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中县养老保险新制度
资中县养老保险新制度
(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一、参保手续:
(1)个体工商户需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身份证、户口原件和复印件。
(2)城镇居民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
二、缴费标准;
缴费基数原则上统一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过度办法,目前允许上述人员在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100%之间自主申报。
三、缴费方式:
续保人员在资中县内的中国银行各营业点办理,补缴和新参保人员到社保局大厅办理相关手续。
四、退休条件:
男年满60周岁,女管理人员年满55周岁、女工人(个体人员)50周岁;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并符合从事特使工种规定年限条件的,可提前5年办理退休。由本人或代理机构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退休。
五、退休待遇:
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不满15年的,个人缴费的全部(含个人账户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六、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如下:
1、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参加工作人员
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增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未建账累计缴费年限×1.3%
调节金=70元×计算比例(从2006年起至2010年每年分别为90%、70%、50%、30%、10%,2010年起不在计发调节金)。
2、1996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人员
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符合增发养老金条件(如持独生子女证书)的人员享受增发养老金
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累计缴费年限×增发比例
七、其他
咨询电话:5601899
地址:资中县城南开发区东干道劳动巷
第二篇:车队修订新制度
亿欣煤业小车队车辆管理办法
1、为加强矿小车队车辆管理,实行车辆的统一调派,做好车辆服务工作,制定本办法。
2、矿小车队用车分为长途用车、短途用车、值班用车。
3、长途用车,由用车部门在用车前提出申请,填写长途用车申请表,经用车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报分管矿领导进行审批,审批后的申请表报矿办公室主任,由矿办公室主任安排小车队统一调车。
4、短途用车,由用车部门在用车前提出申请,用车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送至小车队调度,由小车队调度进行统一调车。
5、值班用车,由矿生产管理部调度室提出申请,经矿调度值班长同意后,小车队值班司机出车。
6、乘车时由乘车人持派车单到矿小车队乘车。
7、出车时,小车队调度要向驾驶员出具派车单,并登记备案。
8、驾驶员要严格按照调度安排的路线行车,及时返回,不得绕道行驶。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行车路线的,必须及时与车队调度联系,征得同意方可变更。
9、出长途的驾驶员在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与小车队调度取得联系,汇报车辆及本人状况。
10、车辆返回后,用车人员要在派车单上签名,以示用车完毕;司机及时将车辆归队,并将派车单和车钥匙交回小车队调度,由调度统一进行管理。
11、驾驶员在未经小车队调度安排的情况下,不得私自开走车辆。
12、值班驾驶员原则上要人手一车,防止因为对其它车辆不熟悉发生事故。如果确需动用其它车辆,必须报请车队队长同意。
小车队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制度
1、车队要重视驾驶员日常的安全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交通法规、安全行车常识、事故案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引导和教育大家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
2、车队要坚持组织驾驶开展技术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帮助驾驶员掌握车辆的构造原理,提高驾驶员的综合技术水平。
3、全体人员必须按时到岗、点名。由队干部结合当天的实际情况,做好安全动员和安排。
4、任何车辆出车前,驾驶员都必须认真做好性能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车辆不带病出车。
5、驾驶员在出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做到“七不一牢记”(即不闯红灯,不压黄线,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超速行驶,不酒后驾车,不将车辆交给外单位人员驾驶,并时刻牢记自己与随车人员佩好安全带)
6、注意做好“安全不放心人”的工作。建立家属安全联系卡制度,保持与驾驶员及家属的日常沟通,掌握思想动态。对于身体有病、情绪不佳、休息不好等员工,原则上不安排出车。对于连续违反交规受处罚人员,队干部要及时进行谈话,开展帮教,必要时停车组织学习。
小车队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1、值班人员形成每日对车辆、车库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驾驶员严格执行一日“三查”制度,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及时对车辆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能处理的要及时排除,难以处理的要及时向调度汇报。
3、由车队调度员负责,每月组织两次车辆及车库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4、对于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队长汇报,由队长负责组织落实处理。
小车队交通事故管理制度
一、事故汇报
1、发生交通事故后,本车司机首先应及时向当地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同时向车队领导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车队在接到交通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矿办主任及调度室进行汇报,并尽可能早地赶赴事发现场。
3、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驾驶员应如实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对事故的认识,以书面形式向调度室汇报。待事故处理后,应将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故处理书及保险公司的索赔复印件报送公司备案。
二、追查分析
发生交通事故后,小车队必须召开事故分析会,由队长主持,肇事驾驶员介绍事故经过,共同查找事故原因,举一反三总结教训,并做好会议记录。
三、事故处理
对于事故的责任者要严肃给予追查。小的车辆碰损事故,由车队给予处理;大的事故由调度室和安全管理部共同追查处理。
车辆日常检查及维护保养制度
一、日常检查
1、车队驾驶员应自觉做好每天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三检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车况良好。杜绝发生故障车辆带病上路行驶。
2、每周五由队长负责组织一次车辆“车容车况”大检查,对车辆的方向盘、刹车、灯光等主要部件进行重点检查,发现车一处不符合要求对驾驶员进行处罚,方向、传动、刹车等主要部件的问题进行处罚,查出的毛病要及时排除,做好小毛病不过夜,大毛病及时处理。
3、驾驶员应自觉主动服从检查,凡不服从者,建议停车检查后做处理。
4、针对所派出的长途车,出车前要由一名队干协同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仔细检查,确认车况良好后方准出车,坚决做到不带病出车。
二、维护保养
1、驾驶员要注意保持车辆的清洁卫生,车内要做到整齐清新,车外要光洁明亮,发动机要保持无油污。
2、驾驶员对所驾驶车辆要有计划,按规定时间和标准进行日常保养、季节保养及其它保养事项。
3、减少车辆早期磨损,严把车辆刹车、方向两大关,确保不发生人为机械事故。
4、对于车队自己无法处理的车辆问题,要提前向队长汇报,将车辆所发生的故障,需修理部位讲清,队长要及时安排委外进行修理,并尽可能安排驾驶员陪同,使之能够进一步掌握车况、提高修理技术。
小车队消防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消防法规和集团公司、矿上发布的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坚决落实“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2、对车队的消防器材实行专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按上级文件规定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
3、消防器材要摆放或悬挂整齐,并经常擦洗,使之保持清洁和处于良好状态。消防器材除灭火使用外,平时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
4、车辆携带的灭火器应由本车司机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失,造成丢失的由本人赔偿。
5、车队领导应不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状态,如发现过期或失效的,要及时到消防管理部门更换,认真履行职责。
6、严禁在车队院内和车库内使用明火。严禁在车内、院内和库内抽烟。
7、坚持每日检查制度,在每天下午下班前,车队领导要对车队要害部位进行巡视,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小车队成本管理制度
1、坚持开展节支降耗教育,提高广大驾驶人员的成本意识,增强“节约每一分钱为了二次创业”的思想,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
2、严格执行成本定额管理办法,做好成本指标分解和落实工作,合理安排好费用的科学合理使用。
3、对于车辆日常油料费用,实行审批制度,用多少取多少,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4、对于车辆的维修费用,要在确保安全行车的前提下予以科学安排,尽可能降低成本开支。
5、要把成本管理的压力传递到每个人身上。对于车辆的运行路线实行严格控制,不准跑私车,不准绕道行驶,降低车辆油耗。驾驶员行车时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确保安全行车,努力防止车辆损伤,并要注意行车路面状况,保养好车辆轮胎,减少轮胎损伤,降低单车成本。
小车队日常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1、教育培训的目的
(1)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和企业文化武装头脑,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
(2)坚持以过硬的业务培养人,不断提高全员岗位操作技能。(3)坚持以安全的理念教育人,不断提高驾驶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4)坚持以文明的道德塑造人,增强全员落实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育培训的内容
车队干部要根据车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如下教育培训内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车队各项管理制度、驾驶员岗位操作规程措施和技能、公民道德及工作礼仪等。
3、教育培训的形式
(1)根据车队工作实际,及时联系取得有关书籍、文件、报纸等,组织全员进行学习贯彻。
(2)坚持每周五召开安全例会,集中进行教育培训。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培训。
(3)广泛深入地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结合实践操作,加强驾驶员业务培训,每年组织驾驶员进行一次技术比武,促进驾驶员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小车队考勤管理制度
1、全队员工必须按时到岗上班,到岗后,驾驶员要立即对自己当日所驾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其它各工种要对自己所在工作场所,进行班前清洁,打扫和整理。
2、考勤实行本人签到制度,其它人不得代签。因公出差和出长途车的驾驶员由调度划签。迟到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3、工作时间不准脱岗,如需外出办公事或其它事情必须和队长请假。无故脱岗、影响正常工作者,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4、严格请假制度。请假一天以上要由队长同意方可生效。病假要在当天将病假条送至调度。请假逾期不归者,按旷工处理。
5、出勤要出力。凡队内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全队员工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无故拖延者,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6、短途出车,驾驶员完成任务后,应及时返队。如未及时返队也未向调度汇报者,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分2分。
小车队奖罚条例
为了确实体现奖罚分明,好坏分清的奖罚原则,制定本队奖罚条例如下:
1、全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凡出现迟到、中途脱岗、早退,一次扣除2分。
2、要服务统一调度指挥,不服从车队命令,无故推托,延误工作,一次扣3分。
3、凡归队在家车辆,需在下班前将钥匙挂在钥匙箱内。一次不挂者,一次扣2分。
4、要遵守消防规定,凡在院内、库内抽烟、打明火,发现一次扣2分,造成火灾经济损失自付。
5、严禁开私车、酒后驾车,发现一次扣除当月计时奖和安全奖。造成小的碰损事故的,扣除当月考核分20分,造成大的事故的按矿上的处理规定进行处罚。
6、会议室内不准大声喧哗、吵闹,影响车队整体办公,如发现违反规定扣除2分。
7、严禁将车辆交给外单位人员驾驶,发现一次扣5分。造成交通事故后果自付,并扣除当月全部奖金。
8、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按交安委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小车队员工行为规范
1、以队为家,团结协作。
全员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为集体着想,维护集体利益和共同荣誉。相互之间要讲求团结,崇尚配合,互谅互让,共同营造和谐的良好气氛。
2、警钟长鸣,安全行车。
要把安全始终放在第一的位置,从严落实安全操作规程,从严执行交通安全法规,从严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共同为建设五星级车队而努力。
3、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全员都要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驾驶本领,自觉爱护车辆。
4、讲究道德,文明服务。
全员都要树立“我是车队一面旗”的意识,把自己的形象与全队的形象联系起来,遵守职业道德,保持车辆清洁,热情驾车服务,而且不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
车队队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1、车队队长是车队的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车队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2、负责车队、月度安全生产目标、措施的制定,车队驾驶员及车辆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车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
3、负责对安全活动和安全检查的具体实施,对车队隐患、问题的整改,对各种违章行为的查处、制止。
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会和安全活动,督促出车前安全讲话和“三交一封”,及时分析和掌握车队安全生产动态及人员思想动态,解决好车队在安全生产运行中的问题,定期总结、评论车队安全经验教训,树立推广安全行车先进典型。
5、负责做好车队的机动车及驾驶员检审工作。
6、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负责车队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研究制定出预防事故的措施,做好事故案例教育。
驾驶员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工作岗位、服从领导。听从调度命令。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出车任务。
2、自觉遵守交通规定,礼貌行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特别规定和安全生产十八法做到安全生产。
3、负责车辆的维修保养不超保行使、带病运转。每天早晚按“十四”字作业巡回检查。带齐保管好行车证件。做好行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按时上班提前出车。努力提高车辆完好率、出勤率和有效率。
5、搞好清洁卫生,保持车辆内部干净,保管好车内所配物品。
6、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搞好双增双节,做好出车记录。
7、搞好岗位练兵,努力提高技术素质,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加以劝阻和制止。车队队长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车队的运营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制定车队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及考核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激励和调动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工作。
3、负责车辆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车队岗位责任制,按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建立安全、稳定、高效、文明有序的管理机制,提高驾驶员的技能水平、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4、严格控制各种费用支出,每季度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检讨分析,努力降低营运成本。
5、认真抓好车队的安全教育和车辆维修及日检、周检、月检工作。强化安全防范,预防和杜绝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6、坚持原则,奖惩分明,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严格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合理调度车辆,做到确保重点,兼顾全面,满足用车需求。
7、强化“职工至上、真情服务”的原则。加强与各部科室的联系,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及时协调处理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塑造企业形象。
8、对租赁车辆方负有监管职责,监督合同的履行、运营车辆数量和质量的确认、安全防范措施的制订、服务质量的评价等。
驾驶员职责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积极参加安全学习,车辆日检、周检、月检,服从领导,听从调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出车任务。
2、及时提交车辆例行保养单,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
3、力争做到无违章、无责任交通事故、无责任机械事故。
4、执行出车任务时,做到安全、高效、准时无误、服务热情周到。不迟到早退,不中途溜号,更不准无故旷工,有事有病及时请假。
5、车辆维修保养须到公司指定的维修点,特殊情况需有正当理由,且征得车队领导同意后方可到其他维修点维修,并认可维修费用。
6、树立成本意识,严格控制车辆的各项费用支出。
7、驾驶员是车辆各项费用报支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准确提供报支信息。
8、领导公差用车,驾驶员必须事前向车队领导说明情况,未说明的,不予报销由此产生的各项费用。
9、未经领导批准,不准私自动用车辆,如确需动用时必须征得车队领导批准。
10、保持通讯畅通,不得无故关机或不接听电话。
11、遵章守纪,不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矿工等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及规定的事情。
第三篇: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
3.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4.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5.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6.寻租:个人为增加个人财富所作出的对社会净财富发生不利影响的努力。
7.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制度创新: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9.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10.路径依赖:它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11.产权残缺:所有权的残缺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那些用来确定“完整的”所有制的权利束中的一些私有权的删除。
12.诺思悖论: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二、简答题
1.产权的特征有哪些?
答:(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人的行为有哪些假设?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定有: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3.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答:(1)人的本性决定交费用的存在。威廉姆斯认为,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倾向。
(2)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决定交易费用的存在。一个人做出决策时,无从了解其他人同时也在做的决策和计划。
(3)与个体间产权交易有关的各种行为导致了交易费用的产生。这些行为包括寻找有关价格的确切信息、谈判、订立和约、监督、索赔等。
4.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国家凭借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
(2)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
(3)还取决于权力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4)离开了国家,产权制度无法建立,但无效或低效的产权又或多或少与国家有关。
5.简述制度的构成?
答:(1)制度构成一般概括地讲可分为两大类:即硬制度(正式制度)和软制度(非正式制度)。
(2)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将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即宪法层次,集体行动层次,操作层次和选择层次。
(3)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在制度和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两类。
(4)诺斯则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制度),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制度)和实施机制所构成。这三个部分就是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6.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答:(1)理论意义: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
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
答:(1)产权界定: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产权理论,产权经济学强调财产权的买卖和分配应该是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对象,而不是商品买卖。财产权的买卖和商品买卖相比,更有利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资源配置。
① 假定个人在现有的阶级结构所确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并且使效用最大化;
② 通过考察各种可能的制度安排对收益—报酬的影响,从而可能详细地分析制度安排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③ 认识到交易费用大于零在所有权情形中具有的实际重要性。
(2)交易费用:
① 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
② 造成交易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
③ 各种一般治理模式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
④ 每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契约法;
⑤ 交易与治理结构都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⑥ 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治理成本的变化。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导致低效率产权的出现?
答:(1)加入不同集团以后,产权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了,对某一集团有利的产权安排不一定有利于其他团体。
(2)产权的安排取决于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在利益集团中失利的往往是那些从属于大集团的个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获得有关可靠信息的高额成本;二是搭便车问题;三是相对较小的人均受损额。越是小的利益集团越是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可以影响统治者。为什么少数人能愚弄多数人呢?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原因:产权结构的边际变化能导致人们的收益和成本的不公平分配,而在这些变化中,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
(3)利益集团对统治者的影响力决定制度安排:人人皆大欢喜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此,一种制度能否得以实行,就要看一个社会的决定政策的权力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
(4)既得利益集团阻止有效的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
① 从舆论上打着国家利益的招牌,进行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产业政策或保护政策。
② 对新的进入者设置障碍,即斯蒂格勒所说的一种管制需求,强调管制,以行政的手段分配资源等。
③ 在这种有利益集团影响的行业或部门往往形成以行政垄断为支撑的产权结构,其他经济主体很难进行这些行业,产业缺乏竞争,从而导致低效。
2.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答:(1)两者相互补充:
① 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
② 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而另外一些制度及其变迁,由于适用范围是特定的,它就只能由相关的团体(或群体)来完成。
(2)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
(3)种制度变迁模式差别:
① 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
② 两类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
③ 两类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
3.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第四篇:2017食品新制度
食堂场所及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一、食品处理区设置专用的粗加工、切配、烹饪、备餐用具清洗消毒及原料贮存的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各功能间标识明显,操作流程规范。
二、各功能间地面与排水、墙壁与门窗、屋顶与天花板符合餐饮服务操作规范要求,定期检查,确保地面与排水无破损、漏水,墙面与门窗无破损、霉斑,屋顶与天花板无霉变、脱落。
三、配备冷藏、冷冻设施,烹调炉灶、蒸箱设施,餐用具消毒、保洁设施,留样设施,专用空气消毒设施,清洗设施,通风防潮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防蝇、防鼠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四、配备餐具、容器、刀具、刀架、墩板、墩架,定点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
五、定期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检查,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设备、设施维护及时有记录。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一)食品采购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选择供货商。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相关许可证、QS认证证书、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5.对食品进行查验。具备条件时设立食品检测室,对供货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详细记录。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货商做退货处理。
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详细记录进货台帐,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二)食品储存
1.因公司食品销售业务主要为厂家(经销商)直接供货给客户,公司不单独设立仓库进行食品贮存,小批量的食品进货可短期存放于经营场所。
2.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3.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
4.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在贮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食品出库要详细记录商品流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购买方的信息,以备查验,账目保存期限为二年。
6.每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7.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查一次。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8.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运输
1.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并生熟分开,运输中要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
2.在装卸所采购的食品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食品直接与地面接触。
3.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装运。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与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销售
1.每天对商家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销售人员要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和食品安全。2.对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集中进行摆放,并作出明确的标示。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销售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销售散装、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6.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备查,账目保管期限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
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经营中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接到执法部门、生产企业的召回通知,应当立即停止营业,下架封存,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政府监管部门。
2、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或供货商,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2.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记录,严禁再次流入市场。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况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即政府监管部门。不合格食品的处置。与供货商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政府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门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进入本经营单位的食品都应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取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方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第三条
经营包装食品的,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三)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四)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五)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六)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第四条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第五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条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第七条 规模较大的商场或市场,要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禁止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第八条 本经营单位管理人员要指导场内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工作,对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第九条 本经营单位的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工作中的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原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反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职责
1、不合格产品的处置由质检部负责。
2、公司授权质检部负责本厂内不合格产品的检验评审。
3、质检部检验出不合格产品,及时做出书面的处置方案,以及仓管部,生产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科学处置。
四、工作程序
1、原料收购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由收购人员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原料禁止收购。
2、原料储存过程中发生质量不合格,由仓管部将不合格原料与合格原料分离,单存单放并设立红色标识,上报公司领导进行处理。
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产品判断由生产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评判,发现不合格品,应单存单放,设立红色标识,并通知质检部及公司领导进行处理。
4、成品存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由仓管部会同质检部进行检验评审,确定为不合格品后,应将不合格产品与合格产品分离,单存单放,设立红色标识,分析原因,做好记录并上报公司领导处理
五、处置
1、收购原料发现不合格的,由供方自行处置。
2、原料和成品在存储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部处置,应做出相应的处置报告。处置报告应注明:产品的原因分析,处置方法,处置的数量等。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若返工后可生产为合格品,由生产部负责返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若不能返工,应单独存放,单独处置。
4、已经外销的不合格品由公司委派的人员与客户协商并负责召回,做好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质检部。
5、质检部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标记,并填写“不合格产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仓管部应将不合格产品隔离单独存放并设立红色标识。公司研究出处置方案后根据方案处置,并做好处置记录。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做好对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1.负责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督促做好食品索证、进货查验、台帐记录工作,并做好书面记录;
2.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
3.对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和餐饮服务过程监督检查;
4.对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灭鼠剂等采购的索证验货、储存保管、标示、记录、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5.对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监督检查;
6.组织实施自查自纠活动,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记录存档;
7.积极参加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组织的会议、培训,落实相关工作。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特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是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方面自查,两次自查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三、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等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
四、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寻找客观证据,在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事实。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寻找不合适事实的原因。
五、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管理人员的签字认可,并提交自查报告。
六、根据自查情况填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管理人员除进行确认外,还要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由问题的责任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措施,并规定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
七、纠正措施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实施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责任部门必须向质量负责人说明情况,请求延期。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食品卫生工作是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我校全体师生食品卫生的安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我校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一、食品卫生预防处理领导机构: 组 长:郭向文(校长)副组长:刘洋
成 员:全体食堂工作人员及全体班主任
二、预防措施:
为了确保全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必须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学习、宣传、教育,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要求。
1.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宣传,坚持上好健康教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安全知识教育。
2.教育学生讲卫生,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3.教育学生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坚持每天早晚刷牙。
4.每天坚持“两扫一拣”,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不留卫生死角。学校公共场所、食堂等坚持定期消毒,作好记载。
5.食堂采购食品必须在取得合法经营权的、手续齐全的正规经销摊点定点采购。采购的蔬菜要新鲜,要用清水浸泡多次冲洗清除残留农药。不得加工变质腐烂的蔬菜,不得加工凉拌菜。每天坚持试尝、留样制度,并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
6.严禁他人随意进出食堂,要有进出、检查记录,生熟食品存放要分开,熟食配餐间由专人负责。
7.从业人员加工食品时,必须穿戴清洁卫生的工作衣帽。不留长指甲,不留长发,不吸烟,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小卖部出售的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有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不得出售变质、过期和不干净的食品。
9.严禁采购和加工霉烂变质、污染、未经检疫的物品,特别是未经化验鉴定许可的野生动植物和病死的家禽、家畜不得加工食用。10.制作食品应当烧熟煮透。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加工生熟食物的刀、菜板应当分开,并有明显标识,剩余食品应冷藏保鲜,食用前应仔细检查并高温加热。
11.食品储藏柜应当保持干燥、阴凉、通风,防止食品霉烂变质,严禁将非食品、有毒物质与食品存放在一起。
12.每年化验饮用水一次,蓄水池应当加盖加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污染和坏人投毒。
三、突发情况处理预案:
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涉及到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秩序的稳定和师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学校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1.如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学校行政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教师和相关人员抢救治疗食物中毒人员,尽可能按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
2.立即用电话向市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市教育局、当地政府汇报,报告中毒情况、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中毒人数等。
3.全力保持学校的稳定,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作好舆论导向和家长群众的安抚解释工作,避免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引起混乱。如怀疑是人为投毒,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4.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学校安排人员配合医院、医务人员妥善救治病人,并派人到医院守护中毒病人,有什么情况便于及时汇报、解决和处理。
5.学校领导应派有关人员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物,对可疑的食物和留样食品立即封存。待现场调查取证结束后,按照教育局、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要求进行处理。
6.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主要症状、最早发病时间,如实说明24-48小时前的进餐情况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积极配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遵守医嘱,争取早日康复。
7.总务处迅速通知班主任、值周老师到现场,安抚本班学生,校医到现场指导急救办法。并由校长报教育局申请该班或全校停课。8.集中患者,以便急救车能迅速运输患者。后勤人员、保安到现场维持秩序,关闭校门,疏导急救通道,防止校外人员涌入学校影响正常的急救工作。
9.班主任组织其余学生回到教室,并从心理学角度疏导学生的心理,避免造成群体臆病现象,等待学校领导的通知。
10.患者送往医院后,当班行政、政教处人员留守学校外,其余行政人员、涉及班的班主任应到医院慰问、安抚患者。
第五篇:新制度经济学
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2007161050经济学谢雁娇
一个学期的新制度经济学课,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新制度经济学下的产权理论,它让我对当今的企业制度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我查了有关产权方面的知识,结合所学内容,简单谈谈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正逐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改造,改组和改造的目的是尽快让国有企业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我想从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入手,就产权清晰问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1、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产权理论起因于科斯对外部性问题的重新研究。科斯通过引入产权概论,论证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下,市场机制仍是有效的在零交易费用前提下,权利的初始界定并不影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结果,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这一定理揭示出传统经济学论市场机制而不涉及产权制度所产生的逻辑悖论,从而推翻了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说明经济学分析必须引入产权因素。
但“零交易费用”是不现实的,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界
定、产权的交易都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只有当产权界定和交易带来的收益大于所需成本时,产权的调整方能实现;若收益小于成本,即使产权调整能带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但因无利可图,也不可能实现。
2、企业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正如科斯所指出的,由于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产生了企业这种可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但企业的出现又使得原有的产权状况变得更为复杂,企业产权理论正是研究和解决企业制度中因产权复杂化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企业产权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剩余索取权问题。
为了保证企业的效率,剩余索取权应归监督者(即企业管理者)所有,而在企业内部,管理者既可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又可为资本所有者或劳动者同时兼任。因此,按剩余索取权归属的主体不同,企业可划分为企业家企业、资本家企业、工人管理企业三种类型。而具体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市场环境,因为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交易组织形式,出于节约交易费用的考虑,会根据具体的资本、劳动及管理的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避免所需交易费用过高要素的直接市场交易。若违背这一原则,企业效率必然低下。
在现代股份公司中,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经营者由于掌握实际的经营权,可能会谋取私利,这就产生了一个委托——代理问题。若没有有效的制度控制代理成本,则股份公司将无法有效运转。委托——代理理论正是研究如何设计一种机制,使之最大限度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给予经营者以最大激励。首要的措施就是必须使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把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利
润联系起来,或直接让经营者拥有企业部分股票。由于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还必须采取一定的市场约束。一是经理市场,当代理成本过高时,股东可通过合法程序重聘经营者;二是股票市场,当股东利益受损,而单个股东又无法影响董事会决策时,他可抛售其股票,从而约束经营者。
二、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所应具有的本质规定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产权明晰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后三个方面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是有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性环节。
首先,权责明确是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产权约束必然造成严格的与自觉的从而也是充分的责任。一系列的放权措施使企业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的权利。但松弛的产权关系的缺陷因为这种放权而失去了行政约束的屏障。所以,权责明确的前提是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对于企业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约束的产权制度。
其次,产权关系不顺,无法理顺政企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非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对企业实行的管理;二是建立在资产基础上的关系即政府作为企业资产的拥有者而对企业实行的管理。处理前一种关系较为容易,而后一种政企关系的处理则较为困难,原因在于政府的后一种管理具有刚性:既然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那么作为投资者的国家就必
然要对其实施管理。无论是国家必须保持的对一定的领域、一些企业的控制,还是政资分开,都是理顺产权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三,科学管理要求必须理顺产权关系。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公司制下,董事会是所有者的代表,出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需要,将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作为主要标准择优录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考评。通过这种强有力的产权约束机制,使管理岗位上永远立着优秀的管理者。因此,优秀的管理者和良好的企业管理可以说是建立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一种派生效果。事实上,良好的产权关系本身寓含着遴选优秀管理者的机制。
由此可见,产权明晰是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础。以上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分析,充分说明: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
1、所谓产权清晰便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在狭义所有权层次上进行产权界定,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弄清所有权归谁;二是狭义所有权与其他产权拥有主体的产权界定,笼统地讲,也就是划分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如果以上几方面的产权都界定清楚了,就可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基本完成了。产权清晰在明确投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之后,也许对国有企业产权明晰更重要更复杂的一个方面,就是明确企业与政府的权利边界,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归根结底就是这个边界不清。
国有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在三个层次上明确责权利的关系。第一
是国家与公民和法人企业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投资者之间及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第三个层次就是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2、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是否就明晰了产权
产权明晰中有一个误解,就是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后,产权就明晰了。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在提到的第三个层次上明晰投资者与人力资本投资者之间的产权无疑提供了动力,但这增加了产权明晰的复杂性。因为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各个投资者的产权也需要明晰,这在市场经济里是通过投资时的谈判与资产评估以及今后增资或减资的博弈完成的,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虚位或对其产权代表的激励和约束不力将影响其在博弈中的成绩或产生资产流失。
无疑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明确企业的资产占用数量,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明晰第二个层次上的产权关系。而通过引进私人资本或外资,不仅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困难,还因为私人资本的存在,有利于明晰所有三个层次的产权关系,但这同样要付出成本。
现有的保人不保体制的改革思路,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旧体制不会自行消失,产权明晰也就不可能很快完成。
3、产权明晰是动态的博弈过程
产权明晰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化过程,动态博弈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财产权也是一个逐步明晰、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产权观念从单一的所有权观念分解为具体的所有、使用、收益和让渡等权利概念。可见产权权利意识是在历史的长
河中逐步形成并具体化的动态过程。
从短时间看,产权清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状况在变,资产结构的不同及债权结构的不同,产权也有不同的权属内容。一般在企业正常经营里有满意的回报时,企业经营者有充分的自主权;而在回报不满意时,投资者的介入经营常常发生,职业经理的权力受到限制;当经营出现问题,影响职工利益或债权人利益时,他们也有参与管理甚至接管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总之,产权明晰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市场化的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当今经济学的热门学科,其发展潜力巨大,实用性强,可以达成个人,企业,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