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论文(5篇)

时间:2019-05-12 17:0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识

公共事业管理从表面意思上说就是对公共领域的人、物、环境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大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是通过多资源的整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有利于各个体系之间有效的运行,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节省了资源。公共领域区别于非公共领域,与企业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公共事业管理要求我们有广泛的涉猎。不要求深度上的发展,但要有广度上的拓展,要求我们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做到作为一个内行的杂家所应具备的各个方面的条件,他需要我们了解、关注各方面的知识,阅读各方面的书籍、资料等。

对管理学的认识,我们大多数都仅仅局限在企业管理,生活中我们与企业的接触相对较频繁,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多数的意识里对“公共”一词的概念相对模糊。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团体之中,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忽视公共环境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公共区域,从而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从而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机遇。

我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识也只是局限在字面的意思之上,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同时它涉及范围较广,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在某一点上,它无形之中扩展了我们的视野,通过对这一专业的学习,我们更近一步了解这一学科。我个人认为,它不仅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管理学知识,同时又要不断的提高内在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对理论只是有很好的掌握的同时要谋求与现实较完美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共事业发展的程度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发展,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如果说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将平淡的生活用艺术的行为进行定义,从而增添管理环境的艺术气息,从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我们不应该只束缚在公共领域,借鉴非公共领域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式,从而行之有效的运用于公共老年公寓。我们应该秉承拿来主义的原则,一切好的经验我们要学习借鉴,而不要一味的排斥其他领域好的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有创新思想,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管理体系,寻找新的管理方法,不断地吸取养料,壮大我们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枝干,从而促进和推动这一学科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学会总结,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有洞悉事物的能力,合理的安排工作,使之更好的工作,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作为管理者还应该要有不断地进取心,不断学习与完善自己。信息时代,知识的传递与更替更加快捷与频繁,我们不能固步自守,那样将是管理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利于管理更深入的发展。管理者还应具备良好的品质,一个心理品质好的管理者将引导管理活动向着预期的积极地方向发展,有利于扩大其发展空间。每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行为都或多或少的掺杂着个人因素,良好的品质可以使管理更能想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也不能够严格的去界定何为公共何为非公共,使管理活动叫死板,被束缚在一个框架之内。学术上的界定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生活中的界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它并没有严格的去区分有些行业。因此,我们从现实中去实践或提炼知识时不应该只局限于较小的空间范围之内。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去看待一个问题,同时还应该动态的看到其发展方向,拓展研究方向,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丰富我们学习和研究生活,填充学习理论。

在一定程度上公共利益体现公共性。公共利益的判断 标准是对多元价值的平衡,应当根

据文化传统和国情需要而形成共识。科学视野下的公共利益强调理性考量和产出最大化;民主视野下的公共利益强调通过民主的过程和持续的对话,在形成共同基础上形成共同利益;在法治视野自傲的公共利益强调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强调公民权利的平等实现和公平保护,强调通过司法解释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维护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要求管理者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的意识,去维护公共利益,达到公正、公平。公共利益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出于同意社会地位中的人们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的独立性,多重价值的重合性。因此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公共利益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活动,从而有更好的效益。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地高级专门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求管理者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练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作为管理者我们应具备有专业素质与专业意识。应具备以下几点:

1.掌握管理学原理

2.具有令人尊敬的人格魅力

3.具有创新的管理思路

4.强大的人际协调能力

5.身先士卒

6.善于激励下属和自我激励

7.善于自我包装

管理者素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思路敏捷

2.谈吐得当

3.身体健康(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工作进行的首要条件和必要保障)

4.团队精神

5.领导才能(识人、用人、客人)

6.敬业精神

7.好学创新

8.个人操守

9.生活习惯

10.适应能力

优秀管理着的素质要求:

1.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它是内在心灵和德行没得外在表现。

1.敏锐的洞察力:前瞻事态的发展,洞悉细节,人及交往的突破等。

2.良好的人脉

3.非凡的执行力:实现目标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落实制度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4.法律知识的应用

拓展素质要求:

1.敏锐的信息观念

2.强烈的竞争意识

3.创新精神

4.有效地时间观念

5.宽容大度的胸怀

公共事业组织虽然是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内涵、外延、作用范围上同其他公共组织是有差别的。从公共组织的本质和功能出发,公共事业组织可以定义为:公共事业组织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的政策,法规,有关的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

按照社会分类管理的原则,我国的社会组织大体可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五大类。依照分类,公共事业组织这个概念在中国应当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包括民主党派等政治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又合成为民间组织,所以中国的公共事业祖师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摘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和社会公共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外部性,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社会事务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趋势,也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公共事业产品和服务具有管制作用、是公共事业发展所需资源的主要支撑者、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其他主体以及运行体制具有规范作用。但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政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社会化程度不高、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实现对公共事业的有效管理,政府应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并加快社会公共事物管理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事业法人制度,真正实现政事分开。

【关键词】:政府失灵、经济模型、公共事业管理产品

一、定义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事业管理学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

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行为与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即利润概念在政府部门中是不存在的。市场中的企业在提供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存在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它必须关注其本身的利润水平,将生产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这一点是企业的一条行为法则和约束机制。与此相对照,政府部门是一个独占性的主体,在社会中不存在竞争对象,政府为弥补市场经济不足而采取的行动也就没有必要用利润标准来衡量。其结果是施加于企业经理身上的利润约束机制对政府活动不起作用,政府没有降低活动成本的压力,从而使社会支付的成本超出了社会本应支付的成本。而且,政府中的官僚与市场中的“经

济人”一样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者,在缺乏如利润约束之类机制的限制下,政府公职人员将最有可能追求个人最大化利益。因此,政府虽抱着弥补市场缺陷的初衷,而实际上往往干下很多更糟糕的事,从而导致政府失效。

2、政府干预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

政府干预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必须以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性为前提。然而,在以社会化大

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中,政府不可能充分了解经常变化的经济生活,也不可能对要调控的行业以及自己作出的调控决策进行充分的经济分析与论证。因此,政府任何干预经济的良好愿望与理性都具有一定盲目性,以此为基础作出的调控决策难免出现失效的情况。此外,即便政府获得了信息,也未必就是真实有用的。在约束机制失衡的情况下,基层单位就会根据其需要任意地扩大或缩小这些数字。比如,我国各个时期出现的说假话、“浮夸风”现象,造成大量经济信息失真,给政府决策带来困难。再比如,近年来“诸侯经济”、隐瞒经济数字的反向“浮夸风”,同样造成政府决策失灵。经济发达的企业和地区隐瞒经济数字可以把经济效益留归自己;经济落后的企业和地区隐瞒经济数字,可以多得国家补助。

3、政府干预活动的时滞性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取决于所要干预的客观经济形势,当客观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

化后,势必要求政府的干预行为乃至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行更新和转换职能。但是,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行为只能使机构扩大和人员增加,其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敏感性差,缺乏弹性,它往往滞后于现实经济的变化。由此可见,政府干预过程中种种非线形、多变量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会阻碍政府贯彻

既定政策,达不到预期目标,使政府干预滞后或出现政策的时滞效应,同样会导致政府失效。

4、对政府行为缺乏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有效的监督

政府决策者是人而不是神。既然是人,他与企业决策者就没有本质区别,同样要追求个

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企业决策者由于受多种制度规则制约,决策行为可能更规范和谨慎,而政府官员所受的约束比企业家少,因此,更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政府干预失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政策的决策过于集中且无规则可循,决策往往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的主观评价,难以切合实际,而且现行政治规则难以约束少数当权者的利己主义,进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政府失败”。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府必须服从选民及其代表的政治监督,包括立法机关等对政府的监督。从理论上讲,监督的效力取决于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独立性和监督者获取有关被监督对象的信息的能力。撇开前者不谈,在现实的监督过程中,监督者所得到的信息往往由被监督部门—— 政府提供和发布。在公共产品生产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将没有客观的标准来检

验监督部门所获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政府在缺乏有力监督的前提下,其政策和行为或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体现真正的公共利益,导致“政府失败”。

三、公共事业管理月政府失灵、志愿失灵和市场失灵

三种体制各有其优势,但各有不足。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社会活动个主体的行为。对于市场机制和事业机制的正常运行,政府通过建立规则、制度、政策、法律和进行基本设施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从事私人性的经济活动与公共性的社会活动创造软硬环境和条件。此外,对市场组织而言,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完善的基本设施、保护守法经营的企业的合法权益等,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事业组织而言,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委办公共事务、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等,促进公共事业发展。

事业组织作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的专业化组织,通过事业机制的专业性、独立性、互助性等优势,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对政府而言,事业组织的作用是通过提供劳务、输送服务、影响政策、倡导议题等,为政府管理提供后背支持和政策建议,四、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的作用及发展

为了更有效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矫正政府失灵,在当前政府改革中,特别有必要注重法律和制度建设。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的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万能”的观念,正确认识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更不能一味的削弱,“东西方和南方的国民经济都需要明智的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限度,确定政府干预的内容、范围和手段,发挥市场机制的主体性作用和政府干预的补充性作用。

(2)其次,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经济职能已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能,政府对经济中公共物品的垄断是导致滥用经济职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在确定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经济职能时,应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局面。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是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产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以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部门的效率和水平。

(3)最后,要加强政府的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历险改革,注重宪法,法律,规则的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运行必须靠法律来

保证,政治的和社会的生活也必须靠法律来规范。因此,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将政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特别是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及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的法制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随意性导致的不公正与腐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而政府也是理性的经济人,这也提醒我们除了强化政府的自律机制外,还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加紧制定有关监督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防止政府腐败和不公正。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M].赵荣潜,胡企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美]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6版[M].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4]吴光芸,方国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非营利组织失灵及三者互动的公共服务体系[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61.公共政策执行梗塞问题研究 62.公共政策的多源流框架研究

63.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64.社区居民自治: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础 65.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 66.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管理

67.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68.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

69.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70.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完善 71.行政程序的法律价值 72.试论行政不作为及其危害 73.行政补偿概念刍议

74.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75.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76.浅谈“政府上网” 77.论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

78.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 79.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80.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81.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 82.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 83.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

84.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 85.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86.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87.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 88.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89.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 90.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比较分析 91.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92.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93.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94.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 95.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96.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 97.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98.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99.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 100.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101.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 102.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103.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104.公共财政体制研究

105.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 10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

107.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08.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 109.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 110.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111.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 112.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113.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114.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15.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16.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或宪政主义)去向的理论渊源和发展 117.政治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118.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

119.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影响研究 120.权力腐败中的59现象研究

121.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2.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23.居民小区中的物业管理问题探析 124.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 125.浅谈集体上访的原因及对策 126.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27.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8.浅谈政府机关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129.浅谈入世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30.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

131.当前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分析 132.浅论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133.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134.浅谈儒家道德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135.浅析企业服务品牌的创建问题 136.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

137.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启迪 138.浅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流失问题 139.浅论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140.试论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的影响 141.浅析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

142.浅谈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塑造企业文化 143.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

144.浅析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45.浅析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146.浅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47.浅谈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148.公共行政人才资源开发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149.浅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150.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151.儒家文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152.企业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153.浅谈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154.浅析团队沟通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55.浅析我国法治进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156.浅析企业执行力

157.浅谈“公推公选”的目标定位 158.论官员问责制

159.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60.乡镇合并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1.浅谈有奖发票制度的完善

162.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中国近代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历史及启示 163.经营城市及政府在其中的职能定位 164.浅谈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 165.浅谈民营企业领导者的授权艺术

166.浅析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167.“两委会”的矛盾及其对策

168.基层政府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169.浅谈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170.浅谈组织目标的制定 171.农村养老主体问题探悉 172.浅谈我国的行政区划 173.浅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174.论我国社会救助的不和谐--低保户的骗保行为 175.论当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76.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177.我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程序分析

178.电子政务-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179.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增收

180.浅析政府在GDP与国民收入增长关系中的作用 181.对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及管理现状的反思 182.浅析我国政府网站建设 183.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184.浅析企业危机管理

185.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186.从“鸡鸣狗盗”浅谈企业用人之道 187.浅论农村税费改革

188.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 189.浅谈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190.论在科学发展观下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91.试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

192.企业公共关系沟通模式与价值分析 193.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194.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探讨 195.政府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分析 196.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的探讨 197.行政绩效初探

198.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的探讨 199.论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200.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探析

201.“守夜人”角色与政府主导型之辨 202.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203.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204.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205.地方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206.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 207.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探讨 208.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209.城市公共企业评价(或改革)探讨 210.论电信市场的政府管制 21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研究 212.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213.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214.西方行政改革的研究 215.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

216.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217.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 218.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探讨

219.“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220.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基础教育管理、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2.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23.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 224.关于中国农民“离土”问题研究 225.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226.试述农业保护政策

227.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228.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研究 229.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2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思考 231.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232.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焦点与对策研究 233.论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34.浅议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235.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理论探讨 236.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237.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

238.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 239.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240.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 241.论政府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242.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43.拯救“志愿失灵” 244.培育志愿精神,奠定公共事业组织发展基础

245.牵手合作,共建和谐--市场经济添加下准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 246.优化制度环境,发展公共事业 247.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研究 248.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249.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研究 250.社会团体治理结构研究

251.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252.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

253.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 254.政府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分析研究 255.公共决策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 256.论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257.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探讨 258.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探讨 259.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260.中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26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与发展 262.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初探 263.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264.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初探 265.国家公务员制度考核研究 266.强化公务员绩效考评的思考 267.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268.以人为本在国家公务员管理中的作用 269.论公共部门内部治理中的公平问题 270.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 271.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问题探讨

272.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273.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 274.以企业精神打造公共事业组织

275.试论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76.提高企业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277.管理者开展有效沟通的路径研究 278.人力资源的战略与规划关系分析 279.浅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 280.民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81.人力资源之招聘分析

282.现代企业绩效考核低效之成因分析 283.论人力资源的柔性化趋势 284.提高员工忠诚度的对策研究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刘芳

用户名:liufang0909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内蒙古电大网络学院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伏燕

摘要:

关键词:

一、绪论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据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43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而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一)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

1.目的2000年中国老年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为10.46%,其中75%居住在农村,“银发浪潮”对农村带来更大的压力,根据预计,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将持续高于城镇。然而中国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城乡失衡,农村养老保障政策法规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数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农民面临极大的养老风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解决农村养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问题。合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2.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已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3.26%。我国正处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村人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养老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因此建立良好的农村养老保障是当今最主要的。同时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1)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简称“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农民养老问题,还将是一个长期从在的问题。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无外乎于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民风险这三种途径。而降低农民风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2)有利于刺激消费。农村养老保障有利于直接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全球各国正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也无不例外,中央采取了如“家的下乡、汽车下乡”等方式刺激消费。我国主要的消费市场还是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必将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和谐发展的“减压器”,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建立健全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一)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

据《中国198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经济来源的67.45%来自子女。并且越是高年龄组老年人,其依靠子女供养的比例也越高。1991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达63.4%。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仅占2.34%。家庭养老这种模式在我国延续几千年,它的形成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原因,也受社会因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远远高于西方人,农村尤其如此。重情感敬孝道的传统价值理念为社会所推崇,而建立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上的家庭,既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主要支柱。因此,家庭养老目前仍为老年人首选。

(二)农村五保户供养的现状

社会养老在我国农村主要有社会救济和农村养老保险两种形式。前者指由国家和集体组织实施的五保户供养制度;后者分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农村集体退休金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部分。

五保户供养对符合要求的老年人(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农村“三无”老人)主要采取两种供养方式:一是集中在敬老院供养,即由镇、村安排在敬老院享受养老保障;二是分散供养,由村级组织负责,组织邻里照顾。其中大多数属于分散供养,敬老院集中供养只占很少一部分。

2005年开始,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是通过存、提、留来提供资金,保障五保户的生活。随着税费体制的改革,农民现在既不交税也不交费,整个农村五保供养的经费,改由各级财政承担。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以保障农民晚年的基本生活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制度带有一定强制性。社会养老保险主要由农民个人缴费,有条件的地区,集体可给予一定的补助。个人缴费标准划分为多个档次,不同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农民达到一定年龄(一般为60周岁)时,可以领取养老金。

第五篇:中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2014年第二学习阶段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12月17日18:00。

试题:

撰写一篇“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论文。(100分)

一、目的:

课程论文考查方式旨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指定的题目,查阅收集文献,并对文献加以研读、分析和整理,对某一主题的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评述,并从课程理论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从而达到培养查阅文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论文撰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二、基本要求:

1.查阅至少10篇以上该主题论文文献资料:文献查阅可以通过图书馆馆藏书刊、中文学术期刊网进行,应以近年来发表的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为主。

2.主题突出、逻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充分:完成文献查阅之后,就要对资料进行消化、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组织论文。课程论文必须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正文部分应分若干部分,各部分需概括出小标题。

3.概念准确、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涉及的概念要准确理解,有必要时在文中要说明清楚。要求文字通顺,语言规范,专业术语使用正确,图表的制作要规范。

4.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禁止从网上、其他书刊上全文或部分抄袭别人的文章,严禁从若干文献中摘取部分章节段落,重新堆砌成自己的论文,严禁抄袭其他同学的课程论文。但课程论文允许引用文献中的观点、数据、甚至图表,但必须标明文献的出处。

5.字数:3000字以上。

2014年第二学习阶段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公共事业管理》答卷

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签名____________

学号 专业 学习中心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务体制,是当代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理念、体制与机制三个方面对政府体制改革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规划,构建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则是构建公开透明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在观念、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有多问题。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改革;和谐社会

一、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把权力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促使以往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切实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那么,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样的呢?

(一)、民本型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谓民本就是要以民为本,理解百姓、挚爱百姓、体恤百姓、帮助百姓;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以民为本既是一种政治修养的标志,更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体现。具体来说:一是服务群众。政府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做起,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二是装着群众。做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是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三是深入群众。深入农村,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具体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戒虚浮,一抓到底,务求落实;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对群众的具体利益满足程度的根本尺度。

(二)、责任型

公共事业管理 2014年第二学习阶段

责任即份内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公共行政机构是一个大系统,既包括政府机构系统,也包括大量的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以公共目的、社会公益为主要目标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群众团体、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等。在这个公共行政系统中,政府是主体,它和其他公共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共同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但它不是全部公共行政机构,其责任和权力也不是无限的,大包大揽式的无限政府不符合公共行政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分权、放权、授权,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着力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市场做不了、做不好、不愿做的事,承担责任,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一是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把实现群众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最大责任。二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千方百计促进发展。三是要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抓抢机遇的紧迫感、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和振兴经济的使命感。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创造性地做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工作。

(三)、调控型

宏观调控是国家主动积极地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计划的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计划、政策及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是调节而不是管理,要从对经济的直接的微观干预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也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一是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缩小、分解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范围,把不该由政府承担或政府管理不了的职能转移出去,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工。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上,要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包揽;凡是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凡是该社会办理的,政府不插手。二是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主要是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边界,明确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避免因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三是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把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真正抓起来,负起责任,避免管理出现“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总的原则就是要收缩权限,越位的要复位,错位要正位,缺位的要补位,有效解决“该管的无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的问题。

(四)、法治型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政府既不能越权,也不能缺位,而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公平、中立和公正,违法承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法治政府执政的新理念。所谓有权必有责,就是从权力、责任对等的原则来说,享有什么样的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权必有责,是法治型政府执政的前提。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本来就是法制国家的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才能体现人民意愿。用权受监督,就是要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纪律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将政府行为展示在阳光下。否则,当政府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的情况下,就容易失去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滑向腐败的深渊。侵权要赔偿。政府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不能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侵权要赔偿,既是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需要,也是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利益的需要。

(五)、透明型

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只有建立起政务公开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一是在程序上,必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运行的公开性、透明度,让群众成为“明白人”。二是在内容上,不是“我公开什么,群众了解什么”,而是在施政中“群众最想了解什么,我公开什么”,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毫无保留地进行公开。三是在手段上,综合运用公开栏、新闻媒体、网络、通报会等各种渠道,多角度、多手段、多层次

公共事业管理 2014年第二学习阶段

地将政府运行情况公之于众。同时,还必须加强群众对政府运行的监督,发挥群众对政府运行的约束力,让群众对政府运行施加直接影响,有效地防止暗箱操作现象发生。

(六)、务实型

务实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学习,扎扎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都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落到实处。一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必须注重研究自已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措施,明确方法步骤,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同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干工作、办事情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顾及可能性,既要有目标激励,尽力而为,又要立足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量力而行。三要端正态度,作风扎实。对于已经确定的目标、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精会神一抓到底,办求每一项工作抓出成效,每一件事情都有着落,努力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影响当地发展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上,扑下身子,埋头苦干。

(七)、绩效型

绩效即政府的业绩和效率。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提出了“廉价政府”的理念。公共行政要求政府珍惜民力,而公共行政成本立于公共财力。也就是说,公共行政依靠公共税收支撑,就必须核算行政成本,讲究行政投入、行政产出、行政绩效。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仲、权责脱节和多头执法问题。二是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日常工作制度。要降低行政成本必须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管理法规,使一切行政活动都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三是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已成为科学、简单、实用的管理手段,它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的工作成本、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优化政府管理机构,还有利于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可以大大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八)、廉洁型

廉洁即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历来是对从政人员的要求,是我国传统为政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具体做到:一要立制。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防范,减少腐败的机会,切实做到“制度使其不能”。二要严惩。即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解决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切实做到“法规使其不敢”。三要监督。即依靠法律制度、专门机关、社会舆论等力量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而且要真正实现监督有力,切实做到“监督使其不愿”。四要教育。即依靠社会、组织、家庭的力量,强化教育和管理,增强公务员的廉政意识,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机制制度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以此来减少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蔓延,树立廉洁型政府形象。

总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服务型政府,涉及理念、作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但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更需要把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这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各地方相应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实行一战式办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行政问责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 2014年第二学习阶段

(一)、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我国行政管理思想深深植根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意识之中,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拥有无限权力,“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极其普遍,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公共行政当作是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忽视了其服务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政府和公务员行为缺乏制约与监督,从而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权力寻租、行政决策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现象的产生,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与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二)、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政府服务意识淡薄,“管”字当头,认为管理就是控制,控制就是审批,一些政府部门仍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没有成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为社会提供真正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仍习惯使用直线手段、行政手段,不擅长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管理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还没有根除,“该管的无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对部门利益有利的大家争着管,不利的大家互相推诿扯皮。

(三)、支撑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件不够完善

支撑服务型政府的第一个制度构件是法治政府。它要求政府的活动必须限定在法定的范围内,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强调依法行政。第二个制度构件是民主政府。民说不是政府慷慨的恩赐,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固有的权力。第三个制度构件是责任政府。它意味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自己决策和行为的后果要承担应有的责任。第四个制度构件是阳光政府。政府的职能、权力、政府以及办事程序如同鱼缸里的鱼,是透明的、公开的,公民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服务型政府建设呈现政府热、公民冷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我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导向型单向模式,还没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互动式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政府机关强调的比较多,报纸、网络、学术界的讨论也不乏见,而在底层,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我国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致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政府学术界搞得“大张旗鼓”,人民公众中却是“寂静无声”,好像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是政府内部的事。而这种政府热、公民冷显然无法实现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模式,没有这种互动,服务型政府是建设不成的。服务型政府在服务行政理念支撑下关注的是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的价值偏好,重视人民群众所反映的诸多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从某种程度上讲,意味着政府要有效地回应社会,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公民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显得意兴阑珊表明政府的改革举措并没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变化,也没有把服务的消费和提供结合起来,才形成了服务过程的断裂。另外,政府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和大多数公民不相关,他们也就无法领受到政府的服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既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事情,也是政府改变观念,走向群众,建立政府与群众相互呼应和互动的事情,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这场浩大的工程中来。当然,建设服务型政府最重要的是为公民提供切实、实在的服务,真正回应公民的需求和愿望,实现公民的利益,保障公民权益。

公共事业管理 2014年第二学习阶段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与思路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要在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

(一)、转变行政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关键是转变行政观念,要将计划经济的管制型管理转到适合市场经济的服务型管理;由包揽一切的全能管理转变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要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树立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当前,要明确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别不同情况,不搞一刀切;坚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吸引社会资金,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同完善运行机制结合起来;坚持借鉴国外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等做法,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稳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切实解决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

要着眼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重点是不断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要建立公共收入制度,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时,调整公共支出的范围,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财政支出要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

(三)、抓住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一是要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切实解决公共服务覆盖面较低的问题。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将各种所有制职工逐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适当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至城镇大多数从业人员。二是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工作。我们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实施有利于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协调起来,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合理安排社会保障与就业,对困难群体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等。三是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城乡失衡问题。四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公共卫生体制薄弱的问题。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要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决策程序;要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

公共事业管理 2014年第二学习阶段

责任制,不断优化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要坚持执政为民,加强政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府公务员队伍。

服务型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它彻底摈弃了“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严重失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树立良好公信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在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逐步建立和实行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而且这个过程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公职人员观念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民众社会主体意识增加及民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目前,我国的改革正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转型的挑战,这是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改革新阶段。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日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3]、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5]、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理论前沿》,2003(23)。[6]、高学栋,刘士竹《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素质的要求》,《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6期。[7]、余天心, 王石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参考报》, 2005-04 – 30。[8]、邹庆勇,《论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科技信息》,2007(17)。[9]、许志跃,浅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10] 陶学荣, 黄元龙.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 2005(3).[11]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12] 温家宝.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 2004-03-01.[13] 崔亚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之我见[J].攀登, 2006(4).[14] 胡冰, 等.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M].海天出版社,2006.公共事业管理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论文总结

    合肥学院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作业封面 系 别:_____管理系____________ 专 业:___公共事业管理_________ 班 级:___公共事业管理_________......

    公共事业管理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事业 2. 政府 3. 狭义......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特点: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中国自考人(.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P7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请思考:2009年国务院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到现在已经2年过去,为什么地方还没有全面实施,原因何在? 1.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