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建设方案

时间:2019-05-12 17: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建设方案》。

第一篇: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建设方案

公共卫生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区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全面覆盖、规范管理。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村居、社区、专业机构三级管理网络,不断创新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城镇化建设,运行有效的以村居为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加强网底建设

加强乡医管理,强化乡医公共卫生职责,根据《关于在我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的通知》精神,在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充分发挥乡医作用。根据村居人口和城镇化进程,结合乡医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每个村居设1-2个乡医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张贵庄街、丰年街及新立街、万新街部分居委会等没有乡医设置的地区,工作由社区站医生承担,充分发挥居委会、社会工作者作用。根据《*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对乡医或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居委会或社会工作者进行补助。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体制机制

⑴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门诊建设

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门诊职能建设,合理配置门诊人员和设施,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质量管理,切实提供优质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儿童疫苗接种信息的汇总、上报、接种反应监测与处理,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做好儿童疫苗接种管理,及时登记和核对接种信息,完成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和信息收集工作。

⑵完善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科建设

按照妇幼保健相关工作要求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要求设置和完善科室建设,合理配置人员、房屋,强化工作管理,高质量完成辖区内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妇女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以公共卫生项目为主线,以村居为单位,统筹中心工作人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包村(居)制,根据单位和辖区内实际情况,设置专人包村或专组包村。组织和实施相关工作,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优质健康服务。

⑷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科(团队)

统筹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职责,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科或者是具有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团队,负责辖区和本中心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技术指导检查,做好辖区内乡医和社区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与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和工作培训。并负责做好院内传染病疫情报告、门诊登记管理、慢病和死因监测、健康教育及基础档案管理。

⑸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建立信息核对制度。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门诊、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科每月定期核查工作完成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管理科,由管理科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乡医或社区站医生组织实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

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中心工作例会、乡医例会,沟通信息、研究和部署工作。

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评估。

3、强化专业机构职能

疾控中心与妇幼保健院要切实履行专业机构职责,发挥专业机构龙头作用,加强业务指导,提高业务指导效能,定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评估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业务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管理策略,有效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

4、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制定《*区卫生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明确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标准。定期组织社区公共卫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拨付社区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各社区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兑现乡医补助和中心职工个人分配和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5、完善责任体系

建立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根据职责与分工,对照工作进行奖惩。对不达标的单位予以通报;连续考核不达标的单位予以警告和责令限期整改,对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上工作责任中如因专业机构不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导致,追究专业机构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责任。

四、组织实施

1、明确责任乡医(去年12月15日-26日)

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辖区情况和乡医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每村根据村居人口及城镇化进程情况,设1-2名乡医负责相应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张贵庄街和丰年街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或居委会、其他社会工作者承担。12月26日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乡医和社区站名单。

2、召开启动培训会(去年12月25日)

启动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岗位和乡医职责,明确经费补助标准,明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去年12月26日-31日)

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明确单位公共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各项工作制度。

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乡医和社区站医生建立辖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底册。

4、强化实施(今年1月1日-今年7月31日)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行三级管理模式,专业机构和卫生局相关科室加强工作督导与检查。

5、工作验收与总结(今年8月1日-今年9月30日)

组织专业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三级管理模式运行效果。总结和推广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五、经费补助

1、补助标准

根据《关于在我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的通知》和《*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进行补助。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居委会或社会工作者补助参照乡医补助标准。

2、经费支付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对工作考核结果,依据工作量和补助标准计算额度,采取年初预付和年末结算方式进行核算和支付

六、工作要求

1、提升社区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

各单位和专业机构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研究工作,明确各岗位和乡医职责,明确经费补助标准,明确单位内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加强对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指导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2、不断创新与完善,提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3、加强督导,督促落实

卫生局主管科室及相关专业机构要定期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与考核。将评估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资金拨付、单位评优、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职责与分工,按照工作情况进行奖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第二篇: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一、背 景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上半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灾害,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为了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上述机制和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普及,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形成了从县到中央四级卫生防疫信息网络。目前,我国开展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主要包括: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居民死亡原因统计;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妇幼卫生、职业卫生状况监测;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利用统计。上述报告和监测系统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SARS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充分暴露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疫情报告、疾病监测时效性差。我国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实行旬、月报和逐级统计报告制度。2000年,由国家和地方投资,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建立了卫生防疫虚拟专网,实现了县及县以上疾病控制机构间的疫情报告和数据传输。但是,在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的数据源头--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还是使用纸质报告卡,通过邮寄或电话方式向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然后,再由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全国统一的软件录入计算机,“逐级上报”,“逐级审批”,不仅报告周期长,且容易发生人为干预现象。在SARS防治中,个案病例从发病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全国平均为8-9天,从住院确诊到国家收到报告的时间为3-4天。报告时间的滞后,严重延误了战机。

二是卫生信息网络覆盖面小。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系统的网络仅仅覆盖全国县、市、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主要是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所(站)、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种形式开业诊所及其医务人员,却不能实现网上直报。

三是医疗救治系统信息不灵。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SARS这类不明病因的疾病,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医疗机构可利用的床位、转运能力、专业医生、护理能力、诊疗设备、救治药品、防护设施等各种资源信息,必定出现混乱局面。同时,由于医院与疾病控制部门间的信息链条不完整,造成医疗救治信息不灵,患者的接收和处置常常处于被动。

四是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适应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全国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严重缺位,只有个别地区开展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工作,全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五是缺乏国家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信息整合能力差。过去,卫生系统信息建设由于在信息标准开发、数据编码和交换方式等方面没有投入,使得医疗、预防和卫生管理之间信息不能共享。

现代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能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便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最有效的反应。

综上所述,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薄弱环节和空缺领域多,基础建设和系统建设任务十分巨大。

二、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原则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全国联网、防治互通,强化责任、依法管理,加快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应急反应、医疗救治、执法监督和指挥决策的能力。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所、卫生监督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网络触角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信息质量;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平台,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原则: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要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密切联系我国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在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在建设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网络、设备和人员,从整个国家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职能。根据国家投资安排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

(二)突出重点、纵横联网。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是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将现有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延伸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触角延伸基层卫生单位;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三)规范标准、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信息网络应用的目的,统一标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统一标准也是实现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必须依据统一的功能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地方必须兼容中央,下级必须兼容上级,全国形成统一的体系。

(四)平战结合、预警预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功能,对突发事件识别、危机鉴定、应急预案启动,以及调度、指挥和决策功能。

(五)多方投资、分级负责。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多方面的积极性。国家财政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关键网络硬件设备、安全保密设施、中央一级网络平台、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管理,并按不同比例和各地的实际,给予地方经费支持和补助;地方财政负责当地网络系统和指挥平台建设,保证当地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

(六)明确职能、分层装备。要明确乡镇、县(区)、地(市)、省和国家五级网络功能和职责,实行分层次装备。乡镇和各级医疗机构主要是报告信息;县级主要加强数据采集能力、数据整理和报告功能;地(市)级加强资料收集、审核、汇总分析功能;省级具有监测分析、预警、现场技术指导、咨询,教学、培训、电视电话会议等功能。中央一级重点建设是国家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中心,提高全国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报能力。

三、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纵向网络建设是形成“五级网络、三级平台”。五级网络就是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连接乡镇、县(区)、地(市)、省、国家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形成国家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三级平台就是在地(市)、省、国家建立三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横向网络建设是形成“区域卫生信息网”。区域卫生信息网就是指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和属地管理原则,在地(市)建立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区域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效的网络连接。

(二)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功能

乡镇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网络接入和功能: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建立计算机工作站,条件不足的单位购买专用上网电话机,以拨号方式接入国家公用数据网络,与县及县以上公共卫生信息网络连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报告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源及相关信息。

县(区)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接入和功能:在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计算机工作站,有条件县(区)可以建立局域网,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接入国家公用数据网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完成数据收集、上报、下载、建立基本数据库和分析报告工作。

地(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及其功能:在全国以地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建立局域网,专线方式接入国家公用数据网,与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连接形成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网。地(市)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主要包括区域各类公共卫生数据库、数据传输、预警预报、医疗救治、指挥调度、视频会议、信息发布等功能。

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在全国以省为单位建立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系统平台设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网络平台及其功能与地市级类似,主要包括本省公共卫生数据库和指挥所建设、具有数据传输、预警预报、指挥调度、视频会议、信息发布等功能。

国家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功能:包含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数据所、指挥所功能。国家在中国CDC建立全国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监测数据库;在卫生监督所建立全国卫生监督执法数据库;在统计信息所建立全国卫生资源和医疗救治信息数据库;在卫生部建立国家综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所重要组成部分。

四、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必须分阶段实施。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互连互通、强化职责、依法管理的原则,依据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用3年时间,初步完成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2)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3)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4)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建设;(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所与决策系统建设。

(一)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工程,纵向连接国家、省、地(市)、县(区)、乡镇五级,触角延伸到村,横向连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形成整个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的主要任务:

1、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预防、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局域网或PC工作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所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PC工作站或购买专用上网电话,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接入三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国家和区域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

2、建立国家、省、地(市)三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根据公共卫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三级信息平台作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骨干网络,不仅具有通讯功能,更重要的是具备数据所、预警预报、视频会议、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功能。

3、保障网络连接和三级网络平台安全性。国家、省、地市网络平台可租用DDN专线组建VPN网,采用分层网络结构进行连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网络设备、传输速率、租用费等因素考虑实际装备方案,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光纤城域网方式组建VPN网,条件不足的地区可利用ISDN、ADSL、或电话拨号等方式接入互联网,然后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VPN,保证信息安全。

(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

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是在总结SARS防治工作基础上,对传统疫情报告制度的一场革命,即将传统疫情定期报告的逐级统计转为在线报告、满足预警和快速反应的要求。

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完善SARS疫情专报和分析预警系统。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直报工作。2003年10月底前,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直接上网报告,2003年底配齐所有乡镇卫生院专用上网电话进行报告。

2、规范和修订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明确法定报告单位、报告人和各级疫病预防控制所的职责,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其管理的法律法规。

3、开发和建立全国(包括各省)统一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平台和数据所”。从2004年开始,法定报告单位和报告人直接上网,实行在线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可随时接收或下载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4、国家卫生信息网项目已在国家、省、部分地市CDC建立了局域网,部分地市和全部县(区)CDC建立了计算机工作站,各地都配备了系统软件和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软件,要通过国家公用数据网接入国家、省、地市公共卫生网络平台,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不断完善网络功能,做好与新的报告方式的接口开发工作。

5、按照管理权限,建立各级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数据库。地(市)、县(区)CDC对辖区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进行核实、流行病学调查、订正,完善本地数据库建设;各省CDC对辖区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库进行管理;各级卫生行政和监督部门对辖区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执法监督。

6、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疫情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警能力。

7、逐步建立对未知危险危害因素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在紧急救援所(120)增加接受非正规渠道信息收集能力,探讨与其他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如公安、消防、急救等)的协作关系。

8、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和其他卫生系统提供现场咨询/技术指导、在线培训与在职教育等服务。

(三)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采用平战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在一般情况下,服务于卫生管理、医疗服务、日常救治、远程医学等业务工作,同时在医疗机构、紧急救援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尤其是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监测作用,做到“关口”前移,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危害时期,该系统担负区域医疗资源统一调度、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远程医疗、远程培训等医疗救治信息服务和管理职能。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数量巨大,特别是对于突发灾难的医疗救治系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完成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选择若干省市进行试点。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局域网或计算机工作站,没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卫生组织使用专用电话,通过国家公用数据网接入地(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3、建立全国统一的、平战相结合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功能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

4、根据平时医疗工作管理和战时调度指挥的需要,完成医疗救治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

5、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分级管理的要求,建立国家、省、地(市)三级医疗救治资源数据库,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救治机构、救治专家和救治队伍、救治物资和药品等数据库;

6、建立平时和战时医疗卫生机构病人收治、床位占有、救治队伍流动、医疗工作动态等情况的报告制度,保证战时在线调度指挥的实施。

7、研究解决现有医院信息系统、院前急救信息系统、血站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医学情报检索、远程医疗系统与医疗救治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问题;

8、选择重点地区和医疗机构建立疾病症状监测和病情监控预警信息系统。

(四)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建设

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是目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不仅具有与疾病控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类似功能,其特殊性还表现在不仅对医疗卫生机构自身行为的监督执法,而且对全社会与健康相关的环境、产品、服务的监督执法,包括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突发事件报告等。日常工作繁重、信息量大,信息收集的难度更大。各种卫生监督执法报告卡25种,统计产出报表200余份。目前,国家、省和部分地市成立了卫生监督所,信息化建设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

1、在国家、省级卫生监督所建立局域网,地市(有条件可建立局域网)、县卫生监督所建立计算机工作站,通过国家公用数据网接入国家、省、地市公共卫生网络平台。

2、规范卫生监督执法信息报告的时间和程序,建立卫生监督执法信息数据库。开发和建立全国和各省统一的“卫生监督执法报告和数据所”,在国家和省两级建立动态的卫生监督执法数据库,包括监督对象、监督执法工作、监督执法结果、卫生监督资源数据库。

3、要研究和建立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科学的现场数据采集方式,利用IC卡、POS机等技术简化数据录入过程。

4、根据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完成卫生监督执法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运用。

5、要研究和建立卫生监督机构与监督对象、疾病预防控制、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接口问题,保证信息交流和监督实施。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所与决策系统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全国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各级政府负责本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所与决策系统建设。在国家、省、地(市)三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上进行功能扩充,将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医疗救治信息、卫生执监督法信息和相关信息统一在网络平台,利用采用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

现代化指挥所设计是一个涉及领域广,技术层次深的建设任务,不仅包括数据库开发、网络设计、音频视频设备等电子和信息技术,更重要是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医疗救治等专业领域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以及与决策分析、危机管理、指挥部署等技术的结合应用。因此,指挥所的方案设计必须是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人员参与,集思广益。

卫生部负责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所与决策系统建设,主要任务是:

1、建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包括指挥场所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管理、通讯系统和管理、视频音频(如电视电话会议)等系统建设。

2、建立国家公共卫生及其相关信息数据仓库。包括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和历史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卫生机构、卫生人力、大型设备等)数据库、医疗救治机构和专家数据库、物质和药品储备数据库等。

3、完成指挥所与决策系统软件开发。软件开发包括三个应用平台和七个系统的开发。三个平台指基础信息平台(数据采集、传输和数据仓库建立与管理)、专业服务平台(专业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建立和应用)、综合决策平台(资源管理与调度、信息发布、综合业务管理等);七个子系统指基础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系统、分析预测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综合查询系统。

4、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和协调机制。疾病发生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密切相关,要与国家气象、水文、地理部门,国家统计、公安、人口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同时与国家地震、抗洪救灾等指挥所建立协调机制,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5、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建立和规范指挥所业务流程,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更新的频率和方式,以及与信息来源系统的关系。

五、系统建设的进度安排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截止到今年年底):主要任务是围绕今冬明春SARS防治工作的需要,为公共卫生信息建设打下基础。本阶段工作任务包括: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所、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有条件乡镇卫生院运行SARS疫情专报系统,建立SARS临床症状检测、预警机制;

2、完成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设计、论证和项目启动;

3、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与决策系统的设计、论证和项目启动;

4、完成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和论证;

5、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第二阶段(截止到2004年底):主要任务是通过完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构建从国家到乡镇五级计算机通讯网络,触角延伸到村和社区服务站,形成完整的信息交换平台。本阶段工作任务包括:

1、完成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

2、初步完成国家公共卫生重点数据库建设;

3、初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所与决策系统建设;

4、初步完成全国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网络和软件开发工作;

5、初步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信息报告系统和数据库建设。

第三阶段(截止到2005年底):基本完成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互连互通,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加强,满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要求。

六、组织落实和任务分工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是卫生系统各部门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建设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实现对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系统运行的宏观调控与政策抉择。为此,卫生部对信息化领导小组重新进行了调整,组长由卫生部主管部长担任,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和重大问题决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部统计信息所负责人担任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系统建设日常的组织、管理、协调和督办工作,指定,疾病控制司、医政司、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中国CDC等单位主管领导任副主任。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各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德领导,参照卫生部的做法,建立领导和管理体制。

(二、)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目,目前处在不同阶段。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正在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正在完善建设方案,处在报审立项阶段;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正在撰写项目建议书,准备立项阶段;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指挥所与决策系统已经落实第一阶段的经费,处在设计技术方案阶段。

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涉及部门较多,为了保证项目落实,要明确责任,有分工、有合作,协调一致。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项目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牵头,有关司局和单位配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项目由医政司、规划财务司牵头,有关司局和单位配合,部统计信息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项目由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牵头,有关司局和单位配合,部卫生监督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国家突发 公共卫生指挥所与决策系统暂时由办公厅牵头,有关司局配合,部统计信息所具体组织实施。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由信息化领导小组协调各系统建设项目,统筹规划设计,分头实施。

(三)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在国家整体规划框架下,各地区、各单位应根据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要求,根据各自需求水平和建设能力和条件,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上,要注意保持与国家整体方案的一致性,要进行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总结地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和好的做法,供其他地区借鉴。

七、建设经费、人员和技术保证

(一)建设经费

资金保证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条件。在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中央对重点应用领域通过项目立项,筹集资金,并通过地方财政的配套支持,保证系统建设开发和建立资金投入。

1、中央专项资金

卫生部正在向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立项申请。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开发、软件编制、人员培训和国家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指挥中心建设。中央财政将根据各地的实际,重点给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费补助和技术支持。

目前,国家财政到位的资金是重点支持国家CDC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其中部分资金补助地方用于乡镇卫生院专用上网电话的装备。卫生部正在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加快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2、地方专项资金

许多地方正在从地方财政和发改委立项,加快本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和信息系统建设。各地区可根据中央整体方案要求,制定本地专项配套资金预算方案。对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可根据本地需求特点争取更多建设经费,在国家整体规划功能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需求的软件应用和硬件设备资源。

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是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各地区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如网络通讯费、硬件设备维修费、软件升级费用等),列入当地卫生事业费预算之中。国家和地方财政要给予保证。

(二)人才保障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人才短缺,必然会影响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十分重视人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注意引进信息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水平。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提高一般工作人员对信息化设备使用和操作的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由于很难留住人才,可采取市场方式,以聘用制和委托服务方式,利用社会技术力量,弥补自身人才短缺问题。

(三)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保障

在任何信息应用系统开发中,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工作都是最基础性的建设工作。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数据交换和传输都可以依靠外界的力量解决。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定义标准,没有统一的编码方法,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各地区、各部门形成的数据很难汇总分析和共享。数据标准方面的差异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业务规范与数据标准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领域深的基础性工作,开发周期长,难度大,标准的开发必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单靠中央,人力资源有限,难以很快取得进展;单靠地方组织开发,往往又会难以顾全整体情况。此外,实现数据在疾病控制部门、医疗救治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之间流通,也必须采用采用统一标准,因此标准的开发除了在自身领域内形成之外,还要考虑部门相互间的不同要求,综合协调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各系统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制订详细的建设方案。

第三篇:公共卫生方案

朱家滩小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组 长:赵冰虎 副组长:赵双录

成员:各处室人员、班主任 各教研组长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午检制度,及

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三、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

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煤气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

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2014-3-4

第四篇: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卫生局 2005年1月

目 录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4

二、建设目标..................................................................................................................4

三、系统结构..................................................................................................................5

四、主要建设内容..........................................................................................................8

(一)建立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8

(二)标准化建设..........................................................................................................8

(三)应用系统建设......................................................................................................9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监测系统............................................................................9

2、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10

3、卫生防病信息系统...................................................................................................11

4、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13

5、医疗救治信息系统..................................................................................................14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5

7、妇幼保健信息系统..................................................................................................17

8、卫生统计信息系统..................................................................................................18

9、网上审批系统..........................................................................................................18

10、实名就诊卡系统....................................................................................................19

11、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20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21

13、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22

14、完善公众健康宣传服务系统................................................................................22 2

(四)基础设施建设....................................................................................................23

(五)组织机构建设....................................................................................................23

五、区县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24

(一)建设区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数据库............................................24

(二)公共卫生应用系统建设基本要求....................................................................25

(三)与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25

六、保障措施................................................................................................................25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证........................................................................................26

(二)认真做好规划,抓好规划落实........................................................................27

(三)系统建设资金....................................................................................................27

(四)加强人才培养....................................................................................................27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见》,积极推动和规范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北京市各级政府领导下,以构建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平战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整合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等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全市联网、防治互通,强化责任、依法管理,加快全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测、应急反应、医疗救治、执法监督和指挥决策的能力,提高首都人民的卫生保健水平。

二、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精神,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

1、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系统,网络触角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

2、编制《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该规范中包括系统建设规范、应用功能规范、基本数据规范以及数据传输规范等。信息的交流、共享和再利用是应用IT技术的精髓,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完全源于信息的标准化,这是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信息标准化的工作,实现北京市卫生局市区两级平台共享公共卫生信息,达到协同决策,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的目标;

3、在全面建设公共卫生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市、区县两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市区两级平台的建立,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水平;

4、通过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功能,提高信息质量;逐步建立起市、区(县)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全面促进人民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

三、系统结构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总框架图如下:

各区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图为: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可概括为“三级网络、两层平台”。三级网络就是依托北京市政府公用数据网,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连接市、区(县)、乡镇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信息传输网络,形成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虚拟专网;两层平台就是在区(县)、市建立两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在市级平台上建立全市公共卫生中心数据库,支持全市公共卫生资源的综合指挥调度,该平台由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负责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在市CDC、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血液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相关业务数据库。各区县应建立区县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与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等连接形成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网。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随着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在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势在必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北京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整合北京地区卫生信息资源;组织并协调公用网络系统、中心数据库和综合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和协调市级各卫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区县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加强全市各级卫生信息化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基本技能的系统应用和维护人员队伍,快速、全面、准确地采集、传输、整理、分析各种公共卫生信息,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立公共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是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中坚持引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国际信息标准的发展,等同等效应用国际标准,宣传贯彻国家标准和行 8 业标准,积极开发和研制北京市地方标准。

根据建立公共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要求,逐步形成公共卫生标准化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体系。2005年要围绕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需求,制定出《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用以指导市、区两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该规范中应包括系统建设规范、应用功能规范、基本数据规范以及数据传输规范等部分。

加强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标准化实施情况审查工作,对重要信息技术产品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开展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

(三)应用系统建设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监测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是在总结SARS防治工作基础上,将传统疫情定期报告的逐级统计转为在线报告、满足预警和快速反应的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建成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实现全市所有一级以上医院与国家、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网,并将疫情信息网络逐步延伸到全市所有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首都疫情信息资源的全行业覆盖。

9(2)在市区(县)两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上建设与国家四套直报系统(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死亡信息上报管理系统、疾病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数据的接口,实现对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监测和分析预警,同时要做好与新的报告方式的接口开发工作。

(3)按照管理权限,建立市区(县)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数据库。区(县)CDC应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核实、流行病学调查、订正,同时完善本地数据库建设;市CDC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库进行综合管理;各级卫生行政和监督部门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执法监督。

(4)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疫情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警能力。

2、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是公共卫生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基础性建设。通过市、区县两级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各部门所要采集的信息分解为原始数据项,通过直接采集原始数据项的方式,强化数据的规范性、一致性,减少基层单位重复采集数据。通过公共卫生资源信息的整合,形成为首都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包括人力、物力、疾病发生等信 10 息的全方位服务,生成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公共卫生指标体系。

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1)建立市、区县两级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采集、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资源信息。

(2)公共卫生资源信息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应急药品库存信息、应急卫生材料库存信息、血液库存信息、住院床位动态信息及救护车辆动态信息等。

(3)通过市、区县两级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首都公共卫生资源信息的全面采集、整合、分析并支持指挥调度。

对各区县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建议:(1)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和整合。

(2)与市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卫生信息共享。(3)在卫生统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卫生资源数据基础上,补充其它卫生资源数据信息。

3、卫生防病信息系统

卫生防病信息系统建设是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积极配合卫生部对传染病疫情的全国直报监测系统 11 的实施和推进,在保证向卫生部上报数据的同时,提供疫情信息与其他公共卫生信息的共享、整合,提高疾病预防监控、预警和分析水平。

卫生防病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完成由市、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和网络条件的建设。

(2)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机制,逐步实现对基础疾病信息的采集和监测,对医疗机构提供的就诊患者日常主要疾病症状和就诊信息进行汇总,研究设置预警域值,形成对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

(3)建立北京市卫生防病中心数据库,包括卫生防病信息、卫生防病决策支持数据库。

(4)各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都应实现与国家卫生部四套直报系统的数据导入导出,充分利用国家卫生部直报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源,加快数据分析模型的研究、分析和再利用。

对各区县卫生防病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

(1)区县CDC业务网络建设:建立局域网及联接外网条件、必要的促进网络安全的措施,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系统。

12(2)将疾病监控信息与卫生局其他应用系统产生的信息整合,形成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数据库,发挥区县CDC的优势,增强疾病监测、分析和预警功能,为管理决策服务。

(3)实现与国家卫生部、CDC四套直报系统和北京CDC六套系统的接口。

4、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

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不仅具有与疾病控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类似的功能,其特殊性还表现在不仅对医疗卫生机构自身行为的监督执法,而且对全社会与健康相关的环境、产品、服务的监督执法,包括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突发事件报告等。

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

(1)开发和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监督执法报告和数据中心”,建设北京市卫生监督执法数据库,包括监督对象、监督执法工作、监督执法结果、卫生监督资源数据库。

(2)建立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科学的现场数据采集方式,利用已经开通的基于IC卡和POS机卫生监督执法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实现卫生监督执法数据的及时录入和汇总。

(3)根据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完成市、区(县)两级卫生监督执法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运用。

13(4)研究和建立卫生监督机构与监督对象、疾病预防控制、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接口问题,保证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

(5)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执法监督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公共卫生的监督监测以及医政管理、妇幼保健、血液管理的执法监督等内容。

对各区县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

(1)区县监督所业务网络建设:建立局域网及联接外网条件、必要的网络安全措施以及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办公系统。

(2)区县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应将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与卫生执法监督日常管理相结合,并实现与市卫生执法监督系统中执法监督信息的整合。

(3)将卫生监督系统信息与卫生局其他应用系统产生的信息整合,形成统一的卫生信息数据库,为管理决策服务。

5、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用平战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既服务于日常医疗管理、医疗服务、日常救治、远程医学等业务工作,又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危害时期区域医疗救治资 14 源统一调度的需要。同时在医疗机构、紧急救援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建立全市统一的、平战相结合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功能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

(2)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和分级管理的要求,结合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市、区(县)两级医疗救治资源数据库,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救治机构、救治专家和救治队伍、救治物资和药品等数据库。

(3)建立完善的、支持市区(县)两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联动的北京120急救中心综合管理系统。

(4)通过公共卫生信息标准的制定,逐步解决现有医院信息系统、院前急救信息系统、血站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医学情报检索、远程医疗系统与医疗救治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问题。

(5)积极推进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实现120系统与110、119、122等系统的信息互动。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全市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市、区卫生局负责本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建设。在市、区(县)两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上进行功能扩充,将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医疗救治信息、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和相关信息统一在网络平台上,采用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公共卫生综合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包括指挥场所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管理、通讯系统和管理、视频音频(如电视电话会议)等系统建设。

(2)结合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公共卫生综合指挥调度数据库。

(3)完成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软件开发。(4)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

7、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起覆盖全市各妇幼卫生机构和全市妇幼人口的信息网络,实现北京市妇幼保健健康档案和报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专网与公网结合的方式,建设起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网络覆盖的机构分别为:

一级单位:基层开展业务工作的单位,包括各级医院相关科室、托幼园所保健科;

二级单位:区卫生局防保科/妇幼科、区妇幼保健院; 三级单位:指市卫生局妇幼处、卫生局信息中心、市妇幼保健院;

四级单位:指卫生部妇社司、国家妇幼保健中心。(2)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涉及的业务内容范围包括:妇女保健、婚前检查、孕妇保健、产妇保健、婴儿保健、幼儿保健和学龄前儿童保健。保健的内容包括定期体检、评价、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普查、健康教育等。

(3)实现集刷卡登记、信息录入、报表管理、业务咨询、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化软件应用,做到所有单位均可通过网络进行运转,实现对为全市孕、妇、婴 17 儿等人群的追踪检查和及时对这些特殊人群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对各区县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

(1)在区县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妇幼保健系统数据资源,整合后实现对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

(2)遵照系统标准,与其他应用系统有机联接,充分发挥妇幼信息在公共卫生信息中的作用。

8、卫生统计信息系统

北京市卫生局根据“信息整合、数出一门”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卫生部统计制度改革和北京地区卫生统计工作发展的具体情况,已建立起北京市卫生局卫生统计信息系统。该系统是首都公共卫生基础信息采集的主要来源。

北京市卫生局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卫统报表及其他卫生统计信息的采集、汇总和上报。各区县应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区域卫生统计信息的整合、综合分析及再利用。

9、网上审批系统

网上审批系统是由在线平台,市级平台及各委办局内部的审批系统三部分组成,网上审批系统的业务系统涵盖了与卫生部门相关的医疗机构、医师、护士、外国医师、妇幼机构及 18 人员、血站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业务审批,支持业务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生成各种报表。

对各区县网上审批系统建设的建议:

(1)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尽快建设各区县的网上审批系统。由于审批权限的属地化,卫生局所涉及的审批项目工作量大部分在区县卫生局。各区县必须与市级系统配合,尽快建设网上审批系统。

(2)审批系统产生的数据是其他应用系统共享信息的重要内容,在整体系统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审批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标准接口。

10、实名就诊卡系统

建设北京市实名就诊卡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在全市统一使用实名就诊卡,实现实名就诊、赋予所有患者统一的实名代码、方便病人就医、推进银行卡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通过疾病信息上报,逐步积累就诊病人的本底信息,实现疾病预警的功能。

对各区县相关系统建设的建议:

(1)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实名就诊卡系统只有在全市范围内广泛使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议各区县卫生局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协调本辖区医院开通系统,上报信息,将实名就诊卡系统建设作为各区县疾病监测预警工具,纳入本地公共卫 19 生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2)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名就诊卡系统信息资源全市共享,可提供与区县其他系统的标准接口。

11、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城镇公共卫生网底基础数据的及时采集,为疾病和公共卫生监测提供第一手资料。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起集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医疗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大业务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全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全面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2)为全市居民建立起终生连续记载的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应体现多档合一、“死档”变“活档”的原则,同时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之间双向电子化病历档案转移。

(3)建立起市、区卫生局两级社区卫生政务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起基于区域中心数据库的完善的社区卫生电子政务体系。

20(4)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应包括公共卫生监测所需要的疾病、症状等相关信息,为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

逐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农村卫生政策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举措。新型农村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也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农村公共卫生网底基础数据的及时采集,为疾病和公共卫生监测提供第一手资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以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和农民健康信息管理为中心,对资金信息流、健康信息流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维护、统计分析,以便及时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流动情况以及农民健康和疾病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应包含农民健康档案管理、征缴管理、补偿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统计分析、配置维护等基本功能。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和农民健康档案中应包括公共卫生监测所需要的疾病、症状等相关信息,为疾病和公 21 共卫生事件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遵循即将出台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13、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

医院信息系统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源之一。目前全市各医院所使用的HIS系统软件是由许多HIS厂商分别提供的、非标准化的应用软件,数据整合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对门诊基本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方面非常薄弱。因此要结合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遵循《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正在制定中)关于基本数据集和数据传输规范的要求,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需求入手,逐步建立起基于公共卫生监测要求的规范的医院信息系统接口,以满足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

14、完善公众健康宣传服务系统

在信息工作为公共卫生管理和应急指挥决策服务的同时,应当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站的建设,面向社会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公共健康危害因素信息,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及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活动的威胁等;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处理情况信息及公众对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举报沟通信息等。促进环境卫生条件改善,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培养公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办公室)的建设同步进行,实现高水平的系统设计,建成集中心机房、会商中心、容灾中心以及北京地区卫生信息系统全部数据库为一体,具有培训、信息分析、技术支持等相应功能设施的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业务楼。

(五)组织机构建设

为保证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应建立由市和区县卫生局两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各区县卫生局信息化专职机构或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专职机构或部门三级执行机构。

1、市级机构及职能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受北京市卫生局委托,负责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落实对北京地区卫生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公用网络系统、中心数据库和综合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和协调市级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如:疾控、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信息系统。指导区县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2、区县级机构及职能

在区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各区县卫生信息中心或相应机构 23 及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落实对本辖区卫生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本级公用网络系统、中心数据库和综合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和协调本级各业务信息系统及辖区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

3、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职能

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规划要求,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协调并落实向市、区(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五、区县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区县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区县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将承担直接对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的重要任务,同时公共卫生监测、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控制也将以区县为基础展开。

区县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一)建设区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数据库

1、各区县都要在2006年底以前建立起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区县级公共卫生中心数据库。

2、区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正在制定中)的基本要求,在技术环境、网络环境和业务功能等方面与市局系统取得协调一致,以避免 24 重复建设。

(二)公共卫生应用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1、区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包含以下基础应用子系统:(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监测系统;(2)公共卫生资源综合管理系统;(3)卫生防病信息系统;(4)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5)医疗救治信息系统;(6)综合指挥调度信息系统;(7)妇幼保健信息系统;(8)卫生统计信息系统;(9)网上审批系统。

2、本规划第五部分中所列出的其它应用系统可根据各区县实际需要进行建设。

3、对各区县在上述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建议请参见本规划第五部分各节内容。

(三)与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 区县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设计与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接口,以满足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要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证

必须加强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坚持实行卫生信息化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并充分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本辖区、本单位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工作,建立领导机构和管理协调机制。

市、区(县)卫生局应成立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应在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充分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领导小组下设信息中心或信息科,该机构是在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属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公共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承担并负责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落实、工作协调和日常维护。信息中心应由专职人员组成,应有一定比重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以形成卫生信息化核心骨干队伍。

各医院应配备专职计算机维护人员,市级医院、区县级医院应建立信息中心或信息科(相当于一级科室)。信息中心编制可参考以下标准:以床位为基数,每100张床设1人或以门诊量为基数,每日门诊量200人次设置1人。

充分发挥和调动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的积极性,使之形成全市卫生信息化的外围技术队伍。

(二)认真做好规划,抓好规划落实

各区、县和各直属单位应根据本规划的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采取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法,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各级卫生主管机关应做好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建立每年11-12月份卫生信息化工作定期检查制度。

(三)系统建设资金

加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及应用系统建设和网络运行经费。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区县建设经费原则上由区县财政给予定额补助,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区县由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大力抓好卫生信息化宣传教育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医学教育领域,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建立考核、评估制度。

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计算机应用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 27 及信息化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建立持证上岗、业务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核制度,以促进在职人员计算机培训工作。

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稳定发展。建立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稳定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要求。

第五篇:公共卫生学院2011学风建设方案

“两完善、三坚决、四稳固、五争取“与”六提高三降低“并举

——公共卫生学院2011(下)学风建设方案

(史爽)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学风建设促进年”。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公共卫生学院坚持以教育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践、创新为动力,以学业职业生涯设计为导向,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质量为生命线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学风建设构架,共同掀起了我院乐学、勤学热潮,并取得优秀成果。

今年,在继“四争、六无、二真心、一和谐“活动奏响最后一个绚烂的尾音时,我们又把学风建设提上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即:将“两完善”、“三坚决”、“四稳固”、“五争取”与“六提高三降低”并举。“两完善”:完善现有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不足,深度总结,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心态,通过努力,争取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现在周围的学习氛围,即班级、自习室、宿舍、家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从而营造争先、向上、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三坚决”:坚决不迟到,早退,旷课;坚决杜绝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使学生在大学里能够真正有所得,有所学;坚决杜绝学习上“懒惰、涣散“的不良风气。“四稳固”:稳固早,晚自习的习惯;稳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正确学习方法;稳固在上课时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来配合老师的教学;稳固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五争取”:争取高考研率,争取高四、六级过级率,争取高及格率,争取高学位率,争取高就业率。让学生更加自觉,严格的要求自己,在新学期伊始,目标明确,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当中来,给自己一个充分的、满意的开始。

“六提高三降低”。六提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科研能力,提高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提高专业课成绩优秀率,提高考研率和提高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三降低:降低学生不及格率,降低旷课、迟到、早退率,降低课堂不专注率。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管理促学风。

我们将在学生当中树立“勤于思考,乐于学习,敢于挑战,勇于面对”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校园文化,人文教育,主人翁意识”(三大模式)建设,使学生达到“乐学、勤学、会学”,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我院学风建设又好 又快发展。

学风建设具体措施:

根据我院的学风现状、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特点,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使学生进入课堂,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来管理课堂,针对学生状况和社会需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实际及针对性,进而,从深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制度先行,领导保证,加强管理探索学风建设新途径。

1、学院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 1)周例会制度: 包括学院管理团队例会和学院大会例会制。针对学院发展建设、教风学风建设、近期出现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必要时提请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研讨或全院教职员工讨论通过。

2)听课制度 首先,按照校领导听课制度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每学期的听课计划,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实践类教学任务的检查和部分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将学校的要求落到实处。其次,辅导员每月听课不少于2次。通过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再次,建立教师相互听课制度,鼓励同事间互相听课,研讨专业技术和讲课艺术,共同进步。

3)学期总结制度

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本院领导班子要召开学风建设工作会议,掌握学生考试情况和学籍处理情况,根据学生缓考、补考、学籍处理等统计数据和有关情况,分析总结学风状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学风建设、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4)信息传达、交互与反馈制度

建立学院主管院长专业教研室教师辅导员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每周进行信息传达、交互与反馈。保证学院的学风建设相关文件信息及时传达给教职员工,保证学院管理团队、专业教研室和辅导室之间及时交换信息,保证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反馈渠道畅通。畅通的信息渠道保证学院能够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

2、学风管理的具体措施

1)专业负责制:各个专业和本专业辅导员负责本专业的教风学风建设,专业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每个教师都是本专业的学风建设成员。各个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制订各个专业的教风和学风建设方案及措施。要求:(a)学生从入学教育开始就由各个专业负责,直到毕业教育;(b)对于特殊群体特殊对待:学籍处理的学生指派专门教师督促;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制定专业教师帮着规划未来。

2)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跟踪、监督与检查机制:

a.建立以宿舍、班级、年级、专业直至学院的学生日常管理信息网络,使学生的各种情况能够及时反馈到学院。

b.建立常规的辅导员,教师、班子成员各个层面的监督检查制度,力争形成联动机制和效果。c.对重点学生群体要给予重点关注,如:学籍处理的学生、特困生等。

3)学生上课时间的宿舍停电制度:根据实际调查,大部分学生在校配备电脑,游戏和上网时间较多,尤其是课余时间。因此,应加强这部分时间的管理,让电脑真正发挥其有益的作用。

4)开展学生创新活动大赛:两个专业结合各自特点每学期至少主办一次创新活动大赛,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和省教育部门举办的相关比赛。

5)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活动:要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融入创建优良学风的内容,使学风建设形成系统工程和联动机制。6)总结表彰制度: 每年召开一次全院学生参加的“先进表彰暨创优良学风动员大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创先争优,体现特色,创新能力夙求学风建设新发展。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稳固学风建设成果的重大保证,它要求我们要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辅导为载体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力度。

为此,我公共卫生学院将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于九月初到中旬,通过打造学风建设工作亮点推进争优创先,加强学生思想建设,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通过辅导员走进班级、辅导员结合时事,辅导员言谈身教,以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打造学风建设工作亮点,创新活动载体。(三)榜样示范,力量鼓舞,优势带动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

1、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将收获一种行为;有人说:播撒一种行为,将收获一种习惯;而我们认为播撒一种榜样,将收获一种氛围。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为此,我公共卫生学院将于十月份开展题为“榜样力量在身边”一系列以讲座报告、巡回讲演、主题讨论等形式的旨在打造奋发学习,积极性上的学习氛围的经验交流和先进事迹学习活动。我们将注意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省级、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及“我心中的郭明义”等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发挥其模范作用。

我们将通过优秀典范的优秀事迹来对同学进行面对面的讲演,以同学中的平民偶像来唤起更多同学学习的热情、奋斗的热情。本次也将作为学风建设月活动的重中之重,将同学感受身边的优秀学子的成功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以此为标杆,不断地督促自己前进。让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在得以发扬,并一直持续下去。

2、形式多样,打造学风建设心意

学风建设是每个学期必须开展的重要项目,如何体现特色、注重实效,就成了我们亟待关注和解决的新问题。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同学们日益灵活多变的头脑,学风建设也有了新的举措。

为此,我公共卫生学院将于十月中旬到十一月,特此开展“五个一”项目:即举办一届“教授大讲堂”,通过本系教授高水平学术活动来浓厚校园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能接受到良好的学术文化熏陶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开展一次“新老生经验交流会”,通过开展跨班级、跨专业、跨年级的新老生的交流,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少走弯路,更加正确地规划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举办一次“自强不息学子”事迹展,通过对自强不息学子事迹的展示,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提高对自己成长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组织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根据开学以来近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展开讨论,积极参与讨论。

(三)加强党建,带动团建,积极指导树立学风建设新旗帜 我公共卫生学院将于十月中旬,结合本院实际,开展题为“加强党内思想建设,促进榜样指导力量”的活动,以增强我院学生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大学生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自我素质。

我们将召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党员及预备党员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我们还将利用十一国庆长假期间,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带领学生志愿者走访雷锋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等。让学生党员树立榜样意识,并带动普通同学共同进步。

(四)注重细节,以点带面,第二阵地把握学风建设全动态

1、形式多样,共创寝室文明

我公共卫生学院将于九月中旬开展以“注重细节建设,打造六无寝室”优秀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以建设优良寝室文化,培养同学良好卫生生活习惯,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

以寝室为单位,定期对寝室死角进行清扫,安排值班表轮流值班,建立学习互帮互助、纪律相互监督制度,并定期由生活部组织同学参观优秀寝室、观看优良寝室摄影册。做到彻底清除烟、酒、赌等不良现象,保持寝室无人旷寝、无外来人员留宿等良好纪律,彻底清除违规用电器、杜绝安全隐患等六项基本要求。

2、丰富多彩,营造教室文化

为了养成同学之间的良好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院将于九月末到十月初开展以“打造板报文化,影响鼓励同学”为主题、以教室板报为载体的学风建设活动。以“建设良好班风,以班风带动学风”。

我院将在各班成立 “互帮互助”小组,大家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每月以各种板报的形式评比出最优秀小组,并对他们予以表扬与鼓励。以此来促进各年级组、各班级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3、利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

我们将针对本院“预防“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专业特点,于十一月末开展不同形式的”模拟考试“,以巩固专业知识,为日后的考研提供便利。

同时,针对英语学习和科研写作,我们将继续开展“妙语连珠,我行我秀“的英语演讲活动、“论文综述大赛”、“挑战杯”辩论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五)树立新风,增强学风建设内部活力

1、分阶段开展学生学风养成教育。

我公共卫生学院将于九月初开展思想大调查,根据一年级到五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有侧重地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和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养成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增强学生道德责任感。

我们将于十月以“今天我做考勤员”活动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如何理解责任?我担负了什么样的责任?我尽责任了吗?”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在学生中开展责任意识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专业能力。

3、有侧重地实施学生法律法纪教育。

我们将于十月末通过法纪教育,使全院学生了解一些与自身关系紧密的法律法规,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身边发生的各种违纪典型案例,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杜绝校园打架斗殴,坚决抵制违法犯罪,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4、加强感恩回馈教育,塑造美好心灵。

我们将于十二月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铭刻父母亲情,常念老师恩情,发展同学友情,深厚学院校情“,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院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

5、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诚信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损害了大学教育及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紧迫性。我们将针对抄袭成风、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恶意欠缴学费等诚信缺失现状,于十二月,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让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

(六)就业考研双驱推动,拓展学风建设新载体

1、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意识和自我规划水平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使学生明白“为何来大学”、“来大学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从源头为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保证,让学生增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意识。

2、以创业就业谋出路

学生创业就业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保证就业出口畅通,进而谋求院系的长足发展。通过 “创业讲坛”、“校友讲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

3、以学业考研为助推 做好有考研意向学生的思想引导,通过考研辅导班、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明星展示、考研加油站等方式,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考研提供方便,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公共卫生学院将继续发扬主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继续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努力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做到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高效学习、多元学习、合作学习、素质学习、终生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形成“以学为先,以学为荣”的优良学风,谱写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工作新篇章,共创校园辉煌。

下载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建设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卫生工作

    2011年儿童保健工作总结 在县卫生局及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圆满的完成了2010.10.1—2011.9.30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1、截止2011年9月30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

    卫生院公共卫生半年工作整改方案

    ****公卫督导考核整改方案 根据市、区卫计委对我中心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通报,结合我中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

    卫生院公共卫生半年工作整改方案

    ***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半年工作整改方案 根据*****卫生局2012年上半年对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通报,结合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按时、按质、按量......

    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xx中心卫生院乡村医生 公共卫生服务2012年第一季度考核方案 根据xx市卫生局农村科关于对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进行2012年第一季度进行绩效考核的通知,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xx......

    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方案

    ***镇2012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2011......

    公共卫生工作(大全五篇)

    xxx医院 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根据陕西省卫生计生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院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传染病工作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医院领导以及相关......

    公共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自查整改 报告 2016年7月26日下午,廖兴生院长带领相关职能科负责人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具体如下: 1.组织管理......

    公共卫生应急工作

    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 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 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