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中央补助公共卫生项目和卫生基建项目情况汇报
关于开展中央补助公共卫生项目和卫生基
建项目情况汇报
根据区卫生局和《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补助广西公共卫生项目和卫生基础建设项目督导检查实施方案》(桂卫规财〔2011〕238号)要求,为更好迎接我区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和卫生基建督导检查工作,现将我院公共卫生项目和卫生基建项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98号)文件要求,我院在公共卫生项目(九大公卫项目)基本上能够达到文件要求目标,并认真落实医改监测和公共卫生实施资金报送制度工作,设立专项的资金管理、调配和使用制度,做到做一项用一处,不铺张浪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每年资金都按照文件项目拨付到我院,并经过财政科会计合算确认。其中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计免、强免、乡医少笔)支出补助共计:12137元,基本公共卫生专项支出补助共计:784165元,卫生室建设项目支出补助共计:200000元。
二.镇、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卫生室是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底层,结合我镇目前情况及医疗改革方向需要,建设好农村卫生室对不仅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医疗改革发展,保护农民健康和发展生产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卫生保健的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以我区卫生基建项目是医改的重要一项。
我镇共有村委会13个,乡村医生数约24人。从2010年开始,已建成卫生室有5个,并扩大建设室内面积;2011年又建设4个,现未建4个。从2010年开始,已经建成卫生室了5个,每个都不小于80平方米,并且扩大了室内建设面积,扩大面积共计约370平方米。2011年建设4个,都不小于80平方米(资金由政府支出)。卫生基建专项的规划组织、资金预算、建设到竣工验收统一监督检查,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卫生室建设。
兴宾区平阳镇卫生院
2011年09月18日
第二篇:2011关于对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
乐安县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和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汇报
省卫生厅督查组领导:
根据卫生厅赣卫项管字【2012】5号文件《关于开展2012年上半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对中央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进行了自查,重点自查了项目的实施及资金管理、拨付、使用等情况,现将2010年我县中央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情概况
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抚州市西南部。全县共辖9镇6乡、1个垦殖场,175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412.59平方公里,人口36.4万,其中农村人口34万,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共有县直医疗卫生机构8个,乡镇卫生院20个,村卫生所205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986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网点基本健全,做到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全覆盖。
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
自2010年以来,我县共得到中央补助公共卫生项目31个,资金总额为5358.38万元。为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我局严格按照《江西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和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及时、足额、合理的下达到项目执行单位,无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情况出现,同时对项目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并定期对专项资金进行检查,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效应。具体情况为: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项目完成情况
2010-2011年共完成居民健康档案182568份,健康教育
412651人次,0-6岁儿童保健40249人,孕产妇保健19158人,高血压病例管理20197人,糖尿病病例管理7135人,重症精神病管理1315人,老年人保健19529人,预防接种269972针次。
2、资金使用情况
2009-2011年上级下达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1582.4万元,中中央补助1448.2万,省级补助134.2万元。共拨出资金1410.69万元,结余资金171.71万元。
(二)农村改厕
1、项目完成情况
2010年我县改厕任务数1600户,完成验收数1593户;2011年我县改厕任务数2000户,完成验收数1621户。
2、资金使用情况
2010年共收到改厕资金1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4万元,省财政补助40万元,共拨出改厕资金103.33万元,结余资金0.67万元。
2011年我县共收到改厕资金13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0万元(实际到位9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30万元,共拨出改厕资金105.37万元,结余资金24.63万元(含财政扣保证金10万元)。补助资拨付至各乡镇财务核算中心,由各乡镇核算中心由发放给农户。
(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1、项目开展情况
2010年计划培训621人,实际培训人数596人,培训完成率95.9%;2011年计划培训人员621人,实际培训人数599人,培训完成率96.4%。
2、资金使用情况
2010年收到4万元中央补助资金;2011年收到6.16万元中央补助资金。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培训材料、场租、师资补助、食宿费用等。
(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2010年收到中央补助资金36万元,由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派出18名医生对谷岗、罗陂、潭港、山砀、湖溪、坪溪等卫生院开展了支援工作。
(五)艾滋病防治
2010-2011年中央共补助我县艾滋病防治资金7.63万元,两年上级下达我县的自愿咨询检测任务是1450人次,完成1507人次,对县看守所的羁押人员进行了每月1次。筛查了309名羁押人员,查出HIV阳性者1例。
(六)结核病防治
2010-2011年中央共补助我县结核病防治专款25.08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结核病人发现、诊断、治疗、管理及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两年全县共发现、管理结核病人586例。
(七)免疫规划
2010-2011年中央补助我县103.40万元,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及冷链系统建设、疫苗采购。所有乡镇建立了规范化接种门诊,我县2010年顺利通过了江西省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的目标考核
(八)饮用水水质监测
2010年中央补助我县水质监测资金9.60万元,共对96个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监测。对农村饮用水设置监测点73个,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设施建设
2009年以来我县中央预算投资基建项目共3个,分别戴坊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湖坪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和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
(一)戴坊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总投资5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0万元,单位自筹5万,该项目于2009年4月28日开工,已于2010年3月3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湖坪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
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并附属院内绿化,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95万元,主体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三)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
乐安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列为我县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建筑面积8384.12平方米(占地面积1390.72m2),6层框架结构,总投入:1898.01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700万元,主体工程现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阶段。已收到国债资金537万元。
(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
2011年中央财政补助我县卫生监督所办公大楼土建工程建设资金80万元。该项目工程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115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四、项目取得的效益
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卫生事业又好有快发展。通过改水改厕项目的实施,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核病防治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避免了结核病的爆发和流行;通过中西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西部地区县级骨干医师培训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业务技术逐步规范,质量体系持续改进;通过扩大免疫规划项目,计划免疫得到普及,通过对全县从事计免工作人员培训,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工作,合格接种率不断提高,有效控制了计划免疫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设备补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这些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经费总体不足。我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地方财政困难,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配套较吃力,项目实施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加上基层卫生单位收入来源有限,项目实施压力较大。建议上级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适当安排项目工作经费,减少非项目需求的费用支出。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是用于弥补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成本性支出,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该项资金应参照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资金的使用,放宽资金使用范围,用于弥补单位的基本支出。
(三)基础建设项目配套不完善。在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单位基础建设项目中未考虑乡镇卫生院职工宿舍、食堂、病人生活区、合作医疗办公场所等。建议今后在下达项目中考虑配套工程项目。
(四)工程实施进展不均衡,对边远山区适当放宽项目实施的进度。
(五)无论项目大小,按照投资规模大小适当安排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
二○一二年五月十二日
第三篇:县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情况的汇报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按照总体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举措、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现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实施效果、资金落实、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汇报如下: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从2009年起,我县逐步向居民统一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卫生局分别召开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保证项目科学、合理、有效、有序开展。严格按照《陕西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要求,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全面展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组织,健全制度。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领导小组成员做了具体分工。转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陕卫办发〔2013〕207号)、《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的通知》(陕卫办发〔2013〕208号),印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作。三是各项目工作纳入全县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各项目实施单位均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成立了项目领导组织和技术指导组,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村级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二)加强培训督导,逐步规范项目管理。
为确保项目实施的效果,各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业务培训,力保全县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全面、精确地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及相关政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一是县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和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指导机构作用,根据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提供技术支持,每季度对全县各基层医疗单位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工作开展情况,促进项目规范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全年对乡级培训4次。二是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交口防保站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每季度覆盖一次,督导内容全面,效果较明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全年对村级培训4次。三是到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进行了学习观摩和经验交流。四是各项目服务单位能调整充实服务队伍技术骨干,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管理及45岁以上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费用 万元;健康教育工作费用 万元;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费用 万元;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费用 万元;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服务工作费用 万元;孕产妇健康工作费用 万元;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费用 万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费用 万元;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费用 万元。
村卫生室补助由所在乡镇卫生院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办法,按照村医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数量、质量及强度,经考核后,参照奖惩办法拨付相应的补助费用,确保项目资金得到有效分配。
3、项目资金管理。为了规范和加强全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管理,我局参照《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不得违规收费和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之外的工作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经自查,没有出现违规现象。
(四)加快项目进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县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及中医医院积极督促和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增强紧迫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截止2014年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2014年,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发现到病人的随访和健康指导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中医药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
2、村医队伍结构不合理、呈老龄化趋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业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3、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外出人员较多,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个人基本信息不全、健康体检和随访服务难以落实。
4、省厅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客户端问题较多,如信息录入速度缓慢、不能转出转入、已录入保存健康档案信息成批量丢失,导致信息重复录入,加大管理人员工作负荷。
4、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针对基层的专项经费,没有安排卫生行政部门、项目技术指导单位工作经费,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的经费补助标准还未具体明确,影响项目工作的更好地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时间进度、工作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上的同步。
2、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重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建设,加强各项目针对性在职在岗再培训。
3、强化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报道,提高居民参与度和支持率。
4、加强工作调度,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录入,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篇:2007年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项目督导报告
2011年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项
目进展报告
我县是地方病发病较重的省份之一,我省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主要包括鼠疫、布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水源型氟(砷)中毒、包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我省人民的健康,是影响社会经济,导致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省总体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大骨节病病区受威胁人口650万,地方性氟中毒受威胁人口约450万,克山病仍然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达19.60%。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工作,2004—2007年国家连续4年将地方病防治工作列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为了认真做好2007地方病项目工作,甘肃省卫生厅按照卫疾控便函20087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统一制定下发了《2007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甘肃省地方病防治项目中期督导方案》,根据督导方案的要求,各地对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中期督导,现将项目督导情况汇报如下。
二、督导内容
1、项目的组织领导
我省对项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设立了由卫生、财政部门组成省级项目工作组,省卫生厅厅长任组长,省财政厅和省卫生厅主管厅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全省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项目方案的审定。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地方病项目由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省疾控中心承担项目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技术资料的汇总分析等工作。由项目县(市、区)的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承担项目现场病情调查、采样和水样检测工作。各
项目县组成了由卫生局局长或直接隶属于县委、县政府的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的地方病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乡镇及县级卫生机构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做到了项目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
2、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启动和人员培训
根据国家方案要求,结合我省病区情况, 对项目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下发了我省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召开了项目工作启动会议,明确了项目工作的要求和各项目县(市、区)的具体工作任务。举办了省级培训1期,人员约200人次,市(州)级培训8期,约600人次,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质量要求、相关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实验室操作、现场实习以及项目信息统计等。各项目县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宁县组织地方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县医院、中医院业务院长,乡镇卫生院长、防疫专干,内(儿)科医生、放射科、心电图、彩超室等专业人员及各乡镇主管卫生工作的乡镇长参加了启动及培训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项目工作的广泛关注。
(2)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项目工作的质量,省疾控中心统一对项目县的实验室进行了质量考核,保证了数据测定的准确性。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省地病办还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总结了各县在组织领导、质量控制工作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3)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地氟病调查:任务是15个县75个村,实际15县完成了44个乡镇71个村;水氟检测任务为367份,实检392份;尿氟检测任务为1390份,实检1390份;氟
斑牙检查人数量为2928人,实查4524人;氟骨症检查任务为15205人,实查17044人。
地砷病调查:任务安排在19个县,计划筛查300个村,实际筛查了315村,检测任务为4500份,实检4419份。
克山病病情调查:任务安排在8个县区,计划筛查19乡镇的19个村,实际完成了19个乡镇19村,临床检查任务为9500人,实查9941人,补硒人数106.35万人。治疗管理慢型克山病病例185人。
大骨病病情调查:任务安排10个县开展病情监测,完成10个县,临床检查1375人,X线检查874人,完成补硒99.1万人;成人病情调查在26个县开展,任务在60个乡镇开展,完成60个乡镇的39233人。同时完成10个县300例大骨节病例的治疗管理工作。
健康教育:在26个县开展,范围在321个乡镇,覆盖人口504.03万。碘缺乏病监测:
①碘盐监测:居民户随机监测覆盖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市)共87个监测单位。全部按照监测方案进行了监测,上报率100%,有效监测率100%。②高危地区调查:5个项目县已完成搜索任务,其中4个县的病人已由省级复核,确诊1例,一个县的病人正在复核。
三、经费使用情况
我省作为重病区,2007年中央补助748万元,用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饮用水砷含量筛查;碘缺乏病防治;大骨节病防治;克山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地方病防治人员培训;地方病健康教育、宣传。目前项目经费已全部由省财政下拨,绝大部分项目县经费已经到位,但仍有少数县项目经费还没有到位。
四、项目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完善地方病防治体系
由于近年来对地方病重视程度不够,经费短缺、人员流失,特别是乡、村防治工作没有保障,病区村的病情状况不掌握,原始资料难以收集,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和管理,各项防治措施难以落实,病区群众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希望通过项目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为乡村医生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培育基层地方病防治网络,使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地方病防治体系。
2.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水质监督检测机制,做好项目工作
长期以来水质监测工作与水利部门的配合不够,对改水情况掌握不够,工作较被动,直接影响了项目任务的落实。希望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学习其他省、市水质监督检测方面的管理经验,努力做好项目工作。
3、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做好项目工作
广泛动员和依靠群众的力量,使群众真正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通过健康教育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积极配合水质检测,依靠群众自己来监督水质,使项目工作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
4、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作用,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
我省地方病防治项目涉及全省86个县,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难度大,监督指导工作量大面宽,单靠省级督导难以保证监督工作的质量,致使存在的问题不掌握或掌握不透,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希望今后的项目工作适当安排省、市、县三级督导经费,强化督导,层层把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省、地、县联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5、加强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的能力建设
多年来,地方病防治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配置方面欠帐较多,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我省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内陆省份问题更为突
出,希望通过项目加强省、地、县三级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能力建设,以适应地方病防治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2011年中央补助项目工作方案
2011年中央补助某市艾滋病防治项目
管理方案
为加强中央补助我市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执行能力和水平,根据《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下达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11]61号)要求,结合2010项目执行情况和2011年疾病防控工作重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健全我市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了解和掌握我市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流行水平、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完善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提高监管场所医务人员开展监测和检测的能力,掌握被监管人员中艾滋病感染状况。开展咨询检测和医院主动咨询检测,扩大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建立艾滋病病例报告奖励制度,提高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积极性。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艾滋病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提高干预服务质量。加强感染者的随访干预,扩大治疗比例,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加强艾滋病性病实验室建设和质控,提高诊断水平。提高血液检测技术水平和血液质量,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加强示范区管理,探索解决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减少艾滋病性病发病率,降低艾滋病病死率。
二、项目范围
全市8个县(市、区)。
三、项目内容
(一)监测检测工作。
1、哨点(艾滋病、性病、丙肝)监测和性病监测点工作。哨点监测人群包括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男同、青年学生、孕产妇、医院侵入性治疗人群等。全市6个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在2012年4-6月,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1版)、《全国丙肝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每个青年学生哨点监测800人,其他每个哨点监测400人。哨点对监测对象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和HCV抗体检测,同时完成监测问卷调查。医院侵入性治疗人群可利用相关医疗机构的残余血样开展血清HIV抗体、梅毒抗体和HCV抗体的检测工作。每年8月30日之前完成实验室HIV、梅毒和HCV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和数据录入,并将数据上传到哨点监测软件系统。加强哨点监测能力建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完成监测哨点人员培训任务。艾滋病哨点监测完成率不低于95%。
2、监管场所检测与培训。
全市8个县(市、区)的公安和司法行政系统监管的看守所、拘留所和监狱等监管场所当年新入所的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全部接受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其他被监管人员可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各县需完成的艾滋病抗体筛查任务量见附表。全市对监管场所干警和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1天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以市为单位计算,全市培训人数应达到平均每县(市、区)24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检测和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省卫生厅组织开展公安、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培训。
3、咨询检测和医院主动咨询检测。
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应具备艾滋病和梅毒咨询检测能力,每个县(区、市)至少设立3个免费咨询检测点,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全市艾滋病和梅毒咨询检测总人数需达到4800人,每县(市、区)全年艾滋病和梅毒咨询检测总人数不少于600人,各县任务量见附表。各检测咨询点对接受检测和咨询的人员提供艾滋病毒抗体初筛和确证检测、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信息和心理咨询,并发放相关宣传材料。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完成每县(市、区)至少完成4名咨询员的培训任务,并有原始培训记录。
4、实行艾滋病病例报告奖励制度。提高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发现艾滋病病例的积极性,对发现艾滋病病例的首诊医生(以传染病报告卡签字为准)进行奖励。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继续将妇女、青年学生和农民工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将农村、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地区和场所,扩大覆盖面,宣传教育内容要侧重预防知识。全市8个县(市、区)需开展针对城乡大众人群的宣传教育活动,选取2个县支持妇联等机构开展妇女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选取82个大中学校开展青年学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选取35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大众及农民工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各县(市、区)及财政直管县具体任务见附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全面落实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继续开展以推广安全套使用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性病传播和性病综合干预工作,扩大干预覆盖面。将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简称:男同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多性伴者作为干预的主要目标人群,支持社会组织和团体参与艾滋病性病综合干预工作,可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安全套推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教育材料及同伴教育等干预活动。进一步扩大暗娼、男同干预覆盖面,加大检测力度,加强干预人员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保证暗娼干预原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低档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向低档暗娼免费提供安全套。到2011年底,全市暗娼干预人数达到918人,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到70%以上。加大男同人群干预工作力度,综合干预措施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到2011年底,全市干预男同人群达到1060人,男同人群最近一次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到60%以上。暗娼、男同人群综合干预措施月覆盖率均达到60%以上,HIV抗体检测每年1次以上,检测率不低于50%(指当年暗娼估计总人数的50%或当年干预男同总人数的50%)。各县(市、区)和财政直管县干预任务见附表。
预防性传播干预能力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各县(市、区)专业人员和非政府组织等人员的培训。暗娼:每县培训15人(包括疾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5人,同伴教育人员10人),全市共培训120人。男同:全市培训30人(包括疾控机构专业人员10人,社区民间组织20人),共培训150人。
(四)加强性病疫情管理。
加强性病疫情管理、督导,提高性病疫情报告准确性,降低漏报率。
(五)加强随访服务和预防配偶间传播。
对各单位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比例达到80%以上;同时给予医学指导,随访到的感染者干预比例不低于85%,接受CD4细胞检测比例不低于70%,结核病疑似症状问卷筛查比例不低于85%。在随访服务过程中,加强单阳配偶的告知和定期检测,积极预防配偶间传播,新报告病例配偶/固定性伴告知检测比例不低于75%,既往报告病例配偶/固定性伴告知检测比例不低于70%。全市需随访干预40名感染者,各县(市、区)任务量见附表。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为每县(市、区)培训2名随访员,并保存相应的原始培训记录。
(六)继续扩大对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
各县(市、区)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要按照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的要求,及时纳入抗病毒治疗计划中。对新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每年提供至少4次的免费CD4细胞检测,接受治疗1年以上的病人每年提供至少2次免费CD4细胞检测,治疗6个月以上的在治病人提供每年1次病毒载量检测。及时处理抗病毒治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提供复方新诺明预防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对出现耐药的病人及时更换使用二线药物,提高抗病毒治疗疗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及时上报抗病毒治疗数据,对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国家支持我市艾滋病治疗人数为19人(其中二线服药4人),艾滋病人病死率维持在5/100人年以下。服药病人随访比例达到85%,CD4细胞检测率和病毒载量检测率均达到70%以上。各县(市、区)任务量见附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省从事抗病毒治疗的监管场所和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七)继续做好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工作。
我市1个示范区要率先落实国家各项艾滋病性病防治政策措施,探索解决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控制性病发病率,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减轻艾滋病和性病的危害,为全国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经验。示范区各项工作质量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示范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报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八)加强科研工作。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所)及工作人员,独立或联合完成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根据评奖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九)协调指导VCT工作。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协调、指导辖区内VCT监测点的工作,及时查看其工作情况,确保其工作的正常运转及数据上报,减少迟报,杜绝漏报。
(十)强化工作信息报道。
在本项目工作结束前,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少完成5篇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报道(以刊出为准)。
四、资金安排
(一)监测检测。
1、哨点(艾滋病、性病、丙肝)监测工作。
①试剂和耗材(包括HIV、HCV和梅毒),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后发放至各艾滋病监测哨点。
②艾滋病监测哨点工作人员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培训。
③工作经费4.8万元。用于6个艾滋病监测哨点的运转、人员劳务及交通补助,每个点补助经费0.8万元。补助标准为暗娼、男同、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医院侵入性治疗人群监测哨点按每完成1份样本(包括调查问卷和检测)人员补助费10元、工作运转经费10元;青年学生监测哨点按每完成1份样本人员补助费5元、工作运转经费5元。补助资金见附表,经费拨付哨点所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监管场所监测工作。
监管场所监测工作培训费1.2万元,经费暂拨给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完成监管场所1000名被监管人员的检测工作,每县(市、区)完成125人。
3、咨询检测和医院主动咨询检测。
①自愿咨询补助经费7万元。经费拨付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完成4800人,每县(市、区)工作经费0.8万元,完成检测600人,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将经费统一下拨。
②人员培训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
4、艾滋病病例报告奖励经费。
每发现1名艾滋病病例奖励100元(重复报告不进行奖励)。经费暂拨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其根据年底各市汇总的首诊医生个人信息发放。
(二)宣传教育。
工作经费18.24万元,开展城乡大众人群的宣传教育活动的每个县(市、区)补助0.5万元、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每个学校补助700元,开展大众及农民工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的每个乡镇卫生院补助经费700元,市疾控中心负责各大学和社会的宣传,统一制作各种宣传资料下发到各县(市、区)。经费拨付市和财政直管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区)、财政直管县工作量及补助金额见附表。
(三)高危人群干预。
①预防性传播干预需方补助经费6.96万元。每干预检测1例男同给予工作补助50元,其中工作人员劳务补助费,仅干预未做检测补助10元,完成干预同时进行采血检测补助20元;其他经费用于交通、宣传品和安全套等干预工作运转。每干预检测1例暗娼给予工作补助30元,其中工作人员劳务补助费,仅干预未做检测补助10元,完成干预同时进行采血检测补助20元;其他经费用于交通、宣传品和安全套等干预工作运转。
②干预能力建设经费6万元。
(四)性病疫情管理、实验室质控和性病门诊干预工作。性病疫情管理、督导经费0.7万元。市0.1万元,各县(市、区)0.1万元。
(五)随访服务和预防配偶间传播。
随访和综合管理0.68万元。补助感染者或病人到疾控、医院接受随访干预、CD4检测交通费用50元/(人〃次),每人每年2次。补助开展感染者随访和采血工作人员每人每次10元,工作运转经费25元。经费拨付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各市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销。具体补助经费见附表。
(六)抗病毒治疗。
1、抗病毒治疗药品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家招标后采购并发放各市。
2、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人体检费用和交通补助2.09万元。①每人每年体检2次,每次补助200元,计400元/(人·年)。
②感染者/病人随访每人每年4次,每次交通补助50元,计200元/(人·年)。
③补助监督服药、感染者和病人预防教育、档案信息管理材料等经费30.0万元。监督服药人员每负责一个病人补助标准为10元/月,开展感染者和病人预防教育的工作人员每负责一个病人补助标准为10元/月,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每管理一份病人档案补助标准为97元/年。
④随访管理一个病人每次补助25元,按每年4次随访进行补助。
3、基层医务人员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培训。
(七)艾滋病检测试剂及耗材采购。
HIV质控品、HIV抗体筛查试剂(ELISA和快速检测试剂)、梅毒抗体筛查和确证试剂、HIV抗体复检试剂、HIV抗体确证试剂、CD4检测试剂、HIV病毒载量检测试剂、防凝真空采血管等试剂和耗材由省统一招标采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将辖区内所需试剂数量按季度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发放。
(八)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
补助中央与省共建示范区阳谷县经费20万元。经费拨付阳谷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补助示范区所在市1万元,用于采购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的办公设备,经费拨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九)科研工作
科研奖励经费3万元。用于奖励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所)及工作人员独立或联合完成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
五组织实施
(一)项目管理。省卫生厅成立省级项目工作组,在省疾控中心设立项目办公室,承担项目日常管理工作。省疾控中心负责制定项目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和质量控制,编制统计报表,调度项目工作进度。成立省级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协助调查处理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突发事件。市、县卫生局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应尽可能保持项目实施人员队伍的稳定。
(二)项目监督与考评。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组织开展项目终期考评。项目执行期内省级督导不少于2次,市级督导不少于3次,县级督导不少于4次。
(三)项目执行时间。项目执行时间为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各县(市、区)要合理安排工作进度,于2012年7月31日前完成本全部项目工作任务,并于2012年8月10日前上报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