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职工教育发展公路事业
文章标题:提高职工教育发展公路事业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活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职工教育培训正是在工作中、学习中、实践中提高的重要环节。职教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因此,大力发展职工教育是振兴公路事业的必由之路。同时职工教育工作只有为公路事业发展服务,才能得到各级领导和职工的认可,才能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一、立足长远,提高认识,是搞好职教工作的前提
1、是落实“科教兴路”战略方针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为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实施“科教兴路”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教育的深远意义。坚持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路”的一项重要举措,把人才培养当作公路事业发展的第一财富,把职工教育当作公路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不断强化职工培训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努力构筑公路人才制高点。
2、是培养造就新世纪建设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6,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其技术创新积极性比只受过初小教育的职工高30—80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越来越短。18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要创造一流的业绩,就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来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教育与培训机构的一体化网络,逐步构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社会化的、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够达到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
3、是推动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公路职工由于分散性的工作特点,长期奔波在施工一线,技术人员业务及理论知识都迫切需要更新,而公路桥梁新理论与新技术又层出不穷。举办高新技术培训班既是提高公路职工素质的需要,也是公路事业发展建设的需要。职工教育培训是开发人才资源的基础,而人才资源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会前进和发展,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公路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公路行业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充分挖掘职工教育的潜力,使科学技术与公路的工作生产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公路的建、养、管、征的水平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把握公路部门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使公路的经济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二、贴近实际,办好培训,是搞好职教工作的关键
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使职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应对不同层次上的职工施以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教育培训。
1、抓领导干部培训,提高决策管理素质。按照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狠抓公路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把重点放在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上,不断提高干部的专业水平,推动干部普遍实现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公路建设和公路改革的需要。培训采取和尝试一些新的授课培训方式。一是内容求新,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就一些新视点问题进行研究,开展专题讲座,以对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高理论层次;二是手段求新,打破传统培训模式,聘请先进单位的领导介绍成功经验,对于公路各项专业管理工作,请上级专业科室的负责人担任讲课任务;三是在培训教学形式上创新,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手段进行授课,使培训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高授课质量。
2、抓技术骨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随着公路建设知识含量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能覆盖公路行业重点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才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每年举办高新技术培训班。在实施高新技术人才培训工作中,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针对性。根据公路行业改革
第二篇: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YY职工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YY职工的教育现状,并对YY职工的教育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YY职工教育 现状分析 教育方法途径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官之一的YY交通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大改革、大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也经受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考验,YY行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交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YY系统职工教育工作要摆脱传统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提高职工素质的作用,为单位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就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新时期的职教工作。多年来,YY部门一直比较重视职工教育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局性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看,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YY职工教育现状
立足于YY行业实际,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YY建设养护管理的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对比YY职工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YY系统职工文化程度较之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YY系统职工基本上都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职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同时,YY系统越来越重视职工教育,单位组织集体学习、组织职工培训、鼓励职工自学、参加自考、函授、网络等各类成人教育,组织职工外出学习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使职工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但是,我们客观实际的分析YY系统职工教育现状,进行横向比较,就不难发现YY系统职工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职工队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YY系统职工中还有一半左右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这部分职工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前参加工作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革新和进步。
二是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受教育程度偏差大。在YY系统中,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基本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这也是管理人员一般起步高,同时为了适应岗位要求等,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不断接受教育而形成的。相对来说,一线养护工人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和管理人员在群体上存在较大的教育差距,这种差距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顺利组织进行。
三是技术工人的岗位培训“含金量”不高。一线养护职工按照要求,随着工龄的增长,都必须参加技术等级培训和考核,才能取得高、中、初级技术等级。这些年来,技术工人培训考核要求相对较严,但从实际工作中看,工人的技术等级“含金量”不高,在养护生产中高
级工根本不具备高级工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中级工和初级工同样如此,所以,技术工人所持的等级证书与实际应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四是一线职工的学习条件保障不够。目前,我们一线职工仍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生产中机械化程度偏低,野外的重体力劳动使职工处在疲劳之中,很难有精力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养管站大都处在偏远乡镇,信息闭塞,环境单调,内部学习设施欠缺,所以从实际条件上也给职工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五是学习氛围不浓,激励制约机制不健全。YY养护部门从事的具体野外生产,从整体看学习氛围不浓,职工的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安于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作业,没有从更高更远的目标定位自己,进而提升自己。管理人员也大都是为职称晋升的需要,被动的去学习。同时,我们对职工学习教育的激励制约机制不健全,促进和推动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些都与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单位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改善YY职工教育现状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大力加强职工教育,改变现状,加强对职工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提高综合素质,适应YY养护管理的发展进步,推动YY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理解领会,进行政治理论素质教育和培养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进行职工素质教育的先导,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将政治理论素质的教育
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主要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同时,广大的YY职工由于受行业和职业的限制,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不能做过高的要求,要以理解领会为主,抓普及教育,正确认识和掌握大政方针,明确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方向,指导具体工作,便是政治理论学习的目标。
一是坚持制度,组织集体学习。进行集体学习政治理论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集体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要进一步推敲。首先要结合时事形势,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集体学习的主题。关注热点,提高学习兴趣。热点也就是职工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短期内全面掌握不现实,结合职工的思想状况选择着重点课题讨论学习,效果明显。
二是创新方式,力求水到渠成。现在我们理论学习方法的传统落后与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集中读书读报,浅尝辄止的讨论发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要将讨论交流作为集体学习的主要方法,要重实质,加强理解,促进提高,不能流于形式。更应该通过举办丰富的知识竞赛、座谈辩论、演讲、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组织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长期润物无声式的潜移默化,在职工思想中树立坚定的理论信念,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理解领会大政方针,水到渠成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持之以恒,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和培养
YY行业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提高是相对而言的,还有近50%的职工是初中文化程度,且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的趋向。而文
化知识的低下对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科学发展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现代化的业务技能与低下的文化程度格格不入,所以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正确理解政治理论和提高业务技能的基础。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教育和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职工广泛的学习并尽可能多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具备当代工人的素质。
一是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各类学习深造活动。单位和集体要对职工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等给予大力的支持,强化单位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将之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读书自学是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要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读书自学活动的内容,创新读书自学活动的载体,拓宽读书自学活动的领域,创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将读书自学活动与职工素质教育更紧密的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职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三)精益求精,进行业务技能素质教育和培养
业务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关系着能否胜任本职岗位工作。具体到YY行业的职工,就是要具备较高的YY养护管理技能,提高养护质量,保障YY畅通,优质服务社会。对于业务技能要高标准的予以要求,精益求精的钻研学习,练就过硬的YY养护管理能力,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勇于实践,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不断提高创业能力。通过业务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不但要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适应YY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要培植载体。把集中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在鼓励职工自学的基础上,定期根据形势要求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确定学习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每一名职工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教育。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岗位技能竞赛活动,重视、加强职工技能训练,激发、调动广大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提高职工业务技能素质。当然,开展职工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培训YY建、养、管的理论知识上,在专业理论知识之外,须要加强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文化补习、普法教育等多方面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基本素质,更好地为YY服务。
(四)提高素质,塑造YY职工队伍新形象
随着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YY部门职责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尽快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走人才强路的战略。YY系统干部职工必须要转变观念,切实加强科学文化的学习和业务培训,大幅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就是行业文化。当前一是要深入开展学先进树典型活动,努力营造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学习身边的典型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进一步弘扬正气,振奋精神,让职工找到
学习的活偶像。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力塑YY行业新形象,提升行业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
职工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不可能一促而蹴,要制定计划,分阶段、有目标的组织进行,通过量变促进质变,培养造就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YY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第三篇:建立公路养护系统职工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公路养护系统职工教育长效机制
【内容提要】:提高公路养护系统职工素质是加快公路行业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 围绕职教机构建设、职教计划、职教基础建设、人才使用机制建设等,建立公路养护系统职工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立公路养护系统职工教育长效机制
作为新时期的养路职工,已经不在是过去的一把锹、一把扫帚、一条路度春秋的传统养护模式了,为了能够和新时期的养护工作很好的接轨,需要我们这些养护职工运用科学教育重新来武装自己。在公路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使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快公路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公路行业整体从业队伍的素质,已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更是对各级管理部门实施科教兴路和人才强路战略的考验。我认为,努力实现公路职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创新和实践,是提高新时期公路养护工作水平的必要途径。
一、在新时期公路职教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新问题。老的养护模式和养护思路已经跟不上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给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的坚持人才观和发展观为以后公路科技快速发展的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实现公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问题。因此对各个岗位的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技能教育也成了现在的当务之急。
1、公路养护职工的队伍庞大,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一是公路机械化养护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对于现在新型的养护机械,我们的很多同志还不能完全熟练度操作,这给养护作业增添了很多的弊端,也制约了现代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二是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如:各级公路部门及所属单位高层次人才短缺,与公路事业的发展极不相称。技能型人才短缺,根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公路行业70%的单位其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重在1%左右,远远低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5%的要求。
2、过去的职教工作存在很多弊端,与现代公路养护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匹配。公路养护工作目前形式是很好的,国家在公路事业上的大力投资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这时候就给我们相应的带来了很多在职业教育上的新问题,而恰恰这些新问题也是过去的职教方式解决不了的。结合我段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看出过去在职教方面的很多弊端。一是 1
没有制定的长期学习计划,过分地强调职工学会目前的知识,而不是着眼于未来的工作,没有建立一种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的机制,职教工作的效率得不到提高,职工对培训计划的参与不够,从心里不配合,又忽视对职工在实施培训后的管理,使得职工在接受培训与个人在实际运用中一定程度的脱节;二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而不是注重技能的教学。这些职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地是,长久以来在职教工作中缺乏创新机制和实践经验。
二、完善职教机构建设机制,加强组织保障
要建立职工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完善职工教育的机构。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或职工学校作为实施职工教育的主要基地,积极创造条件,使职教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的合作,把继续教育作为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实行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职工教育机构要发挥好以下作用:
1、统筹规划作用。要充分发挥职教机构在职工教育活动中的统筹作用,教育的对象范围包括全体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制定分层次、分批次组织教育活动的计划,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2、组织协调作用。在公路局职教机构的统一部署下,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合理安排职工教育活动。要明确组织各个层面人员学习的责任人和主要职责,明确各个层面人员在职工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要求,明确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与各个层面人员的考核、奖励、晋级和处罚相结合,使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3、支持服务作用。职教机构要为职工继续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后盾,在学习教育场地、师资、指导、考核等方面给予各单位、各层次职教工作以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4、检查落实作用。职教机构要根据总体规划和要求对各所辖单位和部门的职工教育工作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将职工教育的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单位总体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通过上述几个方面作用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组织保障机制,使职工教育活动长久地有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职工教育机构,对职工的短期培训很容易造成职教工作和人才培养规划空洞无力,使职工教育工作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甚至使职工教育成为单位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影响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科学规划培训程序,提升职工技能整体水平
养路工担任的工作比较繁重,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所以职工培训不可能采取长期的办法。因而怎样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提高职工培训质量,成为思索的主要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对职工的培训不能简单进行突击培训、简单培训,要在培训规
划做文章,用科学规划培训形式引导培训工作深入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职工整体技能水平的目的。
1、深入调查,确定培训内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征询培训内容及培训意见,把大家最想弄懂最感兴趣的课题列为培训重点,从而使培训更加贴近现实需要,更加符合工作需要。并且提前作好教学计划和教学准备工作,做到准备充分。
2、创新培训方式。道班职工都来自基层,既是养护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养护单位中的技术骨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青工中的表率。长期从事公路养护保洁和病害处理工作,人人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把他们叫来在教室里给他们大谈养护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其效果也不言而喻。所以,在对职工的培训中,应优先培训生产骨干,优先培训关键岗位人员,优先培训专业人才,优先培训工人技师,以此来带动整个职工队伍整体技术、业务水平的提高,形成骨干先训一步,典型示范,良性互动,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
3、拓展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重视养护单位的长远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明确培训的方向和任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平等的环境中,向职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培训与每名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融合起来,让职工与单位一起成长,使教育培训成为养护单位发展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向职工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通道,使职工通过培训有多种机会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书写人生壮丽篇章。
4、利用网络环境,推广远程教育。目前,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在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大力推广网络继续教育,整合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使各类人员能以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形成职工学习的网络课堂,不断提高职工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5、增加人文感情的投入。加强师生沟通。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关心人、爱护人是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增加情感投入的凝聚型管理。因而,在职工的培训中,我们坚持以情感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想职工所学,急职工所急。改变过去老师高高在上的作法,走下讲台与职工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倾听职工心声,对于反映的职教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做到认真收集汇总,及时整改。
四、加强基础建设机制,提供基础保障
1、建立硬件环境。职工教育机构要有建立与职工继续教育职能相适应的硬件环境,要适应培训规划中常规培训及学历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硬件设施要求。建立健全职教机构等部门多层次、多渠道的职工教育投入机制,积极发挥“以教养教”的作用,保证常规培训及学历教育的硬件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兼职为主、兼专结合的原则,依托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职工教育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师资资源共享,形成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
五、建立产、研、教相结合机制,为公路养建服务
职工教育机构要组织、鼓励专兼职教师,管理及工程技术骨干,以提高公路养建的效益和质量为目的,将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研究提高公路职工教育的培养方式、学习内容和实施办法,形成公路系统职工教育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提高职工教育为公路事业服务的水平,形成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信誉度高的职教机构,真正建立公路行业职工终身教育体系的大平台。
七、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
职工教育机构应与人事管理部门配合,在职工教育规划中对职工培训及学历教育确定个人目标,并制定建立职工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参加培训和学历教育情况作为对职工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并为单位用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做到人尽其才。只有当激励方式得以有效实施后,激励机制对职工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作用才能变得实在具体;只有当职工的学习动力转化成强烈的学习欲望时,职工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当学习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时,职工教育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所以,用好“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它的整体效应,才会充分调动职工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之,建立公路职工教育的长效机制,关系到整个公路行业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行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挑战,关系到公路行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发挥公路养建主力军的作用,关系到公路事业的发展能否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所以,搞好公路职工教育工作,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及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公路职工的素质和能力,是公路职工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必须建立公路职工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公路职工教育在公路事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10-第九章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族素质
第九章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族素质
学时3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第九章第一至第四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国家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教育科技事业以及民族卫生体育事业的现状及政策。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2.理解和掌握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理解和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
●教学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一、民族与文化
(一)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的产物,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该民族的精神,是构成该民族的重要标志。文化对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直接相关 世界是一个生物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相结合的统一体。人类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直接相关,同时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也具有跨越民族的地方性、区域性色彩。
(三)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人文价值包括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等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强调各个民族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文化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把中国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人类共同享有,有利于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二、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1.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民族文化,在频繁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发展,丰富和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
2.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杰出的贡献 各民族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 1.在经济文化方面
2.在服饰文化方面的贡献
3.在日常起居及饮食方面的贡献 4.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贡献 5.在音乐和戏曲方面的贡献 6.在科学和医学方面的贡献 7.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3.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4.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繁荣。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2.既保护又创新的原则 3.着眼整体的原则
4.采取适当的政策与措施
在文化事业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增加投资,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
国家建立了一批民族艺术团体,并对少数民族地区文艺团体给予积极扶持,同时大力培养各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加强了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
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文物保护,进行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调查、登记、抢救、保护和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整理和出版工作。
在民族新闻出版方面,国家对民族文字出版社给予财政补贴和扶持,帮助和支持民族出版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将各民族文物古迹列为国家或地方文物保护重点。一大批少数民族名胜古迹得到国家专项投资以进行保护和修缮,各民族地区的传统建筑、文物古迹都得到保护。
第二节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通用汉语,满族基本上通用汉语外,其余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既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又兼通一种或几种其他民族的语言。我国各民族语言大体可归入5个语系,每个语系内部又可以按语言之间亲属关系的相近程度划分为不同的语族和语支。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使用概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20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其中蒙古族、藏族、傣族、锡伯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彝族、俄罗斯族12个少数民族有和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通用文字;纳西族、苗族、景颇族、保傣族、拉枯族、佤族6个少数民族虽有本民族文字,但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小,有的已经不再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自愿自择”和有利于本民族发展繁荣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使用。
三、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民族语言文字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因地制宜,实行“双语”教学,这是又一项重要政策。
为了贯彻执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三节 少数民族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科教兴国与少数民族的发展
(一)科技进步是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科学技术是推动民族地 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教育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 1.教育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3.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需要
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政策
(一)民族教育的特点
民族教育是指为少数民族而实施的教育活动。民族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有其 特殊的地理、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
(二)发展民族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1.通过立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2.确定民族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明确了民族教育的方向。3.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4.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和政策。
(三)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立了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2.少数民族专 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3.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 4.民族教育经费不断增加
5.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有积极进展
三、民族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发展
(二)改革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体制,制定和落实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对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形成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科技人员队伍。2.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参加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工作。3.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普及应用技术。
第四节 少数民族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建立起了正规的民族医疗、科研教育基地
(二)加强了对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四)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依法实行有计划的生育和优生优育
二、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增强各族群众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五节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一、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特点及社会功能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
俗,他通过民族的衣食住行、婚礼丧葬、节庆娱乐、文学艺术、生产活动以及待人接物等内容表现出来,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区别另一个民族的标志。
(一)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1.民族性 2.群众性 3.历史性 4.地域性 5.变异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
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护对民族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的外在特征以及民族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民族风俗习惯保留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保留了其远古遗风和传统文化风格,通过民族风俗习惯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
再次,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起着维护和巩固民族共同体的作用。
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一)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必要性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实际上就是尊重一个民族、尊重该民族文化的 问题。
2.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实质上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有利于民族团结。
(二)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新中国建立后,在《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并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上述原则规定具体化。从法律上保障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受侵害和不被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少数民族中落后的风俗习惯,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
作业及思考题:
1.为什么说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2.简述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主要内容。3.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第五篇: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为全力支持我县各湖区乡镇场的发展,实现湖区“保稳定、促发展”的主要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决定》(干发„2012‟42号)文件精神,我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围绕开展以扩大充分就业、完善保障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和谐关系为工作重点,着力创建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推进湖区各乡镇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服务,做好湖区乡镇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在扩大就业方面做足功课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做好湖区乡镇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紧扣我县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加强与乡镇企业及各用人单位的联系,湖区各乡镇人保所每月向所辖区域组织散发企业单位用工传单,使广大湖区劳动者及时了解我县企业用工情况,切实解决我县部分湖区乡镇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湖区乡镇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以实施“彩虹工程”为契机,通过舆论宣传、典型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强两地之间的互动往来,引导我县各湖区乡镇场劳动力向滨海新区有序转移。三是落实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过去的一年,成功实施第四期“飞翔工程”,继续输送5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到江西技师学院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来自湖区各乡镇场的有186人;同时加大对湖区农村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改变传统作业方式,创新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另外对湖区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给予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二、加强管理,加快完善湖区乡镇社会保障体系,在扩面征缴方面求突破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督促指导全县湖区各乡镇场做实城乡居民基金征缴台帐,加快征缴进程,确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力度。尽量做到使党的优惠政策深入湖区,进家入户。
三、严格规范,促进湖区乡镇人事人才工作的平稳实施,在优化人才结构方面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认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大学生到湖区边远乡镇工作。我局将“三支一扶”作为拓宽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环节和良好机遇,严格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抓好岗位申请、人员安置、经费配套等工作的落实,使这项工作呈现出招聘人数逐年增多的特点,使全县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总数累计达到252名,全县各湖区乡镇场均配有年轻大学生,这只年轻的生力军,为湖区乡镇的工作带去了激情和活力,为“有一个坚强的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注入新血液。二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加快产业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精心培育一批湖区乡镇场内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本地特色浓的农村产业化典型,今年向上级申报的湖区项目有“瑞洪乌鱼养殖基地、江南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xxxx县信丰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3个项目,通过培育典型来带动周边乡镇及村的发展,为“有一条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路子”指明了方向。
四、积极构建,维护湖区乡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创建和谐用工环境上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我人保部门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做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湖区各乡镇企业、个体户监查维权工作,使劳动执法检查深入边远湖区、山区,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一年来,湖区未发生一起因劳动纠纷上访的群体性事件。一是畅通湖区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在全县湖区各乡镇场范围内开展了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处理了5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维护了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开展针对湖区乡镇整顿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结合我县劳动用工实际,在全县湖区各乡镇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对边远湖区乡镇企业用工单位进行突击检查。
总之,我们人保部门将本着“稳定为先、发展为重”的原则,紧扣部门职能,实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湖区基层服务平台,提高湖区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
201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