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公安三大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关于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方案》(安组发[2009]5号)和《关于开展千名党员干部“四进四思”调研服务月活动深入组织调研工作的通知》(安学组办字[2009]11号)的要求,结合分管公安工作的实际,从4月2日至4月11日,本人就如何加强公安“三大建设”、开展平安创建、增强公安机关服务发
展能力主题深入基层开展了调研。走访了县公安局孔田、鹤子、凤山、欣山、长沙等派出所和指挥中心、刑侦、治安、交管等警种,走访了欣山镇溪背、石塘、东江源等社区和鹤子镇龙岗、半迳、乌石等移民村组,走访了宏大木业有限公司、明达功能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时坚持每天利用互联网与网民交流对当前形势和政府工作的看法,征求了意见和建议。调研中感触很深,收获很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对理清今后的工作思路很有指导意义。
一、公安机关“三大建设”基本情况
公安部南京会议以来,**公安机关积极主动实施“三大建设”工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事情做起,从公安工作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着手,抓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抓好落脚点,尽早谋划,明确责任,落实具体措施,推动公安工作协调全面发展。2008年,**县公安局百名民警电脑配备数达80台,公安三级网带宽达4兆、四级网接入率达100%,基础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发展,该局连续三年荣获赣州“全市县级公安机关绩效考评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五年荣获江西“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二、实施公安“三大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准公安信息化建设这个切入点,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
在2008年开展“警务综合应用平台信息采集百日大会战”的基础上,该局进一步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突出提高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体现信息资源的规模效益。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和技术支持。投资30余万元,新增电脑37台、新配数字证书105个,购买了警务综合信息软件,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软件;顺利完成了350兆集群系统基站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培训系统管理员5人,分5批对全局284名民警进行了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操作技能培训,对全局各单位计算机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二是明确目标,提升信息应用效能。以全国公安机关金盾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针对公安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信息资源利用、流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完善了《**县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信息采集与基础工作一体化,业务流程与信息流转一体化的目标,落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维护工作责任,实现公安信息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目前全县各警种正在以学习推广周俊军工作法为契机,积极探索向规范化、数字化警务迈进,依托警务室建设,逐步实现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重点场所及治安防控工作动态化、信息化管理。三是实行考核、通报制度,推进基础信息采集、应用水平。制定了《**县公安局信息化建设考核奖惩办法》,明确规定信息采集、应用、维护相关责任及目标要求,县局指挥中心定期对各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检查,每季度对各部门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的应用情况、各责任部门信息采集情况进行通报,并将平时的通报与年终的考核相挂钩。针对警务综合平台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县局在积极协调市局解决的同时,为各基层部门印发了“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操作手册”,并组织对全局民警分进行再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指挥中心对各部门总体应用水平进行测试,结果在全局通报,对于测试不及格的部门按照考核有关规定落实奖惩。四是重点推进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结合当前指挥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县局出台了《**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建设规范》,在目前基础上设立兼职指挥长,将指挥中心主任调整充实到局党委班子,接警人员增补至6名,并坚持接警员每周五集中学习、月考核、季考评机制;同时根据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制定出台了《**县公安局接处警工作规范》、《**县公安局接处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接警、派警、出警时间、反馈时间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并对不按规定接警、派警、出警的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各项具体措施、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指挥中心实战指挥、应急反应的整体实力和战斗力,把指挥中心建成为公安机关信息化警务机制的真正龙头。
(二)抓住执法规范化建设这个关键点,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
在历年来抓好执法质量的基础上,该局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执法办案工作各项制度,进一步引导教育民警转变执法观念,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执法执勤。一是完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先后制定了《**县公局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县公安局行政执法岗位职责体系》、《**县公安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县公安局执法档案规定》、《**公安局行政许可监督规定》,制定了案件质量责任制、执
第二篇:公安调研报告
巡逻防控工作是指以巡逻为主要手段,运用各种方法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把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建设、服务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将各种防控要素相互集结,从而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的社会治安保障功能。巡逻防控是一种主动、超前型的打击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的警务战略,其实质是通过主动超前型的警务方式,体现打击犯罪的及时性、预防犯罪的超前性、发现犯罪的主动性。为切实打好全区社会治安攻坚战,推进“平安北仑”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实现区域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对全区加强巡逻防控工作开展了调研。
一、加强区域巡逻防控工作的意义
(一)加强巡逻防控工作是区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专门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和保障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目前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社会治安环境呈现出愈加复杂的动态特征,这种特征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我区愈发明显。巡逻防控工作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项基础工作,对有效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加强区域巡逻防控工作迫在眉睫。
(二)加强巡逻防控工作是打击防范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区域社会治安安定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外来人员大量涌入,我区刑事发案高位运行,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突出,街路面案件比重加大,多发性侵财型案件居高不下,其中2011年巡逻大队共
巡逻2945次,车辆4260辆,出动警力20620人,设卡316次,盘查嫌疑人1953余人,嫌疑车1436余辆,联勤巡逻95次,安保执勤49次,接处警48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3人,其中“清网行动”中抓获逃犯1名,协助抓获网上逃犯1名,抓获负案在逃嫌疑人1名,收缴管制刀具65把,移交治安处罚76人,刑事处罚26人。由于其发生在公共场所,社会影响较差。分局提出要把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治安问题作为对我区人民的庄严承诺,通过近年努力集中破解社会治安难题,全力部署开展“社会治安攻坚战”活动。加强和完善攻防兼备、多警种参与、多种力量协作配合的巡逻防控工作,提高社会面控制能力成为有效维护我区社会治安稳定打好“社会治安攻坚战”的现实需求。而人民群众并不希望在受到不法侵害后才对加害者予以惩罚,而希望根本就不受不法侵害或少受不法侵害,巡逻防控工作正是这种主动的、积极的预防控制活动,通过加强巡逻防控工作,以先进完善的通讯联络设备及时获取违法犯罪信息,及时打击犯罪分子,防范控制犯罪,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提高,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安定。
(三)加强巡逻防控工作是发挥区域巡逻工作自身优势的必然要求。我区科技强警工作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队科技装备水平、应用管理水平和科技服务实战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覆盖我区的动态治安监控系统、350兆警用集群通讯系统、千兆四级公安信息网、ck报警系统、110“三台合一”报警系统、我区主要路口、路段电子监控系统,形成了以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旅馆住宿人员、打防控、指纹、在逃人员、出入境人员、交通管理等信息系统组成的公安信息网应用体系。同时,分局为我队增加了经费10万元,使巡逻队有了充足的财力支持。近年来大队新增了大型运兵车1辆、流动警务巡逻车1辆、警用摩托车4辆,24种特警装备,电脑2台,彩色打印机1台,指纹打卡机4台,DNM采集板50套。为巡逻队员个人配发了巡逻防护装备;成立了巡特警大队,充实了专职巡逻队员,指导建立了各种群防群治组织。这些有利条件为我区开展巡逻防控工作打下了软硬件基础,当前关键就是如何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整合发挥这些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预防、打击犯罪的精确度,推动我区公安工作从传统警务逐步向现代警务的有益转变。
二、当前我区巡逻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巡逻防控工作,人财物投入力度很大、巡防体系初步形成、工作成效比较明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巡逻防控工作机制仍未成熟,特别是在情报信息主导巡逻防控上未能有效整合。一是情报信息主导巡逻防控工作未真正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民警采集、收集巡逻基础信息的意识不强,重点信息把握不准,上报不及时,信息研判部门督促指导力度不足,信息的分类、整合、分析、比对、串并、反馈等处理程序还不够,造成巡逻防控工作的决策体系效力效率不高,对一些巡逻防控的重点把握不强,巡逻防控的精确度不够,很多时候,巡逻工作还处于“盲目乱巡”的程度;二是一些巡逻防控制度规定仅仅停留在纸质文件上,贯彻落实的力度和抓后续工作进展不大,巡逻人员的职责、任务、权限还不清晰,巡逻防控工作的考核机制也不够科学。
(二)巡逻防控工作力量薄弱,特别是辅助力量的素质及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分局虽然尽力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到巡逻工作上,但由于受总体警力不足以及机制体制所限,参与街面巡逻的警力绝对数较少,巡特警大队民警仅7余人,各派出所也没有专门巡逻力量,一般由接警民警甚至责任区民警兼任,与发达地区60%—90%的巡逻警力配备相距甚远,我队专职巡逻队员也仅40多人,50万左右的实有人口,专职巡逻队员的工资待遇偏低,因此,招来的队员文化程度和各项素质普遍较低,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流动性很大,造成队员对巡区内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重点治安情况和发案特点不清楚、重点要害单位、大型企业工作情况不熟悉,各种警械、武器装备的使用方法不熟练等问题,没有真正履行起巡逻职能,巡而不查,走马观花。还有一些基层群众巡逻组织运作不规范,缺乏指导和训练,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巡逻防控工作认识不足,特别是110联动工作机制没有贯彻落实。在巡逻防控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公安机关孤军奋战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社会参与热情还不够高,一些村居和企业单位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不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理念尚未根植,不主动参与治安巡逻防范工作,有的政府部门也未充分认识巡逻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仍置身事外处在旁观者甚至批判者的角度来看待社会治安问题。都是先期处置或解答其他部门职责内的问题。很多部门夜间根本没有按规定配备值班力量,或者对群众求助百般推诿,巡逻民警到达现场后既无法解决问题又不能离开现场,经常发生长时间联系无相关部门到场的情况,群众却还将意见和矛头指向民警,既大量占用了公安机关正常的巡逻防控时间,又极大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三、进一步加强区域巡逻防控工作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公安专业化巡逻防控能力。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的主要职责部门,必须在巡逻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并承担对其他巡逻防控队伍的指导、培训、检查、考核等职责。公安巡逻民警和巡逻专职队员要以汽车、摩托车和专用巡逻车等多种方式开展全天候街路巷地区的巡逻防控工作,特别要将力量向红旗街、青年路、川口、大同桥、王家河等案件高发的派出所倾斜,要强化网格化巡逻力度和密度,对违法犯罪人员造成强大的震慑作用,要坚决按照“有警接警,无警巡逻”原则,在动态巡逻中接处警,对可疑人员、车辆、物品依法加大盘问、检查力度,并随时接受群众的询问、报警和求助,要组织专职巡逻队在我区内重点地段、部位以徒步巡逻方式为主,充分发挥机动性、灵活性和抓获现行的能力。
(二)不断健全规范各类群防群治组织。严格按照区委《关于开展“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实有人口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比例,在我区所有村居社区建立常年、全天候、义务半义务等各种形式的综治专管员队伍。由区综治部门牵头制订加强我区群防群治工作意见,各街道镇乡按照要求成立巡逻队伍,统一标志、携
带必要工具在农村和居民区开展以徒步为主的巡逻工作,其中农村以夜间巡逻为主,居民小区保持全天有人巡逻,由区、街道镇乡、村居三级共同解决巡逻人员待遇和补贴问题。在厂矿企业集中地段,整合企业保安力量,实行联勤联防,开展以企业周边为主的治安巡逻工作。全区机关干部每年必须参加4次以上夜间巡逻,由各村居社区负责组织,居住在王益区的人员由单位负责组织。对各机关部门、各街道镇乡参与、组织巡逻防控工作的情况、成绩实行考核,考核由区效能办和公安分局实施,结果纳入区目标考核内容,全区机关干部参加巡逻情况作为对其年终个人考核的内容。在落实《关于人民群众参与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的奖励办法》和《关于人民群众参与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的奖励补充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关于参与巡逻防控工作打击街面犯罪的奖励办法》,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标准。
(三)整合、发挥110联动部门特别是街面执法人员在巡逻防控工作中的作用。要求,由区效能办牵头制订考核办法,由分局每个月将各联动部门工作执行情况通报给效能办,将考核情况纳入考核。城管、工商、公管以及其他部门的执法人员在街路面履行自身工作职责时,任何有警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名称等标志标识的车辆在街路面行驶时,一旦发现违法犯罪案件、遇有危急的案(事)件和群众紧急求助,必须承担适度阻止、拦截、追击等必要的义务,并尽力实施救助,遇到自身无法解决或者救助的必须立即通知公安
110、急救120等相关部门,严禁以任何借口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推诿避让、拒绝救助。对街面执法人员和机关干部未履行有关义务被群众投诉,查证属实的,由区有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或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纪律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强巡逻防控工作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公安机关要协同规划、建设等部门根据我区道路变化情况和未来规划重新对我区岗卡点布局进行科学调整,该增加的岗卡点立即建设,该撤消的坚决撤消,确保各类岗卡点正常高效运作,其中重要部位的常设岗卡点要保证全天候运作,临时岗卡点在不承担治安功能时可以作为警务室、办证点、便民服务点使用。要按照计划确保我区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及时解决一期系统中存在的灯光不足、探头清晰度以及布局不科学等问题,加强对监控系统操作使用的指导、检查和考核,提高系统使用效益。根据治安形势变化和巡逻力量的增加,同步加大我队专业化巡逻车辆和装备的投入,在每辆巡逻警用汽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和摄像探头,将专职巡逻队员待遇提高标准,并提供各类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巡逻防控工作对遏制街路面违法犯罪、改善区域治安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委区政府应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区政法委、王益分局、城管局、纪委、规划分局、建设局、交通局、各街道镇乡负责人为成员,在分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巡逻防控工作的指导、检查、培训。宣传部门要在全区开展“加强巡逻防控工作、打击违法犯罪”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加强巡逻防控工作的舆论氛围和高压态势,大力宣传表彰成绩突出的巡逻民警、专职巡逻队员,总结推广巡逻工作开展情况良好的村居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经验。要大力倡导“我为大家巡一夜,大家为我巡一年”的理念,鼓励、引导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到巡逻工作中来。要开展防范街路面违法犯罪的宣传活动,教育群众识别、应对、预防抢劫、抢夺、诈骗、扒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王益区巡特警大队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促进了各项巡逻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控制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我对决心在区委区政府、市局巡特警支队和分局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各项严打整治工作,争创人民满意的巡特警大队,为创建“平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公安机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公安机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我分局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为打好纪律整顿翻身仗,始终坚持一手抓林区秩序整治,一手抓队伍作风建设。可以说,目前,我县森林分局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纪律作风方面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民警服务宗旨意识不强。一是有的民警对待到访群众不热情,提出的问题不积极查办,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甚至有的民警对群众的报案无动于衷,办事拖拉;二是个别民警认为穿上了这身警服,开着警车,就有特权,可以耍威风,甚至为了一时之便穿便装开警车在大街上“兜风”。
(二)工作上有畏难情绪,满足于现状。目前,我分局人员相对老龄化,40岁以下民警仅有5人,占我分局民警总数的23%,人员的相对弱化导致对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操作存在畏难情绪,老民警不愿或无心力花时间学习新设备、新技术,而是满足于现状,一直沿用老的办案方法,导致旧的办案方式与新的技术手段脱节。
(三)存在人情主义现象。在办案过程中,喜欢挑轻减重,挑好排次,遇到问题不愿抛开情面认真对待,怕得罪人、惹麻烦上身,如此则容易导致案件复杂、问题恶化。
二、改进措施:
(一)强化意识,提升服务理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群众。作为森林公安民警,我们的工作重心是打击森林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摒弃“耍威风、炫酷”的不良心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在群众中树立森林公安的威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学习理论知识,牢牢把握当前政治形势,努力学习各项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知识,善于用理论武装头脑;二是在实践中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科技,多向同事请教和交流,克服畏难心理,迎难而上,不断创新;三是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了解群众所需,探索新方式、新途径,从而更好地为群众办案、解难。
(三)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总结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真抓实干,多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二是敢于说真话、讲实话,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公事公办,依法办案。三是讲求实效,将为民办事的愿望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对森林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四)规范执法,提升办案质量。森林公安民警要牢固树立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理念,要通过作风转变,改进执法方式,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贯穿到执法的全过程,用和谐的思维来开展工作,用和谐的态度来对待群众,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五)加强监督,提高他律能力。一是内部监督,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和奖惩机制,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书》,自觉树立起抵制歪风邪气的“防火墙”;二是外部监督,县纪检监察部门可形成暗访小组,不定期对公安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着力解决部分民警思想涣散、办事拖拉等现象。
第四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四大队刑事科学技术二区队 温宁远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通信,已是大势所趋,而公安工作必须积极和迅速的融入这个趋势。要适应社会发展,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建设科技强警和公安信息化工作。公安办公室作为“司令部”、“参谋部”,要及时、准确掌握各类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产业以数倍于经济平均增幅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和社会财富加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强大的渗透性和信息资源应用的广泛性,引发了国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加快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公安机关要肩负起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任,必须勇敢面对高科技的挑战,必须全面推进科技强警步伐。
二、基层公安办公室信息化是公安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一)认识上的偏差
部分领导和民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只须懂法就足以胜任当前公安工作的偏见,对信息化的了解也仅限于信息化就是用微机打字、信息化就是上因特网,对信息化范围、信息化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工作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公安机关出现了阻碍科学技术与办案结合的不利因素,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来、如何用信息化促进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较少,重视不够。这种状况已成为公安机关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与当前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的任务需求极不相应,也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发展。
(二)办公室基础设施简陋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科技强警的鼓敲了几年,但基层公安局办公室仍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办公条件差等现象,办公室作为综合部门,工作是多而杂,且有的工作手续多、所经部门广,仅仅依靠几个民警的手工操作或单机办公,往往使办公室民警大有力不从心之感,工作效率低下那也是情理之中。因此,针对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建立省人省力的信息化系统,将办公室人员从材料难写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三)缺乏人才,使信息化建设力不从心
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中很少涉及信息技术知识,而专门的技术人员又大多为法医、会计、痕检、摄像等传统技术型工作人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结合技术,显得束手无策,很难提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很难得心应手地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有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又由于人才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因此在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前提下,公安信息化建设对某些单位而言简直是一种神话或资金上的严重浪费。
三、加强基层公安局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当好“参谋”,进行结合分析、科学决策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公安机关办公效率和应对
突发案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公安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是实现科技强警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地履行公安机关职能,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证。公安局办公室作为“结合分析部”、“参谋部”,办公效率直接影响领导科学决策质量的高低。过去,仅仅靠几个人的分析能力,对于各种情况的分析范围及准确性都有很大的限制,但有了科学决策辅助系统,可针对各种情况提出预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必然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公安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其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认识,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
(二)是快速反应、统一指挥的需要
在新的社会治安形势下,犯罪向网络化、流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犯罪分子拥有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信息灵、逃逸快。公安机关必须建立权威、灵敏、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快制快,打击犯罪。目前,基层公安机关虽然已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快速反应机制,但各县区公安局之间的快速统一指挥、调度机制仍不完善。如需要多方警力进行围追堵截的情况,目前一般是通过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电话进行调度、指挥。往往由于所用调度时间长而导致犯罪嫌疑人漏网。但如果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市局指挥中心可通过网络与下级指挥中心或110报警服务台进行网络通信,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同时在网络上发布指令,那就大大节省了调度时间,为缉捕犯罪嫌疑人赢得了时机。
(三)是克服统计不实和综合指导盲目性的需要
统计不实是公安机关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统计不实问题一抓再抓,仍不能解决问题。办公室信息化系统建立后,要求基层办案机关受理案件必须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登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统计不实现象,并可随时通过网络及借助辅助系统对基层公安机关所登记的案件进行科学的综合指导。
四、加强基层公安局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
(一)信息化系统的构成信息化系统即由信息组成的有秩序的、自成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公安办公室信息化系统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和业务工作特点而建立的信息体系。公安办公室信息化系统是公安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以技术为辅助手段,使公安办公室获得快速、灵敏、准确、全面和安全有效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办公自动化、科学化、网络化,以充分发挥公安办公室的综合分析、“参谋”作用。
(二)办公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1、组建经济实用的小型局域网,搭建网络化办公平台,实现信息化系统的职能作用。
2、购置实用的业务办公系统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
基层公安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购买相应的业务及办公系统软件。但此软件系统必须要符合标准,以利于二级、三级网连通后,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并且还可以确保此项经费投资不浪费。
3、引进和培训人才,确保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各基层公安局办公室要积极争取政策,引进人才,把技术精、有责任心和热爱公安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安机关中来,并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其次立足本室,在没有专门人才的情况下,加大全员培训力度,从实际工作出发,从实际应用出发,努力提高全体民警的信息化素质,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
4、建立制度,确保信息化建设发挥作用。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建成以后,不能放着、摆着不用,而要充分地、强制性地利用起来。不能因为民警囿于传统工作方法,学习掌握上存在惰性,学习掌握需要一段时间,而不做制度上的要求。应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公安事业发展的高度,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各类案件信息必须输入微机、各类公文必须在微机上书写、流转,从而使民警从传统的办公状态进入到网络化办公、信息化办公的角色中,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公安工作中,推动公安工作向前发展,才真正地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第五篇: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建议
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建议
一、当前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大以来,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在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深耕精作,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练兵”、“大走访”、“思想解放年”、“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推动公安队伍法治观念不断提升、执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执法规范化建设全方位提档升级,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得到强化,执法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执法公信力大大增强。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尤其是对标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短板不足。一方面,从信访投诉、个案监督、执法质量考评等情况看,群众不满意的执法问题还很多,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制度不落实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公安执法的公信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支持度和满意度也将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法公正和执法效率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强烈,公安执法工作中处理的每一起案件,发生的每一个错案,执法活动中的每一个瑕疵,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炒作的对象,也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攻击,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亟需公安机关着力建设与新时代新要求相适应的法治公安体系,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公安机关依法履职能力,力求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执法制度有待完善。当前公安机关在执法主体建设、执法监督管理、执法全过程审核、压实主体责任等方面还不尽健全:一是执法责任落实不到位,奖惩激励机制未真正有效实行,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二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或即使有但监督机制的执行力不高,不能及时发现并对相关执法过错行为进行督促指导和责任追究,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三是外部监督渠道不广泛,执法环节不能做到完全公开,使得每个环节都置于监督之下。(二)执法理念不够端正。
执法办案是法律的实施过程,其最基本、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规范执法。但部分民警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理念,执法的规范意识不强,限制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滥用自由裁量权,显失实体公正。个别办案单位或民警办人情案、关系案,对于同一性质的违法案件,有的“顶格”处罚,有的则按最低限处罚,造成情节轻重与处罚力度不相当。二是滥用强制性措施,有失程序正义。表现在随意扣押、处置涉案财物等。三是不履职尽责,未能严格执法,如对群众报警不出警或不及时出警处置,案件该立不立、该查不查等。四是重实体,轻程序。在日常执法过程中,一味注重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但忽视了其他执法程序,如不按规范要求携带执法记录仪或者全程录音录像,缺少必要的告知等程序等,这样的执法方式易导致执法不规范现象,轻者影响民警的形象,重者引发群体性事件,出现覆水难收的被动局面。(三)执法素质有待提高。
个别执法民警对业务水平要求不高,平时也不注意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一些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每次执法检查都指出来,但整改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民警在执法实践中,以管人者自居,不讲究执法的方式,不注意执法的艺术,执法方法过于简单,执法态度有时较为粗暴。还有的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或缺乏协作、沟通能力,对实际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虽然近几年来,法制部门一直在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但个别民警对学习教育活动应付了事,仅仅是走过场,没有踏实学习,更谈不上提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实践效果。三、推动新时代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一)规范执法工作理念。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促使广大民警认清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用“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切实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源头上解决执法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一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服务大局意识,把尊重法律、捍卫法律作为职业道德的底线,始终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规范执法执勤,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二是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理念,努力克服特权思想,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增强自觉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警觉性,为保证公正规范执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提高执法主体能力。
开展法制培训是全面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要结合民警的实际情况和实战需要,点面兼顾、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法制培训活动。一是针对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法律适用等重点及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或专门讲课。二是针对涉及日常办案的重点法律法规,要对基层民警进行全面培训,打好民警的基础素质教育。三是开展实案培训。选择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以案学法的形式,对民警进行培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四是强化理论研究,立足本单位执法工作现状,联合相关业务部门,开展专项课题调研,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探讨,努力推动基层执法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三)健全执法管理制度。
“制之有衡,行之有度”。要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就必须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为此,要从提高执法素质、落实执法责任、强化执法保障、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健全完善相关执法管理机制,从制度上遏制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倒逼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一是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管理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法制部门要从案件审核把关,从执法过错认定的角度对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刑事复议复核、国家赔偿等案件进行执法管理监督;督察部门要从现场执法督察、警务督察和查处群众投诉的角度进行执法管理监督;纪检部门要从查处队伍违法违纪等角度进行执法管理监督,切实形成监督工作合力。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刑事案件对接工作机制,推广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坚持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作配合机制,不断提高刑事案件办案质量。三是要推进受立案制度改革和刑事案件“统一出口、统一审核”工作机制,坚持受理立案和案件办理“互动并进”,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接报案登记制度和首接责任制,确保案件如实登记、及时登记,有效防止该受不受、该立不立,拖延受立案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