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到一些乡镇、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重点调研。
做法与特点
通过调查,感到近年来乡镇及村坚持把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政务、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发展,既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又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乡镇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乡镇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政务、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这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氛围浓厚,认识统一。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乡镇和村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乡镇及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规定、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抓政务、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有关政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报道,激发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载体健全,形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及村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乡镇在办公地均设立了机关概况、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建立了政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还依托政府网站向外发布政务信息,扩大公开面;村务有公开登记簿,有的还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电视公开或张榜公布,都比较行之有效。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政务方面,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公开,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行为和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收缴、工程项目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救灾款物发放、计生指标安排、财政收支、考核奖罚等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当作了公开的重点。村务方面,坚持以“八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公开、物资管理公开、集体土地管理使用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和婚姻情况公开、农民应承担的税费收缴指标和收缴情况公开、小电价小电费收支公开、村级干部报酬公开、村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公开)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
问题与成因
从调查看,近年来,乡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乡镇、村两级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政务、村务公开栏多数设在乡镇机关或村址内,不便于群众浏览,特别是公开栏仅设1~2处,更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群众的实际;公开内容不完整;个别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二是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目前农村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部分有的,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政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经济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五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分析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从主观上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心态各异,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而公开工作是软任务,排个名次,触动不大,由此导致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司空见惯;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从客观上看,有的基层干部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不大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个别乡镇、村领导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下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清理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将置之不理;还有的奖罚和制度约束不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使政务、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策与建议
目前,基层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解决。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乡镇、村政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的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靠制度管”的大转变。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罚,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乡镇和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联)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
四、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三要强化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经常性地检查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
五、注重协作衔接,切实解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当前乡镇和村政务、村务公开由多家部门、单位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抓,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依赖或推诿,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乡镇和村也要将自己的政务、村务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尤其要把涉农价格、收费以及与农民利益相关的项目、资金、物资及时公布,并注意公开内容的对应性、公开目标的一致性,民主评议的统一性、组织领导的整体性,使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时互动,衔接配套,取得实效。
第二篇: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1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到一些乡镇、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重点调研。
1.榆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榆树市现有24个乡镇,四个街道,一个发展区,一个工业园区。近年来,榆树市各级党政组织按照分级负责、分层施教的原则,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上狠下功夫,农村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不断增强。各乡镇及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积极推行村帐乡镇代管,农村基层财务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坚持把制度建设落实到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初步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各县区、乡镇不断创新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监督实效,加大对乡村两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践证明,当前榆树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和工作作风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不廉洁、不民主、不公道、不依法办事的问题已经成为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就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而言,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巩固基层政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认为现在乡镇、村经费都很紧,大的腐败现象根本不可能产生,当务之急是抓好经济建设,搞好社会稳定,解决“三农”问题,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去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些基层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太紧会束缚手脚,会影响经济工作和事业发展,会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把抓经济建设和抓党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不少乡镇在处理村干部的问题上,存在求太平、过得去、别出大乱子的思想,轻视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党风廉政教育不力。由于榆树市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薄弱,一些乡镇在抓党风廉政教育时,在人力部署、财力安排上很难到位,致使党风廉政教育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一些乡村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形式单一,满足于开会,读文件、报纸,领导说说大道理,没有对本乡镇、本村社党风廉政建设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机械地应付上级要求,反正上面要求什么就组织学什么,没有创新方法,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加之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生活待遇低,教育、管理难度大,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重用轻教、重用轻管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制度约束不强。虽然各乡镇都加强了制度建设,但仍然存在联系实际不紧密、可操作性不强、制度之间相互不配套等问题。个别乡村不从实际出发,图形式、搞花架子,对已经出台的党风廉政工作制度落实不够。制度、规章订了不少,真正执行落实的却不多,既
第2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削弱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又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村务公开工作虽然实行多年,但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些基层干部民主意识不强以及搞虚假公开的做法,致使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2006年以来,县(区)、乡(镇)受理群众反映村财务管理和公开中的问题五十多件,涉及金额数十万元。城发乡某村干部私分征地款18万元,6名涉案人员均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些村在村委会选举工作中存在攀关系、拉选票等问题,不仅破坏了选举工作,也给基层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
(四)一些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全市3139名村干部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25.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4%,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个别基层干部对新形势下的基层群众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习惯于指令式的工作方法,有的甚至采取强迫命令等手段对待群众,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贯彻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上,如调整结构、劳务输出等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教育群众、说服群众的能力不强,不仅好的政策落不到实处,而且容易诱发不必要的矛盾。部分农村干部观念陈旧,仍然凭老的经验工作,***惯办事;有的采取愚民政策,糊弄百姓,既抓不好村务管理,又理不好村级财务,只能被动地应付一些事务性工作,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
(五)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力度不大。个别乡镇纪委对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探讨研究不够,工作没有新思路、新措施。有的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过多,造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精力不足。个别乡镇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怕家丑外扬,瞒案不报,压案不查,2001年至2005年查处的农村党员违纪违法案件中,属于乡镇纪委独立查办的不足30%。有的怕得罪人,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对少数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姑息迁就,使违法违纪人员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影响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效果。
2.做法与特点
通过调查,感到近年来乡镇及村坚持把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政务、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发展,既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又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乡镇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乡镇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政务、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这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氛围浓厚,认识统一。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乡镇和村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乡镇及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规定、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抓政务、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有关政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报道,激发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3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载体健全,形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及村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乡镇在办公地均设立了机关概况、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建立了政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还依托政府网站向外发布政务信息,扩大公开面;村务有公开登记簿,有的还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电视公开或张榜公布,都比较行之有效。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政务方面,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公开,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行为和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收缴、工程项目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救灾款物发放、计生指标安排、财政收支、考核奖罚等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当作了公开的重点。村务方面,坚持以“八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公开、物资管理公开、集体土地管理使用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和婚姻情况公开、农民应承担的税费收缴指标和收缴情况公开、小电价小电费收支公开、村级干部报酬公开、村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公开)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
3.问题与成因
从调查看,近年来,乡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乡镇、村两级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政务、村务公开栏多数设在乡镇机关或村址内,不便于群众浏览,特别是公开栏仅设1~2处,更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群众的实际;公开内容不完整;个别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二是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目前农村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部分有的,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政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多头管理,渠道不顺畅。围绕农村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工作,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比如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工作,有组织部、民政局、农经站、纪委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目前,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乡镇政务公开的主体是
第4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乡镇党政机关和干部以及行政行为,监督的主体是乡镇人大和上级党政机关。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五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分析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从主观上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心态各异,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而公开工作是软任务,排个名次,触动不大,由此导致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司空见惯;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从客观上看,有的基层干部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不大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个别乡镇、村领导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下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清理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将置之不理;还有的奖罚和制度约束不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使政务、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4.对策与建议
目前,基层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深入有效开展,同时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乡镇、村政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的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
第5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靠制度管”的大转变。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罚,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乡镇和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联)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
四、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三要强化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经常性地检查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
五、注重协作衔接,切实解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当前乡镇和村政务、村务公开由多家部门、单位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抓,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依赖或推诿,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乡镇和村也要将自己的政务、村务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尤其要把涉农价格、收费以及与农民利益相关的项目、资金、物资及时公布,并注意公开内容的对应性、公开目标的一致性,民主评议的统一性、组织领导的整体性,使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时互动,衔接配套,取得实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之中统盘考虑,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贯穿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障群众权利,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推进农村党风政风好转,为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提供坚强保障。突出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增强针对性。加强教育,夯实思想根基,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培育廉洁奉公品德,取得治心治本的效果。注重研究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的规律,准确把握思想脉搏,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善于用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示范引导等手段,着力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教育活动更贴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教育的内容上,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农村阵地,着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党风廉政教育同民主法制
第6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加宽广的思路和眼光,研究解决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宗旨意识、廉洁勤政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教育方法上,既要善于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善于引导基层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着眼于吸引眼球、拨动心弦、震撼灵魂,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思想灌输与启发教育相结合、正面示范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注重教育的超前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吸引力,增强教育效果。
突出推行阳光办事制度,做到公开性。发展民主,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是加强对权力监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一是要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着重公开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如“两减免、三补贴”、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政策的落实情况,把支农惠农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实到基层,使农民群众从政策中得到实惠。二是要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把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情况作为村务公开重要内容。同时,有关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还草款物兑现等政策落实情况,也要及时纳入公开的内容。实行建立村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制度。三是着力推进基层站所办事公开。要对基层站所办事公开的基本要求、内容、形式等作出规范,明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和办事时限。对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又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可能产生腐败的重点问题,要如实地、经常性地予以公开。
突出维护群众利益,落实为民性。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落实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一是要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信访问题,是群众意愿的晴雨表。既要加强对信访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又要定期分析信访动态,加大信访监督力度,为整治不正之风提供依据。二是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教育事业、报刊订阅、用水用电、修建道路、计划生育、农村建房、农民务工经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加强对涉农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监督,防止乱收费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农民征地补偿费用管理、发放情况的监督,建立由乡镇政府牵头,纪检、审计、财税及相关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农民征地补偿费足额发放到位。三是要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切实解决在乡镇村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土地开发承发包等过程中发生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跟踪监察力度,严防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侵吞、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等问题的发生,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维护群众利益。
突出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持严肃性。严肃查处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作风粗暴、欺压群众的案件。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办案工作的指导,实行抽调乡镇纪委书记轮流到县区纪委跟班学习的制度,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加大基层办案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及时分析研究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经费、人力方面予以保障。强化对乡镇办案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增强依纪依法办案意识。依照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对乡村两级班子和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核实,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干部违纪违法甚至经济犯罪案件,避免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经济损失。
突出机制创新,体现长期性。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建立常抓不懈的机制和制度,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要
第7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九院一大队一队
赵宇航
健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机制。以大宣教格局为目标,以党政纪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廉政文化进农村为契机,把廉政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二是要落实民主监督机制。以落实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为重点,实行“民主议政日”制度,村民定期到村委会办公室,听取村“两委”工作汇报,讨论决定村里的重大事宜,提出问题让“两委”班子答复,努力用发展民主的方式来有效预防腐败。三是健全完善党风廉政责任机制。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完善责任分工、监督检查、定期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农村反腐倡廉各项任务,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纪检、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坚持惩治和预防相结合,拓宽政务村务公开渠道,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监督制约机制。四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对乡镇、村干部的监督考核与群众的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宣传典型,鞭策后进,形成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正确导向,营造良好氛围。
第8页
第三篇: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实践人:马杰
所在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所在班级:08文秘1w 实践时间:2011.02 实践地点:泰州市及周围县镇 关于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
【摘要】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到一些乡镇、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重点调研。
【关键词】 村务公开 基层乡镇
一、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现状
(一)特点
通过调查,感到近年来乡镇及村坚持把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政务、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发展,既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又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乡镇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乡镇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政务、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这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2.氛围浓厚,认识统一。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乡镇和村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乡镇及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规定、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抓政务、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有关政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报道,激发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载体健全,形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及村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乡镇在办公地均设立了机关概况、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建立了政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还依托政府网站向外发布政务信息,扩大公开面;村务有公开登记簿,有的还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电视公开或张榜公布,都比较行之有效。
4.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政务方面,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公开,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行为和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收缴、工程项目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救灾款物发放、计生指标安排、财政收支、考核奖罚等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当作了公开的重点。村务方面,坚持以“八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公开、物资管理公开、集体土地管理使用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和婚姻情况公开、农民应承担的税费收缴指标和收缴情况公开、小电价小电费收支公开、村级干部报酬公开、村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公开)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
(二)问题
从调查看,近年来,乡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乡镇、村两级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政务、村务公开栏多数设在乡镇机关或村址内,不便于群众浏览,特别是公开栏仅设1~2处,更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群众的实际;公开内容不完整;个别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保障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力。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要重点在宣传规划、宣传形式、组织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制定出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考核、社会评议、责任追究和保密审查制度,形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抓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工作,县政务公开办要尽快组织力量,拿出具体方案,对县本级政府信息进行清理,编制成册。对县直单位要加强指导,把好审核关。同时,要利用政府网站、建立公开专栏等形式将县本级政府和县直单位政务公开目录和指南进行公开,并在档案馆、图书馆等群众集中的公共场所设置查阅场所,保障人民群众能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服务能力。
(二)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今年,学校、医院和水、电、公交、通讯等公用事业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制定好办事公开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落实。学校主要公开教育收费和“两免一补”的落实情况,建立健全“一栏一据一卡”(公示栏、非税票据、明白卡)对外公开制度,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学费收取不透明”的问题,杜绝搭车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医院主要公开医疗、药品价格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落实情况。要求门诊医疗和住院实行“日清单制”,让病人明白消费,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水、电、公交、通讯等单位重点公开其相关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承诺时限,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加强主管部门规划、指导、监督和评议工作。
(三)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深化行政公开工作。经济管理方面,重点公开项目审批、建设工程招投标、大宗物品采购、国有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采和产权交易等;社会事务方面,重点公开社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各类公益性事业建设、财政性资金支配、公共资金分配使用及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社保等社会事项。同时,加强政府工作中人事与审计事务的公开,重点公开干部选拔使用和招聘、公务员录考、评先评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情况。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里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也必须设立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做到责任到人。
(二)明确分工。根据我县实际,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监督”的工作机制基础上,把全县政务公开工作大体分成五大块,由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总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块负责,促进工作落实到位。即乡镇(区)(村、社区)政务公开由县农经局、县民政局负责。教育方面的公开由县教育局负责。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开由县卫生局负责。厂(矿)务公开由县总工会负责。行政权力的动态公开由县政务中心负责。其它公开工作由县政务公开办负总责。
(三)完善制度。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务公开办备案。建立健全一系列政务公开制度:建立预公开评议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进行事前审议、事中监督、事后评议、保证公开的真实性、可靠性。推行质询听证会制度,确保决策科学。建立政务公开投诉处理制度,设立投诉窗口,公布举报电话,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及时处理好群众投诉事项。认真制定和落实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规定程序公开的,要实行责任追究。
(四)强化监督和考核。一是县政务公开办全年对各乡镇(区)、各部门(单位)政务公开落实情况进行两次全面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单位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二是县监察部门、优化办和政务公开办通过明察暗访、受理群众投诉、进行业务检查等方式,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对工作不力的由监察部门予以通报,直至追究责任。三是加强工作考核。继续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各乡镇(区)和各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根据考核评分细则进行总评,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将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按要求公开,不及时公开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正河,农村村务公开知识读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1日 [2] 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展,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2月1日 [3] 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村务公开——改革、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知识读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9月1日
第四篇: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到一些乡镇、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重点调研。
做法与特点
通过调查,感到近年来乡镇及村坚持把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政务、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发展,既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又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乡镇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乡镇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政务、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这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氛围浓厚,认识统一。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乡镇和村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乡镇及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规定、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抓政务、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有关政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报道,激发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载体健全,形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及村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乡镇在办公地均设立了机关概况、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建立了政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还依托政府网站向外发布政务信息,扩大公开面;村务有公开登记簿,有的还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电视公开或张榜公布,都比较行之有效。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政务方面,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公开,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行为和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收缴、工程项目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救灾款物发放、计生指标安排、财政收支、考核奖罚等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当作了公开的重点。村务方面,坚持以“八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公开、物资管理公开、集体土地管理使用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和婚姻情况公开、农民应承担的税费收缴指标和收缴情况公开、小电价小电费收支公开、村级干部报酬公开、村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公开)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
问题与成因
从调查看,近年来,乡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目前农村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部分有的,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政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多头管理,渠道不顺畅。围绕农村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工作,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比如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工作,有组织部、民政局、农经站、纪委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目前,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乡镇政务公开的主体是乡镇党政机关和干部以及行政行为,监督的主体是乡镇人大和上级党政机关。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五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分析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从主观上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心态各异,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而公开工作是软任务,排个名次,触动不大,由此导致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司空见惯;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从客观上看,有的基层干部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不大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个别乡镇、村领导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下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清理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将置之不理;还有的奖罚和制度约束不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使政务、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策与建议目前,基层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深入有效开展,同时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乡镇、村政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的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靠制度管”的大转变。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罚,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乡镇和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联)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
四、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三要强化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经常性地检查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
五、注重协作衔接,切实解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当前乡镇和村政务、村务公开由多家部门、单位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抓,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依赖或推诿,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乡镇和村也要将自己的政务、村务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尤其要把涉农价格、收费以及与农民利益相关的项目、资金、物资及时公布,并注意公开内容的对应性、公开目标的一致性,民主评议的统一性、组织领导的整体性,使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时互动,衔接配套,取得实效。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
思考
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007-02-10 16:49:1
4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到一些乡镇、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重点调研。
做法与特点
通过调查,感到近年来乡镇及村坚
持把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政务、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发展,既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又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乡镇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乡镇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政务、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这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氛围浓厚,认识统一。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乡镇和村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乡镇及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规定、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抓政务、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有关政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报道,激发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载体健全,形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及村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乡镇在办公地均设立了机关概况、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建立了政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硬件设施,设
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还依托政府网站向外发布政务信息,扩大公开面;村务有公开登记簿,有的还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电视公开或张榜公布,都比较行之有效。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政务方面,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公开,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行为和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收缴、工程项目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救灾款物发放、计生指标安排、财政收支、考核奖罚等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当作了公开的重点。村务方面,坚持以八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公开、物资管理公开、集体土地管理使用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和婚姻情况公开、农民应承担的税费收缴指标和收缴情况公开、小电价小电费收支公开、村级干部报酬公开、村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公开)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
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
问题与成因
从调查看,近年来,乡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乡镇、村两级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政务、村务公开栏多数设在乡镇机关或村址内,不便于群众浏览,特别是公开栏仅设~处,更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群众的实际;公开内容不完整;个别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
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二是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目前农村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部分有的,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政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多头管理,渠道不顺畅。围绕农村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工作,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比如关于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工作,有组织部、民政局、农经站、纪委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目前,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乡镇政务公开的主体是乡镇党政机关和干部以及行政行为,监督的主体是乡镇人大和上级党政机关。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五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分析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从主观上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
全到位,心态各异,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而公开工作是软任务,排个名次,触动不大,由此导致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司空见惯;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从客观上看,有的基层干部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不大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个别乡镇、村领导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下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清理
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将置之不理;还有的奖罚和制度约束不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使政务、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策与建议
目前,基层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村务公开的深入有效开展,同时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
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乡镇、村政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的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
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靠制度管的大转变。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罚,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乡镇和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联)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
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
四、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三要强化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经常性地检查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
五、注重协作衔接,切实解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当前乡镇和村政务、村务公开由多家部门、单位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抓,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依赖或推诿,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乡镇和村也要将自己的政务、村务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尤其要把涉农价格、收费以及与农民利益相关的项目、资金、物资及时公布,并注意公开内容的对应性、公开目标的一致性,民主评议的统一性、组织领导的整体性,使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时互动,衔接配套,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