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方面的教学案例给你的帮助最大

时间:2019-05-12 18: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哪方面的教学案例给你的帮助最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哪方面的教学案例给你的帮助最大》。

第一篇:哪方面的教学案例给你的帮助最大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这门课,你觉得哪方面的教学案例给你的帮助最大?说明 一下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实力及分析》中,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之写话习作给我的帮助最大。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二篇: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范文模版)

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最大公因数》教学片断与反思

背景与导读

《最大公因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课标》中有关求最大公因数的要求是: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突出了一个“找”字。教材在编排上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用方砖铺一块长方形地面,要求方砖都是整块的,方砖的规格如何选择,最大规格是多少导入,注重数学的工具性。

本节课教学之前,我在钻研教材后,萌发了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进行教学的想法,为此我课前到班上了解哪些同学近期购了新房,并到其中两位同学家实地了解情况,准备素材。在这节课中我以课前搜集到的周杰同学家的房间贴地板砖的事例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小激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师:同学们,我们班周杰同学上周高高兴兴住进了新居,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参观他的新家吗?

生:愿意

师:好,让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走进周杰同学家,和他一起分享搬进新居的喜悦(播放新居图片,周杰同学作介绍,画面定格在周杰同学的房间)

师:周杰同学的新家漂亮吗? 生:

师:不过呀!周杰同学还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让他来告诉大家吧 周杰:(指着图片)我房间的装修,我大多都比较满意,就这地方看着挺别扭(房间有两边靠墙的地板砖不是整块的)

师:其实呀,要使地板压是整块的,也是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呀,你家买了新房子你就可以帮忙出谋划策,解决房间贴地板砖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和周杰同学一样的遗憾了,你们想探究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想”,气氛异常高涨)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这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究的迫切心情,憧憬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生情绪。

[片断二]合作探究,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师:周杰同学房间的长是36分米,宽是30分米,选用什么规格的方砖铺地,才能使方砖刚好都是整块的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认为方砖的边长应该是房间长和宽的因数。生2:方砖的边长应该既是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生3:也就是说方砖的边长应是长和宽公有的因数 生4:对,比如说,3既是36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那么,选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满长边需12块砖,铺满宽边需10块砖。假如选择边长4分米的方砖的话,那么长边9块砖刚好铺满,宽边7块砖不够,8块砖又多了,就不能都是整块的了。

生5:老师,老师,边长2分米的方砖也能保证使用的是一整块数。

生6:可以选择边长是1、2、3、6分米的地砖,因为它们都是36和30公有的因数,边长最大是6分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因数的知识解决了方砖铺地时选择方砖的边长问题。要使用所有的方砖是整块的,方砖的边长必须既是36(长)的因数,又是30(宽)的因数,你们知道吗,既是36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的数,有一个规定的名称,请大家从课本中找答案吧!(指导学生自己看课本)

[反思] 选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思维活跃,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两个概念的认知在探究中感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从自主学习中升华。

[片断三]围绕新知合作探究

出示例2:怎样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讨论)

生1:通过自学课本我知道了先把18和27的因数分别都找出来,再在里面找共有的因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 师:板书

18的因数:1、2、3、6、9、18 27的因数:1、3、9、27 18和27的公因数:1、3、9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9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呢?讨论一下 A.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B. 汇报交流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找出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大家掌声欢迎小组长高鹏同学 高鹏板书:18和27

18× 9√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高鹏: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认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不可能比18和27中的较小数18大。所以我们就从18 的最大因数开始找,18的最大因数是18,18不是27的因数,也就是说18不是127的最大公因数,那么我们再找18的第二大因数,18的第二大因数是9,9是27的因数,那么9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生:你那×和√是什么意思

高鹏:×代表18的最大因数18不是27的因数也就不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代表18的第二大因数,9是27的因数,也就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高鹏他们小组真了不起,探究出了这种简便快捷的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在不需要找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就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让我们把掌声送给高鹏他们小组,向他们学习。

生:……

师:熟能生巧,下面我们训练一下大家找“最大公因数”的能力,也是对大家的考查,同学们可要努力哟!

(出示:16和20 18和12 10和15)生: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4。师: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生:16的最大因数16不是20的因数,第二大因数8也不是20的因数,第三大因数4才是20的因数,所以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4。

生: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6 ……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的时候又快又对,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此时,突然响起一激动且兴奋的声音)

生:老师,老师,我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一减就出来了。师:一减就出来了,彭焕你说说看。

彭焕:20-16=4,4是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18-12=6,6是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生

1、生2……对对,是这样的 生3:好像不行……

师:彭焕同学的这种方法比较新颖,老师没见过也没想到过,我们一起讨论下吧!此时课堂上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都在思考、举例,最后同学们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减的方法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如8和20,18和30,12和30,10和30,10和40……

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有时候行,有时候不行,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呢?老师把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分为行和不行两块板书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适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的例子:16和20,8和12,0和15…… 不适合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的例子:12和30,16和20,10和30…… 生4: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比较接近。

生5:不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相差较大。

生6: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的差往往比较小数小。生7:不适合的例子中两个数的差往往比较小数大。生8:适合的例子中差都是两个数的因数。生9:对,如果差是两个数的因数就适合。

生10:我们可以这样理解,a-b=c,如果c是a和b公有的因数,c也就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

…… 反思:

学习过程是在学生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是一个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共识,达成共享、共进的目的。

点评与拓展:

本节课郑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来源于身边的研究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享受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学的主动、思维活跃,较好的体现了新的教学课程理念。尤为突出的是,在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一环节,从突出“找”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学生创造性的发现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这一新的思路,得出a-b=c,,如果c是a和b公有的因数,则c就是a和b的最大公因数这样的结论,学生在亲历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数学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遗憾的是,郑老师在本节课中虽然没有受预设教案的限制,花较多时间解决了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特别是用减法找“最大公因数”这一创新的思路,但预设的教学程序“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没有完成。且由于学生讨论激烈延时较长。

第三篇:《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 阿荣旗音河小学

何晓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下)第79—81页。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和反馈交流,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沟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能初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初步应用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么?(板书16和12)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找出16和12的因数的?

导入:同学们刚才做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因数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引出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例1情境图:张叔叔家的储藏室正准备铺地砖,遇到了问题,你们能帮他么?

看了这段话,你明白张叔叔的要求了么?

大家想给他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大家的选择到底符不符合要求呢?我们动手试一下。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动手操作。让每组的组长汇报操作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3种不同边长方砖铺地的过程。问:如果要使铺地的砖块数最少,应选择哪种?为什么? 观察:地砖的边长(1、2、4)跟储藏室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1、2、4既是16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是12和16所有因数的相交的过程。

问:两个圈相交的部分的数字表示什么?给它起个名字吧,最大的那个我们叫它什么呢?

出示80页“做一做”练习。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出示例2: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方法。

小结:其实这几种方法都是用列举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找。

问: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理念: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观察、发现、设问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求索方法。通过说思考过程、师生讨论,让学生的推理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增添活力。)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课件出示练习

问:通过练习,你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规律(1)和规律(2)。

(设计理念: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注重认知结构的深化和发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我从哪里来 教学案例

活动要点

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艰辛

【活动过程】

1.让学生们的腹部系上一个书包,让他们做以下动作: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抬腿上楼梯、弯腰捡东西、弯腰系鞋带等)通过体验身体负重状态的行动感受,亲身体验到妈妈怀胎的辛苦,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感激妈妈的情感。

2.让学生将通过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再度获取的科学知识以及经历游戏体验后的感悟整理成一份生命手册,以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从哪里来

【教

材】五年制――五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刘娜

【单

位】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真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3.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多方面的资料。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研究“我从哪里来”,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学生课前搜集了资料,已经有了些知识储备,在让学生谈看法时,学生自然会将自己获取的信息发表出来。活动二展示了胎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介绍了胎儿的形成、发育、出生过程。活动三针对胎儿的形成及发育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让他们进行猜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由活动一让学生系上沙袋,扮成怀孕妈妈的样子,让他们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动作,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空间内充分体验妈妈的辛苦。活动二让学生设计并制作生命手册,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进去。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生命手册,让学生谈谈自己还想写些什么内容,打算怎么做,也可以鼓励学生长期搜集信息,丰富生命手册。教学过程描述:

一、情景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电脑出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你们一定很熟悉他吧。咱们来欣赏一段关于齐天大圣的故事吧!(大屏幕播放《西游记》中美猴王出世的一个片断)这段录像讲了什么?(学生发言)

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学生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嗯,孙悟空这个形象是神话传说,现实中并不存在。那么我们人也像他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猜一猜我们是从哪儿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吧。(出示课题)【本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横空出世的录像开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我从哪里来”的兴趣,揭示本节课活动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调查报告

1.孕前准备(①足够的钱 ②健康的身体 ③优生优育的知识 ④婴儿的生活日用品等)。

2.怀孕后的饮食情况。3.怀孕后的体形。4.怀孕后的活动情况。5.怀孕后睡觉情况。6.胎教情况。7.怀孕的感受。8.胎儿的生长情况。

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没说到的如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等。

【本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查阅资料、调查有关问题的习惯。通过调查报告让学生明白妈妈在怀孕前、怀孕后做了哪些事情,初步了解母爱的伟大。】

(二)图文结合,认识胎儿的形成

1.看图听录音介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2.学生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随机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

了解: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带子跟妈妈的身体连在一起(这跟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自己的营养不断送给宝宝,宝宝就一天天长大了。

【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对胎儿的发育、形成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对自己从哪里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三)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1.组内介绍了解到母亲怀孕时的体重等情况。

2.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做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3.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坐着吃饭 伸手够东西 低头看脚尖 抬腿上楼梯 弯腰捡东西 弯腰系鞋带)

4.学生根据体验谈感受。

5.教师:我们刚才仅仅做了 5 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说出来吧!(播放课件音乐).学生说心声

【通过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让学生感受母子亲情,使其知道母亲为了孕育一个生命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使其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说说比比,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

1.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提示:①你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 [ 出生地点 ]

②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属什么? [ 出生时间 ]

③平常听爸爸妈妈说的有关自己出生的其他情况。2.拿出自己的出生证,介绍出生时的自己。

小组交流。[ 姓名 ] [ 性别 ] [ 身长 ] [ 体重 ] 3.找一找:自己的成长变化。

(五)拓展探究

制作生命手册

课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生命手册进行展评。(为了进一步丰富生命手册,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谈谈自己还想写进什么内容,打算怎么做,进行展评活动)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体会与反思:(字数在800-3000字以内)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体验真实社会。科学课程标准更是多次反复强调“体验”、“感受”,提倡引导孩子去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我从哪里来”是个简单但又神秘的话题。教材上的资料卡和插图已经使学生大致明白本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对《我从哪里来》一课非常感兴趣,它让很多孩子产生好奇、困惑。在传统的保守教育中,我们的父母大多对这个问题都是予以回避。而本课却以活泼的形式向孩子揭示生命的由来,通过调查活动和课堂体验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震撼:父母给了我生命,生命来之不易,父母养育我非常艰辛,从而使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会珍爱生命,学会感激。

由于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课堂上,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畸形儿怎样形成的?连体婴怎样形成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怎样呼吸、怎样大小便等,学生们基本上能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相互进行解答。有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精子与卵子怎样相遇。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既要在语言上浅显易懂,又要适合这个年龄的特点并讲明白并不太容易,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从科学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们非常满意。

在 “体验妈妈的辛苦”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先交流课前调查的有关妈妈怀孕的辛苦,他们初步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劳。但是这毕竟是他人的感受,究竟有多辛苦,学生的理解与他们内心所期望达到的状况存在差距。因此我让每个学生扮成怀孕的妈妈,孩子们纷纷入情入境去体验。此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母爱的伟大。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受到: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还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我们的科学课教学应把孩子们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原来的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从而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产生新的创造,促进孩子的发展。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娜

电话:0634-6531249(单位)

0634—8900266(手机)个人简介:

刘娜,女,1979年生,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师。山东省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研教学先进工作者。论文《科学课堂教学论文》在全省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教学案例《水流产生力量吗》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教学案例《有趣的磁铁》在

“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实验报告《科学启蒙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探索》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试教体会《哪杯水多》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二等奖。论文《科学课堂要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全省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优质课《摆的秘密》在山东省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教学案例《有趣的磁铁》在《Science教材教法与研究》第六期发表。在山东教育社组织的“大自然与小博士”与“自然观察日记”征文竞赛中获一等指导奖。论文《科学启蒙寓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全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教学案例《摆的秘密》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总结》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科研成果一等奖。试教体会《青岛版科学试教体会》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课件《摆的秘密》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科研成果一等奖。在莱芜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大赛中,荣获小学组科学学科一等奖。

四、教学参考

1.生命的起源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新的细胞开始的,当爸爸身体里的精子细胞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细胞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细胞,叫做受精卵。它在妈妈身体里一个叫子宫的地方住了下来,靠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慢慢的长大,就形成了小宝宝的身体。

受精卵在3个星期时只有2毫米长,但他已经具备了发育成全身各个器官的原始结构——外、中、内三个胚层;一个月的胎儿与其说像人还不如说像小鱼,6毫米的小生命已经出现了脑、脊柱、心脏和肝脏了;5个半星期的胎儿已经长到14毫米,有眼睛、鼻子,还有嘴巴,但还是雏形;第6个星期胎儿的脊柱挺起来了,肌肉、肋骨和手指也长出了,而且还长出了一些腺体;8个星期的胎儿的脑神经细胞已经大量形成,皮肤也有了“感觉”;3个月时胎儿已经开始吮手指或是脐带、手臂了,同时他的脑部发育也完成了;4个月已经能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5个月的宝宝已经会活动了,所以在5个月左右妈妈已经能够感觉到胎儿在动了,科学上叫“胎动”,而且这时他的脑部也有了记忆功能了;7个月的胎儿视网膜已经形成,能睁开眼睛了;8个月时他的味觉系统已经很健全了;9个月的宝宝就要出生了。小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生活到将近10个月时,就该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这时,妈妈就要到医院里,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子宫的收缩把小宝宝送出体外。“哇——哇——”随着一阵清脆的哭声,小宝宝就来到了人世间。

2.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吃什么

妈妈的子宫就像是一个温暖的袋子,袋子里有许多宝宝需要的液体养分。宝宝是通过一根叫做脐带的管子从妈妈的身体里吸收营养和氧气慢慢长大的。胚胎的生长也离不开胎盘的供养,胎儿每天长1毫米,离不开羊水中丰富的养料。

3.什么是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是将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从身体里取出来,再在试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在妈妈的子宫里靠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而长大的胎儿。

第五篇:我从哪里来 教学案例

我从哪里来

【教

材】五年制――五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刘娜

【单

位】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真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3.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多方面的资料。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研究“我从哪里来”,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学生课前搜集了资料,已经有了些知识储备,在让学生谈看法时,学生自然会将自己获取的信息发表出来。活动二展示了胎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介绍了胎儿的形成、发育、出生过程。活动三针对胎儿的形成及发育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让他们进行猜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由活动一让学生系上沙袋,扮成怀孕妈妈的样子,让他们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动作,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空间内充分体验妈妈的辛苦。活动二让学生设计并制作生命手册,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进去。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生命手册,让学生谈谈自己还想写些什么内容,打算怎么做,也可以鼓励学生长期搜集信息,丰富生命手册。教学过程描述:

一、情景导入,揭示活动的主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电脑出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你们一定很熟悉他吧。咱们来欣赏一段关于齐天大圣的故事吧!(大屏幕播放《西游记》中美猴王出世的一个片断)这段录像讲了什么?(学生发言)

对于这件事,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学生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嗯,孙悟空这个形象是神话传说,现实中并不存在。那么我们人也像他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猜一猜我们是从哪儿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吧。(出示课题)【本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横空出世的录像开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我从哪里来”的兴趣,揭示本节课活动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调查报告

1.孕前准备(①足够的钱 ②健康的身体 ③优生优育的知识 ④婴儿的生活日用品等)。

2.怀孕后的饮食情况。3.怀孕后的体形。4.怀孕后的活动情况。5.怀孕后睡觉情况。6.胎教情况。

7.怀孕的感受。8.胎儿的生长情况。

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没说到的如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等。

【本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查阅资料、调查有关问题的习惯。通过调查报告让学生明白妈妈在怀孕前、怀孕后做了哪些事情,初步了解母爱的伟大。】

(二)图文结合,认识胎儿的形成

1.看图听录音介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2.学生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随机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

了解: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带子跟妈妈的身体连在一起(这跟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自己的营养不断送给宝宝,宝宝就一天天长大了。

【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对胎儿的发育、形成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对自己从哪里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三)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1.组内介绍了解到母亲怀孕时的体重等情况。

2.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做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注意体会做动作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

3.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坐着吃饭 伸手够东西 低头看脚尖 抬腿上楼梯 弯腰捡东西 弯腰系鞋带)

4.学生根据体验谈感受。

5.教师:我们刚才仅仅做了 5 分钟的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有多少个5分钟?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妈妈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妈妈听吧!那就大声说出来吧!(播放课件音乐).学生说心声

【通过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让学生感受母子亲情,使其知道母亲为了孕育一个生命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使其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说说比比,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

1.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提示:①你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 [ 出生地点 ]

②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属什么? [ 出生时间 ]

③平常听爸爸妈妈说的有关自己出生的其他情况。2.拿出自己的出生证,介绍出生时的自己。

小组交流。[ 姓名 ] [ 性别 ] [ 身长 ] [ 体重 ] 3.找一找:自己的成长变化。

(五)拓展探究

制作生命手册

课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生命手册进行展评。(为了进一步丰富生命手册,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谈谈自己还想写进什么内容,打算怎么做,进行展评活动)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

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体会与反思:(字数在800-3000字以内)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体验真实社会。科学课程标准更是多次反复强调“体验”、“感受”,提倡引导孩子去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我从哪里来”是个简单但又神秘的话题。教材上的资料卡和插图已经使学生大致明白本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对《我从哪里来》一课非常感兴趣,它让很多孩子产生好奇、困惑。在传统的保守教育中,我们的父母大多对这个问题都是予以回避。而本课却以活泼的形式向孩子揭示生命的由来,通过调查活动和课堂体验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震撼:父母给了我生命,生命来之不易,父母养育我非常艰辛,从而使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会珍爱生命,学会感激。

由于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课堂上,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畸形儿怎样形成的?连体婴怎样形成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怎样呼吸、怎样大小便等,学生们基本上能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相互进行解答。有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精子与卵子怎样相遇。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既要在语言上浅显易懂,又要适合这个年龄的特点并讲明白并不太容易,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从科学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们非常满意。

在 “体验妈妈的辛苦”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先交流课前调查的有关妈妈怀孕的辛苦,他们初步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劳。但是这毕竟是他人的感受,究竟有多辛苦,学生的理解与他们内心所期望达到的状况存在差距。因此我让每个学生扮成怀孕的妈妈,孩子们纷纷入情入境去体验。此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母爱的伟大。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受到: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还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我们的科学课教学应把孩子们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原来的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从而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产生新的创造,促进孩子的发展。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娜

电话:0634-6531249(单位)

0634—8900266(手机)个人简介:

刘娜,女,1979年生,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师。山东省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研教学先进工作者。论文《科学课堂教学论文》在全省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教学案例《水流产生力量吗》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教学案例《有趣的磁铁》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实验报告《科学启蒙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探索》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试教体会《哪杯水多》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二等奖。论文《科学课堂要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全省小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优质课《摆的秘密》在山东省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教学案例《有趣的磁铁》在《Science教材教法与研究》第六期发表。在山东教育社组织的“大自然与小博士”与“自然观察日记”征文竞赛中获一等指导奖。论文《科学启蒙寓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全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教学案例《摆的秘密》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总结》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科研成果一等奖。试教体会《青岛版科学试教体会》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实验成果一等奖。课件《摆的秘密》在“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开发与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会议上,被评为科研成果一等奖。在莱芜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大赛中,荣获小学组科学学科一等奖。

下载哪方面的教学案例给你的帮助最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哪方面的教学案例给你的帮助最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对我帮助最大的人

    一个对我帮助最大的人 四年级 董瑞燕 一个对我帮助最大的人在我成长的经历中,一个对我帮助最大的人那就是我的妈妈。 是她给予了我生命,从我出生那一刻,她时时陪伴着我,给我讲许......

    《最大公因数》案例剖析

    《最大公因数》案例剖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剖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79—81页的《最大公因数》,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PP......

    《最大公因数》案例分析

    《最大公因数》案例分析 五十团二中 孙欢玲 以往的教材中公因数、约分是独立的知识,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在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找最大公因数》时,由例题创......

    《习作教学的案例》给我的帮助

    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这门课的过程中,《习作教学的案例》给我的帮助最大。 背景分析:不论是古诗文还是习作教学,不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字教学,背景分析都是想当重要......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熊文娟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熊文娟【摘要】《最大公因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新教材上“公因数”概念的揭示方式,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概念教学的风格已发生变化。不再像以往教......

    教学论文《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精选5篇)

    教学论文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 高枧小学 笪学庚 教学目标: 在潜心、感情读文的过程中寻找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真正原因,从而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

    教学案例.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教学案例 活用教材,训练孩子口语表达能力 -----怎样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曾艳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泉水》一文。《泉水》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二......

    多元智力理论给你带来的最大启发是什么(5篇)

    多元智力理论给你带来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李梅 我还是首次接触多元智力理论,通过此次学习,了解到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