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辞职报告-周宾宾
辞职申请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感谢公司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特别感谢公司给予我发挥个人优势的平台。在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领导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培育,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进步了许多。但由于个人原因,职业发展的需要,特此申请辞去我现在的职务。
我自2011年7月进入上海清雪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到现在已有半年了,在公司的半年里,利用公司给予良好学习和锻炼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市调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公司半年多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今天我选择离开并不是我对现在的工作畏惧,承受能力不行,经过这阵的思考,我觉得离我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远。人如果没有追求,他的生活很乏味,相信公司领导会给予谅解。
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公司辞职对于公司对于自己都是一个考验,公司正值用人之际,公司项目的开展,所有的前续工作在公司上下极力重视下一步步推进。也正是考虑到公司今后工作推进的合理性,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公司因我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我郑重向公司提出辞职,望公司给予批准。
祝公司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辉煌,祝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周宾宾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第二篇:《宾虚》观后感
《宾虚》观后感
一个苦难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历史上被灭亡的种族有很多,而犹太人的苦难之所以还被人记着,是因为犹太人中间出了一个大智慧的人——耶稣。
整部影片讲述了两个故事:宾虚的故事,以及耶稣的故事;其中耶稣的故事更为完整,电影一开始就在讲耶稣的诞生,电影最后也讲耶稣的死与复活。
有人说:不了解《新约圣经》的人,不了解基督教教义的人,很难看懂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我们可以从宾虚的身上看到基督教教义如何从犹太教里脱胎而出,又对犹太教的不足作出突破。犹太教强调律法,而基督教强调爱,那种爱是来自心底的,那不只是对自己的爱,对自己信仰的神的爱,而是对他人的爱,甚至包括对敌人的爱。耶稣让人们放下武力,拿起宽容,因为爱是比武力更为强大的力量;因为暴力,让犹太人亡国灭种;但因为爱,又让犹太人把上帝的国建在每个人的心里,永生不灭。
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赛马的时候。心细的人应该会发现,米斯拉拥有犀利的战车,拥有有健硕的马,而更主要的是,他御马的方法是用鞭子,用鞭子狠狠的打;而宾虚是用“爱”来驾驭马,他根本就没有带鞭子。尽管在体育竞赛中,暴力似乎比爱更有力量,而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爱对暴力的完胜。宾虚完胜,而米斯拉身死。整个画面
拍得很唯美,1959年是没有电脑特技的时代,那是一个真实而动人心魄的场面。没有谁看到这个场面不热血沸腾的!
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但是当他们站到角斗场/比赛场的时候,他们公平了。因为在这里他们比的不是身份地位,他们比的是命的长久。而生命最公平,每人只有一次。神从来没有离弃过宾虚,只要犹太人信他,不抛弃他,按神的话语做事情,犹太人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起上帝的国度!
这部电影看似在描述宾虚的部分人生经历,但实际上要展现的却是宾虚被耶稣从外到内的信仰征服。在整部影片中,耶稣从头到尾都只展现了一个背影和模糊的脸出现在观众的视线,而且还只是出现在开头与结尾处。这是导演的用意——他要让观众自己去感受那无形的信仰的强大力量。我也明白了,信仰是一个可贵的东西,而没有信仰更是可怕,因为有信仰所以有约束,没有了信仰约束也不复存在。
第三篇:影评《宾虚》
影评《宾虚》
作者:钟旭
自己的话
对于本次艺术导论的论文内容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写一篇以电影为题材的,我是个还不错的影迷,于是就选择了这部1960年发行的《宾虚》,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今的电影市场完全进入了一种快餐式制作——外表光鲜却没有营养。电影的制作完全偏向了由明星和电脑特效拼凑成了一杯只为赚取票房的苦酒,而饮下它的正是观众。但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电影都不好,其实仔细想想近几年还是涌现出了很多部非常不错的作品,可是较之这部《宾虚》,没有一部作品可以望其项背。这绝不是夸张,仅凭借它包揽60年11项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奥斯卡奖)的名头就足以震撼所有人。至今也只有卡梅隆·安东尼在98年的《泰坦尼克号》和2004年改编自英国小说的《指环王3:王者归来》与其比肩,却无人能出其右。好了,下面言归正传。
剧情概述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入侵以色列国的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奎忒斯抵达以色列,其部下、军团司令官玛瑟拉凯旋回到故乡,他遇见了儿时的伙伴犹太王子宾虚,玛瑟拉希望宾虚配合他治理此地,并要宾虚将那些犹太反叛者的名字告诉他,正义的宾虚严辞拒绝了,两人成了冤家。
宾虚偷偷地爱上了贩卖奴隶的商人的女儿埃丝特。一天,奎忒斯率领官吏巡市,宾虚的妹妹伊拉丝在自家的楼上观看欢迎队伍,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使总督的马受总督落马受伤。于是玛瑟拉下令将宾虚一家当做谋反者统统抓起来,宾虚被流放,而他的母亲和妹妹则被罚做苦役。
在流放的途中,被毒打、炎热、口渴和疲劳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宾虚,遇到了一个与他同样年轻的、有着神奇的力量的年轻人,他不但救了宾虚的命,而且还给予他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几经辗转,宾虚救了舰队司令官阿列斯的性命,宾虚特有的气质,不卑不亢的态度打动了阿列斯,他给了宾虚自由,并将他带到罗马,收为养子。
重返耶路撒冷的宾虚又和玛瑟拉相遇了,玛瑟拉十分妒忌他,提出要同他来个战车竞赛。在竞赛那一天,两人加鞭催马,互相追赶,竞争场面十分残酷,玛瑟拉不时地暗害宾虚,而宾虚却凭借着自己的沉着、坚定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艺战胜了玛瑟拉,玛瑟拉被掀翻在地上,他的马蹄和战车从他自己的身上碾过……
当宾虚得知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麻风谷时,他赶去想带走母亲和妹妹,但正好被来给他母亲和妹妹送食物的女友埃斯特遇见,女友阻止了他„„埃斯特听了耶稣的传教后,劝宾虚不要在仇恨中生活,但宾虚并未理解,且与女友发生争执。后女友再次去给宾虚母亲和妹妹送食物时,劝她们和自己一起去见耶稣,这是宾虚也恰巧到来,于是宾虚和埃斯特将她们带离麻风谷。但不幸的是,当他们找到耶稣时,耶稣即将被钉在十字架上,宾虚认出了耶稣,原来他就是当年在流放途中救他一命的人!宾虚舀了一些水去给耶稣喝,他在耶稣的脸上读到的是“宽恕”,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复仇带来的将是更多的仇杀与痛苦,于是他放弃了“流血”的念头。
突然间天地黑暗、暴雨倾盆,耶稣的血从十字架上流下,奇迹发生了--宾虚的母亲及妹妹的病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于是就是一个大团圆结局——除了耶稣基督牺牲了„„ 艺术特征
(1)表演
正如前文提到过的,在三部获得11项奥斯卡的电影中,《宾虚》是唯一获得了“最佳表演奖”的影片。全片中获得最高赞誉的当属扮演主人公宾虚的查尔登·海斯顿(Charlton Heston),他在片中完美刻画了一个铁骨铮铮却又不失对亲情格外温柔的硬汉形象,从被放逐后的窘迫与仇恨,到高调回归后的忍耐,再到得知亲人染病后的急迫与不安,到最后得知耶稣受难的痛苦与明了生命意义的释放感,可以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每一个举动与每一个眼神都表演的自然,到位。
其实,对于男演员的表演,我同样见过可以与之媲美的:比如《天使之城》中的尼古拉斯凯奇,《勇敢的心》中的梅尔吉普森,《变脸》中约翰特拉沃尔塔,还有《沉默的羔羊》中的老威尔金斯。这些演员的表演都可以堪称完美:
《天使之城》中当凯奇饰演的天使初次以实体面对梅格瑞安饰演的医生时,他眼神中透露出那种新奇、迷恋、充满希望又带有一点慌乱,让人感觉原来男人的眼睛也是可以放电的;
《勇敢的心》中华莱士(梅尔吉普森饰)军阵之前那永恒经典的演讲,表现的充满狂野、自信与生死与信仰交织的觉悟,到位;还有夜会苏菲玛索饰演的王妃时,淡蓝色的眼瞳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回忆,又带有淡淡的痛楚,让一个英雄变得那么真实,那么有血有肉,让这样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变得丰满;
《变脸》和《沉默的羔羊》的男主角更是我见过的绝无仅有的邪眼,前者的眼神邪得轻佻,谐谑、玩世不恭;后者的眼神邪的深沉、儒雅,仿佛可以洞悉一切„„
以上这几部电影我是强烈建议去看看的,绝对让人赞叹。
(2)拍摄手法
《宾虚》中首次(记不清了)采用了65mm胶片拍摄,为动态画面的拍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对布景与人物的细节摄取提供了更细腻的支持,搭配实景与棚景的拍摄场地,让人难辨真假。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最经典的赛马那部分戏,马车的激烈追逐,碰撞,木屑横飞的真实感,力量与速度一次次碰撞的冲击感,在搭配上6声道音乐的震撼感,完完全全展示了这幅“古罗马版《速度与激情》”的强大视觉冲击力。要知道,那时可是1960年,那是一个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一切的一切都是通过道具演员(包括替身)和摄影机完成的,在那时想来,这似乎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堪称是“用60年代的摄影机拍出了21世纪的场面”。这当然不是全部,还有宾虚被流方时的海战场景,观影时你可以看出吗,这是在摄影棚中的完成的,实在是巧夺天工。
(3)情节处理
深究起来,《宾虚》应该算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宗教影片,其中深度刻画了基督教的教义,当然这是在影片后半段才被导演提到桌面上来的,设想下,如果一开始就开始表述这种主题,观众是无法接受的,毕竟这部电影有224分钟左右,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主题代入,那么是个人都无法看完,但是如果是以一部英雄的史诗代入,再通过动作,情感纠葛的渲染,无论是从观赏角度来说还是从深化主题的目的出发,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试想,给予末路英雄以希望和光明,给充满仇恨的胜利者和无助者以慰藉,是不是更能突显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此外,对于耶稣基督的塑造也是别具匠心,影片始终没有拍摄耶稣的正面,只通过旁人的反应来塑造这个形象。这一重要的“间接描写”是烘托耶稣高大形象,强化观众心灵冲击,充分体现了导演的艺术功力。此外,影片还为观众提供了两条主线,明线,通过一个英雄的故事来发展来达到最后的主题表达。暗线,纵观宾虚的经历,“瓦片坠落”,“受难流放”,“意外获释”,“亲人患病”,这一切似乎都是自然的力量,是神的旨意,再到“自我救赎”,体现了“导师”的伟大。这一切的处理都可以说是非常经典,这也造就了影片的灵魂。要知道一部没有灵魂的快餐电影是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的。
以上就是我从个人角度,对于这部电影艺术作品一点浅显的分析,希望您会喜欢,我想强调下,除了本片外,文中提到的其他几部影片希望您可以抽空看看,再跟我的评价比较下,给予指正,谢谢您。
最后,让我用这段话作为本篇的结尾:
没有电脑特效巨大的场景都是真实的史诗的宏大人性的魅力
情感戏上的处理又如此细腻真实
时间的历练
让此片如同品味一杯葡萄美酒回味悠长
快餐时代的来临我们面对如此多的文化选择
有的时候就是少了那精心的刻画和对信仰的坚持
不知道现在拍摄的电影50年后还有多少留存在世人心„„„„
谢谢
第四篇:迎 宾 词
迎 宾 词
——“两基”迎国检
各位领导:
绿色雪山欢迎您!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您们一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莅临我镇指导“两基”
工作,为我镇的教育事业传经送宝,全镇四万多各族同胞感谢您们,并祝您们此行平安愉快!
雪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灼甫万亩草原上,可以尽享“风吹草底现牛羊”如诗如画
般的景象;山水相连的老桥林场,是百冠长尾稚的故乡;新街万亩果园花果飘香;五彩缤纷的荞花、洋芋花使多彩雪山更加绚丽;还有纯朴的民风、好客的人民喜迎八方宾客!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是我镇党委、政
府始终坚持的教育方针,政府在财力十分匮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确保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并努力争取社会各届的支持,全镇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
提高,教育事业不断推进。但是,我们并没有盲目乐观,我镇的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按各位领导的指导,千方百计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从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
夫,努力把雪山的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
各位领导,今天,感谢你们莅临雪山指导工作;明天,欢迎你们光临雪山旅游观光!
雪山镇人民政府
第五篇:宾虚影评
1960年的奥斯卡典礼,也许是百年奥斯卡历史上的一个最耀眼的传奇,《宾虚》获奖无数不仅在于其精湛拍摄工艺还在于其蕴含的主题—爱比暴力更有力量。
古罗马时期,护民官米撒拉回故乡任职。虽然这是罗马帝国的版图,但是却自古是犹太人的居所,犹太人顽固的一神论信仰,使得他们和多神信仰的罗马正统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为了自己的前途,米撒拉希望得到童年至交好友宾虚的帮助,稳定和说服其他犹太人皈依罗马,认同罗马权力。宾虚是犹太的贵胄和大商人,在族人中影响很大,虽然面对好友的苦苦相求,他却不能因此背弃信仰出卖同族。愤怒和私欲之下,米撒拉出卖了自己的好友,将他们一家全部羁押,母亲与妹妹被打入黑牢,而宾虚被流放远方。
在干燥的戈壁沙漠里流放,差点渴死;在战舰上当奴隶,折磨和死亡亦时时缠绕着他。终于,他在海战中救起了战舰统帅阿列斯,而瞬间成了罗马的红人与英雄。阿列斯因为战功成了罗马的执政官,并且收了宾虚当养子。宾虚的命运转变了,但是他却无法忘记家乡被囚禁的母亲与妹妹,于是独自回到故乡向米撒拉复仇。
终于,历经艰辛,他在战车大战中打败了阴险的米撒拉,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囚的亲人早已染上了麻风病。此时,正好是耶稣传道的顶峰,他的信仰和哲学在群众里的影响日深。恐惧的地方总督为了加强控制,不得不逮捕而将其定死在了十字架上。基督死去了,他以自己的肉体背负了全部世人的罪孽和债。救赎的雨里,宾虚终于从仇恨的痛苦中解放了,而他的亲人身上的病痛也被洗净了,整个罗马帝国,在这场雨里,迎来了新生。
体裁上,50年代双方意识形态的碰撞尤其激烈,美国为了树立自由民主的西方文明的代表,就在电影——这个最有效的意识形态的输出工具中大规模的进行干预,因此,以古希腊罗马以及基督教为题材的故事和大投入的宽荧幕结合了起来——全世界的观众都在银幕面前被这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所震慑,并且被其中蕴含的披着古老西方源头曙光外衣的美式民主所熏陶。
《宾虚》的故事构架主要是两条线,一条明线如同主流一样,一条暗线如同支流。主流就是宾虚复仇的故事,而支线则是耶稣的传道。支线虽然很隐蔽和细小,但是却是支撑整个故事和抬高主题的支柱。罗马和犹太的对立,具体下来就是米撒拉和宾虚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是依靠仇恨和伤害来建立的。联系当时的背景,这也是冷战大环境在电影里的一种投射。《十诫》里,导演借主人公的口喊出了要让光芒洒遍全世界的宣言。《宾虚》里,则成了要让宽恕和理解的博爱来化解矛盾,制止邪恶。显然对那个时代的观众而言,这种古老的故事因为重新演绎,而更加容易引起共鸣,精神上的焦虑也在电影里耶稣的牺牲中被化解了。电影再次成为了逃避现实的有利工具,让人沉浸在一个人造的“美梦”里而无法自拔。
耶稣的处理,一如宗教的传统,是不露脸的,因为上帝是从来不在云端显现的,没有人见过上帝。所以,这层处理,也加深了影片的宗教氛围。而宾虚则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代表,历经艰辛的主人公,在经历了诸多背叛和痛苦之后,终于在信仰的感召下实现了大团圆,个体的力量被放大了,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激励作用。
《宾虚》是优质电影的极致。好莱坞是世界最庞大也最水平最高的电影工厂,无数的导演,制片和演员以及各种工作人员,就像一个大工厂里的人员一样。每一件作品,都是无数人共同在流水线上创造的。虽然电影的导演是威廉惠勒,不
过相比于独立电影或者欧洲艺术电影而言,他就像这个作品的总指挥,组织和控制其他人来完成作品,而不是自己以自己的风格与印记去雕琢。史诗时代的开启,在那个没有电脑特效的时代,要拍摄这样的作品,一定是一件浩大无比的工程,设计的资金之广,人员之多,道具和布景之复杂,都让人惊叹。《埃及艳后》,《十诫》,《宾虚》,《凯撒大帝》等等都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烙印,它们共同代表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发展的高峰,传统优质电影的极致,无数人,不同技术和分工的人,共同精心的完成了这样一个巨作,就像电影之中的金字塔或者长城一样,每一块砖石都是精心设计和堆砌的,无论哪个方面,几乎都毫无瑕疵,而《宾虚》无疑又是这其中最杰出的。
从摄影、布景上看,《宾虚》的画面都如同油画一样精致,工匠们在考虑场景和服装的设计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大大加强了画面的美感和视觉效果,充满了质感。比如许多人制造大规模的军团时候,古铜色的肌肤和黄色的大地有小心的调试与搭配,以产生丰富的层次感,虽然都是黄色,但是画面却显得很丰富且富于变化,气势也就出来了。船舱里也一样,密集的裸露的男性的肉体充满了力量,而四周暗色的墙壁与卫兵的铠甲与之形成互补与对比,正是两个阶级之间对立的张力的最好外现。而为了还原罗马的伟岸风貌,布景师和美工师们更是修建了超过300个场景,和后来的《角斗士》相比,这种用真的木石修建起来的宫殿楼阁,显然更加逼真而伟岸。用美工师的话来说,即使耶稣真的活了过来,走进这个搭建的片场,也会以为自己回到了那个时代的耶路撒冷。
好莱坞古典时代的史诗代表作品,以虚构的犹太人宾虚,讲述耶酥出生到受难的一段历史,电影已成为美国电影中古典文化美学的最佳代言,其美术、音乐、台词、服装、节奏无不尽善尽美,犹如一幅幅文艺复兴的宗教绘画组成。而结尾高潮的赛车一场戏更是成为影史的永恒经典。虽然以虔诚的宗教信仰拍成,但却超越宗教的局限,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代表作品。电影拍摄于第二次中东战争时期,而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合作打败罗马人的情节似乎也寄托了创作者对民族和解的愿望。放下心中的仇恨,用爱面临苦难,爱就是活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