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公平性论文

时间:2019-05-12 17: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公平性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公平性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公平性论文

一.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现象透析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就业不公平现象,着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阶层间的良性流动,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接受教育的起点不公平

早在2005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顾海良教授就提出: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应该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实际上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只有教育的公平才能有发展权的公平。换句话说,只有使各地的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保证各地的大学生公平的在就业市场上竞争。但是,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我国还存在这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首先是城乡教育的不公平。我国城市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除学校教育外,城市学生在课外辅导,素质拓展,视野开阔等方面,也是明显存在着农村学生不可比拟的优势。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综合素质,那么农村生源的大学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普遍就处于了略势地位

2代际传递效应

代际遗传效应,本义上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影响,这里指一些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时将其家庭背景当成他是否能别录用的砝码。这种现象自古有之,到那时随着今天就业压力对的增大显得更加得普遍。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过落实率和起薪就越高。一些大学生凭借父辈的资源与运作,轻松地得到了令人羡慕的职位。而那些能力与之相当却因无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效应正严重阻碍着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实现。

3.学校及学历歧视

大学生所在高校的名次和知名度,早已经成为人们衡量大学生学士的一把标尺。就业市场上的名校效应可谓是立竿见影。用人单位面对一同来应聘的毕业时,录取时往往会青睐名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甚至在名校毕业生能力,素质不及一般院校的毕业生时,也是优先考虑名校毕业生。一直以来“名师出高徒,名校出高材生”的就一定观念在大多数人的意识总根深蒂固,母校的知名度已经成为毕业生求职时的无形资本。可是,名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定是高材生吗?用人单位招纳的应该是合格的与昂,而非学校的标签。因而,一味重视毕业时母校知名度对大学生公平就业本事就是一种严重的讽刺。

应聘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学历,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重要因素。有些应聘单位不注重仁慈啊的素质,而是片面追求应聘者的学历。大专生或者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偏偏要硕士生,博士生来做,这使得实现大学生个公平就业之路更加漫长。

4.户籍歧视

户籍歧视,通俗点讲就是歧视外地人。虽然,国家一再鼓励事业单位聘用各地的高校毕业生,但户籍歧视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有些单位招聘员工时明确户籍限制,因而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因没有当地户口,而无法进入该地。

5.性别歧视

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女性的就业状况不仅体现了妇女在政治,经济。人格上的独立情况,而且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公平度和文明程度,甚至关系着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如今,我国女大学生在就业率方面比男生低许多。经常关注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招考的人,不难发现,招考中性别要求为男性的岗位居多。甚至到了面试环节,男性也明显更受青睐。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机会不平等是当期那男女不平等的最突出表现。

另外,民族歧视,年龄歧视,相貌歧视,独生子女歧视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实现。

二。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的影响

1.大学生就业部公平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如果任由这种龙生龙,凤生凤的情形在就业市场上发展下去,势必会使无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心灵受到冲击和伤害,进而产生悲观消极甚至愤世嫉俗的情绪。而凭借父辈的资源运作找到满意工作的大学生,则可能养成不思进取,凡是以来社会关系的习惯,这两股不良风气不及时制止,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埋下隐患。

2.大学生就业不公平必然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许多就业困难生因找不到与自己专业或能力相匹配的工作,迫于生存压力,大多数人会选择某种单一技能劳动的工作谋生。这使得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是荒废,而他们的劳动自主性和创造性也会受到限制,其获得资源,得到各种发展和获利的机会将大大减少,社会阶层间的良性流动在他们身上自然难以实现,其结果必然是严重阻碍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股逆流。

3.大学还是就业不公平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通过市场双向选择,在理论上看似公平,但由于缺乏公平的选拔制度或有力的监管制度,一些权力在握的人,便利用手中的用人选择权,以权谋私,以权谋利。近几年,认识腐败之所以屡屡遭人诟病。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社会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一些单位招人时,不是通过公平选拔,而是通过关系,从后门招人,即便是通过招考,也只是走形式,着不仅容易造成近亲繁衍,更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竞争局面的建立。

4.大学生就业部公平家加剧了贫困家庭的危机

相关部门统计,近两年全国高校贫困生占在校总人数的25%左右,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占8%左右,这些贫困生家庭中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入不敷出。近几年,我国虽然对一些师范类学校采取了免征学费并增加了很多高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校的学费依然很贵。对于高校贫困生家庭来说,举全家之力付出的巨额投资若得不到合理回报们,对大学生以及家人的打击是令人担忧的。其损害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情感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

5.大学生就业部公平不利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中国观公众教育消费心理有强烈的功利性。如果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就会产生读书不用论。这种思想不仅会影响许多青少年选择不进学校,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着对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三.国家和社会实现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对策探讨

就业不公平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主导作用,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尽量减少社会网络资本的影响,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平台。

1.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前进过程中面临的诸如三农问题,资源问题,分配不公问题,阶层利益关系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但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和把握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不难发现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底线,是促进设计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守教育程度在其就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普及受教育权应成为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但是首先应该保证教育机会公平才能保证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我国的教育资源应该向弱势地区和人群倾斜,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从这一点上,我国前几年已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如:2006年,教育部实施了西部地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措施;2007年的两会,针对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又明确提出:

将义务教育个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明确下来,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同事,教育部在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方面也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如:加强对公共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要求中央部委高校在保持各地计划总量相对稳定的同时,将招生计划增量部分向中西部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质量好,数量多的地区倾斜。上述政策性措施的执行对我国教育机会公平化进程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要在短时期内完全实现教育公平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坚信,通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公平目标一定会实现。

2.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是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有效手段。社会流动机制是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道另一种职业的转变机制。政府需要在制度,政策,法律上不断推进社会公正的原则,努力构建一系列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为求职者创造各种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竞争规则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向更理想的阶层迁移,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岗位。

大力规划就业市场,形成公开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环境,构建平等的竞争机制,尽量减少人情因素,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让毕业生们尽可能凭个人才能就业,对利用职权干扰公平公正就业竞争的腐败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相关部门应减少大学生不必要的就业成本,尤其为贫困大学生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如:为毕业生搭建交流平台,采用网上招聘,建立视屏面试室

3.制除定保障公平就业的法律法规

实现大学生就业机会是一项系统过程,着不仅需要一盒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更加需要公平公正的法律作为后盾,只有当大学生们在招聘,录用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等方面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且这种平等地位能够得到相关法律的支撑,这个特殊的人力资源才能通过公平竞争得到合理的配置。政府通过对就业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可以在全社会树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观。在具体招聘大学生工作中,用人单位应严格推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五个不准原则: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搞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搞拉关系;结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搞临时会议。

4.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梳理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提高以人为本的意识,人才的就业竞争必须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人才素质的公平竞争,社会对人才的挑选不应加上“家庭背景情况,性别,相貌,地域”等连带条件。因而,用人单位应以毕业生是否具备胜任该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标准来选拔人才。这一点德国大众公司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德国大众公司人才荟萃,但是招聘的CEO有的却是职校的操作工出身。

四、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1.增强危机感,挫败消化能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要获得某只择业的成功,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估,对就业市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成分估计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克服自卑,羞涩,怨人尤天,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竞争就意味则会有失败,要想尽量避免失败,就需要树立清冽的危机意识,增强自身在求职竞技场上应对挫折的能力。尤其在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加,用人单位要求提高,就业机会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危机感就没有主动适应竞争的进取心;没有应对挫折能力就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

2.转变就业观念

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实际出发,积极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首先,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大锅饭。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其次,转变就业中狭隘的地域观念。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容量的有限,再加上企业和政府机构精简人员,造成城市接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锐减。因此,毕业生应从自身情况和条件出发,不盲目从众,哪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到哪里去。

再次,转变就业观念中狭隘的行业观念。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产业高级化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逐步被新兴产业代替,这新将会使得社会的分工界限越来越迷糊,社会行业绝对分工现象将不复存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分局限于一个行业,就可能因为短板效应而妨碍个人的发展。

最后,必须转变被动就业,和依赖观念,为国家和社会着想,为家庭考虑,梳理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观念

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增值的潜力

大学学习不仅能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以便开拓自己的视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学会适应环境,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对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正确面对,客服社交恐惧症,认清交往的障碍所在,掌握沟通技巧,适应校园内外的正常交往,端正择业心态,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意味着你的增值能力。

4.准确定位自我在求职应聘工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有自卑心理,特别是普通院校的毕业大学生,和大专生,在求职时预先给自己设定了心理限制。常常对一些符合的单位,公司望而却步,结果痛失良机,导致求职失败。因而,毕业生应充分认识到求职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不要先入为主地把自己定位于弱势群体。当然,大学生也应该从天之骄子的虚化身份中摆脱出来,准确定位自我。社会发展至今,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大学生只是一个普通的群体而已。天才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而言,还是要调整好心态,面对现实,寻求合理的起点才是明智之举。

5.树立法律意识

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时,首先要看清协议书本事的条款设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其次要注意签协议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没有附加条款,服务器是多长时间以及报酬等。最后,需要特别提醒大学生的是,合同中一定要注明双方的权力与义务。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没看清合同盲目签约,日后和他人单位产生纠纷。当然,一旦产生纠纷,大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实现大学生的公平就业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社会 的和谐发展又能为大学生的公平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大学生的公平就业,不仅应是大学生群体关注的话题,更应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我们各司其职一定能尽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大学生的公平就业。

我国目前的就业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脚踏实地地学习基础知识,在课外活动中锻炼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为将来求职积累必要的经验。不管外在环境如何,都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能力,有理想的大学生!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论文

大学生背负的就业大山

近年来,高校扩招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与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确展现出了中国教育向前发展的强劲势头,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目前,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国家所需要人才数量,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压力俨然成为大学生背负的新大山。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严峻问题。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加趋势。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毕业生280万,比2003年增加了68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2008,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造了新纪录,达到611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2012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680万,比2011年增加37万。

虽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并不乐观。据统计,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297万人,2007年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仅为70%。2009年全国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达71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的611万大学毕业生以及去年毕业后未就业的近100万人。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出现脱节的困难局面。高校毕业生一年年的不断升高,然而就业岗位却难以满足巨大的就业需求。

再者,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部分因素。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社会壁垒。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

由此可见,要毕业大学生不再背负沉重的就业大山,从而更好的迈入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要从多方面着手的。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大学生理应为自己的将来作出自身的调整和努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大学生的择业观,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每位大学生要从自己的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职业选择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大学生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能跟风。

大学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 1 之长,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引导。另外,政府还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用人单位还应该做到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高校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虽然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背负着沉重的就业负担,但是在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强力支援下,就业的严峻形势会得到缓解。高校毕业生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论文

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姓名:韩鹏鑫

班级:2010级英语一班 学号:20104099

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增强在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怎样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已成为求职应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节点。

一.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状况与大学生毕业情况概述

1.社会的人才需求——人才紧缺与人才浪费并存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2.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3.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目标的明确导向、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办学体制的灵活性、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4.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落后于经济发展;转变观念,改变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旺盛。

进入21世纪,人才资源是最大的资源或第一资源,人才浪费自然就是最大的浪费。据最近一项调查,在我国的科研人员这样的高端人才中,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调查数字显示,认为自我感觉发挥了80%以上作用的科研人员只有33.1%,而认为自己只发挥了50%-80%作用的科研人员有43.9%,其余的连50%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发挥。虽然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损耗,但这个调查说明了我国人才浪费现象确实很严重。

2.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挑战大于机遇,形势严峻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0%,2002年底就业率降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近几年就业率也维持在70.6%左右。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内都不容乐观。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一份调查报告反映,60%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3.准备不足,职业目标模糊

有关数据显示,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有很多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与能力是个人就业的核心支点,职业理念与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5.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大多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6.急功近利,就业心态浮躁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是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相互攀比,追求名利的现象,就业心态浮躁。7.就业效率不高,缺乏求职技巧

有许多大学生平时学习努力,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找工作的过程同样存在问题,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雄心勃勃,经过几个月的就业苦战后,逐渐心灰意冷。

8.夸大就业压力,就业消极被动

有些人过于夸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种思潮大大地影响了正在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经历了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后,由积极变为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抱怨自己长相不好等等,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借口,而最终放弃就业。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行为反思与启示--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1.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2.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3.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我们不远了。四.总结—风物长宜放眼量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竞争自始至终都伴随人生职场左右,大学生唯有不断强化自身,提高个人竞争力,才能立于硝烟职场的不败之地。

有人曾说世上本没有绝招,所谓绝招就是把一门及普通的招数练到极致。我们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勇于承担,大胆突破,在人生的理想职位上让自己焕发光彩。

最后,用一句话作为自我激励也与众多大学生共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完)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大学扩招造成的毕业大学生过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虽然展示出了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目前,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数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的严峻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大学生也必须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增加自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对于帮助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难、形势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扩招影响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有越来越难的趋势。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率直线下降,而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大学生的待业人数却在不断攀升。单纯从这个角度看,高校扩招确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用人单位的取向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满意度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影响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因素包括毕业生的安定因素、服务期限、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进取心内在的价值观念等。目前,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生,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花相当大的精力来进行培训,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相应增加。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

从整体上看,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适应社会需求,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培养机制决定着专业人才的批量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根据这些年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变化的速度是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的2至4倍,由此形成了人才市场供求的时间差。在实践中也许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4.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5.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学校要有地放矢促进大学生就业。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高校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学生,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类型,了解学生理想、热情。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为例,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2.在深入调查社会多方走访企业的情况下,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直接面向企业发展培养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实用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办学途径。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推动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3、改变大学生自身意识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观念的支配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就需要检验观念,观念无所谓正确与错误。我们要寻求一种新的观念不能一蹴而就,观念是时间和经验的充分累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他人与自己共同创造的理论成果。因此。要想让我们观念更新得快,就必需做到“易接勤取”。“易接”就是我们要能很快地接受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充分思考,并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为自己服务;“勤取”即常常给自己创造接受新观念的条件。不能坐享其成。等待只能是你的观念陈旧,永远落后于别人。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帮助大学生做好三种心理准备、强化四个意识。三种心理准备是: 合理的角色定位、正确的职业评价、.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有必要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种类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便根据社会需要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强化四种意识: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强音。创新既是一个突破传统、立足开拓的理念,又是一种追求卓越、弃旧图新的精神.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效途径。

我国是人口众多。由于人口膨胀,就业负荷加重。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至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人口累积达到800多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提早做好就业的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就业。

1.提高规划学习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规划学习的能力即大学生应根据其职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或方式的能力。而且,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大学生必须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等。要时常反思现在的知识结构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学习要求、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复杂环境,最终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2.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却有很大不同。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而不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敲响我们的警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顶梁柱。而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不知所措,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抗挫能力差,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乐观心态克服一切困难。5.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活动中,无私、正直、勤奋、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等优秀职业品质是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同时,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少的。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激烈的竞争,希望在校大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做到“未雨绸缪”,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规划好大学生涯,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准备。

四、总结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尤其是大学生本身就更应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认识到自己毕业后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节,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人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应该树立基层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 后择业 在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就业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资质创业,依据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所以说,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就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之后才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才能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够 实现充分就业。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论文

社会青睐什么样的大学生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状况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有密切关系。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这是社会对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为了提高以后的就业竞争力,当代在校大学生必须努力掌握好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就业,个人素质,人际关系,竞争力

目前,伴随我国大学生供大于求总体趋势的不断强化,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规范、就业指导、社会化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加之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现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重。究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社会青睐的人才?这两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在校大学生的重视与思考。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有密切关系。综合素质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没有良好的就业态度,对工作不负责。

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不安心于在现有企业工作。据武汉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介绍,该公司招聘的大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为5至7个月。大学生这种频繁跳槽,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使很多企业对他们敬而远之。此外,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有“作秀”行为,这也是令企业对他们退避三舍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企业更愿意录用乃至重用那些忠诚于企业的大学生。

2、对自己没有自知之明,茫目就业要求过高。

目前,确有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对自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估计过高,这种就业心态使他们在求职旅途中屡屡碰壁。大学生到企业后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与从小事做起的职业心态,也是他们不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不思进取,缺乏竞争力

某些大学生自认为目前的就业状况非常美好,完全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规划或者准备,对自己的工作也是做一天和尚打一天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企业需要的又是什么。

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1、有主见。那些在工作中有主见,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最容易受重用。有主见的人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人,他们会给单位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有敬业精神。敬业表现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而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常常跳槽的人就很难做到敬业了。一般来说,爱跳槽的人,对企业对自身的相对稳定和管理工作,总是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不被聘用自然是合乎情理的

3、有一技之长。就业的人有好多,但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却占有很少的比例。有一技之长在身,就说明他们的个人素质,尤其在职业素质上超过一般人,能够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

4、具有就业竞争力。企业往往青睐的是那种具有一定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目标都很明确,企业乐意将其培养成为骨干甚至是领导,这些大学生通常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三、在校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1、掌握专业技能,扎实基础知识。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

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专业技能是一个大学生就业的最基本的素质,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就不可能聘用你,特别是在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重的情况之下。掌握一门技能,就等于掌握了一种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本领。一个大学生有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就等于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个机会在某种情况下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大学四年期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努力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基础。培养敬业精神,养成良好习惯。

2、培养敬业精神,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

敬业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大学生要想在企业立足、发展没有敬业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一个工作态度认真、热情、尽责;工作行动快捷、有序、高效;工作作风踏实、严谨、进取的大学生是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相反,那些工作态度马虎、冷漠、敷衍;工作行动迟缓、无序、低效;工作作风浮躁、轻率、消极的大学生在企业将是很难立足的。总之,缺乏敬业精神的大学生是注定会被企业淘汰的。因此,大学生应当在修炼敬业精神上下功夫,这是大学生能否在企业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对此,大学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大学生如果被企业录用,就应尽早进入岗位角色,如从观念、心态、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进入岗位角色,如了解岗位工作内容,熟悉岗位工作程序,掌握岗位工作要求,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等,并在从事岗位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工作经验,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大学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届时,受到企业重用将是迟早的事情。反之,那些己经在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但他们的观念、心态、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尚未进入岗位角色,那么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将是很有限的。

3、提升处事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人际关系包括在社会交往中影响力、倾听力与沟通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的能力等等。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参加酒会或是聚会的时候,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些人并不具有这样的天赋,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常常比较内向,宁愿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也不愿主动与别人交谈。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如此严重的就业形势的情况下,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其中,交际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不会与别人交谈或是不能自如地与别人交谈的人,是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的,那么他的就业也就是失败的。

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是很容易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阶

段是一个人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容易的阶段,所以,我们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有很多的课外时间的,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时间,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思考的事情。大学期间,在保证不影响到自己课程的条件下,可以积极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社团,学生会等等都是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平台。在参与这些集体活动的时候,你需要与他人交往,而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你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而且,参加这些活动,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人,结识更多的朋友,能够从朋友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这些都将使你受益终身。

高明的处事能力,丰富的社会经验,是一个大学生在毕业就业时的一个法宝。现在的企业,一般都比较喜欢招那些有社会经验和良好处事能力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具有了这样的法宝,那在毕业就业时我们还会处处碰壁吗?

社会是大学生将理论变成实际的过程,谁也无法离开社会它而生存。为了能够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大学生,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努力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大学生,受社会青睐的大学生,能够为社会作贡献的大学生。

下载大学生就业公平性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公平性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文章摘要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 引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

    大学生就业论文

    抓住机遇,展望未来 班级:学号: 姓名:系部: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

    大学生就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

    哲学公平性研究论文

    在《正义论》问世三十一年后,约翰·罗尔斯 John Rawls(1921—2002)离开了人世,停止了他对于公平的正义的思考。从各方面来说,罗尔斯的《正义论》及后续的《的自由主义》、《公平......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论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论文 1就业竞争力概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就业力,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和别人竞争岗位时,具有战胜和自己竞争的对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能够实现自己人......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关于合肥大学生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自从高校扩招依来,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了一个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