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后备干部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思考[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7: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后备干部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后备干部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思考》。

第一篇:实现后备干部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思考

文章标题:实现后备干部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思考

中央组织部2000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对公选制度常态化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2001年至2010年,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地厅级以下委任制领导干部人数要达到新提拔同级干部总数的1/3以上。中央此前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公开

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指出了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改革方向。五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公选工作,提拔任用了大批干部,但其提拔比例同公选提拔干部数量占总数1/3的常态化目标的差距还很大。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公选比例确定得过高,相应规定没有及时跟进。为落实公选常态化目标,中央在政策支撑层面出台了三部重要法规。2002年7月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确定了公选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4月8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对公选制度的报名、笔试、面试、考察等诸多程序作出了全面规定,强调了纪律监督等内容。2004年4月11日,中组部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但相对滞后的是,标志着公选常态化的重要指标:实现公选干部占同级新提拔干部总数的1/3的目标,在实践中没有制定相应的跟进配套措施,三部重要党内法规都没有明确公选比例数。从公选实践看,各地为贯彻青岛会议精神,都制定了一些量化措施和办法,但由于公选缺乏从上到下的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各地制定的许多硬性指标都流于形式,最后不了了之。

二是公选工作成本过高,公选常态化遇到瓶颈问题。毋庸讳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公选周期长、工作成本过高,严重冲击了组织部门的日常工作。一般情况下,公选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到最终确定人选,短则两个多月,长则三四个月,有的甚至超过半年。省级组织部门组织一次厅级干部公选,要抽调本部门近一半的人力。市(地)、县(市、区)要搞公选,多数是全员出动。同时,还要从其他部门和单位抽调一些工作人员。由于公选要占用组织部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组织部门对待公选都异常慎重,筹备公选总要反复权衡公选与其他中心工作的关系,预测公选对全局工作的冲击程度,只有在其他任务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才去推进公选。因此,公选工作周期长、成本过高已成为阻碍公选常态化的主要瓶颈。

三是公选制度存在缺陷,选拔任用质量难以保证。公选突出了考试批量检测的功能特点,要比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更先进、更合理。但经过公选的实践锻炼,不少应试者对笔试、面试的特点及规律都已非常熟悉,能依靠平时的积累,对考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把握,考试成绩相对偏高。而思想、道德、能力、作风等素质作为从事领导工作的重要条件,恰恰很难通过考试测试出来。在组织考察阶段,多为异地考察,公选上来的干部与原单位其他同志的利害冲突不大,甚至能给原单位腾出位子,因此,考察对象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往往容易产生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对考察对象采取一致对外的原则,做顺水人情,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如此包装,很难考察出应试者的思想、道德、能力、作风等真实情况。一些干部利用公选制度的上述缺陷,不安心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而是一门心思为应试而学习,导致“干得好不如考得好”,损害了公选制度的权威性,使得公选常态化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

四是公选打乱了正常晋升顺序,使不同群体心理失衡。公选克服了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些弊端,但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强调组织内部的正常晋升顺序也具有合理性。一般情况下,领导职位空缺后,组织内部的正常晋升顺序保证了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依次递补。而开放式的公选打乱了组织内部的正常晋升顺序,降低了原有组织系统的稳定性,损害了组织内部众多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不利于干部的长期培养和选拔。如果组织随意从部门外部招聘所需人员来补缺空位,内部人员就会因预期晋升的机会渺茫而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这样一来,利益受损者及其亲近群体容易心理失衡,会对公选干部产生苛求心理,对公选干部各方面的表现要求较高。而公选干部上岗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与理想工作状态有一定差距,因此就有干部拿着自己的长处比公选干部的短处,进而得出公选干部的水平也不过如此的结论。而公选干部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考察和资格审查之后才被任命的,有才华、有能力,很容易恃才傲物。公选干部如果不注意克服这种优越感,势必阻碍他们同其他干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导致无论公选干部持有什么态度,他们在其他干部心中的形象都是“高人一等”的。这种隐性的社会心理鸿沟不利于公选制度的深入落实,是公选难以常态化的社会心理因素。

公选难以常态化

第二篇:反腐败常态化的思考

反腐败常态化的思考

一、反腐败常态化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是重要原因。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反腐败不能常抓不懈,任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将导致亡党亡国。

第一,反腐败常态化有助于从严治吏。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衡阳的贿选案、山西的塌方式腐败案、广东茂名窝案等案例深刻启示我们,领导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纪律松弛、治吏不严所造成的。因此,对领导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经常性‚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提醒领导干部守住做人、处事、为官、用权、交友的底线;在执行巡视、审计、民主生活会、诫勉函询等制度中严格落实‚经常‛‚认真‛四字,警示领导干部干净为官、谨慎用权;任何干部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干部戴上‚紧箍咒‛、涂上‚防腐剂‛,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第二,反腐败常态化有助于从严治党。苏共曾是个有着90多年历史、连续执政70多年的大党、老党,在有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丢失了政权。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实现常态化反腐,而是任腐败蔓延,就可能导致党变质,国变色,执政地位毁于一旦。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只有对腐败常抓常管、抓出成效,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应对好‚四大危险‛,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三,反腐败常态化有助于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腐败现象像病毒一样侵蚀和干扰社会各要素的协调统一,及时查处腐败分子,防止党员干部从违纪走向违法,社会会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公平正义。党规党纪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这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反腐败常态化需要健全的党纪党规,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律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二、反腐败常态化的基本要求

(一)拒腐的思想防线常态化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据中纪委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110多位省部级、军级以上领导干部落马,剖析这些落马官员,他们在忏悔中都有一条‚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党性修养‛。鲜活的事例昭示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以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政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特别要引导党员干部将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认真遵守党纪党规,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惩腐的打击力度常态化党章规定:‚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因此,实现常态化反腐,必须反对特权思想,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有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除恶务尽。

(三)治腐的制度机制常态化在全世界相对清廉的国家,都有一套细致严格的反腐倡廉制度和机制。荷兰的‚职位制‛是公务员敬业奉献的警示钟;德国的‚轮岗制‛是公务员贪腐的‚防火墙‛;新加坡的‚资产宣誓制‛是公务员清廉的‚紧箍咒‛。瑞典的《反行贿受贿法》,对受贿罪的规定非常具体,如接受礼品不能超过300瑞典克朗,每顿饭每个人不能超过120瑞典克朗等。由此可见,要推动反腐败常态化,就要形成常态化的制度机制,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严厉惩治腐败,形成强大震慑,形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四)反腐的日常监督常态化在比较清廉的国家,社会的清廉均离不开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韩国《反腐败法》明确规定要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合作,而且成立了公民社会组织——反腐败与透明公约委员会。北欧国家设置司法总监、国会监察专员及各类专业监察专员监督政府,芬兰各级政府机构均设立审查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成立了独立、权威的审计部门,意大利规定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必须向全社会公开。现实表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是合乎规律的经济新常态,领导干部在严格约束和监督下为官用权也应成为一种‚新常态‛,应促进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使每一名党员干部在监督之下工作和生活。

三、反腐败常态化的主要着力点

(一)核心:坚持依法依规管党治党依法依规管党治党是常态化反腐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原则。一要维护党章的严肃性。总书记强调,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章意识,把党章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党内活动、党员言行的根本依据、行为准则。二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凡是法律已有明确规定的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是违反党纪的行为;凡是党员干部违法犯罪的,必是违纪在前。所以,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三要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规章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党纪党规,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的衔接机制,推进党纪与国法的协调统一。

(二)根本: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中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就要求,一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本职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把反腐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当好廉洁从政表率。二是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各级纪委要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履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聚焦主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严肃查处腐败问题。三是增强纪委监督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赋予纪委相对独立的检查权、问责权、审查权、提名考察权等。四是强化责任追究。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都要承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要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三)重点: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习近平指出:‚巡视组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可见,巡视工作的作用,不仅在于能让中央、省委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引导、规范和威慑。根据近年巡视工作经验,巡视工作应有明确的职责定位,巡视内容不能太宽泛,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进行;巡视工作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运用好巡视成果,及时反馈巡视意见,把解决问题的担子压给被巡视单位党委(党组),抓紧跟踪了解整改办法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回访以巩固巡视成果。新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十八大以来行之有效的巡视工作方针和经验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创新,如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双剑出击‛、中央巡视和地方巡视‚两线作战‛,其核心意义都在于提高寻虎找蝇的精准度,让巡视更好地发挥利剑作用。因此,要努力贯彻落实新条例要求,使巡视这把利剑更准、更快、更灵活,形成常态化震慑,推动反腐败常态化真正实现。

(四)关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深入推进反腐败常态化,必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首先,要坚持抓早抓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不搞‚网开一面‛‚法外施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其次,要做到有腐必惩。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腐化堕落案件,又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四风‛问题突出的各级领导干部。第三,加强反腐力量。整合办案队伍,提高对腐败问题揭露、发现和查处的概率,加大惩诫问责力度,切实改进巡视工作,努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第四,创新审查方法。坚持快查快办,查清主要违纪事实,作出纪律处分,对涉嫌犯罪的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制定‚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和了结‛5类处置标准,理清纪律审查思路和环节,创新纪委工作方法等。

(五)基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实现反腐败常态化,把权力关进制度之笼是前提和基础。一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实行权责对应,明确权力清单,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把制度笼子扎紧扎密。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制度的配套衔接,构筑起反对腐败的‚天然屏障‛,使腐败无处遁形。三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防止‚破窗效应‛,对违规违纪、破坏制度的现象和行为,必须严厉查处,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第三篇: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单位推荐、组织确定是后备干部产生的主要方式,已不符合干部工作扩大民主这一基本导向,不利于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今年4-6月,我们积极探索后备干部选拔新机制,公开选拔了112名县管后备干部,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普

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过去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

加强后备干部建设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过去后备干部工作机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选来源比较单一。民主推荐时,习惯于在领导身边选人,在机关单位选人,且往往局限于热点岗位。由于选人视野的局限性,一方面,使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了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当个别职位出现空缺时,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位,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二是透明度不高。过去的乡科级后备干部人选由单位推荐、组织考察、领导审定等环节,始终没有走出“暗箱”操作的怪圈。三是培养模式“呆板”。不能够根据需要定向培养后备干部,党政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农村干部采用同一培训模式。四是选与用“两张皮”。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备用脱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结合不紧,领导干部人选未能坚持从后备干部中产生。

二、我县公开选拔县管后备干部的主要做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当前后备干部现状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做法,对原有后备干部推倒重来,实行公开选拔“零起点”竞争。

1、明确条件,规范程序。按照有利于大范围发现人才,规定资格条件是:职务要求副股级(或相当)以上;范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文化程度要求大专以上(第一学历本科的不受级别限制)。基本程序:一是组织报名。由各单位发动符合报考条件对象参加选拔。二是资格审查。着重从职务、年龄、学历等要求进行审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审查结果。三是笔试。在县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督下,请县委党校的专家出卷,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以公共知识为主,主要测试应试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的深广度。四是考核。对笔试入围人选全部进行考核,充分征求报考者所在单位意见,考察其现实表现情况。五是人选审定和公示。以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考核情况,经部长会议研究决定,择优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向全社会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

2、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在公开选拔的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大力宣传推行后备干部公开选拔的目的意义、方法程序,要求符合报考条件的人选积极参加。二是程序公开。对报考资格条件、资格审查结果以及初步人选确定等都进行公开,提高选拔工作透明度。三是严格工作纪律。我们对公开选拔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笔试试题由常委部长一人单线联系,严格按规程操作。由于各个环节的组织严密,从而保证公开选拔工作公开性和公正性。

3、健全制度,管用结合。一是落实培养措施。对后备干部管理与培养进行规划,有计划地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二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和理论测试,实行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同时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制度、工作评议制度、谈话提醒制度等,严格加强管理。三是完善备用结合制度。把公开选拔后备干部与提拔使用领导干部紧密结合起来,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硬性规定今后提拔人选原则上在后备干部队伍中产生。

三、初步成效

1、提高了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公开选拔将原来各单位推荐的后备干部推倒重来,重新确定条件,打破身份、编制界限,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开竞争,彻底改变过去后备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的推荐范围狭窄、民主程度不够、透明度不高的情况。资格审查、笔试等几个主要环节的结果都通过新闻媒体向群众公开,使干部群众不仅知悉整个工作的全过程,而且还了解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细节,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群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2、拓宽了选人视野,进一步优化了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公开选拔后备干部面向全社会招贤纳才,不仅在党政机关中选,而且在企事业单位中挑选优秀青年人才,从而大大拓宽了识才选才渠道,使一大批年纪较轻、能力较强、素质较好的“陌生面孔”能脱颖而出,真正收到了“选拔一批,储备一批,发现一批”的效果。经公开选拔产生的112名县管后备干部,其中本科以上文化74人,占66.7;专业技术人员39人,占34.8,妇女37人,占33;非党21人,占18.7。

3、调动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笔试、考核测评等环节的层层挑选,对后备干部的各方面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平时不注重学习的干部受到了极大地触动,大大地激发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对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强化了干部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加快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机制。公开选拔后备干部设置了资格审查、笔试、考核、公示等“关口”,每道关口都是对干

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检测,过不了关就要被淘汰。同时县委又作出今后提拔使用领导干部必须从后备干部中产生的规定,使干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明显增强,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竞争态势。

四、几点思考

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是一项新的探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1、必须坚持提拔使用干部从后备干部中产生的用人原则。实行公开选拔产生明确的后备干部备受社会关注。如后备干部选出来,而使用干部又脱离后备干部,随意从其他人选中选择,那将严重丧失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公正性和吸引力,也将降低组织部门的威信。因此,选配领导干部,必须强调要从后备干部中选拔使用。

2、必须明确后备干部的产生方式。过去的后备干部一般通过单位推荐再由组织确定的方式产生,虽然存在不少弊端,但操作简单,人选确定比较灵活。实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扩大了用人视野,但组织工作量大而繁琐,且存在周期问题。在不搞公开选拔的时候能否利用组织确定方式产生后备干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公开选拔与组织确定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后备干部。

3、必须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相衔接。实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如果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结合进行,可有效解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使一批非后备干部过关入围,出现备用脱节,使一些人甚至认为后备工作没有实际意义。二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人选素质上把关比较薄弱,淘汰机制不尽合理,出现一些人选高分低能现象。三是公开选拔工作量大。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不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那样选出来就上阵,要经过一定阶段的培养锻炼时期,不断提高其素质,所以因做到有机结合。

4、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必须把握好重点环节。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主要在两个环节上要求重点把握。一是考试环节。公开选拔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考试,考试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选的质量。二是考核环节。由于笔试入围人选一般较多,对他们的平时表现组织掌握较少,在较短时间内对这些人员进行有效考核,难度较大。因此,建议建立平时考核制度,便于全面客观掌握参选人员的各方面表现情况,以防平时表现一般甚至比较落后的考察对象被临时包装而蒙混过关。

《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第四篇:1.10.1常态化服务师生制度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

联系师生、服务家长工作制度及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领导及教师的联系,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以下具体制度及工作措施:

1、按要求定期公示党务相关内容及教育收费情况,此项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2、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家长会,时间确定在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第二周周五下午,该项工作由德育处和教务处共同负责,德育处牵头,办公室协调相关事宜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确定每月第二周周二下午为校长接待日,该项工作由办公室协调;

4、确定每月第一周周二为教学活动开放日,社会各界朋友可以到校参与学校各类教科研活动,该项工作由教务处协调负责;

5、建立随时联系机制,社会各界可以随时与相关处室、相关教师联系,在严格遵守学校门卫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可通过电话、会面等方式与学校取得联系;

6、学校通过校讯通及时向家长发反馈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家校沟通,该项工作由德育处负责,具体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老师;

7、通过校园网站公告、留言以及微博等形式与家长、社会各界朋友、学生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该项工作责任人为德育处及办公室;

8、实现教师家访常态化,及时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具体责任人为德育处及各班班主任;

9、定期开展座谈会和现场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责任处室为办公室。

10、建立师生谈话机制,定期与不同情况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心理等方面问题,让他们能专心学习,责任处室为德育处及教务处,责任人为各处室主任及每一位教师。

11、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制度,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心理工作室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交流,责任处室为德育处,责任人为马世忠。

第五篇: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总结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整改总结报告

10月31日,公司党委会同国防工办相关领导对我支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督导检查后,我支部高度重视,针对发现的不足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加紧实施了整改,现将整改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支部成立了以支委全体成员为成员的整改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

分工,落实了相关责任。

2、完善了“三会一课”、党课学习等相关制度。

3、支部为全体党员配发了学习笔记和学习资料,并提出了学习和记 录要求。

4、支部制定了下一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方案,并 发给了每个党员。

5、将分厂两项重点工作列为党支部特色工作,明确了工作方案和工

作要求。

6、分厂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组织生活,定期对学习教育情况开 展自查自纠。

动力分厂党支部

2017.11.14

下载实现后备干部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思考[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后备干部公选制度常态化的思考[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富东中学校长、关工委主任卢惠龙在全校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3.3.5)各位老师、同学们:1963年3......

    常态化实施方案

    巩留县国土资源局“民族团结一家亲” 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

    关于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的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的思考 ——学习《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开化一中江根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

    疫情常态化体育课堂教学思考建议

    疫情常态化体育课堂教学思考建议一、存在的问题:(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能不能开展体育课的问题存在认识不足,消极应对,体育课数量减少甚至完全取消体育课的现象。疫情防控是现阶段......

    对生物优质课常态化的思考和实践

    对生物优质课常态化的思考和实践 谢永佳 摘要:生物优质课常态化是每一位生物教师的最高梦想,但由于不同生物教师的知识背景不 同,对于生物优质课常态化的理解有所差异,以致在思......

    关于实施市容秩序常态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实施市容秩序常态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今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民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但由于管理多头绪、责任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多方面......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思考大全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以及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文化志愿服务过程中存......

    体育常态课如何常态化

    体育常态课如何常态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