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富“新生代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丰富“新生代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团省委领导来我司调研青年员工精神文化建设工作
12月30日,在南京市委领导及开发区团工委领导的关心下,对(公司就开展“南京市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进行了工作调研。)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开展“南京市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进行了工作调研。
会前,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运营机构管理副总裁贾振川、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行政安全部总监沈兴华、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团支部书记汤宝明及团组织部委员对各级领导进行了接待,会议上,运营机构管理副总裁贾振川对我司的企业文化、人文理念进行了深情汇报!深切感谢各级领导对我司调研工作的肯定!会议中,团支部书记汤宝明激情演讲了共青团成员的多元化生活。并对未来共青团人文发展做出了展望!
市委领导及团工委领导会议指出,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充分围绕“丰富新生代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旨在关注青年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也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务工青年、倾听务工青年呼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推动有关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会议结束后,市委领导、区团工委领导对我司活动开展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中,各级领导对我司共青团设立的舞蹈教室、文体培训教室、自主研发休息教室等环境场所给予了更加充分的肯定,并鼓励我司再接再厉,为“新生代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献计献策,开展生活方面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研和开展情况
共青团永清县委关于开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情况汇报
按照团市委《关于开展2012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团省委、团市委相关要求。永清团县委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活动主题内容,切实做好“面对面”活动的基础工作,开展好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现将我委开展的有关活动汇报如下:
一、永清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
为做好调研活动,共青团永清县委专门编制了《永清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80份,并以此深入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为 “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农民工主要以青年劳动力为主。我们将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并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研究丰富其精神文件生活的有效措施,共青团永清县委近日组织开展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多为18到35周岁,呈现“三高一低”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等基本的权益问 题,更要关心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共青团永清县委以永清县区内小型工业、服务业18-35周岁外来青年为样本对象,对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永清进城务工青年基本状况 1.永清进城务工青年构成
第一、性别和年龄构成:以35周岁以下的青年为主。进城务工青年整体年龄偏低,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是适龄青年,属于团组织管理、教育和服务对象。
第二、文化和收入构成: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和工资收入普遍偏低。但是据了解,他们在永清打工所获得的这份收入比家乡的月平均收润水平要高出许多。
第三、打工动机和人员流动:以利益驱动为主,人员流动性很大。以多赚一点钱为明确动机,同时还伴有从众心理和无意识行为。从人员流动情况看,大多数人来永清时间比较短。
2.生活状况:
随遇而安,生活状况比较平稳。新生代农民工能较好的适应来永清后的生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没有反映出太大的问题。
3.心理健康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进城务工青年乐于与他人交流,碰到问题不会过多压抑自己,会主动寻找对象倾诉,并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整体心理、心态比较健康。
4.对团组织的认知状况: 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对团组织的认识模糊,当然也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团组织的概念比较清楚,并且积极参与团组织活动。
(二)永清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1.关注永清并希望成为真正的永清人,在永清落户。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对永清的发展十分关注,希望在永清工作和生活,许多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在永清读书,广大进城务工青年热爱永清并希望成为永清人。
2.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危机意识。他们几乎都希望通过打工成为老板或专业人才,并希望自己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与此同时,他们有着强烈的危机感,认为生活中最为苦恼的事情是“没有一技之长”或“一事无成”。
3.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和学习技术。许多人将赚钱养家作为外出打工的首要目的。他们在工作中,也深深感受到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也充分意识到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拥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意识到必须学习实用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三)永清新生代农民工青年的需求 1.脱贫致富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最主要的动机是谋求生存、摆脱贫困。农村青年向城市的流动,最主要的目的是生存、发展。进入城市,成为边缘群体,其困难和艰辛非常人所能设想。但正是谋生脱贫 需求支配下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行动,闯出一条新的出路,为未来的发展成才奠定了基础。第一批新生代农民工的成功,使山区农民发现务工收入和务农收入的极大差异,随着近年来永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永清打工月收入可达1000——3000元,从而将务工作为劳动致积累资金的一个途径。
2.见识体验需求
如果说第一代新生代农民工较集中追求经济目标,那么第二代农民工的追求逐渐丰富多样。调查发现,一些家庭条件并不差的农村青年出来打工,不在乎赚多少钱,而是希望增加体丰富人生。
3.技能训练需求
从调查结果看,新生代农工工不仅希望掌握工业生产的技技能,而且希望掌握商业经营的技术技能,掌握农业种养的技术技能。许多青年认为寻找工作难、经济收入少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现代技术技能;因此,他们希望掌握计算机操作技会计运算技能、生产技术技能等,使自己在城市中具有竞争实力。
4.成才创业需求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需求变化最突出的体现是越来越倾向于成长与创业。一方面,中国改革开展的推进,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成功提供众多的机会。尤其在发达地区,青年只要敢闯敢试,在各行各业都可能成功。甚至一些出来从事保洁工作、保姆工作的青年,联合创办家政公司,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增长见识,培养现代观念和意识,发现成才创业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奋斗争取来的结果。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增强,使新生代农民工敢于尝试接受各个领域的挑战、追求人生的成功。
(四)永清新生代农民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低,绝大部分从事苦、脏、累、险的普通工。而且他们的文化素质低,势必将影响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进程。
2.进城务工青年求职困难、收入偏低
大多数人的收入仅“可以维持个人生活,但剩余不多”。据调查,很多进城务工青年都表示,由于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对于他们来说只要适合他们的工作,他们都会去干,毕竟他们来永清打工,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份较好的收入,自己照顾自己,同时也为家人分担一些生活重担。
3.心理压力巨大而文化生活条件较差
进城务工青年远离家乡和亲人,上班工作繁重,生活圈子极窄,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普遍存在“苦闷”和“无聊”的感觉。
4.拖欠工资、超时工作,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由于进城务工青年法律意识淡薄,很少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调查中发现进城务工青年工作时间偏长,同时,进城务工青年劳动保护条件、工作环境差。
5.工作生活环境差
部分进城务工青年的生产生活条件较艰苦。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夏天烈日烤,冬天寒风吹;清洁工人吃在马路边,住在工棚里。这种生产生活状况,对进城务工青年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他们的这种状况需要大力改善。
6.进城务工青年子女教育存在问题
因为家庭收入低而交不起借读学费,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在城市就学困难;许多公立学校的容量有限,不能满足大量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就学的需要;为控制外来人口对经济、社会、治安的影响人为设臵的阻碍性政策,影响了进城务工青年子女就学。
7.精神文化生活单一枯燥。
调查显示,在所提供的10多种业余生活的选项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视、睡觉、看书看报、逛街购物、听音乐、上网。从调查中发现:现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色彩,生活较之以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例如,上网、听音乐、旅游等。但就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虽然城市中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比较丰富,但由于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使他们无法享用。
二、丰富永清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永清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管理和服务滞后
一是宏观管理滞后,对新生代农民工管理、沟通、服务、教育等社会配套机制不完善,宏观上没有形成总体的制度和机制,是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处于半盲目无序状态;二是微观管理不到位,管理方法、措施滞后,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工作没有完全纳入基层政权组织中来,措施不力、治理力量微弱,用工、租房等关键环节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理和控制。管理中忽视珍爱、服务,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少数基层干部接待新生代农民工或执法办案中对新生代农民工“冷、硬、横、推”,激化矛盾的想象,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二)多头管理
丰富永清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工作各自为阵、没有合力,永清目前对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没有独立的机构来管理,劳动部门管一点、公安部门管一点、共青团管一点、社区管一点、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和沟通,各类资料信息、人员力量不能共享。
(三)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滞后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滞后,培训内容和需求不匹配,提高农村和外来劳动力素质已成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点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劳动职业技能 培训,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需要创新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模式。
(四)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任务多、责任重,需要的经费较多,办公经费不足,缺少基本的硬件设施,开展宣传和检查工作较难,做好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难度较大。
(五)经济生活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职业、收入稳定的群体,在时间和金钱方面有着更多的支配权。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丰富,可以从事看电影、K歌、旅游、健身等消费性的娱乐项目。在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对于城市里大多百元以上的娱乐消费场所,他们一般都会敬而远之。虽然调查显示,农民工在文化娱乐方面支出较少,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相反,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三、丰富永清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措施的建议 如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农民工自己的问题,更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不仅需要农民工自身的积极进取精神,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需要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共青团组织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努力需求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措施。
随着永清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永清进城务工青年还将不断增加,探索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措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措施,带领广大进城务工青年在永清提质提速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让共青团陪伴他们成长,努力让新生代农民工在永清感受到家的温暖,真正融入永清人民的生活中。
我们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关爱新生代农民工行动,不断创新形式,扩大“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影响,努力使“面对面”活动成为共青团服务党政大局和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有效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更加准确的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普遍利益诉求,努力为全社会关注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做出积极的贡献,让他们感受到现代文明的精彩,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共青团永清县委
2012年1月11日
第三篇: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大军。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文化素养较高、视野开阔、易于融入城市,他们的追求正在由物质生活向精神层面拓展。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已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存、工作等基本的权益问题,他们思想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对精神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努力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农民工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一新型群体的精神文化进行了资料搜集与整理。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在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大部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是“睡觉”、“闲聊”“上网”等等,农民工文化生活呈现“孤岛化”、“边缘化”、“沙漠化”。为了适应大城市繁重压力生活外,缺乏健康的社交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诸方面的问题也面临着更多的缺失和挑战。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主要原因
1、经济收入无法承受正常的文化消费需求
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城市生存的环境压力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他们每月用于文化娱乐项目等消费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
2、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各种社会主
流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三、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与建议
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确保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调动起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
政府部门作为第一推动力,应充分发挥作用,建议由政府投资建设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中心,低成本或者免费对他们开放。同时加强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建设,改进服务形式,让城市文化设施进一步向他们开放。此外,还可以发挥各社会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给予足够的和重视关注。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农民工自身修养,不断融入城市文化。
要对企业加强引导,让他们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要积极组织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让农民工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主动适应城市文明,进一步融入城市文化,尽快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四篇:2016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2016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市谋求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已超过1亿人。为全面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区委根据团中央、北京团市委的部署安排,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研,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精神文化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不同,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更希望融入城市,在城市里扎根。他们为城市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消费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也让他们品尝了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
一是心理压力大,城市融入困难。对于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清楚,自己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而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不少人甚至没有农业生产经历,他们熟悉城市生活,或在城市出生长大,或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不愿再回农村。然而,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加过社区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心理上存在“城乡墙”,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如此“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的心理让新生代农民工找不到归属感,在遇到困难或心理压力时独自承受,无力排解。
二是文化水平低,学习欲望强烈。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养家糊口”,他们被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希望在城市中增长见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工作的期望值也更高,不再满足于父辈们技术含量低、薪金报酬少的工作内容。然而,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大部分公司、企业入职的学历门槛要求或专业技术要求,让新生代农民工屡屡碰壁,但这也激励着这支劳动力队伍学习新技术,掌握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本领,所以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通过知识技术来改变命运。
三是文娱活动少,业余生活单调。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但现实条件不容乐观。在接受调查的餐饮企业员工中,工作时间是早**:00至晚**:00,且少有节假日。偶尔倒休,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休息。另外,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在经济拮据的条件下,不愿把更多的钱花在文化消费中。新生代农民工常去的文化场所主要是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免票或票价较低的场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58同城、赶集等网站低价购买转让的电影票或演唱会票,但由于时间不能自由安排,选择非常有限。
四是活动信息闭塞,信息资源不对称。新生代农民工热切希望参与所属街道或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希望在交流中融入城市生活。在面对面座谈中,参加座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街道负责人介绍了很多街道、社区以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开展的娱乐活动,但由于信息不对接,参与范围不广,参与人数较少。
二、**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主要做法
**区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意识,切实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抚慰与人文关怀,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以自信、乐观的心态迎接城市生活。
(一)以社区为主体,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依托社区现有的文化场所及设施,举办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活动覆盖范围,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开放社区图书馆,免费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借阅服务;组织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邀请新生代农民工组队参加;开展文艺演出,邀请有才艺特长的新生代农民工代表与社区居民同台献艺;开展“两节送温暖”,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帮扶对象,以真心换真情,温暖新生代农民工,为他们提供精神后盾。
(二)强化非公团建,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团组织作用,广泛联系和凝聚团员青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中找到归属感。以企业长足发展为出发点,以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为着眼点,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开展岗位绩效评比等活动,树立新生代农民工爱岗奉献的工作态度;发挥团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在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维护其合法权益,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活得更有尊严”;组织企业内团员青年参加“**区青年体育节”等活动,在篮球赛、“登高爬楼”等体育竞技中展现风采;推荐优秀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参加“青年学习节”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青年榜样”评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新生代农民工先进典型,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积极的生活与工作信念。
(三)依托青年联合会,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区委发挥青联组织优势,联合各方资源,在青联委员单位和企业中积极推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帮助青年积累就业经验,提高就业能力。邀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扎实专业技能、热心公益事业的青联委员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志愿辅导团,为有创业需求的青年提供免费创业技能指导;以委员“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实践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帮扶力度。
(四)推广建立“流动青年社区青年汇”。依托社区居民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建立“流动青年社区青年汇”,配备专职总干事一名,干事若干名,竭力为流动青年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针对流动青年的需求,开展思想引导、志愿服务、交友联谊、学习培训、就业创业、文化娱乐、健康关爱、公益帮扶等项目。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对流动青年的覆盖范围,努力做到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
三、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项建议
20**年,团中央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确定为“2016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主题,2016年团中央再次密切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确定为“2016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主题,充分显示了共青团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区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打造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希望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关注其精神文化需求,动员用工企业、民间公益组织等多方面力量,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局面。
二是组建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依托社区青年中心等资源,联合心理医生、心理专业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小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组织素质高、业务精的律师队伍成立公益律师服务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法律指导,处理劳资纠纷。与此同时,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公益活动,作为志愿者为和谐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
三是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对辖区内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其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基本诉求,根据现实需要,开展符合实际、乐于参与的文娱活动;在社区以“便民小黑板”等简单易行的形式,公布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电影欣赏等文娱活动的具体信息,邀请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网站、微薄或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动态,实现信息无缝对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不断变换、生活物品带走不方便,丢弃又非常可惜的情况,在社区内定期设置跳蚤市场,进行二手货物交换。通过在社区公告栏发布信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生活用品交换平台。
四是开展“书香企业”评选活动,掀起读书热潮。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以共青团组织为牵头单位,以建团企业为参与单位,开展覆盖广泛、参与人数众多的“书香企业”与“读书成才”评选活动,推动企业建立鼓励职工读书的激励机制,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读书爱书热情。
五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才艺展示舞台。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身怀绝技,应鼓励有文艺才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在舞台上展示新生代农民工的风采。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社团的建立,为其组织活动提供指导,协调活动场地,确保其作用的发挥与存在的延续性。同时,汇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创作符合这一群体实际需求与心理特点的文艺作品,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到社团组织中来,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六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定期或不定期根据不同员工的岗位职责开展培训课程,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又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的渴求;组织基层团工委为以行业分类为基础,为新生代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对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机构给予资金和物质方面的补贴。同时,为接受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牵线搭桥,实现劳资双方的有效对接。
七是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圆梦计划”。扩大“百家团支部一助一”活动覆盖范围,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帮扶群体,与高校、职业技能学校达成合作意向,资助优秀新生代农民工深造,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求职中的文凭受限问题。以街道团工委为单位,定期举办电脑技术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对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学员发放合格证书,为新生代农民工求职就业增加砝码。)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了解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深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我区共青团的工作,团区委就我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本次课题的调研范围涉及XX区11个乡、镇(街道)。调研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在公司企业发放问卷,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行业性质,二是在农民工聚集区随即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67%。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社会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一)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面貌以团员为主。
XX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绝大部分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受过小学教育的占4.65%,受过初中教育的占26.33%,受过高中(中专)教育的占45.61%,大专(本科)以上学历占23.41%。共青团员在所调查人员中占64.32%。
(二)法律意识加强,期待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调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开始增强,对劳动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开始了解,在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新生代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趋向理性化,75.46%的人会通过法律途径或有关组织解决问题。67.56%的新生代农民工比较了解团组织的基本职能,并认可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三)生活状况满意度高。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资收入范围较为集中,平均月收入达到1200-1600的占67.67%,1600-2400的占15.75%。由于本区多数农民工为附近地区农民,因此居住状况多为自家住房,23.74%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26.46%为与人合租房。78.64%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现状“很满意”或“基本满意”,其中“基本满意”约占62.48%,“很满意”约占16.16%。只有21.36%的人对目前现状“不满意”。
(四)文化生活种类较丰富。
XX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以外的业余生活形式多样,“上网”占77.32%,“参加文娱活动”占54.67%,“看电影、电视”占47.35%,“读书看报”占45.73%,“逛街”占37.58%,“其他”占24.55%。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诉求
随着XX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调查表明,目前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两大领域。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经历的冲击使他们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一系列问题。
(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成熟。
对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精神文化生活主要依靠单位组织和自娱自乐。调研中发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下班以后都是直接休息,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限制致使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自行安排。而且受工资水平的限制,每个月用于精神文化的消费很少。单位方面,76.55%以上的单位没有文化设施,或者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大多数农民工也不能充分利用。
(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一。
用人单位组织的文化活动次数较少,调查显示,68.65%的农民工选择“从未举办过文化活动”,24.46%的人选择“一年两到三次”,6.89%选择“经常举办,每年三次以上”。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多数人选择上网、读书看报、看电影电
视等。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没有生气,他们希望单位能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内心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渴望融入的心理,促使他们希望参与城市种种公共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缺乏身份认同感。
面对身份的转换和认同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遇到更大的困惑。由于长时间离开家乡,甚至有些“80后”本身就是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城市上学,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对农村完全陌生。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看,他们完全离开了农村,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变得模糊甚至不认同。在城市的生活圈中,对比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依然很贫乏。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忍耐坚持向追求权益平等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
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新生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共青团组织和用人单位共同协作。
(一)政府的制度保障
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从农民工的特殊性出发,在教育、就业培训、住房保障和劳动待遇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效率和效力,采取针对性措施。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办法都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和变革,只有完善了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发挥共青团的职能
调查中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员,他们对共青团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较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心理年龄并不十分成熟,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城乡的巨大差距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团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要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建立团的组织,具备建团条件的做到全覆盖。调查中57.67%的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团组织,大部分都是非公企业。对于已建团组织的单位,加强对企业团组织的工作指导。
其次,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并定期举办,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培训和指导。
再次,联合工会、妇联等专业组织机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侵权事件,增加其团组织归属感。
(三)用人单位的积极组织
对于用人单位,我们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体活动,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做好制度上的保障,依法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
本次调研活动的结果体现出,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融入城市,有尊严地生活,一定要做到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精神生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团组织建设和团员管理工作,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