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云南省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购买、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的管理,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厅字〔1999〕5号文件的通知》(厅字〔1999〕31号)和《关于重申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购买配备和使用小汽车管理规定的通知》(云办发〔2003〕32号)的规定,制定以定编管理和明确配车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云南省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第二条 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配备用于非盈利活动的载客汽车。
第三条 公务用车定编管理,是指按本办法核定公务用车的编制,审批公务用车的配备、调配、更新和报废,监督指导公务用车的管理使用。公务用车定编管理按统一标准、总量控制和分级管理的原则施行。统一标准是指统一核定车辆编制和车辆配备的标准。总量控制是指省级各单位和各州、市的车辆总编制报省政府办公厅审批核定。分级管理是指省级单位(含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公务用车定编管理的审批管理工作,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承办,报省政府办公厅审批;州(市)、县级单位公务用车定编管理的审批管理工作,由州(市)政府办公厅(室)或机关事务管理局承办,报州(市)政府审批。
第四条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现有车辆的管理使用。积极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条件成熟后报批试行。
第二章 公务用车编制管理
第五条 省级单位(含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的公务用车编制按下列标准和原则逐项核定:
(一)按领导职数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正、副省级领导干部(含离退休以后享受副省级以上政治生活待遇的领导干部)每人核定1辆公务用车编制。
(二)按人员编制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1、省级五家办公厅机关,按人员编制与车辆编制6∶1核定。
2、省级组成部门机关,按人员编制与车辆编制8∶1核定。
3、其它厅级及以下机关、单位,按人员编制与车辆编制10∶1核定。对人员较多的事业单位,按工作需要合理核定
4、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用车编制,可根据情况适当核定,纳入单位总编制。
(三)按工作职能需要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1、用于接待工作的公务用车编制,省级五家办公厅机关按3至5辆核定;省接待部门单独核定;其他单位在其总编制内调剂使用,不再专门核定接待用车编制。
2、警车、救护车等具有固定标识的特殊业务用车,可根据国家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工作需要,适当增加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3、财政拨款单位的19座以上载客汽车经过审批,纳入编制管理,不占车辆编制。
4、省政府办公厅按全省公务用车总编制的5%预留车辆编制,根据需要统一调剂使用。
第六条 公务用车编制管理的原则:
(一)公务用车编制是管理公务用车的基本依据。各单位配备公务用车应根据财力允许和工作需要在公务用车编制内逐步配备。不准超编配备车辆,车辆空编不作为财政安排购车资金的依据。
(二)非常设机构不核定公务用车编制,需用车时由其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负责调配使用。
(三)自收自支单位不核定公务用车编制,车辆按配备标准购置,纳入非编车辆管理。
(四)撤、并或升、降格单位,原公务用车编制作废;新组建单位的公务用车编制须重新核定。
(五)由国家投资、省级单位承担或参与实施的各种科研、援助、工程等项目的用车,按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合同有关车辆配备使用的条款,报省政府办公厅审批购置,纳入非编车辆管理,车辆费用从项目资金中支出。
(六)公务用车编制由单位统一管理使用,不核定到内设处、室或内设单位。主管机关可在核定的本系统车辆总编制内调剂使用,并报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第七条 公务用车编制的核定程序。
省级各单位、各州(市)的公务用车总编制,由各省级单位、州(市)政府,按本办法有关车辆编制核定的标准和原则,制作《全系统公务用车编制申报分配方案及现有车辆情况明细表》(附电脑软盘)和文字说明,省级单位(含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须附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复的“三定方案”等材料,报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核承办,由省政府办公厅审批下达。
第三章 公务用车配备和管理使用
第八条 公务用车配备标准:
(一)轿车配备标准。轿车配备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9〕5号)执行。
1、正省级领导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国产轿车。
2、副省级领导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国产轿车。
3、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国产轿车。
(二)越野车的配备标准。省级领导干部按中纪委有关规定办理。厅级单位购车价格控制在45万元以内,县处级及以下单位购车价格控制在35万元以内。严禁超配备标准购买大排气量豪华型车辆。车辆价格以购车发票标明的售价为准,不含规定缴纳的税费。
第九条 公务用车购置报批程序:
省级单位(含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申请购车,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对购车单位的工作需要、车辆编制,实有车辆数量、车况及管理使用情况,拟购车型的价格、资金来源、相关证明材料等内容逐项审核,区别不同情况办理。
(一)下列情况购车不需审批,持购车申请和有关证明到省公务用车定编办开具《云南省公务用车配备通知》,纳入政府采购:
1、在车辆编制内按规定的标准购车,购车资金落实,财政部门出具有关资金来源渠道和用途书面意见的;
2、自收自支单位按规定标准购车的;
3、购买6万元以下载客汽车的。
(二)下列情况申请购车需报省政府办公厅审批,并依据批准文件出具《云南省公务用车配备通知》,纳入政府采购:
1、需财政安排资金购车的;
2、需购买19座以上载客汽车的;
3、特殊情况需超编制购车的;
4、因特殊需要经省纪检监察机关同意需超标准购车的。
(三)公务用车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政府采购、公安交警、交通规费征收稽查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管理,禁止为无《云南省公务用车配备通知》的单位办理有关手续。《云南省公务用车配备通知》由省公务用车定编办统一印制。
第十条 公务用车的管理使用:
(一)财政拨款的单位车辆编制内配备使用的车辆,按在编车辆管理,享受报废、更新和税费减免及财政拨付车辆运行经费补助的政策;特殊情况需超出公务用车编制配备的车辆,按非编车辆管理,允许使用至报废,不再更新,不享受税费减免及财政拨付车辆运行经费补助的政策。
(二)除省级领导干部按规定配备的专车和相对固定用车外,其余车辆由单位统一调度使用。
(三)撤、并或升、降格单位,其原有车辆,包括原项目用车、上级配置和捐赠的车辆等,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车辆配备的文件规定处置。并入(调拨)其他单位使用的车辆,单位有空缺车辆编制的按在编车辆管理,无空缺车辆编制的按非编车辆管理。
(四)有接待或特殊业务专用车辆的单位,要严格按使用性质使用。接待用车的车型、车号及数量、质量情况,应报公务用车定编管理部门备案,以便大型活动统筹调配使用;特殊业务用车,按行业特点和有关标准,在车身外壳喷绘醒目特殊行业标识。
(五)6万元以下的载客汽车纳入非编车辆管理。
第四章 公务用车的调配、报废和维修管理
第十一条 省级单位(含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车辆调配、报废和变价出售等处置,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州(市)、县的车辆调配、报废和变价出售等处置,由州(市)政府办公厅(室)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办理车辆过户、报废和国有资产帐目变更等手续。
第十二条 车辆报废按照国家四部委《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02号)的规定执行。9座以下(含9座)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越野车)使用15年。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达到报废年限后需继续使用的,经有关职能部门检验合格方可延长使用年限。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可延长使用年限最长不超过10年。
第十三条 车辆维修和购买保险必须在政府统一招标采购指定的单位进行。审计和财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公务用车定编管理和政府采购部门要加强对中标单位的监管。
第五章 违规处理
第十四条 在车辆配置中,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一)挪用社保基金和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以及工程项目资金或其他专项资金购车的;
(二)购买超标准小轿车和越野车或对所乘坐的车辆进行豪华装修的;
(三)利用职权向下属单位或企业调换、借用、摊派资金配备购买各种车辆的;
(四)弄虚作假,以接待用车或特殊公务用车为由,购置超标轿车和越野车供部门领导乘坐的;
(五)拖欠工资的县(市、区)和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挪用财政资金购买小汽车或非政策性亏损国有企业购买小汽车供领导干部使用的;
(六)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导致本地区、本部门违规购车问题突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七)对违规车辆的处理,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拍卖和报批,擅自转让、转移或藏匿,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
(八)不严格把关,违反规定擅自批准地区、部门突破车辆编制和配备标准,或为购置车辆出具虚假证明的。
第六章 实施与监督
第十五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本办法的实施,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抓好本地区和本部门的贯彻落实。
第十六条 各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严格购车标准,强化编制管理,控制资金使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对不履行监督职责、监督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机关、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群众组织机关及人民团体机关。第十八条 中央驻滇单位公务用车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各州、市政府在报省核定的公务用车编制总数内,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各县市区及所属各单位的公务用车编制核定办法和购置公务用车的审批程序。其他规定照此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云南省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车辆购置配备和管理使用,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条规定”的实施和处理意见》(中纪发〔1995〕7号)执行。不准在企业非政策性亏损、拖欠职工工资期间购买小汽车;不准购买排气量超过2.6升(含2.6升)的进口小轿车。省直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购买非生产性载客汽车须报省国资委同意并报省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过去的有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2004年8月25日
第二篇: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
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时间:2011-08-
31来源:监察局
作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置管理,降低公务用车运行成本,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办[1994]14号)、《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5]5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实施细则》(试行)(陕办发[1997]11号)、《关于印发省级机关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和省级机关公务车辆编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陕办发[2008] 19号)和汉中市委办公室、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汉办发[2009] 3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公务用车,是指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等属地管理的财政供养单
位购置、管理、使用的各类工作用车。
第三条
公务用车管理坚持统筹兼顾、按编配置、严格标准、从严审批、科学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保事业、保急需,实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机制。
车辆使用单位负责车辆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办理登记注销及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等;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公务车辆注册登记的把关,指导用车单位做好驾驶员安全教育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核定各单位车辆编制,审核购车资金来源,按规定组织车辆的统一购置、配备,办理资产登记、变更等管理事宜;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务车辆购置、管理、使用中执行财经纪律规定情况的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负责按规定进行购置审批,并负责对各单位公务车辆管理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依规依纪对违纪单位和当事人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章
车辆购置标准
第四条
购置更新公务用车应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节约、环保、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统一配置国产车。
第五条
各级公务用轿车购置更新标准执行省市统一规定,即:县级单位、副县级单位,购车价格分别在20万元、18万元以内;独立的科级单位(含县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等),购车价格均控制在15万元以内。
第六条
严格控制购置大排量的越野车或商务车(面包车)。确需购置的,经纪检监察机关审核,并报县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可购置国产越野车,其价格标准为:县级领导控制在35万元以内,科级单位控制在23万元以内(控制价格包括车辆购置税在内)。
第三章
车辆编制
第七条
全县公务用车实行定编管理。公务用车编制数由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后统一颁发《公务用车编制证》(以下简称《编制证》)。用车编制审定后不得随意变动,不得超编制配备车辆,实行“一证一卡”制,由用车单位申请,县财政部门审核颁发。《编制证》是用车单位车辆编制总数的凭证和购置配备的依据,由用车单位保存;“编制卡”是单车配备的凭证,实行“一车一卡”,作为办理车辆购置、报账、注册登记、调配、过户、报废、更新等手续的依据,注册登记后由交警车管部门收存车辆档案备查。编制内的车辆,由财政部门按照现行规定视财力情况适当安排车辆运行费。
第八条
上级部门全额配备、调拨、社会捐赠以及项目用车,必须提供相关文件并纳入编制管理,占用单位车辆编制数。如单位原有车辆已满编,使用单位须及时向县纪委、县财政局备案,实行编外管理,使用报废之后不得更新。
第九条
由上级投资、本县单位承担或参与实施的各种科研、援助、工程等项目用车,按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合同关于车辆配备使用的条款,报县纪检监察机关审查审批后纳入车辆编制统一管理,车辆费用依规从项目资金中列支。
第十条
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国家安全及防汛抢险、医院、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森林防火等部门,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所配备的特种车辆,其编制按照行业管理规定另行核定。
第十一条
县直属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单独配备公务用车,其机构人数计入本单位配车编制总人数之中。
第十二条
公务用车编制的核定按照县编委、组织、人事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工作人员编制数、工作量大小及工作任务等综合因素确定。
第十三条
公务用车编制管理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纪委按县级在职领导职数每人配备1辆公务用车;在职县级非领导职数按每2人配备1辆公务用车。
(二)县委、政府部门班子成员每3人配备1辆公务用车。县委及政府部门、人大、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用车,根据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不含领导职数)、工作量大小和工作任务,一般按每20人配备1辆公务用车;个别工作任务特别繁重的单位,可按10—15人配备1辆公务用车。
(三)群团、直属事业单位可配备1辆公务用车。
(四)乡镇可配备l辆公务用车,辖区人口2万人以上的加配1辆。
(五)县委、县政府下属独立的事业单位,不按领导职数及单位工作人员编制数确定车辆编制,其具体处理办法为:经费独立核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1辆公务用车;经费未独立核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和所有副科级事业单位原则上不核定公务车辆编制,具有独立行使相关工作职能且经费独立核算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县公务用车购置审批领导小组同意后,可配备公务用车。
第十四条
单位因工作需要配备内部通勤用车(17座以上),由用车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提出意见并报县纪检监察机关审定后,可不占公务用车编制。
第四章
车辆审批和备案
第十五条
公务用车购置审批由县纪委或购车审批领导小组负责。
第十六条
县纪委或县购车审批领导小组对公务用车的审批每年5月、11月各集中进行一次。
第十七条
公务用车购置审批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用车单位向县财政局提出申请。提出申请前,需经过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单位公示7日、单位主要领导签字。
(二)县财政局审核。主要审核申请单位车辆编制和资金来源情况,对符合购置规定的颁发“编制卡”。
三)县购车审批领导小组或纪委审查、审批。审批单位按本 《办法》的规定审查同意后,向用车单位、财政局、交警车管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发送载明购置价格、标准和资金筹措等事项的审批文书。
(四)购置配发。财政局和政府采购中心依据审批意见,按照购车标准、价格等规定统一采购、配发。
(五)车辆入户。交警车管部门凭购车审批单和其他应出具的相关手续办理车辆入户。
第十八条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主要领导购置公务用车须向市纪委报批并备案。
第五章
车辆配发和资金筹集
第十九条
全县公务用车实行集中购置、统一配发。经费预算属地管理的所有单位,公务用车由县财政部门依据县纪委或购车审批领导小组同意购车的审批意见,按现行政府采购机制统一集中购置和配发,各单位不得自行购置。购置“二手车”的也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条
统一购置公务用车的资金采取单位自筹的形式,鼓励购车单位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第六章
车辆日常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必须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将其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统一购置配发的公务车辆,由用车单位在财政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划转手续。
上级业务部门直接配发给单位的公务用车或其它特种车辆,由用车单位按车辆编制管理规定在纪检机关、财政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按财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帐。
交警车管、会计核算部门应凭公务用车审批机构出具的有效批准手续和其他相关手续方可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挂牌和报账事宜。否则,不得受理、登记和做帐。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切实加强公务用车支出管理,逐步实现单车费用定额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对公务用车实行统一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试行车辆支出费用公务结算卡制度。
第二十五条
严格公务用车使用范围,公务用车不得从事非公务活动。
第二十六条
严格实行公务用车一车一牌管理使用规定,严禁挪用车牌、套牌,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军警车号牌和未经批准私自安装警灯、警报器。
第二十七条
加强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做到勤检查、勤保养、勤维修,努力节能降耗,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第二十八条
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坚持做好等级技术培训、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工作。非专职驾驶人员不准驾驶公务用车。
第七章
车辆处置
第二十九条
公务用车的处置,是指对公务用车的调拨、出售、转让、变卖、置换、报损、注销、捐赠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公务用车的处置按照《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陕财办资[2007]4号)执行,一律由财政部门统一实施,各单位不得私自处置车辆。
第三十条
公务用车原则上不准转让、变卖,确需转让、变卖的,由财政部门统一公开拍卖,拍卖收入上缴财政。
第三十一条
公务用车报废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凡符合注销(报废)标准的车辆,由单位向财政部门申报,经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审批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公务用车处置后,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过户、注销登记(报废)等国有资产账目变更手续。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各级各单位在公务用车管理中,有下列违规行为之一的,依据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一)审核审批部门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审核审批的;
(二)政府采购部门不按规定统一集中购置配发的;
(三)交警车管部门不按规定办理车辆注册登记的;
(四)车辆使用单位不按国家规定办理注销(报废)登记的;
(五)车辆使用单位私自购买、违规购置、豪华装修、私自处置公务用车,长期使用或借用下属单位、企业、行政相对人、服务对象车辆,以及由于管理不严,导致公车私用问题突出,违规驾驶公务用车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六)有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县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院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
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以下简称“院”)车辆管理,规范公务车辆的配置、使用和维护保养,更好地为院各项工作服务,根据《总部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车辆指院的各类机动车辆。
第二章 调度管理
第三条 院综合部是院车辆的主管部门,负责院车辆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
第四条 综合部车队队长负责院公务车的日常管理和调度。
第三章 配备和使用原则
第五条 院领导班子配备管理车辆,保证工作需要,不固定给个人。主要负责人配备的公务车为排气量2.0升(含)以下,价格28万以内的轿车;其他负责人配备的专用公务车为排气量2.0升(含)以下,价格28万以内的轿车。
第六条 若正在使用的公务用车超过配备标准的,在未达到更新或者报废标准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若院领导班子更新公务用车必须按照配备标准购置。院负责人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8年的,可以更新;年限仍能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第七条 达到更新更换下来的车辆经过修理,改作市内短途使用,累计使用年限超过10年或累计行驶超过20万公里,或达到报废条件的,申请报废。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八条 院所有车辆由车队队长指派专人驾驶及负责日常安全检查、维修、保养等,要求车容要保持整洁,车况良好,每季度车队对院机动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专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第九条 院所有车辆的证明、车辆的年检、车辆保险、车船使用税等事务统一由院车队管理。
第十条 车上各种备件、工具、灭火器等物品,应配备齐全。车辆钥匙要妥善保管,如有丢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车队队长报告,并承担一切责任。
第十一条 院员工因公外出用车须提前填写用车申请单,由车队队长依工作重要性顺序派车。不按规定申请,不得派车。一个人出差原则上不予派车;出差时间超过半个月也不予派车(勘测除外)。市区内办公用车,根据车辆情况派车。
第十二条 院级领导用车外,各车辆在未出差出海口辖区时,一律将车停在院办公楼的停车位上。
(一)司机无论何时出差回来(海口),必须把车开回停放在院停车位,把车钥匙交给门卫,并及时向队长汇报。违者警告并罚款100元一天。第二次违反者,罚款1500元;第三次违反者,解除劳动合同。
(二)如有接待任务,接送客人、会务、特殊情况经主任、队长同意,可开车回家听从安排。
第十三条 院领导出差或休假期间,其公务车将作为公务机动车辆统一调度使用。
第十四条 车辆驾驶人员必须具有驾照和熟练的驾车技术。车队队长要建立驾驶员安全行车档案,记录安全行车、违章行为及奖惩资料。
第十五条 各部门兼职司机可以代替出车,兼职司机的审核认定和行车待遇:
(一)由综合部定期组织对推荐(含自荐)的兼职司机人选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明确兼职司机的行驶范围,将兼职司机审核表报院领导批准后列入兼职司机使用人选。
(二)兼职司机出车期间除按本人正常出差补助外,再增加补助30元/天(海口市辖区除外)。
第十六条 车辆加油
(一)本院车辆采用IC卡定点加油(一车一卡),车辆加油定额管理,各车辆每月油费最高为5000元。特殊情况司机需要用现金加油,须报经综合部分管主任同意,并由乘车人在发票上签字证明,否则不予报销。
(二)司机必须准时将每月30号车辆的里程数上报队长,综合部将会不定期抽查记录情况。若发现加油量不符,处1000元罚款。屡犯不改者,取消其驾驶资格。
(三)核定油费以车辆加油卡为准,如加油与里程表公里数误差过大,要调查车辆耗油情况,查明原因,及时维修。
第十七条 每月由院车队举办一次安全教育警示课并培训技能并公布油耗及维修费用。
第十八条 指定的会务、接待专用车辆,平时不准乱用。
第五章 车辆使用与保养
第十九条 保养修理
(一)院车辆实行定点保养修理。单价28万元以上车辆,在该品牌的4S店保养修理;其他车辆在定点维修厂保养修理,定点维修厂家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每两年招标一次。
(二)车辆保养按照规定的里程或时间进行,里程或时间以先到为准,由车队负责送厂保养。
(三)车辆修理由驾驶员提出,填写修理申请单,车队长审核签字,然后由采购人员询价,经综合部分管主任批准后送修理厂。要求修理厂列出修理项目清单,修理费用1000元及以下的经车队长审核;修理费用超过1000元的须经过综合部分管主任批准。
(四)车辆修理完成后,由驾驶员或车辆使用部门与车队长共同验收,分别在修理结算单上签字,经综合部分管主任审核后方可报销。
(五)修理如需要更换零部件,单价超过2000元的须将更换下来的零部件收回,交综合部核实并经分管主任在结算单上签字,方可以报销费用。
(六)车辆在出差途中出现故障,由驾驶人员电话报告车队长,经同意后可就近修理,车辆返回公司后应立即补办修理手续。
(七)车辆保养修理费用每季度公布一次。
第二十条 车辆大修
车队根据车辆行驶里程、上次大修时间和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等情况,于每年11月份编制下一车辆大修计划报综合部,经审核后,由车队负责落实。
第二十一条 车辆报废
(一)车辆达到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机动车报废条件可申请报废。
(二)由车队提出车辆报废申请,经综合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按照院固定资产报废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二十二条 资料保存
(一)所有车辆有关资料(保养修理项目清单、保养修理结算单、报表),本内由车队负责保管,年终移交档案室保存。
(二)车辆管理系统数据由信息部按规定保存。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驾驶员要做到“三勤”即勤检查、勤保养、勤维修,“三检查”即出车前检查、途中检查、收车后检查,确保车容整洁。
第二十四条 如因驾驶员使用不当或疏于保养,致使车辆损坏或机件故障,其所需要修护费,应依情节轻重,院与驾驶员共同负担。
第二十五条 驾驶员开车时要集中精力,按规定车速行驶、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让、安全行车,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第二十六条 无照驾驶、未经许可开车、或私自将车借予他人使用,而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由驾驶人承担损失,并予以记过或免职处分。
第二十七条 违反交通规则,其违章罚款由驾驶人承担。
第二十八条 交通事故及处理
(一)各种车辆如在公务途中遇交通事故发生,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向附近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报案,并立即与院级领导或综合部主任汇报以便协助处理;如属轻微事故(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可自行处理后向车队队长报告。车队负责车辆交通事故统计、信息上报综合部。
(二)因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其损失在扣除保险金额后,再视实际情况处理。
(三)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者当事人赔偿损失,经扣除保险金额后,其差额视责任具体处理。
(四)发生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时,按事故的性质分别给予扣减工资之处罚:
(1)一般事故(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下者):按经济损失的10%处罚;
(2)重大事故(经济损失在2000—5000元者):按经济损失的6%处罚;
(3)特大事故(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者):按经济损失的8%处罚,不超过1000元;
(4)机件责任事故:按经济损失金额8%处罚,不超过1000元。第二十九条 驾驶人员应做好安全驾驶服务。行车前要坚持检查,做到机油、汽油、刹车油、冷却水备齐;轮胎气压、制动转向、喇叭、灯光完好;确保车辆处于安全、准确、可靠的良好状态。
第三十条 院司机应服从车队统一安排,在出发前,司机应根据目的地,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外出期间,应听从用车人员(或带队人员)的工作安排,手机要二十四小时保持畅通,随叫随到。出差回来必须及时向车队队长报告,延期报告者一经发现,罚款100元/天。
第三十一条 司机驾驶过程中不使用手机或配戴耳塞,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驾车,违者责任由当事人自负。
第三十二条 院职工不得用公车学习汽车驾驶。否则一切后果及损失由车辆负责人负责赔偿。
第三十三条 驾驶人不得擅自将车辆作私用,出差回来应及时将车辆停在院里。节假日及下班时间,未经许可车辆一律不得使用,一经发现,除承担相应的责任外,罚款100元。私用时若发生事故而导致违章、损坏、失窃等,除扣掉保险赔额后全部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 当日连续开车超过400公里或连续开车8小时的应停车休息20—30分钟。停车等人超过10分钟的应关闭空调和发动机,以免浪费油料。
第三十五条 兼职司机用车规定:
(一)兼职司机用车要经过本部室主任同意。
(二)通知车队安排,用车时必须登记用车时间及地点,返回时必须登记交车时间,并将钥匙交回门卫。
(三)未经同意安排私自用车者罚款100元。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违反规章将严肃查处。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院综合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上海市公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上海市公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
(1992年1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各类公物处理的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廉政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的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处理的各类公物,必须进入本办法规定的拍卖企业进行公开拍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各类公物是指:
(一)司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或执法部门依法查处的罚没物品和依法追缴的赃物中需处理的物品;
(二)交通运输、港口、码头、机场、车站、邮电等部门和行政机关需处理的溢卸物品和无主物品;
(三)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需处理的抵押理赔物品;
(四)司法机关、经济合同仲裁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处理的变价物品或变价抵押品;
(五)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按资产管理规定需处理的变价陈旧物品;
(六)宣布破产企业需要拍卖的财产;
(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处理的动产和不动产;
(八)国家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工作人员在对外和国内公务活动中收受应上交的变价礼品;
(九)其它需处理的公物。
第四条 根据国家规定需经主管部门鉴定的文物和金银饰品,由处理单位交主管部门鉴定后,属允许流通的物品,交拍卖企业拍卖。烟酒等专卖商品,需经专卖机构鉴定获准后定向拍卖。
第五条 粮、油、鲜活商品、中西药材以及有害毒品、淫秽物品、危险品等各种国家规定的违禁品,不得进行拍卖,其处理办法按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关于各项没收赃物财物处理补充办法的联合通知》(沪财预〔1981〕第103号)执行。
第六条 下列需处理公物,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港口、车站无法交付的生产资料,按国家经委《关于港口车站无法交付货物的处理办法》(经交〔1986〕第727号)处理;
废纸,按《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政府财贸办关于上海市废纸收回管理办法的通知》处理;
废旧金属,按《上海市废旧金属管理办法》(市政府一九九○年第25号令)执行。
房屋,按《上海市房屋拍卖办法》(沪府〔1988〕60号)处理。
第七条 由市商业一局所属“上海拍卖行”负责受理各类生产资料公物的拍卖业务;由市物资局所属“上海物资拍卖行”,负责受理各类生产资料公物的拍卖业务。其他国营企业,需经营生活资料公物拍卖业务的,市区由市商业一局审批,郊县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审批。需经营生产资料公物拍卖业务的,一律由市物资局审批。经上述有关部门批准,向所在地公安机关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和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公物拍卖业务。未经批准并办理许可证和工商登记者,一律不得经营公物拍卖业务。
第八条 委托拍卖公物的单位,应先填制需变价出售的公物清单,持单位证明,与拍卖企业签订《委托拍卖协议书》。《委托拍卖协议书》主要内容应包括委托拍卖公物的标的、成交约定、拍卖手续费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
第九条 拍卖企业对拍卖公物进行整理、分类,根据物品的种类和特性,组织单件拍卖或成批拍卖。拍卖企业应于拍卖前五至十天出示拍卖公告,说明拍卖物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拍卖日期和地点(定向拍卖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告),并允许竞买者现场看样,向竞买者提供拍卖物品的性能咨询。拍卖活动应在公证机关监督下公开进行。
第十条 以经营为目的参与拍卖的,须持有准予经营该类商品的营业执照和有关许可证明。
第十一条 定向拍卖的竞买人范围,由委托单位和拍卖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协商确定。
第十二条 拍卖公物不受价格限制,应按公开竞买,随行就市,拍卖成交的原则作价。
第十三条 拍卖公物的最低拍卖成交价(即底价),应由拍卖企业与委托方共同商定,严禁泄露。最低拍卖成交价确定后,单方无权变更。宣布破产的企业需拍卖的国有资产,最低拍卖成交价应报经市财政局认可。
第十四条 拍卖企业必须将拍卖标的物,拍归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当竞买人所出最高价低于最底拍卖成交价时,拍卖主持人有权撤销对该标的物的拍卖。
第十五条 拍卖以拍卖主持人拍板方式表示卖定并宣告成立。拍卖一经成立,各方均不得反悔,如反悔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 拍卖成立后,竞买人应及时付清全部货款或定金;拍卖企业应当场办理《拍卖成交确认书》并加盖“上海市公物拍卖专用章”。有关部门应根据拍卖企业的有关凭证,办理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手续。
第十七条 由于司法、执法等部门结案的时间要求,或物品经两次以上变更底价仍不能拍卖成交的,经委托方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由拍卖企业作无底价拍卖。其中,宣布破产的全民企业需要拍卖的财产,还需经市财政局审批后,方可作无底价拍卖。
第十八条 拍卖企业的收入来源只限于拍卖手续费和与拍卖直接有关的其它合法收入,并按规定纳税。
第十九条 拍卖手续费标准,由市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物价局核定。
第二十条 拍卖物品所得价款,一律由拍卖企业扣除拍卖手续费后返还委托方,再由委托方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其中拍卖的公物属于以物抵债或退赃性质的国家计划供应商品、限价商品、专营商品,其超过国家规定价格部分,由委托方另行上缴国家财政。
第二十一条 境外竞买人货币结算方式和支付方式及拍卖物品出境手续有特殊规定的,按特殊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拍卖企业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本单位举办的各类公物的竞买活动;委托方经办人员也不得参与本单位委托的公物竞买活动。
第二十三条 由市政府财贸办公室负责对本市的公物拍卖企业和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第二十四条 市商业一局是“上海拍卖行”的行政主管部门;市物资局是“上海物资拍卖行”的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类拍卖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级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可联合或单独、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察检查。对不按规定擅自处理应拍卖公物的单位,将视其情节,比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 的暂行规定》(国发〔1987〕58号)有关精神,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本人一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对在擅自处理中,以贱价私分或营私舞弊的单位,除了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外,还要追回按拍卖价款计算的差价,同时处以相当于本人两个月基本工资的罚款。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拍卖企业违反工商、公安、税务等有关法规的,由工商、公安、税务、审计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拍卖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凡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擅自经营公物拍卖业务的单位,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扰乱拍卖市场秩序者,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凡过去规定的公物处理办法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于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济南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以下简称保障性住房资金)是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筹集,用于廉租住房筹建(含新建、改建、收购等)、公共租赁住房启动和以奖代补的资金。
第三条 市财政部门是保障性住房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资金的筹集、管理、预算分配、资金拨付、预决算审核、投资评审和监督检查。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保障性住房资金预决算,并严格按照市财政部门的管理规定安排和使用保障性住房资金。
第四条 保障性住房资金主要来源:
(一)中央和省专项补助资金;
(二)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三)土地出让净收益提取10%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部分;
(四)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
(五)市直管公有住房出售归集资金;
(六)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
(七)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
第五条 保障性住房资金专项用于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的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支出,以及偿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本息,不得用于其他支出。
第六条 保障性住房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原则,根据预算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进行拨付。
第七条 保障性住房资金实行预决算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于每年第三季度根据市政府下达的下一保障性住房工作计划编制项目预算,报市住房保
障管理部门;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并编制下一保障性住房财政资金预算,报市财政部门;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编入市本级财政预算,按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终了,由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编制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决算报市财政部门。
第八条 新建、改建、收购保障性住房用于廉租住房房源的,由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根据工程合同、工程进度和质量、购房合同以及批准的预算,提出预算拨款申请,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
第九条 政府投资筹建的公共租赁住房,由市财政部门采取专项和以奖代补两种资金方式予以补助,专项资金按照筹建项目总预算投资额的30%予以安排;以奖代补资金通过综合考虑建设单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给予奖励性补助。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新建、改建、收购和长期租赁支出。
第十条 保障性住房租金收入严格按照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廉租住房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维护和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维护、管理和投资补助。
第十一条 保障性住房资金使用坚持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原则,在保障性住房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规定和政府采购制度。
年终未完工项目的结余资金,可结转下继续使用。项目竣工验收后的结余资金,按原资金拨款渠道收回。
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新建、改建竣工验收或完成收购后,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房屋移交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按照政府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权属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配租和后期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房产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第十四条 市财政和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市财政部门应根据专项资金评价的有关规定,建立保障性住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预算和资金奖补的重要依据。市审计部门应对保障性住房资金和保障性住房资产依法进行监督,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必须确保保障性住房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对于违反规定,用于管理部门经费支出以及发生截留挪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问题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送制度。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应于每季度终了20日内,将本单位承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表及分析说明,报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汇总后,送市财政部门。报表与第四季度报表合并,于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对虚报工程实绩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市财政部门将取消其安排保障性住房资金资格。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