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

时间:2019-05-12 17:4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

第一篇: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

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我有一个观点:善于学习的人一定是善于总结的人。我的每一次章节复习课都努力给学生一个启示或成为案例。梳理知识结构、提炼思想方法、例举佐证观点等板块清晰,举例有说服力。渐渐地学生爱上我的复习课,也逐渐提高了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我要求我的学生要坚持写数学周记,由于他们喜欢我的复习课,自然这种作业对于他们不再是为难情绪而转变为一种期待。不妨选取一篇我的学生习作,如下:

对乘法公式的理解与思考

——数学周记

姜傲玮

一.正确理解公式

(a+b)²等于几?

大部分同学也许会错误的解道:

“(a+b)²=a²+b²这里的题用基本的乘法分配律即可!”No!正确答案是(a+b)²=a²+b²+2ab。从这儿就引申出了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项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完全平方公式特点:

1、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

式,其中有两项是公式左边二项式中每个项的平方,另一个

是公式左边二项式的乘积的两倍,有口诀——首平方,尾平方,积的两倍在中央

例题:

(1)(2a+b)²=(2a+b)(2a+b)= 4a²+4ab+b²

(2)(-x+2y)²=(2y-x)²=4y²-4xy+x²

2、公式中a、b可以是任何整式:

例题:

(a+b)(-a-b)=(a+b)【-(a+b)】=-(a+b)²

=-(a²+2ab+b²)=-a²-2ab-b²

误区警示: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1、对公式结构特点把握不准,乱用公式;

2、公式计算中项的概念不够明确,漏掉系数;

3、弄错结果中“乘积的两倍”这一项符号;

二、实际上,平方差公式(a+b)(a-b)= a²-b²有八种变化

形式:

(1)位置变化——(b+a)(-b+a)= a²-b²

(2)符号变化——(-a-b)(a-b)= b²-a²

(3)系数变化——(1/2a+3b)(0.5a-3b)

=(1/2a)²-(3b)²

(4)指数变化——(a²+b²)(a²-b²)

=(a²)²-(b²)²

(5)增项变化——(a-b-c)(a-b+c)

=(a-b)²-c²

——(a+b-c)(a-b+c)

= a²-(b-c)²

(6)增因式变化——(a+b)(a-b)(-a-b)(-a+b)=(a²-b²)(a²-b²)

(7)连用公式变化———(a+b)(a-b)(a²-b²)

=(a²-b²)

2(8)逆用公式变化——(a-b+c-d)²-(a+b-c+d)²=2a(-2a+2c-2d)

三、运用公式注意问题:

应用:用于计算一定要符合公式特点的多项式乘法;逆用公式或运用公式求有关整体量。

逆用平方差公式要注意两点:

(1)题目符合公式特点,即属于两数的平方差;

(2)要有预见性,即将两数平方差转化为两数和与两数差乘积计算。

四、(拓展与引申)对于符合两数和(或差)的平方乘法,均可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但两数和的平方还可推广为三数和的平方。

(a+b+c)²=a²+b²+c²+2ab+2ac+2bc

例:

(a+2b+c)²=a²+4b²+c²+4ab+4bc +2ac

五、应用举例

例1 计算(开放创新):

20052004²/(20052003²+20052005²-2)

解:设m=20052004则

原式=m²/(m-1)²+(m+1)²-2=m ²/2m ²=1/

2[反思] 瞧!复杂的20052004、20052003、20052005被我们轻松的化简为m、m-

1、m+1,这样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就可以轻易成功算出1/2了!

例2 试说明(n+7)²-(n-5)²(n为整数)能被24整除。解:因为:(n+7)²-(n-5)²

=[(n+7)+(n-5)] [(n+7)-(n-5)]

=12(2n+2)

=24(n+2)

所以:原式能被24整除。

(点评该篇周记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写出了小作者的理解与思考内容。既有理解的阐述又有典型的题例佐证自己的观点。充分诠释了主动学习的内涵。)

我每周都选取写的好的文章在班上念,还加以评析,写上点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长期坚持下来,我的作业量虽然很小,学生成绩却非常优秀,学生喜欢家长也满意,还为其它学科赢得时间。所以能力培养不应该成为口号,老师要切实为能力培养搭建坚实平台。

第二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有清楚、全面、正确的认识

1.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它要求学生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倡导学习要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融为一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使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和谐统一,革除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研究,以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弊端。

2.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中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2)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由于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多数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开放性的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并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开放性的学习还将培养学生们开放性的思维,使他们突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3)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自主型课程

它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学生一旦认识到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都取决于自己或小组的努力,感到背负着一种责任时,其主观能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4)研究性学习课程重结果更重过程

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宝贵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关注社会、与人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过程性;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深入认识学习的价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达成以下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更多的是指导与合作,发现学生的潜能,感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主观能动性被抑制,不利于个体创造力的提高。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将着力于改变这种被动的、“克隆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开放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学习的园地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学习的对象从书本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的规模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将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A.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直接体验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它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求证、动手、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乐于动手、乐于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科学精神。

B.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结论并将它完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能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对信息进行处理、利用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围绕主题主动、多渠道地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甄别、加工、处理,提出质疑,并进行求证,促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使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D.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

现代社会,合作往往比竞争更重要。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创设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精神,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E.促进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形成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自主研究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成果,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F.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研究的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将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G.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

学生的能力是存在于多方面的,研究性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大舞台,后进学生能发现自己潜在的长处,从而使师生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紧迫感。

4.熟悉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

流程如下:动员与培训阶段——选题、组合与方案初拟阶段——开题论证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报告阶段——结题答辩阶段——课题成果评审、交流阶段

二、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挑战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权威受到挑战

长期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来源。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这一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老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得多元:教材、参考书、杂志、互联网、有关专家等,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许多老师在这时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如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面狭窄、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认识不足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这正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2.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特征,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即允许学生自由地在全年级甚至在全校选择自己的课题指导老师。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3.教师由个体走向合作

学科教学要求教师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知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完成指导任务,所以就需要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学会合作。

(二)角色变化

为应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巨大挑战,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角色发生新的变化,概括起来有:

1.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2.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组长管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质量的不同,小组中还会出现矛盾和情绪波动等,所以,教师还要作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研讨活动,组内出现问题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激情。

3. 共同指导学生的合作者

许多研究任务的指导,已不是一个教师单独能驾驭的,必须与同事合作,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做,能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4. 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去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把握“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几条原则

1、“小题大做”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性较强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要指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但“小题”要“大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小课题,也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大题小做”,敷衍了事。

2、注重过程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判断等。因此,更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等。

3、注重应用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等。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知识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主动探求、创新的勇气和综合能力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4、注重体验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高度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综合式学习中,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评价应十分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如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5、注重全体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评价的价值标准应多样化(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现注重全体、实施个别化评价的特点。同时,在评价中重视个人表现,但小组成绩是重要参照和基础。

6、注重激励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重点指导的部分

1、选题的新颖性 课题研究应有新意,要指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新情况、新形势去发现、提出新问题,也可以是已经有人研究了,但对中学生而言是“新”的课题。因此要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媒体和网络信息,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如很多的调查类课题“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关于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对生活小区规划和发展的探讨”、《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人口问题》、《关于捐献器官的问题》等都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吸烟对人体的危危害》、《中学生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家庭燃料使用情况调查》、《“二手烟”的危害》、《电池与环保》、《饮料与健康》等与家庭生活、自身健康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她们日后专业选择有重要意义。又如:《我看素质教育》、《中学生读书调查》等。

2、课题名称的规范性 课题一般分为社会调查、科学实验、读书报告和设计方案等四类,一般课题名称都应用“研究、思考、调查、比较、实验、预测、影响、应用”等词语来界定,这样才规范。如: “软件店正版软件的销售情况及思考”、“对中学生校服的调查与研究”、“对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思考”等。

3、课题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重点。一个课题研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可行性的高低。各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

①尽量将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学科学习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并考虑其应用价值。如研究中学生的校服、早餐、阅读习惯,研究我市绿化状况、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

②考虑研究所需条件是否能得到保证(如实验仪器、专家指导、经费、时间、能力等);

③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应根据各自课题的性质和自身能力来进行选择,有查阅资料法(查阅文献、网上查询等)、科学实验法、观察法、参观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

④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研究步骤,对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取得的成果作出安排,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⑤协助学生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何在,并就其解决办法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发现不能解决,可能方案就要做出修改,比如缩小研究范围、更换研究内容等。

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应随时与课题研究小组保持联系,了解研究进展,提供建议,进行监督、控制,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

4、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

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导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课题的由来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可靠性分析

进度计划

小组分工

预期成果

表达形式

5、指导课题研究

要求学生做摘要、写札记、做调查(设计调查表)、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写综述等。

6、指导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格式:1)题目 2)、摘要 3)、引言 4)、研究过程 5)研究结果 6)、分析和讨论 7)、结论 8)、注释和参考文献 9)、附件 10)、致谢。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

学分评定由指导老师评定学分,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有五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②活动过程记录;③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④总结与体会,研究成果,结题报告;⑤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教科室复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则不能得规定的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评定首先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然后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每班提供1个优秀课题,由教科室负责,年级组组织进行全校公开展示,评出学校一、二、三等奖。

第三:指导教师组织、考核和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指导老师在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评定学分,教科室审核备案,教务科组织学分确认。

五、研究性学习整体时间安排

高一第一学期:1∽8周,课程辅导;9∽12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13∽14周,开题报告;15∽17周,课题研究。

高一第二学期:1∽4周,课题研究;5∽6周,中期交流;7∽14周,课题研究;15∽17周,结题与评价。

高二第一学期:1∽4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5∽6周,开题报告;7∽15周,课题研究;16∽17周,中期交流。

高二第二学期:1∽8周,课题研究;9∽10周,结题与评价。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之我见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之我见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以此来让学生有效的习得知识与技能,而不是埋头苦干却没收到任何效果。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呢?

在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真正要教给学生的应是学生自己如何开展独立自主的有效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与技能,即学生自己主动地在独立、自主的学习情景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我对自主有效学习的理解是学会和会学。学会,是基础。学生在教师的讲授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是低效的。会学,则是提高。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高效的。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自主的学习来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先决条件。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产生一种不断渴望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实现主动学习基础和前提。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是要有目标的,当学生明确了目标后,通过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一个好的学习目标,会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究。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跃了起来,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轻松愉悦的获取知识与技能。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性的探究学习。在确定的学习目标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扩散他们的思维,拓展延伸,资源共享,从而达到自主有效学习的目的。学生是合作的主体,老师是合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支持者。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能会遇到不知道怎样学、怎样讨论和交流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老师有效的来组织学生参加合作学习。老师应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搭配好,以确保每个组成员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思想活跃程度等方面均衡。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布置的问题应明确,以确保学生讨论时盲目发言,信口开河,说一些与研究内容无关的话。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讨论时若碰到一些问题,老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化解难点,使讨论顺利进行下去。

总之,教学是一个灵活的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但最重要的应是让学生自己来自主有效开展学习来获取知识与技能。

第四篇: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对学生学习造成哪些困扰?

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对学生学习造成哪些困扰?

浩浩是某小学2年级学生,没上学前,几十首唐诗倒背如流,讲故事绘声绘色,玩游戏机反应极快,大家都夸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可上了小学后,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写字经常丢一撇拉一划,左

右偏旁部首颠倒,做数学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把加减符号看反了,再

不就是忘记写得数,学习成绩在班级属后几名。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愤怒至极地打骂都不起作用。班主任老师怀疑小强智力低下,可父母

带他到有关专家门诊咨询,发现他的智商属于优秀。家长和老师都弄

不明白,这孩子的毛病怎么就改不了呢?

其实,浩浩的问题就属于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障碍,经过各种补救训练,完全可以变成优秀学生。

在中小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学习成绩落后,但看上去很

聪明的孩子。这种孩子看电视可能十分专心,玩象棋可能脑瓜很灵,记忆力也许并不差,可学习功课就像“上刑”一样难受。他们智力正

常、甚至超常,惟独在学习方面未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的孩

子不是被判定为智商不足,就是归咎于学生不用心,或家长辅导不力。

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会让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说、读、写、算

和沟通技能方面发展不足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下,其实质是学习

成绩与智力不相匹配。学习不仅是一个动脑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

“动手”和“动眼”的过程,如果这些能力发展落后,就会出现智力

高学习成绩低的现象。

学习能力发展包括不同类型,如阅读能力、算术和数学能力、书写能力、语义理解能力。按照心理能力发展,可分为语言能力障碍、知觉障碍和注意力障碍等。去年,通过对一千多名低年级小学生和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0%的孩子存在感统失合症导致的学习障碍。

琪琪上小学一年级,是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从小就能说会道,被称为“小大人”,谁也不会把学习障碍和她联系起来。然而偏偏在写字上,琪琪却总是让人失望,一拿起笔来,手就不听使唤,总把字写出格外,父母看着着急,琪琪自己也常常搞得满头大汗。与她灵巧的口舌相比,琪琪在写字方面似乎很笨,而且明显是力不从心。琪琪的父母带她到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就诊,经过学习能力问卷测试,发现琪琪的听觉记忆功能几乎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而视动统合能力却比实际年龄要落后两岁半,感觉动作功能也没有达到应

有的水平,正是这种能力的不平衡使她迈入了学习障碍儿童的行列。

成绩差是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前兆,孩子智力正常却学习不好,家长们通常认为是孩子贪玩不愿学习造成的,因此除了训斥批评就是没完没了地陪同补习。专家提醒家长,孩子学习差可带他去看医生,测一下他是否患了学习障碍症?

据市妇幼保健院王磊大夫介绍,在对130例14岁以下“差生”进行智商测定和跟踪调查显示,只有20%学习态度不端正,20%存在智力障碍,剩下60%的孩子则是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差,方向感差等学习障碍而影响了学习。前不久,王磊大夫接待了一名8岁儿童。她每次考试成绩都超不过20分,家长埋怨孩

子不好好学习,老师认为是“弱智”。王大夫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她智商正常,只是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症:听觉、视觉注意力差,使其在课堂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动作和步骤的协调能力有缺陷,使其考试答题不规范;方向感极差,造成阅读时经常出现跳行。

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会导致智力正常但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它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构成的。

如书写能力障碍:这类孩子的一个突出困难就是写字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答案写错,有时难题可以解出来,简单的计算题却错了。他们的眼睛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考试时竟然可以把整个题丢掉。这是儿童的视知觉分辨力和视知觉记忆力相对落后造成的,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认为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必须给予惩罚。其实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

阅读障碍——这类孩子往往记不住字词,提笔忘字,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阅读速度特别慢。他们认字时将字当作一个没有意义和语音的图形来记,死记硬背,阅读时不能自动地将字转换为语音,所以阅读速度和耗费的精力极大,容易疲劳。如果不能有效地阅读,他们将来会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数学障碍——这类孩子在数学计算和数量概念的理解上有困难,空间推理较差,遇到计算题和复杂一些的数学或物理题就不会解了。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开发,在空间想像力和数量关系方面进行培养,要利用孩子的语言优势。

注意力障碍——家长通常怀疑这样的孩子有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力障碍。他们上课不听讲,集中注意力时间很短,经常搞小动作,学习时经常疲倦,下了课则很兴奋。这种孩子自控力差,经常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显得十分幼稚。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应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开展评价

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开展评价?

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了解学习成就、问题和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发挥评价的诊断与调节功能;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发挥其强化和教育功能。

在教学中开展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个体,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要强调质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重视儿童在生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一、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

评价是一项不断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具体包括(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与以往的课程教学相比,虽然也提到重视学习态度、能力、方法,但在评价方面基本没有明确的要求。新课程将这些列入评价目标,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二、评价过程充分展开,注重日常性评价。

教学过程总是伴随着评价,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不断地给予学生评价,促进学生的不断转变与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日常的活动,展开评价的过程。

日常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指的是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表现的随机评价,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指导及激励作用是随时可显现的。德育课程的实施依赖于日常形成性评价。因为德育课程实质上是明辨是非真假、不断澄清价值的课程,课程的实施取决于不同价值观点的碰撞,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取决于来自师生的美好情感的润泽。没有了课堂中的日常形成性评价,课程就失去了生成的基础。日常性形成性评价来自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等信息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中自然生成,与课堂教学浑然一体,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成长的过程,直接促进或者阻碍学生的发展。

日常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很多。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类:(1)激励式评价。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即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将会使学生得到充足的信心。

(2)期待式评价。任何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个性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

(3)接纳式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想法,然后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

(4)否定性评价。当学生的认识或行为发生明显错误时,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否定性评价。

主题单元活动的评价最能清晰地表现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方法,表现出学生收集信

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表现出学生活动中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单元活动的评价不一定都如案例阐述的方式评价,它可以是展示性评价,可以是表现性评价,可以是情境测试等。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的特点,评价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评价活动的合作性,有的侧重于评价信息整合的能力,有的侧重于评价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这些过程性的评价,清晰地记载了学生成长的足迹。

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外,教师还应在主题活动或者主题单元学习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家长将日常学习记录、调查问卷、主题活动报告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以各种形式开展评价,呈现在学生、家长面前,分享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明确改进的要点,并指导制定改进计划,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相适应,注重质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包括成果展示、文艺表演、社会实践、情境测试等多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成果展示是一种最好的评价。把学生参与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探究性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并师生一起进行点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更具有成功的体验。展示评价的形式非常多,可以图文并茂展示研究成果,可以课堂小品的形式进行表演,可以实验的形式加以说明,可以展览实物形式加以介绍„„

展示性的评价往往只能呈现活动的结果,而活动的过程和学生独特的体验容易被忽略,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相配合。案例中教师设计了“采访”形式,巧妙地评价了学生在活动和探究中独特的感受、创新的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协作,丰富了活动的内涵,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情境测试的评价方法主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的方法。测试的情境既可以是课堂中模拟创设的情境,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能得到综合的体现。尤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积极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各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情境性评价对评价者有一定的要求,对课程评价的标准有一定的了解,关注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和实际方法的运用。情境测试也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观察记录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老师对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作为德育课程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时时注重观察学生日常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有心人,记录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方法。这个案例中,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来评价学生情感的发展,老师并没有评价学生的作品画得怎么样,而是重点评价了学生作品的构思和所表达的主题,肯定了孩子关心父母、心中有父母的积极情感。因为儿童学习能力有限,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习惯用图画来表达。而学生的图画,有的一眼能看明白,有的只有儿童自己才能真正明白。作为评价者,不能光看表面,而要触及实质,仔细聆听孩子在作品中表达的内涵,真心赞赏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让孩子在老师和他人的评价中,进一步意识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下载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习能力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怎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学生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五篇材料]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威信县逸夫小学 王建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孔子说过:......

    如何指导学生全面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全面学习全面的意识,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新课程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范文合集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有人学习数学学的很快,有人却学得既慢又辛苦,原因何在?关键是有没有获得数学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爱读书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2.开展读书比......

    对学生学习检查反馈再指导的学习笔记

    对学生学习检查反馈再指导的学习笔记 (一)检查 1、途径 1)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和发言、课堂练习等方面。 2) 学生的作业、试卷、练习册等。 3)其他学科教师的反映、同班同学的看法......

    混合式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实验探究

    混合式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实验探究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