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5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当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当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曾锋东

一直以来,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都是人民群众反映强列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近年来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央和国务院也一直对公务用车管理非常重视,对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多次专项清理,但每次专项清理不久就反弹,甚至边清理边反弹,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权思想作怪。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把拥有公车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虽然中央明确规定,只有正部级干部才能配备专车,但现实中却做不到,有的地厅级,甚至县处级干部退下来后仍然占有公车;有的在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借工作需要之名,一个人可能占用几辆公车。

2.在县乡二级限制购置越野车不合理。中央规定,严格控制越野车的配备。山区县,绝大部分是县道、乡道、村道,路况差,普通轿车根本无法通行。特别是农、林、水等职能部门和乡镇的工作人员,经常要进村入户、上山、深入田间地头,用轿车作为公务用车不实用。

3.公务用车维修管理难。公务用车进行维修保养一般都由司机负责。公务用车是否要维修、保养,是否要换零部件,到哪家汽车修理企业维修保养,一般是司机说了算。这就难免司机借维修之名谋取私利,导致维修费用高。

4.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难。一是公务车辆是因公还是因私使用难界定。当前,县级以下工作任务多,为了做好工作,要求基层干部发扬“白+黑”、“5+2”精神,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基层干部都在忙碌,因此,公务车辆也在忙碌,难以区分是因公还是因私使用公车。二是领导干部驾驶公车难避免。县级以下单位因受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专职司机,基本上是干部职工,甚至是领导干部兼职,因此,领导干部驾驶

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也就不可避免,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三是公车使用改革工作难推进。虽然很多地方在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但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工作难以进行,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如赣州市有个别县进行了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但由于大部分县没有进行,导致这个县公车照用,车改补贴照发,反而增加了公车经费支出,变相增加职工福利。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公车标准、编制、采购、加油、维修和使用等方面严格管理。

1.严格公车标准管理。明确规定,哪一级别的干部可配车,配什么标准(价格和排气量)的车;不同级别的单位配什么车,配什么标准的车。同时,要考虑基层实际,特别是山区县,在配备标准上要适当放宽,如排气量和车型等。

2.严格公车编制管理。要根据单位性质和人员情况,从严核定公车编制。同时,市(地)级以上的城市,因公共交通比较完善,公务人员上下班比较方便;加上轿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重的现实,单位的公务用车编制应从严;对县级以下地方政府和单位,考虑到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农村一线,加上乡村交通运输很不方便,为方便基层工作,公车编制应适当放宽。

3.严格公车采购管理。对公车采购可采取下管一级的办法。如县级单位采购公车,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采购,否则,一律视为违规。公车采购必须按政府招标采购程序进行,实行阳光操作。

4.严格公车加油管理。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制度。办公室每月初登记车辆行驶里程,每月底再记录行驶里程,核对本月用车记录,本月所耗油量。

6.严格公车维修管理。实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制度。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企业,公务用车不到定点维修企业维修产生的费用一律不得报账(外出产生的维修费用除外,但要有相应的证明,包括所换下来的配件和维修证明等)。采取“制度+科技”的形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研发公车定点维修

监控软件,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对公车单位、定点维修企业的行为进行全程监管。

7.严格公车使用管理。一是建立公车监控系统,全方位监控。如所有公务用车安装GPS,对公车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二是实行节假日休车制度。双休日、节假日公务用车一律停放在单位大院内,车辆钥匙一律上交办公室保管。确需用车,必须填写用车人员、事由、目的地等内容。三是实行用车登记制度。每次出车都要登记在案,写明用车人员、事由、目的地、陪同人员等。晚上公务用车一律在单位大院内停放。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公车管理难,公车屡纠屡反弹,其根本原因是责任难落实,追究不到位,导致各级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敢顶风违纪。因此,必须严格责任追究。不管理是什么单位,是哪一级干部,只要违反了公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的,必须严肃查处,处理到位。对擅自驾驶公车的领导干部,一经发现并查证属实的,一律严肃处理;造成交通事故的,除严肃追究其纪律责任或法律责任外,造成的损失由个人承担。

(作者系中共全南县纪委副书记)

第二篇:内蒙古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内蒙古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11〕2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编制、配备和使用的管理,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用车和其他用车。

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

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用车是指需要改装或加装固定的特殊专业技术设备,用于通信指挥、技术侦查、刑事勘察、抢险救灾、检验检疫、环境检测、救护、消防、工程技术等的机动车辆。

其他用车是指上述工作用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辆,包括10座以上大中型载客车辆以及各类载货车辆。

第三条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各级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下简称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适用本办法。

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应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分级统一管理和重点集中管理。自治区成立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自治区党政机关和各盟市党委、人大、政府(公署)、政协机关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负责指导监督下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

各盟市也要成立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级及所属旗县(市、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公务用车编制管理

第六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确定。公务用车编制标准如下:

(一)自治区直属各部门厅局级单位和盟市党委、人大、政府(公署)、政协机关的一般公务用车编制,在职厅局级领导干部正职实职,按实有职数定编;其余在职厅局级领导干部(含厅局级非领导职务)按实有职数的80%定编。其他工作人员按自治区编办核定的人员编制数每15人1辆定编。离退休人员生活用车,45人以上按1辆定编,100人以上按2辆定编。

(二)自治区和各盟市党委、人大、政府(公署)、政协机关的机要工作用车视需要情况按1至2辆定编。

(三)自治区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自治区各部门独立核算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处级行政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有现任厅局级领导干部的正职实职,按实有职数定编;其余现任厅局级领导干部(含厅局级非领导职务)按实有领导干部职数的80%定编,其他工作人员按自治区编办核定的人员编制数每25人1辆定编。

(四)编制人数在15人以下独立核算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党政机关且按上述规定未能列编的,可以核定1辆公务用车编制。

(五)执法执勤用车的编制由财政部门会同行政执法机关主管部门按照中央规定确定,由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纳入本单位车辆编制管理。执法执勤用车不得与一般公务用车重复配备。特种用车可以单独列编。

(六)“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单位按一个单位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第三章 公务用车配备标准管理

第七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严格执行以下标准:

(一)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升以下、车价18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机要通信用车配备排气量1.6(含)升以下、车价12万元以内的轿车。

(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

1.一般执法执勤用车原则上配备排气量1.6升(含)以下、价格12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因工作需要可以配备排气量1.8升以下、车价18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

2.因地理环境或工作性质特殊确需配备越野车(旅行、商务车型)的,应当控制在排气量2.5升(含)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

3.配备16座(含)以上中大型客车不得超过45万元。

(三)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确因地理环境特殊需要配备的,可适当配备国产越野车。

1.各盟市党委、人大、政府(公署)、政协机关以及自治区直属各部门厅局级单位可配备国产越野车。盟市越野车数量不超过单位车辆编制总数的50%;自治区直属各部门厅局级单位越野车数量不超过单位车辆编制总数的20%。

2.各级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配备排气量在4.0升(含)以上、车价在50万元以上越野车的,需报自治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配备其他越野车由上一级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四)全区各级党政机关配备旅行(商务)车的,排气量应在3.0(含)升以下、车价在35万元以内,数量控制在单位编制车辆总数的10%以内。

(五)各级党政机关确因工作需要配备10座(含)以上中大型客车的,车价不得超过60万元;一般不允许配备豪华车型。

第八条 上述公务用车核定编制和配备标准为最高控制标准。

第四章 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审批程序

第九条 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由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审核、批准。

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特种用车、项目用车、越野车及特殊用车的审批,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批标准和编制规定范围内的公务用车。

(一)公务用车使用地区和单位于每年6月底前,将本地区本单位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报本级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盟市以下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公署)、政协领导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报上级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各级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配备标准等情况,对各部门各单位报送的配备更新计划进行审核汇总,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拟定计划,报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并于每年8月底前报送财政部门作预算安排。未经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财政部门不予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资金。

(三)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因特殊工作需要在计划外配备公务用车的,需向自治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经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审核后,报领导小组审批。

(四)公务用车购置根据财政部门预算安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自治区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采购。

(五)有关部门单位配备执法执勤用车和特种用车计划,需经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六)公务用车配备更新信息,由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条 财政部门会同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核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列入部门预算。未列编制公务用车的运行费用不得列入部门预算。

第五章 公务用车更新及处置管理

第十一条 公务用车的更新。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8年以上的可以更新。达到更新标准仍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提职、调任等原因提前更新。

对达到更新标准但未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更新时按程序采取公开拍卖、调拨转让等方式处理。

第十二条 公务用车必须建立车辆资产管理台账。未经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不得擅自调拨、处置、报废公务用车。确需调拨、处置、报废公务用车的,由车属单位提出申请,经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公务用车处置按照公开公正、规范节约的原则,由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处置,所得款项全部上缴本级国库。

第十三条 各单位接受上级配备、捐赠、调拨或因债权、投资等原因收回的车辆,单位有公务用车编制且又不超配备标准的,可过户本单位作为公务用车使用;符合或低于配备标准的调剂使用;高于配备标准的公开拍卖,所得款项上缴本级国库。

第十四条 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公务用车牌照登记入户、转籍、过户、报废注销等手续时,必须凭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批准文件和资产处置批准文件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章 公务用车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 党政机关要加强一般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不得公车私用;不得将一般公务用车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配备固定司机;不得将购置的越野车、旅行车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越野车一般不得在市区内使用。

第十六条 党政机关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公务用车,不得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业捐赠车辆。严禁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装饰,不得在车辆维修等费用中虚列名目或夹带其他费用。

第十七条 党政机关要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严禁分散管理使用,减少空驶,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第十八条 党政机关要严格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严格登记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并定期公示。

第十九条 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要执行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应当封存停驶。

第二十条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外地办理公务,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尽量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公务用车长途行驶。

外事接待、会议和集体活动用车应当主要通过社会租赁方式解决。

第二十一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保险、加油、维修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

第二十二条 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进行改革或试点时,需经自治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第七章 公务用车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党政机关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各项规定,并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节能减排检查考核内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盟市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计汇总本地区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于次年1月25日前报自治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全区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并上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二十五条 各级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每年12月底向同级党政机关通报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第二十六条 各级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照批文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购置的公务用车进行查验;上级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下级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公务用车资产的管理;审计部门要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进行专项审计。

第二十七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违规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审批超标准配备更新车辆的;

(二)违规安排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运行经费预算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

(四)违反规定超编制、超标准或弄虚作假配备购置公务用车的;

(五)向下属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单位集资、摊派、挪用专项资金购置公务用车的; 六)以融资租赁方式占用或擅自接受企业等捐赠车辆的;

(七)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党政机关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厅字〔2011〕1号)执行。

第二十九条 盟市直属机关、旗县(市、区)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定编标准,由各盟市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自治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条 各级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按照本办法原则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内蒙古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1])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县人民医院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总结

美丽县人民医院公车使用总结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切实提高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我院对本单位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将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务用车配备情况

我院现有配备公务用车辆:丰田轿车2辆,本田轿车2辆。均为医院日常公务使用车辆,购置时间均在五年以上。所有公务车辆由院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

二、公车使用管理情况

(一)公车使用情况:2014年使用公车124次,每月平均10次,送工作人员到各地办事、开会、培训占70%,接送上级领导、专家教授等占10%,下乡、领取物品等占10%,其他占10%。2015年1月份至3月份共使用19次,每月平均6次,月均比去年减少4次。

(一)强化公车使用责任意识。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的用车行为。强调公车使用责任意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严格遵守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在行为上要严格遵守,坚持实事求是,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不要有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准越线搞变相公车私用,不许借公务之名行私事之实。一旦发现未经报批的非公务用车情况,必依照有关管理规定和纪律,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二)规范有序使用管理公务用车。我院公务用车的日常运行维护由专人负责,车辆的使用、停放、维修保养规范有序,正常上班时间若用公车,需到院办领取派车单方可出车。节假日如有紧急任务的,也必须先向院主要领导请示批准,到办公室领取车钥匙后方可使用。

(三)建立长效机制。我院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要求,强化日常监督,做好车辆使用管理基本信息的登记,规范车辆使用手续。严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按照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范用车。进一步加强对局车辆的管理,规范用车行为,形成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认真总结,我院无超标准配备、公车私用和违法违纪现象。

2015年4月17日

第四篇: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一、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

研究计划体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相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而言,经典作家的原始构思对各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成影响甚微。在我看来,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远远长于新中国的历史,因此,共产党长

期征战中形成的战时命令体制就不会不对新中国的计划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渊源上说,年之后形成的以陕甘宁边区最富代表性的抗日根据地体制,对中国计划体制的起源尤其有着直接的影响。相比起来,与其说是舶来的苏联模式决定了中国计划体制的面貌,倒不如说这种土生土长的延安模式才是计划体制的胚胎。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统收统支;二是地方分权,即各根据地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分散经营、自力更生。在面临着严峻战争考验的时期,这种模式曾经有效地保障了战时供给,保证了共产党能够最终顺利地夺取政权。到建国之后,一方面,由于四边战火犹未平息,政权尚未稳定,所以这种战时体制自然仍有其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对于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新政权赖以巩固和发展的庞大的中层干部大多行伍出身,他们熟悉的是以命令和服从命令为特征的军事组织。可见,面对这样一种丰厚的组织资源,最合理的利用途径恐怕就是命令式的计划体制。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建国伊始,就已经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次,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建国之初便确立了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为目标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国家力量强制实行工业化,其结果只能是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林毅夫等作者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一书中较为清晰地解释了这一内在的经济逻辑。他们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内优先发展重工业,只能人为地压低资本、外汇、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必需品以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因此造成了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极大扭曲;其次,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与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最后,为了贯彻资源的计划配置机制,在微观上必须建立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和人民公社。可见,一经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战略,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性的微观经营机制便相继形成,这种叁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是内生的,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除了普遍追求经济增长率之外,充分就业也是其最关心的国家目标之一。从一开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和公民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隐含的社会契约: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义理性,又译合法性既然来自劳动人民当

家作主,则国家无形之中便负有提供公民劳动和工作的权利的义务。正如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的,如果由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劳动力市场,则自愿和非自愿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实现工人全部就业的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借助计划体制。在计划体制下依靠行政命令实现充分就业,结果只能是压低并限制工资水平。但做为对此的补偿,国家还会给予工人较高的福利待遇。国有企业实际上承担着提供各种福利待遇的任务,这就是企业办社会这种现象的来源。

二、两种体制在时间进程中的不同绩效

如何比较计划体制和市场经济在时间进程中的不同绩效一般来说,衡量一国经济绩效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看其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二是看其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然而,这两个指标都有着很大的偏颇性。如果仅仅是看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则发达国家挟其数百年来的深厚积累,自然比后进国家占据优势;反之,如果仅仅是看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则落后国家由于基数小,起点低,其潜在的增长机会要比发达国家更多,反映在增长率上自然比发达国家更高。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默瑞尔教授和奥尔森教授指出,为更加准确地衡量一国经济的真实绩效,需要考虑其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差距。换言之,良好的经济绩效意味着一国能尽可能地挖掘该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缩小其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差距。

根据默瑞尔和奥尔森的研究,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在年、年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绩效如下:

表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年间的经济绩效比较单位:%实际增长率潜在增长率增长率差距一二二-一市场经济国家计划体制国家资料来源:

表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年间的经济绩效比较单位:%实际增长率潜在增长率增长率差距一二二-一市场经济国家计划体制国家资料来源:

上面两个表中,第二栏分别是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在年、年这两个时期内实现的年均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第叁栏是这两类国家在这两个时期按照预测应实现的年

均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第四栏是这两类国家在这两个时期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差距。

从这两个表中可以看出:一在年期间,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绩效大体相当,计划体制国家甚至表现出来了一定的优势。这表明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体制中的其他缺陷;

二在年间,计划体制国家的经济绩效开始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国家。虽然从表象上看,计划体制国家的实际增长率并不比市场经济国家相差太大,但分析它们的增长率差距就可以看出,计划体制国家已经开始衰落:在年间,市场经济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差距%和上一时期%相比基本相同,但计划体制国家的增长率差距已经从上期的%扩大到%。换言之,市场经济国家的增长率差距仅扩大了%,而计划体制国家则扩大了%。

考虑到资本主义国家在年代和年代经历的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则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能够实现与之并驾齐驱的高速增长,不能不令人震撼。以往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历史的经济学家大多只注意到了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默瑞尔教授和奥尔森教授则进一步地分析了这种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由来。

在默瑞尔教授和奥尔森教授来看,计划体制国家与市场经济国家的最大差异在于,计划体制国家实行的都是一种相对集权的政治制度。在计划体制国家中,治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少数国家最高领导人手中,而且,由于这些领导人可以长期任职,因此其集团比较稳定。和其他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家们一样,默瑞尔和奥尔森也把治国者视为经济人,也就是说,身居高位的治国者和芸芸众生一样,也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治国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其政权的长治久安,或者说,治国者目标函数可以概括为义理性的最大化。由于在计划体制国家中,权力相对集中且统治稳定,所以其治国者的自身利益自然而然地易于和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与所谓民主政体中那些轮流坐庄的政客相比,计划体制国家的领导人更为关心自

己国家的经济成长。

这种关心首先体现在治国者对经济增长率的渴求上。由于在敌对意识形态国家的包围之中明显感到的生存威胁,由于一国的经济实力主要是工业力量、科技力量和军事力量而非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直接决定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由于更高的增长率在两种制度的竞争中可以提高自身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所以不难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以赶超战略为基本政策。

相对集权的政治体制不仅赋予了治国者强烈的动机去关心经济成长,而且这种体制还给治国者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强有力的集权政府可以轻易地粉碎各种利益集团对经济增长的干扰。奥尔森在《国家兴衰探源》一书中指出,寻求特殊利益的各种组织或集团过于活跃时,将会降低社会效率和国民收入,而且还会带来政治不稳定因素。利益集团追求的往往是瓜分更多社会财富。奥尔森形象地把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比作一群人在瓷器店里争夺瓷器:一部分人在多拿的同时,还会打破许多大家本可以分到手的瓷器。其次,由于长期任职,治国者可以有足够长远的眼光去进行长期投资,比如科技、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等等,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经济成长奠定基础。

叁、传统计划体制的衰落

在经历了建国之初的经济跃进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日益暴露出效率低下的问题。事实上,经济学家们目前普遍认为计划体制先天就有着致命的缺陷。因此,出乎意料的可能并不是这种体制为什么会在本世纪末宣告结束,而是它为什么竟会存在将近一个世纪之久。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优劣,都取决于其内在的信息机制和激励机制。信息机制关心的是经济体制的运行成本,即如何以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和经济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的信息,维持一种经济体制的运行。激励机制关心的是人们的积极性,即如何使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和目标。从信息机制这一方面来讲,计划体制要求中央计划者处理瞬息万变、浩如烟海的有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在信息的层层传递过程中,信息量将呈几何级数递增,最终远远超出了计划者信息处理能力的极限。这使得有的批评者称计划体制只是一种计算机乌托邦。再从激励机制这方面来看,由于国家只能以执行计划的结果评价工厂和企业的业绩,所以完成计划目标便成了各级经营者唯一关心的事情。于是,就像一幅漫画所讽刺的那样,在一辆卡车上装着一颗直径两米左右的大铁钉,旁边的工人们高兴地说:我们超额完成任务了,直径两米的大铁钉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毫无用处,但它却能满足生产的计划指标。更糟糕的是,由于国家只能以经营者过去的工作成绩制定下期计划任务,所以经营者为了逃避更多的生产任务,有着强烈的动机去隐瞒其真实产量,甚至消极怠工。

这种有着先天缺陷的计划体制之所以还能够长期存在,恐怕是因为:一相对集权的政治体制提供了一种针对治国者的激励机制,使之格外关心本国的经济成长;二在未能达成合谋之前,下级官员以及经营者的相互竞争有助于减少国家的监督成本。换言之,这种内部竞争减少了计划体制所需要的信息量。

以上两点合起来实际上说的是一件事:计划体制在其初期因为有效地抑制了分利集团的活动而实现了不同寻常的高速经济增长。遗憾的是,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似乎只是暂时的、特殊的。考虑到计划体制国家的建国大多经历了革命、战争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些激烈的震荡已经替新生的计划体制国家清洗了社会中旧有的利益集团。

经过一段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之后,新的利益集团开始在计划体制内部逐渐产生。尤其是,在主管各部门的高中级干部和下属企业的领导人之间,有着天然的共同利益基础,最容易形成共谋。

这确实是官僚体制的两难。一方面,从提高政府效率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在政府内部实行按部门的分工,主管领导和下属企业领导保持紧密联系也是促成上下级更好合作必不可少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永恒难题,当做为治国者的代理人的主管领导和下属企业领导形成共谋之后,是的,大臣这种被治者左右治理者的尴尬处境便不可避免了。人们常把各部门里主管领导和下属企业领导形成结盟之后的活动称为官僚主义行为,仔细分析,这种官僚主义行为指两件事:一是尽量向中央隐瞒本部门的实际生产能力;二是尽量向中央索取更多的资源以供自己支配。由于处于下级的部门联盟在信息方面比中央具有优势,也就是说,各部门的事情各部门自己最清楚,中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听信这种虚假的汇报。

在部门结盟的势力不断巩固、壮大的同时,是治国者瓦解分利集团能力的削弱。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新一代政治领导人几乎都是从部门官僚中产生的。而且,官僚阶层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于是,治国者在与利益集团谈判时的地位和力量自然不如以前。部门结盟在计划体制之下是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是市场取向改革的最大阻力。部门结盟在寻求特殊利益的过程中,逐渐侵蚀着计划体制的基石。于是,在计划体制后期,经济增长缓慢的趋势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下一页

第五篇: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其健

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难。尤其是在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__年以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情况

止2004年12月末,晋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成214.81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0.99亿元,增长31.13,较2003年多增31.22亿元。但从贷款的投向看,投向晋煤集团、蓝焰股份、沁和煤业等大型企业的项目贷款就达27.11亿元,占到全市贷款增加额的53.17,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又增加了7.23亿元,再扣除个人贷款、住房贷款和大型企业的票据融资,从统计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抵押、票据贴现方式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足8亿元。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相对较短、周转快,实际上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累放要达到15亿元左右。从今年一季度看,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08.89亿元,较年初减少5.91亿元,下降了2.75,其中,投向蓝焰股份等煤炭行业基建贷款达2.78亿元,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是减少的。

二、当前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尽管说2004年以来金融系统积极想方设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加快了股份制改革步伐,调整了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向上集中,风险管理加强。如工行总行在行业信贷政策方面规定,对煤炭行业低于500万吨的不列入信贷支持范围,按照这个标准,全市也就只有晋煤集团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可列入支持范围,地市行以下没有贷款审批和发放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特别是县支行一级基本上没有任何贷款发放权,有的甚至不能借新还旧。即使是二级分行有的也没有发放新增贷款权。这样严格的限权,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投入的减少。

2、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实施信贷退出政策的情况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未因之而抢占到银行退出后留下的信贷市场份额,中小企业也并没有因为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难而转户城乡信用社。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城乡信用社在资信方面难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同时,由于在结算方面没有跨省、市、县的网络,结算渠道不畅,中小企业不愿到城乡信用社开户。加之,近年来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率较高,风险较大,国家和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其贷款风险的政策限制和管理,如去年以来省银监局对农信社贷款发放制定严格的标准,特别是受存贷比例限制,影响到城乡信用社的贷款投放。

3、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实际上,对于效益好、管理好的中小企业,银行还是积极予以支持的,但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技术水平差、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成本高,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混乱、账表虚假、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缺少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正处在改制过程中,对银行的债务处置不当,有的还出现了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

4、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市已成立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有限。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仅有3200万元,若按1:5的最高担保比例放款的话,银行最多仅能放款1.6亿元;有的县至今也未能组建起担保公司。同时,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存在手续繁琐、收费项目多,重复论证、评估,重复收费等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事实上反映了社会融资方式少渠道狭窄的现状。因此,解决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开源”,即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提高其资信水平和融资的能力。通过客观、公正、诚实地评估,使那些优质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意愿投资者的认可,并愿意投资。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突出在一个问题就在于中小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难以得到客观反映,即资信市场上良莠共存,个别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的不良行为往往会影响大多数资信状况优良的企业。因此建立我市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就成为必要。这个系统的作用,不仅可以动态反映我市中小企业的资

信状况,而且也是取得银行贷款、开展其它经营活动的基础。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系统在客观、公正、评估企业之前,首先必须做到自身的公正、客观和诚实,这需要通过制度约束、自觉性和法律严惩等措施来保证。鉴于此,这个系统可以建立在银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之上,即以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履约信用程度作为评判企业资信状况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准。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向系统提供真实的财务资料,系统根据所提供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所得到结果也是评价企业资信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通过评价,把我市中小企业进行资信分级后,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权威的我市中小企业的资信信息,降低投资者投资的调查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广泛地融资创造基础。这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各种融资的基础。

2、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于资信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可以允许直接发行短期(半年或一年)债券或其他有期限的融资凭证来筹措资金,其中规模较大的则积极鼓励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筹资。对于资信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获得融资,即通过兼并、合并、合作等方式,获得急需的资金,从而减少因资产扩张或经营困难面临的资金需求。另外,建议在我市试行商业承兑汇票方式融通资金,即允许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一方面签发企业可以通过延期付款减少对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持票企业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票据(如背书、向其它企业或银行申请贴现等)以获得资金。

3、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地方性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增强城市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扩大其负债规模,除通过增加股本的方式增加资本金外,建议凡在城市信用社有贷款的企业都应把其基本账户转至城市信用社,同时以政府协调的方式由城市信用社代理地方国库,以提高其竞争力。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到位后,建议政府出台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投向指导意见,即在继续支持“三农”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其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融资。三是探索建立相互担保体系,即由中小企业集资建立互相合作的担保基金,将基金存入参与担保基金的银行,由该银行为基金的企业发放贷款。四是创造条件,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可能性。

4、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保证能力。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在于寻找担保的困难。当前我市已有多家信用担保机构,已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较大贡献。但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鉴于当前我市财政状况良好的现实,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应继续向这些担保机构追加资本金,使其规模达到亿元以上,进一步增强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以解决更多中小企业的担保问题。同时,还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或逐步成立民间中介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平台。另外,对于当前存在的担保公司,应建立分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由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实行分级担保和再担保,担保对象为互助基金的会员企业。或者组建专业的担保投资机构,将担保基金、互助基金集投资和担保于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结合体,确保基金增值保值。

5、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维持自身经营重点的同时,树立真正的效益立行观念,即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所有制性质,只要是能够为自身带来利润的企业,就可以予以信贷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区别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实行不同的信贷管理方法,如对于贷款需求大、企业还贷结息良好的地区或县,可以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对于贷款需求小、企业还贷结息差的地区可以采取收缩信贷的办法,或者把这个地区的基层机构变成以吸存为主的机构;对于市场前景好、还本付息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现金流量合理、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应予支持,等等。这样,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管理方法,就能够使信贷在支持经济发展时做到结构上的优化和总量上的平衡,也可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实现。

下载当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

    规范公务用车配备和管理为何这么难?(共5篇)

    规范公务用车配备和管理为何这么难? 国 智 惠4月25日,中央纪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标志着新的一轮对公务用车的专项治理......

    定边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和使 用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购置管理,根据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级党政机关公务用......

    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近十年来,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是,农村个人建......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却呈现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态势,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困难。 大学生创......

    大专生的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对策

    大专生的就业困惑问: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专生..现在已经进入实习阶段..没有上过班,社会实践少.不知道刚开始起步工作怎么做.我刚开始想发传单 做促销那些短期的.临时的.但是......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招工难”、“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纷纷见于媒体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两会期间,此问题更是引起广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