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公务员热[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7:0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冷静看待公务员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冷静看待公务员热》。

第一篇:冷静看待公务员热

冷静看待“公务员热”

2013年湖南省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又创新高。3月26日,湖南省人事考试院统计,今年有近15万人报考湖南省公务员,报考省直的有2万余人,省台商投诉协调中心科员岗位,考录比例达1105:1,成为今年最热职位。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表现出我国社会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这是否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

在就业越来越难的大背景下,不仅公务员岗位人人在争抢,即便是公路收费员、高校保安乃至有编制的掏粪工等职位,也是应聘者众。面对“考公务员热”,有关部门首先要反思的是,为什么社会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在沿海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时,许多大学生却就业无门,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大学教育在其中又该承担何种责任?在我看来,报考一种职位出现热潮不会阻碍中国发展,可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吸纳不了大量大学毕业生,才是最值得忧虑的。

随着各级政府与公共部门的功能完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客观上增加了用人需求,增加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优秀人才愿意当公务员,对于改善公务员队伍的人才结构,提升工作质量,肯定有积极作用。但是,许多公务员岗位不一定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如果社会人群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都想当公务员,如果社会普遍认为只有跻身机关才有最好的就业出路,这是必须要改变的。

考公务员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务员是“铁饭碗”。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首先要打破“铁饭碗”、破除“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通过推

广聘任制等用人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退出机制,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要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体制内外、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要加快改革步伐,淡化体制界限,打通人才自由流动的通道,缩小收入差距。一句话,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只热衷于进入公务员队伍,而更愿意、也有条件自己创业,或者在企业、非机关岗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时,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持久活力。

第二篇: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

时事热点评论:该如何看待今年的公务员热

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105万,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13566人,淘汰率高达98.7%,不少人自嘲自己是“国考炮灰”。

公务员考试之所以越来越热,有“历史遗传”的原因。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一次情况特殊的“过热”延续。

和白领们相比,公务员们的工资也许不算高,但职业风险却小得多。据国家人事部门统计,从1996年实行辞职辞退制度到2003年,我国公务员辞退率约0.05%。这是一个远低于其他行业的数字。同时,和其他群体比起来,公务员的养老、医保和住房等福利,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以此观之,难怪“公务员热”会“高温不降”。

在金融风暴的寒冬里,今年的“公务员热”,又有所不同。一方面,毕业生越来越多了,据相关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2009年预计将突破600万人。另一方面,就业越来越难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可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方公务员的工资,却呈现了“逆势而涨”的趋势。据11月29日《经济观察报》报道,11月中旬,河南省获准将全省公务员平均每月津贴补贴增加300元。“薪动”的不仅是河南。这是一个旨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三年计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头。这个计划又被称为“阳光工资”改革。据悉,更大范围的第二轮调薪可能在明年渐次展开——在经济下行和就业遭遇危机的冬天,公务员的工资竟“逆势而涨”,不禁让人唏嘘。

有论者早就说过,一个社会的年轻精英人群,都想方设法进入公务员队伍,是某种程度的人才损失,更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缺陷——公务员群体工作和生活的“优越”,除了说明公务员竞争、淘汰机制的不完善外,更反衬出薪酬分配格局的失衡,以及常态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和健全。

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完善,绝非一日之功;短时间内改变“公务员热”的状况,也注定不现实。当前情况下,冷却“公务员热”,应该从两个大方面着力:一是让公务员群体能和普通公众一样,切身体验到金融危机的寒流——“阳光工资”改革不妨暂缓,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降低薪酬——国际劳工组织不是预测过,2009年发达国家员工薪酬将降0.5%吗?同时,更要动用各种方式缩减政府开支。其二,要想方设法帮助毕业生和其他群体就业——比如,在地方政府的18万亿投资计划中开拓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用更多积极的财税政策,促使中小企业吸纳更多的就业。

第三篇: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

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

2009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俗称“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超过105万人,而国家公务员拟招录人数为13500余人,这意味着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已达78比1,而这一比例在去年为60比1。更令人咂舌的是,在今年的报考中甚至出现4723人竞争中残联1个职位的火爆场面。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历年相比有什么共性和特性?持续升温现象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

趋热原因:就业压力、公务员比较优势和队伍建设成效驱动报考热潮

一般而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之后,伴随现代公务员制度引进而得以确立和全面推行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多年从事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是很多国家现代化成功、国家稳定发展的要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高的考试成本和相对公正的录用程序使很多人将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职业规划的备选,而长期以来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也成为人们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考虑因素。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得到了较好贯彻,较为全面地向社会开放公共职位,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人才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公-1-

务员队伍的能力和效率得到了较为全面提升,也正是这一改革成果使得公务员职位成为众多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最为关心的职业选择。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报考热进一步升温。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省市机关公务员职位更深得求职者青睐,这主要与这些地区或部门在户籍制度、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薪酬水平、自我实现等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有关。”白智立说。

那么,应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炙手可热的现状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宋世明认为大可不必对此担忧。他对记者表示:“'凡进必考'的考试录用制度,是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基础性制度设计。同时,公务员职位具有公共性,公务员报考具有开放性。报考公务员,也只是多了一种职业选择尝试而已。一次考不中就寻死觅活者少有耳闻;准备像'范进'那样用几年的努力来实现做公务员梦想的报考者,也比较罕见。”

对于未来国家公务员报考趋势,白智立明确表示:“报考国家公务员应该说是众多高校毕业生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一种较为现实和稳妥的择业行为。只要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国家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就还会持续。”

报考规定:基层工作经历可提高公务员队伍成熟度,却非“一劳永逸”

此次国家公务员招录的最大特点是更加注重具有“基层工作

经历”的报考者。按照计划,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数不低于计划总数的50%。同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机构的部分职位还首次拿出专门计划,招录曾参加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有经验的人加入公务员队伍,不但可以提高公务员的成熟度,而且还可以节省政府培训的费用。”白智立认为。

而作为我国公务员队伍重要来源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由于绝大多数经历单

一、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只能对很多心仪的职位“望洋兴叹”。日前,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902名被调查者中,有66.0%的人表示愿意去基层工作,18.2%的人对此持拒绝态度,还有15.8%的人表示“不好说”。

白智立分析认为,近年来力度逐渐加大的就业引导政策,使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放弃过去一步到位的择业策略,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将去基层工作纳入日后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整体规划;另外,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愿意去基层工作的人比过去增多,这对很多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不情愿的选择。其实,即使经过基层工作的历练也并非意味着可以在国家公务员职位上一劳永逸。白智立认为,“公务员的录用,要符合不同职位要求的基本任职资格和能力条件。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公务员管理制度安排来看,还无法做到职位与任职资格条件的完全匹配。而且即便将基层工作经验作为公务员录用的硬性任职

条件,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与基层之间在工作性质和内容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公务员录用后还需不断加大对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

实施效果:提升公共管理效率及公共意识,但存在甄别缺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跃发展,这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公务员队伍的结构性转变有着紧密联系。谈及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的成效,白智立表示,“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组织人事管理模式,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同时还拓宽了公共职位面向社会的开放度,使公务员管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对公众公共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而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作为公共部门人员的录用,更应着眼于吸纳那些有志于服务人民和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优秀公共管理人才,反观当前的公务员考试,还难以甄别这类人才,而是多倾向于筛选具有处理一般性事务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报考数量持续走高,谋职于国家机关也成为很多高学历人群的第一择业目标,再加上“优中选优”的严格筛选程序,就使得国家公务员考试产生很强的精英吸纳作用。已在国家某部委工作三年的小郭说,国家公务员身份给自己带来了社会认可感,贷款、办信用卡是优质客户,相亲是“优质对象”,“有时还真有点精英的意思”。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白智立认为,“公共部门垄断社会精英资源,不仅使其他社会部门无法吸纳有用的人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权力监督遭遇深刻危机,因此这对社会长期发展自然不是件好事。”但他同时表示,“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高学历精英的数量及其多样性,以及规模较小的公务员录用规模来看,这种危机在我国还不会成为现实。”

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迄今,十五年间我国公务员录用和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等法规陆续出台。宋世明同时也表示,目前公务员考录制度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如还需在法规中进一步明确笔试和面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等。

第四篇:冷静看待“阳光法案”

冷静看待“阳光法案”

——我国的“阳光法案”亟待法律规范

江南律师事务所

【摘要】官员财产申报法被誉为”阳光法案”,在预防腐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应大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在实践中解决“阳光法案”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逐步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以有力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蔓延滋长,变“不敢腐败”为“不能腐败”。

【关键词】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阳光法案;反腐败;问题

2010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规定凡是有行政级别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国企副处级以上官员,必须每年申报本人配偶和共同生活子女的财产。由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就在于把官员的财产状况放在阳光下,放在公众的视线里,所以这类法案被称为“阳光法案”。消息传出,一些廉政专家很是兴奋,认为这个规定迈出了国内反腐败斗争的一大步,从打击腐败迈向预防腐败的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我国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在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的具体操作上,仍然存在种种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技术的、认识上的原因,推行“阳光法案”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阻力,必须冷静思考“阳光法案”对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意义,不可盲目夸大“阳光法案”的作用。

一、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管理的通则,自1883年英国制定《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首开立法先河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已经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实践了上百年,由于它在遏制官员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阳光法案”、“终端反腐”的利剑。

在我国,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设想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王汉斌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对提交审议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作出说明时,就曾明确提出:“一些国家规定公务员应当申报财产收入,我国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建立申报财产制度问题,需在其他有关法律中研究解决。”这是来自来自最高立法机构的最早设想。

我国的官员财产申报法在1994年就正式列入全国人大“八五”立法规划项目。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尽管官员财产申报法迟迟未能出台,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尝试直持续至今。2000年12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在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中首先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2009年9月19日,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认真解决一批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依纪依

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此次中纪委要求官员上报住房、投资等情况,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意义,折射出反腐强劲之势与民众关注热点的默契,更体现了决策者的反腐信心与智慧。

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7月联合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新规定要求凡是有行政级别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国企的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每年申报本人及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财产状况包括本人的工资收入及其和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房产、有价证券,配偶及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投资、从业状况。这一规定构成了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雏形。新规定较以往规定而言,有不少进步之处:一是报告事项新增了官员的各类收入、房产、有价证券、投资等内容;二是适用对象扩大至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和非党员;三是党政领导的配偶及子女的投资和经商等事项也须报告;四是删除了以往文件中“报告的内容应当予以保密”的条款;五是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虚报、瞒报,可予以免职。这些改进之处是值得肯定的。它扩大了申报主体和申报财产的范围,较之前的规定更有效的强调了申报的重要性。新规定有力地提高了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规范性、有效性。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的决心与毅力。但是,受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影响,这项规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完善以健全财产申报制度,从而更好的发挥这一制度的反腐作用。

二、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许多问题特别是政治体制包括反腐倡廉等方面的问题,仍处在转型之中和酝酿阶段。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相关技术条件还不完全具备,财产核查核实困难。一是金融实名制覆盖不了现金交易。2000年4月1日,我国正式推出《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以来,一些腐败官员已不敢将大量赃款存入银行,不得不把大面额人民币成堆地藏在家里,已经显示出一定反腐效果。但目前我国仍大量通行现金交易,“金融实名”覆盖不全,导致财产核查困难。二是身份证信息核实存在一些漏洞。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建成联网核查系统,全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加入进来,可通过该系统核查身份信息。但是,第二代身份证造假事件也屡有发生,因此,第二代身份证的防伪功能还有待强化。三是作为物权法重要配套措施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法尚未出台,也是制约财产申报的因素之一。四是境外资产、珠宝、古董等财产的底数,现有技术与配套制度更不能轻易摸清。五是信用意识缺失。当前社会信用意识缺失,如果大量申报者不自觉、虚报、瞒报,将带来很大的制度运转成本,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第二,“官本位”意识浓厚,心理抵触情绪严重。今年“两会”期间,有记者跟一位官员探讨财产公示话题,没想到这位官员动了情绪,说老百姓为什么不公示?据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所做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官员,其中有高达97%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这么大比例的官员反对,个中原委何在?虽然不可否认有“不露富”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一些现实的因素,如官员财产公开怕引来家乡亲戚借钱之外,但更为重要的是“官本位”意识浓厚,封建残余思想作怪,“官贵民贱”、“升官发财”仍在发酵、作祟。他们自认为是地方“父母官”,高高在上,从根本上反对、抵制社会监督。

第三,关于官员财产申报主体是否包括其家属的问题。官员财产申报的复杂性之一在于涉及面广,即是否牵涉到家属、近亲。通观各国或地区官员财产申报规定,申报主体不尽一致。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官员个人财产与其家属财产相互融合、二者界限难以区分。在我国已有的两部收入财产申报的政策性文件中,配偶等其他家属情况也包括其中,但有关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分歧。

第四,关于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的问题。主要涉及的现实问题是,如果大量官员财产太多,高官子女从商甚众,公之于众,“老百姓会怎么想”?多年来宣传的“干部廉洁奉公”的观念和“很多官员拥有巨额财产”的现实形成极大反差,在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动荡,这是一个难题。

第五,“三年豁免期”的可行性问题。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的议案中,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可给予三年过渡期,即自首次申报起的三年内,申报对象若主动上缴以前的全部违法违纪收入,审查机关可一律豁免纪律处分并减免刑事责任,否则加重处分。此论一出,网络调查与媒体评论却大多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乃“降低反腐底线”,是纵容腐败官员。

三、我国“阳光法案”亟待法律规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必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确实存在不少困难有待克服。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困难呢?

其一、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分步骤有序进行。首先,应逐步健全和完善已有的相关制度,加快金融、信息管理、外汇管制和财产登记实名制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完善与官员财产申报相关的技术,并进一步加强已有制度的具体操作和执行力度,确实保障该项制度的实效。同时,分步展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工作,可以在先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的地方试点,鼓励地方立法和制度创新,不断总结地方制度建设经验,并借鉴国外官员财产申报立法方面的经验,酝酿高层次立法,通过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建立完善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其

二、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义务人的范围。财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应当与公务员法涉及的官员范围相一致,不仅包括政府官员,还包括党团组织的官员、法官、检察官以及人大、政协的官员等。除此之外,还应当扩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包括与公共资源支配权、管理权相关联的国有企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另外,应当突破现有规定的思维,对财产申报官员不局限于一定的官员级别。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以职权为准线确定财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相对来说风险较高的决策和执法部门,即使是一般人员,也应当纳入财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并且,对于一定范围的官员,不仅要申报个人财产,还要申报家庭财产。其

三、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申报的范围。20世纪9O年代中期确立和实行的近似制度,主要是收入申报,尽管后来又规定相当级别的官员要报告家庭财产情况,但并未实行真正的家庭财产申报。众所周知,财产的范围明显比收入要大得多,官员收入只是官员财产的一部分,官员个人的财产与家庭成员的财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隐形、灰色收入和不明来源的财产更能说明官员的品性、德性以及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应当成为申报的关键。诸如官员及其家庭成员股票、证券、期货等交易收入及资金来源,官员及其家庭成员继承、赠与、偶然所得(如中彩)等形式获得的财产,甚至官员利用婚丧嫁娶收取下属的礼金以及单笔额度在1O万元以上的动产、不动产购置、交易、租赁情况及资金来源等都

必须申报。

其四、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公开原则和社会监督制度。世界各国反腐经验表明,官员财产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廉政监督就将流于形式。我国已有的收入申报制度,实行的是申报制,注重申报而忽视公开。实践证明,只申报不公开无法保证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效果。

其五、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健全申报管理体制。现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重在申报和备案,并无严格的审查和核实,官员财产申报管理体制不够严谨。通过立法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当确立财产申报的受理机构和审查机构,健全官员财产申报管理体制。官员财产申报受理机构与审查机构应当分离,受理机构可以设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国家公务员局,负责受理申报并登记备案;审查机构可以设在国家监察部的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对有关财产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效实施的保障。其

六、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完善申报责任体系。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健全以“申报——公开——审查与监督——问责”为主线的财产申报制度体系,不仅要求申报,还需要公开,还需要审查与监督,还需要坚持问责原则。有人曾经评论《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认为这项不足600字的规定属于中国特色的“温柔剑法”,其“温柔”之处除了表现为申报的财产范围有限(只要求申报收入,并未要求申报所有财产)、申报材料并不向社会公开(只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外,更体现在该规定的“软约束力”上。根据现有规定,对违反规定不申报或申报不实的行为,只是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方式,限于批评教育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完善官员申报责任体系,加大党纪政纪的制裁力度,需要加强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相互衔接,增强违法者刑责风险。因此,在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同时,应当在刑法中设立官员拒不申报财产罪和财产申报不实罪,并强化官员财产申报责任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关系,大幅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期。

最后,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还应当明确建立和完善申报种类制度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规定了官员财产申报种类制度,这是预防腐败的全球性经验之一。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规定财产申报种类制度,包括建立离任(退职)申报制度,通过不同类型的财产申报,实现对官员财产状况的全面监督。另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技术与之配套。与官员财产申报相关的个人信息管理、银行账户制度、外汇管制以及金融实名制等配套制度目前还不尽完善,与财产申报相关的用以支持个人信用系统、银行转账系统、财产信息监管系统的技术也不够成熟,这已经成为官员财产申报立法迟迟不能出台的说辞。尽管这不是主要原因,但说明这些相关制度的完善应当成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财产申报看起来只是一个制度,其实很可能相当于一次革命。它是对官员家庭财产的一次革命,是对官员个人收入的一次革命,是对官员腐败行为的—次革命。很多官员将会因为财产申报制度或法律的推行而减少收入,成为众矢之的,因此翻身落马、身败名裂。多数官员可能会支持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但真正在几十年来获得巨额利益的官员,绝不可能会心甘情愿地推行这项举措。如果他自己用力推,很可能会死在自己的刀口之下。制度创新之难,难在冲破阻力,破

旧立新。当然,新制度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不周到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要冷静对待新制度,正视问题、查找漏洞、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把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积极探索坚定地向前推进,使其在预防和惩治官员腐败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资料

[1]颜玉华,《“阳光法案”期待法律规范》,《辽宁人大》2010年第3期

[2]王晓伟,《廉政建设呼唤“阳光法案”》,《经济与法》2010年第12期

[3]李志明,《试析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症结与对策》,《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4]汪宛夫,《推行“阳光法案”难点在哪》,《检察风云》2010年第8期

[5]本刊编辑部,《“阳光法案”:反腐利剑正出鞘》,《江淮法治》2010年第4期

第五篇:冷静看待中华文化散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曾经的曾经,我们太爱中华文化了。于是便有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因为这份自信,我们可以闭关锁国,无视其他国家的进步。可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强大和自己的落后,我们头一次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怀疑:中华文化真的那样优秀吗?这种怀疑逐渐扩大,有人不相信自己的文化,全盘否定,甚至想要全盘西化。可是我们忘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中国曾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那是《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是《史记》中的人生信仰。

不仅中国的文学宝库有众多的耀眼明珠,中国的科技成就也曾举世瞩目。只是那时的我们不善于运用。

古时的四大发明,令中国人引以为荣。可是在中国人用指南针测风水时,西方人却用它来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在中国人用火药来做鞭炮爆竹时,西方人却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于是便出现了,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孙子兵法》。或许,有人会疑惑,一个科技如此之强的军队,为何需要读《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更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且美国人懂得引用和运用,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了解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熏陶,继承优秀文化呢?

现在,许多中国民众崇拜外来文化。一些青少年喜欢看韩剧,喜欢集中人物靓丽的外表和浪漫的爱情。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他们的传统节日。可是连中国的小孩子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是屈原投入汨罗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一些人喜欢看美国大片,喜欢其中的英雄形象。这其实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宣扬英雄主义,想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来实现文化霸权主义。

中华文化有糟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积极的因素。

冷静的看待中华文化,割去糟粕,融入积极因素,中华文化才能获得重生。

下载冷静看待公务员热[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冷静看待公务员热[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看待当今的公务员热,如何理性对待

    我认为公务员从来不是这几年才开始热的,只是现在大家掌握的信息多了而已,至于热,个人觉得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 1、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思想所扎根在华夏民族心中,包括儒家......

    冷静看待雾霾现象评论

    冷静看待雾霾现象评论:近期,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

    冷静看待雾霾现象评论(合集五篇)

    冷静看待雾霾现象评论:近期,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

    客观看待辉煌成绩冷静思考发展方向(xiexiebang推荐)

    客观看待辉煌成绩 冷静思考发展方向我校2013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参加高考312人,二本以上上线123人(含艺术、体育特长考生),上线率为39.42%;一本上线23人,上线率为9.01%。呈现四大......

    公务员热[合集5篇]

    公务员招考近几年逐渐升温,被社会认为是超过高考和考研的“中国第一考”。报考队伍出现了罕见的高学历现象,即“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教堂,本科生一食堂”的情景。据人事部统计......

    公务员热看法(精选合集)

    人大代表:公务员热影响社会创新 http://.cn2011年03月10日03:12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考之外,被誉为另一种一年一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式——公务员考试季节到来。 日前,广东宣......

    浅谈公务员报考热

    浅谈公务员报考热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公务员考试中广东省考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共26.67万人缴费参考,竞争1356......

    浅论公务员考试热

    论公务员考试热公务员,顾名思义是公共服务人员 ,在1993年以前,我国很少有“公务员”这个说法,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公务员。在正式施行公务员制度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干部制度,但干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