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

时间:2019-05-12 17:4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

第一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

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 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19日零时,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决算书――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大幕自此正式拉开。截至19日19时,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92个中央部门纷纷在各自网站上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就已公布的情况来看,速度较快,特点明显。(7月20日新华网)

今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而言,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特点:一是公开集中且快,中央90多个部门在19日一天之内同时在各自的官方网站首页的突出位置进行了公开;二是公布的内容更丰富、规范、具体,决算表格由2张增加到6张,并增加了大量的图表对收支数据进行解释,有的部委还详细列出了去年因公出国人次、公车数量等信息,使公众能读懂公费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三是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有一个非常的亮点,那就是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也向社会进行公开。

“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的一大体现,也是接受公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的必须。在建设阳光政府、廉洁政府的道路上,“公开”永远是抵达公平与正义的必经之路。

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一要对“三公经费”涉及内容事项进一步细化,应公开到“项”甚至是“目”,并作出解释说明,每一笔经费用在了哪里、怎么用的,都要具体明了,让公众能够读懂;二要明确界定出“三公经费”的涉及范围,是不是要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入和支出也列入公开范畴;三要广开言路,听取多方公众声音,认真分析研判,为下次的公开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不要等到公开之后,让公众疑团重重,议论纷纷。四要强监督严问责,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对违规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严惩违规违法相关责任人,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从根本上降低“三公经费”,规范公务支出,实现标本兼治,才能让公众越来越满意。

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既是构建透明政府的必须,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需要。政府“三公”消费,可通过群众监督,有效压缩,预防违规支出和腐败现象发生。中央的“三公”消费都能公开,地方政府的“三公”消费还有什么理由捂着盖着?中央“三公”经费支出向社会公开,给地方政府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表率有了,标杆有了,是不是地方各级政府都能够切实地仿效办理了呢?恐怕未必,我担心有的地方不可能心甘情愿,甚至能拖则拖,能忽悠就忽悠。公开“三公”消费,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太难为”地方政府了,有点“与虎谋皮”的味道。以往“三公”消费“暗箱”操作,随便估估匡匡报给人大就完事了。正当的不正当的、合法的不合法的,一律冠之以冠冕堂皇的项目,再多的猫腻也可以马虎过去。

而要确保“三公”消费公开落到实处,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最起码要包括这么几点。首先需要人大前置关口。按照法律规定,政府开支的预决算必须上报人大审查批准。为确保公开,人大宜明确,政府“三公”经费支出未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点评”的,人大不予受理、审议。这个前“逼”硬杠一设,恐怕各个党政机关的“三公”开支不想公开也得公开了。

其次要明确公开的程序内容。一是公开的形式,为了便于群众“点评”、“监督”,应该在当地报纸上公示,或者印制专门资料张贴于公示栏中,不能只在广

播和电视上读一遍走个过场。二是公开的内容尽可能细化,公款招待、公费出国和公车开支,应细化到次、人、车等。大而化之,“西瓜葫芦一锅煮”,就难免“隐弊”。三是要给群众留出一定的评议时间,公示时间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再次要有严格的追究机制。鉴于当前“三公”消费普遍畸高,民怨激烈的状况,必须明确年度压缩的指标。对于“三公”开支弄虚作假、偷梁换柱、虚报冒支、铺张浪费等行为,数额较大的,必须问责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罚。

第二篇:中央公开三公经费

中央公开三公”经费意义何在?——

记者就财政预算公开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展开对话

发布机构: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1-07-08 点击数:130 无障碍浏览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也是首次公开中央单位“三公”经费。

自2009年起,我国正式拉开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大幕,然而,作为群众高度关注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仍然在相关的预算报告中难觅踪影。作为财政预算公开中群众高度关注的项目,此次中央公开“三公”经费的意义何在?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乃至整个法治政府建设将产生哪些影响?《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展开对话。

记者:近日,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公开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中央单位公开“三公”消费预算有何积极意义? 王敬波:首先,这是一个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为,非常值得肯定。其次,从中央的角度来讲,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是顺应世界趋势的一种现象。从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公开透明是政府的一个发展方向。中央人民政府现在能够进一步部署财政公开,同时公布“三公”经费的做法,说明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要顺应世界开放的趋势,意识到中国政府不能置身事外。再次,这次公开是对社会公众要求的积极回应。实际上,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初,社会公众就已经对“三公”经费包括预算、决算的公开提出了很高的期望,这次中央人民政府积极主动地作出公开“三公”经费的部署,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回应。

记者: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存在哪些问题? 王敬波:一方面,预算本身的科目设计和公众对“三公”经费公开的预期不一致,这需要对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在预算当中要想找到“三公”经费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预算管理设计的标准和公众对政府开支所希望获悉的信息,通常无法对应。政府部门有时会说预算当中没有“三公”经费这一科目,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在预算当中可以找到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内容。只不过预算管理中的科目与公众普遍理解的“三公”经费有一定差距,需要找一些细目进行核算才能够得到相关数据。这样就容易出现政府部门和公众在交流沟通上互不理解的情况,但这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它不能成为阻碍公开“三公”经费公开的理由,也不能影响公开的趋势。

另一方面,关于“三公”经费,政府部门在公开方面还存在不够主动的情况,推三阻四或者找各种借口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温总理曾向社会承诺有一个公开“三公”经费的日程表,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关键是要在实践当中得到正确的贯彻和落实,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落实上不能打折扣。

记者:按照此次人大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不仅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

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具体来说,这一要求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王敬波:这一工作在执行当中实际上是没有特别多的困难。对于预算和决算的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直就有特别的要求,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目前为止已经执行3年了,从严格执行法律的角度来说,3年的法律执行期已经算比较长的时间了。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预算和决算都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面临要向社会公开的问题。我认为在制度上不存在障碍,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尤其是行政首长的意愿。如果说地方政府和行政首长有意愿贯彻条例和全国人大的一些要求,那么在实践当中就不存在执行上的障碍。唯一的障碍即是地方政府的意愿和贯彻法律法规的主动性。

很多基层政府不愿意公开预决算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担心受到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如果回避和隐瞒,只会增加公众的不满,影响政府部门形象。实际上,公开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既可以保证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可以促进政府部门的自我转变、自我改革。

有些基层政府在公开过程中也会有轻内容、重形式,甚至出现隐形处理、数字游戏,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处理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我想,作为地方行政首长来说,不公开本身就是对法律的一种漠视,如果迫于公开的压力进行公开,但在公开过程中不真实地公开,事实上也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违反了我国预算和决算方面的法律规定。

记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经3年,在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类似于“三公”经费这样的敏感信息的公开方面,还有哪些规定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 王敬波: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我认为现在不是法律制度的问题,而是执行法律的愿望问题。影响执行的不是法律本身的问题,因为法律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就是要进行公开,这实际上是世界通例。

我不赞成因为没有明确的程序、没有具体的规则而回避公开的行为。现在不是欠缺程序和技术手段的问题,而是应该把政府部门每年都正常制定的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自然会有各种反应,然后根据公众反应再讨论已有的预算、决算是否科学,然后进行相应调整,这是正常的程序。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观念和意愿的问题,技术上、运行方式上、程序上都不存在障碍。

记者:此次中央督促地方政府进行更深入地信息公开工作传达出哪些信号? 王敬波:首先,中央人民政府有一个以身作则的表率态度。其次,中央政府贯彻落实这个条例的决心是很明显的。再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更加细化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更加细化“三公经费”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更详细地公开。昨日,中央部门2012年财政决算公布。其中,中央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最受关注。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总体看,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

中央部门实际“三公”花费的减少,值得肯定。

而且在“三公”公开的方式上,有的部门也比去年进一步细化。如审计署对其“三公”支出做了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在公布因公出国的团组和人数基础上,又公开了部级领导以及司局级、处级及以下审计人员出国团组和人数。

不过,纵观中央部门的“三公”决算报告,目前的公开仍然存在不少让公众困惑的内容,这需要接下来更加详细的公开,向民众解释说明。

对比有些部门最近两年的决算报告,有些数据感觉不太对劲。比如,中国气象局2011年的决算报告显示其有公车3380辆,到了2012年就成了4614辆,多出来1200多辆。而其报告称,2012年公务用车购置费286.07万元,只更新了22辆。财政部2011年有368辆公车,到2012年的报告中,这个数字就成了412辆,而其2012年公车购置只花了100.99万元,只更新了4辆公车。

这些数字怎么算都对不上。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还是由于其他什么原因,在相关部门的报告中没有说明。

有些部门的因公出国经费也让人看不懂。商务部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虽然比上年减少800多万元,但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元,超过因公出国(境)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一,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解释。

在公务接待方面,公众大都看到了钱是花了,但每次接单费用多少、接待了谁,都不知道。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其决算情况中,对公务接待费支出结算情况,却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如此,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在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中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

无论是“三公”预算还是决算,公开得越详细越好。不彻底的公开,不但影响“三公”公开的公信,给民众心里留下疑惑,也给有些部门留下藏“猫腻”的空间。

“三公”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彻底而详细的公开。推进预算和决算公开,“三公”公开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继续推进“三公”预算和决算公开,完全可以成为预算民主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突破口。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今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行政经费;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去年“三公”决算

南水北调办 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新京报讯(记者蒋彦鑫)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从今天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这也是中央部门首次公开行政经费数据,各部门人员工资、办公楼运营费用的总体情况将向公众揭开面纱。日前,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了去年“三公”经费决算。

此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出国(境)费支出占50.54%

数据显示,2011年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其中,人均每次出国费用5.63万元,每辆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数据显示,2011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当年预算313.05万元,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决算数超过预算近6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191.57万元,占50.54%;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144.9万元,占38.2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42.57万元,占11.23%。

人均每次出国5.63万元

具体来看,出国(境)费支出191.57万元,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所属单位出国团组8个、34人次。主要用于学习借鉴国外调水工程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和建设管理经验等出国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按这个比例,人均每次出国费用为5.63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2011年无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及事业单位列入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用车实有数为23辆,车辆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这意味着,每辆车的运行费为6.3万元。

南水北调办安排的2012“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313.0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131.5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131.04元;公务接待费预算50.48万元。

释疑

行政经费涵盖哪些内容?

财政部此次予以明确,行政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行政经费支出包括:一是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包括工资、津贴及奖金等,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等。二是维持本单位运行的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租赁及大中修、专用设备购置费、专项培训费、网络运行专项维护费等。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多个中央部委启动治理小金库

小金库 来源:华声在线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消息,新华社于近日全面启动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本月以来,经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通报,包括水利部、商务部、中石油、质检总局、税务总局、卫计委、新华社等单位纷纷启动“小金库”治理。

此前,官方媒体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审计署将于8月到10月间“双拳出击”,开展2013年以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治理时间

新华社治理“小金库”至少要花半年时间

近日,新华社印发通知,在总社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各直属企业和国内外各分社范围内开展执行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

“小金库”是中央巡视组进驻新华社以后反馈的一个突出问题。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1月10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对新华社进行了巡视。巡视中发现,新华社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隐匿收入、虚列支出等问题。今年2月24日,巡视组组长李景田向新华社作出反馈。

3个多月后,新华社党组发布消息通报巡视整改情况。通报说,新华社加强了对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责任追究。严厉查处隐匿收入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严格执行“虚假收入超过500万元”的立案标准,对达到立案标准的予以立案查处,对其中涉及工作岗位调整或职务晋升的领导干部,视审查情况暂缓或取消调整、晋升。

此次开展的“小金库”治理将延续三个月。对新华社而言,包括此前的整改,今年“小金库”治理这项战役至少要打七个月的时间。

治理范围

卫计委要求“自查面必须达100%”

此前,“小金库”治理工作已在多单位开展。

质检总局近日表示,此次专项治理范围是质检系统纳入预算管理和有财政拨款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是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此前,水利部曾发文要求“特别是以前审计没有查到的京外事业单位和管理级次较多的流域机构必须做到全覆盖”。

卫计委的态度更为明确,直接要求各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自查面必须达到100%。这应与此前卫计委系统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关。2013年11月至今年3月,审计署重点审计了卫计委25个单位以及主管的中华医学会等67个社会组织。根据通报,34个所属单位采取转移收入或虚列支出等方式,账外设立“小金库”1.94亿元。

本次卫计委的专项治理重点内容包括:预算收入管理情况;预算支出的管理情况,突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的监督检查;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财务会计管理情况;财政票据管理情况;设立“小金库”情况。

治理重点

水利部查“屡查屡犯” 审计署查培训中心

从已经公布的各部委治理通报来看,各自治理“小金库”重点明晰。

水利部明确要把近年来屡查屡犯的,如利用公款购买购物卡、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和“小金库”等问题,作为自查的重中之重。质检总局规定,要对有具体举报线索、社会反映比较强烈、日常监管中问题较多、自查自纠不认真的单位开展重点检查。设立“小金库”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可追溯到以前。

中石油则对近3年来查处的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典型案件进行汇总,将集中专项检查,对各单位“小金库”进行清理。

几个部委将重点治理培训中心“小金库”。税务总局提出集中整治全系统培训中心违反发票管理规定、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用于送礼、消费或发放津补贴等问题。在税务总局之前,审计署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培训中心等经营性单位监督管理,要求密切关注借助业务培训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问题。

治理责任

中石油整治“小金库”要一把手签字背书

质检总局和卫计委要求,各部门主要领导对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此前,商务部办公厅曾印发通知,要求商务部各直属单位和各驻外甲类经商机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对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组织开展好自查自纠、配合重点检查以及整改完善工作,确保将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水利部也表示,要切实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绝不能流于形式,应付了事”。在水利部组织的重点检查阶段,被查发现有“小金库”的,除兑现承诺书以外,还将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严肃处理,按照组织程序先予免职,再依据追究责任。

中石油对整治“小金库”也尤为重视,8月6日,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集团公司“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要求各单位提交自查自纠报告,要由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总会计师、纪委书记共同在报告上签字背书。

文/本报记者桂田田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wt.mc_id=br4383)

下载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热点:三公经费的公开

    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公经费的是与非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以来,媒体从业者廖红波为申请“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起诉多个镇政府,但至今仅有3个镇政府较为完整地提供了相关......

    25家中央部委公开三公消费 四部委三公消费过亿

    25家中央部委公开三公消费 四部委三 公消费过亿 在公众的关注与推动之下,中央部委陆续公开三公消费。截至昨日,已有25家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消费情况,但仍有73个部门“按兵不动......

    时政热点:三公经费“说明书”需统一标准(精选五篇)

    时政热点:三公经费“说明书”需统一标准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有了不小的进步,时间更加统一,内容更加细化。但还是希望有关部门早日推出“三公经费”的“标准模板......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挤掉“三公经费”水分[精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扫描我 公考小助手(微信号:huoffcn) 实时提供公考动态 【申论热点】 形形色色的“隐性福利”,用的大多是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不少支出均由“三公经费”“埋......

    2018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

    中政教育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8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 1.2017年11月17日,安永战略性高增长论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举行,今年论坛首次设立中国主题分论坛......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北京市级三公经费8.64亿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北京市级三公经费8.64亿 109家市级行政单位去年行政经费129.9亿元 去年市级三公经费花8.64亿元 去年本市在全国率先公布市级三公经费,昨天,本市首次公开行......

    2012公务员申论热点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 NO1:要“敢” 勇于详尽公开 接受公众监督的第一步 坦然面对公众监督,虚心接受公众批评,进而把这种监督批评当作一种工作动力,把不合理的三公开支剔除出去,逐步把三公开......

    三公经费和事业支出公开

    “三公经费”和事业支出公开 一、“三公”经费总额:1420641元 公务招待费:156803.80元;公务车运行费:1183744.20元,其中燃料费906064.00元;因公出国(境)经费:80093.00元。 二、事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