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做好再就业工作的体会
企业做好再就业工作的体会
赤壁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赤壁市蒲圻造纸总厂与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7月合资组建的一家国家大型二类综合造纸企业。公司现有干部员工11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拥有较先进的纸机3台。2003年完成机制纸产量6.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9亿
元,创利税8747万元,干部员工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成为赤壁市乃至于咸宁市的“纳税大户”、“明星企业”。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司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始终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维护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四年来,公司先后接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92人,其中双下岗人员81人,国有企业下岗特困人员68人,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蒲圻造纸总厂1985年立项,1993年建成,由于种种原因,试车之后机器就停止了转动,长期处于停产状态,企业负债近4亿元。1068名职工集体下岗,大多数人靠每月领取微薄的基本生活费度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成为赤壁市政府和人民的一个沉重负担。
新公司成立后,面对蒲纸庞大的下岗失业队伍,再就业工作就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时,公司领导经过反复研究,认定了一个理念:作为一个目标长远的企业,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还应关注社会责任,必须以产业报国为宗旨,将吸纳国企下岗失业人员、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社会使命,尽最大努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为政府分忧。为此,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设就业岗位,依靠企业自身的发展开辟就业渠道,安置和消化下岗再就业人员。
一是妥善安置蒲纸下岗职工。我们按照“优先录用蒲纸下岗人员”的原则,与政府主管部门多次协商,一次性安置蒲纸下岗职工750人,并在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源头上保障职工利益,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吃下了“定心丸”。
二是公开招聘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我们按照“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的人才标准,坚持“不唯学历,不论资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直接面向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先后帮助230余人重新上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
三是吸纳社会富余人员。公司组建以来,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设备装备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进行了大小技改项目1300余项,生产车间由5个增加到8个,新增岗位近400个,企业生产能力也由原设计的浆纸3.5万吨迅速扩大到6.7万吨以上,增加了近一倍。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和经济效益的逐月攀升,职工队伍不断壮大,2001年以来解决社会富余人员就业达360余人,其中农民工210余人,为社会富余人员增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坚持抓好再就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做到才尽其用
安置好、使用好下岗职工,不仅是公司组建后能否盘活的大事,而且对企业今后健康有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并亲自组织职工的安置和培训工作,并大胆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下岗职工,创造条件让他们一展身手。2001年至今,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职工上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对下岗职工进行择业观教育和电工、钳工、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至少一门技能,并因人设岗,以能定岗,帮助有特长优势的下岗职工重新获得就业岗位,建功立业。同时挖掘企业内部用工潜力,以下岗职工替换了200余名长期使用的外用工、季节工,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逐步将其中一些岗位转为正式岗位。从赤壁晨鸣四年来吸纳下岗职工的使用情况看,大多数经过培训后,很快都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许多人在工作中业绩突出,有的还被提拔到各级管理岗位,成为晨鸣企业的骨干管理人员。
原蒲圻造纸总厂职工王嘉贤与王青云夫妻二人,1997年双双下岗,那时他们的家庭特别困难,小孩正在读书,还须供养老人,一家人仅靠总厂每月拨发的300余元基本生活费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公司组建后,王嘉贤夫妻俩都被招聘进厂,他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互相支持,相互鼓励,在各自的岗位上比翼齐飞。由于业绩突出,王嘉贤被提拔为物管科科长,而其妻王青云则成为财务处的一名业务骨干,一时在公司内部传为佳话。
原蒲圻造纸总厂职工任作红,1997年下岗时已近40岁,其妻也是下岗职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来源几乎断绝,靠任作红打零工赚点钱度日,生活相当困难。2000年任作红应聘到公司工作,公司领导考虑到他的家境和年龄状况,安排他到行政科从事花木苗圃维护工作,并安排他爱人在车间做产品包装工作。他十分感激公司的关照,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现在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也
逐步得到了改善。谈到再就业的感受,任作红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公司的关怀和照顾,自己一家人就不可能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原陆水纸业公司女职工胡继红,几年前从工艺技术员岗位上下岗,偏偏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因病去世,双重打击几乎使她彻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2003年到公司技术科工作后,胡继红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心情发生
了根本转变,她充分发挥自己的造纸工艺技术专长,挑起了公司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重担,并以其良好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成为了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谈到自己的再就业历程,胡继红动情地说:“从下岗到重新上岗这几年的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下岗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会有出路。”
继续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拓宽再就业途径
靠企业的发展来吸纳和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这是我们几年来的主要做法,同时也为赤壁市再就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我们决心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计划再投资1000万元,新增机制纸生产线1条,实现近300人就业,并通过设备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壮大企业规模,确保2004年完成产量7。5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创利税1亿元,其中利润800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做好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拓宽再就业途径,为地方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企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基本的保障。再就业问题,是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并致力解决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作为企业,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精神,我们将不懈努力,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加大安置下岗职工和社会富余人员的力度,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企业做好再就业工作经验体会
企业做好再就业工作经验体会
赤壁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赤壁市蒲圻造纸总厂与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于XX年7月合资组建的一家国家大型二类综合造纸企业。公司现有干部员工11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拥有较先进的纸机3台。XX年完成机制纸产量6.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9亿元,创利税8747万元,干部员工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成为赤壁市乃至于咸宁市的“纳税大户”、“明星企业”。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司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始终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维护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四年来,公司先后接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92人,其中双下岗人员81人,国有企业下岗特困人员68人,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蒲圻造纸总厂1985年立项,1993年建成,由于种种原因,试车之后机器就停止了转动,长期处于停产状态,企业负债近4亿元。1068名职工集体下岗,大多数人靠每月领取微薄的基本生活费度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成为赤壁市政府和人民的一个沉重负担。
新公司成立后,面对蒲纸庞大的下岗失业队伍,再就业 工作就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时,公司领导经过反复研究,认定了一个理念:作为一个目标长远的企业,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还应关注社会责任,必须以产业报国为宗旨,将吸纳国企下岗失业人员、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社会使命,尽最大努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为政府分忧。为此,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设就业岗位,依靠企业自身的发展开辟就业渠道,安置和消化下岗再就业人员。
一是妥善安置蒲纸下岗职工。我们按照“优先录用蒲纸下岗人员”的原则,与政府主管部门多次协商,一次性安置蒲纸下岗职工750人,并在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源头上保障职工利益,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吃下了“定心丸”。
二是公开招聘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我们按照“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的人才标准,坚持“不唯学历,不论资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直接面向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先后帮助230余人重新上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
三是吸纳社会富余人员。公司组建以来,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设备装备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进行了大小技改项目1300余项,生产车间由5个增加到8个,新增岗位近400个,企业生产能力也由原设 计的浆纸3.5万吨迅速扩大到6.7万吨以上,增加了近一倍。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和经济效益的逐月攀升,职工队伍不断壮大,XX年以来解决社会富余人员就业达360余人,其中农民工210余人,为社会富余人员增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坚持抓好再就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做到才尽其用
安置好、使用好下岗职工,不仅是公司组建后能否盘活的大事,而且对企业今后健康有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并亲自组织职工的安置和培训工作,并大胆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下岗职工,创造条件让他们一展身手。XX年至今,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职工上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对下岗职工进行择业观教育和电工、钳工、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至少一门技能,并因人设岗,以能定岗,帮助有特长优势的下岗职工重新获得就业岗位,建功立业。同时挖掘企业内部用工潜力,以下岗职工替换了200余名长期使用的外用工、季节工,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逐步将其中一些岗位转为正式岗位。从赤壁晨鸣四年来吸纳下岗职工的使用情况看,大多数经过培训后,很快都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许多人在工作中业绩突出,有的还被提拔到各级管理岗位,成为晨鸣企业的骨干管理人员。
原蒲圻造纸总厂职工王嘉贤与王青云夫妻二人,1997年 双双下岗,那时他们的家庭特别困难,小孩正在读书,还须供养老人,一家人仅靠总厂每月拨发的300余元基本生活费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公司组建后,王嘉贤夫妻俩都被招聘进厂,他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互相支持,相互鼓励,在各自的岗位上比翼齐飞。由于业绩突出,王嘉贤被提拔为物管科科长,而其妻王青云则成为财务处的一名业务骨干,一时在公司内部传为佳话。
原蒲圻造纸总厂职工任作红,1997年下岗时已近40岁,其妻也是下岗职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来源几乎断绝,靠任作红打零工赚点钱度日,生活相当困难。XX年任作红应聘到公司工作,公司领导考虑到他的家境和年龄状况,安排他到行政科从事花木苗圃维护工作,并安排他爱人在车间做产品包装工作。他十分感激公司的关照,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现在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谈到再就业的感受,任作红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公司的关怀和照顾,自己一家人就不可能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原陆水纸业公司女职工胡继红,几年前从工艺技术员岗位上下岗,偏偏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因病去世,双重打击几乎使她彻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XX年到公司技术科工作后,胡继红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心情发生了根本转变,她充分发挥自己的造纸工艺技术专长,挑起了公司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重担,并以其良好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和 同事们的一致肯定,成为了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谈到自己的再就业历程,胡继红动情地说:“从下岗到重新上岗这几年的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下岗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会有出路。”
继续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拓宽再就业途径
靠企业的发展来吸纳和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这是我们几年来的主要做法,同时也为赤壁市再就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我们决心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计划再投资1000万元,新增机制纸生产线1条,实现近300人就业,并通过设备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壮大企业规模,确保XX年完成产量7。5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创利税1亿元,其中利润800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做好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拓宽再就业途径,为地方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企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基本的保障。再就业问题,是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并致力解决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作为企业,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精神,我们将不懈努力,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和途径加大安置下岗职工和社会富余人员的力度,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企业做好再就业工作的体会
赤壁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赤壁市蒲圻造纸总厂与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7月合资组建的一家国家大型二类综合造纸企业。公司现有干部员工1100余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拥有较先进的纸机3台。2003年完成机制纸产量6.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9亿元,创利税8747万元,干部员
工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成为赤壁市乃至于咸宁市的“纳税大户”、“明星企业”。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司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始终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维护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四年来,公司先后接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92人,其中双下岗人员81人,国有企业下岗特困人员68人,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蒲圻造纸总厂1985年立项,1993年建成,由于种种原因,试车之后机器就停止了转动,长期处于停产状态,企业负债近4亿元。1068名职工集体下岗,大多数人靠每月领取微薄的基本生活费度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成为赤壁市政府和人民的一个沉重负担。
新公司成立后,面对蒲纸庞大的下岗失业队伍,再就业工作就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当时,公司领导经过反复研究,认定了一个理念:作为一个目标长远的企业,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还应关注社会责任,必须以产业报国为宗旨,将吸纳国企下岗失业人员、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社会使命,尽最大努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为政府分忧。为此,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设就业岗位,依靠企业自身的发展开辟就业渠道,安置和消化下岗再就业人员。
一是妥善安置蒲纸下岗职工。我们按照“优先录用蒲纸下岗人员”的原则,与政府主管部门多次协商,一次性安置蒲纸下岗职工750人,并在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从源头上保障职工利益,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吃下了“定心丸”。
二是公开招聘国企下岗失业人员。我们按照“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的人才标准,坚持“不唯学历,不论资历,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直接面向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先后帮助230余人重新上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
三是吸纳社会富余人员。公司组建以来,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设备装备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进行了大小技改项目1300余项,生产车间由5个增加到8个,新增岗位近400个,企业生产能力也由原设计的浆纸3.5万吨迅速扩大到6.7万吨以上,增加了近一倍。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和经济效益的逐月攀升,职工队伍不断壮大,2001年以来解决社会富余人员就业达360余人,其中农民工210余人,为社会富余人员增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坚持抓好再就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能,做到才尽其用
安置好、使用好下岗职工,不仅是公司组建后能否盘活的大事,而且对企业今后健康有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并亲自组织职工的安置和培训工作,并大胆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下岗职工,创造条件让他们一展身手。2001年至今,公司每年都组织开展职工上岗培训和技能培训,对下岗职工进行择业观教育和电工、钳工、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至少一门技能,并因人设岗,以能定岗,帮助有特长优势的下岗职工重新获得就业岗位,建功立业。同时挖掘企业内部用工潜力,以下岗职工替换了200余名长期使用的外用工、季节工,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逐步将其中一些岗位转为正式岗位。从赤壁晨鸣四年来吸纳下岗职工的使用情况看,大多数经过培训后,很快都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许多人在工作中业绩突出,有的还被提拔到各级管理岗位,成为晨鸣企业的骨干管理人员。
原蒲圻造纸总厂职工王嘉贤与王青云夫妻二人,1997年双双下岗,那时他们的家庭特别困难,小孩正在读书,还须供养老人,一家人仅靠总厂每月拨发的300余元基本生活费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公司组建后,王嘉贤夫妻俩都被招聘进厂,他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互相支持,相互鼓励,在各自的岗位上比翼齐飞。由于业绩突出,王嘉贤被提拔为物管科科长,而其妻王青云则成为财务处的一名业务骨干,一时在公司内部传为佳话。
原蒲圻造纸总厂职工任作红,1997年下岗时已近40岁,其妻也是下岗职工,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来源几乎断绝,靠任作红打零工赚点钱度日,生活相当困难。2000年任作红应聘到公司工作,公司领导考虑到他的家境和年龄状况,安排他到行政科从事花木苗圃维护工作,并安排他爱人在车间做产品包装工作。他十分感激公司的关照,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现在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逐步得到了改善。谈到再就业的感受,任作红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公司的关怀和照顾,自己一
第四篇: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
业工作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07-12-12 14:0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我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平均每年近千人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以内。但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键是抓好以
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要职责抓紧抓好抓实。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再就业“一把手”负责制。要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把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目标要求,按工作进度要求全面完成。要建立就业工作部门联度会议制度,建立日常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职能,搞好配合,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从上到下建立落实再就业政策的推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工作、妇联、共青团组织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落实政策资金
(一)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一是抓紧制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尤其要加快落实税费减免、社会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就业服务、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要切实保证各项再就业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努力为就业再就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二是加快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各街道和乡镇要全部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已经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地方,要尽快开展工作,摸清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组织实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和相关统计工作。同时要抓好新增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三是尽快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工作,凡是再就业扶
持政策范围之内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要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确保他们享受扶持政策的权力。对界限不清的,可先易后难,一定要为符合条件人员全部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做到凭证享受优惠政策。
(二)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要根据当年净增就业岗位、强化再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等目标任务的需要,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并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做到及时拨付,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采取积极措施,将担保基金落实到位,使小额贷款业务尽快开展起来,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落实就业岗位
(一)进一步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一是把落实扶持政策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有就业比较优势和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型
企业,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二是把项目建设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努力做到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再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就放到哪里,创造就业岗位的工作就跟到哪里,就业服务的网络就延伸到哪里,再就业扶持政策就兑现到哪里。三是把调整就业结构与开发就业岗位相结合,通过调整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一是要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计划地降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二是积极探索建立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经济劳务合作组织。三是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紧抓好。进一步稳定与北京、大连等地的劳务协作关系,抓住机遇,扩大我区劳务输出份额。
(三)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困难对象的帮扶力度。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强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抓紧建立公
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制度,凡是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能自谋职业的,全力予以扶持;有使用单位的,千方百计予以促成。
(四)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工作。要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二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广泛推行上门服务、即时服务、承诺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免费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四、落实工作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再就业考核目标责任制度。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第五篇: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考(2009年2月19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内容涉及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民生的三大支柱,由此可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就业
和再就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就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人的一生来工作和服务的。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减震器”,建立健全有效的劳动保障机制,是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第一,劳动保障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是获得最大利润,而社会的公平性,一般民众的生存权就需要依靠政府来保障。一方面靠劳动分配等行政手段来调节,一方面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劳动保障工作就越显重要;第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就是社会成员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就要求每个劳动者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就业的岗位,使人们的创造欲望和要求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第三,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不论是就业和再就业,还是社会保障和劳动者权益维护,都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息息相关。关注民生、关注劳动保障,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第四,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近年来劳务输出的规模化、产业化,大量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成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的劳动保障工作,将推动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并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二、xx劳动保障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xx市的劳动保障工作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08年底,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市登记失业率3.82%,控制在4%以内,劳务输出46.7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万人,劳务输出为xx市带回资金20.84亿元,劳务收入占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从1998年开始执行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任务全面完成,五大保险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安全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保障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内部分配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关系保持了和谐稳定。
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是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难度大。三是劳动保障执法力量和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怎样抓住用好机遇,实现突破发展?可以概括为:思路决定出路、特色决定发展。
1、以劳动保障执法为切入点,推动劳动保障全面工作
科学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和谐社会需要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劳动保障执法,是劳动保障行政职能的集中体现,是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是劳动保障整体工作的“发动机”和“助推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2、强力拓展劳动保障工作的新领域
在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前,拓展劳动保障工作的新领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目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一是要强力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拓展。随着财富总量的日益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承担法定社会责任的重要单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各类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潜力已经并正在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将积极指导他们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实现劳动保障工作对象、工作机制由以国有企业和计划指令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维权服务为主的新模式的重大转变,拓展劳动保障工作新领域,探索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二是要认真抓好农民工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对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
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保障其合法权益和改善就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现实看,农民工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积极扩大就
业,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一要注重发挥经济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当前主导产业建设较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把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二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形成。三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健全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就业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作为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对困难群体实施再就业援助活动。四要注重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实税费减免、财政投入、小额信贷等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并逐步形成具有普惠性、稳定性、长效性的就业政策体系。五要注重发挥宏观政策对失业的调控作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鼓励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