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关于感恩一书
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感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动力
——读《学会感恩 担当责任》有感
今天读了《学会感恩 担当责任》这本书,我对于此书的理解以及针对公司发展总结为一句话: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感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动力。
首先说感恩是什么: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那么公司给了我们工作、待遇、保险和荣誉,我们当然应该对公司感恩;其次谈到责任,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我们一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这两者是相随的。那么感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什么?该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简单说明:感恩是责任的内在部分,责任是感恩的外在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如果缺少感恩,仅仅是负责,那么工作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如果缺少责任感,却只是呼吁感恩,那么明显感恩仅仅只是口号,流于形式,毫无效果。
公司要发展,尤其在当前这种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的情况下,公司要全面的面对市场,面对社会,也许将来有一天公司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那么,公司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立足,能不能做到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公司发展需要什么?是设备还是人才?都需要却又缺少了什么,公司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设备、人才、资金“这些硬件,同时也需要公司所有人的那种对公司的责任和热忱,因为只有人带着感恩的心,做事负责,才能真正将设备、人才和资金都利用好,如果有人责任感缺失,那么必然影响公司的效益最大化,最终影响公司的前进。
我对于责任感得理解就是,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能做的工作。如果我们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看待,那么公司就能够为我们提供家庭般得温暖和动力。
假如公司的每个人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那么大家就会理所当然的尽可能的降低公司在各方面的成本,包括材料的成本、信息的的成本、合约的成本、监督的成本、实施的成本,都可以下降,那么明显公司效益要上升,公司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说道最后,我想说的是让以感恩为核心的责任感变为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涉及到企业文化的问题。诚然,我们公司还是一个中小型公司,没有海尔、长虹的规模,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文化我认为只需要五个字“主人翁精神”!
徐小威
第二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读后感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并且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主人翁保尔·柯察金起初是一个不讲道理,意气用事的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并且使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他最早因为捉弄神甫而被勒令退学,却因为此他才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在这一段生活中,他得到了并且学会了比上学更丰富、更有趣的知识,使他受益终生。后来,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从此也开启了他青春时期最美好的记忆,这段经历使他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并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
当然,即使是一个再好的小男孩,也无法遮掩住他爱枪的感情和对军人们的崇拜,于是也就上演了那一幕好戏——他偷走了中卫的手枪,代价就是他家被翻了一个底朝天!
后来他勇敢的举起枪来,加入了苏维埃的队伍,奋勇杀敌,面对死亡与困难,他没有显露出一丝一毫的恐惧,而是顽强的与他们拼搏。当然,人的身体不是钢铸成的,保尔最终也负伤入院了,在生病期间,他仍不忘记自己的工作伤才刚刚好,他就找到了他认识的人,要求一份工作,却因为病情太重,屡遭拒绝,最后造成了几乎全身残疾。可是他仍然没有放弃,用自己的双手,艰难的写了一部书,结果大获成功,从此他再次确定了人生方向……
保尔的故事使明白,只有百炼才能成钢,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毅力。来吧,让我们拿起自己的枪,向着那最后的美丽冲去。
第三篇:《长征》一书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
随着我单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局党组领导班子根据上级安排、部署,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很好实效,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在阅读王树增的《长征》一书,唤起了我对我党历史上长征精神的深深震撼。
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考验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中国大地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这次征程,是在强大敌军的重兵围堵、险恶的自然条件、党内的严重分裂等困难条件下进行的,是对党和红军在勇气、意志和信念上的一次严峻考验,其历时之长、行程之远、路途之险、困难之巨,举世罕见,旷古未闻。
今天,重新审视80多年前党领导红军开创的这一伟大壮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的胜利,也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胜利。长征的领导者、见证者——毛泽东同志就曾在1942年4月《解放日报》改版的座谈会上,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做了精辟概括,他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这条路线是人民用脚踩出来的。换句话说,这是人民自己的路线,是人民参与的、实现人民利益的路线。”就在随后我们党召开的著名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又提出了那个闪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
第四篇:后知后觉一书读后感
短时间内读完任彦申先生的那本“政治大散文”——《后知后觉》,虽然没有深入透析其中的精髓,但读毕最后一行文字,还是颇有些感受的。任先生将自己多年的为官心得总结在了那十万字的篇幅中,有人说那是任先生数十年的“为官心得录”。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那
就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关于为政者为政清廉的文化,其中心思想古人总结为:“为政者廉以洁己”、“为政者慈以爱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从洁己、爱民、任贤三个方面构建廉政文化思想体系。这种廉政文化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发,成为内涵丰富而哲理深刻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它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在为政之德方面具有之德弘扬的优秀思想。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主张,为政者首先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做到洁身自律,身为表率,它概括为“为政者廉以洁己”。这是实现廉政的前提和基础。
孔子较早地提出了为政者“修己”的思想,他说:“修己而安百姓。”(《论语宪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起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孔子认为,作为为政者的君主,修身至关重要,修己而身正,才能正人,安百姓,君主遵守礼的规定,民众才能呢敬畏。
孟子提出了“正君而国定”的思想,他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平天下。”(《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作为一国之君,修身至关重要。
《中庸》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先修身而后求能”;“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先贤们的这些脍炙人口名言,讲的都是克己与修身、做人与做官的道理,言之切切,意味深长。
消防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必须要听从党的号召、严守党的纪律、全心服务人民,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清白为官,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我们应当深刻体悟、吸取养分,坚持立德修身、自我约束、廉洁自守。要从提高官兵的道德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消防部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般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导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的能力,提高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拒腐防变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强化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保持一种平常心,以领导干部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鼓舞官兵,以领导干部纯洁的道德情操感染官兵,以领导干部正确的道德规范带动官兵,通过领导干部的优良的从政道德,引导和示范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
强调修身,其关键就是要不断学习。接受教育、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操守、提升精神境界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磨练,才能明为政之德,养浩然正气,炼坚强党性。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只有内心强大,才能百毒不侵;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勤奋学习、获取新知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自身的终生追求,做到学以修身,学以立德,靠人格做人,靠官德做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增长本领,提高修养、开阔眼界,才能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破解各种难题的一流高手、推进事业发展的一把好手,在实现总队党委全面创优的进程中建功立业;党员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要树立“本领恐慌、才能恐慌、知识恐慌”的意识,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在各种欲望和腐蚀面前,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尊重自己的纯洁人格,珍惜自己的清白本色,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实事,真心诚意为人民,扎实苦干求发展,使自己在尖
锐复杂的反腐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常漠公仆本色”,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我们每一名消防官兵,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史明智,以案为鉴,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决抵制各种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立身不败之地。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受住考验,抗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钢筋铁骨,玉汝于成,永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第五篇:《镜鉴》一书读后感
分公司在工作之余组织经理及重要岗位人员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镜鉴》一书,并在经理办公会中以案为鉴,进行集中讨论学习。
《镜鉴》收录了十年间查处案件中的60个典型案例,分为九大类,囊括了违法犯纪的主要类型和领域,每个案件由法律条文、案例、综合点评三部分构成。主要讲述一小撮企业从业人员被利益驱使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为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敲响了警钟,通过案例的警示达到反腐教育的作用。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警示案例”,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反映了个别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不起金钱、物质、特权的考验而违法犯纪,读后让人扼腕叹息。第二部分的“条规汇编”,通过法规文件,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制度、严肃纪律、约束行为提出了要求,规范了标准,使《镜鉴》一书更为尽善尽美,达到了用身边的事教育人,用身边的案例警示人,用身边的教训鞭策人,用“条规汇编”约束人的目的。
读完《镜鉴》之后感触颇深,案例中的人员曾经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通过自己的打拼,个个身居要职,却因为拿了本不该拿的东西,要了本不该要的东西,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心里既为他们倍感惋惜,又对他们痛心疾首。读过《被情面送进监狱的名校长》之后,面对自己敬重的一个职业心中无限感慨。作为一名师者,应是忠诚、敬业、奉献,看着我们评价教师的这
些华丽语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因为没有把握自己人生的准则,没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种人情关系前迷失了自己,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我深受教训和警示,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如何从我做起、从自我管起,并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管得住自己,经受得住考验,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一个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不管他主观愿望如何,形形色色的诱惑往往接踵而至。联想到市公司**经理在第四季度回忆中的内容,谈到公司最近的一段时间可谓“多事之秋”,从充值卡被盗事件,到网络弱覆盖越级投诉事件这些问题触目惊心,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力,从这些情况可以折射出我们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某些员工责任意识淡薄,在其位不谋其政,“责任”两个字,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责任是指使人但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亦是指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该承担过失。而工作的实质精神就是责任意识。对于我而言“责任”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对于一个从事我们这样工作的人来说,责任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坚持原则,慎始如终是我们在工作中首先应做到的立足之本,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谨负责的态度。
读到郑郁一案时,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有方方面面,有企业、有个体、有老板、有私营、有领导,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切不可为“哥们义气”丧失原则,清理好自己的“交际圈”。工作、生活上的朋友要多交,多接触,整天游手好闲的朋友应少来往,最好是不来往。我甚至可以说,成也“朋友”,败也“朋友”。郑郁在初期因为王某是学生的关系经常来往,把他视为“朋友”、“哥们”,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错就错在这“哥们”背后隐藏着一颗邪恶的心,他想利用郑郁手中的权力来发学校新校区建设的非分之财。这个例子警告我们,如何交朋友、怎样处理与管理好自己与工作对象的关系是摆在我们每个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天都在“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可一旦你的朋友成为你的工作对象时,你又如何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呢?
我们值得参考:第一,交友谨慎,不交势利之友。古人说得好“以势相交,势尽人散;以财相交,财竭交绝;以权相交,权终缘尽。”这就是所谓的“势利之交,难以经远”。第二,切忌把工作对象“朋友化”。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一旦你分不清谁是工作对象谁是真正朋友的时候,你就难于公私分明了,这种暧昧的关系势必影响你的执法,和他交朋友风险太大,往往在关键时刻只会把你拉下水。第三,珍惜“君子之交”。有人云,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结识不与权势挂钩、不与铜臭沾边的真心朋友不是件容易的事,是需要缘分的,所以要特别珍惜。第四,控制应酬,自我保护。某高人说过:“过多的应酬、交往,不仅劳神伤身,更大的风险还在于许多不正之风是从酒桌上吃出来的,许多不干净的关系式在酒桌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作为涉世不深的年轻干部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可去可不去的应酬最好不要去,对工作对象的宴请更要是婉言拒绝。
每个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干好本职工作。目前,有许多年轻的同志在公司关键岗位上担任了重要职位,面对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我们要诚心诚意的提醒他们,一定要好好的把握自己。路在脚下,但并不平坦也不笔直,要经得起颠簸,要把握好方向,时刻小心陷阱。《镜鉴》一书读后让我在倍感震撼之余更加明确的鞭策自己,谨以此读后感想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