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财政投巨资支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8:5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财政投巨资支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财政投巨资支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篇:江苏省财政投巨资支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江苏省财政投巨资支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日前从江苏省财政厅获悉,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财政将投入巨资,以加快江苏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进一步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化支出结构,逐步提高产业化通过项目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比例。重点围绕高效农业“百项工程”,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业、种子种苗业、精深加工业、现代营销业,推进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发展。2006年,省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主要包括:一是安排资金8000万元,继续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安排5000万元,支持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出口品牌,推进农产品境外促销;三是安排20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农业三项工程;五是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农产品质量建设;六是安排资金1500万元,支持海水养殖;七是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八是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化;九是安排资金500万元,支持苏北地区科技成果推广。

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一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投入标准,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灌溉面积120万亩,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把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二是加大重点区域专项治理,围垦滩涂4.8万亩,垦区配套3.2万亩,改造丘陵山区低效农田,大力发展园艺业,治理黄河故道生态脆弱地区15万亩,改造高沙土12万亩,煤矿塌陷地整治3万亩。2006年省以上农发投入安排10.97亿元。

支持发展农村民营经济。省财政安排“扶持民营经济专项资金”1.5亿元,对农村创办的民营企业在人员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在收费上给予政策优惠。对所有涉及农村民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与行政管理行为相联系的所有证、照、牌等制作工本费原则上免收,免收市场物价调节基金;对在农村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民免收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免收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引导乡镇工业集聚发展。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投资强度较大、土地集约利用、带动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强的集聚区给予优先支持,重点用于支持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省财政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开展我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二期项目建设范围为除苏东项目以外的苏北、苏中其它市县,省财政主要支持各地动物防疫、检疫设备购置。

新浦区人大四项措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以来,连云港市新浦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区情实际,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定期听取区政府工作汇报,多次组织代表视察,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和目标。新浦区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明晰了“山区林果平原菜,城郊花卉苗木带”的农业产业结构总体布局,要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精心组织编制调整规划和保障计划,各乡镇选准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着力发展茶叶、蔬菜、林果、苗木、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并提出到2012年,力争全区茶园面积达到3万亩,林果面积达到3万亩,蔬菜瓜果面积达到5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2万亩。二是助推产业基地建设。根据代表建议,新浦区人大常委会把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迅速促进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如草舍西红柿、云盛瓜果等特色蔬菜基地;红香溢樱桃、云台大杏等特色果品基地;清妙、野仙等绿茶基地;岗埠、浦南鲜切花基地;岗埠鲤鱼、新浦斑点叉尾鮰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同时,新浦区人大经过实地调研,要求南城古镇依托南北凤鸣湖、千年古庙,继续加快建设农业观光生态园。三是重视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新浦区人大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重点推进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区已拥有市级以上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9个,加入合作组织农户达0.3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1%。

四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要求区政府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三化”工作,开展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村创建活动,全面推进

失地农民“三定”就业,扩大南北劳动力交流,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52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2255人,对口挂钩交流409人。

江苏赣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吃上“细粮”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赣榆县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通过实施政策引导推动、龙头企业驱动、典型大户带动、经济利益促动等富民措施,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让全县农民吃上农业科学发展带来的“细粮”。

特色农业铺就农民致富路。赣榆县从培育主导产业入手,把规模农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以高效农业规模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0%以上,高效农业面积达40万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农业“六区三带”格局,即沙河、墩尚5万亩设施蔬菜连片栽培区,欢墩、黑林2万亩黑莓连片种植区,城西、罗阳万亩花卉苗木种植区,门河、厉庄2万亩中草药和珍果种植区,班庄、金山高效茶园种植区,城头、赣马3万亩蚕桑种植区;金山、班庄2000万羽鹌鹑产业带,沿海百万头特种毛皮动物产业带,丘陵山区40万头(只)草食家禽饲养带。“六区三带”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柱。

专业村专业大户不断涌现。目前,全县已形成设施蔬菜、大蒜、芦笋、板栗、茶叶、蚕桑、苗木花卉等市级特色乡镇15个,形成了“一镇多业、多镇一业”的新格局,各类种养专业村212个,使专业村的比例提高50%以上;规模种养大户4800户,5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300余户,1000只(羽)养殖大户2900余户,创汇蔬菜、金山鹌鹑被列为省政府重点

扶持主导产业。鹌鹑种苗繁育专业村——金山镇前徐福村现有规模种苗繁育孵化户70多户,饲养量达2000万羽,年孵化能力达5000万羽,是河北、山东等地鹌鹑种苗的主要供应地,全镇从事鹌鹑养殖、销售、运输、加工等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成为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鹌鹑繁育基地。温室设施蔬菜专业村——沙河镇颜庄村在农开、财政等部门帮扶下,发展“猪—沼—菜”生态种植模式,其经验入选中央党校教材。

“农”字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赣榆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内容,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就是致富农民的观念,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重点扶持富裕食品、文峰木业、全顺鹌鹑、昌泰食品等农字号加工龙头企业,新增涉农规模龙头企业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赣榆县全顺冷藏食品有限公司”在原有基础上又投资600万元,扩大了企业加工能力,现在该企业是全省唯一一条鹌鹑屠宰加工专用生产线,日可屠宰鹌鹑4万羽,年产鹌鹑白条肉100吨,加工皮蛋、鲜蛋1000吨,加工的鹌鹑在江苏省农洽会上一度脱销,形成基地+企业+农户产业化模式,呈现以企业为中心,辐射带动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格局。金五食品有限公司、金韩食品有限公司、富裕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跻身全省14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目前全县共有果蔬、肉类等涉农加工企业3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载体。

农业标准化建设喜结硕果。赣榆县坚持走名牌、精品发展之路,加大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管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控,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6万亩,建成了沙河、石桥无公害蔬菜,塔山、城头无公害杂粮,金山、门河绿色银杏食用茶,欢墩优质芦笋茶等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先后注册了颜河牌蔬菜、土成牌黑小麦、赛福牌无公害番茄、启迪牌鸡蛋等市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8个,新注册申报绿色品牌、有机品牌、无公害品牌等17个,全县共建农业产业化标准示范区7个,辐射面积近20万亩。其中,全市蔬菜基地沙河镇已形成万亩设施蔬菜、万亩优质土豆、万亩品种大蒜、万亩草莓、万亩花木等五个高效农业种植区,农业增收步伐进一步加快。

生态观光农业风光无限好。赣榆县在发展观光农业方面,十分注重特色性、地方性、民俗性。通过几年的努力,厉庄谢湖有机果茶观光基地和门河万亩药用植物园双双入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厉庄镇还以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为点,以大樱桃、蓝莓产业为链,以谢湖、坝西、二龙山、大吴山为面,打造集生态旅游、垂钓赏花、采果品茶、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全市农业生态旅游第一镇。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整合特色农业,塑造罗阳、城西优质花卉观光园,欢墩、塔山湖特色观光园,沙河、墩尚生态蔬菜观光园,厉庄、黑林自然生态观光园等特色农业区域品牌,着力打造农业卖点、游客看点和旅游亮点,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旅游经济。目前,欢墩黑莓、石桥苹果、塔山杞柳等9个农产业优质品牌已列入江苏省际乡村旅游宝典,全县观光农业产业渐成特色。

第二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且看柳城畲族镇如何发展吊瓜产业

以前人们说到柳城总离不开宣莲,现在,通过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发展、探索和总结,柳城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大地上又多出了一样特色农产品——吊瓜。说起吊瓜,我想见过或听过的人肯定不是很多,熟悉的人就更少了。笔者也是查阅了相关资料才对其有了初步了解。吊瓜,又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皮、籽、根均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现代研究和权威机构检测吊瓜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是食用瓜中的上品。吊瓜生长在海拔100—1800米气候温润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既适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对成片的吊瓜地还可以进行套种,且一年种植投入,多年收获受益,省工、省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其生长习性喜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好,不耐旱,怕水涝,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2℃,10℃时生长基本停顿。宜选择在深厚、疏松湿润但又不涝的土地种植

正因为吊瓜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以及它与柳城的气候土壤及其它相关条件相符的习性,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结合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兄弟发展吊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

一是转变农民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效益。思路就是出路,要转变广大农民兄弟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思路,就要让他们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吊瓜产业确实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通过在乌漱村进行试点,然后进行以点带面的宣传发动,广大农民朋友见到吊瓜产业实实在在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逐步转变传统观念,兴起了一股吊瓜种植热。

二是积极引导种植户成立吊瓜合作社。去年成立的武义乌漱吊瓜合作社共发展了54户社员,带动了22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同时。合作社的成立,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吊瓜产业的管理,统一了规格,提升了质量,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

三是建立吊瓜生产基地,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乌漱吊瓜合作社理事长吴伟林告诉笔者,过去,小规模种植时,都是小商贩上门收购,价格与外面要低1元左右。现在规模形成后,他们都是把吊瓜集中拉到长兴、上海的吊瓜加工企业销售,效益更是节节攀升。去年,他个人种的30亩吊瓜,年收入达到了十多万元。今年,他的种植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现已种下了60亩。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镇新建了县后、东西、上黄、半糖、金山等村吊瓜生产基地,新增吊瓜种植面积1500亩。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让农民在发展吊瓜产业上掌握技术。今年,该镇已成功举办了一次吊瓜种植技术培训班,100多位农民参加了培训。下一步镇政府将继续增加农业科技培训投入,使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更好的掌握农业科技。

近年来,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积极按照县委县政府“东北机声隆隆,中部车水马龙,南部满目葱茏”的区域发展布局,认真抓好自身发展定位,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发展各类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兴的吊瓜产业只是柳城发展产业农业的一个缩影,传统的宣莲、板栗、蚕桑、茶叶等产业也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前进。柳城的农业正如从柳城走出去的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在今年两会上所说的大有希望!

第三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010年直播酸枣2万亩,栽培葡萄4700亩,使林果业保有面积从目前的6.6万亩,增加到9万亩,引导农民逐年有计划地减少棉花的播种面积,使产值更高的林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

2、大力优化农业结构

2010年我乡计划新增棉花滴灌面积3.5万亩,加上我乡现有滴灌面积3.4万亩,使全乡的高产棉田面积上升至7万亩,仅此一项,可使全乡皮棉增产362.5吨,新增产值543.75万元,预计人均可增收302元,二、坚持抓住棉花支柱产业不动摇。

1、大力发展棉花膜下滴灌,提高棉花

充分用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和用好项目资金,2010年《自治区高标准棉田及商品种子田建设项目》3万亩在我乡实施,每亩可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200元,预计可争取资金600万元,其余部分,引导和帮助农民办理“棉花膜下滴灌贴息贷款”,确保发展滴灌所需的资金足额到位。

2、坚持“良种推广、科学种植、提高单产、节水增效、加工增值”的方针,在现有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单产,主要是通过良种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和加大科技投入等手

段,按照以稳定高产、提高中产、改造低产为主线,大力推广优质杂交棉种植、膜下滴灌和果棉间作种植模式。通过杂交棉示范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棉花,努力提高亩单产效益。

三、林果业

1、大力发展“果棉间作”、“果粮间作”,增加林果业面积完成林果业的规模布局

从6.6万亩增加到9万亩,种植林果业2万亩,其中直播酸枣1.6万亩,葡萄0.42万亩(红提1680亩,白木纳格2520亩,共1267560株),新植红枣18000亩,新栽防护林700亩;

2、进一步加强林果业质量管理,提高适龄果园的产值和效益

落实精细化管理,大力推广“矮密早”丰产栽培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大风沙尘”为重点的林果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林果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挂果面积25000亩(红枣挂果面积1.3万亩,核桃挂果8122亩,其他树种挂果3000亩),果品产量1.1万吨(红枣4700吨,核桃710吨,香梨492吨,苹果61吨,杏1730吨,其他1250吨);

3、重视优良品种的推广

核桃嫁接面积2800亩,红枣嫁接4785亩,其中幼树嫁接3255亩(1627500株),大树改接1530亩(168300株)。

把工作重点从转移到“抓管理、闯市场、促增效”上来,继续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抓手,

第四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却总是慢半拍。特别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加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二、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特别是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求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完全是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中央计划、层层下达任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诱导机制实现的,是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离成熟完善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加之农业特殊的产业特性,致使广大农民很难顺利实现结构的调整。这表明,目前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关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经济容量狭小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既要看到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个体小农的冲击。

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政策安排上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提出以下几点:1.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总量供求关系。2.保持农民利益,妥善处理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3.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得到优化调整,取决于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

三、进一步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农产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大关系。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在粮食充裕情况下的一时安排,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3.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除了要从全国着眼农业总体结构外,还必须从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较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全国农村产业结构,并且促进和保持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优势没有很好形成,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4.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保证农民收益增加。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早已不是指单纯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而是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在内完整的农业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农业至今基本上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生产环节的束缚,总体上存在着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结构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就是解决结构缺位问题,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连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带领农民有组织走向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利益分配机制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围绕“三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一调(产业结构调整)一转(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六抓六促(抓设施建设,促经济发展;抓扶贫攻坚,促农民致富;抓农村教育,促素质提高;抓龙头企业,促结构调整;抓工业发展,促财政增收;抓统筹发展,促社会进步)”和逐步建成“四个中心(水城县南部交通枢纽中心、工业组团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发展思路,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逐步构建“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扩大经作比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水城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距市心中76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8.5℃,降雨量1100-1200mm,气候温热,雨量便低,干湿季节明显,属典型亚热带河谷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耕地面积21210亩,其中水田9810亩,旱地1140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布依、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86093万元,农业生产总值9183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0828吨,财政收入完成8371万元,人均占有粮319公斤,人均纯收入2698元,-1-

粮经比35∶65。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情况

***乡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本乡的实际出发,引导群众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走姜、果、蔬、猪、蜂的发展路子。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日益增强,几种支柱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一)抓春耕生产,促规模发展。在春耕备耕中,农用物资准备方面:进杂交玉米种45000公斤,杂交水稻13000公斤,氮肥800吨,磷肥400吨,复合肥60吨,农膜40吨,农药0.4吨;春播进度方面:完成蔬菜种植13000余亩,占县下达任务8500亩的147%马铃署种植8300亩,占县下达任务8000亩的103%,玉米种植7150亩,占县下达任务7600亩的94%,大豆种植800亩,占县下达任务1300亩的61.53%,杂粮种植400亩,占县下达任务3000亩的13.33%,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基地1个,面积200亩,正在移栽。在工作中主要围绕“五抓”落实春耕生产工作。一是抓“早”。提前安排部署,2008年未召开会议对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提前调运优质良种,确保了种子及农用物资的供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进行种植规划,推广良种良法。二是抓“巧”。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带队,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及驻村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组,带政策、带信息深入全乡15个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动员会,向广大种植农户发放《致***乡种植户的一封信》5500余份,在全乡范围内采取悬挂宣传布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牌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抓“实”。专门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耕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春耕生产工作督查组,专抓春耕生产工作。乡政府与各单位各村签订责任书,将各项春耕生产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村和人头上。督查组一周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将种植指标落实到村,再由村组分配到户。在技术指导上,定点到人,实行量化考核,与月工资挂钩,确保了种植技术。春耕生产工作做到措施、督查、人员、责任、技术五到位。四是抓“好”。各点上的农技指导员与各挂村工作组、各村齐心协力,从整体规划布局到指标分配、良种选购、种植指导和病虫防治等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春耕生产指标完成,形成规模,种出实效。五是抓“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注重连片种植,因地制宜,种出特色。以新联村为示范点,规划了3000亩的茄子和辣椒等早春蔬菜基地,切实带动了早春蔬菜的发展。在民主村规划200亩优质玉米高产示范种植基地,在市、县每亩补助3斤良种的基础上,乡政府每亩补助农户地膜50元。目前,地块丈量已结束,种子、农用物资等已调运到位,正组织农户做各项准备工作。

(二)抓产业模式,促结构优化。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二厂五合作社”(金农食品加工厂、生姜脱硫加工厂、四季鲜果蔬专业合作社、横发养蜂专业合作社、永鑫兔业合作社、天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德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形成,精肉渣、蜂蜜产品已打开省内市场,生姜脱硫加工厂已投产,产业化经营的步子在迈进。继续加大“四个基地”的建设力度。一是双井村建黑山羊基地1个,养殖规模500只以上,投资50万元,实行圈养;二是加大大寨村养猪基地建设力度,2011年饲养母猪达3000余头,产仔猪达20000余头,生猪年出栏达2万余头;三是白岩脚村继续实施好种

草养牛基地,有基础母牛160头,计划将规模发展到种草100亩,养牛300头;四是新光村大力发展养蜂基地,已发展4000箱,产值120万元;五是发展万亩蔬菜基地,投入12万元给果蔬协会建常年大棚20个,投入3万元解决民主村500亩辣椒基地的种子地膜,促成基地与金农食品厂签定保护价销售协议,价高随行就市,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通过资金帮、科技扶、人员带的方式,扶持和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全乡产业结构的发展。

(三)抓区域布局,促农业增效。根据交通、气候、水资源及销路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交通便利的5个低海拔村大力规划蔬菜种植;在4个中海拔的村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在铁路沿线5个村发展经果林种植,在特色村扩大种养殖规模。为确保科学种植,引导好农民选好品种,做到品种调优、规模调大、结构调特,切实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在抓好农业工作上,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2008年,投入蔬菜种植经费12万元,在大寨村发展8亩常年蔬菜大棚的建设;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成民主村300亩“百果园”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500亩辣椒基地、500亩弥猴桃基地、500亩杨梅基地、500亩雪莲果基地。为确保农产品能及时进行市场,在小城镇为蔬菜商贩搭建收购摊位20个,卖肉摊位20个,保证了蔬菜和生猪产品的畅销。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抓好春秋两防工作,全年W疫苗注射密度达98%以上、猪温注射密度达95%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注射密达98.5%以上。目前全乡母猪存栏8408头,年出栏仔猪4万头,生猪存栏32304头,家禽存栏129336羽。

(四)抓技术推广,促质量提升。为强化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强农技科技培训力度,2008年完成农技普及培训

2.5万元人次;完成“绿证”培训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0人,引导性培训220人。组织各村支书、主任和部分种养殖大户到大寨村四季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常年蔬菜基地和养猪基地进行实地参观,由乡农技人员现场作技术示范和讲解;组织农技便民服务队深入各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群众科学种植;由农业服务中心和兽医站技术人员实行定点指导,为农户提供选种、种植、喂养、防疫等全程管理服务。有力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抓资源优势,促特色种植。

充分利用***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早熟蔬菜种植。2008年完成早熟蔬菜种植11125亩,品种10余个,产量达到16092吨,2011年为全乡种植户补助地膜和种植50万元,发展早春蔬菜13000亩。在蔬菜种植上推行“三不”政策。一是不买单。保证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发展种植;二是不强求。在种植品种上不强求农户种植单一品种;三是不一刀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群众按什么品种价格高种植什么品种的自愿方式进行种植。在政府引导上注重“三性”。一是注重示范性。通过为大寨村示范点在网上购买新品种实行示范种植,成功后再在全乡推广;二是注重引导性。乡农业服务部门在充分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再引导农户种植,努力克服供过于求,价贱伤农的问题;三是注重综合性。不要求农户统一种植单一品种,对早熟蔬菜种植进行综合发展。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充分利用***乡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的这一大优势,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建设和开发。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好***优质早

春蔬菜和仔猪养殖两个特色产业的开发,突出打基础、找市场、调结构三个特点,努力培育等支柱产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集镇化战略。

(二)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地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植。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支柱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成各类经果林、养殖业、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等。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完善小城镇农产品交易市场。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产业平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利用***煤电项目开发的大好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片区开发等,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品。特别是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商贸、餐饮、运输及文化和其它公共事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全乡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二、三产业来拉动***农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下载江苏省财政投巨资支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财政投巨资支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围绕调整结构、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临沧市以“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力争实......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结合农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1、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谷里镇2012年上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材料今年上半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全县农业产业 “54321”工程要求,按照“公司+基地+农......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谷里镇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现将我镇2012年农业产业结......

    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宁夏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就怎样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论文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定义为;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使用的重新配置。因此,农业结构调整范......

    浅谈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浅谈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也是乡镇当前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乡镇领导干......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言材料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观摩推进会发言材料 (2011年8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参加此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观摩推进会的感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