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江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南江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李善君
近年来,南江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大交通”的要求,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大兴公路建设,掀起了以干环线公路改造铺装、县乡公路标美化建设、实施村通工程为重点的三轮交通大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883公里,其中省道152.8公里、县道384公里、乡道586公里、村道及专用公路2760公里,路面铺装率达19%,通乡率达100%,通村率达68.8%,基本形成了干环线达标上等、县乡道标美改造、村社路连网配套的交通新格局。
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修路氛围。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分管副县长任正副组长,交通局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公路建设管理的组织领导。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建设新农村、交通当先锋”专栏,广泛宣传修路的重要性;积极开展送图纸上门、送技术下乡、送政策到户的“三下乡”活动,发放“宣传提纲”3000多份,切实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在县内形成了“全民大办交通”、“人人争当修路人”的浓厚氛围。
二是创新换工机制,缓解无人修路问题。针对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实际情况,组织发动乡村组建公路建设专业队伍,对劳动力不足的项目实施村进行支援,所支援的工程量折合成工天核算,不支付现金,三年内以乡为单位,由村与村采取换工方式结算了清,这种“换工找补结算,互助协调发展”的换工修路机制,有效缓解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与劳动力缺乏的矛盾。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县上组织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
和项目村负责人进行了两次农村公路建设基本知识培训,编制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手册和农村公路指南2000多份,抽调工程技术人员42名,到乡到村到项目,狠抓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县交通局集结系统内工程技术力量,抽调100名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6个勘测设计队共36人,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勘测设计,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都有设计图纸和工程预算。
四是安排专项经费,项目实施顺利进行。近年来,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县坚持把交通建设管理费、勘测费、检测费、监理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农村公路配套资金240万元,专项划拨农村公路勘测设计费用92万元,乡道公路养护资金58万元,税收返还资金66万元,养路费转移支付71万元;争取广巴高速贷款贴息400万元,动员广大群众自愿筹资、投劳折资近1500万元,县、乡、村、社干部共捐助38万多元,外出务工能人自愿捐款近100万元,为全县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了交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是严把“四个关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乡道路铺装由县养路段任业主,实行捆绑招标,分路实施,并在质量监理上严把“四个关口”,即:严把挂联领导关,逗硬落实管工程必须管质量的一岗双责制度,由县乡挂联领导全面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管;严把质量监理关,质量监理公司全权负责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严把施工队伍自检关,通过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把群众监督关,组织群众代表到乡村公路建设工地担任义务质量监督员,对原材料、混凝土及沙浆标号、路基基础、挡墙断面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有效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六是落实“五有”机制,加强道路日常管护。农村税费改革后,公路失养、怠养现象突出。我县按照“开工一条、建成一条、管好一条”的要求,积极探索以“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具、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乡道公路管护“五有”机制。各乡镇在“五有”模式的基础上,实行“三禁止、五约定”(即: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和履带式挖掘机驶入公路;禁止在公路两侧3米以内乱修乱建、乱挖沟引水;禁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码占道;定人员,定经费,定责任,定检查,定奖惩)管护机制,改善道路状况,增加安全措施,提高通行能力。存在的问题
我县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理条件恶劣,区位劣势明显,发展基础脆弱,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交通建设依然面临极大困难和问题。
一是公路总量小,道路未联网。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虽然达到了3000多公里,但其通达密度深度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与新农村建设和老百姓的需求相比,相差甚远。在村通工程实施中,往往是各接各的线、各修各的路,只顾通村、不图联网,从而造成公路覆盖率低,受益人口较少,公路网络未形成。
二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现有的农村公路中,大多属90年代民工建勤性质建设,其技术标准低,抗灾害能力弱,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导致公路时通时阻,通而不畅。
三是桥梁涵洞缺,配套设施差。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县大多数地方属高寒山区,沟壑纵横,乡村公路一般都要爬山过河。在农村公路项目实施中,以河代桥、有路无桥,缺桥少涵现象十分突出,沿线交通设施、路桥项目不配套,严重影响农村公路使用的综合效益。
四是养护资金乏,管护难度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缺乏,导致养护工作难落实,公路缺养脱养,长期失修现象严重。
五是被撤乡镇多,项目安排少。2005年撤片区并乡镇时,我县有25个被乡镇撤并,当时向老百姓宣传“项目将优先安排”,但实际上撤并乡未立项一条通乡水泥路,严重了影响当地发展,制约了老百姓出行。
几点建议
一要强化目标考核,明确建管职责。成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技术指导和宣传监督。严格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省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
[2006]2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层层落实县、乡、村农村公路建管职责。县委、政府要坚持把解决农村“行路难”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与乡镇和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专项督查和定期通报,逗硬月检季评年考核,兑现奖惩。二要严格技术标准,保证建设质量。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到“一乡(镇)一图一册”。坚持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逗硬执行施工进度和资金使用公示制、开工审批和竣工验收制,从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坚决杜绝 “豆腐渣”工程出现。
三要拓宽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继续采取“项目支持、政府补助、乡村自筹、社会捐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交通专项补助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县财政每年要坚持拿出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大力推行换工互助、任务包干、责任到户,发动群众筹资投劳;争取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业主及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工作人员无偿捐资,支援南江建设。四要完善建管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各乡镇和村社将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和完善以“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具、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路建管养机制,保证管护到位,全面提高路面等级和通行能力。五要加强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尽量利用旧路,随坡就弯,就地取材,避免大挖大填,大拆大迁,确定合理线路走向,保护好森林、植被、河流和有限耕地农田,实现做到协调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委办公室)
第二篇:公路建设“人性化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全国公路生态保护暨绿化工作现场经验
会
交
流
材
料
蜀
道
逶
迤
蜀
山
青
——*******公路建设“人性化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玉带”落川中,蜀道谱新篇。*******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公路(支线)的一段,也是四川省第一条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重点建设项目。*******公路全长215.45公里,于
1999
年
月正式动工,2002年12月建成通车。
*******公路气势宏伟,景观自然,生态和谐,体现人性,贯注服务,形成特色。建设者无不以其一流的质量、一流的设施而自豪,道路使用者无不对其环境优雅、景观丰富、行驶赏心悦目、乘车心旷神怡而赞叹。广大司乘人员称赞*******“车行似风,风景如画”。新闻记者形容“生态高速天人合一,绿色长廊舒适到家”。亚洲开发银行高度评价“建设人性化高速公路”的理念,极力推崇*******“设计人性化、建设生态化、投入经济化、服务舒适化”的建设经验,把*******公路树为亚行大陆贷款项目样板工程,并于2002年召开了*******公路建设经验研讨会。2003年亚洲开发银行官员和执行董事团先后考察了*******公路。亚行副行长约瑟夫.埃肯博格先生认为,“*******公路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条优秀的高速公路媲美,是世界上不多见的一流的高速公路”。亚行执行董事团认为*******“是一条具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的高速公路”。与此同时,*******公路项目也赢得了国家水利部的赞誉,被命名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是四川省唯一入选的公路建设工程,也是全国五个水土保持示范公路项目之一。
一、建设“人性化高速公路”的初衷
*******公路横贯川中,连接川东,辐射川北,全长215.45公里,总投资63.6187亿元。线路起于成都市十里店,由西向东,通过成都平原到龙泉山脉,穿过遂宁的山岭重丘区,最后到达南充。*******穿越成都、德阳、遂宁、南充四个行政区,人口约2500万,其中大多数为农村贫困人口。公路沿线主要是馒头状、脊状丘陵,以页岩砂岩、紫色土和黄壤为主,土层瘠薄。除极少数的用材林、经济林外,只有少数的残次林和疏、幼林。有限的森林历史上也曾遭过度砍伐,加之农业耕作仍是顺坡种植,既无地埂,也无背沟,水土流失严重。废弃土石和生活垃圾往往直接倾倒于山坡、河边和沟道中,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在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四川建设资金短缺的条件下,如何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怎样建好高速公路,使建设和环保“双赢”,是*******公路建设者曾反复思考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大多采用“逢山开路、炸山取石”的做法,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一般认为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不可兼得。为解决建设与环保的矛盾,我们吸取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必须在建设公路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的承载能力,考虑建设资金的承受能力,把*******公路建设成“人性化工程”。不仅要把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要通过*******公路的建设改善周边的环境与生态,让*******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统一。
二、“人性化高速公路”的内涵
为探索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公路建设者树立大环保的观念,提出了“建设人性化高速公路”的理念。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现公路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让公路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所谓的“人性化高速公路”就是以满足公路使用者(司乘人员、沿线民众等)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和方便使用者为目标,舒适、温馨又富有人情味的高速公路。“建设人性化高速公路”要求公路建设者在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中,树立“大环保”的观念,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宗旨,把项目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民众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和环境的协调,由体现修建者的意愿转变到满足民众的需求,由方便管理者转变为方便使用者,由要用路者服从自己的管理需要转变到自身主动服从社会和道路使用者的需要,让民众在道路使用的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喜悦,让司乘人员、沿线民众感到高速公路是符合他们需求的、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设施、到位的服务。
*******公路建设者按照“安全、舒适、美观、生态”的建设方针,提出了“建设人性化高速公路”的理念,“设计人性化、建设生态化、投入经济化、服务舒适化”,达到了“投入合算、建设合度、使用合意”的目标。借鉴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成功的经验,根据*******公路的工程特点,我们从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宗旨出发,*******公路,无论是建设质量,还是工程造价,无论是道路的人性化,还是交通的舒适度,总有它的宜人之法。
三、打造“人性化高速公路”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打造“人性化高速公路”必须把“大环保”和服务的观念贯穿始终。为把*******建设成为“投入合算、建设合度、使用合意”的人性化工程,*******建设者提出“四化”的作法——设计人性化,建设生态化,投入经济化,服务舒适化。
(一)设计:人性化
*******公路设计的总原则是:“平纵协调、适应地形、填挖平衡、有利环保、注重人性”。成南公司作为业主,要求设计单位注重人性化设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更致力人性化建设,不是让公路成为主体凌驾于周边的环境之上,而是让公路与自然、地貌、地形、地物相适应,使工程最大限度地融入整体环境之中。
提前介入工程设计,建设中充分体现业主建设意图。*******公路建设者从项目初期即参与设计,开工前,在公路沿线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倾听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意见。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更,逐步完善,使公路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我们把路面两侧路缘石取消,变为绿化土路肩,喷播草籽种植毛叶丁香和紫薇,既节省了资金又美化了路容。在挖方地段适当取消波形护拦,改梯形边沟为矩形边沟并加设盖板,加大了挖方段路面有效使用宽度,既使高速公路更宽敞、舒适、安全,又消除了司乘人员与绿化边坡的距离感,使人觉得与大自然更亲近。
路线布设、设施布局,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为了减少公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和保护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我们对工程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和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路线布设时,避开了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镇、中国“第五大发明”——竹筒井和《三国志》作者陈寿读书治学的万卷楼等文物区,避开了居民密集区,满足了文物保护和居民生活的要求。但公路线路距离文物旅游区和居民生活区又不太远,既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又促进当地的旅游。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意愿,设人行天桥142座,通道456座,涵洞982道,为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沿线水系发达,我们对排水工程进行周密的设置。*******横跨沱江、涪江和嘉陵江等江河,排水工程设置是否妥善,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在工程设计中我们考虑了足够的集水井,修筑纵向和横向排水设施
(边沟),以保证路两侧排水的畅通和快捷。
结合*******地形、地质、环境和运输条件等,设计时尽量考虑土石方的平衡,减少取、弃土场的使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是不能完全避免挖填方的。为节约和保护耕地,原则上取、弃土场不选在良田好地。取土场一般选择在坡前岗地、旱地,弃土场也避免在堰塘、河流附近。全线设置78个专门弃土场分别进行堆放。施工单位不得向江河、水库和弃土场以外的沟渠倾倒弃土。弃土场表面用机械耕挖、碾压、细化后用原堆放的营养土或腐植土覆盖,使之能耕种农作物或种植苗木和花草,同时四周码砌片块石保证土石不至流失,四周及上游修砌截水沟或排水沟,使弃土场免受水流冲蚀。施工结束时及时清理、松土、整平,恢复原有植被,或造田还耕。
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体现自然本色。工程设计时要求坡面坡度减缓,凡边坡高超过
8m
均设1.5-2m的平台。根据沿线生态特点,确定了立体绿化方案。在不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局部开凿种植穴(槽),栽植檗荔、爬山虎、白花油麻藤、络石、葛藤、地瓜藤等藤本植物,并在石缝处喷播蕨类植物。这样,既防止坡面风化,绿化美化坡面,又减少施工作业的痕迹,降低噪音污染和光污染,使之回归天然。在公路沿线居民点设置隔音绿篱、轻型隔音墙及铺筑SMA和SUPERPAVE路面,进一步降低噪音污染,从而,既保护当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又尽量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二)建设:生态化
1、环境的生态与环保
建设人性化工程,必须关心百姓的利益,真正做到“修一条路,树一座碑”。为了保护公路沿线居民的利益,必须把工程施工对沿线百姓和其他行业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施工前我们将环境保护相关措施写入合同,并且费用列入专项资金,使保护环境成为施工单位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专门聘请了专业的环境检测队伍,在全线设点进行水质、噪音监控,要求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的同时进行环保监理,督促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在空气、噪音、防尘、水保等方面全面落实。开挖时严禁一次性使用大量的炸药,避免引起土石松动,影响边坡稳定。为避免水土流失,使雨水在沉砂池中流速减缓泥沙下沉,在有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全线设390个沉淀池。要求承包人施工中做到路面湿不起泥,干不扬尘。
建设过程中,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和沿途乡镇,定期走访当地协调办,及时了解施工存在的问题,维护农民兄弟的权益。南充市嘉陵区的双江水库,能灌溉3400亩良田,位于*******公路K178+600
处10米开外。如按原设计的一般土石方工程进行常规爆破,可能对水库坝堤造成冲击。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影响3400亩良田的灌溉及其收成。考虑到农民群众的利益,我们专门请西南交通大学岩土研究中心的专家另作专案,花费180万余元将常规爆破改为控制爆破,确保万无一失。
当施工与老百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照顾老百姓的利益。公路工程施工一定程度上打乱沿线水系原有秩序,为了恢复和理顺水系,我们确定了“恢复、接顺、提高”的原则,一方面,搭建临时水管、渡槽,保证农业用水。另一方面,责成施工单位边主体施工边恢复。在恢复的同时,全部进行接顺。原来的水系全为土沟,机耕道均是泥泞土路。我们将原来的线外土沟变为浆砌水沟,泥泞土路变为沥青表处或水泥砼路面。全线改成浆砌片石或条石共6547米,增设沉砂池59个。恢复后,其服务功能比原来提高,农民兄弟无不拍手称颂。金杯银杯,百姓的口碑!
2、工程的生态与环保
在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建设高速公路,为了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使建设和环保“双赢”,成南公司大胆突破、勇于创新,走环保之路,建绿色走廊,把原设计“边坡块石硬性防护”改成“绿色生态立体柔性防护”,并且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时完工。
(1)生态防护的思路与原则
按照“安全、经济、美观、生态”的目标,成南公司决定采用由乔、灌、草、藤本植物为一体的立体绿化防护措施对沿线边坡进行综合处治,全线实施生态覆盖,不留“刀凿斧削”之痕。*******全线绿化面积达11001亩,不仅达到稳定边坡、全面绿化、美化环境、控制投资的良好效果,而且公路线内绿化形成良好的公路景观和路界生态系统,改善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如司乘人员所说,“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
*******公路的生态防护工程,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
一是品种本地,适应生态。
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常用的边坡绿化方式以植草为主,且以进口草籽为主。虽然成本不高,但使用范围有限而且养护费用高,在较高的土质贫瘠的山坡上难以养护,极易衰退或死亡。西部高速公路的边坡贫瘠,高而陡,保水保肥性差,养护线路长,必须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今后的管护成本。*******公路在草种、树种及藤本植物的品种选择方面,注重本地化,抗干旱、耐瘠薄、防病虫、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是必选,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更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绿化方式从“低投入高养护”型转为“低投入低养护”型。*******所选择的植物品种在抗旱抗寒、耐瘠薄、防病虫、抗冲刷、耐粗放管理方面表现出色。二是立体绿化,综合互补。
天然植被一般都是乔、灌、草混生的。*******公路采用将草种和小灌木树种进行混播,乔、灌、草、藤、花高低结合,立体绿化,综合互补。通过植草提供初期植被,通过混植的灌木生长和栽植的乔灌木提供中、长期植被,从而达到“还林于山”的生态防护目的。三是注重和谐,自然协调。
国内有的高速公路进行绿化借鉴园林绿化的设计,往往注重植物造型和各种名贵树种点缀相结合,植物的花色品种繁多,偏重于景观的优美。修高速公路不是修城市街道。高速公路的生态防护,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和谐,讲求效益。*******公路在注重景观的同时,以粗犷、实用来选型,植物种类的选择,既不单一,也不过繁,绿化植物不是突兀于周边的环境,而是与自然、地貌、地形、地物相适应、相协调,植物和高速公路都融入整体环境之中。青山绿树,花香天蓝,优美的高速公路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四是动态设计,与时俱进。
由于挖方边坡地质情况的勘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深挖路堑边坡地质更具有多变性,开挖后的地质实况往往与设计不同。因此,边坡生态防护的方案也必须随着开挖后出现的地质情况而不断调整和修改,有的地方还需采用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五是先行试验,然后推广。
各种防护方案应先做试验段,以试验段总结的成功经验来指导大规模的施工。成南公司于2000年9月-12月邀请了三家国内有经验的绿化施工单位在*******E5合同段进行各种生态防护方案试验。2001年1月16日成南公司邀请全国的草坪专家和农业大学的教授在施工现场进行了技术方案评审,同年2-4月又在施工现场进行不断总结和完善,直到5月才在全线进行全面推广。目前,全线草、灌、乔木及藤本植物长势良好,完全起到了迅速恢复自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稳定边坡的最佳效果。(2)生态防护的方案与应用
生态工程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防护方案。通过对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及各种生态防护方案的修改,根据不同地质、坡比,*******灵活采用了平面网植草,三维网植草,预制安装砼网格回填客土植草,栽植藤本植物,喷有机质砼植草与栽植(或播种)乔灌木融为一体的边坡防护与绿化相结合的综合处治新技术。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了多种方案,灵活选用:
方案1:挂CE131型平面网植草
此方案为在成型的边坡上开槽,挂平面网,用锚杆和锚钉固定,再喷播草种、栽植乔灌木。该方案适用于坡比为1:0.5-1:0.75的土质、泥岩、页岩边坡。
方案2:挂EM3型三维植被网植草
此方案适用于坡比不陡于1:0.75—1:1的页岩或泥岩边坡,陡于此坡比选用该方案施工较困难,成功率低,需选用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方案防护。此方案对坡面平整度的要求较高,对于岩层成块状、本身为破碎致使刷坡后存在坡穴,须先行亏坡修补,修补后坡面平整度达到5—8cm/2m2方能挂网。
以上两种方案由于施工简便、效果好,造价低,适应*******绝大多数地质状况和坡比,所以采用较多,占*******全线边坡防护的80%以上。
方案3:预制安装砼网格回填客土植草栽植乔灌木
此方案为在已成型边坡上安砌砼预制网格再在网格中回填营养土,挂网喷播草种,种植乔灌木,该方案适用于边坡比为1:0.3-1:0.5的页岩、泥岩和砂页岩互层边坡。
方案4:钢网锚固喷浆植草(TBS)及栽植乔灌木
此方案为在已成边坡上挂镀锌铁丝网,喷射厚层基材(TBS技术),适用于浅层易滑坡面、深表层易滑坡面、陡立凹凸不平坡面及各种坚性岩石坡面等。*******只作了四段试验段,面积约4万平方米,目前看效果较好,但该方案造价较高。
方案5:砂岩边坡栽植藤本植物
*******公路沿线地质构造为砂岩的路堑边坡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这种坡面由于地质结构稳定,设计时坡比要求一般在1:0.3~1:0.5之间。坡体是稳定了,但给人们的视觉是灰蒙蒙怪石一片,与“绿色走廊”目标不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多次邀请道桥和园林专家踏勘现场。经多次论证,最后定为:在不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局部开凿种植穴(槽),栽植藤本植物,并在石缝处喷播蕨类植物,利用藤本植物的茎、蔓、叶、及其吸附功能,来绿化美化坡面,防止被进一步风化,在缝角大于45°时需用5号砂浆补缝。根据沿线乡土植物分布情况,选用檗荔、爬山虎、白花油麻藤、络石、葛藤、地瓜藤6种藤本类植物。
方案6:直接喷播或开浅槽喷植
此方案主要用于边坡较矮、坡比较缓的土质及页岩边坡,即修整后直接喷播草种或开浅槽后直接喷播草种。该方案造价低,在边坡较低的土质和泥岩边坡防护中效果较好。
*******公路对各方案的设计图、施工工艺、草种配方、乔灌木的选择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保证了防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投入:经济化
在西部建设高速公路必须考虑资金的承受能力,做到投入经济。*******公路进行生态防护工程,用原硬性防护的钱,作“绿色生态柔性立体防护”的事,“改方案、不添钱”,做到了投入经济性。*******原设计的硬性防护成本约为每平方米65元,现生态防护成本约为45
元。在相同的总费用下,增加了1/4的防护面积。我们主要注意把握两点:
首先,讲究防护规模布局,降低成本。生态防护是一种绿色植被工程,带有生命,因此,刚开始种植时对苗木的规格要求不宜过高,不能片面强调规格和档次,否则费用增加较大。但在设计的规模和布局上一定要合理,总体考虑,同时在选用树种、草种上一定要考虑适应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和今后养护的成本,这样才能达到既节约资金,又达到生态防护的目的。如紫薇胸径2-3cm市场价为12-15元/株,胸径3-5cm市场价为35-65元/株,胸径5-7cm市场价为65-80元/株,但胸径在2-5cm的紫薇生长最快,所以我们就选择胸径在2-3cm的紫薇,只要经过1-2年生长就能达到理想效果。对其它灌、乔木,我们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种植时选择的规格大小是否适当,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注意计量支付方法,控制费用。生态防护是用带生命的植被进行防护,植物的长势有一个过程,但在工作上又需要考虑劳动的重复性,因此*******在计量支付上采取了一次计量,但又根据草、灌、乔木及藤本植物生长的过程、成活率实际采用了分期支付的原则进行控制,这样,既减少重复的劳动,又控制了费用的支付。
(四)服务:舒适化
高速公路的修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大众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公路建成后,老百姓信赖*******、享受*******,人民大众走得安全、走得舒适、走得高兴。
1、质量一流,安全快捷。*******公路路基稳定,强度均匀,线型优美,设施现代,柔性路面加柔性防护,行驶在*******上让人觉得安全快捷,真是“朝辞锦城彩云间,千里高速一日还”!
2、线型舒顺,路面平整,视野良好,行车舒适。*******路面平整度均方差达到0.72mm,远小于规范要求,为目前我国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较高水平。
3、环境优雅、生态和谐、景观丰富,行驶赏心悦目、乘车心旷神怡,是一条真正的生态高速公路。在不久的未来还将成为森林高速路。*******公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在公路界内遍植花草树木,并且乔、灌、草、藤植物结合,注意改善环境,形成自然风光,丰富公路景观,做到远近结合、高低互补、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色彩斑斓、景观丰富,体现了“春日闻鸟鸣,秋天有花香,四季树青葱,一年草常绿”的思想。
4、机电工程三系统(监控、通信、收费)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一步到位,技术先进、服务到位。监控中心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集监控、收费、通信于一体的现代化的交通控制中心。沿途的可变电子情报板随时为行车者提供方向、路况、气象信息等。沿线的标志牌采用了反光性能最好的钻石级反光膜,提高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指数。
5、监控中心、收费站房建筑新颖独特、典雅大方,富有现代气息。成都收费站造型新颖独特,好似蓝鲸跃海面,又象雄鹰翱蓝天。*******公路的成都收费站区(含服务区和办公区),气势宏伟,环境优雅。*******匝道收费站房也好似欧洲别墅搬到了中国的乡间村落。
6、勇于创新,敢于人先,解决多项施工难题,为交通的舒适性提供了先决条件。*******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成功实现多项四川第一:首次大规模铺筑SMA-13的实体工程,首次铺筑3cm厚的SMA-10薄层抗滑表层,首次铺筑Superpave-12.5抗滑表层的实体工程,首次使用PG76-22高性能的改性沥青铺筑抗滑表层,首次使用微表处技术铺筑桥面下封层。首次采用短期、长期老化的方法对抗剥弱剂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首次利用旋转粘度剂测定的粘温曲线来控制压实温度。新仪器的引进、新的检测技术的采用,为控制质量提供了数据支撑,减少了评价的不确定性,从而,保证了*******的路面质量,为行车舒适提供了条件。
“蜀道逶迤蜀山青,玉带飘逸生态情”。*******公路如玉带般蜿蜒奔行于山野之间,和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建设者积极探索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着“安全、舒适、美观、生态”的总原则,努力打造“建设人性化高速公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宗旨,“设计个性化、建设生态化、投入经济化、服务舒适化”,达到了“投入合算、建设合度、使用合意”的目标。*******公路“人性化工程”的理念和作法,为解决公路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更为高速公路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树立了一个典范。
第三篇: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与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应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原则,加快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从而实现“五个明显”目标,即质量意识明显提高,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大大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为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
我们通过认真对我市自农村公路建设以来的建设成果,全面分析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状况,准确评价建设质量总体水平,发现了其中存在的质量、管理、养护问题,并认真剖析问题导致的主要原因。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以乡、村道水泥砼路面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一、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
1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施工单位良莠不齐:由于目前我市农村公路绝大部分的实施主体还是乡镇,又比较分散、建设规模小,一些实力、质量意识强的施工单位不愿意进来;所以大部分招标进来的施工单位都是些小单位,质量意识不强,这对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当中也比较难以管理,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
1.2配合比设计不规范:应根据水泥砼路面的施工规范、施工材料等做好施工配合比设计,使粗、细集料、水泥,水的用量达到最佳,且规范还要求水泥的标号最低不低于42.5级,用量约为300~350kg/m3;而有的施工单位在配合比设计时就没有认真的重视,在设计时就使用32.5级水泥或减少水泥用量来降低成本,或增加细集料的用量以便于方便施工;另外还有就是在设计时用抗压强度来代替抗弯拉强度。
1.3施工时配合比执行不严肃:在水泥砼路面施工时,很多施工单位使用的还是自落滚筒式搅拌机,没法进行电子计量,在施工时水泥、石子、砂、水的用量的随意性很大,拌合时间得不到保证,不能正真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有的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可能还会出现故意偷工减料的现象,这样的砼质量就不能保证,检查时出现离散性较大也很能说明此问题。
1.4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由于施工单位实力及质量意识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时发现很多施工不规范的情况;如:①在模板立好后,不能对基层进行很好的检查,基层不平整,厚度有厚有薄,模板宽度总是少那么一点点;②为节省砼的用量,施工前在基层上先布一层石子来代替厚度,其实有时取芯看底部有不密实的情况并不是由于振捣不密实引起的,而是因为布石子造成的;③振捣时间不够、漏振、振捣设备数量不足,在施工时一般情况下砼过来的速度都是比较快的,有时在来不及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现象或就振边缘不振中间;有的甚至用平板振捣器而没有插入式振捣棒,这样也势必会造成下部不密实的情况;④为了能更好的收面,表层砼就喜欢用砂浆或加大细集料的用量,这样就会造成表层起砂露骨等现象,有的由于上下砼的收缩不一样还会造成表层的开裂现象。
1.5切缝和养生不规范:水泥砼路面的切缝时间应根据气温而定,一般要掌握在切缝不啃边掉角的情况下越早越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人、电和切缝设备等问题造成切缝不及时,致使水泥板出现不规则的早期裂缝;养生一般要求在封闭交通的情况下覆盖洒水或洒养护剂,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就是养生不到位,主要有覆盖养生时间不够,覆盖材料干燥时没人及时的补充水分,开放交通时间过早。
1.6附属设施跟不上:现在的附属设施培土很多地方都是等冬天老百姓有时间时才实施,甚至路施工完成几年后也不实施,有的虽然已实施,但实施得很不到位,宽度、高度、密实性不够的项目很多;绿化好多都是依赖原有绿化,新绿化不多,新绿化的平时管理也不到位,死亡、枯萎、损坏也很多。
2、提高施工质量的措施
根据所分析目前水泥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多数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的质量意识和主观思想不重视造成的,例如:配合比设计和执行问题、水灰比问题、切缝和养生问题等,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或提高管理水平来减少或避免,在此,通过近几年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经验对提高施工质量进行分析。
2.1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水平:目前由于大部分农村公路的实施主体是乡镇,农村公路又是面广量大,交通部门的人员又很少,主要还是依靠乡镇来进行管理,但乡镇人员都还不是专业出身,对工程质量并不是太懂;所以就要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把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要教给他们,其实工程质量控制并不是很复杂的东西,关键是把人管好很多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2.2发挥监理的作用:农村公路其实都是有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的,但可能更施工单位一样,好的监理单位不愿意进来,监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主要还是靠施工单位自身素质;所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一些实力强信誉好的监理单位,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就要把对人员及素质的要求很明确,当然要在监理费要综合考虑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就可以狠抓监理,把施工质量作为对监理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标。
2.3加强配合比的控制:施工单位的配合比申报后监理单位和交通部门的试验室一定要严格的验证,对一旦确定的配合比要严格执行,施工单位中途材料有变化时要重新配合比设计,否则不得继续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配合比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对任何一种用料进行调整。
2.4拌和设备:优先采用具有自动称量、电脑控制的间歇强制式拌和机,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明确;对于一些实在不能采用强制式拌和机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全过程进行监督,对砂、石的用量可以事先要小推车划好刻度,施工时严格执行,经常性检查塌落度,对用量不按比例或塌落度不符合要求的砼应坚决作为废料进行处理,不得要到工程上。
2.5加强施工前和过程中的控制:在施工前针对1.4中所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进行检查,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整改不到位的情况不能同意进行浇筑;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人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督,出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如出现问题较大或现场不听指挥的应停止施工,并叫施工单位及时上报整改措施,检查到位后方可进行继续施工。
2.6及时切缝和养生:切缝应该在施工前就应检查施工单位的切缝设备和电源情况能不能满足及时切缝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砼就不能浇筑,浇筑完成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要求施工进行切缝,不能出现切缝不及时而导致砼路面自行裂缝情况;另外在切缝完成后要及时的进行灌缝,在切缝刚刚完成后切缝还可以省掉洗缝这一环节;养生应在砼终凝结束后及时的进行,平常要随时进行检查,且养生时间要根据当时温度要达到一定的时间,在养生时间内还要注意一定不能开放交通,避免在强度没到的情况下车辆通行对路面造成损坏。
2.7及时完善附属设施:首先要提高附属设施对砼路面使用影响的意识,培土绿化对路面使用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培土绿化可以很好的防止雨水对路基的冲刷,防止雨水进入到路基,一旦雨水进入到路基路面就会很快发生病害,路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另外培土绿化也是对行车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经常会有由于没有培土发生车辆侧翻的事故;所以在路面施工完成后要及时的组织人员完善附属设施,平时也要有抓人对附属设施进行管理和养护,这个工作可以和路面养护一起来完成。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公路里程数的剧增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机制不健全缺乏活力、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不仅影响车辆通行,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故广大人们群众热切盼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政策,以解决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问题。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问题,必须要用有效的措施来实施,加强公路养护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公路养护。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中普遍人们的爱路护路意识不强,管理和养护机制不健全和养护技术较差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养护措施:
(1)各级政府不仅要树立自己的养护意识,还要树立起广大农民百姓的养护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
(2)各乡镇、村可以成立当地专业养护小组,并组织当地百姓进行养护技术的专业培训,提高养护技术;
(3)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国家应根据路的养护实际需要,如路面类型、路面宽度、交通量、所在地区的经济条件、道路使用年限等来确定养护资金,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按公路等级模式确定养护资金;
(4)坚持“村民自养”原则,根据道路用途安排养护人员,一般过村路可以采用个人承包养护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养护成本,还可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
(5)政府领导还可以开展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活动,实行养护质量奖罚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6)各镇农路办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养护”的原则,全面负责其辖区内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并协助路政部门做好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防治发生破坏道路的现象发生。
(7)建立并完善养护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调到养护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养护管理再上新水平。
(8)拓宽养护资金渠道,养护经费实行上级补助与地方自筹的方法筹集,地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要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及乡镇财政预算;同时可以采用村民“一事一议”及沿线受益单位资助、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拍卖道路沿线林木承租权等方法筹措。
(9)制定科学的养护人才吸收、培养和管理机制,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质量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结语
农村公路是一项惠民工程,其建设质量事关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事关农村公路投资效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农村公路施工一定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加大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力度,以确保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农村公路建设等级低、资金匮乏,但不等于可以质量差、寿命短,更应利用有限的资金尽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使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同时我们要坚持“建养并重、有建必养”的原则,以强化责任,健全体系,落实资金为重点,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范化、正常化、科学化,使农村公路真正达到“畅、洁、绿、美、安、优”,农村公路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四篇: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田友明
〔内容摘要〕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本文从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公路管理建议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公路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一、基本情况
至2010年底六盘水市农村公路10818公里(六枝2126公里、盘县5122公里、水城3259公里、钟山311公里),其中县道1996公里、乡道2388公里、村道6385公里,专用公路50公里。公路总里程11606公里(含高速公路6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721公里),公路密度1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81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油路水泥路1394公里,村油路水泥路124公里,通乡油路除盘县普古、水城龙场、营盘三个乡正在进行通乡油路工程收尾外,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12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20户以上的村寨80%以上以通车,26%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主体,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县乡道改造和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通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实施,县交通运输局作计划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公路管理所主要承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负责县乡油路养护、管理、大中修工程、水毁预防控制恢复工程;县乡泥路及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养护管理,县交通运输局及公路管理所负责计划管理及技术指导。管理养护资金,省级按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全年约2300万元切块下达,主要用于县乡油路大中修、水毁、安保工程补助;市财政承担县乡油路9000—10000元/年公里的小修保养费,2010年850万元,费用随里程增加而增加,并配套10万元/公里的县乡油路大修工程费,每年约400万元;县财政承担县乡泥路,村公路小修保养费,县乡泥路3000—6000元/年公里,村公路600元/年公里(村公路小修保养费省从切块资金中补助500元/年公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公路建设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加大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专业建设人才极为紧缺,有经验、懂技术从事农村公路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就更少,加之征地拆迁,炸药等重要物资的协调力度困难加大,项目建设机制体制的制约,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慢、投资超概,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现象,使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不能有效控制,其问题的根源是:
1、投资。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国家补助引导、市县政府配套建设,受国家政策投向的制约,在一个省内补助标准是一致的,以六盘水和黔东南为例,由于六盘水是能源原材料城市,很多公路要承担运煤功能,相应投资就高,而黔东南的公路主要是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本没有重载车辆通行,投资就低。国家补助标准为通乡油路40万元/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5万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量大,地方配套困难,主要靠贷款解决,建设资金需求与地方配套不足的矛盾突出。为了适应国家的投资政策,争取国家资金补助,在地方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低标准建设,对于以运煤为主的原材料重载运输线路,效果十分有限,很多有运煤功能的通乡油路由于地方配套不能到位,不能按重载标准建设,不能达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2、招投标。按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工程投资超200万元,施工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进行选择,通乡油路一般每公里造价在70万元以上,即超过三公里的通乡油路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招投标。从2004年通乡油路实施以来,由于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多、施工条件较好、利润较高,资质等级高、有信用的施工单位特别是省内的专业施工企业不愿承担农村公路的施工任务,而通过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选择进场的大部分为没有专业技术管理和组织能力,借用资质投标,临时组织农民施工的施工队伍,形成“一流队伍投标、二流队伍进场、农民组织施工”的现状,使本来单价就低的工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浪费。公路施工,看似简单,“挖高填低压实”,其实对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很多挂靠投标的施工队伍其设备和资金实力可能不是主要问题,而高水平、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工程成败的决定因素,挂靠的施工队伍难于具备这个条件,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很难履行合同义务。
3、质量保证体系。公路项目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首先是企业自检,施工企业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是社会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条件相对较差,高水平、有能力的监理人员不会到农村公路实施现场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履行监理职责。第三是业主管理,针对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不合理的情况下,对业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相应地提高了要求,而业主管理工作由于任务重,人员少,且大量的精力用于征地拆迁、炸药使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因此在业主管理方面也有不到位的问题。第四是政府监督,质量监督机构主要监督方式:项目前期工作参与论证,实施过程中的巡查,完工后的检测验收。由于项目多,涉及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实施有效监督。
4、建设环境。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乡镇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要求的公益设施,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征地拆迁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对公路施工企业利润高的认识误区以及相关部门服务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服务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困难,料场、供电、炸材审批程序复杂,使用成本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成为制约工期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业主未满足施工合同条件,违约的主要表现。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1、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重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矛盾。乡镇机构改革前,各乡镇基本设有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县乡公路的协调管理工作,责任落实相对到位,机构改革后,交管站取消,有的乡镇明确专人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有的乡镇是兼职管理人员。农村公路养护未纳入目标考核,认识不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属“应付式”养护,只有路断才有人管,有限的养护资金不能完全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形成“小坑不补,大坑无钱补”的恶性循环。
2、养护资金。按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规定,市级财政承担县、乡油路养护资金9000—10000元/年公里,约900万元/年,全部到位,县级财政承担县乡泥路及村公路养护资金,县泥路6000元/年公里,乡泥路3000元/年公里,村油路5000元/年公里,村泥路配套600元/年公里(省补助500元/年公里),按照标准,六枝290万元/年,盘县756万元/年,水城480万元/年,钟山50万元/年,部分县区不能完全到位。
3、公路管理。主要是维护路产路权的路政巡查和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保障公路避免侵占及正常使用,路政巡查中,路政人员少,主要对重要县乡道路进行巡查,巡查的频率和巡查面小,且有执法权,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执法效益低,乡村公路基本无力顾及,主要由乡镇来管理,随意侵占公路,乱搭乱建,利用公路堆放物品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危及公路的安全畅通。在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中,车主受利益驱使,抵制执法,按交通运输部规定,55吨以上车辆严禁上路行驶,而运煤车辆多在60—80吨,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只能承受40吨的荷载标准,设计标准与实际荷载存在很大的差距,使设计正常使用年限6—8年的油路只能使用3—4年就需大修,大修的造价约60—70万元,超载产生的运输效益远远低于公路建设投入的成本效益,同时公路建设需占用钢材、水泥、沥青等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超载直接导致投资效益低和社会资源浪费。
三、对策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
1、努力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单价投资高,资金总量需求大,单靠地方财力投入,很难保证建设需求,必须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补助范围,按要求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尽量减少地方自主项目的建设,减少地方筹资压力。
2、以项目规划为基础,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项目规划,市级做好县道、县级做好乡道、乡镇做好村道的规划,尤其是村道的规划,在乡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村公路未进行全面规划,由于国家下达计划规模较大,很多乡镇临时拼凑项目,难免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应按照“质量+进度=效益”的建设原则,一手抓加快速度、一手抓质量求效益;全面落实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责任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探索乡村“义务监督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发挥业主管理关键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业主的奖惩力度;对项目资金,技术质量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关工程。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一条,达
标一条,确保合格率,提高优良率。
3、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机制,保证投资效益。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可利用公路专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力量、施工组织经验、机械设备等优势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施工,在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对质量、进度、投资、安全责任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让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效益,同时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公路部门为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也有义务完成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质量意识较强,能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4、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认真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征地拆迁,爆炸物品使用等问题;制定标准适当、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维护补偿标准的严肃性,保证补偿公平合理。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坚持建、管、养并重,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的科学理念,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92号)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1、明确乡镇职责、机构。乡镇负责辖区内乡道泥路和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协助县公路管理部门开展路政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乡镇应通过内部编制调剂,设立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和建设。
2、完善考核体系。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相应下级政府的目标考核,明确养护目标。市人民政府负责督促县人民政府及时配套到位日常养护资金;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对村民委员会的目标考核。
3、严格执法。加大超限治理力度,把治理超载作为保障公路安全、合理使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发挥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2010-092010-09-25 10:13:42 • • 作者:高占生 来源:每日甘肃网
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寄宿生管理委员会,下设四个小组,即:住宿管理小组、就餐管理小 组、学习活动指导小组、学生接送小组。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每学期 一次全校性的养成教育主题讲座,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指导。
2007年秋季,学校布局调整,我校由中学改制成了寄宿制小学,面对小学生归 集后的安全保障、饮食起居、学习活动、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诸多问题和责任,我们围绕如何办好寄宿制小学,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一年多来不断进行实践探 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办学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
(一)坚持“三功能一主体”的办学模式:三功能,即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 展个性特长,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三种功能,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成浓缩的小社 会、开放的大课堂。一主体即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为学 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 共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目标。在运行模式上,我们整合了学区内各种教育资源,让三个系统与学校三种教育 功能相对应。三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每个系统都有专兼职师资队伍,实 现了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的整合。第一个系统:重视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整合了教育人力资源。通过优化组合,把那些学历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 中青年教师选拔到教育教学岗位上,让他们带班、带主课;把一些年龄比较大、学 历比较低、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安排到了生活指导教师岗位上,这样就优化了 一线教师结构,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整合了物力资源,大量装备了现 代教育技术设施,实现了“班班通”工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三是按照 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了全部课程,并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了英语课
和信息技术课;四是设立了教育教学质量单项奖,制定了评优树模、职称评定向教 学一线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 性。第二个系统:学生特长培养及健康娱乐活动的开展。一是充分发挥我校艺术课教师的特长,重视对学生的艺术特长培养,我们共成 立了写字、绘画、声乐、器乐、跳绳、象棋等14个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全员参加,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二是根据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相 对较长的特点
和信息技术课;四是设立了教育教学质量单项奖,制定了评优树模、职称评定向教学一线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个系统:学生特长培养及健康娱乐活动的开展。
一是充分发挥我校艺术课教师的特长,重视对学生的艺术特长培养,我们共成立了写字、绘画、声乐、器乐、跳绳、象棋等14个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全员参加,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二是根据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坚持了每天下午3:30至4:30的一小时室外锻炼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同娱乐,通过师生共同玩游戏,下象棋,玩跳绳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师生间的亲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既保证让学生学的轻松,玩的开心,又充分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从而实现了低龄儿童爱学校、爱老师、不想家的目标;三是坚持了每天下午放学时间段组织住校学生在教室定时观看少儿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活动,让学生知晓国家大事,从小知社会,丰富了学生生活;四是开展了“三小”活动,即“小小服务员”、“小小环保员”、“小小主持人”活动。“小小服务员”是指少先队在食堂餐厅开展的“今天我服务活动”,让学生收拾碗筷,擦桌子、做卫生,帮助小同学端饭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小小环保员”指由各班级负责,设立环保箱,由学生收集废纸、塑料瓶等,进行变卖,既保护了环境,又为班级创造了班费,也培养了学生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小小主持人”指从全校挑选出气质好、普通话水平较高且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主持人训练,让他们主持组织学校的大型活动。经由他们组织的文艺节目演出,主题演讲,升旗仪式,接待参观解说等大型活动,其效果和影响完全可以与老师组织相媲美。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第三个系统:是指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养成教育。
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寄宿生管理委员会,下设四个小组,即:住宿管理小组、就餐管理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小组、学生接送小组。
在学生住宿管理上,一是配备了4名宿舍生活指导教师,让他们分区域管理学生住宿;二是实行了“手拉手,大托小”计划,让高低年级同学结对子,大同学睡
上铺,小同学睡下铺,一方面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同学做小同学的哥哥姐姐,帮助小同学提开水、整理宿舍内务、叠被子、洗脸、梳头、督促洗脚、夜间带领小同学起夜上厕所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谐共处的意识,同时也缓解了住宿管理的压力;三是让那些年龄小、平时受父母溺爱、恋家、情绪较浓或有特异体质的学生与生活指导教师同睡一间宿舍,老师平常为他们讲故事、与他们拉家常、夜间为他们盖被子,使学生在学校也能得到家庭般温暖,又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四是坚持了每周“和谐文明宿舍”和“手拉手,大托小”计划优秀同学的评选活动,学期末进行表彰奖励,有效促进了学生住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就餐上,一是实行了高低年级错时放学,分时段就餐的办法,缓解了餐厅就餐的压力;二是开展了“小小服务员”和“服务班级”活动,让学生服务学生,轮留打扫餐厅卫生,“今天我服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三是建立了电子售饭系统,制定了饭谱,明码标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凭卡打饭,明白消费,坚持了每周一次的伙食改善制度;四是设立了加饭窗口,加饭加菜不加钱,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吃得饱,吃的好,同时养成了良好的节约习惯。五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律员会、少先大队文明监督岗的作用,让学生来维护就餐环境,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六是学校实行了食堂统一洗碗消毒的制度,为学生就餐提供了方便。
在学生的接送上,建立了接送小组每周星期五的放学和星期一早晨到校在校门口组织疏散制度,对于星期五放学家长未按时接走的学生,实行先由班主任交门卫人员登记托管,家长接走时电话告知班主任制度,保证了学生离校返家的安全。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养成教育主题讲座,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指导。二是实行了4个生活指导老师每学期每人1次的住宿生活知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优势,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少先大队文明监督岗,让学生参与从住宿就餐到日常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二、办学理念有了进一步创新。
作为寄宿制小学,我们的宗旨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努力把学校办得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具体做法是:一是以“共建文明和谐新校园”为目标,开展了“和谐团队”建设和“和谐班集体”建设。我们制定了“和谐团队”和“和谐班集体”评选条件。每周评选一次文明宿舍、和谐班集体和优秀服务班级,并在学校《校园周报》及时予以通报,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学校根据教师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的现状取消了学期末奖金评发制度,设立了“和谐团队”奖,以年级组、后勤组、行政组为单位,评选和谐团队,以激励教师和谐共事、和谐相处、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进了和谐新校园建设。二是奉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宗旨,广泛开展了“文明行动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的教育活动,学生从多个侧面多角度进行自我安全教育,做到了安全教育时时讲、时时抓,防患于未然。二是学校关心那些品质好,工作认真,为年轻教师作出榜样的老教师,主动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老教师发挥传帮代作用,并给予他们适当照顾,安排在适当岗位,建立了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慰问老教师和组织老教师活动制度,从多方面体现学校对老教师的尊重和关爱。现在我们学区内退教师少,大家在一起和谐相处,整个团队团结向上,气氛融洽。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坚持教育均衡、和谐、可持续发展。1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我们提出“实、细、严、活”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细化管理,落实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严治校,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规程;活化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氛围和环境。2是重视亲情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广大教师彻底摒弃冰冷、死板的看管模式,认识到对学生的体贴、关爱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和影响,让关爱和教化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得到家庭般温暖的同时,也从中受到教益。我们在学生就餐区,住宿区和活动区分别添置了部分座椅,供学生在活动和学习之余休息,虽是一些简单的设施,却也让学生能处处体味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3是坚持了每学期一次的大型“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懂得回报,并在日常生活中体味学校老师亲情般的关爱,从而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教育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谐
环境育人,好的教育环境可以锻炼人、影响人,对人的一生成长都有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一是重视硬件建设,近几年来,我们自筹资金不断改善师生工作、生活环境,先后新建校舍800多平方米,架设了师生宿舍全部暖气,开通了校园两网,实现了“班班通”工程,铺砌了操场,硬化、美化、绿化了校园,改建了食堂餐厅,更换了大部分校舍门窗,现在的东坝小学虽然是平房,但环境怡人,整洁有序,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重视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我们在校园墙壁宣传专栏、板报,教师宿舍窗户上都配有激励性语言,添置10幅磁砖画,10幅宣传画,创造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建起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购置了台球案子,健身器材,为师生生活、娱乐、休闲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设立了宿舍生活指导教师办公室和家长接待室,四位生活指导老师每天轮留值班,平时家长到校看望学生,就有门卫和宿舍生活指导教师与班主任联系,让学生到接待室与家长面谈。家长平日不得随便进入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有事或者看望学生要在家长接待室等候办理,已经成为一项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制度。五是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改变了传统的家长培训模式和定期家长会制度。开展了每周一次校长接待日活动,每周星期三各班有2~3名家长到校,学校安排一位校级领导予以接待,向他们介绍学校管理制度和相关教育活动,向他们征询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共商学校发展的大计。坚持每周三的家长一日驻校活动,每个班级邀请3-5名家长到校进课堂听课、到食堂了解学生就餐情况,到宿舍了解学生住宿情况,让家长体验和认知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改革,对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两项制度相结合,保证了一个学期内每位家长都可到校一次。既加深了学校与家长的互相了解,又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互信,从而为学校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做为寄宿制学校,必须审时度势,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细化管理,落实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严治校,严肃执行工作纪律和规程,活化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氛围和环境,才能使农村寄宿制学校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