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经合组织《关注教育》的报告指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成正比,接受过高等教育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相关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据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发布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的调查结果[6][5]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就越高,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具有大学学历的人,一方面这可能与我国大学近年来过度扩招造成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找到与其教育水平相适应的工作有关。200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最近几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5%左右,而且呈下滑的趋势。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大学生的就业处境之艰难程度。不仅如此,低薪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社会阶层的代际传递。来自社会弱势或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与来自社会和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大学生相比,在家庭社会资本与个人社会资本上都比较缺乏, 想要通过接受教育向上流动,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前社会流动的潜规则是社会流动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在就业中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出现了“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的局面,产生了持续的两极分化现象和社会极化过程。通过教育实现社会阶层转变的这条途径变得越来越狭窄,使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流动的难度加大。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仍然不得不从事低收入的职业。受访者小张现在电脑城做销售,他对这一现象深有体会“我大学毕业三年来参加了多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每次都是在面试阶段被刷下来,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是个陪考者,没有任何的社会关系,我的智慧和才能在这样的考试中被贬值了,每次考完,看着父母[7]

期盼的眼神,我真的是又惭愧又无奈。”这样具有潜规则的选拔制度使老百姓一遍遍地质疑社会公平,积蓄着深深的被剥夺感。

3.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活满意度

本次调查中有57.3%的城市青年低收入者对生活的满意度评价选择了“说不上”,有20.3%的人选择“不满意”,有3.5%人对自己当前的生活很不满意,只有18.9%的人对生活还算满意。可见低收入的城市青年绝大多数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是不满意的。对照组中对生活满意的人占36.9%,“说不上”56.3%,“不满意”的占6.3%,“很不满意”的只占0.5%。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价,属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范畴。生活满意度是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健康、财富、教育以及快乐。通过对低收入组与中高收入组生活满意度对比,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收入组别对生活满意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2低收入组与中高收入组生活满意度对比(SD)

因素低收入组(n=287)中高收入组(n=268)t

生活满意度2.08±0.721.70±0.606.743**

** P<0.00

1[8]青年低收入者主观幸福感普遍较差,这与他们困窘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相关,有关研究显示:个人经济

状况满意度、个人社会保障满意度、个人职业满意度、养老忧虑位居生活满意度影响力的前四位。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是对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影响力最大但满意度水平最低的指标,是制约中国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因素。社科院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持不甚满意乃至很不满意的态度普遍存在。居民生活幸福的主要源泉是家庭和睦、身体健康,人们抱怨最多的是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买房上学。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毫无疑问,正是这些事关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幸福感。访谈中我们也发现,绝大多数低收入者的心态是比较复杂的,有强烈的相对剥夺感。虽然与过去相比,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人们对此存在积极肯定的评价;但是,在与周围的人相比时,低收入群体相对剥夺感的持续增强,充满着对社会分配机制的不满,生活满意度普遍偏低也是在情理之中。[9]

4.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社会交往与获取社会支持状况

本研究对城市青年低收入者的社会交往选取了社交乐群性、社交频率、社交网络和获取社会支持等四个维度。乐群性方面“你是否喜欢参加亲戚朋友或同学间的聚会?”一问,有63.5%的人选择“喜欢”,14.4%的人选择“不喜欢”,有22.1%的人选择“视情况而定”。社交频率方面“你经常参加同学或同事朋友间的聚会吗?”选择“经常”的有41.3%,选择 “很少”的有35.7%,“几乎不参加”的人有23%。社会网络规模方面“与你经常来往的人主要是谁?”选择“同事”的是36.7%,选“同学”的人有28.3%,有23.5%的人选择“亲戚、朋友”,“比较广,不好锁定”的人有11.5%。在获取社会支持方面选择在生病或困难时能获得帮助的有46.9%(其中82.3%支持来自父母或亲朋好友和同事),根本无法获取各方面帮助的人占53.1%。

调查数据表明城市低收入青年的社交网络规模较小,社会支持网络是有限的,社会资本的建构方面是比较被动和消极的,很少或几乎不参加社交活动的人数近六成,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交退缩,这在访谈中找到了答案,从事家政服务的王先生说:“我们经常在一起的也就是几个谈得来的同事,现在的人交往时都很势力的,对自己有用的才交往,想我们这样的人没什么背景,人家也看不上和我们交往”。这说明社会支持是施者与受者两个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资源的交换。从事餐饮服务的马女士说“现在一出去就花钱,和朋友来往没钱是不行的,可我们工资就那么点,哪有钱做这些,没事一般都很少来往的,只是发发短信而已”。城市低收入青年的社会交往受到经济状况的限制,社会交往的趋利性意识使低收入者自卑心理增强。有研究

[10]显示收入对社会交往具有显著性影响,文化程度较低的网络规模较小。低收入青年在社会交往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较少存在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来往,他们的社交网络局限在同一社会阶层,有很强的同质性,而且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源也仅限于的亲缘与地缘性,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网络、工作和生活的支持系统。低收入群体无论从正式还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得到的帮助都是有限的,更极少有来自社区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因为低收入群体的弱势地位,其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局限于同一层级的范围之内,很难达到更广的层次,获取信息和机会的概率就低, 社会支持力有限,获取高质量的社会资本很难。

(二)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心理健康

SCL-90的统计结果(见表3)显示,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在“躯体化”、“人际适应敏感”、“焦虑”、“偏执”等四项因子上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敌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躯体化一般认为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独特的反应,即个体主要是用躯体方式而非心理方式做出反应。在不满、懊丧、失望、压抑等各种情绪发生时,人们便更多指向自己的身体,青年低收入群体的躯体化分值高可能与他们对生活的不满和各种负性情绪有关,相对应的是人际适应的不良以及交往退缩,与他人交往时存在较突出的自卑感以及紧张,“人际敏感”度偏高,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甚至形成了青年低收入群体的“敌对”因子偏高说明他们对他人或社会存在敌对情绪。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有敌对表现,有不可抑制的爆发冲动。“偏执”因子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他们在对待自己、他人和家庭及社会时感觉过敏,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缺乏信任感而充满敌意对抗心理。具有偏执特征的个体容易走极端,容易形成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不健康人格,自命不凡同时又很自卑,这类个体家庭生活及社会交往都存在障碍。

表3低收入组与中高收入组SCL-90差异分析(SD)

因 素低收入组中高收入组t值低收入男性低收入女t值

(n=287)(n=268)(n=129)(n=158)

躯体化3.04±1.0492.79±1.0052.789**2.78±0.9923.25±1.0

51-3.815***

强 迫1.65±1.0441.57±0.8690.9891.60±0.9881.69±1.088-.750

人际敏感1.83±0.9581.61±0.7882.907**1.91±1.0611.76±0.86

31.367

忧郁1.65±0.9151.57±0.7341.1441.76±1.0521.56±0.778

1.875

焦虑2.23±1.1981.97±1.0742.648**2.09±1.1212.34±1.250-1.711

敌对1.60±0.9701.33±0.7173.670***1.54±0.9681.65±0.971-.89

4恐怖1.44±0.8541.40±0.7190.6471.38±0.8401.49±0.865-1.061

偏执1.57±0.9361.38±0.6802.629**1.57±0.8371.57±1.012-.034

精神病性1.46±0.8391.51±0.901-.6431.41±0.8631.50±0.820-.895

其他1.46±0.8961.37±0.6491.4081.40±0.8621.51±0.922-1.031

***P<0.001**P<0.01

从性别维度分析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的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性所反映的躯体不适感以及焦虑的躯体表现明显多于男性,女性所感受的焦虑多于男性,但没有形成显著差异。其他因子男女不存在差异。

三、结论

加强对处境不利群体的研究与关注,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从总体上来看,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在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方面凸显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健康状况一般,收入低、医疗无保障、劳动强度大且缺乏规律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二,城市青年低收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是中学及中学以下且大多从事非固定工作,收入低。由于受到社会资本限制,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能通过教育完成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城市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第三,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生活满意度较低,主观幸福感普遍较差。社交网络规模较小,社会支持网络有限。第四,城市低收入青年群体在“躯体化”、“人际适应敏感”、“焦虑”、“偏执”等四项因子上与中高收入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敌对”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注:

[1]关兴平.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东南学术,2002,(6).[2]午马人.2004年广西城市青年收入基本状况[EB/OL]

[3]36个中心城市低保标准一览表(2009,12)[EB/OL]http://2006.02.07 11:01

[9]彭兴庭,什么制约了生活满意度[EB/OL]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2:0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10]胡荣,胡康,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本建构,社会科学研究,2007,(4)

作者简介:马存芳,女,教授,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青海 西宁 邮编810007

联系电话:***联系方式: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810007

第三篇:上班族身心健康问题不可小觑

上班族身心健康问题不可小觑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有人以此来形容年轻白领的工作境况,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上班族的身心健康问题确实不可小觑。卫生部宣教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超八成人受到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更让人感到沉重的是,此次调查人群以中青年员工为主,他们是企业的主要劳动力,颈椎病、腰椎病、肠胃病和脂肪肝却成为威胁他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

这沉重的调查结果似乎并不令人吃惊。早在2006年,报告显示,有七成白领处于亚健康甚至过劳死的边缘状态。2010年之后,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89%左右。亚健康已经成为上班族逃不开的“魔咒”。上班族深受各种健康问题困扰,究其原因,无非是压力使然。媒体时不时曝出“过劳死”的极端案例以警醒上班族一定要重视“革命”的本钱。然而一番慨叹之后,该加班的继续加班,该拼命的继续拼命,在健康问题上,上班族“知”“行”分裂。最明显的例子是,很多人明知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但都会以“过劳死怎么可能一定发生在自己身上”来自我慰藉。

难道真的是职场人有着非凡的工作热情吗?这也未必。很多时候,上班族不得不把自己装进一个无法挣脱的“套子”里,这个“套子”里可能弥漫着一种让你不得不服从的文化力量:你身边的同事都在拼命地往

前赶,如果你不拼命就可能导致自己被淘汰。一个过度强调绩效的大环境,逼出了一个庞大的患有“成功渴望症”的群体。潜意识中,这个群体感觉越忙越有安全感,他们将自己抵押给了速度和效率。他们没有时间走神儿,也没有时间凝神,他们操持和消费着固定的表情和心情,偶尔看见了南山,却无法悠然。

当超时工作、床垫文化、加班文化成为职场人信奉的准则时,谁又来为他们“解套”呢?常常说国外的竞争如何如何激烈,可是在不少发达国家,人们将休息权看得很重,如果有人因为加班影响了和家人团聚,会觉得自己愧对家庭。但是反观我们周遭,一个匆忙的群体却越来越庞大。当“朝九晚无”开始摧毁年龄白领们的健康时,要缓解这种困局,恐怕还只能依赖现行的各种劳动法律法规。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劳动法规常常空置,职场人的休息权无法得到彻底保障。虽然职场人在身心健康问题上存在“知行分裂”的情况,但值得庆幸的是,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也在逐步觉醒。当社会人格越来越独立时,一些职场人也意识到“职场人格决不能奴隶化”。“上班奴”概念的面世,其实也是职场人在以一种自嘲的方式抗争现有的职场文化,要工作更要生活,有健康才有生活,这样的观念正在深入职场人的内心。我们常常讲,要保证劳动者有尊严地工作,所谓尊严其实不仅仅体现在收入方面,劳动者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是否有尊严的重要标准。而那些颈椎病脂肪肝之类的职业病,确实有损劳动者的尊严。

第四篇:公务员问题

公务员问题: 问责制

机关作风

职业道德

经济问题:

粮食问题

物价问题

社会问题:

社区建设

道德问题

社会公信力

劳资关系

农民问题

土地问题

网络“人肉搜索”

l “范跑跑”事件 l “周老虎”事件 l “三鹿奶粉”事件 l 提款机事件 l 股市政策多变

2007年10月“两会”的成功召开。l 成功地应对南方“雪灾” l 成功应对汶川地震 l 奥运会圆满召开

l 个人信用问题 国家公信力问题 神州七号成功发射信用问题

信誉问题 诚信问题 道德问题

公民道德纲要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的生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它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构成。这些民主制度,不仅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优势所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因此要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要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发展措施: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的目的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改革的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措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主要围绕转变职能,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具有的重要意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我们党确保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保证,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是从源头上割断公共权力与人性私欲之间脐带的利剑。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关键在于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用权: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要注意增强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一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扩大民主范围和渠道,改进和完善民主制约监督机制。二是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住审批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关键环节,完善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规范审批行为。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对资金运行过程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用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举措。一要明确政务公开的原则和目的,依法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有关事项,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要把规范各类权力运行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三要丰富公开形式,因时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进行政务公开。四要科学设计政务公开程序,政务公开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相互制约。

整合监督力量,强化有限用权:一要党委要高度重视,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党政齐抓共管,二要注重监督工作的方方面面,又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监督工作的重点问题,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三要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委会内部监督、民主生活会监督、上级和下级相互监督等监督形式。四要发挥电子网络监控体系作用,运用网络公示重要事项,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和完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实现途径。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广大城乡群众通过基层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人民群众直接选举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决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增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权益。;必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放在首位,从制度上确保群众权益不受侵犯。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保证各方面自治活动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进行;必须适应实践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自治范围;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必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必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权益,建立健全与基层群众自治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权益。

基层群众自治是一所低成本、高效益的大学校,人民群众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民主、认知民主,民主意识得到不断唤醒,民主素质得到不断增强,民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千万个这样的民主大学校,亿万人民将日益走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阔天地,构筑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厦牢不可摧的根基。

基层群众自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基层群众自治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政治优势。

基层群众自治在工作部署上的适应和促进,在实践推进上的适应和促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既锻炼了群众的议事能力,又维护了群众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民主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事,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各国人民,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推进奥林匹克运动会普及和发展,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各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热烈拥抱,也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激情对话。

通过奥运,我们要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形象;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中华文化魅力;展示13亿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中国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形象。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唤起全国各族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爱好,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人民心中扎根开花,必然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地发展。

举办奥与会,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大好时机,还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改善城市环境难得的机遇。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收益,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带动电子,通信,建筑,体育用品,服务等部门及行业地发展。将加速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成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催化剂。

2008年奥运会将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领域为北京,为中国留下宝贵遗产,既包括有形的物质遗产,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是可观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关注基层加强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

关注基层加强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

-----关于民生与和谐的关系

低收入群体是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现阶段中国人民中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向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现阶段中国的贫富分化已经找过安全值。反映到社会,就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高收入阶层奢侈生活着,而“劳苦大众”却勉强租房,维持在温饱线附近挣扎。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及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减少贫富两极分化,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这也一直是我国的奋斗目标和我们党的执政方针。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占中国人口一半多的农民,温家宝总理说:“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003年12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强调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的同时,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这三个层次,提出了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从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外部条件的角度,提出了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强调了各级党委、Page:1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努

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这是时

隔18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6个中央“一号文件”,充

分体现了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

略意图。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会议上,温家宝坚持把“三农”工作

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

食种植面积,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大力

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

中城市郊区要有基本的菜地面积和生鲜食品供给能力。强化农业科技

支撑,发展壮大农作物种业,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继续实施粮食最

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

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

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

转移就业。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兴水利,全面加强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

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继续推进农村综

合改革。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幅增加资

金补助规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

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

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更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

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构筑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现结合省统计局驻村工作队对所

驻正阳县三乡六村的调查情况和将近一年的工作实践,谈谈怎样增加

农民收入问题。

二、加快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生活健康水平。

天灾人祸,疾病是“人祸”之首。因病而贫,贫病交加,成了他

们绕不开的怪圈。在被调查的这几百户农民家庭中,人均医疗支出高

达到了168元,占到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1%。医疗收费的居高不

下,加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空白,不少农民有病不能看、不敢看。

因为穷,一旦患病,小病强忍,大病等死,也使农户因病至贫和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农

民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现在国家实行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在中国

是承前启后的,是以前的保障农民收入和生活所没有的,也是以后发

展农民保障的有力的支持,是中国在保障民生上非常重要的一步。那

么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否合适?通过我们调查发现,有近80%的农户对参加农村医疗保险表示了很大的兴趣,认为这项改革能够很大

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吃药问题,对医疗保险的期望值也较高。如果用

不太多的投入,确实能够(部分)解决看病费用的话,对农民应该是有

很大吸引力的。但是由于这些农民收入较低,愿意付出的保险金却很

少。调查显示,在同意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户中,95%的人一年能够承

担的保险金人均在50元以下,这与我省正在进行的农村医疗保险改

革试点要求的人均支付金额有较大的差距。另外还有20%农民不愿意

参加医疗保险。其主要的原因是没钱交保险费外,怕手续麻烦,以及

到时候赔付不能落实兑现等。从中也不难看出,要想顺利推行农村医

疗保险改革,必须确定合理的、农民和保险、医疗机构都能够接受的支赔比例。

因此,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在经济贫困地区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

社会保障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卫生扶贫工作和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计划,以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切实改变侧重于

经济上的扶贫的做法,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

府及发达地区的支持,首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

药”问题,并且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贫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

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问题。对于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重点实行

医疗救助制度。把卫生扶贫纳入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体系,如借

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确定实施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这

样才能切实解除农民看病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接着我们说的是生活在城镇中的低收入家庭,为了规范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国家专门制定了低保条

例。其中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

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

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

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

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一、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

现在郑州街上常现无家可归的人,我们看到后心里有非常难

受,因为我们过得还可以,而他们可能就不能保证在寒冷的冬天有碗

热水暖身,我们能做的很少,这应该是社会的责任。政府的牵头,社

会共同的努力,相信一定会改善这种现状。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覆盖2200多万人。修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正在由民政部牵头进行前期调研和

起草工作,条例如何修改引发各方关注。这说明政府正在努力改善。面对现在粮、油、肉、菜、蛋食品类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保障城市

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民政部也下发

了对城市低收入群保障的措施微调。以应对现在这个价格天天飙升,我们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当前,基本生活消费品

价格上涨给低保家庭生活带来多大影响?需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需

要用详实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我们应该根据菜价、粮价、日用品

价格等,随时调整补助力度。这样的话我们的CPI指数的上升就和低

保力度相适应

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降低失业率。

现在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和

技术的要求一直在提升。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学习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天天充电是必要的。我们应该为已就业和未就业人员提

供技术支持,政府可以适当开办一些学习指导班。我们政府在这方面近几年做得相当不错,但仍需加大支持力度和扩大培训范围。

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比如说图书馆、科技馆、各类院校免费向低保家庭和失业人员开放。这样就可以使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可以从根本上给予弱势群体再就业的资本。

下载浅析基层公务员群体身心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基层公务员群体身心健康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公务员个人自传(最终定稿)

    个人自传 我是 ,男,汉族,1989年7月生(26岁),预备党员,云南元谋人,本科学历,未婚。现在某市某县某镇人民政府工作,任党政办代理主任、副主任、武装干事,协助负责党政办全面工作,负责材料......

    基层公务员自述

    “我不用坐班,几点都行。”约见面时间时,邱闻在电话里说。 11月初,一个工作日的下午4点多,他便提前等候在咖啡馆里。 他说“不用坐班”有两层意思:一是平日下午三点多钟,就可以回......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教育疏导工作对策及建议 当前,涉军人员、民办教师、企改职工等特殊利益群体的管理,已成为基层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我区每年特殊利益群......

    重点青少年群体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重点青少年群体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在平安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是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近......

    公务员遴选问题

    l征地拆迁标准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具体处理征地拆迁多带来的问题时,一定要秉持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高......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 要] 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物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与政府行政效能关 系密切,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 视。本文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

    公务员热问题(定稿)

    二、“考公务员热”现象 “公务员热”产生的原因是多元化的,社会学历来存在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整体主义方法论者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个体主义方法论者往往......

    基层债务问题

    材料一: 一是债务规模大,债务时空跨度长,债务构成复杂,其间由于乡镇的撤并、机构和人员的变动,部分乡镇的部分债务债权关系已不十分清晰。 二是乡镇债权中很大一部分是暂付各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